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读书笔记汇编

2022-08-16

第一篇:教师的读书笔记汇编

《数学教师的语言》读书笔记

读书时间:2015.11.12 《数学教师的语言》

《初中生数学学习》 祝斌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主要观点: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所以,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数学语言:

第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

第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传情。

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第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习体会:读了《数学教师的语言》这本书,对我感触很深,使我深受启发。让我很受感动。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数学教师的语言》这本书中提到:“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总结出了数学语言的重要性。作为教师,特别是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认真地锤炼我们的语言,使我们在教学中的语言达到精炼、准确,使我们的数学语言具有它特有的简洁美与完备性。

第二篇:《数学教师的语言》读书笔记

我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数学教师,教书这些年天天与学生打交道,见过各种各样性格的学生,虽然我只是一个数学老师,但是通过这些年来接触的学生,我认为与学生的交流也是一门艺术,语因此我完全认可《数学教师的语言》中所说的“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一个人得说话艺术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提高,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张兴华老师所言:“一个数学老师的阅读,如果仅仅局限在数学教育范畴,那么他的发展必然有限,只有广泛涉猎,博才众学,方能海阔天空”。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语言有有声和无声之分,我要说的是有声语言即教师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无声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施教的魅力。 所以,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必须具备几个数学语言能力。

第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

第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传情。

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第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学习体会:读了《数学教师的语言》这本书,对我感触很深,使我深受启发。让我很受感动。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既然我们已经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就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不断的充实,不断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语言达到精炼、准确,使我们的数学语言具有它特有的简洁美与完备性。

姓名: 单位:

第三篇:《教师的幸福资本》读书笔记

我在家里认真地拜读了《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完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本好书,受益匪浅。

每个人都需要爱。这一个简单的;爱;字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有爱便有一切,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这是育人观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再去为更多的幼苗遮风挡雨;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是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所给予他们的不能只是数字化了的知识,更要是一种能力,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观念,一种做人的观念、生活的观念;是一种操守,一种对人对事的操守;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爱的意识,责任的意识!

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会化为无穷的动力。多年的教育工作,或许用这句话可以概括:满怀着爱做有心人的事业。

教师的职业是美好的,当师魂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教师在对这种美好的理解和追求中,真切地体验并自然地表现出这种美好。《教师的幸福资本》这本书包括:

1、我可以成功-优秀教师的心理资本。

2、做你自己-优秀教师的个性资本。

3、eq与成功-优秀教师的情商资本。

4、做有学识的教师-优秀教师的才学资本。

5、做研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专业资本。

6、挑战工作-优秀教师的职业资本。

7、提高个人魅力-优秀教师的品位资本。

8、人脉-优秀教师的社会资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就要拥有这些资本,同时我们也就拥有了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我想马克思已经做了明确的回答:“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这本书中提到的几个幸福资本及很好的体现了教师的幸福。

每个人的幸福体验是不一样的。尽管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教师被称作是“最幸福的人”应该说是当之无愧。但是,从事幸福的教师职业,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获得幸福感,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强烈的幸福感,所以教师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

第四篇: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该书有着他的三个讲演录,“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

读后我不由思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幸福教师?答案模模糊糊,忽近忽远,若有若无,一惊之下,不知所向。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六个年头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学生的健康发展靠什么?成绩,显然不是全部,因为我们成人之后的生存靠的是综合素质能力;不是成绩,显然也不对,因为成绩是敲门砖,没有优异的成绩就不能提升人生的生存起点。

读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大大提高了我我对我本身工作,对学生教育成绩的认识。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此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直奔成绩弱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片面的,不谈成绩说是素质教育也是片面的。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要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命快乐、关注生命幸福、关注生命习惯、关注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相处学习的环境,我认为在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在本书中提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

育的重要性,和谐给予每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健康成长,老师、家长是引路人,“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和谁一起走”,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来讲期望方向永远是一致的,所以家校教育应该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共振,只有共振才能有最大可能的生成。因此老师埋怨学生、家长埋怨孩子,老师埋怨家长、家长埋怨老师都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当你学会赞美学生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家长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老师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孩子的时候、当你学会赞美学校的时候……,所以赞美在本书中有着很深的见解,我们也应该去将我们的赞美去发挥去应用去实践!

