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指导委员

2024-06-09

体育指导委员(精选6篇)

篇1:体育指导委员

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工作总结会议纪

2018年2月9日,强化学校体育咨询会暨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会议在北京首都体育学院召开。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廖文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教授,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吉林体育学院院长张瑞林教授、教指委顾问、原天津体育学院院长姚家新教授,教指委顾问、上海交通大学体科所所长孙麒麟教授,教指委理论学科组、技术学科组、公共体育组的组长、副组长、秘书长以及联络员等3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体卫处许弘主持。

会上,三个学科组分别就2017的工作和2018年的工作计划作了汇报。教指委技术学科组组长王家宏教授首先代表技术学科组作了工作汇报。2017年,技术学科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功组织和举办了2017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2017年6月28日—7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本届大赛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教育部和教指委领导高度重视,教指委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准备工作充分,使得大赛顺利、有序进行。二是竞赛方法、制度设计合理。三是成功举办了校长论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创新了墙报交流的方式,将传统墙报交流与互联网宣传相结合,扩大赛事的宣传力度。五是通过大赛展示了新一代体育教师的技能和风采,以及良好的体育教师风貌、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二是在云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了“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学研究生导师研修班”(2017年7月18—21日)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全国150多家学位授权点单位的250多名导师参加了本次研修班。研修班围绕传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精神解读、研究生的科学创新与科研能力、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与教学成果的培育、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学位论文的设计五大主题开展,体现了层次高、水平高、参与度广的特点。三是组织召开了技术学科组全体工作会议,组织落实本的工作计划,就《标准》研制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教材建设及数字资源建设、如何推动高校体育工作、校园足球与其他项目协调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针对2018技术学科组的具体工作,王家宏教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思路:一是进一步研究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规程和举办方案,积极筹备2019年第九届基本功大赛(建议改为每两年一届)。二是继续举办研究生导师研修班和学术沙龙。三是围绕《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紧密配合,启动新一轮体育术科教材的编写工作以及相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四是召开校园足球推进工作研讨会,重点研讨校园足球发展的瓶颈问题。五是举办各运动项目的师资培训班和教学改革研讨会。六是召开两次工作研讨会,讨论安排本学科组的工作计划和议事规章制度,检查督促总结工作。理论学科组季浏教授代表理论学科组作了工作总结和汇报。2017年,理论学科组围绕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举办了有氧运动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国际学术论坛(4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应用研讨会(6月和12月,扬州和重庆)、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6月24—25日,华东师范大学)、2017《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学术研讨会(6月29日,曲阜师范大学)、第十六届华人运动生理及体适能学者学会周年大会(8月21—23日,湖南师范大学)、2017国际体育历史与文化学术大会(10月20—23日,安徽师范大学)、国际体育产业与健康论坛暨法国尼斯国际体育嘉年华济南行活动(10月29日,山东大学)、第五届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学学术会议(10月29日,浙江大学)、第七届全国体育学博士生导师论坛(11月5日,首都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科创建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西部地区高等院校体育学院院长论坛(11月25日,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成立100周年庆典暨第十五届全国高等院校体育院系院长系主任高峰论坛(12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学校体育与心理发展国际论坛(12月17—19日,扬州大学)等各类学术会议。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工作方面,理论学科组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推动联盟工作,推进各省分联盟的建设。陕西师范大学牵头成立了“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华东师范大学承办了“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成立大会”并担任主席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承办了“河北省学校体育联盟成立暨京津冀体育教学国际论坛”,西南大学承办了“核心素养下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教学研讨——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2017年,理论学科组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与比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山东大学承办了“山东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鹏派杯健身教练职业技能竞赛”;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承办了“2017年骨干体育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西北师范大学承担了2017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西北区)活动;陕西师范大学承办了中德大学生足球四强赛;广州体育学院承办了全国校园篮球训练营活动;首都体育学院全面推进“京津冀体育一体化”的相关工作,先后举行了京津冀体育院校教学联盟院校间学生游学访学活动,完成了“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报告”,举办了“京津冀首届休闲、社体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完成了NBA中国篮球特色校15个省市的遴选和2000名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完成了全国和北京市校园足球特色校的遴选工作和近千名骨干教师及裁判员培训工作,承办了冰雪进校园活动;海南师范大学起草了《海南省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海南省中小学游泳与救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并完成了首批海南省中小学100名游泳与救生教育师资的培训任务;安徽师范大学承办了2017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等。