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2024-06-17

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通用11篇)

篇1: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指导书

一、目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的目的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巩固和扩大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达到如下目的:

1、了解专业,定位角色: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有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业务活动内容,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业务范围内的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管理过程及技术方法。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意义和特点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在后两年的专业学习中应该学什么和如何学。

2、消化理论,提高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补充和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工作及重要作用,熟悉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特点和意义。

3、了解社会,学会工作: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实际工作中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具体工作流程及不同模式。训练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内容

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教学过程。其基本内容是:

1、了解实习单位的概况及组织机构,绘制组织结构图。

2、了解实习单位的主要业务。

3、了解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4、参与实习单位的信息处理过程,了解实习单位的信息处理流程。

5、分析评价实习单位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工作中制度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

6、实习生应尽量多参与实习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如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维护等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参与实习单位的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活动。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系统安装与网络建设以及系统培训和使用指导等工作。

三、要求

1、要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必须服从实习单位安排。

2、学生在实习中,要注意安全。

3、严格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借阅实习单位提供的各类文件、数据等资料,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管,用毕完整归还。

4、虚心学习,勤奋探索,认真求教;善于总结并尊重实践工作经验,尊重实习单位员工。

5、学生必须认真参加实习,不得弄虚作假。

6、学生记实习周记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应将每周观察研究的结果,收集的资料以及所思所想的内容记入实习周记中;实习周记是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主要资料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实习情况的一个重 1

要依据。实习4周,共4篇周记,每篇周记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7、学生写实习报告

在实习结束时,学生撰写书面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内容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单位所在行业及行业中的地位、主营业务等;

(2)实习单位组织机构,并绘制组织结构图;

(3)调查业务流程的结果,选择一个业务,用文字描述该业务流程。

(4)实习心得

(5)给学校的建议:通过实习,对本专业的认识及对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方面提出建议等。

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简明扼要,能反映出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所有资料真实可靠;有自己的见解,独立完成;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8、学生填写实习总结表

实习结束时,由学生填写实习总结表的有关内容;实习单位填写鉴定;实习总结表上的成绩由学校指导教师在实习结束后综合各方面的表现给出。特别提醒:实习总结表一定要实习单位盖章。

四、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

1、实习单位由学生本人自行联系,所联系的实习单位尽量与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关系。

2、实习时间共4周,安排在第4学期之后暑假进行。

3、下学期(第5学期)开学第1周内,由学生本人将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电子稿发送到学校指导教师邮箱中。各班学习委员将实习总结表及实习报告打印稿收齐交给学校指导教师。过期不交,视为放弃,以零分记载。

五、考核标准

1、成绩的构成成绩由实习表现(实习单位鉴定)、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三部分构成,所占比重分别为20%、40%和40%。校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盖章的实习表现情况,计算学生的实习成绩。如在实习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或违反其它校纪校规者,除取消实习成绩评定外,将按学校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学分

4学分

篇2: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我校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介绍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突显了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理论知识掌握为基础,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理论教学和实最教学相融合,通过各教学环节综合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 者:高永清 商丹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北京,101601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7)分类号:G64关键词: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篇3: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现今我国已进入一个全民健身时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性人才日显匮乏,据调查至2008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岗位需求已经达到1万名左右,近几年逐年递增。 2012年9月教育部下文将2013年招生的“社会体育专业” 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见,我国已明确将该专业定位为实践应用型人才专业,但目前在教学质量、专业化程度和技能培养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如何保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事关人才市场竞争力和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更多学者是定性评价, 即使有少数定量评价,也是采用一般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 无法解决人才质量评价这个综合性、多变量的复杂问题,而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线性统计建模技术,它涵盖了多种原有的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将利用该理论建立一个客观、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模型,找出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影响因素,引导高校修订与完善现今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质量培养体系,为推动我国高校体育类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结合对专家的问卷调查,对初次建立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观测指标的选取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评判。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18和AMOS8.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评价模型拟合等方面处理与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问卷设计与处理

