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教师指导记录

2024-05-18

体育新教师指导记录(通用9篇)

篇1:体育新教师指导记录

指导教师批阅记录

一、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语:

二、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按下表要求评定):

评 分 项 目 分

值 得

分 完成任务 10 分

文献阅读与外文翻译 10 分

学术水平与实际能力及创新 30 分

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能力 30 分

文字表达及规范 10 分

学习态度 10 分

合 计(100 分)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篇2:体育新教师指导记录

红旗中学 于永超

我作为红旗中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了一些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工作。

青年教师教龄较短,虽然对教育工作积极热情,但由于缺乏经验,往往事与愿违,教学效果较差,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主要负责学校英语教研组的教学与教改工作,为努力推进学校的公开课、示范课交流活动,平时与同事尤其是青年教师之间的教学探讨交流较多,并担任青年教师的科目教学指导教师。

指导青年教师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可持续发展工作,期间体现着一定的工作特点和规律,以及个人工作个性,现就我做的工作作一点简单反思与小结。

我以为,指导青年教师,除了在职业道德上给以积极影响,教育教学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育观念

在平时,利用教研组组长的优势,我经常和几个老师学习讨论教育教学的新动态,学习课改新课程标准,在不断的交流谈心中,使他迅速走近课改,迅速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二、课堂教学

我认为,青年教师最需要的,首先是教学技艺上的提升,这对他们综合教学素养的提高,工作自信、个性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青年教师最想做的。他们年轻,所以思想先进,对新的事物接受吸收得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更是给他们以用武之地。然而,他们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教学经验太少,无法把学习到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为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我抓住“备课、上课、教学反思”三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

(1)教学计划统筹有度,胸有成竹。新学期开始时,首先要指导青年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务校历制定教学计划。

(2)认真指导备课:针对年轻教师教学经验少,我从备课抓起,让她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我利用课余时间与他共同学习教学工作理论和经验材料,经常查看他们的教案,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比如:去年,我的结对对象是我校青年教师叶珊老师。她刚从学校毕业,在这一学里,我经常指导她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如何备教材,备学生等方面。

(3)跟踪听课: 青年教师以后的路怎么走,课上的怎么样,在初始阶段最为重要,因此,我坚持每周听他们上一节课,帮助她扬长避短,尽快成长起来,(4)让其听课: 让他们把一单元的每一个环节都听到,从课型上让他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能够自己去设计课型,要求他们每周听课至少1-2节。

篇3:体育新教师指导记录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是关键[1]。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 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尤其是随着高校课程指导纲要方案的实施, 教师理念的转换是新世纪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 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抑或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都需要依靠教师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及时转换教师理念来达到教育目的。

2. 新指导纲要下体育教师的理念转换

教育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完善的职业, 而且, 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 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2]。新指导纲要要求体育教师充分意识到的理念的转换,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理念

新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非常强调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对话和合作, 彼此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体验和感情,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发现,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3]。意味着师生能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共同探讨未知的领域, 进行着知识结构的不断重构和更新, 并达到相互的“自我实现”。当然, 交往和互动、对话与合作不一定都要以达成共识为目标, 倘若交往与互动、对话与合作导致了师生之间相互的理解、宽容与接纳, 就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 保证了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与创造力的解放。

2.2 教学与研究的“同步”理念

新纲要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 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 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 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 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 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 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本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 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可以说, “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 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 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 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2.3 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 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尖锐地指出, 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 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学参考, 就不知道怎么上课;教学与课程的分离, 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新指导纲要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 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 必须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为此,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 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 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 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 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3. 体育教师理念转换的途径

3.1 树立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 任何一个人一次性地从学校拿到毕业证书, 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必须终身学习, 从为获取某种任职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 体育教师也同样如此。身为教师, 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 才能与时俱进, 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从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学生的策略。学生学不好, 往往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为此, 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体育教育科研, 把握体育教育教学的规律,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3.2 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

体育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 新课程指导纲要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在学校教育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确立。如今,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也大多采用了“选修课”和“选项课”的教学形式, 这也反映出教师的理念要以学生的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确定理念转换的方向。这也要求体育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 改进体育课程活动的方式, 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兴的运动和项目的学习, 转变思维观念, 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

4. 建议

4.1 加强对体育教师在职人员的培训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教师, 有了高质量的教师, 才有高质量的教育, 才有高质量的人才。按照新课程指导纲要的理念, 加强体育教师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在培训中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广大体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教师队伍的素质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4.2 加快体育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的频率

