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2024-05-26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共8篇)

篇1: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课时:两课时

四、教具:磁带、录音机、幻灯片、幻灯机、投影片、投影仪、录像带、录像

机、黑板、钢琴、银幕。

五、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第一课时

一、课前音乐: 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篇2: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课时:两课时

四、教具:磁带、录音机、幻灯片、幻灯机、投影片、投影仪、录像带、录像

机、黑板、钢琴、银幕。

五、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第一课时

一、课前音乐: 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篇3:唱响音乐课的“生活化”之歌

一、音乐课的生活化内涵

1.生活化理论依据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是陶行知一生的智慧结晶, 因其符合中国国情, 至今影响深远。他的“生活即教育”,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立足生活的教育, 二是通过生活进行教育, 三是为了生活向上进行教育。”[2] “向上”即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生活向上向前发展, 促进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陶行知说“所谓做包含广泛意义的生活实践。”

2.文本生活化内容

(1) 以联系生活为切入点, 培养学习激情。

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地将课外音乐信息和相关知识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 使得教材中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而易于接受。如, 引导学生模拟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组织和主持形式, 模仿和创新千姿百态的音乐表现形式等等。这一点, 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音乐艺术表演形式上, 关注的是学生在展示学习结果时所表现出来的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创造等学习状态。

(2) 以发展观为根本点, 体现育人价值。

以发展观为根本点, 体现育人价值, 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上, 整个过程承载着学习方法的变革。变“老师牵着学生走”的被动音乐学习方式为“自学、自编、自导、自演、自评”的开放式、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这种新模式在关注学习和表现、创造的同时, 更关注在合作学习、合作展示过程中, 和作者之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 更多地显现音乐以外的育人价值。如, 以大局为重的妥协和包容、面对“观众”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决心等人格品质, 调动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责任等情感去展开对音乐情感和美的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

(3) 以音乐性为支撑点, 凸显学科特色。

在生活化的音乐课上, 不论是学习过程, 还是丰富多彩的学习结果的展示, 都离不开音乐知识和技能支撑, 尤其是音乐审美能力的支撑, 以突显音乐学科特点。如歌唱、舞蹈、戏剧表演、配乐朗诵、说唱等音乐活动。

“过程即方法”。以上三点在具体的教学中相互渗透,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二、音乐课的生活化实施策略

1.变音乐课堂为生活舞台——回归生活

在音乐课上, 联系学生与音乐相关的生活经验, 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文艺晚会缩影, 模仿电视文艺晚会的主持方式、模仿“偶像”的表演动作, 创意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 “秀”出中学生自己的风采, 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精神文化需求, 变音乐课堂为生活舞台。生活舞台上的学生, 他们很珍惜、也很重视“舞台”上表现自我的机会, 能获得“观众”的掌声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因为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 所以此时的学习, 是学生要学, 而不是要学生学。他们最担心的是每节课的时间不够用, 总能听到他们小声提醒:“抓紧时间, 要下课了!”

“过程即方法”, 这个方法就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 就是把“以人为本”的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进而发展每个学生。如, 把初中每一个单元设计为三课四环节:教师引导全班浏览式学习本单元的全部内容 (提醒重点、难点→联系生活经验、创意表现形式、分配角色→展示和适时点评→查漏补缺、归纳提升) 。这四个环节中的三课时, 几乎有2.5课时的时间都属于学生自学、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 教师只是走下讲台, 为他们的需要提供各式各样的帮助, 分享着各小组自主学习时的动人场景, 享受着中心组同学通过讨论后递交的PK策划书。教师“忙”在课前课后的付出中。

2.在生活情境中发展音乐能力——美化生活

(1) 借歌抒情, 学以致用。

对于学习方式来说, “读书是学习”, “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以致用, 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在生活中, 每逢“十一”“七一”为祖国献歌;为四季唱春、夏、秋、冬的歌;为友谊唱《朋友》《友谊地久天长》。

