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复习总结

2024-06-11

货币银行学复习总结(精选6篇)

篇1:货币银行学复习总结

1.什么是货币

货币就是大众接受,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或偿还债务的资产

2.劣币驱逐良币

也叫“格雷欣法则”,是指当一个经济体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货币形式时,如果其中一种或几种货币币值下跌,则人们在使用货币时会尽量先使用这种疲软货币,而将币值稳定的硬通货保存起来,从而使疲软货币即劣币充斥市场,引起持续的币值下跌,物价上涨,导致流通的混乱

劣币驱逐良币在信用货币条件下也存在而且现代经济中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由道德风险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也被认为是该现象的一种延伸

钱的新旧

3.现代存款货币

现代信用货币就是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存款账户上的数字余额,完全由商业银行的信用作支撑,永远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账户上

4.货币金属主义名目主义

货币金属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就是财富,货币的增加意味着财富的增加,增加货币的唯一源泉是对外贸易。贸易顺差对外流失

货币名目主义认为,货币不是财富,而仅仅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货币虽然可以由贵金属铸造,但货币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的权威规定的,因此国家可以建立货币国定的制度,发行任何材料和形式的货币,只要在国家权威之下人们能普遍接受即可

5.广义货币狭义货币

狭义的货币量:现金+活期存款

广义的货币量:现金+全部存款+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区分的一般性标准时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6.准货币

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记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主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值货币以及各种短期信用性金融资产构成。

7.三个风险(巴塞尔协议)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8.信用工具的特征(4性)

偿还性

安全性

流动性

收益性

9.直接信用间接信用

直接信用证券信用

间接信用银行信用

划分的方法是看信用活动中有没有专门的中介人,借贷双方直接交易,不通过中介人的就是直接信用,用中介人联系双方,甚至双方分别只与中介人交易的就是间接信用

直接信用的最大的优点就是交易成本低,但在规模上,范围上和期限上都会受到很大限制,成交概率非常低,引导资金流动的效率也很低,社会成本高

10.利率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未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而实际利率则是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 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实际利率

11.中国基准利率包括哪几种

再贷款利率

再贴现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利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12.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投资利率 GDP

13.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第六,国际收支的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现在的WTO

1形成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2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14.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包括哪些

负债:储户的存款

资产:现有股票,股份,股权,各种公积金,利润以及未分配利润

15.金融机构的构成中央银行

存款类金融机构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政策与监管类金融机构

16.金融市场的构成交易主体

交易客体

交易组织形式

交易价格

17.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国际收支

通货膨胀

利率水平

经济增长率

宏观经济政策

心理预期

18.金融市场的作用与分类

作用:促进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转移和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调节经济运行; 分类:债务证券市场、资本证券市场和衍生证券市场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现货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

20.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如何调剂经济

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

第一,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

2是增加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第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第三,下调利率和加快利率市场化相结合。

第四,加速货币信贷主体的货币投放积极性和消除货币投放中的障碍

21.什么叫拆借

是金融机构为解决临时性或短期资金的余缺而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一般存在与银行之间

22.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的方法

P175

资产负载综合管理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方法

23.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收入分配政策

4,对外经济政策

24.什么叫通货紧缩

P516

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或者说,单位货币购买力上升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25.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P477

商业银行通过办理支票活期业务、发放贷款从而具有创造货币的功能

商业银行只要具有创造信用流通的能力

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0%。

首先,假设某储户A,把1000元现金存入某商业银行(简称为银行1),银行将存入银行1将100元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900元用于贷款或购买各种债券。比如,它将这900元放贷给B,B把900元用于购买衣服,结果这900元到了衣服销售者C的手中,我们假设C把钱全部存入银行2;这样,银行2增加900元存款,然后,它留下10%的准备金,即90元,把其余的810元放贷给农户D,农户D用之购买肥料,结果这810流到了肥料销售商E的手中,E把它存入银行3,这样,银行3增加了810元的存款。银行3把81元留下,其余也放贷出去,···,这个过程一直可以持续下去。

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结果将是最初1000元新增现金的10倍,达到10000元。我们把10倍称为货币供给乘数。它是法定准备金的倒数。

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2: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其中,M1 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M3 是广义货币量,M2与M1,的差额是准货币,流动性较弱;M3 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暂未测算。

篇2:货币银行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铸币、信用货币、本位货币、银行信用、消费信用、间接融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金融体系、货币需求、金融衍生工具、利率市场化、基础货币、贴现、流动性陷阱、、金融抑制、金融相关率、货币化率、金融危机

二、简答题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及其原因。

▲简述金币本位制下为何能实现币值的稳定。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货币制度包括哪几种类型?

