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政研论文范文

2022-05-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政研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为全面提升机械行业课题研究水平,总结推广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及优秀创新成果和优秀学习成果,11月24日至25日,中国机械工业政研会在徐州召开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课题研讨会。

第一篇:优秀政研论文范文

基于“互联网+”的校企政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模式探析

摘 要:在“互联网+”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初步形成的时代,市场急需大量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并且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互联网+”模式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新要求,对目前我国中职、技工等高校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复合型电子商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架构,并分析了这种新模式与就业市场的契合度。

关键词:互联网+ 校企政研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经济、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服务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电子商務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最主要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务模式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能进行七天24小时全球运营,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实现我国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政策及确立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不仅是企业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网络通讯技术普及率的日益提高,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中都提出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涉农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并把“互联网+”上升至国家层面。目前,“互联网+”这种新型经济形态已经初步形成,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交通”等新业态,而且已经渗透到第一和第二产业。“互联网+”这种新经济形态的形成,将会大大促进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形成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崭新格局,向本来就急缺电子商务人才的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获悉,75%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人员招聘压力、员工流失压力、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压力是困扰电商企业人力资源的三大问题。预计在未来十年,我国将会有上千家中小企业尝试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更加趋紧。因此,如何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复合型电子商务技能人才是中职、技工等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高校和职业院校不应该盲目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而应考虑当前的经济形态及市场的需求,创新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与就业市场契合度高的复合型电子商务技能人才。文本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校企政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复合型电子商务技能人才与就业市场的契合度。

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某招聘网站发布的人才报告显示:2013年5月,互联网电子商务业的人才需求跃居人才需求行业榜首,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虽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市场上处于紧缺状态,但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就业率低的现象连续发生,导致有些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出现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也说明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问题,具体如下。

1.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偏离市场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是融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管理学、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对应的岗位也是需要复合型知识结构和技能,也就是说电子商务人才市场是需要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中高级技能的人才。而目前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不够全面,并且主要进行理论授课,实操和技能实训课较少,因此培养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的需求。

2.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计不够合理

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不够规范合理,大四实习没有成效。有些院校根据本校师资选择性地开设课程,并且理论课的比例太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薄弱;有些学校的课程内容陈旧,与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脱节,从而导致企业的培训成本太大;有些院校把大四实习彻底放任,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实习任务,有些学生只是开了实习证明,根本就没有真正地进行实习。这些会导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学的内容广而不精的情况,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3.院校没有对生源进行细分

大学生就读电子商务专业,毕业时他们的就业意向是不一样的,有的想进一步深造,完成研究生、博士生的学习,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有的想毕业就进入电商企业,从事自己喜欢的、理想的岗位;有的想毕业就进行创业,完成自己的创业梦想等。不同的就业意向,培养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细分,按照同一模式进行培养,这样的培养模式没有针对性,不能进行差异培养和个性化培养。这将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4.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模式过于传统

电子商务专业是集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用到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教学内容涉及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知识内容,因此讲课不能过于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局限于课本内容。课本内容与企业现用技术有滞后性,因此教学内容要不断融入新的技术,并且让学生有机会去实训机构进行技能实训,进企业进行轮岗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从而学生会通过师徒制等方式来获取新知识并提高技能。

5.技能型电子商务师资紧缺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集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因此,电子商务的师资也应该是复合型的跨学科人才。而电子商务专业是近十几年新兴的专业,许多高校只是跟随潮流开设此专业,并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师资,好多电子商务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跨到该学科,专门的技能型电子商务教师就更加紧缺。

6.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不愿承担各种风险和培养人才的义务,因此在没有政府部门的协助下,中职、技工等高校很难找到能让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训的合作企业。不能与规模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学生就很难进行技能实训和轮岗实习,因此校企合作很难收到实效,毕业生的技能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7.资源不能充分共享

