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2024-05-25

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精选7篇)

篇1: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长江中下游平原:

重点:运用地图资料,认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条件

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农产品,理解其成为我国“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 难点:结合地图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城市和工业分布特点,理解长江在城市和工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运用地图资料,认识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级治理措施

导入: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居室。鱼虾以为粮,不耕自由余。

自主学习:识图p44图7-2-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

识图内容:巫山、宜昌、淮河;湘江、长沙、洞庭湖、洞庭湖平原;汉江、武汉、江汉平原 赣江、南昌、鄱阳湖平原、湖口;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南京、上海、杭州、太湖,预计用时3分钟

阅读课本P45《区位条件优越》和《鱼米之乡》,完成以下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由哪些部分组成?

2、该区域经济发展,在自然环境方面占有哪些优势?

3、如何体现本区条件优越?

4、本区被称为“鱼米之乡”,水稻种植业和淡水渔业居于什么地位?

5、本区主要种植哪些作物?

6、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那些问题以及农业的发展方向?(预计用时5分钟)

课堂记忆《区位条件优越》和《鱼米之乡》的内容

根据p46图7-2-3武汉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变化柱状图;分析气候方面的知识点

1、判断气候类型

2、分析气候特征

3、该区特殊的天气

4、气象灾害

讨论: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以平原为主,便于耕作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3.河流--河流湖泊众多,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用水和渔业资源 4.土壤--水稻土土壤肥沃,产量高

阅读了解:稻田养殖

当堂小练习:地理位置、范围组成、鱼米之乡

阅读课本P47《沿江分布的城市》

1、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分布特点?

2、本区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并在图中勾画出来。

3、武汉的重要地位。

4、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是哪儿?

5、上海的重要地位。

图片了解武汉和上海

小组讨论:长江为本区城市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1分钟)答案:水资源、航运资源、城市发展所需的土地

阅读课本P48、49《沿江工业走廊》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工业基地和主要工业城市。

2、本区两大工业走廊,并在图中找出对应城市。

3、本区工业发展依托了哪些条件?

阅读课本P49、50《保护“母亲河”》

1、本区面临着哪些污染问题?

2、本区污染严重的原因?

3、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活动:P50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洪涝灾害

讨论洪涝灾害的对策:修建水库、裁弯取直、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退田还湖

小练习

合作探究对答案

篇2: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大河镇第一中学 宋阳梅

【教学目标】

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重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点、主要的农产品及分布。(重点)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资源、工业及城市。(难点)

4、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境保护。(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脉,奔腾向东,在上海市注入东海。而这节课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指的是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它有许多美誉,你知道哪些?(通过学生回答,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美誉”的课件)。这里如此美丽富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中下游平原,感受它的美。

二、讲授新课

(一)区位条件优越

1、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图”,引导学生完成p45页读图题1、2两题。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点,位置及范围。(长江中下游平原沿江分布,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汊纵横分布。)

2、提问: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进一步总结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条件优势——沿江分布,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丰富;东临黄海、东海,长江贯穿东西,江海联运便利。)

(二)鱼米之乡

1、演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及类型图”,引导学生认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热条件充足。所以多河流和湖泊,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读“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产品图”,引导学生认知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的农产品及其分布。

3、小组讨论: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三)沿江分布的城市

1、引导学生读P47“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人口规模”图,认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水运条件十分便利,许多城市往往是沿江发展起来的。长沙、武汉、南京、上海,说说本区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沿江分布)

2、拓展认知武汉和上海经济发展的优势。

(四)沿江工业走廊

1、读p48“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分布”图,认知依托长江干支流便利的航运及沿岸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优势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最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读图指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工业基地,并找出主要的工业城市。

2、读图提问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工业走廊有哪些?

(五)保护“母亲河”

1、提问:你所知道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有哪些?

