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自评报告

2024-05-13

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自评报告(精选8篇)

篇1: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自评报告

建平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自评报告

一、组织管理

(一)将指导员工作纳入县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情况。

2012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建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文件中强调了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注册、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还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列入乡镇场文化站的工作和考核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做到管人、管物、管活动“三管”齐下。

(二)指导员工作管办分离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情况。建平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成立以来,大力推进管办分离,破除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而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在探索管办分离的长效机制基础上,走出一条队伍精炼、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的有效工作模式。自协会成立时起,与文体广电局工作职能有机结合,体育行政部门对协会的工作敢于放开,相互间达到了优势互补,博采众长,并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不断探索,逐步摸索出队伍精炼、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的有效工作模式,除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大纲指导外,还在实践环节积极开发和研制和推广新的健身方法。

(三)指导员协会的建立、运行与作用发挥的情况。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成立后,充分发挥作用,吸纳会员,组织活动、培训,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健身中来。让协会充分发挥自我能动行,一是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习培训、资格分类、等级评定以及在群体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表彰、奖励等管理工作;二是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与其它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之间的学术交流、经验交流和联谊活动;三是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利于身心健康的健身活动,组织各种类型的健身比赛,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健身意识;四是开展体育表演、体育保健、举办各类健身培训班,体育培训等项活动,为社会服务。

(四)体育社会组织在指导员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情况。社会体育的开展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社会的最基层,而各种社团在联系基层与管理部门以及个人与指导团体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县老年体育协会、羽毛球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合作,多次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极大的鼓舞了群众健身的热情。

(五)建立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情况。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为目的,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在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时代背景下,我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志愿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引入全民健身的实践,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着重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推动群众体育跨越式发展,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

二、培训教育

(一)制定指导员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的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开展全民健身和科学健身活动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是提高群众体育活动质量的保证。为此,我县坚持教育培训与发挥作用相结合,把热爱健身指导事业、能够利用工作生活条件经常性组织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提供健身指导的人群列为重点对象优先进行培训,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我县及时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本着以社区、行政村为基础单位的原则,分批、分片进行培训指导,辅助建立各类健身站点,经过培训,绝大部分站点能够自己开展不同的健身活动,并发掘有能力的健身爱好者,培养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带领各站点开展活动,有力地改善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分布结构、优化了知识结构。今年我们与市体育局联合举办了健身气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人员80人;还选派1人参加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5人参加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壮大了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完善了队伍结构,提升了整体素质。

(二)对参加一级指导员培训的学员选拔和资格审核情况。

我县积极推荐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过选拔,让能够让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指导员得到晋升的机会,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三)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师资、设施、住宿条件基本情况。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是发展社会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积极筹措资金,利用培训地的便利条件,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把资金都用到正确的地方,社会体育指导事业健康发展。

(四)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组织、教学、管理、总结、归档、成效等情况。

我们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档案,坚持自觉自愿和社会组织引导相结合,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就近就便挂靠健身站点开展健身指导服务,力争做到每个健身站点至少配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对全区所有晨晚练点实行指导员定点服务,公布指导员姓名、指导项目,即时反映指导员日常指导情况,作为年终表彰奖励的依据。我县每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左右,以由城市社区,向农村发展,填补了农民健身活动少的空白。每次培训班开班,培训内容为体育健身器材的管理与使用;人体运动科学,体育健身方法;体育健身器材的管理与使用;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编排;国民体质监测概述、监测流程、监测对象、监测类别与样本量有关要求。

三、、服务保障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首要前提。要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指导员队伍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指导服务作用。一是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在稳步扩大队伍的同时,重点抓好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二是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教育(再培训),以拓宽指导员科学指导的能力、水平;三是尝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分项目培训;四是开展对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培训。通过培训,逐步从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向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转变,加快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步伐,此外,加强对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与管理队伍。

我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经费的制定、使用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加强经费的宏观调控,保证科学地确定和及时地调整相关事业费的分配比例,保证按比例协调发展;突出重点,确保工作中主要的、急需的、对全局有影响的任务,根据年初计划,确定全年工作重点,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保障有力。

四、宣传激励

(一)开展指导员表彰奖励的情况。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虽然属于志愿服务的范畴,但也属于公共服务范畴,需要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物质补偿,通过服务换服务,用服务促服务。为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充分调动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一线指导的积极性,我们相继建立了表彰激励机制、评估检查机制和资金扶持机制,从制度设计上、人财物力保障上形成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每年,我县都会进行一次集中表彰,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活动,开展评选先进社区指导站和推荐“示范指导站”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先进社区指导站”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对指导员进行宣传的措施。