▲信用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影响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股票交易价格是如何确定的?现实市场中的股价变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

▲商业银行组织体制有哪几种?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哪些特殊性?

▲简述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简述二板市场的特点。

▲简述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凯恩斯货币需求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及主要类型。

▲金融发展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

▲简述金融深化的政策主张。

▲简述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内容。

三、计算题

1、某人在银行存入三年期存款200万元,若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6%,每年计息一次,请利用复利法计算在利息所得税率为10%时,此人三年后实得利息额。

2、某国债面额1000元,期限为10年,息票率为5%,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当市场利率为7%时,估算国债价格;若利息是每半年支付一次,市场利率为8%时,估算国债价格。

3、假设某商业银行吸收了1000元存款,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且该银行持有6%的超额准备金,现金漏损率为10%,试问:

(1)存款乘数为多少?

(2)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为多少?

(3)货币乘数为多少?

4、假设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20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为8000亿元。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9%,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5%,现金漏损率为8%,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为0.2,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4%。

试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狭义货币供给量M1分别是多少?

2、如果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均提高1%,则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M1分别有何变化?

5、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提现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为8%,试计算存款扩张倍数。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到2%,存款扩张倍数有何变化?

6、借款人向银行申请贷款120 000元以购买住房。贷款的年利率为9%,贷款分30年偿还,按月等额偿付。计算每月要支付多少金额?

四、论述题

1、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步骤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2、试结合美国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分析金融创新的利弊。

3、中央银行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请你谈谈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4、试论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及政府是如何分别决定和影响货币供给的?

5、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你认为在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中

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这些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予以调节?

6、结合混业经营利弊,分析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可行性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7、银行业危机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是如何解释银行危机的形成机制的?

8、论述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

题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五、计算题(共7分)

篇3:对“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结合不同专业特点, 制定与各自专业特点相符的货币银行学教学体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货币与银行无论从历史上还是逻辑上, 都是现代金融业的源头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 证券业、保险业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在银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 学习“货币银行学”是研究金融问题的基础。

不过, 在教学要求方面, 应该分别不同专业区别对待。对于会计学、工商管理系以及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可以侧重教授与企业、单位和个人分配关系较为密切的相关金融知识, 例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信用工具、融资方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及其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影响等等。而对于我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以及金融学专业而言, 要求就应该高一些, 特别是金融学专业。除了应全面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 还应对更深层次的金融理论以及金融理论研究前沿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 对这几个专业的学生, 教学内容体系中利息理论、货币供求理论、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是不可或缺的。

二、根据经济形势变化, 相应调整教学体系, 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当今世界金融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发达国家金融转型, 发展中国家重构金融制度, 金融创新日新月异, 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还需随时关注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变革, 不断调整教学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

譬如, 在“货币的发展与类型”部分中, 增加对“电子货币”的介绍;在“信用形式”部分, 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 详细介绍消费信用形式;在商业银行部分,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的发展, 有重点的加以讲解;在金融机构体系部分, 结合近期基金火爆的行情, 增加介绍基金的相关内容;而在金融宏观调控部分, 鉴于先行课“宏观经济学”已经详细讲述了通货膨胀问题, 所以此部分在本课程中可以删略。

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改善教学效果

(一)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 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大大改善教学效果。典型的例子就是, 在介绍货币形态时, 将有关的货币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从古代的实物货币, 包括贝类货币、各种金属铸币, 直至现今主要国家的纸币, 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 强化了学生对货币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有关货币理论的学习兴趣。类似的还有信用工具, 可以将支票、本票、汇票等图片制作成课件;再如, 讲到金融机构时, 可以收集整理一些金融机构的图片充实课件。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此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内容。例如, 讲到中央银行时, 可以进入中央银行的官方网站进行讲解, 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既有真实感, 又具权威性。讲到商业银行的业务时, 可以进入主要商业银行的官方网站, 结合实际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加以讲解, 从而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融合到一起。