定期的召开高校相关的体育工作会议, 加强体育教师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增加体育教师观摩课和公开课的比例和教学经验交流的活动。加强对教师进行外省市甚至于海外培训进程,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促进教育思想的国际化进程, 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3 加大对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

体育设施是制约体育教学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费投入, 以满足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和丰富学生课外运动的需求;同时鼓励体育教师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积极创收, 或吸引校外的资金的投入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中来, 采取合作的模式等。

4.4 建立竞争制度,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任用机制

转变思想观念, 确立与时俱进的任用思想, 改进和完善任用机制, 促进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严把体育教师的入口, 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朱月明.学校体育改革与体育教师观念的变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10) .

[2]刘卫峰, 毕立新.论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J]教育研究, 2003年第21卷第4期.

[3]邹立昌, 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5) .

篇4:体育新教师指导记录

我出生在闻名遐迩的农民体育之乡——江苏海安北凌,也许是受父辈运动基因的遗传,也许又是受到北凌农民体育特有环境的影响,一路历经了从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到大学体育系录取再走上体育教育岗位已18个年头。而今,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我依然深爱着那几套朴素的运动服,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总爱享受着那份晨曦的曙光与黄昏的夕阳。我运动!我快乐!十几个年头就这么一直坚持着,我时常感慨:也许是上天赋予了我与运动的不解之缘,养成了我终生锻炼的习惯,成就了我强健的体魄与超脱的精神;也许是自己的不安现状,也许是对运动的执着与热情;也许又是时代赋予运动与健身的机缘。在搞好学校体育的同时我走上了社会体育的大舞台,合格地成为一名国家级社会体育员,担当起了一名体育健身志愿服务者角色。

作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体育教师,成为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也许是不足为怪的事,然而,要想真正做好社会体育的引领者,要想真正实现一个体育指导员真正价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总结自己成长历程主要做好如下几点:

首先,自己能坚持常年锻炼,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在我们身边确实不少体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已不能做到这一点,运动带给我们的快乐妙不可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你去实证实行,才能知道他的味道。否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坚持不容易,运动贵在坚持,这里也是我首先要提倡和呼吁的!

第二,作为一个在职教师,本职工作一定要认真做好,不能丢失。总结自己从一个普通教师成为市级教学骨干,再从学校课堂走上社会大舞台应该说是个人价值上一个质的飞跃和量的提升,关键要能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多年来,在课堂上我始终以一种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双重思维去安排教学和课外活动,目的就是要激发每一个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他们能更多地掌握些科学的健身知识与方法,并能形成终生体育意识,为将来的社会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准。作为一名指导员,我深深知道,不仅要做好指导服务,还要能跟上时代的健身步伐,以便更好地引领人群参加健身。多年来,我先后参加了大众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健身气功、广播操、啦啦操和排舞等专项技能的培训,并取得了国家健美操二级裁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级健身气功指导员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多项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及时将新的专业理念运用于健身指导实践之中,并定期进行总结。其中,2012年撰写的《健身气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在参加江苏省首届健身气功论文评比赛中获奖。

数十年来,在自己身体力行,参与培训,积累知识,享受健身快乐的同时,不断感悟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与健康同在的真理。网络上有句话说得很好:“人需要快乐,快乐的来源多种多样,但奉献的快乐却是其他快乐不能比拟的。”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志愿服务就是一种生活信念,选择做志愿者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从何着手,又如何让人接受呢?我曾一度茫然与深思:首先,我根据自己掌握的健身知识,结合现代人健身心理需求,按照不同的健身人群创编健身项目并获得大奖:如参与创编的《海安健身花鼓》多次在国家、省、市健身活动展示中获得大奖,并进入人民大会堂展演,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创编的《手足球健身操》获海安县首届校园新优特色项目创编奖;创编的活力健身啦啦操参加南通市学生阳光体育节获奖;与时俱进,创编校园特色的骑马舞,在学校大课间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第二,根据现代健身和传统养生动静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理念,选用音乐动感,动作简单,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的大众操的有氧运动形式,激发了不同人群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感受了大汗淋漓后的畅快和激情运动后的心理释放,随后将健身气功八段锦和五禽戏作为调整身心、恢复放松的主要内容,其优美的音乐和舒缓的动作让他们在激情之后感到那份宁静与舒坦。第三,在健身指导中注重了骨干的培养,骨干的作用,给了我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指导更多健身点的健身人群。