记得, 有一次在母亲节, 布置生活化的音乐“家庭作业”:为妈妈唱首《天之大》《母亲》, 为爸爸唱首《父亲》《好爸爸》, 还有针对性的填词歌曲, 学生家长反响强烈。我们这样鼓励学生:也许你的歌声没有歌唱家的声音那么科学、规范, 也许你认为自己“五音不全”, 然而只要你真诚地站在亲人面前开口歌唱, 他们都会因你的歌声而欣喜落泪, 因为在他们看来, 血浓于水, 自己孩子的歌声才是最动听的声音, 你的歌声带给他们的亲情才是人间最动人的歌声, 他们将沉浸在孩子所带来的幸福感中……这般亲情一点也不逊于“给妈妈洗脚”。

在学校生活中, 新生的第一节音乐课, 就应该是学习校歌, 一来祝贺自己踏上了新的人生历程, 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二来在歌声中了解学校文化、明白自己的学习责任。这比条条框框的说教生动高效。

黑格尔认为“音乐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 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 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3]

(2) 用音乐创作手段抒发情感, 创造美。

音乐在时间的运动中充分展现人的情感无比丰富的变化发展, 这是任何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不能企及的。通过给熟悉的旋律填词等创作活动, 表达学习生活中困惑、追求等思想感情。以音乐为媒介, “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 思想得到净化, 品格得到完善, 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精神得到升华, 自身得到美化。”[4] 德国奥尔夫音乐体系强调把音乐融入个人的生活世界中, 使音乐成为个性表达的方法。音乐创作活动, 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经历, 经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感受他人。以下是高中学生用填词创作的方式抒发的学习生活情感:

《会学才会赢》 (旋律源自《爱拼才会赢》杨智迪同学) :“中学学习都有压力, 成绩不好就得挨批, 为啥有人学得好, 有人学不好, 其实方法才是最关键地, 成绩好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时高, 有时低, 只有会学, 考试才能数第一,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会学才会赢!”[5]

《勇敢飞翔》 (旋律分别源自《欢乐颂》) :“即使现实是面灰墙, 也要勇敢闯一闯, 每次挑战都不一样, 不能丧失了希望, 告诉自己你要坚强就像阳光一样亮, 智慧勇敢追求梦想, 总有一天能飞翔!”[5]

《我勇敢的梦》 (旋律源自《隐性的翅膀》张娇同学) :我的梦总是勾起回忆里的伤, 我的梦偏偏充满了成长的迷茫, 梦醒后翻开日记本写下愿望, 思绪在指尖徜徉。我知道忘记年幼时候的悲伤, 现实中每天阳光多明亮。我知道安上翅膀就能够飞翔, 挥洒这年轻活力与张扬。勇敢的梦想告诉自己要坚强, 有一丝希望催促着——成长。[5]

(3) 课外音乐资源, 使音乐课生活如歌。

生活中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 学校生活中, 升旗仪式的唱国歌, 上、下课的音乐铃声、两课一操的背景音乐, 以及校内外与音乐教学有关的或无关的所有活动几乎都离不开音乐。只因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 使得那些原本最亲近的、鲜活的生活中的音乐擦肩而过。校外生活中KTV里的出色表现、社区里的音乐艺术活动都是品味生活情趣的一种能力。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 大胆突破教材、突破课堂,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才能用好生活中那些可贵的音乐资源。

这些课外生活中的音乐, 使音乐教学有效拓展到课外生活的各个层面,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指出的“生活即教育”, 新形势下的“生活即课程”。[4] 只是要在有计划、有作为的生活中接受教育, 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实践中, 运用知识, 获得新知识、新经验, 发展情感、意志和个性, 将自己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音乐课的生活化, 收获成长的幸福

1.在生活化的音乐课上“音乐属于每个人”

从八年级同学的音乐学习随笔中不难看出, 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自主学习才真正具有意义。敬请分享:

张阁格同学写到:“每个人都可以上台, 每个人都可以为大家带来惊喜, 每个人都享受被集体包围的温暖, 或许在时间和精力上我们付出过, 甚至有流泪的过程, 但我们却似乎感觉不到一点悲伤, 反而觉得是一种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经历, 觉得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

