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2024-04-10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精选6篇)

篇1: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班杜拉的“观察学习”(06.4,4分)(08.4,3分)P88第四段 2.变式(06.4,4分)P289倒数第二段 3.心理健康教育(06.4,4分)P372第一句 4.社会性别角色(06.4,4分)P467最后一段第一句 5.发现学习(06.10,3分)P109倒数第二段 6.功能固着(06.10,3分)P191倒数第二行

7.先行组织者(06.10,3分)P124第一段;P276第三段 8.品德(06.10,3分)P328 9.考试焦虑(06.10,3分)P455第二段第五行

10.最近发展区(07.4,3分)P31倒数第三行到P32第二行;P133 11.自我效能感(07.4,3分)P93倒数第三段第一行 12.实物直观(07.4,3分)P169倒数第一段第一行 13.形式训练说(07.4,3分)P268;内部资料P44 14.教学监控能力(07.4,3分)P530第一段 15.学生的学习(07.10,3分)P36倒数第二段 16.元认知(07.10,3分)P288倒数第一段

17.创造力(07.10,3分)(08.4,3分)P307倒数第一段 18.资质优异儿童(07.10,3分)P494第一段 19.概念的同化(08.4,3分)P178 20.共同要素说(08.4,3分)P269最后一段 21.道德认知(08.4,3分)P347最后一段第一句

二、简答题:

1.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06.4,6分)(08.4,6分)P192六点 2.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什么?(06.4,6分)P251-252五点 3.人的品德心理结构具有怎样的特征?(06.4,6分)P330-332五点 4.如何调整和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06.4,6分)P457-459 5.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可以有哪些应用?(06.4,6分)P483-484六点

6.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06.10,6分)P135最后一段最后七行(超纲)7.简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06.10,6分)P198-200六点(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P206-207两点)

8.简述爱德华·德·波诺提出的横向思维开发训练方案的主要部分。(06.10,6分)P304-306六点

9.简述学生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06.10,6分)P367-368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 10.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06.10,6分)P519-520五点 11.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07.4,6分)P8-9 12.简述发现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07.4,6分)P115第二段 13.简述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07.4,6分)P185最后一段

14.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07.4,6分)P286-287客体因素和主体因素 15.在教育心理的研究中,运用问卷法要注意什么问题?(07.10,6分)P12第三段 16.奥苏贝尔为什么要说“发现学习不应该再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07.10,6分)P118第二段

17.学习迁移可以划分成哪些不同的类型?(07.10,6分)P263-264四种分法 18.教师可以采用哪些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成败归因?(07.10,6分)P427 19.为帮助教师形成职业角色,所树立的榜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07.10,6分)P521倒数第二段

20.简述使用程序教材的机器教学的优点。(08.4,6分)P85第三段

21.简述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08.4,6分)(08.10,6分)P120第三段 22.简述奥斯本-帕内斯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基本步骤。(08.4,6分)P326 23.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08.4,6分)P372-373六条 24.影响学习迁移的主客体因素。(08.10,6分)P286-287

三、论述题:

1.教师的威信有什么意义?谈谈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以及如何建立教师威信。(06.4,12分)(06.10,14分)P522-524 2.什么是“先行组织者策略”?结合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分析它的重要意义。(06.4,12分)P123-124 3.根据加涅的理论,举例说明学习的不同阶段及其所需要的条件。(06.10,11分)P153-154“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4.结合实际,谈谈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07.4,12分)P322-326 5.试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产生原因和教育措施。(07.4,13分)P367-370 6.试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08.4,14分)P289-293四个大点

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08.4,11分)P424-430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两个方面

篇2: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支撑:身体某(些)环节撑于器械,肩轴高于(或平于)器械轴的动作。

2.支撑跳跃:是指用手或身体其他部位支撑山羊、跳箱、跳马等器械的多种跳跃动作或腾跃动作。

3.帮助:在体操练习中,帮助者及时给予练习者助力,信号,或放标志物、限制物等,可使练习者更快地建立动作概念,更好地掌握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措施叫帮助。4.结构术语:是指描述动作形式及其本质特征的专门用语。

5.自我保护:是由于技术上的失误而发生意外时,独立运用特定的技巧和自救动作摆脱危险的方法。

6.利用器械保护:在体操教学与训练中,合理运用海绵垫、海绵包等保护用具,可以消除练习者的紧张和害怕心理,从而有效的加快教学进度。

问答题

1.请例举至少五种手臂举在一定方位上的动作

前举、上举、侧举、后举、侧上举或侧下举、前斜上举、后斜下举

2.试述体操具有哪些特点

体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能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广泛运用保护与帮助,有较强的艺术性和不断创新等特点。

3.对保护和帮助者的要求

①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② 了解练习者的情况。首先了解练习者对动作技术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

③ 熟悉动作技术。熟悉体操动作技术是正确运用保护和帮助的基础。④ 掌握扎实的保护和帮助技能 ⑤ 要重视培养教学骨干

4.体操教学训练中保护与帮助应该如何正确运用

正确站位、灵活移动、时机恰当、助力适度、部位准确、适时脱保。

选择题

1、在奥运会体操比赛中男子六项是自由体操,(鞍马),吊球,双杠。。

2、被指定作为看齐目标的学生称为(基准学生)

3、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叫(基准学生)

4、托的手法主要是通过托腰,腹,臀等部位,使练习时的(重心)

5、帮助分为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

6、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的间隙称为(间隔)

7、徒手体操是体操中最基本的练习,不受场地和(器械条件)的限制。

8、保护分为(自我保护,他人保护。器械保护)

9、身体绕器械轴或握点的连线做由支撑再到支撑(回环)

10、两膝并拢同时屈膝的一种姿势叫(蹲)

11、保护与帮助的教学方法体操教学中,(心里负担)增强学习信心。12、1956年成立全国体操协会,加入(世界体操)联合会

13、间接帮助是帮助者不直接(助力)与联系者身上

14、推的帮助手法主要用于(滚翻类)动作 15、1951年11月24日,国家体委会公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

16、现代体操是由徒手,持轻器械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并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体育项目。