(二) 通过启发式教学,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和创造性地学习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特点, 我们可以从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入手, 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课堂上首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 然后带着问题听课, 讲课的针对性加强了,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比如, 讲到利率时, 可以从我国近年来的利率调整情况入手, 启发学生思考利率变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样一来, 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进一步强化教学。例如, 讲到信用时, 可以就当前我国社会的信用缺失问题, 特别是中国大学校园里的诸如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应该是绝对的权威, 在某些问题上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三) 实施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货币银行学的很多内容与现实结合紧密, 引入恰当的案例进行分析, 不仅使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而且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 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以及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设计, 从而增强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譬如, 在讲到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部分, 1995年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 以及1997年的日本大和银行倒闭案都是很好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介绍, 引导学生分析银行倒闭的原因, 能够使学生对银行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感同身受,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枯燥的理论层面。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坚持课下答疑与课外辅导,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除了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革新, 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课外学习采取多种形式的必要指导。课外学习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拓宽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必要途径。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课下答疑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定时定点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地对学生的疑问予以解答。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可以提出课后思考题, 提示思路, 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每一章的教学内容有针对地推荐参考书目;布置并批改作业论文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的永恒的课题。只有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通过课堂内外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灵活利用,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易纲, 海闻.货币银行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篇4:《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820-4

改革开放以来,《货币银行学》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暨主干课程。这也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金融学的入门课程,也是应用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修核心课。由此可见,这门课程在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开设的这门《货币银行学》课程,在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显露出不少问题。毋庸置疑,《货币银行学》课程需要改革,才能适应国内外尤其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并作出前瞻性的课程安排。

一、《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的问题

第一,缺乏优秀的本土化教材。一本好的教材,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本门学科的核心理论知识,能为学生进行整个专业学习及后续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能把本国金融业的实践与现状贯彻其中。《货币银行学》课程要求能够将研究的经济理论、观点与真实的事件与政策联系起来,而国内《货币银行学》教材虽然有国家规划教材、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但这些教材较为注重课程内容体系,教材中普遍只有教学内容与复习思考题,缺乏提供给学生诸如概念应用、新闻解读等学习工具,以帮助学生通过延伸阅读来掌握和巩固基本知识。而国外的教材,一般注重简明、严谨地介绍核心理论,根据需要运用文字或者模型来阐明理论及其观点。通过提供的课后的延伸阅读材料、大量的图表和时间序列图让学生对大量关键的货币和金融变量更加熟悉,也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和讨论变量的重要性和走势变化。同时,教材编写中章节的安排可以兼顾到不同专业进行灵活取舍,资料丰富。但这些国外版教材其背景与基调还是国外的金融业实践,由此,也难以满足国内《货币银行学》教材要求。

第二,优秀的教师稀缺,尤其是具有金融业实践的专业教学人才。要真正发挥《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目的,好的教材等教学材料远远不够,优秀的专业教师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金融学教师,大部分都还是清一色的学院派,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有金融业实践的阅历。毋庸置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及金融人才的创新培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等学校教师的收入,相对于金融业而言,差距明显。从而,金融业的领军人物及精英很少回到高等院校专职任教。而高校的学历门槛,也阻止了金融业一些实践专家任职高校。同时,高校虽不乏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及交流的政策,但对于让教师再到金融业锻炼回炉并不重视。

第三,教学方法依然没有跳出传统的窠臼,创新不足。优秀的教材,一流的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包括创新式的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予以配套,才能发挥合力的作用,着力提升我国《货币银行学》教学水平,及至于金融人才培养的质量。经济学老师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将我们所研究的理论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要激发学生们对他们在新闻中以及生活中看到和遇到的经济事件和经济问题进行探求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如金融机构的视角、政策制定者的视角、微观个体的视角来来探求本课程研究的主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适时跟进。从目前的教学模式上看,无论是原来的书本式填鸭法,还是现在的PPT讲授模式,本质上都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主动,而学生被动的讲授模式。在课程考核环节,则在学校教务部门的“规章制度下”,从命题内容到题型数量、分数分配,都被条条框框套住。由此,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创新不足,学生还是以应付考试为主。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第一,培育本土一流《货币银行学》教材。对于一流教材,国家政策应该以质量为主,杜绝以所谓学术权威、学校名气为主。同时,每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举办一届优秀教材评选会。入选优秀教材名单,每年重新评定。

