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2024-06-13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精选6篇)

篇1: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蒋云飞美甲形象艺术培训中心(029)87268227

美甲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蒋云飞美甲形象艺术培训中心整理 第一节 卫生法规知识 严格按照卫生法规进行美甲服务,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美甲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现将有关卫生法规知识介绍如下: 一 健康要求 1 美甲师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2 新参加美甲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在卫生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持健康证)3 美甲店(沙龙)每年向所在地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提交应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名单。检查后,对患有下列疾病的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调离美甲工作岗位。(1)病毒性肝炎(2)痢疾(包括阿米巴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培养呈阴性,停药后两周内大便培养3次呈阴性者,可恢复原工作。(3)伤寒(4)活动期肺结核。活动期肺结核和痰带菌者应隔离治疗,痰培养呈阴性或一周内连续痰涂片两次呈阴性,达到临床治愈方可恢复工作。(5)皮肤病。化脓性皮肤病、渗出性皮肤病及接触性传染的皮肤病患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6)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性病等)。需治愈后方可从事原工作。二 申请《卫生许可证》 1 美甲店(沙龙)应申领《卫生许可证》。在当地卫生防疫机构领取填写“《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蒋云飞美甲形象艺术培训中心(029)87268227 申请书”,经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经疾病控制中心检测合格,方能获得由疾病控制中心签发的《卫生许可证》。2《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一次。3《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美甲店(沙龙)的明显处。三 卫生处罚 1 美甲店(沙龙)在经营中,由于卫生制度不健全或从业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上岗,或不按时进行健康检查,或有一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均给予警告处罚。2 对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罚款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被警告仍无改进者;有两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有未获得《健康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者;拒绝卫生监督者;发生危害健康事故未及时报告者;违法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等。第二节 治安法规知识 美甲店(沙龙)作为公共场所,具有开放性强、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必须严格按照治安法规进行管理,以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一 遵纪守法 美甲店(沙龙)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的服务场所,是一种广泛开放,流动性大的场所。美甲店(沙龙)为客人提供的各项美甲服务,即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服务项目。合理、优质的服务,将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有利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美甲店(沙龙)的管理人员和一名合格的美甲师,必须严格遵纪守法,对于一切违法行为进行坚决的抵制。二 办理《公共场所治安许可证》程序 蒋云飞美甲形象艺术培训中心(029)87268227 美甲店(沙龙)的《治安许可证》由派出所受理,审批后以公安局名义发证。美甲店(沙龙)提出申请后,派出所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发证)工作,并在5个工作日内向分局备案。申请变更《公共场所治安许可证》由派出所受理,按申领《治安许可证》程序审批(发证)、备案。三 治安处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及罚款,并责令补办手续: 1 不按规定申领《治安许可证》或不按规定办理《治安许可证》变更手续,擅自开业,经公安机关通知仍不补办手续的; 2 不按规定接受《治安许可证》审验,经公安机关通知不改的; 3 不按规定办理《治安许可证》注销手续,经公安机关通知仍不办理的。第三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 美甲沙龙在经营服务过程中,必须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部受侵犯,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所以作为美甲师必须熟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知识。一 消费者的主要权利 美甲店(沙龙)经营中,应当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并确保不侵犯其合法权益。1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2消费者在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品、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3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蒋云飞美甲形象艺术培训中心(029)87268227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4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5 消费者享有获偿权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6 消费者享有受尊重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7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另外,消费者还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二 经营者的主要义务 1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经营者和消费者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2 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3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或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蒋云飞美甲形象艺术培训中心(029)87268227 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4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易使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5 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 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7 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食物样本或者其他方式标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8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9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10 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三 相关法律责任 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其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费、生活补助费、残蒋云飞美甲形象艺术培训中心(029)87268227 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抚养的人所必须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 经营者侵害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3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以修理、重做、更换、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与经营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履行。4 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在包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对包修、包换、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合理费用。5 经营者以邮购方式提供商品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货款,并应当承担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6 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及消费者已支付的合理费用。7 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8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

篇2: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要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加入WTO后,知识产权的纠纷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和网上闹得纷纷扬扬。作为普通的网民和消费者,好象有关知识产权纠纷的这些事情与我们没有切身关系,我们只有在边上看看热闹或发发牢骚的份。但是知识产权真的和我们无关吗?