17、“屈两周”是一种(简化术语)

18、根据体操的目的和任务,可将体操分为基本体操。。(表演性体操)

19、顶的帮助手法主要运用于(倒立)动作练习20、根据练习形式将体操分为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

21、大腿与小腿夹角小于45°的动作叫(全蹲)

22、两臂旋外,两手虎口向外握叫(反握)

23、挡的帮助手法是通过阻挡腿部,使练习者(减慢)动作速度

24、(送)的帮助手法主要通过托送背,使练习者重心远离器械

26、身体倒置时,胸部所向的方向为(后)

27、在体操教学中,练习者的身体的(高度)或一种复杂的状态

28、绕是指身体某环节在180°以上,360°以下的(弧形动作)

29、扶的帮助手法是通过扶(腰)

30、形态术语中小翻 子又称做(侧手翻内转90度)

31、身体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地面或器械并经过头部的翻转的动作叫(滚翻)

32、(他人)保护是指练习者因技术不够熟练或因意外而发生。

33、扶的帮助手法是通过扶腰、。主要用于(倒立)动作

34、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称为(路)

35、搓的帮助手法主要用于(转体)动作

36、技巧运动能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

37、利用器械保护是(保护)方法之一

38、头在下,脚在上的一种支撑姿势叫(倒立)

39、托的保护手法主要运用于(平翻)40、现代体操是以徒手、(持轻)

41、技巧运动有滚动、手翻、空翻、(倒立)等动作

42、搓的帮助手法是通过扶。使练习者的身体沿纵轴(加速旋转)

43、练习时。如发现器械、护具故障应(及时终止练习)

44、单杠下法身体失去平衡时保护者应采取(抱)的手法

45、肩轴与器械轴(垂直)的姿势 46、1962年体操竞标赛上,烈峰获得(鞍马)第三名

47、身体绕器械轴或握点的连线圆形动作叫(回环)

48、体操自身具有(广泛群众)

49、自由体操主要是由徒手体操、女子自由体操波浪和(舞蹈动作)50、信号是间接帮助的方法之一,以提示(用力时机)

51、根据体操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基本体操)和表演性体操

52、通过支撑跳跃练习,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53、持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的基础上

54、体操术语是正确说明体操动作的(专门术语)

55、形态术语的手倒立又称(顶)

填空题

1、队列队形练习有(图形行进)、队列变换、散开和靠拢等

2、世界竞技体操的大型赛事包括奥运会体操比赛(世界体操锦标赛)

3、帮助分为直接帮助、(间接帮助),利用器械帮助 4、1964年我国提出国际体操联合会,(1987)年国际体操联合会重新。

5、奥运会体操比赛项目中,女子四个项目:自由体操。跳马和(高低杠)

6、保护分为自我保护,他人保护和(利用器械保护)

7、在(2000)年奥运会上。我国男队首次获得奥运会团体冠军。

8、相邻左右之间的间隙称为(间隔)

9、被指定作为看齐目标的学生称为(基准)

10、奥运会体操比赛中男子六项是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单杠

11、艺术体操正式比赛的器械有(绳)、圈、球、棒

12、跳跃包括以下肢为主的(一般跳跃)和上下肢结合的支撑跳跃。

13、根据体操的目的和任务,可将体操分为(基本体操)、竞技体操

篇3:单段破碎系统生产和维护问答

破碎机作为主机设备其生产能力直接决定了破碎系统的生产能力, 但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破碎系统的生产能力还与许多因素有关, 如:系统中其他设备的能力、系统的布置、料仓及出口形状等。

破碎系统中其他设备的能力主要指板喂机、出料胶带机和堆料胶带机等设备的能力, 这些设备匹配不当也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产量不足。由于破碎机的进料粒度是不均匀的, 造成瞬时产量的波动, 所以其上下游设备要有能力承受这种波动。一般地, 破碎机的上喂料和下出料输送设备的能力应该是破碎机额定产量的120%~135%。如果系统没有按照这个要求配置, 往往破碎系统的产量会受到制约。常见的情况是, 板喂机已经开到满速, 系统的产量仍然达不到额定值, 而此时破碎机主电机的电流负荷却不高, 说明板喂机传动配置设计时对料层厚度的估算不准确, 可以通过更换减速机或电机 (如8级电机换成6级电机从而提高板喂机运转的线速度) 来解决。另外, 堆料机的悬臂皮带有时也会制约系统能力, 原因在于选型时能力偏小, 或是露天安装遇到下雨, 悬臂皮带又处于最大倾斜角度时, 容易打滑。此时, 应设法对悬臂皮带进行改进以提高其台时产量。总之,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单台设备的运行功率 (或电流) 来判定某个设备的出力情况。若某台设备的配备能力不足, 应针对该设备进行改造, 提高破碎系统的产量。

在同等使用条件下, 整个系统的布置如板喂机的角度等不合理, 料仓形状、料仓出口形状等设计不合理都会造成板喂机输送物料的料层高度不够, 使板喂机的喂料能力下降, 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产量和稳定性。如果板喂机的头轮位置和破碎机的相对位置不合理, 往往会对破碎机的稳定运行和转子的使用寿命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带给料辊的破碎机对这一点尤其敏感。

2 为什么有的破碎机达不到额定的产量?

