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2024-06-18

读书笔记——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精选12篇)

篇1:读书笔记——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读书笔记

翻开《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就迫不及待的想一口气读完,这本对于没有课堂管理经验的新老师来说确实是一本好书。书中没有《教学的勇气》、《静悄悄的革命》„„中的大段的理论,只有鲜活的例子真实的经验,于细微之处凸显教师的课堂管理的艺术。教育是门艺术,管理更加是门艺术。

虽然作者是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阐述管理的艺术,但是这些经验中不乏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第一章中,处处强调“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给他们创造时机,营造自由学习的空间,想像与活动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特长,表现他们的个性。”可见在作者的管理理念中已经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也是令我最为感慨的。联系自己的课堂管理,自己都觉得真是很糟糕,包的太多,“有为”的成分太多了。如果继续以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教学的话,多年之后我的学生能做什么呢?真的不敢想像,于此,也有些觉得剥夺了学生的某些权利了。

摘抄:

还学生自由空间

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给他们创造时机,营造自由学习的空间,想像与活动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特长,表现他们的个性。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把我们成年人眼中观察到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

少给孩子条条框框束缚的东西,少一点示威性的东西,多给孩子一点自由想像的空间,教给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相信只要你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他们定会给你一个意料的惊喜。学会授权、省事省心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有一著名的管理理论就是,“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教育中的授权激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

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引起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使其自愿地不断长进才是最终归属。

适当的授权可以锻炼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理、自主和自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班级建设的水平,使学生积极展现自身价值、锻炼个人综合能力、培养自信心和激发上进心。

让学生“当官”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和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全体同学的聪明才智,使班级的各项学习得以高效率中展开。

美国心理学家安吉尔曾经说过:“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挣得面包,而是使每一口面包都香甜。”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为”的教学方式问题多多,比方说:学生对教师依赖,教师单一的思维对学生的多元化的思维禁锢,这样教学使学生失去了探求问题的兴趣和潜能。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进行一种“无为”的教育。

儿童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依赖变量”。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而不是他人的教育。

我们所指的“无为”不是教师的“无所作为”,而是通过教师那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艺术来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种“无为”就促进了受教育者“有为”的可能。

一些中小学教师在管理学生中的作用不是不足而是发挥作用过度超过了应有的边界。一些教师事无巨细,把学生控制得过紧,自觉或不自觉地侵占了学生的个人 和发展的时空,这些教师太“有为”了。结果适得其反,学生没有自由,没有个人想像的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创造力怎能得到开发?这种“有为”往往造就出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的学生。

学生到学校来学习,不仅是学知识,学技能还有知识以外的重要东西。如教师的个人魅力,集体环境下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合作与交往等等。

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所谓“放”,就应该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示自我、启迪思维的环境和氛围,允许学生自由想像,哪怕是异想天开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想法都应该包容。

所谓“收”,就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肯定学生的智慧火花,并对不同意见和不同结论通过比较与鉴别,引导、矫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纠正理解上的偏差。

教师要以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贯穿到教学工作中去,吧学生学习的课堂做大,不仅丰富课堂的内涵而且还要扩大其外延,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内容更加广

泛,教师教学的课程资源来源更加多元化。

教学即艺术,教学即文化研究,教学即关照,教师是能反省思考的专业人员,其职责在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小”课堂中寻找“大”智慧的意识,只有真正理解教育,才能改变教师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篇2:读书笔记——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本书主要讲了关于课堂管理的七个方面:

一是课堂管理的尺度。在课堂上应该尽量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多参与,营造自由的学习空间,去发挥他们的特长,表现他们的个性。同时,也要保证课堂是在有序状态下进行,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和目的,教师能做到收放自如。

二是教师的角色认知。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行为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能以平等、公平、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充满耐心和爱心,从而在管理中提升自己的修养。

三是课堂管理制度的建设。课堂制度的建设是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前提。即使是探究式的学习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的约束,要保证课堂教学朝着平稳有序的方向前行。

四是课堂管理的第一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上课之前特别是课程的第一堂课,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时,一定要了解好学生的特点及各方面情况,认真准备,把握好课堂的教学秩序,尽量减少课堂失误,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

五是课堂管理中的策略。有效的课堂管理能保证学习效果,保证教学步骤的有序进行。作为教师要善于钻研和改善自己的管理方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化冲突于无形,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诸多问题,适当运用自己的幽默和语言技巧,从而使严肃的管理方式活跃起来。

六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要运用机智幽默和合适的体态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入教学情境之中体会情和境的完美交融。

七是课堂教学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组织艺术,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还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正视学生听课的反应,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评价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做到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课堂管理是常规教学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工作,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在行为习惯、纪律性、学习态度方面比较差,学生的管理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管理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成与败。

为了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与水平,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多看课堂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从中不断学习好的经验和方法,为开展课堂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参加各种听课、观摩、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虚心学习,从不同老师身上学习好的方法和经验。

三、多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工作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多参加展示活动,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积极收取学生和其他教师关于教学、管理工作方面信息,不断调整及改进。

篇3:读书笔记——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教学语言是传递信息、师生对话交流思想认识以及沟通感情的桥梁,无桥难以过河,没有好的语言,师生之间就像隔着一条大河,隔岸相望,交流沟通就十分困难。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唤醒沉睡的心灵,能激发生命的动力而催人奋进,能使学生感到甜蜜与幸福。

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俄罗斯有一句谚语 :“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是语言。”其实,语言艺术本质上就是一种智慧、智能,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或技巧,而课堂语言又是教师文化素养、思维方式、教学理念的表现,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我国教育学者李如密先生也说:“教师的教学语言综合地反映了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它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国的许多语文特级教师对课堂语言艺术情有独钟。特级教师于漪说 :“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自己的口头语言生动、活泼、优美,就能给学生以熏陶,大大提高学习效果。”确实如此,听许多特级教师的课,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往往就是他们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优美、有趣。

但是,当下我们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并不能令人满意。在听课中我们经常看到 :不少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平淡乏味,不生动,缺少感染力 ;有的教师教学言语不清晰,表达欠准确 ;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啰嗦、冗余,有的呆板,缺少情趣 ;有的不流畅,缺少激情。对于这些问题,许多教师并未引起重视,更没注意课堂教学语言基本功的锤炼,以为只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就可以了,同样也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显然没有正视自己的问题,更没有改进自己问题的行动。

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之上语言乏味,语音不准、絮絮叨叨、繁冗拖沓,缺少语言魅力,让学生提不起精神,怎么说都是应该改变的 ;更何况教师语言与行为本身就是学生的表率,对学生应有示范性,岂可忽视?