知识产权确实与普通消费者无关!因为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立法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普通的消费者!(或者说普通的消费者在制定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言权)这里也不能说这些法律没有考虑到普通消费者的利益。首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范了知识产权拥有者和知识产权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和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其次,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最初的时候不是没有考虑到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为这种考虑,是包含在一个隐性的前提里边。也就是说,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对消费者保护的缺失是有一个隐藏的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促进了知识产权竞争者之间的公平、合理和自由竞争,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就能促进和保护了最终消费者的利益。这个前提条件在知识产权发展的初期是合理的,因为当时知识产权使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现对有限的,知识产权的最终消费者也是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极度庞大和知识产权的使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宽,伴随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知识产权最终消费者的数量极度庞大,而且每个消费者对知识产权产品的消费次数和消费量不断增加,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缺失,已经造成很大的社会矛盾,而且必将引起更大的社会矛盾。

在这里我先说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必要的,但是值得商榷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以及对消费者保护的缺失。

通过制定规则和法律来获取超额利润,已经成为以知识资本为代表的资本家获取“合法”的超级利润主要手段。其中比尔

范围过大造就的。马克思当年描述资本家时指出:

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思那个时代冒那么大的风险了,他们可以通过手中能够控制的立法权来为知识资本赚取超额利润定制一身合法的外衣,而且这种剥夺更具有欺骗性,因为这些剥夺是“合法”的!也是消费者“自愿”的!(因为消费者

识产权保护法和反垄断法之间的争论,只不过是资本家之间分赃不均,·盖茨的暴富神话是知识产权保护“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愿意”购买),它就铤并不是 ”而现在的知识资本家不需要象马克现在的知

考虑普通消费者的利益。

造成的社会问题

1、加大知识产权大国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以美国、日本和西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吹嘘的所谓“绿色GDP”,很大一部分收入,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销售其直接的知识产品(软件、音像……)或销售间接的知识产权(各种标准、格式……)获得的,而且是合法的,但是这些法是知识产权大国制定的!由于这些法律没有对消费者给予相应保护,变成了知识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合法剥夺!量占92%,系统软件产量占微软公司的“视窗互联网用户总量的一半以上,电子信箱量占全球总量的球总额的75%国GDP占世界总额和人才优势,控制着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着制定标准和规范的实际权利。别的国家要参与竞争,就要遵守知识强国制定的游戏规则,竞争没有开始,知识不发达国家就处在极度不平等的位置。

2、“供给创造需求其名曰为了促进科技进步,同时也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长远利益。但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和广度过大,通消费者的血汗钱!和手段,巧妙的将知识产品在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过大保护下,已经不屑于单个知识产品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当单个知识产品的利润下降到较低的程度时,知识资本就会停止生产和销售老产品,为具有超额利润的新知识产品让路。这确实是变相的推动了“知识”或科技的进步,付。

3、“法律制造鸿沟高了普通人进入知识产权门槛。只有让更多广大的人们群众加入知识产权的队伍,才能向科学技术的发展,出很大的成本,现在你站在知识商人的一亩三分地里也要缴费的,何况现代的普通人每走一步几乎都会碰到几个知识产权,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产权过分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说白了就是金钱作祟造就的鸿沟。解决的办法是限制单个知识产权获利空间200086%。美国28%的份额。信息技术的领先地位,使美国能以强大的经济”,大大加速社会的贫富差距。现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美“每次拥有知识产权的知识产品的更新,都凝聚了普”表面上看是民众的需要,知识产品经销商,利用各种方法“强加”给消费者。但每次知识资本获得的超额利润,”,提高了普通消费者获得知识产权消费品的门槛,和抬注入强大的动力。IT产业投资占全球投资的95%,美国互联网用户占全球90%。目上述关键数据,均大大超过美

“知识资本追求超额利润的冲动,过去“站在巨人的肩膀造成“知识鸿沟

41.5%,美国58%,电子商务额占全都由普通消费者来支”上不用付”或“数字鸿沟”的并年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美国中央处理器的产”系统占全球操作平台应用量的,商业网站占全球总数的1、采取杜比授权的方式

