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法指导论文

2022-04-20

摘要:教育要求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了有效展开全面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但是目前小学阶段展开的体育教学活动多数以游戏为主,教学质量相对较低,没有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体育学法指导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学法指导论文 篇1:

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体育学习与锻炼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概念;重点;要求;建议

一、体育学法指导的重点

1.指导学生阅读体育教科书

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阅读、思考、比划,在大脑皮层建立粗浅的动作表象,对卫生保健知识能结合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指导学生看懂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

小学教材中有着较多的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插图,比如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分解图、辅助动作图、练习示意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小学生虽然对这些图形很感兴趣,但却不知道该怎样去看图,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指导学生看插图与图示的动作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和技术要求等,可以一边看图一边示范模仿。例如,在广播操、武术中的看图自练、垫上运动等等。

3.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的名词、术语等概念

体育教科书中有许多名词、术语概念,这些名词、术语概念是学生练习时的障碍。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其内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辨。如:列指的是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翼指的是队形的左右两端。

4.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评价

指导学生观察动作示范主要包括:(1)明确观察动作的内容和步骤。指导学生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观察的重点是什么。观察后要求学生对动作做出评价,加深对动作的理解。(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让两位学生先后做同一动作(正误动作对比),指导他们区别正确与错误,逐步找到观察动作切入点。(3)指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动作的要点与方法。如:排球的垫球动作教学时,强调的动作是:一插、二夹、三提这几个要点。

5.指导学生掌握纠错的手段和提高动作质量的途径

由于小学阶段的认知特点,技术动作学习时总会遇到问题,怎样指导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当错误动作出现时,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寻找和分析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法。(2)指导学生运用辅助练习手段,通过辅助练习逐步纠正错误动作。如:低年级的前滚翻练习当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是低头含胸不充分。这时我们采用的辅助练习是让练习的学生头下夹一个手帕,当学生滚翻时手帕保持不落地。(3)采用诱导性练习和正误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掌握技术动作。

6.指导学生掌握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一门课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需让有机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经历“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这么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学生的机能才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在体育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运动负荷是适宜的,怎样通过自测脉搏了解运动负荷的大小,如何通过变换练习的强度、时间、次数来调节运动负荷。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了解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

7.指导学生分组学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常会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学练小组,在每个学练小组中都会安排掌握动作水平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学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采用相互讨论、相互指导、相互帮助、相互纠正的新型合作学习方式,通过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练习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

二、体育学法指导的要求

1.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进行学法指导

进行学法指导必须从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指导学生掌握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学法指导

小学生从低年级(水平一)到中年级(水平二)再到高年级(水平三),要经历儿童期、少年期的不同生理、心理发展过程。处于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将直接影响学法指导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小学生的认识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积累,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体育学习方法。因此,学法指导的选择与安排,应以指导学生全面锻炼为主,以利于促进学生机能、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

3.结合不同水平段的体育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学法指导

在不同水平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比重和学生学练的比重在不断变化。在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知识、技能水平低,教师教的比重大,学生自学自练的比重小,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许多教材的学习都要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才能完成。到了中年级阶段,学生的学练比重要有所提高,此时应指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模仿,提倡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向体育的纵深方向发展。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学比重应提高,让学生在足够的自主学习时空中,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因此,学法指导应根据不同水平段的教学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相应的方法,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方式、方法的层次。

4.学法指导要强调针对性和适应性

学法指导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针对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这样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教法和学法必须相匹配。学法改变了,教法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在注重学生学法指导的同时,教师要研究与之相对应的教法,使学法与教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5.学法指导要注重经常性

学法指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经常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才能逐步优化,学法指导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三、学法指导建议

1.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好渗透学法的研究,使教法和学法同步进行。

2.要树立教是为了学和以学定教的思想。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学法,学会观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评价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教学要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做到教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学法的指导;学法的选择要有利于教法的实现,使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

4.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例:讲解技术动作时,要适时提醒,启发学生观察、思考。

5.在指导学生时,语言要生动、具体,要通俗易懂,言之有物,有依据,有话说,切忌虚幻、空泛。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法的形成是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循序渐进过程。我深信只要我们教者经常性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从浇灌式吸收到有选择的吸收和创新、由单个记忆到合作讨论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才能逐步优化,学法指导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育学习道路才会走得更远,路上的风景才会更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周彬.课堂中教师的“进退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7(01).