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让我真正体会和学习到了好多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知识和很多方法,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对做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对我们身边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有

着太多的帮助。所以我认为这本让我们教师队伍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我们的好学兴趣都有着太大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学习环境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微观入手,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用全部的爱细心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

通州四中 李晓明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

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文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

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 1

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

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

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 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

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

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 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

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

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第三 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

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

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第五篇:<<教师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一、关于作者、内容概要:作者是一位有着26年教学经验的杨梅老师,本书是作者对26年教学经验的回顾、整理、充实、完善以及感悟,她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心系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她认为教育工作有一种“油灯效应”,点亮一盏灯就能照亮一屋人,而她自己就是一盏灯,作为教师的一员,首先要保证自己的那盏灯是亮着的,同时,作者的学生们因为也是未来的教师,他们也是一盏盏尚待点亮的灯,因此,还得让他们闪闪发光起来,当一届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一盏盏的灯亮了起来,教育的星空就会更加灿烂迷人。作者常常自比农夫,扎实行事,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为教育无小事。本书共四编,我重点阅读了第一编(课堂教学中的智慧)和第三编(心理健康教育的智慧),我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的有这么几节:在细节中促进学生成长的智慧;引导学生在“犯错”中成长的智慧;重视学生情商培养的智慧;与学生交流的智慧。书中列有很多的教育案例(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并对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理服人,更易接受,印象深刻,读后自然就知道今后遇到此类问题时怎么做是对的,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书中也收录了大量的教育素材,可能会对我们创作论文有帮助,书中也有故事的讲述,而这些故事有很多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有很多或许也是未来教师的我们必然或很可能遇到的,通过这样的故事,其实作者是在向我们传授经验,想要在我们即将犯错误时拉我们一把,让我们少走些弯路,作者一再强调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进行指导,作者讲授的方法

很多都是可以拿来即用的,而且收益明显。

二、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到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商还是情商?现在的教学注重的是哪一种,如何改变?

2、“犯错”真的能让学生更快的成长吗?

3、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的学生“没问题”(提不出问题),难道真没“问题”吗?

4、教师要不要树“权威”?(与学生“握手”、与学生“打”成一片。)

5、中国目前的教育究竟该怎样做才更有针对性?

6、不请家教、不上辅导班、补习班行不行?到底是谁错了?

7、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教育需要的教师?好的教师应当如何培养?

8、“教是为了不教。”该怎么理解

三、思想上的转变:

教育是个“技术活”,要慢慢积累些教育教学方法,功在平时,没有不想提高成绩的学生,只是没有方法,没有兴趣,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想当然,教育无小事,体验教师的责任。

四、摘抄、素材:

1、心情如同人们不小心打的一个喷嚏,它会传染,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传染到身边的每一件事。

2、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工作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歌德。

-------套用到学生的学习上就是:如果学习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学习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3、“10+35”(老师10分钟,学生35分钟)课堂模式,让教服从于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4、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

5、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6、“弯下腰与学生握手”,不是向学生出卖原则和尊严,而是在平等、理解的基础上使彼此的心更近,避免出现学生敬而远之、畏而远之的尴尬。

7、教育的魅力说到底是影响,是感悟,是内化,而不是服从、训导、强加。

8、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想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

9、教是为了不教。

10、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和关注。------【美】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11、大声表扬,小声批评。

1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13、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清代教育家颜吴先生。

14、水到才能渠成,不能操之过急,要给台阶,还得引导学生自己下台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15、房间里有阳台的人,是富裕的人;心灵有阳台的人,是有灵魂的人。

16、受挫时我们成功的阶梯,成功是我们再成功的动力。

17、低头瞧,草其实很绿;抬头看,天其实很蓝。

18、顺风不张扬,逆风却飞扬。

19、希望无限,信念无敌!

上一篇:技术部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