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依赖中职、技工等高校,自主决定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这种培养模式下电子商务政府主管部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中职、技工等高校不能与企业、公共实訓基地和电子商务园区进行师资、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因此,师资和其他资源的限制,导致学校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电子商务技能人才,不能实现多方合作的多赢人才培养目标。

二、“互联网+”经济形态下急需复合型电子商务技能人才的特征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企业要求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企业要利用互联网共享平台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手段,使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新模式。因此,“互联网+”经济形态下急需复合型电子商务技能人才的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及技能的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不仅是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活动,而且是指利用IT技术和网络营销手段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业和贸易机会的商业活动。因此,电子商务企业所需要的商务型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及技能。他们需要具有互联网的思维,精通信息技术相关技能和电子商务知识,能策划运营电子商务项目,懂得数字化经济体的管理规律,了解工作中运用到的相关的信息技术。

2.具有中高级技能水平及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企业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人才,如网络维护人才、网站的建设与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人才。他们要精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信息技术,掌握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最新应用,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和移动商务知识,根据商务的实际需求,以最有效、最可靠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

3.具有综合商务知识结构的电子商务运营型人才

电子商务企业一般为以销售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因此他们更需要具有综合电子商务知识架构的电商运营人才。而这种运营人才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进行专业的训练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才能培养出来的。

4.具有创新与战略思考能力的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熟知电子商务行业的理论与应用,了解现代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和特点,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创新与战略思考能力,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趋势的战略型人才。

5.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及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

“互联网+”新型的经济业态促进了电子商务向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电子商务创业是一大契机,这将会促进小微企业的“井喷式”发展。这将会需要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6.具有跨境电商综合知识结构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近几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期,而跨境电子商务将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方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目前各大高校还没有专门的专业方向,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在未来十年将会是企业急需的。

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架构

国内高校和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较晚,在摸索中成长,并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互联网+”这种经济形态下,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又结合中国打造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笔者提出了校企政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校企政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政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模式,是迎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多方优势,达到多赢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中各成员及功能如下。

(1)“校”是指中职、技工等高等院校,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输送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和为科研机构输送研究型人才。

(2)“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或需要电子商务岗位的企业,其主要功能是向由政府主管的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园区提出自己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向研究机构提出自己在电子商务方面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企业通过政府牵头拨款项目,为中职、技工等高等院校的学生提供定岗实训和轮岗实习的机会。

(3)“政”是指政府部门及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实训基地及电子商务园区,其中政府部门的主要功能是落实国家的相关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出台地方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及措施,以及协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多方的关系;公共实训基地的是政府的执行单位或为企业、高校和社会的公共服务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协调企业和高校完成电子商务技能人才的培训及鉴定工作,为全社会的创新创业人才,筹集资金以及为本地区的科研人员提供公共资源和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园区的主要功能是响应国家发展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促进本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服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

(4)“研”是指研究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突破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和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

这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能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及机构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相互协作,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出“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2.校企政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1)能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方拧成一股绳,会为实现国家层面的目标共同努力,因此这种模式能对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这样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单方力量所不能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

(2)能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这种模式中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能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方意见与分歧,并会推出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校企合作政策或措施。企业在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下,会愿意与职业学校等高校进行校企合作。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调动校企合作各方的积极性。

(3)能够培养出多维度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这种模式对人才从多个维度进行细分,并且对每个维度的人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既多维化,又专业化,适合“互联网+”经济形态下企业对复合型电商人才的需求。

(4)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技能的电子商务人才。在这种模式中各方无论是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还是设备资源都能实现高度共享,因此这种模式能拥有专业的技术培养师资、设备及企业实习的机会,因此可以把理论、实训和实习进行深度融合,提高实训实习课时比例,从而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电商人才。

(5)有利于建设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高地。跨境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未来十年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会逐年上升。这种模式通过多方合作,资源高度共享,容易建设跨境电商人才高地,为广大企业培养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优秀人才,也有利于打造易于创業、乐于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并能提供人人能创业,人人能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

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契合

就业率是衡量专业培养模式的重要指标,也会直接反映这种模式与就业市场的契合度。校企政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市场契合度会很高,因为它从企业和市场需求出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符合市场人才需求,这样会实现“高就业率带来生源”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五、小结

校企政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互联网+”模式下的人才需求,并会促进企业人才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磊,崔立标.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R].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

[2]陈立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07(14).