实际上,中外知识产权之争也曾有过很好的解决办法,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就是“杜比模式”。早在2000年,拥有近300家会员的中国电子音像工业协会(CAIA)就曾与杜比公司就知识产权权益金提成费问题进行过谈判,业界对此次谈判的结果给予高度评价,其被称为“中国DVD产业和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的首次成功谈判。”

当时CAIA与杜比的谈判焦点集中在杜比Dolby AC-35.1声道的使用专利费上。杜比AC-3 5.1声道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码环绕立体声效果。是一种全数字化音频编码技术,它同以往的不同,是全新的一种声音技术,它提供的声道外,还有一个效果声道,用来表现如爆炸声等特殊效果,俗称全称5.1声道。由于5.1声道提供6企业分6块支付专利费,并且价格不菲。国内企业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专利费。为此,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曾与美国杜比公司就专利费问题进行了持久的谈判。经协商,CAIA终于为中国企业争取到了最大利益的付款模式:第一,杜比公司以CAIA会员单位销量总和确定付费档次。当时所有会员销量加在一起总量超过几百万台,由每个企业按台数分摊专利费。第二,按销量设八个消费段,付费标准按档次递减。销量每台收取专利费11.5美元,10000至付费,最后一个档次每台收取6美元多。第三,按销售季节分为旺季和淡季,采取不同标准付费。当年月为旺季,专利费为每台6美元多,当年台7美元多。

第四,杜比专利费由10000万美元降至第五,杜比公司在追溯问题上做出让步,放弃对此前国内企业使用杜比声道专利使用费的追溯。

由此,谈判结果大大减轻了国内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从而使产品竞争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得到提高加强。

2、“杜比授权”的广义化。对于新的知识产权产品,就让有钱的公司和个人按知识产品正常定价购买和优先使用,当知识产品销售到一定数量时,逐步限价销售,或降低对该产品的保护程度,这样既保障了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利益,又让低端消费者也能够购买和使用更多的知识产品。让这样的规则在整个世界上执行,是“杜比授权”广义化的本义。但是却应该是全体普通消费者努力的方向!也是构建中国提出的杜比AC-3hi-fi立体声和DOLBY SURROUND6个完全独立的声道,除了5个全频带0.1声道,1至10000台,30000台每台下降0.5美元,每个档次递减

9月到来年34月到来年8月为淡季,专利费为每5000万美元。

5.1

“和谐世界”的个完全独立的声道,所以杜比公司要求中国虽然现在这样的立法和执行方式还有难度,努力方向!

治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十分庞大,涉及的问题也很复杂,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对知识产权和法律没有太多的研究,我上面所列举的方法也不全面,还有许多没有考虑的地方,在这里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指正!文中引用了许多别人的数据和例子,在此表示感谢!

篇3: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一)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使用权

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 是权利人基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所依法产生的权利。知识产权具有物权的一些特性, 包含了所有权中占有、使用、让与等一系列权利的组合, 也同时具有其特有的法律属性。知识产权基于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产生而产生, 创造性本身就是知识产权产品区别于普通的现有产品的最大独特之处。同时知识产权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 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在知识产权中, 权利人不光对其拥有财产上的权利, 也拥有例如著作权上的署名权等人身权利。知识产权只在所确认和保护的地域和时间内有效。

使用权是所有权组成部分中的一个权能, 所有权具有占有、使用、处分、收益四项权能。知识产权使用权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而具有区别于一般使用权的独立性。在形式上, 知识产权使用权一般表现为将自己的知识产权许可他人使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为使用许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在知识产权法律上表现为著作权的使用权、专利权的使用权以及商标权的使用权。

(二) 知识产权使用权的独立性特征

知识产权使用权不同于一般所有权的使用这一权能, 具有一定独立性。这是因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 知识产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体现于知识产权这一智力成果所带来的创造性的技术上的变革与发展。知识产权是一个基于自然权利产生的法定的权利。以专利权为例, 一项技术在申请成为权利之前只是一个知识产品, 并不具有专有性, 只有赋予发明人专利权后, 技术才能上升为权利, 才能由发明人真正控制此项权利, 并将其作为商品进行流转, 从而具备价值要素。而知识产权真正价值的体现就在于对于该项权利的使用, 之所以法律赋予权利人知识产权就是为了让权利人共享其独有的智力成果, 而对智力成果的共享必须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使用实现。