为了向社会广泛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事迹、风采,进一步提升社会知晓度和扩大社会影响,我们扩大宣传渠道,加强与社会、媒体等方面联系。不断提升宣传的质量,更多、更直、更好地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风采和协会的工作成果,在传递方面上有创意,真正起到交流、沟通、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作用。

五、活动指导

(一)组织发动指导员创编、推广体育健身项目的情况。为充分利用我县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给群众提供科学健身的场地打下了基础;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学习的平台,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水平,我们组织发动高水平指导员自行创编地域性健身项目,并帮助推广,充分发挥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作用,调动了全民健身热情,提高了市民科学健身意识;有助于在全县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的文明生活方式,对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组织举办指导员技能交流展示活动的情况。今年,我县成功组织了健身操舞、健身秧歌、健身气功、太极拳等项目的交流比赛,不仅为辖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了一个交流技艺、展示风采的平台,还增强了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更是掀起了一阵全民健身的热潮。

建平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2014年10月23日

篇2: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自评报告

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享受体育的快乐。结合实际,对我校贯彻落实校园体育特色学校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自评,自评情况如下:

一、体育课:

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安排体育课,低年级每班每周2节体育课,高年级每班每周3节体育课,我校是足球特色学校,每周学生还有1节足球课,学年初要求体育教师制定好学年、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有课时计划等,定期开展全校性体育教研活动,学校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操等多种渠道,开足开齐体育课,切实保证每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在平日的体育教学中把田径、篮球、足球、队列队形、体操等教学作为全校体育课的必修内容。确保每周一节足球课教学,保证每节足球课至少拿出15分钟进行体育基本技能训练。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编制我校体育校本教案,由各个年级的体育老师任教,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

(二)体育训练

从2016年以来,学校就创建了足球和篮球兴趣小组,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每次训练时间不少于1个小时,长期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由2名老师执教,在初始训练阶段,着重抓好基础的技术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让队员对体育技术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到综合训练阶段,注入简单战术配合的训练,并在此期间传授体育裁判规则,使队员们掌握一定的战术和规则并可加以运用。

学校建有校级低年级和高年级体育代表队,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每年的校运动会将足球和篮球比赛设为比赛项目之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由周俊杰老师负责,利用每周一和周三中午和周五时间进行训练,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

(三)体育比赛;

体育比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学校教务处和体育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训练,每学期组织校园班级体育联赛,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如广播体操、足球、篮球、拔河等比赛,每月都有一次大型的体育比赛,有可操作的安全、医疗等应急预案。

近3年来,我校在各级体育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同时我校积极参与市级各项比赛,如2021年7月组队参加#市小学生男子篮球联赛,(四)体育师资

我校共有体育教师3人,专业体育教师2名,聘请体育教师1名,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组织体育竞赛和训练能力。学校认真做好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观看录像片,参加体育培训等办法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五)体育场地

我校有8人制足球场

块,250米6道次跑到1块,篮球场2个,健身器材16件,羽毛球场2个,足球:200个,篮球50个,标志盘:100个;标志桶:60个;标志杆:60个;球袋10个;训练背心50件。8人制球门1副,体育器材数量基本达到器材配备的要求,由周俊杰老师负责管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和损坏有明确的记录,学校每年还拨款购买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

条件保障

篇3: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自评报告

一、辅导员工作借鉴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从学生个体上来看, 大学生形形色色, 各有其个性和特点, 同时学生也在不同程度地追求个性的差异, 避免统一化;从班级整体来看, 班级是由不同个性的学生的个体组成的, 班级文化和特点也各有千秋。如果辅导员需要从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班级集体进行思政等学校工作, 就导致了辅导员的分身乏术, 无法开展工作。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辅导员其实做的就是人的工作, 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才能有效的完成工作。而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方法恰好与辅导员工作相吻合, 对辅导员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辅导员工作存在的不足