[3]刘成娟.浅谈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J].教研,2010(2).

[4]于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学实践研究,2011(1).

(作者单位:霍林郭勒市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霍林郭勒市技工学校,霍林郭勒市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胡桂红

第二篇:提升新形势下政研课题的研究与转化水平

为全面提升机械行业课题研究水平,总结推广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及优秀创新成果和优秀学习成果,11月24日至25日,中国机械工业政研会在徐州召开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课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机械工业政研会专家委员会有关委员及行业专家、全国机械行业十大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代表、全国机械行业十佳政研会工作者、获得2014—2015年度优秀创新成果和优秀学习成果一等奖的单位及个人、机械工业政研会高级特邀研究员和特约研究员、2016年度行业课题领题人和相关人员,以及机械工业政研会秘书处人员。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主任李伟到会并作“推进工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的演讲。机械工业政研会常务副理事长魏锋主持会议。会议承办单位徐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格致辞并介绍了徐工集团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与文化建设。

会议进行了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课题研究的结题、交流与培训。机械工业政研会秘书长邵乐利对全年课题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及特点作了介绍,并对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安排。由机械工业政研会承接、东风汽车集团领题的中机联重点课题项目《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领题人从课题的重要作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题所涉及内容及行文框架和起草、修改过程等方面,对立项课题的结题进行了全面阐述。由五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在结题阐述后发表了验收意见,一致认为《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测评体系纲要》起草形成过程严谨,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构建机械工业企业文化建设测评体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测评体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评价内容和方法,具有行业特点,有着较高的前瞻性、创新性与操作性,体现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需求,对于促进机械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撑具有指导意义。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结题。

为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会议邀请机械工业政研会专家王超作了专题讲座,从课题研究的定义、课题研究的选题、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方面作了简明的系统讲解,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会上,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课题组代表作了结题阐述。会议还就进一步推广普及2014—2015年度优秀创新成果、优秀学习成果,专门安排了获一等奖的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北京仪器仪表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交流了获奖研究成果。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徐工集团生产现场及文化建设成果。会议期间,还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部分会员单位对研究会工作建议。

魏锋在会议总结点评时指出,这次会议时间短、内容多、信息量大,与会同志聚精会神,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深度得到了许多收获和体会,达到了会议的预期目的,相信今后的课题研究和优秀成果的推广普及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他希望与会同志把这次会议精神带回去,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努力推出充分展示机械行业特点的课题研究和优秀成果,以此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机械行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深入推动机械行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继续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李 直)

作者:宁丽华

第三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作文的底蕴

摘 要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把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当成我们的作文底蕴,这样,文章会显得典雅、意蕴丰富,同时这也是我们丰厚个人底蕴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底蕴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教学承载着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可见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优秀传统文化能在作文的天地里一展风采,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作文的底蕴。我们的教学中其实已经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古代神话传说到明清小说,我们从中能感受到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不息;从百家争鸣到程朱理学,我们见证了优秀思想在历史文化中的变迁;从《黄帝内经》到《天工开物》,我们领略到古人对科技的孜孜追求,……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内容,当我们的作文有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底蕴,一定可以更加出彩。

对此,笔者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探索出了一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作文底蕴的方法,希望在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也为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作文题目引用、化用诗文让读者眼前一亮

