学生学习小组评价细则

2024-06-19

学生学习小组评价细则(精选8篇)

篇1:学生学习小组评价细则

太阳坪中学学习小组评价细则

一、学习情况

(一)、教师评价内容与方法

1.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优秀作业、合格作业、较差作业分别赋3、2、1分,不交作业者减1分。

2、教师评价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导学案完成情况与作业等级赋分相同,每丢失一个导学案减1分。

3、教师评价学生订正、保存试卷的情况,与作业等级赋分相同,每丢失一份试卷减2分。

4、教师评价课按照该小组合作学习氛围,队好的组酌情加0.5-2分,评价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对好的组酌情加0.5-2分,评价代表小组发言情况,好的组酌情加0.5-2分,评价小组学习纪律情况,差的酌情减0.5-1分。

5.上课指答答对的,加1分,错减1分,抢答主动回答的,答对0.5-1分,答错不减分。起哄的扣1-3分。

6、教师评价学生各类测试情况,测试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分别赋与加1-4分。

7、课堂表现,由任课老师及课代表监督完成。

(1)课堂不专心且造成不良影响,视其行为扣2分,并影响小组的表现加分。(2)课堂表现积极,展示表现(包括语言流利、字迹工整、表达准确等)突出的加0.5-2分

(3)课堂思维活跃,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的加0.5-2分

(4)小组出现不交作业或者不按时完成作业者,每人每次扣2分,不按时交作业者,每人每次扣0.5分。

(二)、组间互查内容方法

组长课前检查相邻组的课前准备,重点检查导学案的准备、完成情况、学具准备情况、准备不充分或者未完成者,每人次减0.5分。

(三)组长评价内容与方法

(1)组内设组员情况记录本用于记录小组和各组员加减分情况。

(2)评价组内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自主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桌上物品摆放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课堂及纪律、卫生。以上各项完成不好,不积极参与、违纪或者劳动不积极、卫生较差者,酌情减1-3分,一周一总,作为评选优秀组员的依据。

(四)、学业成绩

由学习委员监督完成。

1、小组名次分:凡在年级排名前1-10名者。每人次加5分,11-20名者,每人次加4分,21-30名者,每人加3分,31-40名,每人加2分,41-50名,加0.5分。

2、优秀得分,每次测验及考试,科代表协助班主任统计出各科分,每一人分别加3分,优秀每一人次加2分,不及格人数,每一人次扣2分。

3、月考及期中、终考试中进步的,年级进步1—5名,加2分,进步6-10名,加3分,进步11-15名加4分,进步16名以上加5分。

二、每天值日由卫生委员监督完成

1、各值日组要按时清理卫生,不按时者扣1分。

2、各值日组清理不彻底、有死角扣1分

3、清理工具不按制定地点摆放、摆放不整齐扣1分。

4、小组成员不讲究个人卫生,每人次扣1分。

5、桌面不齐扣0.5分

6、桌子没对齐扣0.5分

7、责任区地面有杂物扣0.2-1分

8、宿舍内务整理整齐扣1分

二、日常行为习惯 由纪律班长监督完成

1、有事有病未请假或者擅自出校门者每人扣1分。

2、发现有去网吧者,每人次扣1分。

3、未穿校服者每人扣1分

4、课间在教室、走廊追逐打闹者每人扣1分

5、参与打架事件本班内打架者每人扣2分,跨班打架者每人次扣4分。

6、故意上课迟到、早退者,每人扣1分

7、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说脏话者每人次扣1分。

8、损害公物者每人次扣1分。

9、顶撞老师,每人次扣2分,欺负同学每人次扣2分。

10、带违禁物品到校的,视情节轻重扣1-3分。注:班干部、小组长违纪的双倍扣分

四、加分项目

1、发现打架苗头,及时向老师汇报,避免打架事件发生的每人加2分

2、主动做好事者,视其影响加1-2分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每人次加2分

4、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奖)的,每人奖3分。

五、计分方法

周积分计算:周末计算出各小组的各项得分排名,第1到6名记6---1分,然后各项累计得每小组周综合得分,按照小组的周综合分数排名1-8名分别及8—1分。

月积分计算 学期积分计算

六、奖励办法

每周汇总各项检查结果,各班按小组周名次确定新的组号,并重排座位;各班每两周评出两个合作学习优秀小组,给予表彰,同学个人的量化成绩与期末评优选定挂钩,并计入个人成长档案,对后劲足,各班给予相应的鞭策,促进进步。

篇2:学生学习小组评价细则

教师评价办法实施细则

为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让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早日形成自学学习、自我发展的良好学风,特制订本办法。