在如今的形势下, 有些学校的辅导员工作依然未能与时俱进, 沿袭老的管理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求学生以教师和学校为中心, 按照学校的固有模式进行活动, 磨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采用简单省事的管理方式, 进行集体化管理,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 对学生的发展有诸多的不良影响。其中, 很多辅导员工作依然采用说服教育, 希望通过辅导员的个人情感去影响学生, 在学生中寻找榜样进行宣传教育, 号召其他学生学习。须不知这些方法已经老掉牙, 对学生来说已经司空见惯, 完全没有吸引力, 自然成效不大。这样做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 期望通过统一化的管理达到成效的最大化, 从而适得其反。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扩大, 外来文化的冲击加剧, 大学生经历着思想的强烈冲击, 更多的大学生徘徊社会与大学的边缘, 没有形成稳定的有指导意义的价值观, 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多样化, 越来越复杂和严峻, 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有些辅导员固步自封, 企图用原来的方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自然毫无招架之力, 纷纷败下阵来。

三、社会工作的益处

社会工作倡导“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 看到学生的不同点并且予以必要的尊重, 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鼓励和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助人自助”即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 并且通过问题的解决, 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在遇到相似问题有解决的能力, 同时能够看到产生的问题或者避免新问题的产生。帮助人走出困境并且具备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工作的目标, 其关键点在于促进其能力的提升。社会工作的精神与现状教育理念是吻合的, 可以让辅导员早作准备, 避免遇到问题时措手不及或者处置不当, 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个案、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个案的对象是独立的个人, 与心理咨询有些类似, 运用专业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为个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合理的建议, 促使问题的有效解决, 使个人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小组工作则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和进行, 通常为6~10人。在小组的过程形成组员的内驱力, 形成问题解决的小组, 获得有效地小组支持, 形成小组动力, 个人从中有所收获和提高;社区工作是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 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为指导, 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 让同学们认可校园文化, 适应校园生活,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进而促进其校园人际关系的发展, 也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一个和谐的空间。

因此, 辅导员在工作中借鉴社会工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 关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 随时提供有效的支持, 让学生感觉辅导员就在身边, 从而心里有所依靠。采用多样的工作模式, 避免了工作的单一性和无效化, 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质量。

四、社会工作理念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 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 更多的学生涌进大学校园, 造成了大学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改革之前比较起来, 现在大学在心理、学习、社交、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更加地突出或者产生了新的变化。辅导者再也无法回到家长式的教育状态, 必须具备多重身份, 以适应学生发生的变化。那么在工作中学习社会工作的模式和方法, 能够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变化, 提高辅导员的管理素质, 促使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 学习社会工作的理念, 形成较强的理论指导

社会工作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第一, 从社会平等出发。在社会中总会存在一些弱势的人群, 这是影响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工作需针对这些人群, 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难处, 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现社会公平;第二, 通过社会的帮助最终实现受帮助的人有解决自身遇到问题的能力, 使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不可否认, 现在大学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和管理理念, 辅导员自然也学习和研究这个理论并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付诸实践, 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事情是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的, 社会愈加的复杂多变, 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辅导员的管理理论也必须不断的更新, 不能固步自封, 这样才能适应日益变化发展的大学环境, 进行有效的管理。社工工作的理念就很值得学习。首先, 大学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社工工作理念如出一辙, 在对人的管理的探索和创新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次, 辅导员的管理不能脱离学生。脱离学生的管理就如同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辅导员的管理方式必须适合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深入了解学生的“疾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自身的问题。

(二) 学习有效的工作方法, 促使问题有效的解决

1. 学习个案的方法。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 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历练, 社会阅历尚浅, 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所以, 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针对个人做出具体了解、分析, 又要从学生整体中进行分析了解。社工工作中个案的方法更多的是对个体的关注, 辅导员可以借鉴过来。采取个体关注和辅导的方法有明显的优点:第一, 满足了学生希望被重视的心理需求;第二, 面对面的交流;第三, 面对面地和学生个人进行交流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 同心协力解决问题, 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可能。其具体的做法是:首先, 要重点分析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点, 有针对性地做出学生问题的有效分析, 形成系统的分析结果, 以结果为导向, 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形成有效的可行性强的辅导方案, 最后要保证方得到忠实的执行。其次, 确定目标, 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如遇到个人困扰的学生, 首先应该打破学生的心理防御, 建立信任关系, 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自身问题的意见, 并以此为蓝本逐步确定解决方法。再次, 当学生对该辅导员不信任时, 辅导员应当首先学会接受, 然后寻求其中原由。辅导员及时作出相关的调整, 以求改变关系, 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如仍无成效, 可以考虑取得其他方面的支持改变与学生的关系, 或者进行转介, 让其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支持。

