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研论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扎实推进酒钢与时俱进》

2024-06-15

政研论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扎实推进酒钢与时俱进》(通用4篇)

篇1:政研论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扎实推进酒钢与时俱进》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酒钢与时俱进

摘要: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晰了未来五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本文结合五大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酒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经济调控手段和法治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因材施策,有效解决化解过剩产能进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建立健全市场调节产能的长效机制,增强酒钢发展动力,推动钢铁企业脱困发展,进而为构建生态的经济大环境做出贡献。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过剩产能;酒钢集团;化解;

引言: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投资带动、吸纳就业、产业关联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钢材市场需求回落,其中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钢铁企业面临的经营任务困难、产销错位等问题日趋凸显。今年2月份中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意见》的出台,对于身陷囹圄的酒钢可谓雪中送炭,对于整个钢铁行业今后的良性发展是一副良药,更是一副猛药。过剩的产能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向发展,从接踵而至的政策不难看出,中央对去产能的决心犹如猛药去疴般坚定,对改革的勇气犹如刮骨疗毒般坚强。当然,改革是伴生着痛苦的,也会出现种种问题,比如当地政府的不配合,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土地资源的闲置问题等。如何协调好以上问题,本文对此均有论述。《意见》是党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钢铁行业的发展并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而得出的理论性宝典。为今后钢铁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文件指导,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则将 “文件”付诸实践。酒钢集团作为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可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部分产能,实现互利共赢;忧的是,企业庞大,分支众多,设备人员分散复杂,政策实施难以为继。对出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下文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来分别阐述:

一、创新发展,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016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酒钢来说,创新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创新直接关系其生死存亡。在《意见》出台以来,酒钢集团乘势前进,一举突破了多个技术难题。碳钢新产品及差异化产品占比首次接近30%,不锈钢差异化产品达到32%,相关产品已进入汽车、家电、厨卫、电梯、装饰等领域,并形成了稳定的供货能力;汽车用冷轧带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核电用不锈钢等产品开发稳步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在风力发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主体部件制造上实现突破,产品市场拓展能力明显增强。另外,集团公司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鼓励引导下岗职工创新创业,点燃了下岗职工的创业热情,为酒钢集团去产能、调结构、职工安置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协调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钢铁企业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而今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摆在面前的就是地方政府对钢企的错误庇护,致使去产能政策形同虚设,严重影响钢企的健康发展。有的地方政府为保稳定,求政绩,促就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更有甚者暗自给“僵尸企业”注血,这对钢企去产能可以说是隔靴搔痒,也不利于整个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严重违背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本质问题,是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国务院出台《意见》,正是针对当前钢铁企业存在的此类弊病而开出的良方。地方政府唯有正确认识协调发展的本质,积极落实中央下发的政策,才能还群众以安乐,还企业以发展,还经济以上行。

三、绿色发展,是企业实现生态发展的必要条件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意见》指出,钢企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企业发展的全面不全面,生态质量是关键,企业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不可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于酒钢来说,只有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才能更加自觉地推动企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朝着绿色酒钢、百年酒钢的宏大远景大踏步前进!

四、开放发展,是企业共同富裕的最佳选择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随着企业内部活力的逐步释放,酒钢集团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依托技术、人才、地域等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向西拓展中亚、非洲等海外市场,极大地盘活企业经济,有效地拉动了部分企业经济,推动了企业员工转业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共享发展,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发展就是要解决企业公平正义问题,追求以民富带动企业发展。《意见》下发以来,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协商薪酬、轮流顶岗、培训转岗等方式,缓解职工分流压力,以公平正义来应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难题,让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若职工都有持危扶困之心,那么企业方能安于磐石,定将成就千秋大业。

结论:本文以“五大发展理念”解决酒钢集团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为主要内容。把创新摆在酒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能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科学的问题,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就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形成永续发展新结构。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为企业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空间问题,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实现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企业公平正义问题,让每位职工享受发展的成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面对当前经济形势,酒钢集团唯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化解自身过剩产能,积极推动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加生态的经济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1 【2】龙明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解放军日报,2015-11-12(10).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EB/OL].http://,2016-02-04/2016-06-10.【4】 《酒钢党群工作》.嘉峪关:酒钢集团党委宣传部,2016.