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要求,设计本研究观测变量,每个观测变量设置1-5个等级数值,以打分赋值的形式呈现。本研究以用人单位主管领导和各高校就业处主管人员为调查对象,各发放问卷100份,分别回收87和91份,有效问卷分别为85和90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85%和90%。采用SPSS18软件对回收问卷的每个观测变量,按所赋分值进行量化后计算其变异系数(CV),剔除变异系数(CV)大于0.25的观测变量,最后得到5维度14观测变量(见表1)。这些观测变量经非参数一致性检验,P为0.007,其值小于0.01,根据社会学研究要求,其结果可信度较高,适合研究要求。

3.2结构模型观测变量的结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为了提高本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运用SPSS18软件对14个结构模型观测变量进行结构效度和信度检验的数据处理,得出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 Ruacy)值为0.802,该值达到KMO值建议可接受程度范围(Kaiser 1974;Nunnally 1978)[1,2],BTS(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为0.0043具有显著性。采用Cronbach’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其信度,经检验,5个维度(潜变量)的克隆巴哈系数(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81、0.78、0.77、0.82、0.85,其 α 系数值在可接受范围(De Vellis 1991)[3]。经验证,该模型的潜变量和观测变量的信度和结构效度符合统计学研究要求。其观测变量适合做下一步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3.3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结构方程模型是带有潜变量的一种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4]。运用软件AMOS8.0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进行拟合度(Goodness of Fit)检验,由表1可见,本研究的x2/df值为2.178,卡方值与自由度(x2/df)的比值介于1和3之间为比较好[4];模型验证的规范拟合指数(NFI)、 非规范拟合指数(NNFI)、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等都达到0.90的标准(HUL, BENTLER P M 1998)[5],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和均方根残差(RMR) 的指数均低于0.05非常好的拟合指数范围(见表2)。

由此可见,各拟合指数均达到了统计学的研究要求,该评价模型可被作为研究工具使用。最后,通过研究修正得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标准化路径关系模型图(图1)。

3.4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分析

图1所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构方程R1→R11、R1→R12、R1→R13、R1→R14、R1→R15的效应系数分别为0.19、0.61、0.32、0.47、0.29。效应系数通过进一步计算可得出,品德、能力、建设、就业和条件等5个维度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中的权重比例分别为0.10、0.33、0.17、0.25、0.15,确定权重后, 便可通过相关的综合评价方法估算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效应系数不难看出,能力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最大,也就是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所占分值比例最高,其次是就业、建设、条件和品德。在当前社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环境下,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有很好的办公自动化和创新思维能力,成为就业的核心条件之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观测变量R111、R112在品德维度指标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35、0.41,通过标准化计算,它们在整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权重比例分别为0.049、 0.051,相对来说职业道德(R111)占比高出六个百分点。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观测变量R121、R122、R123、R124、R125在能力维度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39、0.57、0.63、0.44、0.39,与之标准化计算后,它们在整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权重比例分别为0.053、0.078、0.086、0.060、 0.053。其中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R123)所占权重最高,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实践能力(R122)次之,反映目前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性格、风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观测变量R131、R132,在建设维度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48、0.39,标准化计算后,它们在整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权重比例分别为0.094、0.076,专业建设(R131)所占的权重比例较大,说明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与学科内涵建设密不可分,只有高质量的专业实力才能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奠定基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观测变量R141、R142,在就业维度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52、0.49,经过标准化计算后,它们在整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权重比例分别为0.129、 0.121,可以看出,签约率(R141)和就业率(R142)两个观测变量在整个权重中所占比例最高,它们成为衡量一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观测变量R151、R152、R153,在条件维度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分别为0.36、0.32、0.41,经过标准化计算后,它们在整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权重比例分别为0.050、0.044、0.056,其中教学管理(R153)最高, 说明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4小结

篇4: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3

前言: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教学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环节基本保持了传统的模式,人才供给与实际需求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偏差与错位,研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办学质量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导向。

1、中小学体育师资人才培养的时代标准和目标引领

1.1凸显坚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有较高的个人修养和品质,应具备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谈吐文雅、举止文明、精神饱满等基本素质。“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必须具有与“新课标”要求相适应的全新教育观和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基础。

1.2强调突出的综合文化素质

当今自然科学基础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在体育上的广泛运用,构成了体育科学的网络体系。如果体育教师在现代科学文化、体育理论与相关边缘学科方面知识浅薄,就很难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会失去对未来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适应力。