有关理论组成员所在单位承担了所在省的校园足球、体质健康抽检、体育产业等的规划和评估工作,部分理论学科组成员所在单位完成了体育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工作,部分成员作为专家参加了外校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部分成员奔赴全国各地完成了2017年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抽检任务。在教材建设方面,理论学科组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课程设置,积极谋划好“十三五”期间理论学科教材的整体建设,对《体育社会学》《体育教学论》《体育史》《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处方》等教材进行了及时的修订;重点实施了运动康复专业主干课教材的建设;聚焦体育产业发展,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完成了体育经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的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满足休闲体育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启动了休闲体育系列教材的建设。在在线课程建设方面,由华东师范大学打造的中国体育领域第一门MOOC“体育与健康”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其他方面,由季浏教授担任组长修订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理论组骨干参与研制的《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展望2018年,理论学科组的重点工作有以下几项:1.组织参加在美国田纳西州州纳什维尔市举办的2018年SHAPE America年会、ICSPAH年会和中美体育院系院长系主任论坛。2.继续开展国培计划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各地校园足球教师培训、体育教研员培训等各类教师培训工作。3.继续做好教育部以及各省市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检工作。4.继续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5.举办第十六届全国高等院校体育院系院长系主任研讨会。6.积极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京津冀体育院校教学联盟、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等各类联盟的相关工作。7.推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颁布后的应用推广工作。8.推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全国的应用,进一步推广“体育与健康”MOOC的使用,继续推进各专业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9.继续组织各单位就体育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咨政献言,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公共体育组组长毛丽娟教授代表公共体育组作了2017年工作总结。2017年,公共体育组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于2017年5月在中山大学举办了全国高校(含高职高专)体育部主任研修班,全国高校的270余名体育部主任(或副主任、书记)参加。研修班围绕国务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出台的体育政策进行解读,着重研讨健康中国视阈下高校公共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校园足球的改革与发展等热点问题。二是承担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实施情况的专项调研任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实施情况第三轮专项调研的通知,公体组选调部分专家组成6个调研组,于2017年6月20日—7月15日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江西、广东、海南、云南、新疆等省(市、区)有关高校进行现场访谈调研,全面了解《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关注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学生体质、校园足球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发展现状。三是积极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科报会论文评审、学术会议等。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和教指委直接领导下,公体组委员积极参与组织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3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工作,拟定征文通知,开展选题指南、论文征集、组织评审等工作。四是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组织开展了推进教育部教育专项课题《学生运动伤害防控和保险机制研究》《全国学生体育竞赛制度研究》《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全国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定调查》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和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国学校体育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研究》等研究工作。五是推动研讨制定《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标准》。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推动研讨制定《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工作,组建各课程标准的撰写团队,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六是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17年,公体组组织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5校13名教师,赴韩国参加中日韩东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通过开拓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中、日、韩三国高校体育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七是组织开展高职高专体育相关工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工作: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研讨工作;开展行业体育教育联盟组建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举办第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部(系)体育部主任与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高职高专“一校一品”体育评审工作。展望2018年的工作,公共体育组提出了八点具体思路:一是召开教指委公体组全体委员会议,深入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定位、新方向、新要求,部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举措。二是加快推进高校校园足球工作。充分发挥校园足球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示范引领效应和教指委在校园足球建设方面的“智囊”作用,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北京体育大学的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同济大学的国际足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的商学院足球学院等高校校园足球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支撑。三是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修订工作,为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等提供依据。