这样讲,不是说不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而是说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加强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提升教师本身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语文课堂语言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载体,也不仅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它还是广大学生学习模仿的示范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科学性和艺术性方面应有高标准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语言的特性,找到锤炼教学语言的有效方法。

语文课堂语言是一种专业性语言,因此,课堂教学语言不同于街市的调侃,不同于拉家常的随意,不同于哄孩子睡觉的重复,它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追求准确、清晰

所谓“准确”,就是指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能准确、清楚地表情达意。语文学科当中有许多知识概念以及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问题,教师讲解或引导学生概括表达时,不可含糊其辞,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学习效率。

所谓“清晰”,就是指教学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逻辑层次,凡是涉及到实质性内容的概念与话题,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每个判断的主宾关系都要揭示清楚,表述问题时,要紧扣话题内容,思路清楚,表达时要明白易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清晰。他还曾指出过一个课堂教学情况 :学生无法听懂,无法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究其原因是授课教师讲课毫无条理性和逻辑性,无法讲清相关概念。这说明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清晰,对教学的意义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说,学生写一篇作文《谈理想》,大多数学生对理想的概念未做出解释和界定,教师讲评时,也不能解释清楚理想是什么,这样的作文训练,怎么能提高教学效率呢?其实,在这种议论性作文教学中,准确清晰的界定概念是很有必要的,这是议论性文章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在讲评时能够准确并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学生写这类作文就有了思路,也明白了这类作文的写法。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追求规范

语法规则是国家语言机构根据地域说话习惯制定的要求大家说话时必须遵守的习惯性约定,也是语言现象与特征的客观存在。汉语的组合规则,要求语言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要有规律性。例如,语素组合成词和短语,再组合成句子,都要合乎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规律,语言学家对语言现象和其特征进行了归纳、整理,把它们描述出来,用以指导语言表达而形成语言运用的法则,这种法则便于规范人们的语言行为,有利于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符合这些语法规则。

因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理解知识的程度,假如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所用的语言不规范,学生理解接受知识就会变得很困难。

另外,语文教师作为语言工作者要给学生学习语言提供示范。正如前面所说,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重要时期。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认为,儿童学习语言,获得语言能力,大部分是通过在没有强化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模仿,语言示范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如果教师教学语言不规范,学生语言就会受到不良影响,更何况在学生心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语言不规范,学生也就跟着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将不规范的语言变成坏习惯。

近年来,国外一些教育家十分重视教师语言对学生的这种示范作用,他们认为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且提出“要使每一堂课成为语言训练课。”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受语言水平高的教师长期熏陶的学生,其语言能力显然要强于一般学生。因为学生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追求艺术美感

美感是人感知事物后产生的一种美好的喜悦的心理感觉,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到美的对象后,产生一种综合性愉悦的心理反应。教学语言的美感,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在听到你的语言后,引起一种感动和喜悦,产生赏心悦耳、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对你优美的语言产生欣赏和喜爱的心理。

从心理学看,美感是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统一体,它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相互诱发、相互渗透,从而形成符合规律的自由心理运动,是一种非概念认识所能表达或穷尽的自由感受。而富于魅力的教学语言正是语文教学语言带给学生美的感受的主要因素。那么,教师如何打造富有美感的课堂教学语言呢?

1. 追求自然流畅的语言美。这一般很难确切地说出其特点,但这种语言不雕琢,不做作,不故作惊人之语,不刺人耳目。例如,许多优秀教师的语言,不徐不疾,娓娓动听,让人感觉和谐悦耳,给人美的享受。

著名语文教育家,原全国中语会会长苏立康教授的语言就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语言,所有听过她讲课和讲座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感到她的讲解让人听后十分舒服,有一种仿佛听音乐的感受。这样的教学语言自然易于为听众所接受,也便于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深处思考而不觉疲惫。怎样打造这种自然流畅的语言美呢?

(1)备课要充分。有人可能会问,备课充分与自然流畅的课堂语言有什么关系?这关系还特别大。人的语言自然流畅,源于人的思维,源于头脑准备的充分,认真仔细充分地备课,使你讲述的内容烂熟于心,各种知识和内容能够融会贯通,当讲述和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自会行云流水、对答如流。

(2)锻炼思维和语言的条理性。课堂讲述性语言应该有层次性,有逻辑性,有条有理,这些除认真备课以外,也要不断练习、演习。青年教师刚刚开始讲课,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试讲,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指导,如何点评,都应一步步设计好,并加以试讲,这样按部就班地练习一段时间之后,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自会提高。

另外,教师应经常参加一些演讲和公开课竞赛活动,这样可以锻炼临场应变的能力,会使教学语言更加自然流畅。

(3)不断提升文化文学理论素养。表面看,自然流畅的语言是教师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实,这与教师个人的文化、文学、理论素养密不可分。学养、学问是语言表达的内在根基,有积累,在表达时才可能源源不断地提取。所以,语文教师不应满足已学的各类知识,要不断读书学习,汲取各类知识营养。有人说,语文教师应是一个杂家,这是有道理的。教师修养的提升,是不断学习、积累、磨练、融会贯通、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需要的是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说出自然流畅的教学语言,必不是难事。