篇2:政研论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扎实推进酒钢与时俱进》

为此,新安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河南省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紧紧围绕洛阳市委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和加快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以党建工作统揽全县各项工作,坚持“工业强县、旅游富民、科教育人”三大战略,做实“1233工程”,全面建设文明新安,全力发展洛阳“西组团”,力争在全市率先形成GDP五百亿级的县域经济增长极,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为“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贡献新安力量。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结构优化升级为方向,构建产业新体系。坚持“优势共享、错位发展”,围绕“2+2+2”产业体系上下游、左右链,做强产业链,做优价值链,不断强化县域经济“四支撑”。做大做强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主导产业。推动铝钛产业向飞机、船舶、高铁装备制造等高端领域配置转变,加快建设“中原钛谷”;加快发展超细超白超纯氢氧化铝、氧化铝系列以及锂离子电池用铝箔等新型合金材料;积极培育核石墨、纳米钙等新材料,打造“中原钙谷”;推动装备制造集群化、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着力打造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和五百亿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积极培育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为主的新兴产业。抢抓河南打造“三条丝绸之路”的机遇,加快“智慧新安”建设,扩大电子商务覆盖面,打造网络经济强县;实施物流业“333工程”,即用3年时间培育3个百亿级的物流企业,打造陆地丝绸之路重要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和高效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三个阶段、四个原则、五个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400平方公里的黄河黛眉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深入发掘“关文化”,叫响“丝路第一关,新安函谷关”品牌,塑造“丝路汉关、山水新安”形象。扎实推进种养一体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三线五业十亮点”格局。

(二)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激发市场新活力。抢抓河南省打造“三大高地”的机遇,着力推动创新创业。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加快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将新安打造成创新创业之城。着力提升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省自贸区等战略,打造丝绸之路节点城市。强力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走出国门,推动新安旅游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三)坚持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支撑,厚植发展新优势。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强力推进长江大道、S246改线等工程,推进洛新产业集聚区纬一路至汉宫路连接线、铁磁路东延等道路工程,实现与中心城区的高效连接。抓好“引畛济涧”“引故入新”等优质河湖连通工程,高标准建设涧河生态河谷、谷山水库等水源涵养工程,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打造海绵城市。高强度抓好生态治理,强化法纪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突出系统治理、精准治理、快速治理、举一反三治理,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勇气、最大的干劲和最细致的工作,铁腕治污,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全力打赢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推动环万山湖绿道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新安”。

(四)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构建城乡新格局。着力抓好五个统筹,强化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打造“北方山水城、宜居宜业地”。坚持“三城共建”(三城即山城、水城、汉关遗址城)。推动城关、铁门、磁涧与新安县、洛新产业集聚区有机融合、一体发展,建设以县城为主城区、洛新产业集聚区为副中心的“一河两城”的“大县城”。强力推进“三水同治”(雨水、污水、自来水),持续推进“公厕革命”,着力建设“河湖联通,城中有水,水中有城、亲山近水”有特色、有文化、有灵魂的现代化山城。坚持镇村联动。深化小城镇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八配套”建设,重点抓好乡镇中心学校、卫生院建设和镇镇通燃气工程。谋划建设铁门、磁涧、曹村、石寺、石井、五头等小水城。加快开发道路沿线村、景区周边村及传统村落三类村,推进农村改厕、改电、改水,建设美丽乡村。

(五)坚持以全民共享为根本,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着力形成各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推动脱贫与农村电商、旅游、工业、教育等有机结合,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突出文化传承。抢抓河南省打造华夏文化传承高地的机遇,大力实施千唐志斋新馆等文化重点工程,深入挖掘王祥卧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实施奎星楼、川上书院、明城墙等文物活化工程,推进铁门古镇和甘泉、寺坡山等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工程,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突出公共服务均等。探索实行公立医院理事会制度,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健康新安”。重点抓好农村教学点“合点并镇”,全面实施“三保”职业教育,加快组建职教集团,推动教育全面发展。坚持用法治思维推动工作,狠抓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切实守好底线。