1.3强化体育专业能力的要求

“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都提出了更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以运动技能为基础的包括体育教学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体育训练能力、体育竞赛的组织裁判能力、课余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等诸多能力的一个能力体系。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比研究

课题组筛选了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西南大学8所高校进行调研和走访,选取5所进行对比研究。

2.1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对比

根据各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反映的信息,其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对比如表1。

从表1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与其他高校相比大体一致,其要求相对细化、具体,符合我院专业办学的思路,定位也比较准确,能够体现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想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还需要在培养模式上进一步强化、丰富,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完善学科知识体系,为进一步深造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课程体系结构对比(见下表2)

与其他高校相比,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不足:

课程总门数偏少,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我院专业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所占比例较低,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专业课偏少,缺乏专业知识拓展。

2.3公共基础类课程设置对比

通过表3分析可以看出,我校所设公共基础课涉及面较广,与本专业联系较密切,能够很好地按照本院培养目标进行设置与执行,其教学内容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后续课程的需要。

2.4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对比(见下表4)

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对比看出,我院核心课程的设置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出于对学科理解的不同,以及对人才培养定位,各校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我院相比有一定差别,其最主要表现是其他高校将术科课程纳入到核心课程。

3、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研究

3.1对比武书联排名分析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定位

我院于2003年开始招生,十多年间我校无论在办学规模、招生人数等均处于保持60—70人每届的规模,在教学、师资等保持了教学的变化,但是从就业的角度来说我们一直保持在80%左右。(见下表5)

表5 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全省排名情况表

从武书连的排名情况我们从表1与表2中看到:我们学院从体育学角度排名处于全省第六的位置,从教育学角度排名处于全省第17位。

表6 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全省排名情况表

(按照教育学排名,我院排17位)

序号 学校 排名情况

教育学 体育学类 社会体育专业

1 成都体育学院 A\372 B\14 B\14

2 四川大学 B+\372 A\233 -

3 四川师大 B+\372 C+\233 D\185

4 电子科技大学 B+\372 - -

5 西华师大 B\372 B+\233 D+\185

6 成都理工 C+\372 - A\185

7 西南科技大 C+\372 - A\185

8 西华大学 C\372 - B+\185

9 乐山师范 C\372 D\233 D+\185

10 绵阳师范 C\372 C\233 C\185

11 宜宾学院 D+\372 D\233 -

12 内江师范 D+\372 D\233 D\185

13 四川理工 D+\372 B\233 -

14 西南民族大学 D+\372 - C\185

15 成都学院 D\372 - E+\185

16 四川农大 D\372 D\233 D+\185

17 西南石油大学 E+\372 C\233 -

18 四川文理学院 E+\372 E\233 -

19 泸州医学院 E+\372 - D+\185

20 西昌学院 E\372 E\233 E\185

21 成都中醫药 E\372 E\233 E\185

3.2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定位和发展趋向

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的传统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等人才的职责。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至今已走过12个光阴,一直以“追赶者”的角色在前进。结合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现有形势,我们将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学分配备、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等角度,力图准确把握当前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方向、紧密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宏观形势和社会体育发展需求,发现自身不足并找到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具有先进体育教育思想、现代教学手段丰富;符合学校、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的专业体育工作人才。

目前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基本满足本专业发展方向和行业需求,但与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事业和经营管理、专业教练员、行业需要的体育特长型管理人才等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实际需求旺盛的专业技能培养方面,亦有改进空间。

篇5: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价值的改变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逐渐流行,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国内一些高校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力求社会体育专业的创办与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能够接轨,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与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共同促使了社会体育专业的产生与不断发展。自1993年社会体育专业首次在天津体育学院设立以来,截止到,已在200多所高校被陆续创办起来。历经20多年的发展,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已取得很大进步,颇具规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备社会体育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指导全民健身,有能力开发、经营和管理与体育相关的休闲娱乐市场等专业人才,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尽管如此,伴随对健康的追求深入人心,人们对社会体育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群众调查显示,在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武术在所有的体育锻炼项目中排名第二,群众基础较为广泛,但是,同时与武术相关的专业性健身指导的匮乏也正作为一项主要因素,制约其在群众体育当中的开展,这充分表明武术专业人才的发展现状还满足不了全民健身需求,也揭示出专业人才的培养同全民健身的整合途径有待探索。此外,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存在缺陷和不足在所难免,在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例如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以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人员稀少、转行现象较为普遍等。这充分表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尚未建立完善。