部分用户会遇到破碎机的产量达不到额定值。排除破碎机设计、选型和制造质量等因素外, 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破碎机的产量, 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分为原料问题、外围设备配置问题。

原料问题主要表现在原料的物理性能, 即:原料矿石的抗压强度、节理发育情况 (影响爆破效果即进料粒度) 、水分和含土量等。对于矿石的固有特性在选型之初已经有所考虑, 一般不会引起破碎机运行产量的波动, 而物料的含土量和进料粒度往往可以引起产量的波动。如果物料的含土量偏高, 进入破碎机的物料粒度过大, 或大粒度物料的含量较高都会使得破碎系统的产量降低。一般而言, 每台设备在选型时, 都会对物料的水分、含土量和进料粒度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尽量控制物料的含土量和进料粒度。含土量大的物料主要出现在新矿山的开采初期, 或以夹层的方式出现, 因为剥离层含土量较大, 水分较高, 品位较低, 这些物料破碎时往往会造成破碎机电机的负荷升高, 破碎机很容易被堵塞, 而且对水泥生产配料造成一定的困难。如果这些剥离层与后期开采的石灰石搭配使用, 既可以满足原料的配比要求, 也可以改善破碎系统的工况。再则, 物料的粒度对破碎机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一般破碎机的入料粒度规定, 最大喂料粒度 (有时用长宽高来表示, 有时用最大单边长度来表示) 不超过某一百分含量 (一般10%) 。有的用户误认为破碎机可以破碎最大粒度的物料, 所以就直接喂入全部最大粒度的物料, 这样不但会降低破碎系统的产量, 而且破碎机会经常闷机, 对破碎机工作部件 (如锤头和锤轴等) 的伤害尤大 (图1) ,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喂入正常爆破状态下各种粒级均占一定比例的物料, 这点务必引起广大用户的注意。

破碎系统的外围设备主要指板喂机、出料胶带机和堆料胶带机等, 如前一个问题中所述, 这些外围设备如果匹配不当可造成破碎机喂料不足 (吃不饱) 、出料不畅 (运不走) , 从而制约破碎机正常能力的发挥。

3 为什么同规格型号的破碎机在不同的用户现场使用时锤头的使用寿命相差很大?

锤头是破碎机中的主要消耗件, 锤头的使用寿命对企业的稳定生产和生产成本有直接的影响。影响锤头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有物料本身的磨蚀性、锤头运行线速度和锤头破碎物料的方式等, 对于同规格型号的破碎机来说, 锤头运行线速度和锤头破碎物料的方式基本相同, 所以在使用维护得当的情况下锤头的寿命主要取决于物料的磨蚀性。

物料的磨蚀性对锤头使用寿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物料的磨蚀性不同而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 一付锤头有的可破碎几百万吨, 有的却只能破碎几万吨, 相差甚远。磨蚀性是物料的固有物理性质, 是不可改变的, 磨蚀性越高时, 锤头的磨损也越快。所以, 破碎机选型当初应考虑物料的磨蚀性因素。以我们的经验, 物料的磨蚀性超过一定数值范围时, 使用多段破碎比单段破碎更经济更合理, 锤头的使用寿命会有较大的提高。

另外, 同样磨蚀性的物料也会因为排料粒度不同导致锤头寿命的差异。

4 为什么同一供应商的锤头在同一台破碎机上使用时, 其锤头寿命也会有差别?

排除锤头制造质量不稳定的因素外,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在可比较的两个锤头寿命期内, 原料的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更直接地说是粘土含量和含水量发生了变化。如果物料中粘土含量高, 水分大, 就会发生篦子排料不畅甚至篦缝糊死的现象。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生产过程中的维护和操作。当锤头和篦板磨损后, 锤头工作圆直径变小, 篦板弧面变大, 在排料区域锤头与篦板的间隙变大, 一些大粒度的物料被扫到该区域, 且不能及时有效地破碎并从篦缝中排出。

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排料区物料“垫层”的产生, 随着该区域内物料积累的增加, 锤头破碎物料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锤头和物料之间的破碎关系由打击破碎后排料转变为挤压破碎或磨削破碎后挤压排料, 此时, 锤头的破碎效率大大降低, 磨损却直线上升。在正常的磨蚀性范围内使用破碎机时, 一旦发现破碎机的产量减少、电耗增加或出料粒度变粗时, 应该检查锤头、篦子和其他部件的磨损情况, 并进行调整和维修。确保锤头和篦子之间的合理间隙, 保证篦子排料通畅, 可以延长锤头的使用寿命。一旦锤头重量减少到初始重量的80%左右后必须更换, 否则产量、粒度均难以保持。新锤头前部棱边磨到其宽度的3/5时, 可将锤头翻面使用 (图3) 。

对于更换下来的旧锤头不要急于处理, 建议在更换锤头时只更换一半数量的新锤头而另一半则仍然使用旧锤头, 进行混合安装, 在轴向上一排新锤头一排旧锤头交替排列。这种新旧锤头交替排列的方法对锤头间隔打击时间较小的破碎机效果尤为明显, 根据有的用户的经验, 锤头的寿命最多可以延长50%。对于一些大型的破碎机可以尝试使用。

5 为什么有的破碎机锤头锤轴会断裂, 有时甚至出现锤盘开裂现象?

锤头、锤轴断裂, 有时甚至出现锤盘开裂,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不带给料辊的锤式破碎机上, 这种机型的特点是, 喂料直接冲击到转子上, 大粒度物料对转子的冲击, 对转子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影响尤为明显。

当有大块矿石喂入时, 不可能被一次击碎, 而是被托在转子上经过多次打击后才能进入排料区。这时, 锤头承受很高的冲击负荷, 转子的运转阻力会急剧升高, 电机的电流会出现一个峰值。此时, 若仍有大块矿石继续喂入破碎机内, 这个电流峰值还会继续升高, 且持续时间会延长, 最后可能造成电机跳停。国内有一些用户在操作破碎机时, 由工作人员在控制柜设定一个固定的板喂机的转数, 然后任由板喂机以固定速度喂料, 并且不观察破碎机的电流参数, 这种盲目喂料的操作方法不可能避免大块矿石的连续喂入, 造成转子上部件的受力状况急剧恶化, 使锤头、锤轴断裂, 严重时甚至出现锤盘开裂。

为了改善转子上冲击部件的受力状况, 在破碎系统设计和操作时, 对喂料系统和破碎机驱动进行自动 (起码是手动) 连锁控制和保护是必要的。

在双转子破碎机上一般装有脉冲测速装置。当转子转速降到正常值的75%以下时, 要求板喂机能立即停机以停止喂料;而在其转速恢复到正常值的95%时, 板喂机自动恢复给料。但目前国内用户轻视这种保护, 往往弃置不用。