第二,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具备的《货币银行学》专业教师队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可出台相应政策,提高专任教师薪酬水平,切实保障《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有关高校教师工资法律条款的落实,以此吸引金融界优秀人才回归高校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有计划把《货币银行学》专任教师送到金融业实践锻炼,并持续性地进行在职在岗、脱岗再学习。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

第三,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简明、严谨地介绍核心理论,用案例分析缩小理论与现实的差距。采用课堂授课与网络辅助教学并重的新模式,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建立 《货币银行学》教学网;搭建“网上教学互动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第四,简政放权,改革高等院校教務教学管理政策与规定。

在课程考核制度上,对现行教学政策与规定进行梳理,简政放权,废除不必要的藩篱,让专任教师回归本原,发挥其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允许教师采取适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特征的教学考核方式方法,不必拘泥于所谓的统一规范。通过建立多元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评价。

作者简介:姚静娟(1964--),女,江南大学,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

联系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万顺路万科城市花园一区56号 502室姚静娟收

篇5: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金属货币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金本位制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金币本位是典型形式。

金币本位制特点:1,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3,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4,货币储备全部是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

金块本位制:也称为生金本位制。是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而流通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黄金集中存储于政府,银行券只能按一定条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块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也称为虚金本位制。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而是流通银币或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成黄金。

简述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的必然性和稳定性?

答:必然性: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取代黄金本位制度,是货币制度演进的质的飞跃,它突破了商品形态的桎梏,而以本身没有价值的信用货币为流通中的一般等价物。特点(稳定性):1,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且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货币由现钞与银行存款构成。3,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4,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5,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的约束,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信用: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

(重点)信用形式有哪些?各种信用形式有哪些特点? 答:1,商业信用:所谓商业信用,就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贷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

特点:1,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2,商业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性和分散性。3,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循环相一致。

2,银行信用:所谓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特点:1,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2,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3,银行信用具有综合型。4,银行信用与经济景气循环不完全一致。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规模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以产业资

本的规模为度,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

2、方向上的局限性。

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提供信用。3 信用能力的局限性,相

互不了解对方信用能力的企业间不易发生商业信用关系。4商业信用在管

理和调节上也存在局限性,国家经济调节机制对商业信用的控制能力十分

微弱。

调整利息率为什么对经济活动有调节作用?(64页)

答: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也就是利润一部分;利息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利润在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之间的分配比例。由于利息率具有的这种分配功能,调整利息率就能调节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的经济效益,因而对经济活动有调节作用。

4)论述利息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65页)

答:1,利息率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提高了银行聚集借贷资本的能力,调高银行存款利率就能增加存款者的收益,从而就能把再生产过程中暂时闲置的各种货币和社会各阶层的货币集中起来。2,利息率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贷款利率的高低与企业收益成反比,当贷款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生产企业要收缩现有生产规模,使生产资本转化为借贷资本,国家可以调整银行利率水平调节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信贷资金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和企业的分布是信贷资金结构的一个重要分类。利息率具有调节信贷资金结构和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3,利息率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运用利率杠杆调节信贷资金结构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经济协调、稳健地发展,这就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基础。银行运用利率杠杆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利息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第一,调节货币供应量,第二,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第三,增加有效供给。5,利息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存贷款规模,决定货币供应量,对币值稳定有重要作用,利率的高低还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影响社会商品的供给总量和结构。

利率市场化: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只控制基准利率,金融资产的交易利率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形成多样化的利率体系和市场竞争利率机制。

(重点)怎样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81、82页)答: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银行与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相同,都是为了追逐利润;银行作为企业,又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因为银行经营的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本这个特殊商品,银行的活动处于货币信用领域,以信用方式与工商企业发生广泛的经济联系。具有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特殊作用,这就决定了银行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不考)职能:1,充当信用中介: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动员和集中社会上一切闲置的货币资本,然后又通过放款把这些货币资本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2,变居民的货币收入和积蓄为资本:银行把货币收入和积蓄汇集起来贷方给企业使用,这些零星的货币就成为资本家用来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资本。3,充当支付中介:银行为资本家办理各种同货币资本运动有关的技术性业务时,便充当支付中介。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商业银行创造的信用工具主要是银行卷和支票。