1.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社会体育专业相比于体育学其他四门基本专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新,作为新兴事物,存在缺陷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遍流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其培养存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当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各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与各类社会体育的指导员,此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各项任务。考虑到他们的性质和来源各不相同,对存在的问题也要分别进行剖析。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培养目标未完全明确,学生毕业后择业受限也暴露出其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些课程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影响之下,重视技术而忽视教法的思想严重,最终导致学生虽然技术水平过硬,但对社会教育相关指导工作却毫无对策。学校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脱离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严重缺乏针对性,因而无法与时下热门项目如武术当中的健身气功、太极拳等健身项目联系起来,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课程内容仍待深化改革,部分课程设置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已经明显跟不上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师资力量整体不高、结构不合理等,最终导致学生毕业之后,缺乏独立进行社会体育指导的能力,在人才竞争中被淘汰,同时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对象包括专业的运动员、体育老师、社区体育运动的爱好者甚至工作人员。以武术项目为例,参与武术培训的民间爱好者占据了很大比例,真正的专业人员却寥寥无几,加上社会指导员的培训时间受到限制,均导致培训过后,相当多的人员达不到独立开展社会体育指导的专业要求。对广场、公园练习健身气功、太极拳等的健身爱好者进行的实际调查显示,在这些人数庞大的健身爱好者当中,参加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竟然只占少数。他们当中虽然不乏武术门派传承者,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但不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证书。然而接受过正规训练的人员通过国家审批且技术过硬,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少有人承担起我国社会教育指导工作。

2全民健身运动创造人才培养的契机

篇6: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讨论了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平台,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对如何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设想.

作 者:孙剑 Sun jian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黄山,2450211刊 名:黄山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年,卷(期):11(5)分类号:G642.0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

篇7: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着整个社会步入商务时代,为了满足电子商务对人才的要求,电子商务教材的基础内容应该在电子商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复合型应用人才。研究思路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商务管理人才提供理论指引,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就业方向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

引言: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正通过网络购物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年末中国有6.49亿网民,并且人数在稳定增长。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潜力非常大,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并且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市场的需求不相符。

一、电子商务类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现状

通过对国内高校进行调研,了解我国电子商务类人才培养情况;通过调研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要的要求,发现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群主要有:网站客服、网上贸易、网络营销、网站建设、其他类。

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对策

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各类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强化对电子商务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按照岗位导向、课程整合、任务驱动、实践检验等步骤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适应工学课程“教、学、做”的教学需要,结合基电子商务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纽带,构建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有利于教学与实践融合的实训管理制度,以保障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突出体现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2、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目标

明确提出“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加强实践环节。教材的“任务驱动”、“实训项目”等环节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与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通过课件演示、案例分析引导、实践操作、课后评估等活动来组织教学,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并强化开展网络商务活动的思路、实施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开展网络商务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3、建设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电子商务专业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双师素质”。部分教师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网、阿里巴巴开设店铺,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活动更加有效。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网络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同时,电子商务专业聘请电子商务成功创业者、企业CEO走进课堂参与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技能指导,提升学生网络创业的能力。

4、建立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

为达到全面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校已建立了学校、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课堂教学常规、听评课制度、学生评教系统、教学检查机制、成绩管理系统、技能教学质量考评体系、质量评价与质量指标(考证通过率指标)考核等。在教学、管理“两条线”基础上,建立由教学质量监管部门、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制订《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

三、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

1、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就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还包括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职业素养。在现阶段,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表现为专业性与复合性叠加、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应用性与创新性共同发展。高校必须首先构建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建立契合社会需要的新型职业指导体系。职业指导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分析就业环境、了解所学专业、做出相关决策,从而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的过程。高校要从新型职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实施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力求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指导体系。

3、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理念和模式,促进产、学、研融合

为了有效做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必须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应该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