高一学年每班每小组每周确定基础分100分,任课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听课、巩固情况根据评分细则进行“扣分或加分”,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每日累计,直至一周结束。累计分数以班为单位分组上报学年组,进行综合评比。每周一,学年组公布评比情况,按分数列出全学年8个班级48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取前八名予以奖励,颁发“最佳学习小组流动红旗”。教师具体评分原则如下:

一、预习检测评分:

1、小组组员学案完成态度不认真,每人次扣0.5分;学案内容,字迹工整,独立完成,不理解问题能够写出不理解的具体“环节”,视为优秀学案,小组优秀学案达到半数以上加1分,全组组员均为优秀学案加5分。

2、小组组员能够结合学案预习,围绕规定任务,能够进行积极思考,利用课余时间或规定时间探讨,能够得出一致合理的结论,能够积极将发现的问题及探究过程梗概在课前板书于后墙黑板,并能在课上合理展示分析过程,使其他同学接受、信服,加3分;

二、课上参与评分:

1、听课状态评分

(1)课上睡觉,小组每人次扣1分;课上趴桌子,小组每人次扣0.5分;

(2)课上不积极听讲,不能根据讲课内容随时记录或整理学案每人次扣1分;

(3)课上看其他课外书籍、玩手机或做其他与当节课不相关的事情,每人次扣5分;

(4)不听从教师指挥,与任课教师及同学发生矛盾,每人次扣8分;

(5)积极思考,能够积极准确回答“加分问题”,每小组每节课只限定一人次,加1分。

2、课堂展示评分

(1)课前,小组不能充分利用展示黑板,将负责问题及时进行板书,扣1分;

(2)课堂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结果,讲解板演,其他小组组员不能认真听取的,不能配合学习活动的,扣1分。

3、合作探究,讨论评分

(1)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活动,存在不参加讨论或讨论离题甚者扰乱正常合作讨论情况的,扣5分;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活动有序进行,每一位组员积极参与,将讨论问题落到实处,成效显著,加2分。

三、课后巩固评分

(1)小组成员都能认真完成各科习题作业,讲过课程的学案都能坚持再阅读,再完善——用其他颜色的笔对没有掌握或不理解内容进行思考重点标注的,周评比该组加5分。

篇3:学生学习小组评价细则

案例一:《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一课的教学片段。知识梳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

(1) 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2) 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3)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会看书”是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数学课上看书这一环节常被忽略, 以至于许多学生除了做作业时打开课本, 其它时间很少去翻数学课本, 学习能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本节课是复习课, 且学生已上六年级, 放手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看书、思考、整理, 形成知识网络。学生独立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法——“会思考”, 交流时才有话可说, 这也是小组交流的前提。小组学习中组员安静地看书、思考, 既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会看书、会思考”如何量化评价?需要师生共同参与, 学生看书时老师察言观色, 组员间相互监督, 以“专注”为最佳表现, 在组内交流时即使说得不够好也不要紧, 习惯的培养是慢工细活, 不要强求整齐划一。

在交流的环节中, “会发言”毋庸置疑, “学会倾听”更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保证。越是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发言踊跃的课堂, 越是需要老师做好调控, 组员之间的协作、互补尤为重要。

案例二: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 我创设了“让兔子立正”的学习情境, 课堂上,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活跃——

题目:“一个农场共有鸡和兔120只, 腿300条, 问鸡和兔各几只?”有的学生跃跃欲试, 许多学生一脸茫然。

我发出口令:“全体兔子‘立正’!”

同学们先是一愣, 继而发出会心的笑声。

生1:“老师, 兔子立正时抬起两条前腿, 我们可以把兔子当作鸡来算。这时地面上只有240条腿。”

师:“可条件中是300条腿啊?”

生2补充:“老师, 另外的60条是兔子的前腿, 都悬在空中呢。”

生3迫不及待:“我知道了, 一共少算了60条腿, 而每只兔子少算两条腿, 所以兔子是30只, 鸡就有90只。”

师点头同意, 追问:“噢!看来, 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学数学确实挺好玩!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思考片刻, 小手又纷纷举起:“老师, 我们还可以想象让小鸡张开翅膀当作腿来算。”

……

这节课上孩子们发言是踊跃的, 态度是积极的。但细想一想, 孩子们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如果把节奏放慢些, 让胸有成竹的学生“忍一忍”, 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发言的机会, “学会倾听”、“学会发言”是不是更能落到实处呢?

案例三:仍以《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一课为例, 练习中我设计了“头脑风暴”这一环节:

如图, 想想办法, 你能否求它的体积? (单位:厘米)

1.求出一段木头的体积。

2.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 底面直径是8厘米, 瓶里有酒深10厘米, 把酒瓶塞紧后倒置 (瓶口向下) , 这时酒深20厘米, 你能算出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来吗?