2. 追求风趣灵动的语言美。风趣常常和幽默连在一起,这里之所以将风趣与幽默分开来讲,因为风趣虽有幽默的因素,但二者还是不同的。《辞海》中关于风趣的解释为 :“风尚志趣,也指风味情趣,后多指语言、文章幽默诙谐的趣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幽默或诙谐的趣味(多指说话或文章)”。《辞海》关于幽默的解释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由这些比较可见, 《辞海》对幽默的解释突出了运用艺术手法和要达到的目的,而诙谐灵动则没有特别的艺术手法的强调。

但是,人生语文认为,把幽默与风趣作为追求教学语言美的手段方法来研究,有分开来加以阐述的必要。而把风趣与灵动合在一起来讲,因为风趣诙谐的语言常常与灵动的语言个性分不开,二者虽有区别,但联系紧密,灵动的语言有利于形成风趣的语言特征。

风趣的教学语言不死板,不沉闷,时常伴有趣味横生的语言点染,它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也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一种表现。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种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一些教师的课很精彩,而一些教师的课却很平淡,原因就在于教师的语言上是否风趣灵动。富有教育机智的风趣灵动的语言,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紧张沉闷问题。

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和灵动性,教师乐观活泼的个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学得轻松,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毛泽东主席的讲课和讲演就是典范,1921年他到安源工人夜校给工人讲“工”字时,曾这样讲 :“‘工’字上面一横代表天, 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代表我们工人阶级顶天立地。工人是英雄好汉, 是社会的主人。”这不仅使大家感到学文化很有意思,而且还宣传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增强了工人的自信心和斗争精神。

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风趣灵动起来,除读书学习,有意积累以外,还要广泛收集与学习与文本有关的笑话、故事、对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把它们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

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断句时这样讲: 从前有位富豪生性吝啬。在聘请家庭教师时首先声明膳食供给很微薄。不料,先生一口答应下来。而富豪也与家庭教师爽快签了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可是,当吃第一顿饭时,这位老师就提出强烈抗议:“太不守约了!明明写着‘无鸡,鸭亦可 ;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此话一出,这位富豪目瞪口呆, 无言以对。学生听到这个段子后,捧腹大笑, 当寂静下来之后,又频频点头, 在愉悦中明白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把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使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这对语言表达不够生动的教师来说,更应加以借鉴。用故事讲道理,妙趣横生,能极大地引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也能发人深思,其教育意义深远。

3. 追求形象生动的表达美。形象,在这里指课堂教学语言用词用语有表现力、活灵活现 ;生动,在此指教学语言具有活力,能感动人,教学语言的生动美,指教师的语言表达有活力、有感染力,常常能感人肺腑。

教学语言的形象和生动,常常结合在一起,不易分开,因为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共同的特点。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丰富的语言描绘事物,讲解概念,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感动学生,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美,二者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够使学生陶醉在教师语言描绘的意境之中,从而对上课的教学内容流连忘返,产生“主人忘归客不发”的教学境界。

例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诗时,在品味“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句时,李玉华老师曾有如下的讲解 :

我国的重阳节,有家人或朋友相聚在一起赏菊饮酒、插萸登高的习俗。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尾联写道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的也是重阳节。今天我们再看看李清照的《醉花阴》。词人在沉闷孤独寂寞之时,又赶上重阳节,这自然会使词人联想到往日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的欢乐情景,往日欢乐情景与眼前孤独寂寞的情景相对照,更使词人倍增相思之苦 ;重阳佳节之日,她孤零零地躺在纱帐之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夜凉风袭来,词人更会增加一层冷清之感,岂不是“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在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利用相关联想和对比联想,为学生描绘了古人重阳节家人或友人聚会的情景,描绘了词人在此时刻孤独难耐的境遇,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这自然有利于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连载完)

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影响学生的一生。文章重点阐述了人生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教师语言艺术追求的目标与艺术方法。

篇4:读书笔记不该缺失教师的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60-02

【作者简介】丁国林,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江苏如皋,226500)教研室教研员,高级教师。

随着全民读书和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已经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变化。不少地方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基层学校领导,无不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书香校园建设在专题“读书节”、校园书市、班级图书角、图书漂流、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读书演讲以及“作家零距离”、亲子阅读、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的支持下,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效斐然。但是,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作为与读书行为如影随形的学生读书笔记,则普遍显得内容单调:大多为格式化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摘抄,检查发现不少学生存在马虎应付的形式主义倾向;而教师的批阅,则同样缺少必要的方法与点拨激励,有的仅仅用红笔打一个“√”或是简单地给一个“阅”字;少数班级学生读书笔记的检查与批阅,竟然是由学生干部代劳,而居于“平等中首席”位置的教师,却基本处于“缺席”状态,“不作为”或“伪作为”现象客观存在。这样的读书笔记,除了简单地应付了学校行政检查以外,作为放大阅读效益并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文化积累的应然功能,基本上丧失殆尽。

读书和积累,是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并形成丰厚文化底蕴的主要途径,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以读书笔记为抓手,进行必要的词汇积累、美文佳句积累,提高其在文化知识、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素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那么,如何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做好其读书笔记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呢?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以为语文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必要的思考与尝试。

一、明确内容和范围

根据目前中小学生读书笔记的现状,尤其需要更直观具体地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笔记所应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例如:

1.读书过程中即时发现的对写作具有直接借鉴与迁移运用价值的精美语段(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细节、场面、语言、神态和环境描写等)。

2.饱含哲理、内涵丰富、语言凝练的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睿思哲言、谚语俗语歇后语、歌词流行语等。

3.能够帮助自己丰富文化知识和生活积累、提高生活情趣,在今后的生活交际或写作实践中可能有用的逸闻掌故、写作素材、名人故事、文化现象,例如我国诗词文化中的数字诗、藏头诗、回文诗、宝塔诗以及对联宝库中的精美名联、长联、妙联、趣联等。