近年来,我凭着一颗火热的心,长年利用早晚和节假日时间,义务指导健身人群近万人次,进行了有氧健身操、简化太极拳、健身气功、排舞、广播操等项目的锻炼;先后开辟了政府广场、火车站广场健、时代超市广场、海州花园、锦绣花园、海陵公园、河滨公园等数十个晨晚健身点;培养各类健身项目骨干一百多名,确保了更多健身点的指导质量和锻炼效果。我在健身指导过程中深深感知健身者不仅渴望运动,更渴求懂得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养生的道理,所以在锻炼休息的间隙也会给他们进行一些理论方面的讲解与指导,有时甚至自费复印一些相关的资料赠送给他们。

“历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几年来默默耕耘,播种着自己信念,却也不失收获,让我品尝到了那份甘露美味:先后被省体育局、省妇联表彰为体育健身家庭;被省体育局评为江苏省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被评为南通市体育骨干教师;被表彰为海安县“十佳体育健身家庭”称号;曾被县人民政府授予体育贡献奖和嘉奖等荣誉。

当然,在累次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也曾遭到一度非议,许多人会质疑我到底图的是什么?得到了什么?他们关注我的收费问题,甚至断言我要卖碟片资料、卖运动服装等。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对我而言当我看到一群身着亮丽的大妈随着优美的节拍,舞动身腰;当我看到一群大伯用他们努力的汗水与微笑,陶醉其中;当我听到他们那句发自肺腑的谢谢,我便觉得实现了一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价值!

总结自己社会体育指导的得与失,感慨于播种的那份信念,我想随着人类物质需求与精神文明不断提高,我们社会将需要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此,我们必须还要做到如下几点:

1.掌握科学的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

理论是人们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方法则是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手段或途径。社会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包含着丰富理论与方法的体系。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指导者已有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或作用于被指导者。所以,做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要掌握科学的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

2.了解现代人群的心理需求和运动渴望

与时俱进,研究了解现代人群的内心需求与运动渴望,观机应教。例如,在我指导实践中,我每次选音乐会花很多时间,群众需要好的激情的活力的,也需要舒缓宁静的音乐,音乐是灵魂,很多人参与活动是被好的音乐吸引的。事实证明,老百姓不但需要能带大家运动的指导员,更需要能真正懂得健身养生知识的指导员,现代人有知识水平,你讲懂了,他接受了,他就乐于参与,也尊重你,也能坚持。

3.从事社会体育指导要有一颗真正奉献的爱心 从事体育指导,让人健康,让人快乐,是善事,善事要有善心才能做好,这颗善心就是奉献的爱心。几年来,我深深地感到,做好志愿服务一定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之心,要有“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处”的奉献精神,更要有“矢志不渝”的坚持。我想,当我们每位社会体育指导多有一颗真正奉献的爱心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将成为香飘满园的和谐家园。

总之,从学校体育走上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尽管我多流了一点汗水,但我的精神很充实,也很幸福,因为我为他人的健康尽了心、出了力。我深深体会到,只要你拥有“我心有你、助人悦己”的理念,你的人生就一定会有意义。高尔基曾经说过:“给永远比拿好”。这个感觉在我真正实践了健身指导服务之后才有了获得和理解。把社会体育指导当作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时时刻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奉献爱心的事,我想这就是作为一名普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真谛吧!

篇5: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

指导时间:2013年9月22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宋春玉

被指导教师:马书平

指导主要内容: 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一)组织口语活动小组(Group Work)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是费时多,效率低。特别是现在班级人数多,整个教学过程未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课堂活动机会极少,这对口语教学十分不利。

小组活动的素材非常关键。机械的、无真实交际意义的口语问答或一般对话的简单记忆、背诵,绝对难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创设真实语境是让学生张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积极性的办法。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师生的直接交流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因此,课堂上师生的交互活动

(interaction),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的不同,交叉使用短文朗读,情景对话,回答问题,话题表达等方式。在大多数的课堂上,恰如其分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加的一些笑话、游戏、谜语、竟猜等活动。既活跃了课堂,又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当然,这些活动不能喧宾夺主,而且尽量使用英语,要让学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要求:学习小组每天作好Duty Report或Free Talk。要求学生向生活要题材,唤起他们的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和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激情。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