2、小组讨论:总结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洪涝灾害严重。

③环境污染加重

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人口、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污染、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保护“母亲河”该不容缓。【课堂小结】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区位条件优越

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主要表现在哪方面? 3.沿江分布的城市 4.沿江工业走廊

5.保护长江“母亲河”刻不容缓 【板书设计】

1、范围: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 和长江三角洲。

2、区位优势:频海,沿江双重优势。

3、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降水丰沛,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4、沿江工业走廊: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

篇3: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合理布局的气象站网不仅能提高气象服务工作的效益,减少站网过密带来的人力和物力浪费,而且有助于气象工作者了解各地的天气和气候规律[1]。自动气象站因具有获取资料准确度高,观测时空密度大,业务成本低等特点[2],被广泛地投入应用。截至2011年,全国气象部门累计有三万多个自动气象站投入运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及公众对个性化、精细化、无缝隙的天气预报服务提出了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国内的自动气象站虽然能基本满足气象业务的需要,但仍存在着较大的不足。

Munn[3]指出,由于任何气象要素场都存在着空间间隔的协相关和时间间隔的自相关,而且其相关性往往随着时空间隔的增大而减小,这就使根据不同的探测目的和不同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性来确定各类气象站网的密度和间距成为可能。Drozdov等人[4]的研究表明,气象要素的内插标准误差,只与该要素的结构函数有关。因此,结构函数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台站网的合理分布研究[3,4,5,6,7,8]。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温的结构函数、线性内插误差,根据标准误差不得超过观测标准误差的原则,确定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自动气象站网的最大容许误差及最大测站间距。在求得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温度内插标准误差与距离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插精度要求增设站点,并采用基于交叉验证的支持向量机对气温数据进行预处理,合理化站网密度,最终给出增设站点的具体位置及个数。

1 研究区域和资料

研究的区域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大体位于110°E—120°E,28°N—33°N之间,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大都在50 m以下,能较好地满足结构函数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的要求。为了分季节研究该区的站网密度,选取区内57个自动气象站2002—2007年期间1,4,7,10月份的日平均气温资料作为计算样本,以此分别代表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情况。

2 台站间距的确定

Gandin[9]指出,只要知道某一区域有关气象要素的结构函数分布情况,就可以确定内插标准误差与距离的关系。

2.1 结构函数

结构函数表征向量在空间不同点间的离散程度。根据Gantin[9]的定义,某气象要素在AB两点间的结构函数为两站点间要素距平差值的平方的平均,即

bf(A,B)=[f(A)-f(B)]2¯(1)

式(1)中,f′(A)和f′(B)分别表示要素f在平面上A点与B点与平均值的偏差。

若以 Df( A ),Sf(A,B)分别表示要素fA点的方差及AB两点的协方差函数,亦可推导出结构函数的另一表达式

bf( A,B ) =Df(A)+Df(B)-2Sf(A,B) (2)

式(2)中AB两台站间的距离l可由经纬度及地球的平均半径求取。如果某一区域内,有m个站点,分别计算可能组合的每对台站之间的距离l及相对应的结构函数bf,则可以得到m(m-1)/2对距离l及相对应的结构函数bf。将所有的间距划分为不同范围的等级,结构函数bf也按距离的级别分组,然后将不同等级的距离与相对应的结构函数的平均值绘成曲线进行分析。

2.2观测随机误差的估计和线性内插标准误差的计算

在对任一点的气象要素观测时,均存在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部分。系统误差在利用偏差来计算结构函数等各特征量时已被消除。假设在研究范围内气象要素在某一点上的随机误差既不与各点的偏差相关也不与其它点上的随机误差相关,则有

δf(A)f(B)¯=0(3)δf(A)δf(B)¯=0(4)

当两点重合时(A=B)时,

δf(A)δf(A)¯=δf(B)δf(B)¯=δf2(5)

δf称为观测随机标准误差,σf2表示观测随机误差。即要估计的量值,σf2表示观测随机误差。在此基础上可写出根据实际观测资料(已包含观测随机误差)计算的结构函数式

A,B)={[f(A)+δf(A)]-[f(B)+δf(B)]}2¯(6)

f′(A)和f′(B)分别表示AB两站要素偏差的理论值,δf(A)和δf(B)分别代表它们的随机误差值。将式(6)展开,再利用式(3)—式(5)的结果,可得

bf(A,B)=[f(A)-f(B)]2¯+2σf2(7)

结合式(1),则式(7)亦可写成:

bf(A,B)=bf(A,B)+2σf2(8)

AB两站的距离为l,式(8)可写为等式(9)。

bf(l)=bf(l)+2σf2(9)