四是继续举办全国高校公共体育部主任培训(研修)班。根据培训(研修)班实际,探索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题培训,有效突出培训(研修)的针对性。五是推进完成教育部体卫艺司专项任务的研究工作。推进体卫艺司专项课题《学生运动伤害防控和保险机制研究》《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法》等的研究进度,推进《我国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研究》的应用推广以及做好《百年名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课题结项工作。六是进一步做好《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加强撰写工作的协同和推进力度,为相关体育课程提供标准范式,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七是继续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好2018年在日本举办的东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参会工作。同时,多渠道开拓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中国同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大学体育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八是做好高职高专体育工作。继续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标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的研制工作;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为项目的活动;建设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联盟;完成“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听取完三个小组的工作总结与展望,教指委的三位副主任委员分别结合自身工作畅谈体会与感受。廖文科副主任委员建议,教指委的部分重点工作应与教育部体卫艺司的工作要点相结合,在时间安排、统筹规划上更科学、合理,更好地发挥教指委在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对行政部门的支持、指导作用。在工作计划的内容安排上,作为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中最高级别的专家组织之一,教指委的工作开展应更突出重点,注重内涵,站位更高,强化高校体育工作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此外,下一步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要与当前“健康中国”战略进行对接,按照“健康中国”的理念,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其精神。为此,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理念,通过体育和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行为,具体可通过教师培训、课程设置、试点推广等手段;二是要加强培训,注重健康课程培训的标准化,有效设计健康教育的培训标准和培训内容,同时,在培训过程当中要注重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相对接。三是要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比工作,把体质健康标准作为杠杆,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陈佩杰副主任委员围绕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以及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工作谈了体会。他指出,从2016年开始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调研已连续开展2年,项目组形成的研究报告经上海市委办公厅呈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刘延东同志非常重视,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和国家体育总局苟仲文局长分别对研究报告作了批示。2018年年初,在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七部委出台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中,这份报告的很多观点都被采用,切实对政府决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此外,报告还在《运动健康科学应用》杂志上出了一期英文特刊,广泛向国际传播我国的学校体制改革、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卫生部门的关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项目组合作,在上海两会结束后发布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指南》。该项目在推动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过程中,陈佩杰教授认为要围绕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和要求,稳步扎实地构建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并积极把学校体育工作融入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中。张瑞林副主任委员在发言中着重分析了如何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背景下体育专业院校改革与人才培养这两大问题。他认为,教指委应站在更高的定位,积极主动地审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进而主动研究、引领高等教育体育改革的发展。对待第一个问题,要重点研究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大体量的体育专业院校改革过程中的理念调整、模式变革及其保障条件实施过程中的政策点,进而引领这些高校往前主动地发展。教指委应积极发挥专家智库的优势,主动出击,主动思考,针对高校分类评价、分类管理、分类政策扶持等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背景下,他认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更注重在理论、技能甚至经营管理方面下功夫,通过教指委的平台做一些前期引领,形成两条线,一是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二是为开展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提供服务培训。通过引领体育专业人才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形成教指委新的专家优势、专家平台,真正地打造自身的权威品牌。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池建教授从中国留洋球员的生存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足球开展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校园足球的开展要在广泛铺开的基础上,在精细化、量身裁衣等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强球员的精细化管理,量身打造一支精细化队伍;另一方面,要明确校园足球推广的目的是通过一项活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在谈到体育专业院校的办学方向问题时,池建校长认为,北京体育大学要通过积极地改革与创新为中国体育的教育事业探索一条新的道路。教指委顾问、原天津体育学院院长姚家新教授就2017年高校体育学科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双双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规划部署;2017年五所院校获得体育学博士学科授权点,四所院校由二级学科升为一级学科,全国高校具有体育学博士授权资格的院校由原来的22所增加到现在的27所;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参评院校达到77所……这些事实都说明体育学学科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大,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发展。