指导时间:2013年5月14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宋春玉

被指导教师:马宝松

指导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技巧

1、课堂课堂要实行民主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只爱自己说,不让学生讲,要建立一个伙伴性的师生关系,问错的可以重问,答错的可以重答不同见解可以争议,老师错了允许学生提出意见。

2、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话插嘴

传统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洗耳恭听,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允许后才可以发言,不经允许视为“接话”和“插嘴”这样学生的心里没有一点自由,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允许“接话插嘴”。

3、要让全体参与原则。

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个提问都是有价值的,都是教师思考的力量。课堂教学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是学生的动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要不拍学生提问题,要随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

指导时间: 2013年12月2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宋春玉

被指导教师:马书平英语组全体成员

指导主要内容:倡导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恩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谓的问题意识,表现为学习者在认识活动过程中,常常会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实英语只是一种工具,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鼓励他们积极思维,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尽力营造和谐的英语口语学习、运用氛围,首先让学生敢,有问题才能有长久的兴趣。同时努力拓展他们讨论问题的渠道,使他们会问。还应不尽余力地精心组织课堂活动,教会他们善于提问。在他们无法确切了解意思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上下文进行猜测,提高他们的猜测力。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表达。平时的口语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交流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

指导时间: 2013年11月26日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个别指导

指导教师:宋春玉

被指导教师:马宝松 马书平

指导主要内容: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就要学会面对学生,有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有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能真诚地交流;面对教育,有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有不息的能量。一个被家长和学生认可的教师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要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享职业幸福,一、具有人格的魅力

用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教育界的人格,就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人格化,通过人的个性来体现这种道德规范。这种人格化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人格的潜在作用。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人格独具风采的魅力。

二、具有走进学生心灵的魅力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做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就要能学会洞察孩子的变化,懂得呵护孩子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孩子,会发现孩子的亮点、长处和不足。他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去亲近学生.以坦诚的胸怀去理解学

生。不会因为学生是“差生”而袖手旁观的,或经常批评、指责,而是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 “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尊重、理解、信任去唤醒激励学生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尤其是能尊重那些犯过错的学生和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尽管教师也会批评。但至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的,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灵。

三、具有学识魅力

篇6: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指导地点:办公室

指导形式:当面指导

指导教师:...

被指导教师:...

指导资料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和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整合,不断的扩张完自我认知,还能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

1、小组分配不够合理。没按学生差异进行组合,而是让前后桌的同学组成一组。出现乱吵闹或沉默不语的现象,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合作学习技能较低的学生容易受到冷落。

2、缺乏组员间的明确分工,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即使有分工,但落实不够,合作不密切,配合不默契,只留于形式。

篇7:指导青年教师活动记录

活动地点:高三年级教室、生物实验室

青年教师:...

指导教师:...

活动资料:

1、观摩吴宇亮教师的课《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2、听课教师谈听课体会及提议。

青年教师收获:

1、本节课十分紧凑,设置问题联系紧密,过度顺畅,同时教师教学语言的严谨对于课堂的顺利展开很重要。

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降低知识难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指导教师指导、反馈意见:

1、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经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篇8:体育新教师指导记录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新《纲要》) 的实施, 标志着新一轮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全新的阶段。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 高校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直接影响新体育课程具体实施与课程改革的进展。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源泉、前提和保证。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认识、参与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 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意识。本文在认真解读新纲要的基础上, 对课程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的概念及内涵, 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重要性, 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认识和理解;对新的课程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的课程参与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创新意识、课程综合评价意识、课程学习意识等在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当引起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为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出了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有关“课程意识”、“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等方面资料, 作为分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的课程意识及培养途径的理论参考依据。

2.2 逻辑分析法

根据所查寻到的资料, 理解和认识教师课程意识概念及内涵, 分析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作用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的课程意识, 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提出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师课程意识的概念及内涵

意识是人脑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 是人脑的一种机能。课程意识, 指主体对课程的敏感程度, 它蕴涵着主体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教师的课程意识指教师履行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职责, 是教师执行新的课程标准, 落实课程改革新方案的切实行动的体现, 参与、开发、实施和创新课程新理论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过程。它涵盖三个要素: (1) 教育信念与热情——教师的课程意识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精神。 (2) 教育知识与经验——教师的课程意识需要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3) 教育眼光与智慧——长远的眼光和聪明的智慧是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核[2]。