(六)坚持以从严治党为统揽,凝聚强大合力。从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以党的建设统揽全县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打造有激情、有灵感、有方法、有功力的“四有”干部队伍。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打造农村基层组织“双平台”。坚持纪在法前,履行好“一岗双责”“两个责任”,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篇3:政研论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扎实推进酒钢与时俱进》

关键词: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改革

F121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由于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生产领域的问题,亦即供给侧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未来一段时期,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供给侧改革。

一、以“创新发展”激发改革新动力,着力培育新供给新兴产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很大进步,但创新能力、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应着眼于解决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应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创造新供给。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在更高层面实现供需均衡。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对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供给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创新引导制造业的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推动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和组织方式,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有助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产业供给效率,扩大有效供给;通过创新推动量子通信、深海与升空探测、“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新供给新兴产业的成长。为此,要以创新发展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增加创新性供给的制度体系,特别要深化改革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准入制度、商事登记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税制度和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治理体系,充分激发改革新动力,着力培育新供给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以“协调发展”开拓改革新领域,有效构建多维供给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日渐凸显。主要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东北区域间不平衡;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这些问题是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与制度供给滞后,导致多重矛盾叠加形成的深层次结构问题。所以必须以“协调发展”为引领,拓展改革的领域与维度,全面、系统、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生态文明和党建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要通过改革促使形成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等供给结构合理化的经济体制;要通过改革形成“新思想、新智慧、新创作”竞相迸发的文化体制;要通过改革形成人与自然共生均衡的可持续发展体制;建设以“三公(公平、公正、公心)三共(共生、共享、共赢)”为价值取向的社会治理机制;继续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调发展。

三、以“绿色发展”开辟改革新境界,实现资源供给的可持续

长期积累的环境破坏、资源枯竭与生态失衡,与重视需求侧而忽略供给侧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与发展机制有关。长期以来,在发展理念上,强调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发展目的是满足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忽略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生态与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结果导致为了无限需求而过度使用有限供给的环境、生态与资源;在发展方式上,选择需求侧的高投资主导型发展方式,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使得以拼资源要素为主要特征的需求侧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在注重需求侧创新升级的同时,开辟供给侧改革的新境界。首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唯需求”与“唯GDP”观点,强调发展导向是满足人类需求无限性与环境、生态及资源供给可持续性的互利共生结合。其次,转变投资需求主导型发展方式,创新低碳循环产业体系,让新能源、新环保、服务等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

四、以“开放发展”拓展改革新格局,提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供给能力

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是渐进式改革路径的实践形式。当前,我国加入WTO的开放红利正在消退,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继续单纯通过需求侧管理,依靠出口刺激经济的发展路径将不畅通。因此,必须以“开放发展”为引领,构建改革新战略格局,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拓展战略发展空间,提升供给能力,形成竞争优势。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要优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促进产业迈向高端水平,全面提升中国产品、技术、标准、服务的供给能级;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健全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互利制度供给体系,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按照“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逐步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供给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营造良好的世界经济发展生态。

五、以“共享发展”强化改革新导向,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篇4:政研论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扎实推进酒钢与时俱进》

1 “十二五”期间长江港口发展成就显著

1.1 航运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港口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1.1.1 长江港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长江经济带已基本建立了以三大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为骨干、以沿江主要港口为支撑、其他重要港口为补充、干支联动的长江港口体系,形成了四川三峡库区、湖北武汉地区、安徽皖江地区、江苏南京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四大港口群,长江港口支撑腹地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0年的15.02亿t增长到2015年的21.36亿t,增长42.2%;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907.9万TEU增长到2015年的万TEU,增长55.6%; 亿吨大港由6个增加到12个。同时,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已开始启动或投产运营(如重庆综合运输枢纽果园港,武汉阳逻集装箱二、三期码头等),大大增加了港口发展的内生动力。