2. 学习小组的方法。

小组是由个人组成的一个小团队。辅导员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小组的方式进行工作, 不仅能够节约工作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小组能够提供组员的互相支持, 从而形成一个较小的支持系统,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具体的做法如下:第一, 小组的划分不能随便, 必须要经过慎重的考虑, 有一定的划分依据。如都是困难学生, 都对就业感到压力大, 人际关系复杂等, 这样组员有共同的遭遇和话题, 能够迅速地走到一起, 增强小组凝聚力。同时, 大学一些协会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走到一起, 一起参加各种活动, 促进自身的提高, 是一个较大的小组形式。辅导员可以将此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当然不可忽视以寝室单位的小组形式, 大学生以寝室形式参加活动颇多, 同时也是最稳定的小组形式, 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契机;第二, 辅导员应该适当地关注“不上不下”的学生———即既不惹事没有坏的表现吸引注意, 也不突出没有优秀的行为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这一类学生在数量上还是挺多的, 虽然没有引人注目, 但是必然会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所以, 作为辅导员应该及时跟进, 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使其逐渐形成一个良好发展的整体。

3. 学习社区工作的方法。

众所周知, 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麻雀虽小, 但是五脏俱全, 学校拥有的各种生活功能配套设施, 学校各种机构的设置, 学生团体的成立, 教师的配备, 学生的参与等都是学校成为一个小型社会的必备条件, 从一方面来说也是社区形成的条件。那么针对这样一个典型的“社区”可以开展如下活动:第一, 组织开展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以学院为单位的友谊比赛, 全校性的活动, 班级之间的竞争赛, 不同专业之间的竞争赛等, 让学生能够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 感受大家庭的温暖;第二, 纵观全局。整体上把握和分析学生群体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讲座, 同时, 充分利用好现在的网络资源, 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信息平台, 征求学生意见, 收集学生信息, 及时整合学校资源, 提供及时的服务。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大学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必须与时俱进, 辅导员必须及时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为其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社会工作倡导“以人为本, 助人自助”, 注重个人的发展, 与时代的气息相吻合, 也与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教学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 借鉴社会工作的方法, 能够为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新的活力, 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摘要:辅导员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教育步入新时期, 辅导员的工作也必须与之俱进, 不能再以传统的老旧的方法来介入新时期的学生工作。传统的辅导方法存在缺乏服务理念、工作方法单一、针对性较弱、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加之, 社会工作迅速发展起来, 是一种全新的对人工作的方法, 对辅导员针对新时期的学生工作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因此, 本文将从这方面进行探讨, 借鉴和吸收最新“对人”工作的方法和理念, 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大学辅导员,社会工作,理念,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泽.新形势下关于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几点思考[J].北方文学 (下) , 2012, (11) .

篇4:五龙小学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泰安市教育局:

新泰市谷里镇五龙联小按照泰体卫艺函通知的要求,依据省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我校体育工作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评量化得分情况

1、教育管理满分20分,实得18分;

2、教育教学满分30分,实得30分;

3、条件办学满分30分,实得24分;

4、学生体质满分20分,实得20分; 实得总分92分

二、主要业绩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体育教学及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1、严格执行部颁课程计划,做到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开全年级,上满课时。

2、建立了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制度,落实了一小时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并实行定期巡查。

3、落实春秋两季运动会,积极开展单项体育竞赛活动,五龙联小把球类活动作为校本活动课开设。

(二)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保障。

1、高度重视体育卫生师资配备,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岗位培训,教师素质有明显提高。我校均配备体育兼职教师及兼职的卫生保健教师,并按要求参加上级培训。

2、加强体育卫生设施设备建设,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课桌配备达标率均有所提高,教室采光照明达标,学校饮水安全。学校消除了危厕。

3、在市教育局和镇政府的领导下,联系公安、卫生、工商等部门为学校提供消防、体检、公共卫生、食品监督等服务。

(三)建立评价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全面实施体质检测制度,强化体育教学与训练。

2、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视力状况监测与公告制度,实行小学一年入学预防接种验查制。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分别为90%和95%,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控制在标准以内。

三、存在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是条件保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体育卫生师资配备不够到位,体育卫生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如:保健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体育卫生设施设备的配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学校体育场地要进一步改善,体育卫生器材配备率不才高。

四、下步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泰安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要求,把中小学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卫生教师整体素质,按要求配备教师,大力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建设,为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提供物质保障。

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

谷里镇五龙联小

篇5: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2014-2015学年)