式(9)中bf(l)表示利用距离为l的两站点实际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结构函数。由上式可以看出,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通过实际观测资料计算的结构函数值比用式(1)计算得到的结构函数理论值要偏高些。

l=0时,bf(l)=0,有

σf2=12bf(0)(10)

所以只要把由实际观测资料计算获得的结构函数值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外推到零时,就能估算出随机误差的值。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线性内插标准误差与距离的关系。对相距为lAB两点连接线中点C进行插值,其标准误差可以表示为

E=bf(l2)-14bf(l)+12σf2(11)

结合式(9)和式(10)可得

E=bf(l2)-14bf(l)-12bf(0)(12)

利用式(12)便可由实际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结构函数求得不同距离下线性标准误差值。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内插精度要求来布局新站点。

2.3 最大容许误差及最大容许距离

对于大多数气象要素来说,可采用线性内插标准误差不应超过观测随机误差的原则,也就是说最大容许误差E是通过式(11)右边前两项[bf(l2)-14bf(l)]的数值不超过观测随机误差σf2来确定的。由此可得

E32σf2(13)

所以由

Emax=32σf2=34bf(0)(14)

计算所得到的Emax即作为最大容许误差,与此对应的距离即为最大容许站距。

用上述的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自动气象站的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式(1)计算并绘制了该区域气温的结构函数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知,各季节温度场的结构函数均不同程度地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各季节之间的差异逐渐明显,冬季的结构函数值随距离变化最快,这是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季海陆之间的温度对比较大。同时,由于大气环流的异常导致温度的非周期性使冬季出现特暖特冷的现象较为剧烈。

利用式(12)同样可以获得线性内插标准误差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图2)。

利用式(12)和式(14),计算得到不同季节线性内插的最大容许误差及最大容许距离,如表1所示。

经分析表明,对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而言,气温的布站间距应小于等于29 km。截至目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自动气象站的布站间距已基本达到要求。根据气测函[2009]248号文件要求,未来几年内,应建立空间密度更精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预报预测系统和综合观测系统更健全的自动气象站网。应尽可能地增大站网密度,从而获取更具代表性的气象观测资料。

3 不同内插精度下布站情况

在求得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温度内插标准误差与距离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插精度要求确定不同内插精度要求下的布站间距并增设相应的站点。

根据内插标准误差与距离的关系,讨论了不同内插精度下(E=0.045 ℃,E=0.037 ℃,E=0.033 ℃)的布站情况。

现将重点讨论内插误差为0.045 ℃时的布站情况,其它两种情况下的布站方法与该情况下类似。当内插标准误差等于0.045 ℃时,自动气象站的布站间距应为16km。以实际站点为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无站点分布的地区每隔约16 km增设一个站点,共计增加站点2 342个。增设站点的气温数据由空间插值方法内插获得。由于空间内插的方法较多,现分别采用三角剖分线性插值、三次曲线插值、双谐样条 ( Biharmonic Spline) 插值及克里金插值对长江中下游57个自动气象站2002—2007年日平均气温进行内插,确定最佳空间插值方法,从而增设站点的气温由该插值方法内插获得。对这四种内插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方法见节3.2),发现克里金插值效果最佳。

3.1 克里金插值法

克里金(Kriging)插值法[10]又被称为空间自协方差最佳插值法,它是1951年南非地质学家D.G.Krige提出并由此命名的。其后,在1962年法国的地理学家Mathreon给出了Kriging的内插公式

z(x0)=i=1nλiz(xi)(15)

式(15)中, xi为区域上的一系列观测点;z(xi)为相应的观测值;z(x0)区域化变量在x0处的值;λi为权重,且满足条件

i=1nλi=1(16)i=1nλiγ(xi,xj)+ψ=γ(xj,x0)j(17)

式(17)中,ψ是极小化处理时的拉格朗日乘数;γ(xi,xj),γ(xj,x0)分别是Z在采样点xixjxjx0之间的半方差,这些量都是适宜的变异函数得到的,变异函数指的是半方差γ(h)和点对应的空间距离之间的关系,半方差γ(h)由下式给定

γ(h)=12ni=1n[Ζ(xi+h)]2(18)

式(18)中,h为步长,γ(h)是变量Zh的半方差,n为被h分割实验数据的数目。

根据拟合半方差模型的不同,克里金插值法可分为线性模型、高斯模型、指数模型、球状模型等。经过计算比较,高斯模型更符合计算需要,其表达式为

γ(h)=c0+c[3h2a-12(ha)3]0<ha(19)