1.1.2 长江航道通航条件大幅改善

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总体思路,实施较大规模的航道系统整治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一期工程顺利完成,二期工程进展顺利;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总体完工并投入试运行;三峡后续规划项目稳步推进,上游重庆至宜宾段航道等级已提高到Ⅲ级。长江航道通航条件大幅改善,支流航道建设步伐加快,江海运输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为长江港口提质升级提供了基础条件。

1.1.3 运输船舶积极推广应用标准示范船型

船舶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趋势明显,艘数减少,运力增加。积极推动三峡船型、江海直达船型和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等新建标准示范船型的推广应用,仅2014年就开工新建41艘三峡船型、57艘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2015年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达到 t,三峡库区货船平均吨位达到 t。

1.1.4 航运保障系统日趋完善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电子航道图、航道综合服务、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三峡通航保障、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等航运保障系统不断优化,水上治安和消防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大信息和政策引导力度,为长江港口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1.2 港口联动联盟战略为港口发展拓展市场空间

1.2.1 推动跨区域联动联盟发展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苏皖等地港口企业与黔渝川等地物流、港口、航运、货主等企业进行对接,与上游各地港口开展集装箱、干散货业务合作;同时,长江港口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等运输方式,开辟近洋外贸航线。目前,跨区域的航线开辟不断深化,长江航运市场要素进一步流动,港航发展的外部活力不断增强。川滇黔等地的14市(州)组建多式联运联盟,抱团融入“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战略;宜宾港、泸州港与武汉、南京区域港口群进行战略合作,开通“水富―宜宾―上海”“宜宾―南京―日本、韩国”“泸州―武汉―高雄”集装箱班轮航线;建立了成都至泸州的铁水、公水联运通道,促进蓉欧快铁、“汉新欧”互补合作。作为核心驱动力的港口联运联盟推动东中西经济繁荣发展,串起了长江物流珍珠链。

1.2.2 推动区域内港口融合发展

“安徽五港联谊会”“长江中上游港口联席会议”机制逐渐形成,江苏“七港联谊会”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通过战略联盟、市场驱动不断加强区域内港口融合,业务协作和资源共享协同、市场化资源整合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重庆、湖北港口资源整合已初具雏形,湖南、安徽、江苏港口资源整合步伐正不断加快。

1.2.3 加强沿江地方政府合作和交流

长江航务管理局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沿江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沿江地市人民政府建立共同推进黄金水道建设“2 + N”合作机制,与沿江省市港航管理部门、涉水部门、研究院校科研单位等开展一系列工作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深化合作内容,增强长江航运的发展合力,为港口资源整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3 专业化运输模式为港口发展现代化物流 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长江港口码头功能日趋多元化。除传统的煤、油、矿等大宗物资的运输外,集装箱、液体化工、散装水泥及粮食、滚装汽车等货种的运输也发展迅速。长江港口五大运输系统进一步完善,具体表现在:(1)以南京以下港口为中转港,提供沿江大型钢铁企业的卸船码头和公用卸船设施组成的铁矿石运输系统;(2)依托海进江煤炭中转港,提供长江沿线大型钢厂、发电企业专用卸船码头和公用卸船设施组成的煤炭运输系统;(3)依托长江沿线中石化企业,提供专业化石油装卸船码头的石油及制品运输系统;(4)以上海、太仓、南京、武汉等干线港为主,其他长江支线和喂给港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5)以重庆、宜昌、武汉、南京等为主要输入、输出中转港的滚装运输及物流系统。

1.4 新兴关联产业为增强港口辐射能力指明方向

“十二五”期间,长江港口企业积极拓展港口功能,发展现代物流业,采取“前港后园”布局,形成“港、航、货”互联互动的新格局。同业联盟积极打造全程物流一体的综合物流发展模式,物流服务效率显著提高。重庆港通过一边倒港口资源、创新物流发展模式,使得多式联运、供应链物流、大宗生产交易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四川宜宾港、泸州港吸引其他产业落地港区,成为临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关联产业不断集聚;荆州港、泰州港等先后采用前港后园、前港后产的工业化模式,使得临港产业、港城融合快速发展;南京港积极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以转型来拓展经营航运物流、港机制造、港口工程等关联产业,港口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5 江海联运一体化为港口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与长江三角洲对接,长江航务管理局积极推动沿江港口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长江港航行业政府部门、企业与舟山市政府、舟山港航管理部门、舟山港航企业等多次开展业务交流和合作,达成共识,在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江海直达船型研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加强合作,逐步形成长江沿线港口城市、企业与沿海港航单位、企业间相互支撑和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2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长江港口新发展