朱婧怡同学说:“在音乐课上, 我找到了属于我们大家的欢乐。每节课都好像在音乐的海洋里寻找着什么, 在台上我们的心怦怦跳动, 我们的血液在沸腾, 我们的激情在燃烧, 我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回荡……”

音乐小组组长高恬同学说:“每当期盼的音乐课即将来临, 我们5个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我们经历过尴尬与不安, 我们曾在舞台上不知所措, 从开始的不安到最后的自信, 我们经历了一次次成长的蜕变。在音乐课的舞台上我们用智慧唱响了青春, 唱响了未来。大家每次都用心完成编排和表演, 虽然我们组的5个人都没有多少音乐天赋, 我们从不敢上台到后来的第5名、第4名、第2名, 尽管我们还没有拿到过第一, 可我要说, 我们进步了, 我们就是成功者!风, 吹过原野, 也吹过我们的心田, 在这里我们放飞青春的翅膀, 用汗水浇灌梦想, 我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沉醉。音乐的舞台, 青春的梦想!”

2.在生活化的音乐课上, 每个人都收获着成长的幸福

柯达伊指出“音乐将伴随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化的音乐课上音乐不仅属于每个人, 而且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

钱辰同学说:“上台表演我总是忘词, 可现在要好很多, 每次排练我都告诫自己要多读多练, 这种方法我还用到了语文和英语学习上。”

趁泽华同学说:“小组联动学习方法, 给了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期待每周的音乐课, 音乐课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 应该把音乐学习方法推广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胡淑香同学说:“在排练中, 多多少少有些不公平, 台词多少不均, 表演时间的长短、多少会让某些同学受到了一丝的被忽视感。在这个都是独生子女的年代。一向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正是在一次次的磨合中, 慢慢地将心中不平的种子悄悄拔去, 掌声让我们明白,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配角也不比主角差, 这难道不是在成长路上的突破吗?”

赵心雨同学说:“对于音乐课的联动学习, 一开始我有些不耐烦, 后来发现一首平凡不过的歌, 经过集体演绎之后, 竟变得如此动人。有人说人生是一张白纸, 任你自己去书写自己的历史, 我要说音乐课是一首动人的歌, 我们用红色的热情、绿色的希望、紫色的高远, 唱出一阵阵动人的心弦。……小提琴、钢琴、口琴, 二胡、古筝长笛, 歌声、舞姿谱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和谐洋溢在音乐教室, 空中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手捧学生的学习心得, 我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爱不释手!必定教师的专业幸福感, 来自于学生每堂课收获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

[2]沈德鑫.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1:22.

[3]王懿颖.音乐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 2009 (3) :16.

[4]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463.

篇4:《长江之歌》化交响

湖北省暨武汉市为国庆58周年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长江》,9月29日在新近落成的武汉琴台大剧院举行,湖北省歌舞剧院、武汉乐团、湖北爱乐合唱团、中国爱乐乐团联袂参演,罗怡林、李心草分别指挥上下半场节目。王世光《长江交响曲》首次上演。

开场曲女声独唱《长江汉江》由王原平作曲。前奏铜管齐鸣,气势雄壮,歌声出口有气派,只是演员经验不足,表演略显过火且速度略嫌拖拉。第二曲是音乐剧《大三峡》选段《告诉你我愿意》,由罗怡林作曲,王金媛、廖勇演唱。这是一首情歌,大抒情,由合唱队助兴,音响很有气势,演唱也不错。第三曲是王原平作曲的《峡江民歌》,开头一句“妹娃要过河”是老民歌,后面三拍子的旋律,是发展出来的新民歌,土家风格,写得地道,女高音陈春茸的演唱也很地道。

《滚滚长江东逝去》(杨慎词)由谷建芬作曲,男中音歌唱家贺磊鸣演唱,罗怡林配器。只听几声鼓响,铜管铿锵如号角,歌声飘出,沉稳大气。贺磊鸣声区通畅,高音挺拔,表演自然,歌声近乎无可挑剔;只是两次低音下落显弱一点。上半场最后一首歌曲是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没有眼泪 没有悲伤》,由女高音刘丹丽演唱。小提琴一阵耳熟能详的旋律飘出,接下来是婉转的歌声。刘丹丽演唱音色明亮,声区贯通且音色统一,表演成熟,嗓音有韵味也有力度,是一位很难挑出毛病的演员,与乐队合作也很不错。