3.2 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作用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新《纲要》中指出“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而且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 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1]”。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 教师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 教师的成长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 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走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要有现代意识, 即要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和发展意识[3]。那么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 教师对体育课程独立判断、课程参与开发积极性、课程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课程意识在新《纲要》指导下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显的尤为重要和必要。

新《纲要》中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 而且也是要成为共同参与的教材和研究者,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头脑中要增加课程意识, 即增加对体育课程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运用等方面的意识。任何类型的课程教学都是与一线教师的具体操作和实践分不开的。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深刻地分析和研究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方法, 勇于创新, 吸收和运用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探索新的教学教法, 新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师又是体育课程的有效评价者, 体育教师从课程意识的角度出发, 发现现行教学的实施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差异, 正确评价并反馈有关课程问题, 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 新《纲要》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的课程意识

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是一个勇于探索和深入研究的过程。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它将会给高校体育教师带来很大的挑战, 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为了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贯彻落实新纲要指导下的课程教学的精神实质,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课程意识来适应和参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3.3.1 课程参与开发意识

教师的课程参与开发意识就是教师要在课程改革、课程实施等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参与到课程探讨、课程开发等。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参与者和开发者。课程运作靠的是教师的具体仔细、创造性实施。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起主导作用。体育课程、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 是体育教师所为之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的, 体育教师必修熟悉课程改革的内容, 具一定的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能力, 有意识的积极参与到改革实践当中去。

3.3.2 课程实施与控制意识

教师的实施与控制意识就是教师要善于采取合适的课程实施策略, 调动和激发课程实施中的影响因素, 做到有的放矢的控制课程的实施。

新《纲要》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已不在再是以往的大纲指导下统一的指令性课程。在体育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有目的、有意义的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实践、参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充分拓展教与学空间和时间, 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气氛, 有效的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的效果。

3.3.3 课程综合评价意识

教师综合评价意识是指教师多纬度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意识。

构建学习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新《纲要》中评价体系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方式有教师的单独评价转向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业务素养 (专业素质、教学恩能够里、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 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 也可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电脑感方式进行。高校体育教师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选拔和甄别的意识, 构建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的评价意识[2]。

3.3.4 课程创新实践意识

课程创新实践意识就是教师将符合课程改革思路而且又有价值的课程设想、计划, 大胆创新, 应用于实践意识。

课程改革需要创新, 课程运作需要创新, 教学需要创新, 教师的课程创新意识是整个创新教育进程的关键[2]。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来自于教师的创新意识。高校体育教师就是要有标新立异的课程意识, 要成为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信息的设计者、创造者与制造者[4]。

传统习惯与思维定势的力量使得不少高校体育教师满足于以往陈旧观念的搬用和多年经验的重复, 使体育课在统一规划的模式中循规蹈矩,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及自身特长的发挥得到了扼杀, 这样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教学任务, 更谈不上有所创新。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高校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 树立创新意识, 从实际出发, 开展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改革, 要有坚韧不懈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要不断去学习、去思考、去追求, 真正创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

3.3.5 课程自觉学习意识

教师学习意识是教师要自觉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付诸于实践, 寻求反馈以改进提高教学实践的能力的意识。

教师要使学生学有所长, 自己教有特色, 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新《纲要》指导下多中类型的体育课程的开设, 开放式、探究式体育课堂教学, 学生“三自主”的学习形式为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新知识、新文化, 更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 身体力行地站在专业知识发展的前沿,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求新、求异发展, 不断调整和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能力;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 才能够科学地指导学生,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4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途径

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的培养是在教师的具体教育实践工作过程中实现的。既要有客观的大的培养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氛围境, 又要有体育教师主观的、个人努力投入, 同时, 还要为教师创设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

4.1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的学习

注重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提高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 提高教师个人教育理论素养。通过体育教师自己广泛阅读有关教学理论, 课程理论和教学研究方法的论著, 深刻认识和了解前人成功的实践经验总结, 丰富和完善他的个人经验和课程意识, 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以至于能够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去。

4.2 大力开展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为教师的学习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提供机会

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具有积极的热情,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 鼓励和督促高校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提升自己学位层次, 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与具有课程教学理念优势专业的院系或学校合作, 培养学有专长、教有专长的高校体育教师, 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和提高创造良好的机会。鼓励体育教师跨专业学习相关专业, 定时或定点聘请体育界专家为体育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讲学。

4.3 为教学一线的高校体育教师提供合作与交流的空间, 激发体育教师的课程实践参与意识

开放的交流空间能增强教师的课程改革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对于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 以激发更多的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创新实践、勇于开拓的意识, 发挥自身的优势, 挖掘自身的潜能。