题目具有挑战性, 更能体现“会合作”的重要。我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题讨论解决办法。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团队, 分工是明确的。1号、2号同学悄声轮流发言, 3号、4号同学补充或质疑……, 作为一个“发现者”,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当全班交流后, 我又追问:这两道题在解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很快有新的发现:解答这两道题都运用了转化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领悟了转化的思想。我将匈牙利数学家路莎.彼得说过的话送给同学们:“数学家们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 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 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从合作的过程来看, 学习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学习内容不需合作讨论, 为了合作而合作, 简单地在小组中进行加减分的记录, 就流于形式了。

“作业好”的评价以往也多限于学生个体, 在小组学习中, 每个组员作业书写的工整程度、正确率的高低, 错题的订正都将得到其他同学的评价。组与组之间也进行评比,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作业质量有明显提升。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会活动”。“会活动”不是课堂上的活动, 而是课间活动, 这是很多老师容易忽略的环节。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 提高数学素养也不仅仅是具有数学家的眼光就够了, 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的基础。课间学生“会活动”, 休息好了, 上课精力才充沛, 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课间休息时, 学生要有活动项目, 如跳绳、踢毽子等, 因地制宜, 简单有效。现实中, 每个班都有许多学生不爱活动, 下课了捧本课外书, 爱不释手。时间久了, 既伤身体, 又影响学习。小组的作用非常大, 经常开展比赛, 让不爱动的学生动起来, 更多的情况下, 所谓的学困生在活动中却是积极分子, 他们有了展现自己的舞台, 在学习上也会逐渐树立起信心。

篇4:学生学习小组评价细则

案例一:《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一课的教学片段。知识梳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

(1)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 表面积?

(2)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会看书”是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数学课上看书这一环节常被忽略,以至于许多学生除了做作业时打开课本,其它时间很少去翻数学课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本节课是复习课,且学生已上六年级,放手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看书、思考、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学生独立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法——“会思考”,交流时才有话可说,这也是小组交流的前提。小组学习中组员安静地看书、思考,既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又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会看书、会思考”如何量化评价?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看书时老师察言观色,组员间相互监督,以“专注”为最佳表现,在组内交流时即使说得不够好也不要紧,习惯的培养是慢工细活,不要强求整齐划一。

在交流的环节中,“会发言”毋庸置疑,“学会倾听”更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保证。越是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发言踊跃的课堂,越是需要老师做好调控,组员之间的协作、互补尤为重要。

案例二: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我创设了“让兔子立正”的学习情境,课堂上,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活跃——

题目:“一个农场共有鸡和兔120只,腿300条,问鸡和兔各几只?” 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许多学生一脸茫然。

我发出口令:“全体兔子‘立正’!”

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发出会心的笑声。

生1:“老师,兔子立正时抬起两条前腿,我们可以把兔子当作鸡来算。这时地面上只有240条腿。”

师:“可条件中是300条腿啊?”

生2补充:“老师,另外的60条是兔子的前腿,都悬在空中呢。”

生3迫不及待:“我知道了,一共少算了60条腿,而每只兔子少算两条腿,所以兔子是30只,鸡就有90只。”

师点头同意,追问:“噢!看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学数学确实挺好玩!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思考片刻,小手又纷纷举起:“老师,我们还可以想象让小鸡张开翅膀当作腿来算。”

……

这节课上孩子们发言是踊跃的,态度是积极的。但细想一想,孩子们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把节奏放慢些,让胸有成竹的学生“忍一忍”,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发言的机会,“学会倾听”、“学会发言”是不是更能落到实处呢?

案例三: 仍以《立体图形表面积与体积的复习》一课为例,练习中我设计了“头脑风暴”这一环节:

如图,想想办法,你能否求它的体积?( 单位:厘米)

1.求出一段木头的体积。

2.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把酒瓶塞紧后倒置(瓶口向下),这时酒深20厘米,你能算出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来吗?

题目具有挑战性,更能体现“会合作”的重要。我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题讨论解决办法。 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分工是明确的。1号、2号同学悄声轮流发言,3号、4号同学补充或质疑……,作为一个“发现者”,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当全班交流后,我又追问:这两道题在解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很快有新的发现:解答这两道题都运用了转化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领悟了转化的思想。我将匈牙利数学家路莎.彼得说过的话送给同学们:“数学家们往往不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从合作的过程来看,学习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学习内容不需合作讨论,为了合作而合作,简单地在小组中进行加减分的记录,就流于形式了。