下半场是王世光新作《长江交响曲》。这是一部四乐章交响套曲,以他创作的《长江之歌》为主要素材发展而成。弦乐高音开始,飘出的是《长江之歌》第一乐句,似曾相识又不完全相同的旋律不断反复展开,推出富于动力的主部主题,随后是抒情性的副题旋律,两者对比贯穿,推进发展,波澜壮阔。音乐的再现颇有气势,尾声在铿锵有力的鼓声中结束,是奏鸣曲式结构。

第二乐章是一个慢板乐章。木管吹出优美的旋律,仿佛作者对河山的眷恋。抒情之后的中段欢快活泼,乡土音调阵阵袭来,两种民歌素材的旋律先后出现,构成一个单三部曲式的中段结构。整个第二乐章自成一个复三部的曲式结构,犹如长江流域的一幅风俗画面。

第三乐章是快板。三拍子动荡的主题带来一种时代的气息,一种城市生活的氛围。随后闯入的音乐是鄂西民歌《跳神》的音调,由木管主奏,反复发展进入铜管,也是欢快活泼的气质。音乐又回到前面的主题,是回旋曲结构。

第四乐章是庄严的中板,铜管中低音区奏出庄严的音调,鼓声反复引出不断上涨的弦乐,推出合唱的引子,引导出男低音声部《长江之歌》的第一遍陈述,声乐器乐交替进行,情绪不断高涨。高音弦乐与低音弦乐的二部卡农再次陈述主题,引导出女高音声部主题乐段的咏唱。高潮起伏不断,音乐在混声合唱中结束。

篇5:长江之歌音乐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金峪镇中学 仵俊奇

《长江之歌》教案

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江之歌》,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学会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长江之歌》。教学难点:弱起唱以及弱起小节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引出课题《长江之歌》。

三、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作品简介,了解歌曲背景。

2、谱例分析,了解音乐知识。(拍子、速度、音乐符号等)

3、初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问题:

(1)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朗读歌词,了解歌词含义。

(二)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让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2、教师范唱。

3、视唱谱例。

4、填词演唱。(强调弱起)

5、处理歌曲。(吐字咬字、呼吸、情感对比等)

6、分组演唱。(把学生分组,以比赛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实践创造

根据歌词画出想象中的长江,找同学仿写歌词并演唱。

五、拓展延伸

简介长江以及白鳍豚,从而引申到保护环境的主题。说出与长江有关的歌曲。

六、课堂小结

篇二:初中音乐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

一、导入:同学们好,请坐下!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师唱: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好了,同学们听完了一段由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那么,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页《长江之歌》......二、教学过程

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提示:听完以后,请你们谈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举手

2、介绍《长江之歌》背景:《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3、(感受主旋律)好了,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说这首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哦,有同学说:“激动”、有的说“振奋”还有的说“使人感到骄傲”)。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现在请同学们看着书上的谱例,听听老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女高音声部的音色是怎样的......4、听《长江之歌》伴奏,抽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5、(师范唱)现在,请同学们听听老师给你们演唱的主旋律声部,会唱的同学可以小声唱起来......6、(学生完整唱主旋律)下面一遍,你们自己来演唱主要声部的歌词,老师为你们伴奏。

7、同学们都很棒,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全曲(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用“亲切、热情地”声音演唱主要声部,感受歌词的大意。

三、拓展

1、同学们演唱的太有激情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万里长江的画面”,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1、长江的源头在哪里?

2、它主要都经过哪些省份呢?)