2.1 正确认识长江港口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2.1.1 新机遇

2.1.1.1 战略机遇

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黄金水道,长江航运发展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说明国家战略的实施与长江航运的发展紧密相连,长江航运将随着国家战略逐步实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1.1.2 政策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供给侧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长江航运总供给能力过剩,沿江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总体过剩,长期存在港口通过能力闲置、多个货种吞吐能力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因此,应全力推进供给侧改革,补齐港口基础设施短板,注重港口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提高港口有效供给能力。

2.1.1.3 绿色发展机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加快绿色发展的任务艰巨。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港口作为航运的3个要素之一,占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岸线和水域资源,因此,其建设发展应以建设绿色港口为目标,在解决岸线无序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上下功夫。

2.1.2 新挑战

(1)港口布局不尽合理,区域内与区域间的港口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岸线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2)港口功能需进一步拓展,加快港口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港口的有效供给能力,提升港口的服务水平。

(3)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完善,多式联运尤其是铁水联运水平低,港口综合枢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远不能满足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

(4)港口信息化水平不高,功能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货物运输和装卸层面,现代物流包括临港物流产业的仓储、交易、信息平台等发展缓慢。

(5)港口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多而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企业重组任重道远。

2.2 坚持五大发展,创新长江港口发展思路

2.2.1 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常态下,长江港口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十二五”期间,长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但运营模式、赢利水平、赢利能力与沿海以及国外先进港口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十三五”期间,长江港口应将创新摆在跨越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构建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要目标,尤其在完善港口布局、推进结构优化、延伸物流链、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取得新突破,建设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口。

2.2.2 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长江港口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城市与港口、港口与港口之间融合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上、中、下游港口规模和能力不平衡。因此,“十三五”期间应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注重平衡、保持均势,将分散的局部功能整体化,加大港城、港产、港港融合,尤其是推进港口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强化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2.2.3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当前,长江港口尤其是中、上游港口基本处在第二代港口水平,港口城市居民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十三五”期间,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粗放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能源利用从低效率向高效、环保、安全转型,加快绿色、智慧技术应用,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将建设两型港口摆在突出位置,为绿色长江、生态港口建设作出贡献。

2.2.4 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外资吸引力和对外投资都居世界前列。“十三五”期间,长江港口应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外向开放型经济,加强与沿海港口、国外港口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与船舶、货主之间的合作融合,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国际化经营服务网络,培育品牌运营商、物流经营商,构建更加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2.2.5 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近年来,长江港口在服务腹地经济、拉动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十三五”期间,长江港口应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破除重产量轻民生等观念,坚持科技兴港,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依托港口的繁荣带动腹地经济的腾飞,真正造福于长江流域百姓。

3 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长江港口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战略聚焦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任重道远。加快推进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港口建设时不我待。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当好先行官是长江港口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长江港口实现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3.1 优化港口布局,增强港口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尽快启动长江港口综合枢纽布局规划。突出港口群内地位重要、具有带动效应的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地位和引领作用,达到布局优化、功能清晰、资源节约、物流高效的目的;按照主体功能区的战略部署,与区域经济发展及沿江城市群建设相协调,与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要求相适应,并与铁路和公路规划相衔接,完善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港口布局,并据此对原先已经完成并经批准的港口总体规划依法进行修编。

与此同时,遵照“依法治国”的精神,通过相关法律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提高规划的指导性,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规划一经批准,必须坚决执行,未经审批部门批准,一律不准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变动。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切实加强引导和监管,把握港口发展方向,引导有序建设,坚持适度超前发展,坚持岸线有序开发,保持总量平衡,提供有效供给。