知识产权使用权的实现通过使用许可获得。当知识产权专有人通过转让协议将使用权赋予其他主体后, 该项权利就与原本的知识产权专有人产生了一定的分割, 而改由使用权人通过对使用权的行使进行再生产。知识产权使用权其实是知识产权的衍生权利, 与知识产权具有主从关系, 因此也具有知识产权的一般特征, 所以对知识产权使用权也会规定保护期限。但这并不影响知识产权使用权的独立行使, 因为本来使用许可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许可期限, 无论是何种程度的许可都受到时间期限的制约。

(三)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意义

正如上文所述, 知识产权使用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作为知识产权出资制度中的一种形式, 也是一种创新设计, 有其特有的积极意义。

对于知识产权使用权的出资人而言, 出资人通过许可使用出资, 使得其知识产权能够在公司运行中被重复利用, 多次带来经济效益, 不断实现知识产权的使用价值。对于公司而言, 公司在利用知识产权进行生产过程中其实仅涉及很小部分, 如果花费大量对价获取知识产权专有权, 刨去最有生产价值的使用权以外, 还有许多需求范围之外的权利未得利用, 这不符合成本效益, 也不符合企业的剩余价值追求目标。

二、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合法性分析

1. 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关于知识产权出资, 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有《公司法》第27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14条以及《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等。《公司法》第27条以明文形式规定了知识产权出资入股的合法性, 但是并没有将规定细化到具体是以知识产权专有权出资还是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则是明确了知识产权出资入股范围、形式可以约定, 也就是说可以约定为知识产权专用权出资或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这可以作为行政法层面上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合法性依据。同时, 民法中法无明文规定即合法, 既然对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没有禁止性规定, 那么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合法。

2.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合法性的法理分析。

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是知识产权权利人自己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知识产权的权利。无论是知识产权专有权还是知识产权使用权, 知识产权发挥作用最关键的核心就在于权利的“使用”。公司运作生产过程中, 知识产权只有经过使用才能发挥经营和增值功能。知识产权专有权出资或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达到知识产权投入使用的状态, 来为公司不断创造价值和利益, 而不仅仅是事实上“拥有”知识产权, 或者仅仅为了享有某一知识产权的处分权。因此可以说使用权是知识产权的核心权利。

知识产权专有权区别于一般的有形财产所有权, 虽然也有占有、使用、处分、收益这些组成部分, 但是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 知识产权非专有人在依据法律规定并且得到专有权人授权情况下行使权利是可以相对独立于专有权人的支配存在的。举例来说, 甲借用乙的手机, 在此过程中甲对乙手机的使用权不能脱离于该手机存在, 且手机已在乙这所有人控制之外。而对于手机上所存在的专利权而言, 该专利在生产成为手机的过程中可能仍旧作为一段程序或者设计方案存在在专利权人手中, 专利权人对专利的控制并不影响使用权人对其的使用。公司法人财产要求独立于股东财产存在, 知识产权使用权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我国《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 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这里的“享有法人财产权”并不是指公司必须对其财产享有独立的所有权, 财产权包括一系列的权能, 这里的财产权也应当是这一系列权能的代指, 只要该权能能够让公司法人独立享有, 就可以成为法人财产的一部分。

(二)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可行性分析

1.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符合公司的经济效益目的。

作为知识产权的部分权能, 知识产权使用权的转让对价势必要低于知识产权专有权的转让对价。公司法人作为“经济人”、“理性人”, 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生产和交易商品的公司而言, 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才是产生利益的核心部分, 既然可以只取精华, 何乐而不为?