6)试述存款的创造原理。怎样修正存款的派生倍数?为什么?(98、100、101页)

答:在广泛采用非现金计算的情况下,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中得超额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客户取得借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另一个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接受这笔新存款的银行在存款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准备金。它在保留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又可将超额准备部分用于发放贷款。这样,又会出现另一笔存款。如此不断延续下去,即可创造出大量的存款。派生倍数的修正:第一个修正为现金漏损。第二个修正为超额准备金。第三个修正为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原因:银行吸收一笔原始存款能够创造多少存款货币,要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现金流出银行、超额准备金、定期存款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理解公式)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和特殊职能(P110-111)

答: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干预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的金融机构。第一,中央银行的经营活动是在宏观金融方面。第二,中央银行不是普通的银行,它居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调控管理与被调控被管理的关系。第三,中央银行已不起一般的信用中介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制定货币政策和加强金融监管、提供金融服务。第四,具有特殊的管理手段。第五,通过一定的业务经营实施对金融的管理和控制。第六,中央银行调节和干预经济的主要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因而中央银行发挥它在国民经济中得调节的作用就不能只靠政治权利而是依据一系列经济规律。

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它有发行银行券的特权,负责全国本位币的发行,并通过调控货币流通,稳定币值。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所谓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的银行,即主要同商业银行发生业务关系,集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提供信息。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所谓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

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股票投资既可赚取股息分红收益,又可赚取流通市场上的价差收益。股票投资的收益从理论上说是无上限的,只要企业能持续,高速发展,股票市场健康稳定,股票投资对投资者来说就具有极大的潜在盈利能力。股票的潜在权益伴随的是股票投资的高风险性,在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的时候,投资者不仅得不到股息收入,连投资的资本金也要遭受损失。而且,二级市场的价格一般都比面额高,在企业被摘牌或者被实施破产清理时,可能血本无归,因此投资风险是相当大的。

4)抑制通货膨胀可以有那些对策,试说明这些不同的对策在哪些情况下采用。(258)

答:

一、实行紧缩政策:1,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公开市场业务、规定基础货币指标、道义上的劝告。2,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压缩支出,缩小财政赤字。

二、实行工资—物价管制,由政府通过立法程序或用劝道的方法规定物件和工资上升率的限度。

三、实施供应政策,供应方面的经济政策是既压缩社会需求,有运用刺激生产增长的方法来增加供应。

四、发行国债,国家可以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切断财政赤字与中央银行纸币发行的关系。

五、保持低速经济增长,选择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

六、进行货币改革,如果物价上涨率已经达到不可遏制的状态,采取的对策应该是实行货币改革,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对新币制定一些保证币值稳定的措施。

七、国际紧缩政策、世界性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是采取国际性的紧缩政策,共同降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但这种共同行动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

1)大致上有哪几类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是什么?

(280-283)

答: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优点: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强有力的政策工具。缺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具有很强行政特点的机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施具有突然的震动性,其效果过于猛烈。

二、再贴现率。缺点:第一,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第二,从对利率的影响来看,再贴现率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而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第三,就弹性来看,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动,有随时调整,常使商业银行及大众无所适从。在正常情况下,再贴现率不宜随时变动,因此,其弹性受到影响。第四,虽然再贴现率具有告示作用,足以影响大众的心理预期,但问题是人们尚不能测知其预期影响程度,也不能确定预期影响对经济社会究竟有利还是不利。第五,调整再贴现率不能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意向,所以对商业银行缺乏积极的强制影响,尤其是即使某一银行受到影

响,也不会必然影响到其他银行。

三、公开市场业务。优点:第一,中央银行能一次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第二,中央银行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第三,可以进行微调;第四,可以持续进行操作;第五,万一出现经济形势的变化,可以迅速进行反方向的操作。

(不考)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293)

答:

一、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的时滞有很大的变异性,最短的为半年左右,最长者达到20个月,因而使得中央银行的相机抉择政策常常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甚至会出现与目标背道而驰的结果。