在系统设计时, 板喂机采用变频电机驱动, 要求其运转速度随破碎机的负荷而自动调节 (也可转换成人工手动调节) , 破碎机的负荷由操作工根据需要而设定, 破碎机在该设定的负荷下处于某范围 (Pmin~Pmax) 运转, 其范围在给定值的上下50kW内波动。当破碎机负荷小于Pmin时, 给料机自动加速;当破碎机负荷大于Pmax时, 给料机自动减速。两者形成自动调节的回路, 以保证充分发挥破碎机的能力和它的安全运行。这种回路设计在产量较高、破碎机负荷较重时尤其重要。最起码也要做到操作人员能根据破碎机主电机的电流情况随时调节板喂机的喂料速度, 这也是同类机型国内用户能够接受的普遍做法。如可能的话, 在料仓上部安装摄像头, 用于观察料位和来料情况。

另外, 还可以软化电机的工作特性, 当大块矿石喂入时, 使转子短时间内处于较高丢转运行状态, 最大限度发挥破碎机的飞轮矩, 以保证电机的功率消耗更趋平稳、均匀。

以上保护系统对提高破碎效率, 改善破碎机和电动机的工作条件十分重要。

6 破碎车间的收尘效果不好, 怎么办?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逐步提高, 粉尘排放的标准也日益严格, 这样破碎系统的收尘必须得到控制。影响破碎车间的收尘效果有以下几点因素:

首先与收尘设备的规格和能力有关, 收尘风量必须能满足收尘的要求。对于同规模的破碎系统, 要求的收尘风量也是不一样的, 跟当地的气候和处理的物料有直接的关系。在南方多雨的地区, 物料中水分大, 风量相对可以少些, 北方就应相对大些;处理的物料中含泥土多的, 干燥的物料产生的粉尘就多, 风量就应大些, 反之处理的物料比较纯正, 有一定硬度, 产生的粉尘就少些, 风量就可以小些。据参考文献, 当物料的水分小于2%时就会产生粉尘。水分达4%时, 产生粉尘的量就大为减少, 水分达8%时, 几乎没有粉尘的排放。这些因素在工程设计时一般都已经考虑, 使用时也不宜再做改动。但可以在料仓上方通过喷水的方法减少粉尘。

其次与收尘点和气流密封也有很大的关系, 破碎机工作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类似风机的作用。空气从进料端吸入, 因此进料端吸入空气入口的大小应加以限制, 从而控制进风量。破碎系统的捕尘罩应尽量靠近扬尘点 (破碎机下料口) 。除此之外, 破碎机的排料溜子与出料皮带的密封也很重要, 尤其是排料溜子与出料皮带后部的密封一定要加强, 最好加设至少两道橡胶帘。

破碎机排料篦子与出料皮带有一定高差。经破碎机篦缝排出的物料颗粒以很高的速度射出, 在皮带和出料口斜壁上弹跳折射, 容易对皮带造成损伤, 还会造成料堆在皮带宽度方向分布过宽, 使皮带导料槽的密封胶条和皮带过快磨损。另外, 在转子下面的区域, 如果风机风量不够或密封不好, 此区域是正压区, 高速旋转的转子所引起的鼓风效应会将含尘气流导入破碎机后部, 远离捕尘点, 从而降低收尘效果。现在破碎系统针对板喂机返料的收集普遍采取集料斗加溜子或刮板机加溜子, 溜子与皮带罩子连接, 密封相对好些;有的系统针对板喂机返料的收集采取在地面上开大口 (见图4) , 下面的皮带是敞口的, 让料直接落在皮带上, 这样含尘气流可以直接从此处冒出。

一般来说, 转子下面的区域密封不好是破碎车间内扬尘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在出料口部位加设兼有导流和缓冲作用的倾斜挡板, 具体操作见图5。

7 承击砧、锤盘磨损了怎么办?

现在使用的转子的锤盘以及双转子锤式破碎机的承击砧一般都是表面堆焊处理。在使用中, 由于物料的冲击等作用, 一段时间后, 表面的堆焊层磨损, 暴露出母材。因此应经常检查承击砧、端盘和锤盘的磨损情况, 一旦发现母体材料已暴露, 应立即堆焊, 否则它们的母体将会很快磨损失效。焊耐磨合金的硬度在HRC55左右。现场堆焊修复时最好预热, 焊后保温, 以改善堆焊效果 (见图6) 。

需注意的是, 严禁对转子上的零部件焊接时使电流流经轴承, 因为这样将造成滚子的点蚀, 缩短轴承的寿命。因此最好是将转子取出, 在地面进行焊接工作。

8 单转子锤式破碎机的给料辊磨损了怎么办?

带给料辊单段锤式破碎机是天津院最早开发的一种单段锤式破碎机, 该类型破碎机的特点是其带有给料辊, 物料从板喂机直接落到给料辊上从而减少了对转子的冲击, 大大改善了转子部件的工况。

给料辊长期的摩擦输送而磨损, 造成给料辊的直径变小, 摩擦块变薄, 两个给料辊之间的间隙变大。造成的影响是:

(1) 出料粒度比较大 (主要针对原料磨是管磨的情况) 。

(2) 当“合适大小”物料进入两个给料辊之间的间隙时, 容易造成卡料, 引起电机过流或启动困难。建议在主动给料辊沿轴方向的每两个摩擦块之间增加一个摩擦块, 摩擦块的大小和原来的相当, 焊接时以实际运行不会和从动辊干涉为准 (见图7) 。或者在现有的辊体堆焊新的凸台, 凸台的高度在20mm左右。

注意:连续焊接时不要时间太长, 以防给料辊辊皮过热而使得给料辊中的弹性体损坏。

9 老型号的双给料辊锤式破碎机的保险门有没有作用?