出示中国地图:(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2、同学们,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的视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长江的赞美之情、带着对祖国打好河山的无限憧憬一起去欣赏吧......四、课堂小结

长江之歌教案 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五、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

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教学过程

一、课前音乐: 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新课

1、导入: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备知识点: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录音、磁带)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篇三: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长江之歌》,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背唱歌曲,知道影视音乐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内容分类。

2、过程与方法:聆听、演唱《长江之歌》,感受、体验影视主题歌或插曲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体验影视音乐中,喜欢影视音乐并产生继续学习和了解的愿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长江之歌》。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场景音乐;《猪八戒背媳妇》、电视纪录片《长江之歌》等影视音乐片段。

(1)要求:同学们认真聆听,会唱的跟着哼唱。

(2)问题:这些音乐属于哪个艺术门类?

(3)交流:影视音乐。

2、了解影视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分类。

(1)提问:什么是影视音乐?它包括哪些内容?

(2)交流:影视音乐就是电影、电视剧中的配乐和歌曲。歌曲包括主题歌和插曲;配乐包括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3、教师简介《长江之歌》的有关内容。

二、学唱歌曲

(一)教师播放音乐《长江之歌》,学生聆听。

思考:歌曲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段?

交流:歌曲给人以雄伟、开阔、激昂、庄严、抒情、赞美„„的感觉。

(二)全体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

(三)学唱旋律

1、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用“啦”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1)了解旋律的基本特点。

问题:请大家观察曲谱的旋律和节奏有哪些特点?

交流:四个乐句都是弱起进入。

(2)、学生用充满激情和赞颂的声音唱旋律。

2、学唱第二段旋律

(1)教师播放第二乐句旋律音乐,学生用“啦”跟唱。

提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哪些不同?他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交流:附点音符比较多、音域比较宽广;前后两句给人亲切抒情和精神饱满的感觉。

(2)教师指导学唱第二乐段旋律 a、用撘音阶的方法演唱2 5,第三小节 3 5 1和第五小节 4 6 3,解决音准问题。b、用稍慢的速度、深情饱满的声音划拍视唱。

3、学唱第三乐段旋律。

(1)、教师带学生用“啦”唱旋律。

(2)观察:这段旋律与第一段旋律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交流: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表达了炎黄儿女对长江、对祖国的赞美、依恋之情。

(4)学生跟教师的琴声视唱第三乐段的旋律。

4、学唱尾声旋律

(1)师生一起划拍视唱尾声旋律。

(四)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的曲谱,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情感。

2、填词演唱歌曲

(1)简介曲作者,了解《长江之歌》的创作由来。

(2)完整演唱歌曲。(改正学生不足之处,)

(3)教师伴奏,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情感升华

1、教师提问:这是一首赞颂长江的歌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情感才能把歌曲演唱得更好?

2、学生结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思考并谈谈如何更好变现歌曲。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用充满感情和赞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了解影视主题歌或插曲在影视中的作用

(一)对比欣赏动画片《三个和尚》主题音乐视频片段。

1、第一遍观看无声视频。

2、第二遍观看原声视频。

(二)问题: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音乐?看了两段视频后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三)师生交流:主题歌、片尾主题曲(它们可以高度概括影视剧的内容,给人以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插曲是影视剧情当中出现的歌曲,他常出现在重要的场景中,并与剧中的情节发展紧密相关,用以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师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内容。

五、课后延伸

(一)有感情背唱《长江之歌》

(二)搜集影视歌曲,唱一唱,体会歌曲在影视中的作用。

篇四:小学音乐教案:《长江之歌》优秀教案模板

小学音乐教案:《长江之歌》优秀教案模板 长江之歌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课时:两课时

四、教具:磁带、录音机、幻灯片、幻灯机、投影片、投影仪、录像带、录像

机、黑板、钢琴、银幕。

五、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们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

第一课时

一、课前音乐: 播放录像专题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插曲《江河万古流》

二、组织教学(略)

三、导入 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篇6:五年级音乐《长江之歌》说课稿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题目是母亲河,黄河与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黄河、长江留下了壮丽的诗篇或音乐、绘画作品,学习这一单元,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是十分有益和有效的。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

2.在欣赏《长江之歌》时能体会旋律线的起伏与歌曲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并能用甜美亲切的声音演唱。