一方面,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标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线。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理论教学方面,围绕各专业的应用课题和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在实践教学方面,以指导教师项目为主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运作,引导学生将各门课程的知识进行应用整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依托具有实质性合作项目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将是保障和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吸收具有明显职业背景、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相关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承担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作者单位: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从98年国家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来,已经经历了18年的发展历程,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仍不成熟,2015年10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2012年、2013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赫然在列,这说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和不合理的地方。刘善云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培养目标定位不十分明确,多数院校课程体系尚缺乏合理性,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现行培养方案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马维平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一文中指出: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使该专业的课程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不乐观。现在很多地方性的院校正在处于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地方服务,培养出适应地方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应用型的专业,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和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探究出一套适合地方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这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也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搜集了许昌学院,以及其他知名体育院校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收索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专家访谈法

对社会体育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围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领域、素质能力、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环节等五个维度展开,征求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1.3、调查问卷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学生对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认可度。共发放调查问卷186份,回收有效180份,有效回收率96.8%。

2、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整体现状

2.1、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现状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从2007年开始招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生,到目前已招收了十届学生,其中已经有七届共五百多毕业生,2009-2012届平均就业率在87.5%左右,略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专业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学校,公司与中小型企业(包括健身俱乐部,保安行业等),事业单位,以及转行到其他行业等。其中学校占总数的38.5%,公司与中小企业占总人数的35.7%,事业单位与转行人数占总人数的25.8%左右。许昌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为体育组织活动管理、指导、经营开发与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按照教育部的培养目标进行适当的修改而制定的,培养目标比较宽泛笼统,方向性不明确,这种“专才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学生的就业面向较窄,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目前社会对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多,但是在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上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但是多数从事教学工作,说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在实际培养中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明显区别。

2.2、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环节

课程设置主要有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类课程包括素质教育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专业课程又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识类课程占总课程的40%左右,其中素质教育(主要为英语与思政)课程较多,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规划、理财规划、沟通交流等)所占比较很低,不到10%左右。在多学科交叉发展,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就凸显的尤为不足。教学实践环节方面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大三一年为实习时间,半年实践时间为学校安排实习,半年时间学生自主安排实习。学校安排实习地点为酒店,温泉度假村(提供给学生的工作为保安或者服务员),健身俱乐部(提供工作为会计顾问与私人教练)。学生自主实习时间多数出去打工或者在校学习,不能很好的利用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提供的实习工作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培养目的的要求,造成实习效果不好,毕业就业和实习不相关等现象,整体教学实践环节较弱。调查结果显示有52.3%的学生对教学实践环节不满意,有35.5%的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不够满意,有12.2%的学生对学校通识类课程设置不满意。

3、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措施

3.1、重新定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大学阶段的目的就是以后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所以必须让学生学习到一技之长,就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学为主,在专业教学时还注重创新能力和协同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思政教育与文化素养教育,形成一个高素质的专业性较强的适用性人才。根据目前社会行业需要和以后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岗位操作技能的实际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岗位技能熟练型”应用型人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修正为: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大众健身指导与服务、体育产业项目经营与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既体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行业性和应用性,又强调了其实践性与创新性。

3.2、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培养目标,重新优化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结构,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课程体系分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棵。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必修课简练实用,选修课程丰富。首先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确立应该与培养目标相结合,根据专业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来设置:包括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经济、健康评估与运动处方制定、体育设施管理、体能训练以及专项教学、训练实践与理论。其次加强通识基础课程。通识类课程为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全校学生都能学习的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培养适应能力与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人才,应加强基础公共课程学习,除英语、思政、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外,还应该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自身就业方向拓宽相关专业的知识领域。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还可以进修食品营养学、音乐舞蹈、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以及增强人文素养的课程等。最后丰富专业选修课程内容和增加选修比重,拓展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围绕着专业方向开展,例如一些实用较强的体育舞蹈、瑜伽、健美操、素质拓展、排舞、轮滑、野外生存、体育游戏等课程。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丰富专业知识与能力。