保险门铰接在排料篦子后部的下壳体上, 设计的原则是在平衡块的作用下, 既能阻止未被破碎的矿石溢出, 又能使误入机内的铁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迅速推开保险门顺利排出, 随后自动闭合, 不必专为此停机。

对于该机型的保险门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保险门可以真正起到保护破碎机的作用。但有人认为保险门作用非常有限, 铁器可以在运输前在矿山上严格控制, 最大程度减少进铁, 即使有铁器真的进入破碎机中时, 由于破碎上腔的结构形状, 这些铁器经破碎上腔的反弹后又被甩到了给料辊上, 由于铁器的不可破性以及它的重量大, 铁器会在破碎上腔和给料辊之间往复, 当铁器撞击上腔时会发出刺耳的声音, 只要巡检工及时发现, 及时停机, 可以在给料辊上就可以把铁器捡出 (给料辊先于转子停止转动) 。在使用中有时保险门的配重偏小, 一旦保险门打开后, 不能自动复位。这样就相当于破碎带在某一时间内没有封闭, 排料粒度会变粗, 这给后续的粉磨工作带来了麻烦, 现在也确实有不少用户已经把保险门堵死。

1 0 双转子和单转子破碎机相互比较, 各有哪些优缺点?

单转子破碎机, 矿石由给料机正面全宽度喂入破碎机进料口, 从进料口落入下方的给料辊上, 再由给料辊传送到高速回转的转子上, 物料被锤头打击或抛起, 被抛起的那部分物料在机体上部的反击腔中与反击板相撞, 未被抛起的物料则由转子锤盘支承并继续受到下一排锤头的打击。在反击腔完成粗碎之后, 物料被锤头带入破碎腔和篦子工作区, 进一步细碎直到能通过篦缝被排到设于机下的胶带机上。由于装有喂料辊, 可以吸收喂料中大块的冲击力, 它与不带给料辊的锤式破碎机相比, 避免了大块直接落在转子上对转子造成大的冲击, 进机粒度更大, 而转子的运转阻力和锤盘的磨损减少。破碎的粗碎工作在反击腔中完成, 可以充分利用石打石原理进行破碎。但随着熟料生产线规模的不断扩大, 单转子石灰石破碎机的规格也不断加大, 这样与之配套的设备、基建也要相应加大。

双转子锤式破碎机 (图8) 为水泥生产专用破碎机, 用于破碎一般的脆性物料, 如石灰石、泥灰岩、石膏和煤等。也适合破碎石灰石 (泥灰岩) 和粘土质混合料。由于具有入料粒度大、破碎比大的特点, 可将大块原矿石一次破碎到符合入磨的粒度。

与单转子单段锤式破碎机不同的是, 本机有两个相向转动的转子和一个位于两个转子之间的承击砧。它除了具有其他单段锤式破碎机的主要特点以外, 由于破碎主要发生在两个转子之间, 粘湿物料沾附在固定腔壁的机会大大减少, 同时配用整体铸造的篦子板, 对物料的适应性更强, 可以用来破碎石灰石和粘土的混合物料, 粘土的掺入量可以达到20%, 且不至堵塞, 弥补了单转子单段锤式破碎机处理粘湿的物料时, 因粘湿物料沾附在破碎板上及破碎上腔引起的产量降低、出料粒度增大、锤头等磨损件非正常磨损的缺点。与相同生产能力的单转子单段锤式破碎机相比, 设备重量较轻。由于两个转子可以悬挂更多的锤头, 所以, 可供使用的磨损金属量更大, 锤头寿命更长。由于转子尺寸小, 机身矮, 因而配套设备如吊车、板喂机的选型规格减小, 从而节省了整个系统的设备投资和基建投资。

篇4:名词与问答

一般性转移支付:它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力性转移支付的一种。目的是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保障国家出台的主体功能区政策顺利实施。此类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安排使用。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从1995年起实施,原称之为过渡期转移支付。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财政部门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按照公平、公正。循序渐进和适当照顾老少边穷地区的原则,主要参照各地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的差额及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量等客观因素,按统一公式计算确定。

乡镇治理机制:乡镇是我国政权系统在农村的一级行政区划。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这是我党首次提出“乡镇治理机制”概念。乡镇治理机制,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最广泛地动员农民群众依法管理乡镇事务的制度、手段、途径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这些都对完善乡镇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同时,近些年来一些农村的成功探索也为完善乡镇治理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完善乡镇治理机制,适应了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和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要求。

问答

为什么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导向和要求,不仅给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有利于农村稳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首先,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前提和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和农业集约化发展,通过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来发展适度规模的种田大户,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民对长久承包经营土地心里更有底,消除后顾之忧,农民流转承包地才能更踏实,利益预期才能更明确。

其次,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标。一家一户分散耕种,使用机械耕作十分困难,加上单户经济实力差、资金少,走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相对困难。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实施土地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成为可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条件。

第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农民最大的资产是承包地,但由于农民对自己承包的土地被征用,没有更多的参与权和支配权,因此,每当承包地被征用时,就等于是资产损失,再无土地性财产收入。只有赋予了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承认农民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把土地承包权当作农民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利,才能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借助土地集中连片、土地整理、招商引资等手段,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去人人有田,户户种田,束缚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制约了农村劳力优势的发挥。农民有了充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使愿耕者有其田,愿商者安心从商,从而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为什么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这是由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在新时期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所能决定的。

首先,只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目前工农关系不协调、城乡关系失衡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有人形容“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在城乡二元结构。因此,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能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其所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破解我国“三农”发展难题,从而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其次,只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才能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使全社会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并进而优化组合。在相当长的时期,通过农产品“剪刀差”、上缴赋税、低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等方式,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本积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失的速度也在加快。如果城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相互分割,二者就不可能实现协调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才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第三,只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才能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具备了消除形成城乡差别,破除制约农村繁荣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条件和能力。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会更加有利于城市反哺农村、支持农村、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实现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篇5: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2、圜土:周代监狱名称,一种用土墙围起来的圆形建筑物,用以关押劳役刑徒的监狱。

3、亲亲尊尊:亲亲尊尊是西周立法和司法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其意思是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实际是维护等级制。“亲亲”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互相爱护团结,“尊尊”不仅要求在家庭内部执行,贵族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君臣之间都要讲尊卑关系,讲秩序和等级。

4、质剂、傅别: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分为两种,长的叫质,短的叫剂;大买卖,如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用长券,即用质;小买卖,如买卖兵器或食品用短券,即用剂。傅别,西周时出现的借贷契约。称责指借贷,傅别即契约。傅别的形式与质剂有所不同,傅别是在一片简犊上只写一份借贷的内容、然后从中央剖开,债权人和债务人各执一半,椟上的字为半文。