4.读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阅读感悟、启迪、联想及其在阅读内容启发下所产生的生活创意、写作灵感、奇思妙想等。

5.有收藏保存价值的较长文字的内容提要、结构提纲、备忘索引等。

6.名人大家、同龄学霸的成功经验、学法秘诀等。

二、丰富来源和形式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来源进行适当延展,即学生在阅读或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自认为具有抄录收藏价值的文本材料都可以进入读书笔记的内容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传媒中的博客、微信、QQ会话、论坛发言甚至影视人物的精彩台词、校园内外的宣传标语等都可以在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占有一席之地。

读书笔记的目的在于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师还可以从“笔记”的形式上进行适当的点拨与引导,美文摘抄、内容提要、随文评注、提纲整理、即感随记、备忘索引,甚至是剪切复制等,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只要能够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启迪和帮助,都可以让学生不妨记之摘之,思之悟之,学之用之。惟如此,学生方能不断尝到动笔读书的甜头,不断提高读书的兴趣和效益,不断获得文化积累、知识进步、精神成长。

三、促进评价和交流

作为与读书活动密切相连的读书笔记行为,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领与智慧激励。但现实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不闻不问,或者仅仅是任务式的定期收交、简单批个“阅”字了事,这种不作为行为,是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常规批阅中及时地发现优秀典型,像作文眉批或总批一样,给予细致地评价引导和点赞激励,让学生及时倾听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

除此之外,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通过读书笔记进行交流与共享。比如,可以组织读书笔记的展评活动,让学生在观摩欣赏中发现并借鉴别人的长处;定期组织学生将读书笔记交换阅读、互相转抄,实现智慧的累加碰撞;将读书笔记的指导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行合理的关联,引导学生在笔记过程中及时地发现写作的灵感并进行适度的迁移运用;等等。

读书笔记的内容、形式等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特点及其个体性格特点有机结合,这是指导学生做好读笔记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学生而言,经常随手翻阅自己曾经的读书笔记,不仅可以温故知新,更能获得激活思维、催生灵感、涵养人性、净化心灵的特殊效果。

篇5: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批评的艺术》

内容摘要: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如何有效地进行批评,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问题。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要有表扬和鼓励,更不可缺少的是批评。只有找准批评的内容,教师自身良好的态度和形象,在日常的工作实践,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发挥批评的积极意义,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看了这篇文章,忍不住又认真看了一遍,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许多观点跟我们平时教育孩子时用方法是一致,这篇文章的作者总结的很好,许多方法我们可以直接拿来借用,

篇6:读书笔记——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1.读《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有感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提供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集体生活。很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择,不要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通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一定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现在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奇怪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系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欢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能力。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2.《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动态的以及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教师和同学,这些来自与学生的信息,有些是教师事先在备课中预料到,但更多的可能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关键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来自于学生的信息,及时作出决策来灵活展开教学活动。

案例:爸爸是哪一天回家的?

在四年级有关“平均数”教学一课中,教师在巩固练习中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爸爸出差,5天么没回家,这5天的日期数相加的和是90,爸爸回家这天是几号?”

篇7:读书笔记——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前几天,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名师课堂经典细节着本书,对于刚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我,书中各位教学专家在课堂上的精彩 生成片段,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它如同一盏明灯,引导着我前进的方向。在次,我想浅谈一下学习本书后的点滴体会。

本书首先阐述了细节的重要性。的确,细节决定本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最大动人的、最让人难忘的是细节。当然名师的授课 最令人感动回味的也是细节,也不可能是课的全部。“浓缩的精华”这是主编特级教师于永正作的最好诠释。这本书抓住了各位名师在教 学中的课前精彩交流,新课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结课等。从不同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名师在语文课堂 教学中精彩组织,让读者与名师像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他们在课堂上的最亮点,从而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精彩部分较多,介于自己对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较为熟悉,针对本课的教学谈谈我的感受。执教本 课的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因为《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描写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通宵达旦工作的感人的故事。 要讲好这篇课文,必须在感情上能取胜,而王老师以一首《你是这样的人》这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为先导,作为对学生的启发,而且为 整个对文章的.讲解铺垫了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接着王老师道出了精彩的提问,究竟是什么让诗人如此感动呢?带者这样的疑问,让我 们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边读边用心感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这就使学生进入学习时更加感受到周总理对人民真心真爱,比死记 硬背高明的多,使诗作更深化了课文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王老师的这堂课深入浅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精彩的课堂提问,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精彩的课堂智慧拓展。还是在本课中,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面前,重大的问 题需要总理解决,你说他一夜简单吗?他会想到什么?总理一边看一边思索,周总理到底在想了那些问题。在这个片段中,王老师创设 了良好的对话氛围,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总理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作为 的辛苦。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本文的 主旨,这种引导作用此时就是“无声胜有声”。

王老师这样与学生的良好对话,层层深入,让我深受启发。让本有距离的师生关系化为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循规蹈矩的课堂教学化 为师生倾心交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表演自己独特的“人生魅力”。抒发他们各自的不同感受,进而感受到新时期学生们不同的人 生价值与世界观,而老师则是戏中的配角。但他的话语,使学生展现得更加完美。

篇8:语文教师课堂评价的艺术

一、随声附和的类型

小学课堂上经常有一种现象, 学生已经很准确、清楚地回答了教师的问题, 但教师在评价时, 往往只是重复学生的发言。有的教师也许想进一步确定答案, 有的也许只是无意识地重复。其实, 学生的发言正是对教师的考验, 我们应该如何调动自己的各种知识储备及口才能力, 来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发言。重复学生的答案, 学生的学习不会有任何提高。庄重、沉默不语的课堂会让老师害怕, 只有充满活力、热闹的课堂才能表明学生在主动地学习。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在跳跃。在沉默不语的课堂上, 教师的头脑里仅仅是教学步骤, 所以在提问学生时, 只是期盼学生回答自己心中的“答案”, 随声附和地应对学生的发言, 这样的教师评价其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二、一味表扬的类型