3.2 空间插值的精度比较

交叉验证方法一般是检验气候要素插值效果的一种方法。它通过逐一删除已知站点的观测数据,并利用其他站点的数据进行模拟生成该站点的观测值,而后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以此来检验插值效果[10,11,12]。通常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检验的标准。

RΜSE=i=1n(Ζi-Ζi)2n(20)

式(20)中,n为用于检测的站点,Zi为第i个站点的实测值,Zi′为预测值。

对57个站点的气温的插值效果进行了交叉验证。验证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直观地看到四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气温数据插值的效果,从而2 343个增设站点的气温数据由效果较好的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内插获得。

3.3 站网密度的合理化

为了合理化站网密度,以2.5°×2.5°经纬度网格为单元网格对增设站点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组成的站网进行划分,增设的2 343个站点分布在8个网格中。对每一个网格内新增站点克里金内插获得的气温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采用基于交叉验证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实现气象站网的优化。在保证信息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优化气象站来达到缩减开支的目的。

支持向量机[13]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一个非线性映射ϕ将样本数据(xi,yi),xiRn,yiR,i=1,…,l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F,并在这个空间进行线性回归。即

f(x)=[ωΤϕ(x)]+b(21)ϕ:RnF,ωF(22)

式中,f(x)是特征向量中的一个线性函数,ω是权重向量,b是阈值。

一般,选用效果较好的高斯径向基核函数RBF来训练支持向量机。所谓交叉验证就是把数据集分成几个组,然后一组当成验证集合其余的作为训练集,从而来选择最佳参数c(惩罚系数)和g(RBF核函数)。现使用的MATLAB支持向量机的工具箱默认的是三折交叉验证。以28°N—30.5°N,110°E—112.5°E的网格为例,该网格共计增设站点325个,对增设站点的气温数据采用基于交叉验证的支持向量机进行回归预测,即逐一删除其中一个站点的气温数据,并利用其他站点的气温数据进行模拟生成该站点的观测值,将该站点回归预测的数值与原来的数值进行比较,求得误差量,其表达式为

σ=Τi´-Τi(23)

其(23)中σ表示误差值,Ti′表示第i个站点的预测值,Ti表示第i个站点的原始值。

现认为预测后误差较小的站点可以舍去,舍去站点的气温可以用其他站点进行回归分析而求得。对325个增设站点进行气温预测,其误差值如图3所示。

分析误差量的数值可知,28°N—30.5°N,110°E—112.5°E网格内增设的325个站点中有38个站点的误差量很小,较其他站点的误差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即可删除38个站点,删除站点的气温数据可由该网格内其他站点进行基于交叉验证的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获得。最终该网格内所需的站点数为287。

按照不同的内插精度要求,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2.5°×2.5°经纬度网格内全部站点进行站网的优化,分别计算了当内插标准误差为0.045 ℃、0.037 ℃、0.033 ℃,即布站间距为16 km、12 km、8 km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所需站点数及各网格所需的站点数。当 ,l=16 km时所需的站点数为2 038,E=0.037 ℃,l=12 km时所需的站点数为4 268;E=0.033 ℃l=8 km时所需的站点数为8 597。内插标准误差越小,布站间距就越小,所需的站点数就越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各网格内站点的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图4中横坐标网格1-8所表示的区域范围如表3所示。

对比分析三种内插标准误差下各网格的布站个数(图4)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图5)发现:任意情况下,等温线稀疏即气温差异少的地区(如网格3)的布站个数少。等温线较为密集即气温差异大的地区(如网格7)布站个数较多。

4 结论与讨论

针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温的布站要求,对该区范围内的57个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以下结果。

(1) 统计分析了2002—2007年期间1,4,7,10月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日平均气温结构函数,在研究的空间范围内,结构函数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满足内插误差小于观测标准误差的范围内,气温的布站精度要求小于等于29 km。

(2) 由内插标准误差与距离的关系,讨论了不同内插精度下的布站情况(E=0.045 ℃,l=16 km;E=0.037 ℃,l=12 km;E=0.033 ℃,l=8 km)。根据不同的内插精度要求增设相应的站点。