教指委顾问、上海交通大学体科所所长孙麒麟教授主要谈了东西部高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学校体育工作标准专项调研中,他通过东西部高校体育工作经费、场地等数据的对比,建议教指委应对西部内陆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对经济贫困地区的硬件、软件、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扶持,按照教育部体卫艺司的工作计划安排,将更多精力向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工作倾斜。此外,他还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挖掘各地高等院校中自党的十九大以来贯彻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的典型。教指委应把高校中先进的、典型充满正能量的事迹更多地宣传表彰、总结发扬,扩大先进事迹或模范典型的社会影响力。最后,他还指出,普通高等院校的公共体育要更多地聚焦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公共院校的主任、院长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体育学科建设上。

教指委联络员、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分社范峰社长就课程与教材建设提出了有关建议。他指出,当前教材建设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党和国家对教材建设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属于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2017年7月4日,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更是从机构上确立了国家对当前教材建设的关注。这是当前我们必须紧紧把握的重要方向。2017年,高教社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国务院66号文件)为指导,以《高等学校体育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本遵循,谋划好“十三五”期间体育专业教材建设的整体布局,制定了体育专业未来三年的整体建设规划,同时精心做好各专业教材的出版。对2018年的工作,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当前高教社文科事业部正承担着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任务,涉及政治、历史、社会学、中文、法律、经济、管理、艺术等各个学科教材建设。但体育不在其学科建设范畴内。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来说,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希望能够从教指委的角度,呼吁将体育学科列入国家“马工程”建设范畴中,也希望从行政的角度去助推。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体育的学科地位。二是建议加快推进体育专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今年1月15号,教育部公布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468门课程属于本科层次)。但是在这468门课程中,关于体育的只有三门,而且都是公共体育类课程。和其他学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相比,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希望从教指委的角度,加快推进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希望能在2020年国家认定3000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能有更多的体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入围。在听取完各组组长、副主任委员、顾问、联络员等对相关工作的总结与建议后,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就如何做好高校体育工作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教指委一年多来在高校体育领域开展的研究、指导、咨询、决策、服务、评估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教指委在高校体育工作方面做出的卓有成效的贡献。谈到教指委下一步的工作,王司长认为2018年的首要任务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并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具体来说,应对高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举措作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这是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前提。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从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三个层面入手,整体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水平与层次。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三者紧密相连,互为补充,没有专业化的支撑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化和标准化;没有科学化和标准化,学校体育工作也难以有实质性进步和发展。对于如何科学化地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王司长指出,“不能拿着旧地图去寻找新大陆”。“新大陆”指的是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为整个国家、社会发展描绘的蓝图;“新地图”和“新目标”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出的基本规律、基本思维、基本战略。要实现这些“新目标”、找寻“新地图”,需要将过去很多成熟、稳定、固化的做法进行调整,即把“旧地图”换成“新地图”,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就是一个地图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科学严谨的调查。王司长强调,2018年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系统梳理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路径,总结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规律性认识既包括符合科学规律和需要进一步坚持与发展的经验,也包括工作中的失误。探讨现有的政策体系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健全与完善,推进实践的方法、路径、抓手有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有哪些被证明是无效甚至有害的。要认真研究和梳理诸如我国校园足球如何可持续成长以及影响、阻碍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因素等问题,与党的十九大对标对表,搞清底数,找出规律,发现问题,该坚持的坚持、该改革的改革、该转变的转变。此外,还要从工作标准、课程设计模式、工作推进模式、体育科研等方面认真梳理、总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的课题,组织专家进行认真研究。高校体育工作的标准化指的是将总目标进行细化,具体细化到每一步的任务开展。王司长指出,应通过教学内容的标准化、教学手段的标准化、教学评估的标准化等严格的步骤与规划实施,使得标准化成为推进科学化研究成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抓手。专业化,即要科学地推进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王司长指出,“重塑地图”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专业化,专业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的专业化,即积极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按照校园足球的推进模式和“一校一品”的体育教学实践,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专业的研究和推进。二是要注重教师培训的专业化。要按照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义中小学体育老师、大学体育老师的教授内容以及体育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宗旨和内涵,重塑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重视体育教师的立德树人的示范作用。三是要提供专项化教学的师资和政策保障。四是要明确健康教育的内涵,推进健康教育的实施。2018年,体卫艺司将系统化地制定健康教育的标准,通过制定教学指南、教学大纲等,分不同学段列出健康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研提出落实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方案,并运用信息化等手段拍摄专题视频及慕课,为学生提供大量健康教育的素材。五是要通过专业化体现综合育人的目的,集中各方优势,探讨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德育工作结合的可能性。最后,王司长向各位教指委委员发出倡议,要求对学校体育工作在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等方面的课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研制课题启动时间和进度安排。许弘处长对王登峰司长的讲话作了简要总结。他指出,王司长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从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角度,提出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对规律性的认识,从思路上、方法上、路径上对下一阶段体育学科的研究发展指明了道路。尤其是王司长提出的“三化”建设,对于教指委委员们严谨、扎实、战略性、系统性地推进体育学科的改革发展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今后,教指委还将在教育部以及体卫艺司的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在行政参谋、政策理论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智库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教育现代化、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体育指导委员

济南市长清区中等职业专业学校

二0一四年八月二十七日

电子商务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总结

一年来,长清职专电子商务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举办座谈会、教学研讨会,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使老师们在教学之余与同行交流,了解教学动态、接触新信息和新技术。积极推动群众性教学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校企合作,有效的促进了广告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有如下方面:

1.对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强化了质量意识,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的研究和本专业的质量保障研究等,用研究成果来指导高职高专教育。

2.组织专业调研,为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的专业数据。本次调研的主要方式是向毕业生和电子商务相关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和汇总了相关问题答案,并以此形成了专业调查报告。

3.讨论并制定了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出了核心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的要求。

4.继续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扩大知识面和视野,提高了教师实践技能水平。

5.围绕本系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开展1-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及高职特色教材、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的研讨工作,以此带动本系的课程建设。

篇3:体育指导委员

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当前社会面临重要课题, “每天一小时”是保证学生有足够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策略, 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教育部唯一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新一届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今后3年的工作目标:规范体育教学,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围绕这一目标, 教指委确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 制订中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规范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并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开展以提高教学技能为重点的师资培训;继续推进“2+1”体育艺术工程的实施。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 代表教育部宣读了《教育部关于新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 并向出席会议的委员颁发了聘书。