我们提倡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 意在激励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鼓励,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纠正。评价过度夸大,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而且显示该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薄弱。例如对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非常简单的问题, 教师却这样评价:“你太伟大了!”经常出现这样的话语“好!”“太好了!”我们能不能依据实际情况来适时地评价呢?比如“你表达得真棒!”“我好想去那个地方!”看看一位特级教师的一节《做一片美的叶子》课, 教师是如何评价的。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 仿写句子“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学生这样写:班集体把学生结为一个整体, 每一位同学在集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老师:说得真好。有的写道:企业把职工结为一个整体, 每个职工都能在企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为什么还有职工下岗呢?老师:问得好, 有现实意义。还有的学生:家庭把爸爸、妈妈、孩子结为一个整体, 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的位置。可我爸爸妈妈离婚了, 他们都不要我, 我去哪里找自己的位置?老师: (轻轻地走近那个学生, 轻轻地但很坚定地抱着她的肩膀, 眼神里充满了爱) 孩子, 有一种叫珍珠贝的小动物, 当有沙子或坏的东西跑进里面时, 它会温柔地把它抱起来, 而使它变成一粒宝贵的珍珠。我们要向这小动物学习, 虽然小、柔弱, 但在遭遇挫折和磨难时, 会用温柔的态度去包容。这样, 我们就会逐渐变得强大, 内心就会生长出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 (经久不息的掌声)

多么漂亮的对话, 多么精彩的教师评价。这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是师生情感的交流, 具有生成性, 对学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评价的背后也体现了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 知识渊博, 心灵纯净, 就像一汪澄澈的湖水, 所有景物在上面都有各式各样的美丽, 具有审美性, 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那博大无私的爱, 让学生及周围的人感到温暖。再现教师的灵心慧性, 体现了独具特色的母语文化特点。

三、过度纠正的类型

有位哲人说:“渴望被肯定是人类最殷切的要求。”课堂上, 如果学生回答的不正确, 怎样才能引导他改正错误又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呢?所以要处理好“如何教”与“如何学”的关系。教就是为学生服务, 要正确引导, 要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 千万不能只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 而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严禁挖苦、讽刺学生的发言, 这样不仅会挫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还会严重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 给他的心理造成阴影。

现在的课堂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了, 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对教材, 对老师回答“YES”了, 对我们老师来说, 有种特别失落的感觉。我们为人师者, 应该教学生学会质疑, 质疑任何东西。所以在有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的时候, 我们要大力表扬。让我们的对话建立在彼此信任, 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到那时, 我们的教育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四、理解肯定的类型

在课堂上, 我们与学生互动时, 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发言, 而忽视了倾听的重要性。我们追求的应当是“相互倾听, 相互理解的教室”而不是“热闹非凡的教室”。只有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做到了相互理解, 相互倾听, 各种问题和情感需求通过发言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否则, 我们的交流目标是达不到的。一位教育家曾说:“听取学生发言, 就像教师和学生在玩投球练习一样, 准确接住学生投过来的球, 学生的心情会很快乐, 即使他什么也不说。如果能接住学生投得非常偏的球, 学生的心情会更愉快, 甚至会奋起直追, 直至能投出更棒的球。我们教师和学生如何互动, 就应该以投球带来的愉悦心情做基础。”这种“听取方式”是要听学生的发言中所蕴含的想法以及情感, 进而理解肯定他们, 与他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

篇9: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语言 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源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保障。教师修养的尺度决定着学生的发展高度,只有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外,还应该着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其中教师语言素质的培养丝毫不容忽视。

一、语言教学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课堂语言

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来源与途径不同而划分为:语言的方法、实习的方法、直接观察的方法等几类,其中的语言的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必先经过反复的钻研,在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文字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传递给学生。这不仅是文字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过程,更是知识再造与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节课的学习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喜好。

(二)生活语言

教学中教师像灯塔是学生的指路明灯,生活中教师又是学生的做人指导者。为了和学生搞好师生关系学生,平时要与学生促膝谈心,就要用到课堂语言以外的生活语言。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做到润物于无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灵魂与灵魂的沟通。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对学生的欣赏鼓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感情基础。

二、教师课堂语言的基本标准

教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一堂课评价得好与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所教的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双师型人才,所谓“双师型”就是既要有良好的教师素质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所以,要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真正使学生实现能力与学识双重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语言艺术使用显得更加重要,在课堂教学运用语言时,要“准”“精”“美”“活”。

(一)表述清晰准确,语言通俗易懂

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教师内在的意向和拥有的知识是通过语言传送给学生的,学生只有理解了教师的语言,才能理解和领悟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语言是教学语言互动的基础,它会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有利于对知识交流。

(二)讲解生动形象、用词简洁练达

课堂语言可以生动形象,也可以简洁明了。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讲课能否扣人心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认识到学科的重要性、实用性。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使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照本宣科,语言枯燥无味,学生听得如同嚼蜡,课堂纪律也变得难以维持,真是“教者劳心劳而无功,学者心烦意乱而无获”,是教学语言不简洁的结果。

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应用的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以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通过课堂艺术语言应用,不仅使学生增加科学知识的积累,更能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懂得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能把同学们关心的话题引入教学,抓住学生心理,巧妙地运用艺术语言展开课堂教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言辞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对教师提出的最实际,最基础的要求。迷茫困惑的时候,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更重要的还在于“解惑”;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还在于“育人”。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自己的言语里面去,使“情郁于中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对学生的启蒙教育,正确人生观的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教学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与教师的课堂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外,还要注意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思维的规律告诉我们,思维的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的果实塞到学生嘴里,也不是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而是告诉学生获取果实的方法。

教育改革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师语言艺术是亟待提高的基本功之一,优秀的教师,无不得力于教师的语言功力。然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的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完美的统一。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上好每节课,不断提高教师语言艺术,才能提高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1998.