(3) 通过比较四种插值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日平均气温插值的结果,克里金插值方法优于其它方法。增设站点的气温值由克里金插值方法内插得到。以2.5°×2.5°的经纬度网格为例,采用基于交叉验证的支持向量机对该地区内的增设站点进行优化,得出当E=0.045 ℃,l=16 km时所需的站点数为2 038,E=0.037 ℃,l=12 km时所需的站点数为4 268;E=0.033 ℃,l=8 km时所需的站点数为8 597。

(4) 对站点数量要求较高的地区大多是等温线比较密集的地区,而等温线较稀疏的地区对站点数量的要求较小,从而验证了布站在气温差异大的地区应增设站点的合理需求。

篇4: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金矿矿床;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257-01

一、金矿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分析

由于地质因素和矿床形成原因,长江中下游成为重要的金矿矿床分布区域,截止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黄金产区之一。就目前的金矿矿床类型而言,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层状矿床,这类矿床主要由石炭纪的黄龙组底部构成,这类矿床分为多个层面,开采时间长,总体矿体规模较其他矿床要大,在长江中下游分布有这种类型的金矿矿床,矿体总长度在500-3000m。另一类是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矿床。在这一类的金矿矿床中,金矿的成因主要分为接触交代型、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热液脉型,在长江中下游中,接触交代型的金矿矿床居多。由于长江中下游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地质构造,造就了金矿矿床的分布较其他地区要多。下图为长江中下游金矿矿床的分布图:

二、金矿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分析

究其原因,长江中下游金矿矿床形成的根本原因要归结于地球动力学,因此我们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金矿矿床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地球动力学的影响,属于地球活动的最终产物。从近些年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长江中下游的金矿矿床的形成年代可以追溯到中生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长江中下游的金矿矿床具有历史年代长、形成原因复杂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这些金矿出产的黄金品质和纯度较高。利用地球动力学的观点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长江中下游的地理地形主要是壳幔部位具有较为明显层状结构,也正是由于其横向与纵向的不一致性,导致了两块地幔相接触之后形成了一个挤压地带,这个挤压带的磁场也随之升高,因此成为了金矿的矿床成矿带。在长江中下游的金矿矿床分布中,燕山期所形成的成矿带占主要地位。

长江中下游的地形比较复杂,所经历的地壳变迁也相对多一些,这些都为金矿矿床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利用地球动力学可以有效的分析金矿矿床的形成,以及对形成条件和地壳构造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在金矿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分析中,我们要对金矿形成的原因和机理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长江中下游的地质构造分析后发现,皖南、赣东、赣西北、大别山等邻区沉积变质岩基底的TDM为1522-2900Ma[13-15|之间,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18亿年前早元古代地壳已初步形成。

三、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

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主要为三个方面:地层及岩相条件、地层的构造条件、岩浆岩条件。为了全面了解金矿矿床的地质条件,我们需要对这三个条件进行重点分析:

1、地层及岩相条件

从目前探明的储量来看,长江中下游的金矿矿床分布较广,这部分金矿的形成主要应归结于地层及岩相条件的成熟。对于长江中下游而言,由于地层及岩相条件达到了矿产的构造条件,因此除了金矿以外还伴生了铜矿等其他的矿床。这些矿床与金矿矿床一起埋藏在上石炭的黄龙组中,除此之外还包括下二叠统栖霞组及下中三叠统大冶群和东马鞍山组。

2、地层的构造条件

地层构造是本区成矿流体系统形成、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形式、不同级次和不同规模的构造形成了控制本区成矿带、铜、金矿床密集区及其中矿田、矿床乃至矿体的立体网络构造系统。长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多期、多性质和多方向的构造要素,包括岩石圈断裂和壳断裂、断块构造、滑脱推覆构造、构造破碎带以及火山侵入机构等。

3、岩浆岩条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金矿床尤其是燕山期铜、金矿床与侵入岩关系密切。区域侵入岩形成的时间跨度较大,但主要形成期为晚侏罗,早白垩世,同位素年龄多在140-95Ma之间。滁州湖州断裂以西的燕山期侵入岩形成于燕山早期至晚期,以早期为主,岩石类型主要有辉长岩类、闪长岩类、花岗闪长岩类及花岗岩类。