[2]包德明.试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体育教学,2000(06).

[3]毛振明等.试析体育教学的主轴线[J].中国学校体育,2007(04).

作者:郭丽

小学体育学法指导论文 篇2: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

摘 要:教育要求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了有效展开全面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但是目前小学阶段展开的体育教学活动多数以游戏为主,教学质量相对较低,没有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法指导,从而培养学生体育精神,锻炼学生体魄,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针对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有效策略这一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体育课;学法指导;教学质量

一、明确体育课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教育活动应该基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而展开,因此体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提高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明确体育教学理念。目前许多学校展开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放任自流”式教学,这并非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让其自由展开体育学习。真正意义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体育课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二、有效备课

体育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知识而言,教师会忽视其日常备课活动,这是非常不正确的。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应该基于有效备课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展开有效备课任务,具体来说,应该加强注意以下方面:

1.初步备课

具体来说,就是指针对体育课教学内容初步展开备课活动,备课活动的有效展开应该首先分析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教材器具的处理、教学目标的明确、重难点教学内容的突出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学法指导等内容,细化每一项内容,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

2.创新设计教学内容

体育课教学活动安排相对而言较为灵活,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校教学器材物资情况等,对教学内容展开创新设计。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展开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活动,针对较小年龄的学生增设富有游戏性的教学内容等等。教师可以在均衡考虑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的前提下开展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为体育教学课增加一丝灵动性,相比较单纯展开体育训练而言,这种教学活动更吸引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3.总结反思

针对每节课、每阶段展开的体育教学课进行总结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有所评价,而且也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展开后续课程的备课。具体来说,教学反思行为应该加强注意以下几方面:(1)学生是否掌握运动技能,是否达到教学技能要求目标。(2)教学情境的构建是否切合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3)备课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课堂形式是否开放。(4)是否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使学生身心愉悦。教师必须基于这四个角度思考此次备课活动是否有效,是否为教学内容的有序展开起到积极影响作用。

三、指导学生自我评价

体育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其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体育,对其自身认知、情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作用。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体育课评价亦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中肯的评价及指导,并积极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进行评价。值得一提的是,跑的快慢并不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因素,学生应该展开自身纵向比较评价,全面分析自身学习情况。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四、强调教学多样化

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模式下展开的教学活动相对而言较乏味,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产生较显著的消极影响。体育教学应该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前提下展开,教师需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采取愉快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技赛教学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学习方法应用多样化,让学生自主展开探索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加强自身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体育专业素质,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正确、有序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并帮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心理素质及体育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展开小学体育课过程中,应该注意明确体育教学理念、有效展开备课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强调教学以及学习方法多样化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保障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身心得到发展。希望本论文关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对小学体育课有序展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剑峰.浅议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贯穿心理教育[J].成才之路,2017(24):16-17.

[2]孙井奉,潘伟民.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四步曲”[J].吉林教育,2017(Z3):52-53.

编辑 孙玲娟

作者:朱先平

小学体育学法指导论文 篇3:

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与推进策略研究①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以讨论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内涵为起点,对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进行概述;通过梳理我国中小学体育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归纳当前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现状,分析其问题及原因;结合机制设计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构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模型框架,并提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推进策略。

[关    键   词]  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意味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影响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来自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教育系统外部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与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因素。这些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运行,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各因素的作用,成为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一、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概述

(一)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内涵

学校体育发展机制定义为:为了保障并促进学校体育的持续发展,而形成的学校体育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是适用于中小学校的学校体育发展机制,旨在促进中小学体育的发展。

(二)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构成要素

机制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和人类活动的事实形态突出了行为主体、行为准则、得益方式和反馈系统在中小学体育整体发展中的作用。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也凸显了四者的重要性。