[3]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M].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篇10:读书笔记——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于济秦

《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读书心得

于济秦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手段。教师如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艺术,也是课堂最为普遍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反馈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掌握好提问的艺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这学期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我便利用这次机会,走进图书馆,好好地为自己进行充电。在认真拜读了《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这本书后,我觉得深受启发。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在内,不注重提问的艺术性,过于简单。比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的提问,好像是在引导学生,但是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另外有些老师提问超出学生认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热情和信心。还有些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疏于引导,导致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艺术,教师要把握提问的“度”、识记和对象。那么,要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从“课堂教学,贵在引导”、“课堂提问、贵在启发”、“驾驭语言,幽默教学”、“巧设问题,启迪智慧”、“课堂评价,优化教法”、“课堂收束,完善教法”这六个大方面,向我展现了课堂提问的众多艺术形式,将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首先,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注意在课上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轻松自如的情绪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其次,课堂的提问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的设计,问题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篇11:的艺术读书笔记

《关于小说艺术的对话》:

在我的小说中,探索自我意味着抓住其生存问题的实质,抓住它的生存暗码。当然这种生存暗码不是从理论上加以考察。它在行为和情境中一步步揭示自己。

要使一个人物“活起来”,就意味着对他的生存问题追根究底。这依次意味着:对某些去情境,某些动机、甚至某些使他成形的语词追根究底。仅此而已。

小说的灵魂,它存在的理由,就在于说出只有小说才能说的东西。

小说对历史有什么特别可说的呢?我自己的原则是:首先,我以最简练的方法对待全部历史境况。其次,我只保留那些能为我的人物创造出一种揭示性生存情境的历史境况。第三,历史学记录社会的历史,而不是人的历史。第四,在一部小说中,历史境况不仅必须为人物创造出新的生存情境,而且历史本身也必须做为一种生存情境来加以理解和分析。这里,历史境况不是一种背景,一种人类情境赖以展开的舞台布景,它本身是一种人类情境,一种生长着的生存情境。

小说考察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而存在不是既成的东西,它是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是人可能成为的一切,是人可能做的一切。小说家通常通过发现这种或那种人类的可能性,描绘出存在的图形。

如果一个作家认为某种历史情境是一种有关人类世界新鲜的和有揭示性的可能性,他就会想如其所是地进行描写。但就小说的价值而言,忠实于历史的真实仍然是次要的事情。小说家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先知,而是存在的探险家。

《关于结构艺术的对话》:

引用《梦游者》札记的一段,似乎能表达您的艺术纲领:所有伟大的作品(正因其伟大)都包含着某些未竟之处。布罗赫之所以启迪了我们,不仅是因为他已经取得的成就,而且是因为他所追求而未能达成的目标。他作品中的未竟之处表明,我们需要:1、一种彻底剥离的新艺术(它能包容现代世界生存的负载型而又不丧失结构的明晰性);2、一种多声部小说的新艺术(它能使哲学、叙述和梦想交响为一);3、一种特定的小说性论述的新艺术(它不仅负载确定的信息,还负载假设的、游戏的或讽刺的信息)。

在小说中,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询问式的、假想性的。

我通常在两个层面结构这些小说:在第一个层面上,我写下小说故事;于此之上,我发展出若干主题。另一方面,一个主题也可以立足自身,在故事之外得到发展。如此处理主题,我称为节外生枝。

动机是主题或故事的一个要素,它往往通过不同的上下文,在小说的全过程中多次重现。主题是对存在的质询。而我越来越发现,这种质询最终是对某些词即主干词的检测。一部小说首先建立在某些根本性语词的基础上。

我希望我的小说中章、节、段的划分——作品的连接方式——是十分清楚的。每一章都在自身内完成。每一章都以自己的叙述方式塑造人物。每一章都有自身的视点。每一章都有其自身的长度。

《某地背后》:

只有当你置身局外时,玩笑才成其为玩笑。“卡夫卡式的”则恰好相反,它把我们带入其中,进入玩笑的实质,即喜剧的恐怖。它把悲剧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剥夺了受害者可以指望的唯一安慰,即在(现实或想象的)悲剧的崇高中觅得的安慰。

通过把官僚主义机制扩展到巨大的世界范围,卡夫卡无意中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想象。一个极权主义的国家事实上就是一个单一化的庞大的行政机关。

《耶路撒冷讲演:小说与欧洲》

然而为什么人一思考,上帝就笑呢?因为人一旦思考,真实就起身离他而去。因为人们越是思考,彼此的想法就越是背道而驰。最后,因为人类从来就不是他所想象的自己。

恰恰由于抛弃了真理的确定性和众口一词,人才成了“个人”。小说是个人想象的乐园。

现代愚昧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意味着流行观念的无思想。“媚俗”就是把流行观念的愚昧翻译成美丽而富于感情的语言。

《梦游者》札记:

只有在终结之时(爱情的终结、生命的终结、时代的终结),过去才突然作为一个整体自我呈现,才具有一种鲜亮明澈的完成形式。

行为是怎么回事?——可以说,这是小说的永恒问题,基本问题。一种决定是怎样产生的?它怎样被转变成一种行为?一系列行为怎样构成了一次冒险?