二、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一个相当小的变动,如果政策制定者未能预料到或在估计这个变动幅度时出现小的差错,都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三、微观主体的预期: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后,各种微观经济主体会根据可能获得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研究对策,极少有时滞。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面对微观主体广泛实施的抵消其作用的对策,政策可能归于无效。

四、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增强政策的透明度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政策运行效率。

篇6: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已整理)

一、客观题复习范围 货币制度概念P19: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组织形式。

利息率P39:简称利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可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商业信用P30:商业信用是在厂商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贴现:是指客户(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贴现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P185: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

流动性P18: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且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资产证券化P108: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证券的行为。充分就业P329: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

短期市政债券P188:

可转让定期存单P186:是银行发给存款人按一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算,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证券化存款凭证。

金融期货合约P200:实质上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与远期合约不同,金融期货合约一般在期货交易所交易。

债券回购P188:是指债券买卖双方在成交的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价格再进行反向交易。实质上是一种以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拆借资金的信用行为。

期权合约P202:金融期权合约是一种能够在合约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当天)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基础金融产品的权利。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概念P266: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的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的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而引起的存款。

基础货币P269:是指中央银行能直接控制的,并可作为商业银行存款创造之基础的那部分货币。具体而言,基础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通货两大部分构成。

货币市场P177: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P190:资本市场是指交易对象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和中长期银行信贷市场。

按所交易金融资产的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乘数P274: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国际借贷P361: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一般为年底)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通货膨胀P286:通货膨胀是指,在不兑款纸币制度和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伴随着货币数量相对于真实产量的过快增加而出现物价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

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P121

根据共同基金发行的股份份额是否固定及可否被赎回,可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它的股份相对固定,一般不向投资者增发新股或赎回旧股,但是,投资者购买股份后可以将他在二级市场上卖出,从而换回现金。

开放式基金:他的发行总额则不固定,可以视经营策略与实际需要连续发行。投资者可随时从基金购买更多的股份,或要求基金将自己手中的股份赎回,以换回现金。

信用货币含义P12: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货币的职能及法偿能力P14,20: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职能。

本位币和辅币都有法偿能力。

我国金融改革的阶段P55—58:(1)“大一统”金融时期:1948~1979年;(2)金融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93年;(3)金融改革的调整与充实阶段:1993~1999年;(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金融体制改革。

商业银行的职能P72:主要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信用中介是最基本职能。

最早成为中央银行的是---P144:瑞典银行

凯恩斯关于人们持币动机P244:交易动机(首要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现代信用的形式P13:主要是现金和存款。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是目前正在发展中的信用货币形式。

短期信用工具P35:一般是指期限在1年以下的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等。

一国的金融体系包括P52: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监管体系、信用体系、法律体系等多个层次。信托业务的特点P80:(1)所有权与利益权相分离;(2)信托财产的独立性;(3)有限责任;(4)信托管理的连续性。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P131: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金融工具的构成要素P179:发行者、认购者、期限、价格和收益、偿还。

金融创新的动因P197—198:(1)技术进步论;(2)管制辩证过程;(3)规避风险论;(4)竞争趋同论。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P339:是指那些可被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控制或影响的变量。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秩序P49: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镇、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循序渐进。

格雷欣法则?其产生的基础P22:“劣币”追逐“良币”规律是格雷欣法则。产生基础:是在双本位制条件下。

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P10:足值货币。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P332:我国在1995年3月,以法律的形式将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核心P345:利率

操作目标的内容 P344: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测量经济货币化的指标P12:实际金融资产存量/国民生产总值、实际金融资产存量/有形财富总量、人均实际货币量。

信用的基本特征P28: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P339:是指那些介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

金融工程的建构模块P200: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合约、金融期权合约、金融互换协议。中长期债券的类型P192:(1)政府债券和政府机构债券;(2)公司债券;(3)金融债券。

中央银行的职能P152:(1)宏观调控职能;(2)金融管理职能;(3)金融服务职能。

传统的中间业务P78: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

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P54:(1)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2)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3)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之间转移资源的功能;(4)管理风险的功能;(5)提供信息的功能;(6)改善激励的功

能。

二、主观题复习范围

(一)简答题:

1.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相互关系?P86—88

(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流动性、稳健性和盈利性。简称“三性”原则。

(2)“三性原则”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稳健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稳健性也越高。但流动性、稳健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稳健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稳健性较差。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及其关系?P30—32