当我们用诗句来表达意旨,会增加感情的浓度。一篇文章也一样,用诗句做题目,不仅感情浓烈而且让人眼前一亮,增加文采与诗意。我们可以引用或化用诗文,拟一个生动亮丽的题目。比如在“视力考核应纳入中考”的辩论稿写作中,就有同学很好地化用了诗文来做题目:《双眼自将秋水洗》《有“视”焉能“无恐”》。话题作文“我的偶像观”,拟题为《不问颜值问苍生》,在“论人才”中,拟题为《不以分数论英雄》……我们也可以直接引用诗句做题目,比如材料作文关键词“心态”“选择”“生活”拟题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其他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淡妆浓抹总相宜》《横看成林侧成峰》……诗句有无限的魅力,拟题时,只要运用恰当,一定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二、学习借鉴古代优秀范文,让文章生动有吸引力

初高中学生接触了不少文言作品,教学中也学过很多的古典著作。我们以优秀的经典著作为依托,学习借鉴它们的结构思路,对学生自己构思文章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训练学生在写记叙文中如何设置伏笔来吸引读者眼球;学习《游褒禅山记》让学生明白游山玩水中处处有生活的哲理,也引导学生写好游记;学习《六国论》、《伶官传序》可以为学生写好议论文提供很好的模板。每次我在教《六国论》时都会让学生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来仿其结构写文章,学习分论点的拟写,效果很好。当然,写文章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会灵活运用。仿写是第一步,创新是终极目标,无论如何,只要用心体会,下功夫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会引领我们写出更好的文章。

三、以历史名人事迹、历史事件为素材,拓展文章的广度与深度

写作文重在关注社会,思考人生,颂扬榜样,明鉴是非。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在摆事实讲道理中得以彰显。而古人的事迹经历了时间的沉积,后人的评判,更有示范或榜样的作用,激发我们向上的精神动力。以古代名人为事例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更具有说服力。司马迁的坚毅执着、杜甫的悲悯爱国、苏轼的豪放达观、文天祥的视死如归……这些人的精神品質具有感染、激励人心的力量,同时,他们能让我们在认清责任与担当,发扬爱国精神,培养家国情怀,追求精神境界,开阔胸襟气度等方面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们写文章是为了表达观点,为了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我们通常会引经据典,来增强说服力。以历史为借鉴来警示后人。我们在写宽容的话题时会想到《将相和》的社会意义,在写“勇于创新”时我们可以联系历代变法的艰辛与意义,在写“劳动的意义” 时,可在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众多辉煌成就中随便挑选:万里长城、都江堰、石拱桥等等。写文章时我们可以在优秀传统文化中信手撷取,增强我们文章的广度与深度。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我们在作文中彰显“文化自信”。

四、以古代名言警句为引论,使文章文采飞扬

一些古代诗歌含有深刻的哲理,可以当做引论。我们可以用“青青子矜,悠悠我心”来表达求贤者对人才的渴望;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论述人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意义,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揭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告诉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奉献的旨要,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坚韧的毅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文引入议论,作文的主题会鲜明而有说服力。另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表现着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社会。文学作品须追求亮点,我们要引用古诗名句, 让文采飞扬,提高文章品味。

五、选择传统文化内容作为作文材料,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热爱

为了更好地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来当作文材料。比如我们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为例来挑选几则古代名句,要求同学们以其中的二、三句为基础立意,如此不仅可以训练同学们审题立意的能力,也传扬了古代诗文中所包含的自强不息、责任担当、天下为公等精神;我们拿这两年热播的《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热议节目作为材料,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引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可以对于“地名洋化”“节日洋化”等现状,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让同学们认清传统文化被洋化,被淡化的现状,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还有关于“老人喜欢写信与年轻人打电话用微信”的材料,要让同学们以新视角来思考当今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和传统文化的碰撞。选择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作材料,不仅锻炼了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而且在分析材料、写作文时也渗透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之情。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传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成我们的作文底蕴,文章会显得典雅、意蕴丰富,同时这也是我们丰厚个人底蕴的体现。

[作者通联:新疆霍城县第二中学]

作者:王岸芳

上一篇:小岗村论文范文下一篇: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