(三)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运行方式

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运行方式可分为自我实施方式和强制实施方式。自我实施方式注重源自教育内部、依托教育自身的发展,强制实施方式强调外界对中小学体育的扶持与影响,这两种运行方式总是同时作用、相互影响的。

(四)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运行载体

结合教育体制、教育机构、教育制度和教育机制四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运行的载体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中小学体育机构、中小学体育制度、中小学体育体制。

二、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现实反思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现状

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调研,通观中小学体育的历史发展,从投入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样貌。投入机制方面,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体育专项经费和社会捐赠经费;管理机制方面,涉管主体有政府、教育、体育及其他各种协会等部门或组织;運行机制方面,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发展机制;保障机制方面,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度主要做总的规定与指导。

(二)当前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对中小学体育发展的本质存在认识误区。原因:对学校体育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运行存在制度障碍。原因:既有的学校体育制度不完善;学校体育制度的决策与执行较为随意;学校体育政策缺乏良好的执行环境。(3)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存在整体性的规避。原因:各类学校体育发展机制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学校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三、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构建

(一)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构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明确新时代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构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要遵循整体与部分协调原则、公平与效率平衡原则、自主发展与整体目标达成原则和多元丰富与特色发展彰显原则。整体与部分协调原则强调从整体上规划中小学体育,注重薄弱环节与关键环节的建设,促进资源整合与配置,采取有效措施构建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公平与效率平衡原则强调公平时伴随着效率,注重效率时需考虑公平。

(三)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构建的目标定位

(1)要创设良好的中小学体育发展环境。(2)要缩小区域发展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差距。(3)要统筹资源促进中小学体育发展。

(四)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模型框架

本文综合运用机制设计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构建了以投入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为主体构架的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模型,模型框架如下图所示。

四、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推进策略

(一)提升行为主体对中小学体育的认识

(1)强化教育管理者对中小学体育发展的认识。(2)唤醒中小学体育教育对象的主体发展意识。可以通过内生的途径和外在的干预两种方式进行,内生的途径是指受教育者由内而外自主地参与到学校体育活动中来;外在的干预主要指通过外部规定或条件要求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体育活动中来。(3)提升社会各界对中小学体育发展的认识。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社会的参与,通过政策法规的引导和宣传能在较广泛意义上提升社会各界对中小学体育的认识。

(二)完善中小学体育的政策法规

中小学体育离不开政策法规的规限;中小学体育与各级各类教育间的相互衔接需要政策法规的保障和促进。要制定开放灵活的中小学体育政策。统一的政策法规不能充分体现不同区域中小学体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区域的中小学体育应有区别对待。要确保中小学体育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加强教育政策、政策执行者、受教育者及环境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协作,要确保中小学体育政策的相对稳定性;要创造中小学体育政策法规实施的环境;要提升政策执行者和受教育者对中小学体育政策及其实施环境的理解力。

(三)加强中小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加强中小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一方面要理顺各级各类组织管理机构的联系。完善中小学体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中小学体育行政机构;理顺各级机构间的关系,促使中小学体育实施机构充实管理机构;结合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的行为主体,明确各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完善各级各类组织管理机构的活动。完善中小学体育实施机构对中小学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正视中小学体育实施机构的组织及管理作用;调动中小学体育实施机构参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积极性,合理分工,统筹管理,以确保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避免组织与管理流为形式。

(四)调动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运行的内外动力

调动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运行的内外动力可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激发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运行的内部动力;引发中小学体育发展机制运行的外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十九大为什么在10月18日召开[J].方圆,2017(18):56-57.

[2]常德胜.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的教育公平研究[R].北京: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2012.

[3]董翠香,朱美珍,季浏.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2,19(4):72-76.

[4]张全瑜.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机制问题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3):43-45.

[5]张春梅.我国西部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编辑 张 慧

作者:孙德荣 张东涛 焦伟伟

上一篇:智能幼儿英语教育论文下一篇:全面薪酬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