细化到具体的知识产权, 专利权和著作权对企业的意义就在于投入生产的技术使用, 而不是在于其他与生产和流转无关的权利。如果以高价取得的专利权、著作权范围相当广, 内容相当多, 但能够被本企业真正使用的却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相信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做这样的交易。“在技术贸易中, 真正由一方把自己的专利技术的所有权转让给另一方 (即‘卖专利’) 的情况非常少见;希望得到先进技术的人, 通常也只想得到有关技术的使用权, 很少有人会去‘买’别人的专利, 因为买专利要比只取得使用权的花费多得多。”

而对于商标来说, 其基本功能是用来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商标使用权出资的具体方式包括独占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和普通使用许可三种。而在其中, 商标的独占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权人在约定的时间、空间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商标仅仅许可给接受出资的企业, 商标权人不再使用也不再许可第三人使用该商标。排他使用许可指商标权人在保留自己使用该商标的前提下, 在约定的时间、空间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商标仅仅许可给接受出资的企业, 商标权人不再许可第三人使用该商标。普通许可使用是指商标权人在保留自己使用该商标的前提下, 按照约定将自己的商标许可给接受出资的企业, 但是商标权人还可以另外再许可第三人使用该商标。商标所带来的品牌效应是商标权出资入股的基础, 也是企业在市场上赖以生存的主要法宝之一。只要解决了商标权使用权出资的资本风险问题, 这成为大量中小企业的福音。

2.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符合知识产权权利人的长远需求。

对于出资人而言, 知识产权专有权出资就意味着自己的智力成果彻底成为公司的法人财产, 自己相应获得股权, 以后除非再转让, 否则不可能再拥有已出资的知识产权。这对于一个有逐利需求的主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付出。若以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 公司享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股东仍保有专有权, 公司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实施知识产权所产生效益不理想时, 股东可以选择退出公司, 另作他选, 许可其他公司实施知识产权获得利益。对于股东来说, 这也是一个长远的可持续的选择。

三、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一)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具有不确定性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不确定性将引起资本风险。这一不确定性其实是由知识产权这一主权利产生继而影响到使用权这一衍生权利的。首先, 公司不享有专有权, 无法对知识产权处分, 转让、再许可的权利也受到限制。其次, 知识产权有一定的期限, 如知识产权使用权期限短于公司经营期限, 会影响到公司的注册资本。再次, 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是有时效性的, 在2012年具有创新性和巨大经济价值的知识产权可能到了2015年就已贬值到了很低的价格。而公司资本三原则要求公司资本法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公司法对股东抽逃出资、公司增资、公司减资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这都体现了资本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性。如果知识产权使用权的价值不能确定, 例如名牌商标的商标权因突然爆发的丑闻事件而迅速贬值, 那么这一商标权人利用使用许可权出资入股的企业以及相关关联方都会遭受非常不利的影响。

同时, 由于我国公司法规定,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 应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一方面完成对内 (即公司和股东之间) 财产的转移, 另一方面对外进行公示。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 股东以使用权出资时, 只需签订一纸许可使用合同, 表示同意公司使用即可, 对外却无法公示, 公司也无法通过占有阻止他人再使用知识产权。这一观点主要是认为知识产权使用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权利, 不存在财产的属性, 因此不能作为股东出资的客体, 来获得公司股份。

(二) 完善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相关制度

1.以法律明文规定来保证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确定性。

虽然在私法领域, 法无明文规定即合法。但在公司运作中, 由于害怕承担法律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导致公司不敢接受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情况也确实存在。正如有关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法律规定的不确定性使得获取必要法律信息的成本、契约成本、知识产权使用权的排他成本太高, 从而使得公司和股东放弃了这一出资方式。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在较为落后的阶段, 公司法人的自治水平不高, 也惯性更倾向于依“明法”办事。既然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在法理上和公司法基础上均具有合法性, 那么何不以明文通过修改公司法或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相应司法解释的方式, 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使用权可以作为股东的出资方式之一, 鼓励投资, 也同时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发展。

2. 以公司自治形式保持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后的资本维持。

首先是针对知识产权使用权有效期短于公司经营期的情形, 其实这是个涉及到所有知识产权资本化的期限性问题, 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出资各方意思自治来规制。以商标权使用权出资的, 应当在出资合同中约定商标权出资人有依法办理该商标续展注册的义务, 以专利权使用权出资的, 如果专利有效期短于公司经营期, 应当由该专利出资人承诺其有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反馈义务, 并就反馈后续改进技术的具体步骤以及不能反馈后续改进技术时的补救做出明确约定。对于以著作权使用权出资的, 由于著作权保护期较长, 虽很少出现短于公司经营期的情况但也可以通过出自双方事先约定补救措施, 效仿专利权使用权出资制度降低风险。其次, 针对已出资的知识产权使用权在公司存续期间的价值波动所造成资本风险, 如果属于股东知识产权出资不实, 应当严格执行我国《公司法》及《公司法司法解释三》有关于出资不实的规定。强调董事在对待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时的审慎义务, 确保公司资本维持, 确保出资人填补义务的履行。最后, 在公司章程和股权投资协议中, 应当将股东承担的违约责任明确表示出来, 尽可能周全的将股东有可能违约的情形列明, 通过兜底条款进一步防范风险, 也可以约定权利保证条款、附随义务条款或者责任担保条款, 充分保证股东不能利用知识产权的灵活性来影响公司资本的稳定。