5、六礼:中国古代的六道结婚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币。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6、七出三不去:七出是:一是无子,二是淫,三是不顺父母,四是口多言,五是盗窃,六是妒忌,七上恶疾。但是,无子是在妻子五十岁以后才有效,即过了生育期,而此时男方一般有妾生的子女,休妻很难出现,况且还有三不去的限制条件。口多言指拨弄是非,离间亲属。妒忌实际是指自己不生育又不许丈夫纳妾的那种妒忌。恶疾是指耳聋、眼瞎、腿残疾等疾病。三不去是对七出的限制,一是有所取无所归,二是与更三年丧,三是前贫贱后富贵。第一是指结婚时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时已去世,原来的大家庭已不存在,休妻等于是无家可归。二是和丈夫一起为父亲或母亲守孝三年的不能被休。三是结婚时贫穷,后来富贵的。

7、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五听”表现出浓厚的形式主义特点,但就其注意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而言,有一定借鉴意义。

8、庭行事,决事比:廷行事:是秦朝的法律形式之一,是司法审判的成例。廷行事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已成为律文之外可以援引的成例。决事比:是汉代的法律形式之一。“比谓类似。”即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汉朝广泛采用判例断案,“比”能补充律令之不足,对维护封建统治更具有灵活性,但也为司法官吏破坏法制提供了方便条件。

9、城旦春、鬼薪、白粲

秦代和汉代的徒刑,即男犯筑城、女犯春米的劳役刑或与之相当的其他劳役刑。其刑期为四岁刑。

鬼薪白粲

秦代和汉代的徒刑,即男犯入山采薪供祭祀鬼神,女犯择米使之正白的劳役刑或与之相当的其他劳役刑。二者的刑期皆为三年。

10、“公室告”:秦朝的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公室告,是指秦朝允许告官的案件,如贼杀伤、盗他人财物为公室告。凡公室告,政府则应受理。“非公室告”:秦朝的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非公室告,是指秦朝不允许告官的案件,如子告父母、臣妾告主人,都属于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这是为了维护封建尊卑关系和主奴关系,反映了在诉讼制度上公开的不平等。

11、《酌金律》:是汉朝颁布的法律。酌,是一种醇酒;金,是祭宗庙时诸侯所献的贡金。此律是惩罚诸侯在酌祭时贡金不合标准的法律,强制和考察诸侯王忠于汉朝廷态度的法律。

12、秋冬行刑:汉律规定,除对谋反、谋大逆等犯即时处死,“决不待时”外,其他死囚的处决须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其理由一是因为秋季“天地始肃”,草木凋零,此时行刑乃“敬顺天时”,尊重夭意;二是因为秋季农事己毕,虽因审理大案,可能要牵涉许多证人,但也不至于影响农业生产。尽管秋冬行刑之制夹杂有迷信成分,但也包含不误农时的合理成分,所以二直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13、《春秋》决狱:在汉朝如果遇到法律无有关规定,同时又无适当判例可以比照时,可以《春秋》经义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依据。这一制度是汉武帝时董仲舒所创,受到朝廷的重视。

14、亲亲相隐: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指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

1、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

2、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

3、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

15乞鞫: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在法定时间内请求复审,即汉代的案件复审制度。复审期限为三个月。

16、八议: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要上奏皇帝进行特别审议,以便对其减刑或免刑的一种制度。有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行的所谓贤臣)、议能(所谓大才能的大臣)、议功(对封建王朝有大功勋者)、议贵(高官显爵)、议勤(对封建统治有特殊勤劳者)、议宾(先朝君主的后代)。这一制度是为庇护统治集团成员除“十恶”以外的犯罪而规定的,《周礼》称之为“八辟”,汉朝改称“八议”,三国曹魏正式入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相沿不改。

17、十恶重罪:中国封建王朝为维护专制统治而规定的十种不可赦免的罪名,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这十种罪名自秦汉以后逐渐形成,北齐称之为“重罪十条”正式入律,隋律将其改为“十恶”。从此,经唐至清,除元朝改称“诸恶”外,历代王朝相沿不改。

18、服饰定罪:准五服以制罪--晋律中确立的以五服制确定亲属间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的制度,其原则是:犯杀伤罪,若为尊长杀伤卑幼,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反之则关系越亲处罚越重;犯盗窃罪,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关系越疏处罚越重;犯奸非罪,不论尊长卑幼,关系越亲处罚越重。它不仅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而且为后世法定亲(属)等(级)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一直沿袭至清代。

19、留养制度:指对于犯死刑、流刑等重罪人犯,家中尚有待其颐养天年的直系血亲,法律特许死刑犯人“侍亲缓刑”、流刑犯人“权留养亲”,等到年老的直系血亲死后,始令罪犯依律服刑的一种制度.此制肇始于北魏,定型于唐代

20、张杜律:《晋律》完成后,著名法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经晋武帝批准一并颁行,注解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以此,后人把张杜的注解与《晋律》视为一体,称之为《张杜律》。

21、请、减、赎:请,奏请皇帝进行特殊裁决的特殊程序,适用于皇太妃大功以上亲、八议之人期以上亲和官爵五品以上犯死罪之人。减,减一等刑罚,自请的亲属和七品以上官犯流刑以下罪减法定刑一等。死罪不得减。赎,是以铜赎罪,适用九品以上官犯流罪以下。

22、覆奏:我国封建时期独特的司法制度之一,即所有死刑必须呈报中央,待皇帝批准后方可执行。它确立于南北朝时期,以后历代沿用,至明清臻于完备。其不仅体现了“慎刑”的精神,更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加强。

23、三省六部: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24、录囚:亦称虑囚。是我国古代封建帝王或上级官吏定期或不定期审讯囚犯,借以平反冤狱或督办案件的制度。

25、折杖法:就是用脊杖或臀杖代替流刑、徒刑、杖刑、答刑的办法。

26、官当:简称为当,又叫以官当徒,这是古代官吏享有的特权,在他们犯罪时可以用自己的官品抵挡徒刑。如果现有的官品不够当罪,还可以用历任的官品来当。如果以现任的官品当罪有剩余,就不再罢官了,交铜进行赎罪即可。如果所有的官品都加上,还不够当罪,就罢官,剩余的也交铜赎罪,不必执行刑罚。