松花江中学

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松花江中学

我校是一个有近三百名师生的农村初级中学,教学班6个。

一、管理到位,责任到人,体育工作顺利开展;我校按“两个工作条例”的要求,组建了由刘忠昌校长为组长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二、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科研。

三、积极开展“冬季长跑”和“两操一活动”;增强师;

四、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健身观

我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人,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效将事关全体师生的健康成长。本继续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本学体育工作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管理到位,责任到人,体育工作顺利开展。我校按“两个工作条例”的要求,组建了由刘忠昌校长为组长,体育老师为组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到人。校长熟悉有关体育工作政策法规,负责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学校制定体育工作计划、总结,评定先进时,能把体育列入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上级文件,研究学校如何开展体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具体工作有指导、解决问题有办法。领导还经常深入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开展体育工作,如体育节、校运会、冬季长跑、大课间活动等等,校长都带头参加。正是有这样一支体育工作团队,确保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的全面落实,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真正了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也确保了将学校的体育工作能常规性地列入校级工作日程和校级发展规划,还确保各项体育经费能按上级要求在校级预算中予以落实,体育器材基本达到器材配备的要求,由王洁瑜老师负责管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和损坏有明确的记录,学校每年还拨款购买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并做到了有计划地逐年添置充实体育器材。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人,本科毕业,学历均达到有关文件的要求;体育教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组织体育竞赛和训练能力,学校也能考虑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工作服装配置等有关规定,在体育课课时计算和职务职称评定时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视同仁。

二、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科研能力。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健康第一”是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切实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前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向40分钟要质量;学生有笑声、有汗水。要落实好“课标”的新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就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为此,我们体育教师之间或学校之间不断听课、评课,交流经验;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我们还报名参加了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积极撰写教学心得、笔记和体育论文,并上送参加评选。让每位教师能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学校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每学年至少承担一节研讨课和一节反思课,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也促进了教师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和公开课进行反思总结,以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王洁瑜老师在全县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两获一等奖。体育教师能根据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结合学校的实际资源上好每节体育课,学校还专门制订户外体育活动的《课堂守则》,促进了户外体育课的教学安全。通过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逐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三、积极开展“冬季长跑”和“两操一活动”;增强师生体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磨练我校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的提高我校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一活动”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一年来,体育组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退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针对有的年级广播操质量不高的情况,体育教师还组织了各年级的广播操比赛,以比赛促质量,大大地提高了全校的出操质量。学校的眼保健操则主要由学生会负责检查评比。而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则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组织有序,深受师生喜爱。并于5月份成功举办了我校两操比赛。以两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我校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纪律性,在全区间操课评比中我们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健身观念,能初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学校每学年将充分利用体育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运动会,鼓励全员参与。根据活动安排,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校内年级竞赛活动,如棋类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不但活跃了校园的文体生活。而且又确保了每一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体育组鼓励学生自带体育器材:跳绳、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回来,让他们在课间或活动课时间练习,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达到锻炼的目的。并掀起了一股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五、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期初学校制定《健康标准》的达标计划,要求各达标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刘志学主任的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全体班主任为组织者,以体育教师为指导,体育教师、校医室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学生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主要是进行了肺活量、立定跳远、1000、800米、实心球等项目的测试。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顺利进行,全校学生的测试成绩优秀,健康测试合格率达85%,其中优秀级占21.6%,良好级占28%。

六、持之以恒,科学训练;勇创佳绩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学校教导处和体育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体育类竞赛的训练分工计划和各训练队的训练规划。

篇6:2016体育工作自评自查报告

2016年体育工作报告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渠道之一,2016年,我校在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逐渐改进办学条件和办学思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指导思想,以全民健身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我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把学校体育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食物搭配的不均衡和部分家长不爱锻炼身体的影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与肥胖比例迅速上升。正在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改变这一状况。

二、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

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校开足、开齐体育课,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动学生 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并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娱乐、课外活动和休息的安排,都要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制定作息时间表,加以公示,保证实行。

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的指导和支持。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都要从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历史传统出发。在保证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低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强调趣味性、集体性和安全性,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高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开设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项目,并逐步形成自身的体育特色。

三、完善学校体育的保障机制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照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定期对落实的情况进行检查,找出薄弱环节,切实加以纠正。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对兼职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参照教育和劳动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优化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育工作的成败关键在师资的质量。为此我校非常重视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它作为整个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来考虑。我们也注重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体育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队伍保证