3.3、根据地方的体育特色,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体育的校本课程是指地方和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国家的体育课程进行地方化或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从而使国家的体育课程更加符合各校的体育教学情景。校本课程则是由学校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在本校内予以具体落实。在我们许昌以三国的文化为基础,发展自己的体育休闲产业,让体育教师逐步从课程的“执行者”与“实施者”角色转化为课程的“设计者”与“建设者”角色。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项目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游戏活动予以呈现,充实体育新课程内容体系,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体育课程多样化局面。此外许昌整体人口还是以农村居多,以此要多开发一些农村体育项目进行教学课程。

3.4、确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

“产、学、研”即为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相结合,形成一个从研究到开发再到生产的一个完整产业链。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确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指导方针和培养模式,首先和许昌康柏嘉、金石伯爵等健身俱乐部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指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与公园壹号物业管理签订,来延长专业实习时间,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毕业论文研究题目,从实际上解决社会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产、学、研”模式相结合的培养,达到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需求无缝对接,正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率。其次体育学院还承办各种许昌市级的体育比赛活动,让学生参与作为组织者进行比赛编排与活动管理。让学生管理各个社区不定期开展的各个项目的体育比赛,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4、结语

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大环境下,许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必须进行专业方案进行优化,必须通过重新定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培养目标,重新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根据许昌地方的体育特色,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确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等途径,到达“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善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

[2]刘善云.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

篇9: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 要 本文从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入手,对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思考,认为要建立与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相匹配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要求,不断地调整体育专业知识体系,增加实践的环节和学时,掌握时代节奏,多增设新兴体育项目,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应用型 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高等体育院校培养合格体育人才的必要手段,如何培养出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体育毕业生是市场需求的唯一标准[1]。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强化社会资源办学的整合度[2]。根据学生在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所遇到的困难来思考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调整是当前我们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体育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如何建立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到实践基地去寻找答案是最好的选择。

一、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对我们体育专业提出的要求与挑战

(一)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是否符合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要求

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是按照传统的体育知识体系进行设计的,从人体运动科学出发,再到运动训练、健身等知识领域,注重体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出现了实践性不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的现象,需要增加实践的环节与学时。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在实践基地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分析问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急需增加关系学、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这是在实践基地的实训过程中需要增加的内容。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体系需要根据现实体育人才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善。

(二)学生具备的素质能力是否符合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要求

体育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的传授。但是在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体育专业素质不够过硬;一般素质,如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欠缺;基本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负担。现在体育专业出现了体育用人单位很多,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但是出现了学生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快速换单位的情况,所以,我们的培养方案对于学生一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和提高。

(三)学生所学的体育项目是否符合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要求

当前的体育新兴体育项目很多,特别是西方一些体育项目的引进,对于我们体育专业传统的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学习提出了挑战。如击剑、射击、剑术、剑道、飞盘等项目都成了人们想尝试的项目,我们很多的用人单位向我们要人才,可是我们没有开设这些项目,只好与他们签订联合培养的校外实践基地,逐渐的开展这些新兴项目。我们的培养方案中可以在一些选修课中开设和增加这些内容。

二、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与发展是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国家战略号召下,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过硬的创业、就业技能,就要不断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专门的体育人才。

(一)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知识体系

学生能否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能否成为合格的人才,我们在顶层设计上就要全面、系统地设计与思考。体育专业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对于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的方法、手段、体育专业人文知识等专业的知识体系进行设计外;还要对于通识教育的内容,如当前就业需要的关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体系也要增加与涉猎,就像前些年增加了计算机、外语等知识传授。适应不同社会时代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调整专业知识体系,使我们的学生都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

体育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术,更要教会学生的应用能力。压缩理论知识的学时传授,增加实践环节的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讲多练。这不仅仅体现在体育项目的术科学习上,在理论课的学习中,也要多增加实践的练习与接触,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见习、实习的次数与时间,在每个学期都要涉及见习的环节,实习可以分解多次进行,让学生体会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特别是在校外实践基地的时间可以长一些,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际工作中自身需要提高的知识能力,能够学以致用。

(三)掌握时代节奏,增设新兴体育项目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也包括多样的体育项目需求。我们体育专业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增加和引进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近两年我们开设了轮滑、飞盘、拓展训练、橄榄球等新项目,这些都是社会上开展很好的体育项目。还有如击剑、射箭、剑道等项目我们也要开展,因为现在社会上有需求,但是体育人才欠缺,我们要不断地跟上时代的节奏,占领先机。我们的做法是引进社会的资源,与校外的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联合培养。既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又可以开展新兴的体育项目,以调整我们的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玉杰,张潼.整合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与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的研究[J].运动.2015(2):97-98.