3. 从程序上完善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制度的规范性。

评估程序的完善是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规范的关键。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需要委托具有无形资产评估资格的专门评估机构完成。由于知识产权本身就是创新技术与法律相结合的体现, 其技术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以及该技术的保护范围是否界定准确都将影响到此项技术的评估价值。专业从事无形资产评估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法律知识以及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才能对知识产权能够转化的经济效益的价值作出准确的估量。而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评估则比知识产权评估更为复杂, 不能仅仅依靠专业机构完成, 而需要出资方和公司作为合同双方对使用权的期限、范围、方式等问题进行协商, 在协商中确定知识产权使用权的入股价值。只有经过专家和当事人双方的双重评估认定, 才能真正公平地形成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作价。入股程序中, 针对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也应当做出更精细的设计。由于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以许可使用合同形式做出, 在普通许可中会存在除接受入股公司外有可能有其他该知识产权的使用人存在的情况。为了防止权利冲突等问题的发生, 应当由出资方提供该知识产权使用权的瑕疵担保文件, 确保该知识产权上存在的其他权利不会影响公司资本构成和发展。验资程序也应当严格规定和执行。这一程序应当在价值评估后由专家和接受出资的公司共同进行, 这也是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入股的必要的前置程序。

摘要:知识产权使用权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是否可为股东出资入股, 在现行法律上和法理上是否可行, 在程序和制度设计上应当如何实施, 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探索和研究的方向。本文主要对我国知识产权使用权的特殊性和表现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知识产权使用权资本化的模式, 重点分析了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必要性与不确定性, 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从立法层面和公司自治层面加强对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规范, 以保证公司资本维持, 同时在出资程序上提出了修正与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使用权,公司资本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延超.知识产权资本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2]刘春霖.知识产权资本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3]【美】理查德·瑞兹盖提斯.企业知识产权估价与定价[M].金珺、傅年烽、陈劲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4]齐爱民.知识产权法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5]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6]彭学龙.知识产权:自然权利亦或法定之权[J].电子知识产权, 2007 (8) .

[7]申屠晓娟.基于公司法人财产制度的知识产权出资权利形态分析[J].浙江学刊, 2012 (2) .

[8]袁晓东、李晓桃.论我国知识产权用益出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8) .

[9]刘春霖.论股东知识产权出资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法学, 2008 (5) .

篇4:法律援助相关知识

《法律援助条例》于2003年7月16日经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已于2003年7月21日公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法律援助是政府责任,公民可以按照条例的规定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根据该条例第二章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事项,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八)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九)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十)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第一到第六项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公民经济困难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律援助事业的需要规定。申请人住所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执行。

公民怎样申请法律援助

按照《法律援助条例》第三章的规定,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

(一)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三)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向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四)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向支付劳动报酬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五)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六)刑事诉讼中有关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应当向审理案件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请由看守所在24小时内转交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关证件、证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请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协助提供。

(七)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之间发生诉讼或者因其他利益纠纷需要法律援助的,由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八)公民申请代理、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应当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经济困难的证明;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填写申请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代为转交申请的有关机构工作人员作书面记录。

(九)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篇5:小区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一、业主委员会成立流程

1、提出申请

物业管理小区(大厦)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业主5人以上联名可向该小区(大厦)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下同)书面提出申请,填报《首届业主(代表)大会筹备小组成立申请表》,成立首届业主委员会:(一)物业已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50%以上;(二)物业已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30%以上不足50%,且使用超过一年的。

2、成立筹备小组

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作出书面批复意见,指导小区(大厦)成立业主委员会筹备小组(以下简称筹备小组)。