学校按规定每周每班两节体育课,每两周开设一节健康教育课,教导处及兼职管理人员检查经常,反馈及时,因此,课时足、无挤占挪用现象。

教师备课认真,教案齐全,规范。每位教师都有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学校对“两操”管理有明确要求,有检查制度和结果,有专门的检查人员,并且有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每天一反馈,并纳入班组量化管理之中。

学校课外活动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有计划有总结、有备课,我们统一设计了课时计划及记录簿,备课记录规范、实用

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公用经费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

抓好学校体育常规工作,我校每年都举行一次高水平的校运会,每个学期都举办二至三个项目的单项比赛。我校的“两操”、“两活 动”开展的井井有条,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又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课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体育科组把体育场地进行了合理地分配,学生在体育活动时间内都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体育活动,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又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体育科组长期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同时,又能竭尽全力地支持工会的体育工作,促进提高我校教师的身体健康,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未来发展大计来对待。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的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要长抓不懈。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体育课程和活动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与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的配合协作机制。积极提倡和推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经验和做法,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四、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的评价制度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测试报告书作为中小学生成长记录重要内容。

改革、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认真总结各地已有的成功经验,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在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体育考试成绩要按一定比例记入中考成绩总分。积极推进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明确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责任并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把体育工作真正摆上议事日程,认真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班主任教师负责监督班级落实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防止体育课程、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挪用。体育教师要切实履行职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积极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及时向学校、班级和家长报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其他任课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做到不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坐姿和用眼方法,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积极促进全社会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口号。向家长发放通俗易懂的“学生体质健康手册”或“体质健康测试通知卡”,争取广大家长主动支持、配合学校体育工作。

总之,我校的体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为月华二小的素质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7: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自评报告

1 高校辅导员工作导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自身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 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大学生群体特点的改变, 高校辅导员仍然遵守传统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 以致辅导员工作逐渐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1. 1辅导员工作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大多仍然遵循传统的“以事为本”的管理理念, 使其在工作时只是围绕学院或学生处下达的具体任务, 为了“管学生”而“管学生”, 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这种“事本主义”管理理念有助于辅导员工作任务的完成, 也有助于维持学院的稳定生存。但是从长远看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在此管理理念的引导下, 辅导员工作缺少“以人为本”, 在开展具体学生工作时缺乏全局观, 不顾及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治标不治本; 缺乏前瞻性, 对于学生发生的突发情况一般采取事后补救的方法, 没有对突发情况的根源进行深入的研究, 不能未雨绸缪[1]。

1.2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传统单一一般认为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引导和劝导、关怀和感化等方法, 工作方式基本上是采用面谈形式。这种一对一的个案式工作方法有助于辅导员工作有的放矢, 针对部分学生的特殊情况对症下药,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 便于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但是在个案访谈工作中, 过于注重控制、说服及约束, 导致经常出现辅导员口若悬河地教导, 而学生只负责“听”。这种“灌输”式面谈教育工作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意识的发展。

1.3辅导员工作陷入学生琐事高校辅导员被尊称为大学生的思想导师, 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 辅导员多拘泥于各种繁琐的事务中不能自拔, 影响了辅导员功能的发挥。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导致学校任何行政部门都可以给辅导员分派任务, 辅导员成了行政部门的“助手”、“秘书”, 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事务;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不明了, 导致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成了“万金油”, 大到学院的安全稳定、小到学生的生活琐事, 辅导员都要亲力亲为, 成了大学生的“高级保姆”、“勤杂工”。过多的行政事务及学生琐事分担了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没有多余的时间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及对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探讨。

鉴于当前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现状, 辅导员需要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模式来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其育人水平。

2 高校辅导员工作导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可行性

2. 1 两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契合性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在很多方面两者存在共性。主要体现在: ( 1) 两者都是在学校开展工作; ( 2) 辅导员面向的是学生, 学校社会工作虽然侧重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家庭贫困学生、有心理疾病学生, 但也关注其他学生个性稳定健康发展; ( 3) 高校辅导员通过班级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学校社会工作强调加强学生的个性健康全面发展, 两者所追求的工作目标一致, 都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目的。