篇12:读《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有感

陈微微 寒假里,我细细地品读了金小芳老师的《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每一章每一节都使我感受颇深。从金老师真实的案例和精辟的理论中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个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讲究课堂管理艺术的老师。读了这本书,我明白学生尊重一个老师的理由,也反思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课堂管理艺术有待提高。

“威严不等于尊严,敬畏不一定敬重”。可能许多老师都认为要让学生怕自己,对学生凶,威信就建立起来了。或许有些老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的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

“有些话,少说为佳,不说最好”。有时候当学生做了些让老师深恶痛绝的事,或是在课堂上多次扰乱课堂纪律,作业多次不完成,我想可能许多老师都难以掩饰心中的愤怒,也包括我在内,会对学生说些不好听的话来发泄心中的怒气。应该只有少数老师才会强压怒火耐心教育吧,可这需要多宽广的胸襟与容忍度啊。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过来,教师在骂学生的过程中,只顾自己骂得痛快,不料却在学生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粗陋。掀开面纱,原来是一张这样丑陋的面孔。这种辱骂,只能让违纪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扯平了,反而没有了“负罪感”。更可怕的是,违纪学生会觉得这位老师在人格上和自己“半斤八两”。以后这位教师再教育学生,给学生讲大道理,学生会“窃笑”。也许有的教师就这样在一次次的辱骂过程中把尊严给丧失了。所以做为教师,还是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避免用羞辱性的词语。金老师还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能忽视第一堂课,一分钟也不要拖堂,这也正是我忽略的地方。老师的首次亮相要是博得了满堂彩,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是很困难的。如果一个老师要接手一个全新的班级,第一节课就应该精心准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死心塌地”地爱上你的课。很多时候,一些老师为了把讲了一半的知识讲完,或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需,不顾下课铃声已响,仍在继续进行教学活动。其实我也有意无意地偶尔“拖堂”,以为这样做是抓紧学习进度,提高学生成绩。殊不知这样做不但没有用处,反而适得其反。“拖堂”不仅侵犯了学生下课10分钟的休息权,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下一节课的教学效率,这样无形中也损害了其他学科教师的利益。而且“拖堂”跟提高学生成绩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凡是喜欢“拖堂”的老师,一般来说学生口碑都不好,学生成绩优异的也非常少。看了金老师的文章,我想我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也不会再“拖堂”了。

金老师的余下许许多多的教育箴言都值得我深深记住,她的课堂管理技巧是值得许多新教师学习运用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本人对课堂管理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受到了很多的启示。我会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讲书中的知识,逐步运用到课堂中。我想只要我们能掌握课堂管理艺术,那么上课将会是一种享受。

读《有效教学艺术》有感

[日期:2008-12-15]

美国的教育家帕克·帕尔默说:“教师的教学好坏都是发自内心的,教师把自我的灵魂状态,他所掌握的学科,以及教师与之共同生活的方式通过教学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优秀教学而言,教师认识自我与与认识学生同等重要。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迫学生记忆和重复一些知识,学生离开学校后也就不会自读发人深省的书;如果教师不能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就不可能听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导师,就根本不会有改变学生的优秀教学。引领教师前行的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导师。”在《有效教学艺术》中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深有同感。前几天同一位同事在谈论世界大学排名榜的情况,并上网查询,竟然发现在百名内中国竟没有一位大学入选。,包括我们心目中地位很高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中国人教学的水平差?还是中国的学生智商低?我们学生对于应试的能力是一流的,为什么我们学生在深入研究方面就不如人?为什么我们在勤勤奋奋、兢兢业业、扎扎实实打下的基础,竟然都是花拳绣腿。

学生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可是就数学课而言,我们实际教学中老师的讲授占用的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有时达到了95%,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却很少,学生实践活动,我们现在的课堂仅占20%,学生教别人占的比例就更低了,只有5%,我们还处在主要靠向学生“灌”知识阶段,没有更好的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处处瞄准一个“效”字,我们的教学也应在“实效”上多下功夫,确保有效,力求高效。

对《有效教学艺术》的阅读我才刚刚接触它的皮毛,今后还将继续深入阅读,要达到触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课堂是我的目标,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自主快乐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开展了以“潜心读书,丰蕴内涵”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其实在两年前,我校的读书活动就在何校长的带领下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每每读着何校长为我们精心挑选的书籍,我的内心都洋溢着一种温暖:读书是对我们最好的福利和培训,它伴着我们从“经验型”向“研究型”和“专业型”教师转变。

自从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以来,我觉得我最大的变化就是由被动变主动,由完成任务变成习惯使然。现在,读书已成为我的习惯:课下闲暇时,身心疲惫时,教学遇疑时,我总爱读上几页书,它让我的心安静且逐渐睿智起来。不光是学校提供的书,我自己还购买了了一些教学书籍,同时进行网上阅读,它为我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多乐趣,为我的专业成长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最近我阅读了《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这本书,对于在课堂管理中充满困惑和担忧的我,顿时像找到了救星,徜徉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体会着那点点滴滴的智慧。

陶醉于这本书,感受着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品味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教师的课堂管理有那么多的艺术!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管理,翻开以前的教案和课后反思,我思考着:一堂课,学生纪律不好,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责任?为什么有些课可以上得生动精彩,有些课就显得平淡无趣?为什么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老师上起来就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课堂管理艺术的区别,其实就是展示教师个人修养、品位、气质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尊重学生的艺术。我深刻地意识到: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艺术迫在眉睫。本书中提到了课堂管理的八大要点,给我印象最深,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让你的眼睛学会说话”这个管理细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透露出很多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自控能力差,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有的便开始自顾自地做起小动作来。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停下来进行集体教育,结果不仅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影响了学生的激情,更是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往往会造成课堂时间不够,没有完成预定教学内容的情况。读到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其实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这样的。教师除了有艺术地调节课堂教学的结构和节奏外,眼神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有效途径。借助于抑扬顿挫的语调唤起全体同学注意的同时,或是走近其身边近距离时,用相对凝视的眼神提醒老师在注意他(她),请他(她)认真听课。现在正值期末复习阶段,天天做题,学生几乎都无精打采,很爱溜号。我马上用了书中的方法,几次试验下来,效果还是显易见的。学生对老师也是倍感亲切,拉近了彼此的感情,学生上课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课堂效率日渐提高。

总之,教师是课堂形态的构建者,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要研究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规律,学会课堂组织管理的艺术技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情感、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带来最佳的情绪状态。

读《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有感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赵骏