3、筹备小组开展筹备工作

(1)筹备小组经批复成立后,应告知建设单位或物业公司在15日内将其掌握的全体业主名单、联系地址及其联系电话等材料报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收到有关材料后5日内将上述资料交予筹备小组。

(2)筹备小组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拟好《业主公约》、《业主委员会章程》、《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并在小区(大厦)内明显位置张贴公布,征求业主意见。筹备小组将《业主委员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在宣传栏内公布并发放给业主。

(3)筹备小组组织各楼宇业主通过自荐或推荐方式产生业主委员会候选人。

(4)筹备小组将业主委员会候选人简历表、业主委员会选票格式样本、业主大会议程向业主张贴公布,同时将《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书面送达全体业主。

4、召开大会选举委员筹备小组完成以上工作后,将业主候选人名单及简历表、《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业主委员会章程》、《业主

公约》送达街道办事处,并提出召开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的书面申请,同时做好会务筹备工作,包括落实场地,组织人员印制选票,设备投票猜箱,通知所有投票权人,知会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开发公司、物业公司等有关人员。

筹备小组根据议程召开大会:收集、登记选票;审议并表决通过《业主委员会章程》及《业主公约》;公开唱票、点票,宣读选举结果,产生业主委员会委员。

会后筹备小组将大会签到表、选举结果统计表予以公布。

5、申请登记业主委员会

自产生之日起15日内,持下列文件向所在区或县级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1)业主委员会登记申请表;

(2)街道办事处核准证明;

(3)业主委员会选票;

(4)业主代表选票;

(5)业主授权委托书;

(6)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签到表;

(7)业主委员会章程;

(8)业主公约;

(9)其他相关资料。

6、核准批复

区或县级市房地产行政部门经审核,给予业主委员会书面批复意见。业主委员会凭批文到公安部门办理刻制公章手续,并将公章式样报区或县级市房地产行政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备案。

二、业主大会履行的职责

1、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2、选举、更换业主委员会委员,监督业主委员会工作;

3、确定物业管理方式,选聘、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4、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并监督实施;

5、制定、修改共有部分管理、使用、经营等方面的规程;

6、法律、法规或者议事规则确定由业主大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三、业主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决议,维护业主共同权益;

2、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实施情况;

3、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4、听取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5、监督管理规约的实施;

6、调解业主之间因物业使用、维护和管理产生的纠纷;

7、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四、物业服务相关规定

1、业主大会成立后,业主委员会应当与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重新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自行终止。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之日起30日内,向市、县级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物业服务合同应当对物业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物业服务用房、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合同期限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

3、物业服务事项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1)建筑物共有部位的维护和管理;

(2)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3)共有部位的绿化、环境卫生的保养和维护;

(4)秩序维护、安全防范、车辆停放管理等事项;

(5)物业服务档案和物业档案的管理;

(6)法律法规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其他事项。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就超出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服务与相关业主另行约定。

4、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中关于安全防范的约定,健全安全防范措施,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为业主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未履行约定义务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安全事故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协助做好救助工作。

6、物业服务人员在从事物业服务活动时,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侵害业主的合法权益。

五、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1、业主、物业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的使用与维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管理规约的规定及业主大会的决定,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2、物业管理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1)房屋装饰装修损坏房屋承重结构等行为;

(2)违章搭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等行为;

(3)侵占、损坏楼道、公共园林绿地等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等行为;

(4)擅自改变房屋、绿地使用性质等行为;

(5)随意堆放、倾倒垃圾、杂物等行为;

(6)堆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物品,排放有毒、有害、异味物质等;

(7)占用消防通道、封堵出入口通道等行为;

(8)超过规定标准排放噪声或产生振动,影响居民生活的行为;

篇6: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教育教学相关法律法规摘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重要法条一定要识记

第三十二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三十三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的,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意思分解】

关于被监护人侵权责任的承担,《侵权责任法》与以往的法律规定相比并无变化,但增加了关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承担责任的特殊规定。详解如下:

1.被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的,监护人对此承担无过错责任,含义是:无论监护人有无过错,只要被监护人构成侵权,监护人就要承担责任。一个独特的免责事由是: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原则上就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无其他免责事由。但是,该法第33条规定了一种特殊的情形在我国侵权法上还属于新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从而致人损害的,承担过错责任;没有过错的,承担补偿责任(此处不再属于侵权赔偿责任)。