“作业好”的评价以往也多限于学生个体,在小组学习中,每个组员作业书写的工整程度、正确率的高低,错题的订正都将得到其他同学的评价。组与组之间也进行评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作业质量有明显提升。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会活动”。“会活动”不是课堂上的活动,而是课间活动,这是很多老师容易忽略的环节。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提高数学素养也不仅仅是具有数学家的眼光就够了,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的基础。课间学生“会活动”,休息好了,上课精力才充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课间休息时,学生要有活动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等,因地制宜,简单有效。现实中,每个班都有许多学生不爱活动,下课了捧本课外书,爱不释手。时间久了,既伤身体,又影响学习。小组的作用非常大,经常开展比赛,让不爱动的学生动起来,更多的情况下,所谓的学困生在活动中却是积极分子,他们有了展现自己的舞台,在学习上也会逐渐树立起信心。

曾有一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只要能改正一个人的缺点,他就会变得更好。只要能修正一个公司的缺点,这个公司就会更优良。但是,只注意改正一个人或一家公司的缺点,而不重视发挥它的优点,只能造就一个平常或平庸的人或公司。学习亦如此。小组评价需要阴性刺激,更多的时候需要阳性刺激。优化小组学习评价,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

篇5:学习小组评价量化细则[模版]

一、学案完成1、教师、组间评价预学案完成情况,按要求基本完成加1分,优秀加3分,不合格减2分,不交作业,没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一律减5分。被评为优秀小组加5分,良好小组加2分。

2、教师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同上。

二、课堂表现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主动,互相研讨,由教师巡视后指名回答问题,问题回答正确记3分,错误的不扣分(一节课不重复记分)。

2、展示能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按A+3 B+4 C+5 加分,再根据展示情况酌情减1-2分(一节课不重复记分)。

3、点评视情况加2-3分,错误的不扣分(一节课不重复记分)。

4、质疑视情况加3-5分,错误的不扣分(一节课不重复记分)。

三、行为习惯

1、按时进教室,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旷课每节扣5分。

2、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不乱开玩笑,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上课自习说闲话、睡觉、传纸条,吃东西等,每次扣2分,看课外书,听MP3、玩手机等,每次扣3分,并没收物品。

3、自习纪律:以天为单位,能做到自习课(含晚自习)不讨论问题、不说话、睡觉、传纸条,吃东西、看课外书、听MP3、玩手机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的小组 +10;违者每人次-5分

4、尊重师长,不与老师顶撞,违者扣6分并公开向老师道歉。有意见礼貌的提出,违者每次扣3分。

四、知识达成1、当堂检测,教师、组间评阅全部达标的小组加3分。

2、教师评价各类测试情况,全组测试均合格的小组加5分,获优秀(优秀标准分科制定)每人次加3分,不合格每人次减1分。

五、加分情况:

1、每月无迟到,早退,旷课,课堂违纪等现象的加5分。

2、表现突出的小组长、班干部每月加3和5分。

3、被班长或值周(日)班长、教师、班主任、主任、校长表扬的依次加1、3、4、5、7分,被批评的相应减1、3、4、5、7分。

4、在大型考试中完成奋斗目标的小组加10分,个人在年组总分排前10、20、50名的分别加10、6、2分,个人在班级单科排前三的分别加5、3、1分,在班级总分排前三的小组分别加15、10、5分。

六、奖励规定:

①一月一汇总,评比各类优秀小组和个人,比如“标兵小组”、“进步小组”、“优秀组员”“进步最大组员”等。通报家长并视情况给予5——15的加分。每学期一总评,并通报家长,张榜公布并给予物质奖励。

②连续2次考评第一名,并无最后一名,该小组定为良好,各成员学期评先表模加5分评定,并有相应物质奖励,通报家长。

③连续3次考评第一名,并无最后一名,该小组定为优秀,各成员学期评先表模加10分评定,操行评定为优秀,德育学分直接定为满分,并有相应物质奖励,通报家长。

七、处罚规定:

①每周一评,连续2次考评最后一名,该小组定为基本合格。通报家长,最差成员可开出组籍。

②每周一评,连续3次考评最后一名,该小组定为不合格,各成员学期评先表模一票否决,操行评定为不合格。通报家长,解散小组,组员自行找组,重新组组。

八、晋级规定:

同QQ晋级规则,每100分为1颗星,每5颗星晋级为1月亮,每5个月亮晋级为1个太阳。

教务处

篇6:七年级一班小组学习评价细则

奖励

1、小组学习时,积极参与,有精彩的表现加0.5分/次。

2、小组成果展示时,积极回答问题或演算、展示并且正确,加0.5分/次。

3、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并获奖:县级一等奖6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2分;校级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