2. 2 两者的工作方法互通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已经运用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辅导员会对沉迷网络、心理困惑、家境困难的学生进行面谈, 对学生干部、上进学生进行交谈的个案访谈方式;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班会形式对有共同特点的学生群体, 如贫困生、学生干部等进行关怀感化或标榜鼓励的小组工作方法; 高校辅导员会对学生家长及亲戚朋友进行访问, 达到整合各种资源为学生排忧解难的目的, 或建立班级QQ群、班级微博、BBS等虚拟社区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交流沟通的平台, 这些与社区工作方法相似[2]。

3 高校辅导员工作导入学校社会工作的操作性探索

3. 1 加强高校辅导员社会工作队伍的建设高校辅导员可以吸收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作为自己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 弥补角色定位的“行政化”、工作方法落后等不足,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高校可以引进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或有社会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建立辅导员社会工作理论和技巧方面的培训机制, 高校可以通过学术交流、辅导员座谈会、专业培训、脱产学习等途径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 特别是聘请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或指导; 高校应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本校辅导员加强学习, 积极考取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 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3. 2 明确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工作职能定位辅导员工作可以参考学校社会工作职能, 为高校辅导员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辅导员和行政部门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合作关系, 而不是上下级的行政关系。双方可以分享学生信息, 由辅导员搜集学生的信息、解决问题后的情况汇报等, 行政部门可以共享学生信息,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辅导员可以争取行政部门的配合, 充分利用行政部门的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高校应积极为辅导员减负, 减少其行政性事务, 明确辅导员助人成长的服务者角色, 让辅导员专注于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事务, 包括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研究学生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探索科学的学生工作方式方法等。根据学生工作的特点、类别和职责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有倾向性的分工, 每个辅导员专注于学生工作相应的一块事务, 例如负责党团建设的辅导员专注于学生的党务、负责奖助学金的辅导员专注于学生的奖助学金管理, 倾向性分工能够很好地将对象管理和职能管理结合起来, 提升辅导员的专门化水平。

3. 3 参照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创建辅导员新的工作模式

辅导员工作急需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鉴于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的高度契合性, 加上学校社会工作有社工理论体系做支撑、有专业的工作方法作指导, 高校辅导员可以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学生管理, 提高自身在助人成长成才方面的服务水平, 使辅导员工作模式由传统的“粗管型”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变。

3. 3. 1辅导员工作导入个案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是针对个体进行的一种育人方法, 它是在秉承“尊重人, 相信人, 平等待人”工作理念的基础上, 强调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个案工作过程遵循5 个基本步骤, 即接案与建立关系、资料收集、问题诊断、制定工作计划与实施、结案与评估。高校辅导员的个人辅导与个案工作相似, 个人辅导是高校辅导员经常运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工作方法。在个人辅导过程中, 辅导员更多采用说教、灌输的方式, 学生被动接受帮助, 有时甚至出现抵抗情绪, 工作效果一般。辅导员还可以参照个案工作, 注重一些基本原则的运用, 如尊重原则、保密原则、自助原则等, 同时加强个案工作技巧的运用, 如倾听技巧、回复技巧、沟通技巧等。

3. 3. 2辅导员工作导入小组工作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 组建有相同特点、共同目标的小团体, 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及共同努力达到改善态度、矫正偏正行为、加强人际关系, 提高社会能力、加强个人社会化等方面的目的。小组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更易于接受教化, 更利于达成团体的目标。辅导员工作可以借鉴小组工作, 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利用小组形式展开活动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青年人在娱乐、交流的愉快氛围中更容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导。辅导员可以根据大学生问题的类似性组建小组, 小组成员控制在5 ~ 9 人。在小组活动中, 辅导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鼓励成员之间积极互动, 加强交流, 通过互相分享、支持、交流, 促成情感和行为的改变, 从而达到个体成长的目标。辅导员要注意充分“赋权”, 让学生感觉到主人翁的地位, 肯定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领导者的双重身份, 辅导员作为参与者, 把有目的性的观点渗透到谈话中, 引导活动的发展方向,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辅导员在运用小组工作时也要注意与时俱进, 结合社会科技的发展及大学生交流方式的新特点, 在小组活动方式上有所变通。辅导员开展小组活动时可以探索新的途径和方式, 利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组建专题小组, 让小组成员在平等、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互帮互助。