难点: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知道长江的走势与歌曲旋律线的关系。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长江我的家》音乐,学生拍手进教室。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有所熟悉,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二、激情导入:

这一环节我采用谈话法导入,提问: 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母亲河”,在中华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母亲河,还了解了母亲河的重要意义,抛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欣赏歌曲:

本环节我首先请学生欣赏大气磅礴的《长江之歌》,结合大屏幕的画面,不但使学生欣赏了长江两岸的秀美风光,更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总体情绪。然后提问学生对长江的了解,教师加以补充,从而介绍长江的走势。告诉学生《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是通过旋律线来表现长江的走势的。(出示旋律线)从黑板事先画好的第一句的旋律线上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学生通过与走势图的比对可以看出这一句正好和长江上游的水流走势相吻合。(出示地图)教师进一步哼唱歌曲中间的旋律,比如:(哼唱7125)学生感觉音乐比较平缓,从而总结出这又与长江中下游的走势相吻合。教师总结这种用旋律线表现长江走势的特点,正是这首歌曲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出示旋律线)教师指导学生用手势表示第一句旋律线,熟练后师生一起完成整首歌曲的旋律线。本来很抽象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讲解变得生动而易理解,学生在自己的总结中找到了成就感。《长江之歌》是一首先有曲后有词的“填词”歌曲,所填歌词与曲调完全吻合,通过教师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热情,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的朗颂使本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学唱歌曲: 本环节我首先说: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和长江之歌风格完全不同的歌曲。听完之后,让学生说出感受,通过歌词,引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描写了港、奥、台同胞思念家乡的心声,达到以情促教的学习效果。此曲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就可以完成,教师可以纠正歌曲的难点,通过大屏幕的展示,进行乐句的比对,(出示歌谱1)比如:(唱)“长江是我的家 ”和 “长江长江是我的家”两句的唱法,教师可以直接范唱的方式。(出示歌谱2)还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 这一句在歌曲中出现了两次,可谓词同曲不同,教师可让学生从曲谱中找到不同点,再加上老师的范唱,基本可以掌握。这首歌曲非常好听,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唱出亲切,温柔的感觉。还可以按照书上要求变换演唱形式,如:领唱与齐唱等。学生以情代唱,真正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对长江的依恋之情。

通过对两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关于了长江的系列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和保护母亲河的思想意识。

篇7:《长江之歌》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长江之歌》是H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朗读要正确清楚。教学要求是: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破句;吐字清楚,音量恰当,速度合宜。

朗读训练是H版6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整套教材中,朗读训练共分四个层次:①正确清楚;②自然流畅;③传情达意;④熟读背诵。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篇8:长江之歌教案

课标分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是中小学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同时,音乐课还应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

教材分析:本课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中的一首音乐作品《长江之歌》 本单元选择的音乐都是围绕影视这一综合艺术形式。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等,本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领会音乐在影视中无可代替的功能,音乐在影视中的形式和作用。通过对教材的认真考量,我从本单元的五首经典曲目中选择了《长江之歌》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其特点是它作为本单元的必唱曲目,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其旋律的形态起伏跌宕。歌曲为大调式,4/4拍,ABA三段体。在电视片中,音乐以器乐演奏为主与只用衬词“啊”演唱的混声合唱,采用卡农式的音乐进行,又在电视片的片头、片中、和片尾反复的出现,让人心潮起伏、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也积累了有关演唱、演奏、表演等的相关经验。但对于《长江之歌》这样一首专业性较强的歌曲,学生学起来不免有些困难,要充分把握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还有如:歌曲中六度、七度的大跳音程的音准,高音的解决等。音准可以跟琴演唱,但遇到高音时要么是害怕不敢唱、要么是喊唱,因此教师应该随时提醒学生歌唱的位置及气息,更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感受歌曲中所要表达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从而激发爱国情怀。

2、能积极参与演唱和音乐欣赏的活动,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知识和技能”目标: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来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2、能初步了解主题音乐的基本概念极其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三)“过程和方法”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体验、模仿、探究、综合等音乐活动中来。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完整、准确的演唱《长江之歌》。

2、难点: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来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