3.上述所谓的“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原因属于“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的,不适用上述规定。

4.对于上列的民法通则意见的若干条文的细节规定,应予以熟悉。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意思分解】

这是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园遭受侵权的责任承担,见于以上三个条文,与以往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相比,有一定区别,请读者详察。

一、教育机构承担责任

(一)责任范围

在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及其他教育设施、生活设施中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二)责任期间

未成年人在校学习期间,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课间休息时间以及午饭休息期间等,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均负教育、管理、保护的责任。

(三)责任区域

未成年人的父母等监护人送其到教育机构后,教育机构在特定区域内(学校管辖范围内)和特定时间内(入校门起至出校门止),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责任。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受损害的责任

(一)区分立法模式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7条不区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未成年人”概称之,但《侵权责任法》第38~39条严格区分二者的不同:

该法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损害的,对其负有教育、管理、督导、保护等义务的教育机构承担过错推定责任;该法第39条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受损害的,教育机构仅仅承担过错责任。这说明,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相比,教育机构对年龄渐长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负有的义务与责任更轻一些。这一区分立法模式是一种新的立法模式。

(二)教育机构的责任性质

教育机构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有教育、管理、督导、保护等义务,见于我国有关教育的多部立法文件。《侵权责任法》第38~39条所规定的责任主要是指教育机构在教学场地、教学设施、校车交通安全、提供的饮食安全、教学管理环节等场合下具有安全上的疏忽等过错所引起的对在校未成年学生的侵害,但不包括由于第三人原因所引起的人身侵害。同时,这一责任仅仅限于人身损害责任,不适用于财产损害的场合。

这样来说,这两个条文所规定的教育机构的责任,属于过错责任、最终责任及人身损害责任。

三、第三人侵权下的教育机构的补充赔偿责任

(一)统一立法模式

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形下,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学生,在此场合不再采用区分立法模式,教育机构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补充赔偿责任完全相同。此处的第三人,是指教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如在校门口兜售小食品的小贩。

(二)性质是补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40条规定的是,在有第三人侵权致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人身损害的,除第三人承担赔偿损害责任外,有过错的教育机构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不是连带责任,也不是按份责任。

当然,该教育机构向未成年学生承担了责任后,即在教育机构与侵权的第三人之间形成不当得利关系,教育机构可以向第三人行使追偿权,因为该第三人才是最终责任人。换言之,与上述该法第38~39条规定不同的是,如果出现在学校有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教育机构承担的是相应的补充性赔偿责任,而不再是终局性责任。

(三)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

教育机构与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关系,不是基于民法和血缘关系而形成的监护关系。学校为未成年学生的人身伤害以及造成他人伤害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就是学校依法取得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学校未尽此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一责任属过错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

【头脑风暴:小测试】

1.小洪在从洪泽小学放学回家的路上,将点然的爆竹向路上正常行驶的出租车,致使乘客张某受伤,张某经治疗后脸上仍留下一块大伤疤。出租车为乙公司所有。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张某有权要求乙公司赔偿医药费及精神损害

B 洪泽小学和乙公司应向张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C 张某有权要求洪泽小学赔偿医疗费及精神损害

D 张某有权要求小洪的监护人赔偿医疗费及精神损害

【答案】A、B、C

2.某甲因外出而委托某乙全面照看其8岁的儿子某丙。某日,某丙将邻居一小孩打伤,花去医药费近千元。这一损失应由:

A 某甲承担,如某乙有过错,某乙负连带责任

B 某甲承担,如某甲无力承担,由某乙承担 C 某甲承担,因某甲是某丙之父,某乙概不承担

D 某乙承担,某甲负连带责任

【答案】A 杜某8岁的儿子在校上学期间,因与同学发生口角将潘某打伤,花去医药费近万元。这一损失应由谁负责?

A 杜某承担,如果学校有过错,学校应负连带责任

B 杜某承担,如果学校有过错,学校应当给予适当的赔偿

C 学校承担,如果杜某有过错,杜某应负连带责任

D 学校承担,如果杜某有过错,杜某应当给予适当的赔偿

【答案】B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七十一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上一篇:毛泽东一生成功的秘密下一篇: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做大做强畜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