2009.10 本书概况: 《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主编:金小芳,中学一级教师,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教科研成果显著,发表过教育论文数篇,参与编写《一生必读的一百部文学名著》、《学习的故事》等多本教育专著,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本书内容介绍:课堂管理艺术和技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新表征,是教学实践和经验的概括和理性提升,本书所阐述的艺术和技巧是简约的,实用的,可操作的,可借鉴的。教师通过本书的阅读和借鉴,能够在新课程实践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更新课堂管理理念,优化课堂管理行为,形成新的教学本领和新的课堂管理艺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书共八章。第一章《最好的管理就是少管理》。第二章《首先做好你自己》。第三章《制度重于一切》。第四章《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第五章《用好策略管好事》。第六章《抓住学生的眼球》。第七章《从细节中来,到细节中去》。第八章《沟通是管理的生命线》。第一章,主要阐述四条教育箴言:

1、还学生自由的空间。

2、学会授权,省事省心。“管得少”才能“管得好”。要管得少,又要“管得住”,就必须进行合理的委任与授权。授权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途径。授权,是培养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主自律、协作奉献和开拓创造于一身的人的最佳捷径。授权,是激励学生发挥其品质综合效能、教育熏陶和社会作用共同的结晶。授权,将促使学生在理想光环的召唤下,更努力地学习,更突出他们的特长。

3、有所为有所不为。

4、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第二章,主要阐述六条教育箴言:

1、要“解惑”不要“解气”。

2、威严不等于尊严,敬畏不一定敬重。要真正维护“师道尊严”,要真正让学生敬重你,要真正管理好课堂,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学会爱学生。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我们当作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尊严。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3、有些话,少说为佳,不说最好。

4、你烦学生,学生会更烦你。

5、“大人”不计“小人”过。

6、在“揭短”中升华自己。

第三章,主要阐述四条教育箴言:

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2、第一节课就与学生订下规矩。

3、把契约引入课堂。

4、探究学习也不能没有约束。透视探究学习中的教学控制问题:

(一)探究学习是否应让教学控制走开。教学控制主要起调节与引导作用。

(二)探究学习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控制。探究学习中的教学控制必须依据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想来设计,体现引导性和发展性原则。

1、探究学习中你的教学控制要关注什么。教学控制要促使学生愿意探究、能够探究,并在探究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2、谁在实施教学控制。在课堂复杂的情境中,实施教学控制的并不只有教师,还包括学生和教学系统,他们各自的教学控制方式和功能是不同的。

3、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控制,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控制的方式来说,应该多种多样,并体现出各自的适宜性。

第四章,主要阐述四条教育箴言:

1、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2、千万不能忽视第一堂课。

3、一开始就叫对学生名字。只有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在第一次就叫对,才更容易架起师生愉快沟通的桥梁。

4、一分钟也不要拖堂。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拖堂,都是不可取的,拖得越多越久,越不利于课堂管理,而且,也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一)“拖堂”是对学校作息制度的蔑视与践踏。

(二)“拖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观的集中体现。

(三)“拖堂”践踏学生休息权。

(四)“拖堂”破坏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拖堂”引起教师间的矛盾。

第五章,主要阐述六条教育箴言:

1、没有管不好的作业,只有不管用的方法。如果作业管理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坚持高质量的完成作业,那么它也就是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有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有多种原因,情况相当复杂,因此也就应该有多种干预方法。

1、书写障碍所致。

2、懒惰,靠小聪明学习。

3、认为没奔头,灰心了。

4、作业不会做,或者障碍太多。

5、不喜欢这个老师。管理好作业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们找对方法做对事。

2、化冲突于无形中。

3、将计就计,因势利导。

4、斗气不如斗智。

5、不妨“幽”自己一“默”。

6、加一点智慧的佐料,让教学的汤鲜起来。第六章,主要阐述六条教育箴言:

1、用你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是奔放的,有吸引力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焕发生命的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赞可夫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因此,激情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灵。

2、保持语调的“魅力”。

3、语速不是小问题。

4、让你的眼睛学会说话。

5、肢体语言,不是语言胜似语言。

6、让教学情境,“情”“境”交融。

第七章,主要阐述五条教育箴言:

1、未成曲调先有情——候课的细节。

2、透过现象看本质——课堂观察的细节。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观察,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课堂观察的客体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整体的学习气氛,学生的面部表情,可靠的提问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都是教师课堂观察的内容。

1、学生的学习行为。﹙1﹚参与状态;﹙2﹚交往状态;﹙3﹚思维状态;﹙4﹚情绪状态;﹙5﹚生成状态。

2、课堂学习气氛。

3、学生的面部表情。﹙1﹚目光观察;﹙2﹚面部表情观察;﹙3﹚形体动作观察。

4、教学效果。﹙1﹚对提问的反应;﹙2﹚对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反应;﹙3﹚对教师讲解的反应。

5、能力的培养和引导。(1)语言的能力;(2)独立自学的能力;(3)作业的能力。

3、专注才能专心——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细节。

4、评价要到位——课堂评价用语的细节。

5、常变才能常新——改变课堂环境的细节。

第八章,主要阐述五条教育箴言:

1、有效的沟通是成功的基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必须以“平等中的首席”的姿态,从注重教到注重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育自我精神,挖掘自我发现的潜能,提高他们自我建构的能力。

2、要对话不要对抗。

3、拥有坚定的立场。

4、给学生以积极的回应。

5、培养会“听”话的学生。读后感言:

根据课题要求,本人选择了这本书,我认为这本书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的智慧,特别是课堂的驾驭方法和策略,在很多方面与表述方面不谋而合,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其中的第七章,作者在课堂的观察、提问、表述等一系列作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让我得益匪浅。本书用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说理,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本书除了庄重,也有活泼,除了严肃,也有风趣,除了说明,也有抒情,平实轻松的语言给我们以“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启发„„

上一篇:创建市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下一篇:国外对娱乐明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