27、象刑:象意即象征,象刑即令违法者穿着不同色质的衣巾服饰,象征施以不同刑罚,给予羞辱与惩戒。

28、鞫谳分司:是两宋独特的刑事司法制度。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鞫,指审理犯罪事实。谳,指检法议刑。所谓鞫谳分司,只是一个司法官员在审理某件案子时,不能既是鞫司官,又是谳司官,二者只能任其一。有一人出任鞫司官,必须有另一人出任谳司官。

29、同职连署:唐朝要求有关官员共同审案判决,共同承担错案的责任,以利于互相监督,避免错判的。

30、保辜:中国古代刑法中一种保护受害人的制度。凡是斗殴伤人案件,被告要在一定期限内对受害人的伤情变化负责,如果受害人在限期内因伤情恶化死亡,被告应按杀人罪论处。这种制度称为保辜,所定期限称为辜限。

31、换推:为防止审判官因为亲属、仇嫌关系在审判中徇私舞弊,唐律规定了审判回避制度,即“换推制”。

32、三司会审:又称三司推事,中国古代三法司(三个司法机关)共同审理重大案件的制度。《商君书•定分》:“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后世的“三法司”之称即源于此。汉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为三法司。唐代以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为三法司。明、清两代从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为三法司,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由三法司会同审理。

33、出入人罪:唐律中规定的一个罪名。若司法官不依律断罪,适用法律错误,以致造成“出入人罪”’的,要依律追究司法官的刑事责任。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轻罪判为重罪。司法官故意出入人罪的,依律处刑;过失出入人罪的,减等处罚。唐律作此规定,意在强调加重司法官的责任,以保证法律的统一适用,减少冤案的发生。

34、干名犯义:“干名犯义”是元朝确立的一种罪名,除了反叛、谋逆、故意杀人以外,儿子不许作证父亲所犯罪行,奴隶不许告发自己的主人,妻妾、弟弟、侄子不许告发自己的丈夫、哥哥、叔叔伯伯,否则就是违背伦理道德、大伤风化的“干名犯义”。如果有人不遵守法令规定,出现告发情况,对于被告作自首处理,对于告发的人则给予惩罚。这是元朝加强对诉讼人身份控制的一种措施,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

35、“九卿会审”:清代的会审制度之一。针对更重大的案件,当事人又两次翻案,或经反复审判而人犯仍然翻异不服的案件,根据皇帝的诏令,则由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通政使(中书省下面的官职,出纳皇帝的命令,通达下情)九个高官共同审判,但判决仍须奏清皇帝审核批准,又称为“圆审”。

1、简述《唐律》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唐律》是中国封建时代最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封建法律。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礼法合一”。唐律把封建伦理道德力量与政权法律统治力量结合起来,法的强制力加强了礼的约束作用,礼的约束力增加了法的威慑力量,真正做到了礼与法的统一,有力地维护了唐代统治。

二是科条简要。唐代沿袭隋制,实行精简、宽平的原则,定律12篇502条,并为后世所继承。因此,唐代立法具备了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的特点。三是予以精确、立法技术高超。唐律在律文内容上,所涉广泛,但多而不乱,文字简约,却保证疏而不漏,法律概念和术语的使用准确而规范。在体例篇目上,结构严谨,排立有序,篇目之间联系清晰。其语言之精确,结构之严谨,立法技术之高超为举世公认。

唐律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表现在:唐律是我国封建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唐代承袭秦汉立法成果,吸收汉晋律学成就,使唐律表现出了高度的成熟性,对宋元明清法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律的影响超越了国界,对亚洲诸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朝鲜的《高丽律》的篇章内容取法于唐律;日本的《大宝律令》大都参用唐律。可见,唐律在世界法制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2、论述西汉前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过程。

一是汉初的政治形势与黄老学派“无为而治”的思想。汉朝建立后,统治者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轻徭薄赋、省减刑罚、让人民休养生息乃是争取民心,使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汉初所推崇的道家学派是黄老之学。黄老学派在思想上兼综道家与法家学说,主张治国应德刑并用,但须以德为主,先德后刑,刑罚要轻缓,法令要省减,反映了一种重德轻刑的主张。“重德轻刑”是“无为而治”的一种表现,汉初统治者采取这一治国主张,为当时的政权稳定、经济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独尊儒术”的原因与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景之后的统治者放弃了“无为而治”的政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种政策与当时统治者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相悖。而儒家学说对有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统治集团内部的离心倾向、巩固社会程序等非常有利,故儒家学说取代黄老学说被汉朝统治者采纳成为历史的必然。董仲舒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汉元帝继位后,儒学在实质上获得了独尊的地位,而“罢黜百家”的过程也最终完成了。

三是法律的“儒家化”及其影响。法律的儒家化实际上是儒家思想法律化,它开始于汉初。在汉代司法的儒家化的过程中,所起作用最大的是董仲舒及其“春秋决狱”。春秋决狱成为汉代的一种司法制度,其实质是用儒家的道德精神指导司法审判。事实上,汉代儒家士大夫不仅根据《春秋》之经义断狱,而且还扩大范围,根据其它的儒家经典断狱。我们从汉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看,无论是引经决狱还是引经注律都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步骤。它们为后世的“纳礼入律”即直接把儒家道德纳入封建法典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从此,儒家思想开始全面登上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舞台。

3、论述清末变法修律的内容、特点、影响。

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内容:一是制定了《大清现行刑律》。这是清政府于1910年颁行的一部过度性法典。在《大清律例》上稍作修改而成;二是制定了《大清新刑律》。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罚典。1911年正式公布,预定宣统五年正式实施,但未正式实施;三是制定了《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民法草案,未正式实施;四是制定了一些主要的商事立法。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法规;五是修订了主要的诉讼法规。如《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等;六是诉讼体制发生了变化。调整了司法机关,改革了诉讼制度等。清末变法修律的特点:一是在立法上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同时又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即“参酌各国法律”进行变法修律,但又不能违背“中国数千年相传之礼民情”。这是清朝变法修律的基本特点;