3.2 加快航运中心建设,推动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

重庆上游航运中心、武汉中游航运中心、南京区域性物流航运中心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沿江现代港口体系发展的主骨架和沿江综合交通建设的主枢纽。加快推进航运中心建设,以航运中心为龙头,带动和促进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围绕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完善支持措施,加快推进航运中心建设发展;(2)以航运中心为龙头,以构建长江上、中、下游港口群为契机,推进港口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加强港口横向分工协作和运营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上、中、下游港口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3)在构建港口群的过程中,整合港口企业,改变长江港口企业规模小、过于分散的状况,鼓励大型港口企业发挥龙头作用,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推进跨区域兼并重组或联盟合作,不断做大做强港口企业。

3.3 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发挥港口综合枢纽功能

集疏运体系一般分为港区内部通道、港区与中心城区通道以及港口对外通道等3个层次。目前,长江港口公路通道建设相对较好,铁路滞后且建设难度较大,因此,要通过以下措施来完善集疏运体系:(1)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铁水联运的换装机械、作业库场、信息化系统,以及集装箱水铁联运的铁路站点、专用车皮等配套设施,整体提高铁水联运能力;(2)建立港口集疏运系统统一、协调的体制和机制,从行政层面对各种运输方式实行统一管理,从市场层面打破垄断经营,各种运输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则平等参与竞争,制订多式联运标准规范,统一联运单证,推广多式联运经营人制度;(3)搭建统一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以长江港口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铁路、公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构建多式联运信息交换平台体系;(4)由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与港口企业共同参与开展多式联运港口综合开发试点,从长江港口发展情况看,笔者认为,在南京、武汉或重庆等港口中选择其中之一作为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3.4 延伸港口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港口 转型发展

扩大规模和提高能力一直是多年来长江港口发展的基本路径,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应提供高效、完备、全面服务的要求,港口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应通过以下措施来加快转型。

(1)开展多元化增值服务,完善港口物流功能,为货主提供一条龙服务;完善港口商业功能,及时为货主提供全供应链需求服务,降低货主、船舶所有人的物流成本;完善港口工业功能,即发展临港产业,利用港口陆域资源,发展内陆无水港,积极招商,实施大客户战略,增加港口货源,延伸港口腹地。

(2)重视信息技术对港口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信息收集和开发机制,建立港口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与港口相关联的行业、企业、管理机构的信息共享,做到各种相关信息和数据能在各种运输环节之间和各种管理部门之间准确、快速传递。

(3)在现代化条件比较好的港口率先开展航运金融服务、交易服务、保险服务以及航运咨询服务等,这也是现代航运中心必备的条件之一。

3.5 提升港口专业化集疏运水平,完善长江港口现代物流体系

近年来,长江港口已初步形成集装箱、滚装汽车、矿石、煤炭以及石油等大宗货物的物流体系,但还存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集疏运网络不畅通、物流标准化滞缓、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应做好如下工作:(1)统筹开发建设主要港口物流园区,提高港口物流服务能力,推进港口物流标准化建设;(2)进一步提升港口综合物流服务功能,在完善港口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储运、配送、拆装箱等一系列物流功能,并加强软环境建设;(3)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全覆盖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港口物流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各类物流相关信息,并提供电子商务,形成“互联网+”新业态;(4)加强物流人才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和培养具有现代物流观念、熟悉物流运作和相关领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5)加大航线开辟力度,大力发展江海直达、江海联运等运输方式。

3.6 发展绿色港口,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政研论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扎实推进酒钢与时俱进》】相关文章:

政研论文题目05-02

政研论文范文05-12

政研成果论文06-25

最新政研论文题目05-02

企业政研论文题目05-05

免费政研论文范文05-12

电网政研论文范文05-12

竞赛政研论文范文05-12

优秀政研论文范文05-12

技术政研论文范文05-12

上一篇:创二甲手卫生培训记录下一篇:护士实习心得体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