4、教师口头表扬1分/次。

5、成绩上升:分数上升1分,加0.1分;总分班级名次上升1位加1分,总分年级名次上升1位加0.5分。

惩 处

1、学生违纪按学校纪律考评细则执行。

2、给班级扣分,扣当事人10倍。

3、不服从组长安排扣1分/次。

4、不积极参加讨论,不积极回答问题扣1分/次。

5、上课讲小话扣1分/次。

6、下课后追逐打闹扣1分/次。

7、骂人扣0.5分/次。

8、考试作弊扣5分/次。

9、抄作业扣2分/次。10、11、12、13、14、15、16、上课被老师点名批评扣1分/次。上课睡觉扣2分/次。接老师下嘴扣1分/次。组内成员不互相帮助,相互推委扣0.5分/次。在教室吃零食扣1分/次。上课时看与本节课无关的书籍扣1分/次。成绩下降:分数下降1分,扣0.1分;总分班级名次下降1位扣0.5分,总分年级名次下降1位扣1分。

备注

1、其它需要奖励或惩处的分值由七年级一班学习小组组长联席会讨论决定。

2、本评价细则从2010年5月20日起执行。

篇7:以小组学习评价 促学生全面发展

姓名:李云辉

工作单位: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文桥中学 邮 编:414012 【内容摘要】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新课程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它不但直接的影响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个学习过程评价中心,进行了评价论述,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内学习过程评价和课外生活评价。【关键词】

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全程评价 全面发展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新课程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它不但直接的影响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开展“自主互助、边学边教”教改活动中,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牢牢抓住班级中的互助学习小组的活动评价这个核心,围绕构建适应新课标的评价体系为中心,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一、学习“杜郎口”前的课堂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切实了解我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改开始时,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就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兴趣、注意力和自制力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学情调查。调查显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到30%的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只有27%的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热情高;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自制力不强,在学习活动中自我调控能力差,有回避失败的现象。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只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了学生个体情况,而忽视了学生互助、合作;只重视了智育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仍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落实,课堂效益低下。学生的潜能不能很好发展。

二、小组互助活动评价方案制订的理论依据

20世纪9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兄弟俩提出的合作学习的理念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知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我国自20世纪末开始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美国加利福尼亚哥拉斯学院的创建者和校长哥拉斯博士于1996年提出的选择理论也指出:“我们都被潜伏于基因中的四种心理需要所驱动,它们是: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与我们必须靠食物和住所来生存一样,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需要。” 哥拉斯相信,学校的失败不在学习成绩方面,而在培养温暖、建设性的关系方面,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它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和成功的愿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被重视、被肯定的渴望,当你满足了他的要求后,他就会对你重视的那方面焕发出巨大的热情,并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就是自尊和归属等。按照选择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他“不愿学习”(软件问题)。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自尊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可以说,“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是选择理论最为通俗的一种表述。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无论是“洋思中学的成功之道”,还是杜郎口学校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表明小 2

组合作互助学习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育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由传统的强调甑别与选择功能转移到注重激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上;由过分关注评价结果转移到关注评价的过程上;由只关注个体,转移到关注个体间的合作交流上;由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转移到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因此我们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了文桥中学班级学习小组互助活动评价方案。

三、小组互助活动评价方案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的介绍

围绕着“人人参与,个个成功,合作互助,全面进步”这个目的,贯彻“个体评价小组化,小组评价个体化”这个精神,以“主动参与”“自主互助”及“有效性”为侧重点的文桥中学班级学习小组互助活动的评价体系主要由“一个标准”“两种评价”“三次反馈”“五个制度”构成的。

⒈“一个标准”即:《小组互助学习等级评价标准》,教师在课堂中对小组成员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性,小组责任的分配情况,小组互助活动的质量,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及小组互助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将小组互助活动分为优、良、中、差(即ABCD)四个等级。

⒉“两种评价”即:⑴、每节课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将一节课分为“课的开始、知识的互助探讨形成、课的结束”三个部分,从七个方面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⑵、每天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课堂评价,从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感态度、达成状态等五个部分,从“认真倾听老师讲课”“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11个方面对学生个体的课堂学习表现开展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活动。

⒊“三次反馈”包括:⑴“当堂反馈”:即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可当堂就学习内容及小组互助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当堂反馈,给予现场指导或建议。⑵“课后寄语”:即教师可就本节课学生中的学习方法、方式上普遍问题,或学生的优缺点,写在教室黑板“教师寄语”栏中,予以提醒或表扬、指正。⑶“小主人建议”: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行为的感受由各小组收集后,在“小主人”建议栏中及时的反馈给教师。

⒋“五个制度”即:《班级互助合作学习小组评比制度》、《班级事务学生承包制度》、《班级互助学习小组课堂学习评价制度》、《班级学生量化管理制度》、《小组帮扶结对子制度》。

(二)评价方案的具体实施

1、课课都评比:在每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教师就将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结合《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标准》分三个段实施动态的评定,在每节课下课时进行总评,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可机动分等,将总评确定的等级在教室内的教师课堂评价小组等级板中即时公布。