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具有积极的热情, 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 能够把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实践研究, 即教师发现课程方面的实际问题反馈制定策略投入实践的过程, 的进行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不可忽视的过程, 既全面推进教育改革, 落实新课程教学指导精神, 又满足了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需求。

5 小结与建议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是不可忽视的主导因素。增加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运用、探索新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意识, 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这个任务艰巨的完成过程中, 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意识观念是首要的问题。加强体育教师自身学习, 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交流、实践的机会, 倡导和利用有效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的改革原则, 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摘要: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 高校体育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直接影响新体育课程具体实施与课程改革的进展。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源泉、前提和保证。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认识、参与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贯彻和落实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精神, 推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更好的成功, 本文通过上网查询, 收集文献资料对课程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的概念及内涵, 培养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作用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认识和了解, 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新的课程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的课程参与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控制实施意识、课程综合评价意识等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当引起热切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 探讨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途径, 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体育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C].2002, 8.

[2]陈天顺.课程意识:现代教师的必备素养[J].教育发展研究, 2002:7~8.

[3]赵辉.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意识[J].安徽教育, 2002 (19) .

篇9:体育练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方法

一、练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1、表率示范作用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举止言行、精神面貌、教态风度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表率示范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所授动作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准确而优美的示范,对学生进行热情而耐心的指导、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并能在练习中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竭尽全力改进教学,这一切都会给学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和激励效果。

2、调控作用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动作的过程,就是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动作开始练习时,总会出现正确的部分和错误的部分。教师的调控作用是通过不断强化学生动作中正确的部分,去除多余、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来实现的。学生每次练习之后,教师对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多做正确的肯定和激励,并从正面提出希望,给予正确的示范与纠正。

3、保护帮助作用

有些运动项目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惊险性,尤其是体操运动。在进行这些练习时,教师的保护和帮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练习中教师恰当给学生以一定的动力或阻力,帮助他们完成动作,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感觉去体会用力的时机、大小和分辨空间方位,使其建立正确的完整的动作概念。练习中由于技术不对,动作失败等原因而出现险情时,教师应及时有效保护与帮助以防止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帮助时,教师热情负责的态度和熟练的手法,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大胆有效地去进行练习。

4、监督检查作用

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双边过程。它包含着教、学、练三个方面,“教”通过“学”,作用于“练”,才能掌握动作技术。学生学习动作时,有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怕苦、怕累、怕摔伤的心理包袱,练习时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练习动态,及时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感受自己的练习总是处在教师的监督之下,从而更好地认真练习。

二、练习中老师的指导方法

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不同,练习形式也不同,教师的指导方法也有所区别,常常采用的练习形式有集体、分散、小组练习。

1、集体练习

教师统一指挥下全体学生同时进行练习,多用于学习动作的开始阶段,学生尚未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共性错误较多,集体纠正错误效率高。在集体练习中教师的指导位置要恰当,以便于观察全班同学。对出现大面积错误时应及时停止练习,用语言和示范进行指导,也可用慢动作或停留在某一部位上进行纠正。纠正错误应有计划,有重点,逐步完善。对个别错误可暂时不管,或到有错误动作的学生面前给予必要的提示。进行评价时,应根据大多数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给予“好!”“有进步!”等来肯定成绩。

2、分散练习

当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初步掌握动作后,为了进一步完善动作,对不同错误的学生区别纠正,在集体练习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复习动作或几个人互相帮助练习。分散练习前教师应向学生讲明练习的,任务及要求,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也便于教师监督检查。学生练习时,教师可穿插在学生中间进行指导,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对做得不够好的学生作给予热情、积极、直接的帮助。在指导某个学生的同时,要随时注意其他学生的练习情况,对不认真练习和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通过指导,教师了解全体学生掌握的情况,找出表现最好的和最差的学生,以便让完成得最好的学生给全班同学做示范,对个别差生进行指导。

3、小组练习

由于运动项目不同,练习中有时需要按器械或场地把全体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组按教师规定的动作独立进行练习,如体操的单、双杠练习,排球的发球练习等。教师的指导位置可安排在同时看到各小组的地方,面对所有的学生。以便全面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用语言、口令、手势进行指导,也可深入各组轮流指导,对个别动作概念不清和错误严重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重点指导。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高三作文800字下一篇:移动传输线路l2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