四、金矿矿床形成的机理分析

对于金矿矿床形成的机理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要明确金矿形成的时代,其次要利用同位素的方法测量金矿矿床形成的具体年代,最后要对金矿的成矿机理进行整体分析。

1、金矿矿床形成的时代分析

通过前期的研究和地质构造的分析,长江中下游的金矿矿床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石炭系,属于黄龙组的底部。此外,还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共同形成于燕山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长江中下游金矿矿床形成的大致年代。

2、利用同位素测定金矿矿床形成的具体年代

尽管我们推断出了金矿矿床形成的大致年代,但是对于确切的时间还是无法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同位素的方法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具体年代进行测定。

3、金矿形成机理的整体分析

篇5: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长江中下游防治自然灾害的若干对策

长江中下游是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的地区.从科技进步的角度对该地区防治自然灾害的对策进行了研究,认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科技为依托,建立减灾系统.

作 者:邓峙 DENG Zhi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政法系,武汉,430070刊 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年,卷(期):39(3)分类号:X43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自然灾害 防治对策 科技进步

篇6: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一个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物理统计预测模型

提出了一个长江中下游夏季(6~8月)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 通过预测夏季降水的年际增幅, 进而再预测降水. 年际增幅(DY)定义为当年的变量值减去前一年的变量值. YR定义为长江中下游夏季平均季降水率. 通过分析与YR年际增幅有关的冬、春季节大气环流, 确定6个关键的预测因子, 建立物理统计的`预测模型, 预测因子是南极涛动, 印尼-澳洲附近的850和200 hPa经向风垂直切变等. 这个预测模型对YR在~后报中显示了很高的预测技巧, 预测的平均均方根误差是18%. 预测模型能够再现YR在1984~的上升趋势和~20的下降趋势. 考虑到目前中国夏季降水的平均预测水平是60%~70%,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预测水平不高, 因此, 通过预测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年际增幅(然后再预测夏季降水)的方法, 能够显著地提高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业务预测技巧, 并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作 者:范可 王会军 Choi Young-Jean  作者单位:范可,王会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Choi Young-Jean(韩国气象研究所,韩国气象局,汉城)

刊 名:科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 52(24) 分类号:P4 关键词:年际增幅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   预测模型   预测技巧内容  

篇7:长江中下游平原教案

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正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带的断裂构造部位.由于岩石圈大尺度不连续和地壳减薄无山根的成矿背景,促使燕山期热事件成为断裂-盆地-岩浆-成矿带的响应.区内Ⅰ型花岗岩是地幔基性岩浆底侵与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包体研究和透明地震反射区资料证明它们具有软流圈上涌与下地壳拆沉作用的印记,也是幔根构造的源地.正因为透岩浆流体作用,形成大量金属矿床,因而这些矿床的成矿时代具有突发性和规律性,同时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和不均匀性;成矿流体具有同一性和矿床类型的多样性;成矿期次具有叠加改造性.从S、Pb、Sr、H、O、C、Si、Cu等同位素组成取得的`信息,也可作为幔根构造壳幔同熔成矿的佐证.按照幔根构造成矿机理分析,预测本区仍有第二成矿空间(-500~-2 000 m),建议以“类埃达克岩(体)”为中心的地区,可作为新一轮找矿的首选区.运用综合方法(遥感、磁、电、重、地震及深穿透地球化学等),以探明深部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为主攻目标,建立四维成矿模型,确定找矿靶区,尽快进行钻探验证.

作 者:真允庆 束乾安 戴宝章 汪莎 陈国衡 花林宝 丁梅花 郝红蕾 ZHEN Yun-qing SHU Qian-an DAI Bao-zhang WANG Sha CHEN Guo-heng HUA Lin-bao DING Mei-hua HAO Hong-lei 作者单位:真允庆,ZHEN Yun-qing(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93;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814队,江苏镇江21;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三局,太原,030002)

束乾安,汪莎,陈国衡,丁梅花,郝红蕾,SHU Qian-an,WANG Sha,CHEN Guo-heng,DING Mei-hua,HAO Hong-lei(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93;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814队,江苏镇江212005)

戴宝章,DAI Bao-zhang(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07)

花林宝,HUA Lin-bao(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07;江苏华东有色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210007)

上一篇:广告创意在广告策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下一篇:年夜饭你该怎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