2、小组天天比:班级将根据教师每节课评定的等级,结合当日小组课余在纪律、卫生、作业完成、行为规范等方面评价确定该学习小组当日的等级。

3、人人比进步:各小组根据小组成员在课堂表现、平时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小组成员的排名,每天定时公布,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每天的进步或退步的情况,及时对自己各方面的行为加以改进。

4、周周发通报:一周进行一次小组评比小结,确定每周的进步学生,向家长发喜报。同时,对于综合排名靠后的学生,由班主任进行谈心,帮助其分析原因。

5、月月有讲评:每月由各班对学习小组进行讲评,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全校通报表扬,或组织开展户外趣味活动,且每月对比自己在本月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重新确立自己的目标与努力方向。

6、期中期末大表彰:每年期中、期末时根据各班平时的评比情况,开展两次大规模的校级表彰活动。从学习、劳动、纪律进步情况和特长才艺等方面,在学生中树立各方面的典型,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全面发展。

四、小组互助活动评价方案的特点

1、注意小组评价个体化,注重评价知识的形成过程

(1)注意评价学生课堂的参与状态:即在评价时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的阅读讨论;是否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小组学习是否大胆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如语文:听、说、读、写;数学:操作、演示推理、计算等等。

(2)注意评价学生的交往状态:我们可以看学生之间的学习过程是否有友好的合作,讨论时是否给予别人指点或帮助,小组内的气氛是否热闹,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是否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3)注意评价学生的思维状态:例如: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关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的知识;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新。

2、注意小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学生评价的自主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这样的评价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因素,带有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的小组互助评价注意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并注重学生评价的自主性。

(1)教师点评。各任课教师在每节课都对各个学习小组从全体的参与、任务的分配、角色的定位、效果的优劣等方面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综合得出各小组一节课的师评等级。

(2)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情感和所学知识的自我评价。每天进行两次课堂学习情况小结(注:中午时小结上午四节课的情况,下午课业整理课时小结下午上课情况),每周进行一次学习反思,找出不足,制定前进的目标,并将反思张贴到班级的学生反思栏,由同学相互监督执行。

(3)家长参评。班主任将学生一周在校评比情况用“喜报”或信息的形式告之家长,同时请家长将学生假日及平时的表现评价反馈给学生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与督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家长对学生有一个全面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课程改革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4)小组互评。每天上晚自习前,各学习小组根据全天各节课教师的点评,学生的自评,以及各小组整体的表现进行互评。这样小组互评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提高。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意小组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我们必须承认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为了避免使群体中发展缓慢的的个体受到伤害,我们提出用多把尺子来评价学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设置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问题,请各个小组中不同层面的学生来回答,将其回答情况作为小组评价的依据,以体现评价对不同个体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

4、注意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比学的肤浅的知识更为重要,它是学有所得的前提和保障”。我国教 5

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一方面牢牢抓住课堂这个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的阵地充分灵活的运用评价机智,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的方案又将课外和假日学生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促使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五、初步成效

1、评价全面,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了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涉及了学生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了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各方面能力。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了自己,素质全面发展了。课改中,学生的主体性明显增强,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讲、敢质疑,学生的说、讲、写的能力不断提高。如在2011年全区英语口语竞赛中,我校教改年级七名学生参赛,荣获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获团体组一等奖。

2、评价公开,使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加强了

对学生评价采取公开、公正原则,对学生,特别是对小组的评价,不仅看个体,更重要的是看整体。每个学生都能以集体为重,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个个参与,人人向上,整体提高。

3、评价分层次,使学困生兴趣激发了

评价时由于采取了分层次评价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特别是对学困生主要采取了鼓励、发现的方法,十分重视学困生,及时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和进步,大力鼓励,让学困生自己能感受到他人的重视,树立自己的信心。某班李姓女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现在学习很愉快了。以前我的基础差,上课从不敢回答问题,生怕自己出错让他人笑话,所以学习没兴趣,不敢也不会学;现在,我发现周围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我也偶尔回答了问题。虽然回答不是很好,却受到了老师的大力表扬,同学们也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的信心上来了,学习也积极主动了,再也不怕出差错了。”

4、评价重连续,课堂效果不断提高了

由于我们的评价评价方案注意坚持全程评价,持之以恒,主要坚持堂堂评价,日日小结,周周总结,月月讲评,而且还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和小组的期中与期末的评比中。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都提高了,课堂效果也不断提高了。自08年起我们与其他兄弟学校多次进行联考,通过对比,同年级同学科的差距 6

明显缩小,部分科目还超过了其他兄弟学校。2012、2013年中考在全区综合排名分获第三名和第一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5、评价及时,使校风班风根本好转了。

由于评价非常及时,学生都能根据评价不断调整自己,整个课堂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了,个个都积极参与学习,现在再也看不到上课睡觉、看小说等违纪现象了。学生文明了,到处都能听到文明的语言了,整个校貌班风发生了根本好转。