答: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性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其他货币资本所有者或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这一特点使银行信用较好地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在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在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

 尽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但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虽然银

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3.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地位?P148—151

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主要表现在:(1)央行是全国金融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2)央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3)央行代表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4)央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中央银行的地位:(1)发行的银行(2)银行的银行(3)国家的银行

4.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来传导?P335—336

答:银行贷款渠道可能是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首先,我国现阶段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比重相对有限;其次,在金融市场不够完善、金融产品比较单一的情况下,我国居民的储蓄仍以银行存款作为主要的选择;最后,从信贷市场的结构来看,我国目前的信贷市场具有明显的国家所有制的垄断性。所以,至少在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来传导将是比较现实的。

5.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哪些内容?P364—366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一般包括:(1)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和转移收支。(2)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3)平衡项目 :包括官方储备,主要包括: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净误差与遗漏

6.简述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P245—248

答:凡是影响或决定人们货币持有动机的因素,就是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公众的收入状况;(2)市场利率;(3)金融业发达程度;(4)公众的消费倾向;(5)货币流通速度;(6)可供流通的社会商品总量;(7)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8)人们的预期和偏好。

7.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哪些?P384

答:从现实情况出发,影响汇率的因素极为复杂,但其主要因素为以下四种:利率、国际收支、价格水平和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

8.什么是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P19,20—21

答:货币制度又称“货币本位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1)货币材料确定;(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4)发行保证制度。

9.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P39—43

答: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1)平均利润率;(2)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3)预期通货膨胀率;(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5)国际收支状况。

10.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P5—6

答:一方面,金融是商品货币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成熟而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在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演进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发展水平和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1.什么是表外业务?表外业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83—84

答:表外业务是指所有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就是指所有的中间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指构成银行或有负债风险较高的表外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一般习惯将广义的表外业务称为中间业务。

我们把将狭义的表外业务,即构成银行或有负债的业务以及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发生转化的业务,称为表外业务。

12.选择性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基本标准有哪些?P339

答: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通过对这些目标的控制和调节最终实现政策目标。

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基础货币(准备金、通货)和短期利率等。

中介目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长、短期)、货币供应量等。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1)可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 选择操作目标的标准与选择中介目标的标准是比较一致的。除了必须遵循以上三个主要的标准之外,我们还必须注意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的相互衔接。同时要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际上主要以现金和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目前则主要以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二)论述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20分,共计30分)

1.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有人将10000元现金存入一家商业银行,在没有任何“漏损”的假设下,试说明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的过程与结果P267—268 假设客户将10000元存入甲银行,该银行提取准备金1000元,并将剩余的9000元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取得贷款的客户,又将这笔款项存入乙银行,乙银行提取准备金900元,并将剩余的8100元发放贷款。取得贷款的客户,又将这笔款项存入丙银行,丙银行提取准备金810元,并将剩余的7290元发放贷款。

上述题目中,R=10000元,r=10%,所以D=R/r=10000/10%=100000。

可见,存款总额由10000元扩张到了100000元,其中,10000元是原始存款,90000元是派生存款。多倍扩张将存款总额增加到了原始存款的10倍。

2.请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央行如何运用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通货膨胀?P333-335 答: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或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作“三大法宝”,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表现为: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就是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所谓“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的一种政策工具。

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给; 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市场利率;再贴现率的变动具有“告示效果”。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给,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买进证券,将使基础货币增加,利率下降,故属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卖出证券,将使基础货币减少,利率上升,故属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3.请举例说明我国“成本推进论”通货膨胀及治理方法?P293—294

其主要观点是: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致使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成本推动是侧重从供给和成本方面来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

根据成本推进论的观点,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的原因主要有:(1)工资推进。(2)利润推进。(3)生产要素推进。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为前提。

4.请联系实际阐述通货膨胀治理的对策主要有哪些?P299—301

答:由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对症下药,从其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1)需求政策。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各国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即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2)供应政策。运用刺激生产增长的方式来改善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以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3)收入政策。主张成本推进论的经济学家主张采取收入政策,以法律手段或说服办法阻止价格、工资、租金、利润率等的上涨。

上一篇: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德育活动总结doc下一篇: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