篇10: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在不断的修订完善。作为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工业工程专业,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要全方位、多角度予以重视,为实现给社会培养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工业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的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1]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但实际工作却是对知识的应用和通过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实践与理论紧密联系才是关键。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在高等院校的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注重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工业工程专业的开办,顺应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潮流。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工业工程这一起源于美国,并为美国和日本制造业的强大发挥过重要贡献的专业大有用武之地。工业工程专业对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均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工业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为两大支柱学科,依托我校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强大的学科实力,使学生受到“近机类”扎实工程基础训练,同时在以工厂管理为代表的工业工程领域受到系统专门的培养。

一、修订和完善《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培养计划

在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培养方案中,基本明确了工业工程专业服务面向制造型企业,工业工程毕业生主要在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及其管理系统等方面,从事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咨询工作,以提高系统的运作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并努力成为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工业工程师。具体从事企业ERP实施与管理和物流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

a、定位有特色: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首要特点是实现对学生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类与管理工程类知识的综合培养,定位为制造与管理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体现了培养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目标。

b.扩展具有较强适用性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在开设学科课程方面,一方面体现了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另一方面加强了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突出了实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知识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宽而厚的基础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从事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内的多项工作。确定了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二个专业方向;“ERP专业方向”和“物流工程专业方向”。

c.加强实践环节:重新规范、整合了实践环节,使之更有针对性、应用性、综合性,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同时根据本专业特点,安排了金工学与电工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机械制图课程设计、ERP课程设计等。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1.认证培训与参与竞赛的多种教学形式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以“ERP”专业方向为突破口,通过与金蝶软件(中国)公司的合作,我们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认证培训教学这一大胆尝试,并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首先对ERP以及其相关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掌握,再通过课程设计及课外培训等方式,在自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金蝶ERP软件的认证考试,成绩合格者将授予金蝶软件公司的ERP培训合格证书,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将来面对就业竞争的巨大挑战时,能够多一分胜利的砝码,提高本专业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绝对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希望在“ERP”专业方向获得更大进步的同学,我们还和金蝶公司一起,利用暑假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并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参加“全国ERP电子沙盘模拟对抗赛”的宝贵机会。通过参加比赛,正确定位自己,检验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能够提高认识,得到相应的心理锻炼。对于获奖选手,学院领导会予以奖励表彰,这无疑是一项提升专业学生自信心的有力举措。

2.软件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在“物流建模与仿真设计”和“MRPⅡ/ERP”两门课程中使用了软件教学的手段: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对相关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和实践内容,分别介绍应用了英国Lanner公司出品的Witness生产物流建模仿真软件,以及金蝶(中国)ERP企业资源战略规划软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能够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时,提供更实际更有价值的技术保障,提高应届学生的就业竞争价值。 3.具有实践意义的毕业设计

由于近年来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在大四第一学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受到了工作单位让其尽早参加工作的压力约束,这也导致近年来各个专业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质量逐步下滑、完成比例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这一情况,结合工业工程专业与企业工作现场结合紧密的特点,我们提出了较为灵活的毕业设计选题思路:即根据学生就业签约情况,结合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习内容,在专业方向的条件许可下,灵活的选择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工作问题,并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一系统的过程加以整理,最终形成一份有价值、有内容、生动鲜活的毕业设计课题报告。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尽可能直观而充分的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广度和完成质量,充分发挥出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灵活、手段多样的特点。

4.专业化的实验室建设

为了使实验设备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加直观、更深层次的了解生产运作的过程,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实验室在现有基础上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设计。如“设施规划与物流仓库实物模拟”、“Witness生产与服务系统运作仿真”、“金蝶K3/ERP应用软件”“ERP沙盘模拟”等,这些实验设施紧紧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购置,不仅保证完成工业工程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要求,还能够满足我校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商管理、安全工程、纺织工程等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而且将极大地改善仿真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质量。同时,我们还尽可能地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成开放实验室,将其建成我校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研究生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基地,使该实验室所购设备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工业工程实验室为我校仿真技术、物流系统、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以及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使我校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上一个新台阶,并且增强了本专业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实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发展前景