以上是我校自从开展“自主互助、边学边教”教改活动以来,在课堂教学小组互助活动评价方面开展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教改是一个旧事物新课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小组互助活动评价上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小组互助活动评价会不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片面追求小组等级或积分而忽视对知识的探究;怎样最大限度调动小组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参与课堂学习,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保障;怎样在小组评价中对每个学生实行分层次的评价,使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有机的结合等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进一步摸索、实践与完善。

参考文献:

篇8:小组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自得其乐的人。这些都说明兴趣在激发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 在我们看来, 预习作业不该是单调、枯燥、无味的, 而是应该色彩斑斓的、充满趣味的, 它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媒介, 是一种引起学生感官和情感参与的文本, 这样的预习作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学能力。例如, 我们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五章相交线》时, 为了使学生更能切身体验到我们生活中的相交线, 我们可以这样设置: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 蕴含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请同学们准备一块布和一把剪刀, 在家试着剪布, 剪布时, 用力握紧把手, 两个把手之间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问题本身来自生活中, 并且是学生自己动手探究, 加上一连串的疑问, 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展开预习和探究。

2.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预习作业。可操作性, 就是说学生在进行某项活动时知道具体要求, 行为有序展开。预习是课前展开的活动, 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 他所接触到的材料是全新的甚至是陌生的, 所以, 教师对预习作业的布置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向, 有具体的要求, 便于学生理解, 便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否则的话, 学生将不知所措, 容易产生应付、敷衍的现象。例如, 我们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相反数》时, 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请同学把6和-6, 2和-2, 7和-7在数轴上标出。想一想: (1) 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 (2) 表示这两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 (3) 你能够写出具有上述特点的数吗?这个作业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学生有章可循, 并且具体要求明确, 学生既能复习数轴的知识, 又能探究新的内容。

3.设计具有差异性的预习作业。不可否认的是,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接受和感知是不一样的, 但是,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 我们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经历、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 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要设计多样化、富有层次的作业。对于学困生而言, 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 布置一些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 减少一些理解难、操作难的作业, 使他们觉得有事可做, 而且能够力所能及地解决, 能够带来学习上的成就感;事,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来后, 教师和课程都只是他获取知识的一个渠道, 但绝对不是主要渠道。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很多, 最高境界是树立崇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让

对于中等生而言, 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 具有一定探索性、点拨性和发现性的作业, 让他们觉得有成为优秀生的潜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 倒是可以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使他们能够发现隐藏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知识跨度, 并能够发现他们内在的联系。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二次函数的图像》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第一种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让学生预习时只需记住2次函数一般式和顶点公式, 并仿照例题做练习题;第二种是基础较好、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 要求他们在预习时能够看懂一般式变形成顶点式的推导过程, 记住顶点公式, 在预习本上完成教材“做一做”的两道练习题;第三种是基础很好、学习程度好的学生, 在预习时要试着自己推导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变成顶点式的形式, 然后能得到一般式的顶点公式, 并记住该公式, 完成“做一做”的两道习题。

4.设计具有反馈性的预习作业。反馈性, 就是说学生不是被动地学, 教师也不是被动地教, 而是教学相长, 教通过学的反馈而提升, 学通过教的反馈而改变。预习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出反馈性指的是预习要架起这种“教”与“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 应积极鼓励学生总结归纳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问题和疑惑, 进而改变教师教的内容安排和比重, 同时, 教师的教进一步促使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思考。因此, 设计反馈性的预习作业是师生双方通过预习作业双向沟通的过程, 是双向建构“教”与“学”的过程, 作为教师, 要十分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 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提升。例如, 我们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8年级《作轴对称图形时》时, 可以布置如下预习作业:每名学生拿出一张半透明的纸, 在纸的左边部分画出一个你所喜欢的图形, 然后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 打开对折的纸, 观察描出的图形与原来画的图形有什么关系;是否成轴对称;如果成轴对称, 对称轴是谁?这个作业与我们上节课所讲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相联系, 可以验证学生是否真的理解轴对称图形, 进而能否或者怎么作出轴对称图形。

参考文献:

[1]陈益琴, 郁云翔.初中数学中基于课前“预习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 2011, (6) .

[2]蔡朱峰.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的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杂志, 2007, (6) .