3. 3. 3辅导员工作导入社区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指的是利用学生所在社区的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提高学生个人的能力。所谓社区是指由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社区工作强调要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帮助学生自助。宿舍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区域, 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互相磨合、融合最经常的一个场所, 宿舍就是大学生的活动社区。辅导员通过对宿舍社区的科学管理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教导和教育目的, 开展丰富多彩、有教育目的性的宿舍活动来解决宿舍中存在的问题, 处理宿舍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矛盾。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宿舍社区资源, 如宿舍管理机制建设、勤工助学岗位的设定、自律会卫生检查机制、心理咨询中心的介入等, 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辅导员在运用社区工作的原理技巧时要注重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学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他们生存在一个大环境中, 学生成长问题的出现也是各方面因素所造成。在助人的过程中, 辅导员不能忽视对学校、学生家庭、学生生活社区及社会的关注, 不然会造成解决问题的片面性,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辅导员要积极争取学校各部门的支持配合, 整合和利用各方的资源来助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社会工作服务技能的培养与运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 32 (2) :101-103.

篇8: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一、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新局面镇党委政府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镇长任组长的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督导。建立了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教育、卫生、财政、团委、妇联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由各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对全镇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落实职责、开展活动,形成了齐抓共管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管理,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要求

(一)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要求

1、开好体育课程。全镇中小学都能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时,学校班级课程表规范、清晰。

2、开展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各中小学认真落实区教体局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工作安排,制定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实施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跟班管理和指导,本着因地制宜、自我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园场地、路边楼角等,精心设计受学生欢迎的体育快乐园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丰富了学生生活,愉悦了身心。

3、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全镇中小学能自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各具特色,如踢毽子、跳房子、丢沙包、滚铁环,打乒乓球、跳绳等,在让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组织纪律。在2009年全区素质教育现场会上,张格庄中心完小丰富多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4、坚持开展阳光冬季长跑活动。各中小学按照上级“阳光冬季长跑”活动文件要求,结合大课间活动时间,全镇中小学每年定期举行阳光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学生每日长跑数目达到规定标准。全体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长跑锻炼,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整改报告《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5、举办体育运动会。全镇每年都要举办中小学春季运动会,秋季举办越野赛等各类单项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在各级组织的体育比赛中我镇成绩显著,我镇小学代表队连年获福山区中小学运动会前三名,在福山区组织的单项体育比赛中我镇中小学成绩也非常突出,面向社会,积极展现了全镇中小学体育教育成果。

(二)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要求

1、建立学校卫生制度。全镇中小学能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完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各项卫生工作扎实开展。坚持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打扫校园教室卫生,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加强了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管理。

2、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学校有较完善的健康教育计划,按规定开设学生健康教育和卫生教育课,学生卫生习惯良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心语信箱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教育。

3、注重学生科学用眼及保剑各中小学注重学生科学用眼及保健,经常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注重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努力降低中小学生近视率。

三、加大投入,确保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必要的条件

(一)师资配备与培训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体育教师,且体育教师都能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学校配备了卫生保健教师,卫生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张格庄镇各小学大多在150人以下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卫生工作人员。

(二)体育卫生设施设备。全镇各中小学田径运动尝篮球场地基本达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学校体育器材配备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并能保证维护良好,充分发挥作用;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学校课桌椅配备基本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饮水以及相关设施,并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学校厕所设置和卫生条件还有部分学校达不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

(三)公共体育卫生服务

1、学生体检。镇卫生院每学年都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学生参检率100﹪。卫生院在体检结束后,能对个体与群体健康评价,并向学生、学校、镇中心小学反馈健康评价结果及改进建议。体检费用由镇政府支付。

2、意外伤害与应急管理。从08年开始,由区政府出资每年每生5元为全区在校生投保了校方责任险。09年全镇90%以上学生还加入了城镇医疗保险和学生个人伤害险。各中小学认真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建立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3、疾病预防与保剑全镇中小学重视常见并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手足口并甲流防控,开展情况良好。同时,各中小学积极配合镇卫生院开展好乙肝疫苗、甲流疫苗等免疫接种工作,适时进行免疫疫苗接种。定期进行校园灭鼠、杀虫、消毒、垃圾清理等工作,确保校园内无食物中毒事件、无重大疫情事件、无饮用水污染事故。

四、健全机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评价机制

1、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体育测试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

2、实行学生视力监测制度。每学年学校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二次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统计分析,分类指导。

3、建立新生入学体质查验制度,实行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4、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制度。新生入学时,镇卫生院、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入学生健康初始档案。

(二)体质状况

1、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全镇中小学按规定开展国家学生体质标准达标测试,当年全镇中小学及格率达94.7%,良好率达69.8%,其中优秀率超过了24%。

上一篇:信用社历年考试题总编--已打印下一篇: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