教学方法:听唱、欣赏、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看一组画面,仔细聆听(师朗诵《长江之歌》第一段)背景音乐《长江之歌》伴奏

课件1图片、音乐

问:画面中描写的是什么?(长江)老师刚才是用哪种形式来赞美的长江?(配乐诗朗诵)

二、新授

课件2课题、歌片

1、完整聆听歌曲

请同学们听下面这种表现形式

问:这是用哪种表现形式?(歌唱)对,有了旋律,给你又是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正是因为有了旋律才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长江的跌宕起伏、汹涌澎湃。课件3旋律

2、音乐知识:旋律进行的方式

请同学们看,旋律也称。。旋律有四种进行的方式:

刚才我们已经体会了《长江之歌》波浪式旋律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歌曲旋律再来体会一下,同学们听的时候要注意这几个地方。这几个地方是歌曲中出现的几个大跳,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师示范课件4歌谱

3、学唱歌词 问:体验了波浪式旋律的优美及跌宕起伏,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请同学们聆听这几句,每一句的起唱是强拍还是弱拍?在弱拍上起唱我们叫它弱起,划着拍子我们一起来唱一下,注意每一句的换气点。这一部分主要是描绘了长江的风采,我们称它为A段,我们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这种情绪(mf),让我们带着热情再来演唱一遍,(提示:休止符)课件8弱起、换气点、A

4、请同学们聆听第二部分,每一句的起唱是在强拍还是弱拍上?它用了什么样的节奏型?(师示范)这叫切分节奏,唱的时候前长后短,我们一起划着拍读一下这个切分节奏,注意歌曲中的连音线,要唱的连贯,我们跟着音乐轻声的唱一遍。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前两句用(mp),后两句用(mf)这里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6,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了高潮,所以力度上也要加强。我们称这一部分为B段,让我们用亲切、热烈的情绪和力度的变化放开声音再来演唱一遍。课件9 B

5、我们看这一部分是全曲的高潮,仔细聆听,它跟哪一部分相似?对,这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再现的部分情绪更加的激动,感情也更加的真挚,所以我们用激昂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就是ABA,一起来唱一下再现部分。课件 10 A

6、尾声处理

大家看最后的尾声,这是歌曲的扩展,延长音记号的加入,表现了作者对长江无尽的赞美之情。课件 11尾声

7、完整演唱歌曲

让我们跟着音乐体会情绪和力度的变化,完整演唱歌曲。课件12歌片

8、这么好听的一首歌曲,它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强调先有曲后填词)课件 13创作背景

三、拓展延伸

1、欣赏《话说长江》第一集片头录像(有背景音乐)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电视片《话说长江》的片头,来聆听这首歌曲的原型。课件 14视频

2、刚才我们感受了音乐与画面结合所带给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这个音乐在片头出现,我们叫它片头音乐,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课件15片头音乐、作用

3、这段主题音乐不光在该影片的片头出现,还在片中、片尾反复出现,让人新潮起伏,回味无穷,用音乐语言来概括全片基调,这就是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位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影视音乐。

课件16影视音乐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电影片段《眺望你的路途》,这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歌,简单介绍剧情,(图片)你来体会一下音乐在电影中起了什么作用?(概括影视剧内容的作用)它有什么特点?(多次出现)我们再一次体会了影视音乐的作用带给我们听觉和视觉的享受。课件17 视频、图片

课件 18作用、特点

四、结束语 :

许多影视剧已过去多年,故事情节已模糊。但影视音乐却能勾起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和情愫,让我们记住这些优美的旋律,尽情的去享受音乐的魅力吧。让我们再次唱响《长江之歌》。

课后反思:《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通过聆听旋律的四种进行方式,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波浪式旋律进行的特点。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通过学习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在教唱环节我采用了分段来学唱歌词,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歌曲的结构。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更是让学生激情荡漾豪情无限。刚踏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意教学切入点导入,其二,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喜爱。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和歌曲相结合,做到形象和生动,容易接受。

《长江之歌》教案

上一篇:环氧树脂固化TG测试曲线分析下一篇:品保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