学生明白只有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提升, 让学生感受到学科魅力, 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但是, 这些策略都要依赖于学生个体对人生的认知, 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有一点纸上谈兵的味道。通过对课堂改革的探索, 我们发现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评价手段, 可以很快改变学生的角色意识, 提升课堂效率。

一、小组建设及评价

小组建设的意图是让小组间的评价具有可比性, 学生个体只是评价单元的一个元素, 个体可以为小组做贡献。

(一) 小组建设

1. 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这是为了能够进行小组对比进行的分组, 各组学生在学习成绩、男女生比例、活跃程度等方面都比较平均。小组内成员各有差异, 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活动单元。

2. 设正副组长各一名, 正组长为小组成绩第一名, 负责学习引领、作业收缴、合作学习组织、展示安排;

副组长由组员推选, 负责小组日常事务、纪律、卫生、小组文化建设等。

(二) 小组评价

1. 评价项目。

预学达成度:对在规定时间内组员全部完成的小组第一名加3分, 其余的加2分, 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小组不加分。小组长申请, 教师适当抽查, 杜绝作假。合作学习:组长协调有度, 组员参与度高, 安排合理, 让组员都有收获, 教师根据情况, 分别加1~4分。展示:展示的小组根据小组合作的程度、展示的精彩度, 由教师评判, 分别加1~4分。质疑:价值的质疑, 每次加1分。非展示组回答质疑, 每次加1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全部上交的小组加4分, 全部正确的每组加2分, 教师对全部正确, 但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 (B, C) 进行原题抽查, 能够正确解答每人加1分。考试成绩:每一次测试均按小组入口进行以入量出计算 (测试均分除以入口均分) 然后排序, 将小组分成三等, 分别计分。

2. 评价积分。

分以小组为单位, 分别为日积分、周积分、月积分。日积分:由学科班长记录课堂积分。学科班长每日将积分交值日班长, 值日班长将当日积分统计后当日进行表扬和批评, 同时将积分排序后分为三等, 分别计1、2、3分。统计结果交学习委员。周积分:学习委员将周积分统计, 加上加分和扣分内容, 合并为小组周成绩, 周成绩进行等级排位, 分为三等, 分别计3、4、5分, 为周积分。学习委员周日公布, 并记录。月积分:周积分之和加上加分扣分, 形成月积分, 班级表彰积分最高的组, 对积分最少的组进行公开反思。月积分分为三等, 分别计3、4、5分, 作为学期积分。

二、优化小组评价策略,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1.无论何种方式的评价, 都要注重捆绑式评价。学生上进心强, 集体荣誉感强, 小组间的竞争, 无疑给了每个小组进步的动力, 但为了给组内多加分, 组内好学生便会在课堂上多次发言、在作业上更加认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这样学困生便会变得无事可做。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必须制定特殊加减分标准, 如:组内学困生每发一次言加50分, 优生发一次言只加10分;学困生作业认真完成加30分, 优生加10分;学困生成绩每提高10分可与90分以上学生加同样的分;学困生进步大时要加双倍甚至多倍的分……这样, 组内会更加团结, 优生会更加真诚地去帮学困生, 从而实现“一帮一, 一对红”的预期目标。

2.运用同伴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为使学生在对同伴评价时有据可评, 有话可说, 同时又培养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的态度, 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 因此, 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 再到合作质量, 最后到创新, 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 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在注重组内互评的同时, 更应注重组际互评, 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 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不但评知识掌握, 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 一方面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种评价, 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 并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能力。评价内容:组内分工明确, 合作探究的能力, 发言的积极性和条理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热情等。

3.教师激励评价, 促使学生进步。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个人进行评价的首要意识是: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发展, 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 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 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 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 越来越自信。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把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关注学生合作状况, 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 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合作状况包括组内合作状况和组际合作状况。各成员是否明确自己的任务, 各司其职;各成员之间是否能相互合作, 彼此之间有无遇到矛盾, 是否能相互帮助, 最终达成共识。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 教师要及时表扬。可以这样进行评价:“你们小组分工明确, 各尽其职, 动作迅速, 而且合作愉快, 值得大家学习!”从而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其他小组在先进小组的鞭策下, 也积极调整自己的合作方式, 迅速得出探讨的结论。

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 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合作效果的评价, 主要评价在小组学习中, 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 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 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 即效果良好。

4.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发展。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一门课程兴趣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尤其是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探索, 若无兴趣, 自主学习就无从谈起。因而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状态要准确做出判断, 以免对学生学习的问题做出“误诊”。何况任何一门学科, 它既是概念和原理等组成的知识体系, 同时也是由对自然社会态度组成的价值认识的体系, 在每门学科概念与原理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点, 在概念与原理发现的过程中体现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发展, 在评价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评价与学生认知发展紧密相关的情感以及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对待科学的价值观念。

当然, 我们对学生要多方面进行评价。既要看结果, 更要重过程, 不应仅仅看到学生对本堂课的接受情况, 更多是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本堂课中的参与情况。对学生要尽可能地给予积极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摘要:将学生小组作为课堂评价的单位, 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教师在进行小组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多元性和发展性。

上一篇:企业行政2月份工作计划下一篇:乡镇上半年各项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