篇4:体育指导委员

为加强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成立全国金融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下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指导制定培养方案,组织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案例等,制定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办法,组织开展评估工作,组织师资培训,开展专门研究,加强培养单位与实际部门联系,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保证培养质量,推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顺利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闻出版总署孙寿山副署长被聘为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张志强教授、中宣部出版局陶骅局长被聘为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方卿教授、南京大学左健教授、南开大学刘云峰教授、新闻出版总署孙文科司长、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张养志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总编、四川大学李苓教授、北京大学肖东发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宫力副总编、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聂震宁总裁、中国传媒大学蔡翔教授、化学工业出版社潘正安总编13位专家被聘为委员。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南京大学。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批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标志着出版研究生教育正式列入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2010年9月,14所高校获得首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全国出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家性组织,将在推进出版专业学位工作研究、推动出版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悉,今后我国将逐渐形成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篇5: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在院长领导下的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研究、咨询、督导的组织机构。

第二条 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改革的有关政策;紧密结合高职教育实际,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咨询和督导;组织和指导学院开展面向高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章 组 织

第三条 教学指导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学院执行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2人,秘书长1人,成员若干。

第四条 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各系和有关业务部门推荐,学校聘任,每届任期两年,可连聘、连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聘任条件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作风正派、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或教学骨干组成。

第五条 教学指导委员会采取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须经充分酝酿后表决,出席的委员应不少于三分之二;若以无记名投票时,应超过全体委员的半数,方可有效。

第六条 教学指导委员如长期无故不出席会议,则请有关系推荐其他人选,报请院长办公会议决定后改任。

第三章 职 责

第七条 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对学院教学改革的方向决策负有重要咨询职责,负有积极向院长及院长办公会议就学院教学工作全局提出各种建设性建议的职责。

2、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设、教学评价和教学奖励等)和有关业务工作进行咨询、指导和审议。

3、监督、指导全院教学工作。对完善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体制和教学管理措施提出建议并参与决策;对加强全院的教风和学风建设提出具体意见。

4、审议教学研究项目、修订教学计划、鉴定教学成果。

5、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各系教学工作的汇报、对教学工作状态评估。

6、协助院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制定教学工作规划,对学院教学改革的重大问题提供专家论证意见。

7、对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提出各种建设性建议。

8、监督、指导学院教学工作和各项教学建设的执行情况;对学院教学经费的调拨、使用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四章 义 务

第八条 教学指导委员会应注意收集国内外教学改革信息、资料、研究国内外教学思想,教学动态,反映院内外教学情况和意见。

第九条 定期举行工作会议,听取学院教学工作汇报,商议学院教学工作大事。

第十条 认真学习高职教育新思想、教学新观念和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第五章 其 它

第十一条 学院为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和必要条件。第十二条 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履行职责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

篇6:体育指导委员

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我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各行业专业人员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咨询和指导作用,经研究,决定增补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下简称“教指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成

(一)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热心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副教授以上(含副教授)职称的教师组成。

(二)教学指导委员会设主任1人,由院长担任。副主任若干人,由院长直接提名聘任。

(三)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院长直接聘任,任期两年。

(四)由于工作的特殊需要,经院长审批同意,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可临时聘请校内外专家到各院(系)指导工作。

一、学校教学指导委员的主要职责:

(一)研究、论证和审定学校中长期教学发展规划。

(二)审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模式。

(三)审议专业设置与调整、改造方案。

(四)培养计划修订、课程设置及其实施原则的指导。

(五)对校、院(系)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促进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

(六)评审教学成果奖、教学优秀奖等各类教学奖,对各类教学奖励办法的实施进行指导。

(七)审议教学改革基金资助项目,并组织项目检查和验收。

(八)对学校教学管理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学校有关教学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二、委员组成

(一)学术造诣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工作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教学第一线或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

(二)在高等学校本学科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

(三)符合相应条件、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知名行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原则上须占教学指导委员会总人数的50%。

(四)热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严于律己,甘于奉献,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三、本届教指委任期两年。

四、推荐办法

(一)每个学院至少推荐符合条件的校内专家和2人;

(二)每个学院至少推荐符合条件的知名行业或知名企业专家各2人,且一般为该行业或企业主要领导人。

上一篇:员工行为规范、职务行为准则、奖惩制度3.12修订下一篇:房屋租赁应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