二是在内容上表现出封建专制传统和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混合。即大量使用了西方法律理论、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使得保守落后的封建法律内容与先进的近代法律形式同时存在;

三是在法典编纂上,改变了“诸法合一”的传统形式,明确了各部门之间、实体法和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分别制定或起草了有关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

四是清末变法是清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在保持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被迫进行的。因而根本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

清末变法的影响:一是导致了中华法系的解体;二是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四是在客观上有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4.简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和意义。

要点:

1、概述题意: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成文法的公布,标志着奴隶制的法律体系在走向瓦解,封建制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2、答出成文法公布的几次主要活动:(1)郑国“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铜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2)邓析的“竹刑”:公元前530年,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之上,称为“竹刑”。最初属私人著作,后来在郑国流传并为执政者所接受,从而成为官方的法律。(3)晋国“铸刑鼎”: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之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动。

2、主要意义: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1)公布成文法运动是对传统的的法律观念、传统的法律制度以及传统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2)在客观上为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3)标志着法律观念和法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4)为战国时期及战国以后封建法律的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5.简述唐律中比附类推的主要内容。

要点:

1、概括比附类推的来源:此乃唐律中所规定的一个司法原则,叫做入罪举轻以明重,出罪举重以明轻。《唐律》是实行罪行法定主义的,即对于犯罪行为必须依据律条量刑定罪。但社会现象错综复杂,犯罪行为形形色色,不可能对每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事先在法律上予以具体规定。为了弥补这种刑事立法上可能出现的遗漏,《唐律》以专条规定了对律文没有直接规定的犯罪,可运用比附类推的方法,参加奉律中最类似的条文规定,庄加庄减,拟定罪名,作为论罪科刑的标准。

2、具体解释两个方面的含义:所谓入罪举轻以明重是指一个行为,刑法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要想把它作为犯罪来处理,可以采取举轻明重的方法,就是说一个轻的行为在刑法当中都规定为犯罪,你这个行为比它重,即使刑法没有规定,也应当作为犯罪来处理。(3分)所谓出罪举重以明轻指的是一个行为刑法没有规定它不是犯罪,要想不作为犯罪来处理,就可以采用举重明轻的方法。意思是说一个重的行为刑法都明文规定不是犯罪,那么这个行为比它轻,当然更不应当作为犯罪来处理。通过这两种方法就使得法律当中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或者没有明文规定不是犯罪的行为能够分别按照罪或非罪来处理。

3、举例说明:所谓入罪举轻以明重。比如,规定伤夫判死刑,而你不但伤夫,还致其死!那就更要判死刑了。再比如,预谋盗窃罚银100两,而你不但预谋了,还实施了盗窃行为,就更要罚了。所谓出罪举重以明轻:比如,子过,父杀子,无罪,如父伤子,就更无罪了等等。6.简述清末预备立宪的主要内容和实质。要点:清末主要的预备立宪内容包括:

(1)制定《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于1908年颁布的宪法性文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分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实质:《钦定宪法大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条文内容上,都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精神。其突出特点就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

(2)成立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筹备机关。实质:该机关实为“预备立宪”的御用机构。

(3)设立谘议局和资政院。谘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时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谘议局实质是不具有资本主义制度下地方议会的性质。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时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构,它实质上也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议会组织。

(4)抛出《十九信条》。《十九信条》承继了《钦定宪法大纲》的基本精神,但在内容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的权力,然而却没有规定人民的权利。

(5)从实质上看,《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末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而玩弄的政治骗局。《钦定宪法大纲》通过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绝对权力,体现了清朝贵族企图继续维护专制统治的意志和愿望。而《十九信条》是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朝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被迫抛出的宪法性文件。但由于其继续体现皇统精神,因此,《十九信条》的颁行没有挽救清朝的灭亡。《十九信条》的公布,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的最后记录。

论述题

试论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的历史成因及体现。答题要求:

1、中心观点明确:围绕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进程。(3分)

2、基本史实清楚、论据充分:包含儒家思想及孔孟流派、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决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引经注律、唐律的一准乎礼原则的形成及其后来朝代的继承。(8分)

3、论证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合理。(8分)4、语句通顺、书写规范。(1分)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一)引礼入法

所谓“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用“礼法”二字来描述儒家传统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律彼此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点睛之语。礼与法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构成了中华法系最本质的特征,并形成了特有的中华法律文化。“引礼入法”就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开端,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始于战国末期,形成于秦汉之际,确立于汉武帝时期,成熟于 隋唐时期,其间经历了上千年曲折渐进的发展过程,最终积淀成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法律。

(二)礼法融合

从魏晋时期开始,儒家学说与法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起来,儒家经典逐步取得了与法律并驾齐驱的重要地位,其突出标志就是礼、律并重。到曹魏后期,人们己常把刑与礼相提并论,《三国志·魏志·刘庚传》载:刘庚“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由此可见,此时,礼刑己被人并提。

(三)礼法合一

篇6:名词解释和简答题2

13.循序渐进的“序” 14.网络教研 15.实际锻炼法 16.必修课程 17.教学重点 18.教育案例 19.绝对评价 20.德育 21.狭义的课程 22.辩证法发展性原则 23.班级授课制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特征 2.我国封建社会大学的课程主要内容 3.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4.简要回答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德育途径 5.简要回答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性表现 6.简要回答网络教研的主要形式 7.简要说明论文式测验的优点和缺点 8.简要说明学校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区别 9.教师对学生学情分析包含哪些内容? 10.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我国小学低年级都开设哪些国家课程? 11.教学过程的特点

12.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主体间性的意义 13.学校教学的任务

三、论述题

1.论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2.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3.案例分析(德国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给老师的一封信)4.谈谈你对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情感智力和品德的理解

说明:

1.名词解释,最好使用课件中的概念。回答要完整。2.简答题,只回答知识点即可,但也要力求完整。3.论述题按照课件中的提示进行,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5分)。只答出知识点和包含的内容只有13分。

上一篇:重金属超标下一篇:陈新英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