创新实施ERP企业资源规划管理认证培训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程设计、课外培训、认证考试及模拟对抗、参加竞赛等手段,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致力于在此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培训及锻炼,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工业工程专业只有进行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方位改革,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实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同行分享:

专业方向、办学思想一定要明确,工业工程是跨学科专业,科研究的方面很多,在办学之初千万不要多个方向“齐头并进”,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本校专业特色,由点带面、逐步发展;课程设置要做到基础与应用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专业方向、突出学生特长,给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思路;实践环节注重应用,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实习、锻炼机会,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实践、尽量多的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当中,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提供支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薛伟.蒋祖华主编.工业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6

张玉麟.迈向21世纪实施工业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工业工程,,(04)

篇11:社会体育专业滑雪指导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可通过制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转变考核方式、健全实践教学体系等构建宝石学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创型”人才高校培养模式宝石学专业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经济环境下,“双创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以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为例”(编号:2016GJJG321)

【中图分类号】G642;O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16-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双创型”人才是当今推进应用型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培养“双创型”人才是国家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迎合了经济发展、战略对策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日趋复杂,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开始转向多元化和复合化。即便是专门人才,也是建立在综合基础上的专门人才。“双创”教育作为全新理念,在引领和扎根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致力于对学生学习、生存以及发展等综合能力的培育,以使学生日后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对应用型高校而言,要实现跨越性发展,就应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下,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结合,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改革,打破传统学科本位的路径制约和束缚。

二、优化课程设置

立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背景,应用型高校必须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所革新,有所突破。一方面,要从原本单一的课程设置转向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课程设置的单一职业归属,在关注学生专业知识汲取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和学科互涉能力,为学生适应灵活多变的岗位需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明确课程的主体性,在通过课程设计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的综合成长,对学生的求知欲、思考力、质疑精神以及发散性思维予以全方位的开拓,并将此作为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的核心和改革的重点。再者,课程设置要体现出与社会的关联性,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去认知和感知诸如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内容,促使其日后能够在岗位中运筹帷幄。如:学生将来想经营自己的首饰设计、加工、销售工作室,需要掌握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评估等方面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收获颇多。

推进应用型高校改革并非易事,还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侄桔。针对“90后”乃至“00后”对新生事物高度敏感和快速反应的特征,应用型高校在课程设计改革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结合新生代特征创新性地引人新媒体(如:映客、YY、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社会人才储备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传统教学方式在培养“双创型”人才中发挥的作用不显著。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

加??与学生的互动。为此应做到:

教师应该在授课时多讲述一些学科前沿知识,如:直播、YY、博客等销售、运营方式及技巧,鼓励学生创新;教师要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通过不定期的发布主题,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课上汇报,逐步培养创新精神;教师重视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如:课上都引入一些典当、珠宝公司、店面、工作室运营的不错例子,让学生丰富见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四、考核方式

“双创”教育必须建立与传统考核不同的考核体制,根据“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制。全面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双创”的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发展等情况,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当“双创”人才。

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和推行创业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与课程传统试卷内容和试卷形式相比,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仅注重“学分”,而应更加注重“能力分”。

五、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实践教学能够打破学院界限,可以将物理、化学等基础性实验运用到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如:将毛细现象、润湿、轨道理论等物化专业名词的讲解运用到宝石专业的人工合成、宝石改善、有色宝石等课程的教学中。

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如:典当行、珠宝公司、珠宝质检站等)的交流,及时了解毕业学生在相关单位工作情况,及时反馈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内容的建议,拓展科研业务合作及青年教师实践锻炼渠道。固化一批基础好、管理严、工艺新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巩固实习成果,提升实习效果奠定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逐步的发展和完善。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科技的快速发展,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下的应用型高校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建立在破旧立新,全面转型的基础上。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引导下,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创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媛,陶楠,荆玲玲.高校大学生“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商业经济.2016.9,164-165

上一篇:欣赏音乐下一篇:物业管理处主任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