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2024-07-02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精选6篇)

篇1: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习题一

1、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的的会计,是我国两大会计体系之一。

2、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或可靠性原则,是指预算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3、专款专用原则:凡有制定用途的资本必须按规定使用,不能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

4、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为标志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凡在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当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5、简述预算会计基本前提的概念及内容:

[1] 会计主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畴。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基础。

预算会计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

[2] 持续经营:在正常情况下,预算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无限期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终止。

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以政府会计主体各项业务可持续正常地经营为前提

[3]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预算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经济业务活动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一遍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

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为会计,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日历,在内还可划分若干较短的期间,如季度和月份

[4] 货币计量:是对预算会计计量尺度的规定,指预算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预算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活动情况。

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6、预算会计有哪几个要素?

1)资产:资产是预算会计主体占有或能够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权利。

2)负债:预算会计主体所能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3)净资产:预算会计主体的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

4)收入:预算会计主体为实现其职能而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5)支出:预算会计主体为实现其职能或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或损失。习题二

1、事业单位会计: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教文卫的社会服务组织。

2、主管会计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的会计单位。

3、基层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的会计单位。

4、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是什么?

1)会计核算目标兼顾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

2)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3)收入来源具有多渠道性,支出具有的用途。

4)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可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5)投入资源不求得经济回报,也不存在业主权益问题。6)部分资产和负债采用“双分录”核算办法。

5、事业单位按其具体的业务性质可分为哪几类?

分为:

(1)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事业单位即通常所说的事业单位,其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主要经费来源于财政预算,不以营利为目的。

(2)非国有事业单位:即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指由民间出资兴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宗教等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6、事业单位会计分为哪几级?

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习题三

1、事业单位的存货: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不作为存货管理。

2、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3、无形资产: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标权等。

4、流动资产:预计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5、折旧:资产在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折旧金额进行系统分摊。

6、简述事业单位库存现金的概念及管理要求

库存现金是事业单位存放在其财务部门的可随时用于支取的现金。管理要求:按规定范围使用现金+严格库存现金限额管理+收支分开,不准坐支现金+加强现金收支的日常管理(钱账分管,设置“现金日记帐“)

7、简述事业单位银行存款的概念及管理要求

银行存款是事业单位存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

管理要求:按照规定开设银行账户+严格管理银行账户+按规定和实际需要选择转账结算方式+设置“银行存款日记帐”

8、简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情况

分为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9、简述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概念及方式

是指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方式:资产出售、转让、出让、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盘亏、报废、毁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习题四

1、负债:事业单位所能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账款、暂存账款、应缴款项等。

2、应缴国库款:事业单位按规定取得的应缴入国库的款项(应缴税费除外),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收入等。

3、应缴财政专户款: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款项。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款项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尚未纳入预算管理但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的教育收费。

4、应付票据: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质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5、应付票据到期时的核算方法: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1)、收到银行支付到期票据的付款通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2)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本单位无力支付票款的,按照汇票票面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3)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本单位无力支付票款的,按照汇票票面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11

篇2: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0.1.01 病理学(pathology)

0.1.02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

0.1.03 病因学(etiology)

0.1.04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0.1.05 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

0.1.06 尸体解剖(autopsy)

0.1.07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0.1.08 细胞学(cytology)

0.1.09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0.1.10 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0.1.11 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

0.1.12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0.1.13 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

四、问答题

0.4.01 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0.4.02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0.4.03 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1.01 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 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 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 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 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 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8 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0.1.09 ①常用的研究技术;②体外条件下;③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

0.1.10 ①能与组织细胞某些化学成分特异结合的显色试剂;②病变组织细胞内的化学成分;③认识形态和代谢改变;④疾病诊断。

0.1.11 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0.1.12 ①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②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肿瘤病理诊断

0.1.13 ①DNA或RNA中碱基序列;②内源性基因的异常和外源性基因的存在;③生物性病原因子、遗传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个体基因的识别和诊断。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4.01 ①桥梁作用;②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③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0.4.02 ①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②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③动物实验: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④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0.4.03 ①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②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的液体病理学和Asclepiades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③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761年,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发表了《疾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④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⑤现代病理学的发展:a 超微结构病理学—从亚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能显示细胞内的化学成分;c 免疫病理学—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 遗传病理学—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e 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f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

一、名词解释

1.1.01 适应(adaptation)

1.1.02 损伤(injury)

1.1.03 萎缩(atrophy)

1.1.04 肥大(hypertrophy)

1.1.05 假性肥大(pseudohypertrophy)

1.1.06 增生(hyperplasia)

1.1.07 化生(metaplasia)

1.1.08 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1.1.09 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1.1.10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1.1.11 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

1.1.12 变性(degeneration)

1.1.13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1.1.14 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or fatty change)

1.1.15 虎斑心(tigroid heart)

1.1.16 心肌脂肪浸润(myocardial fatty infiltration)

1.1.17 透明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

1.1.18 淀粉样变性(amyloid degeneration)

1.1.19 黏液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

1.1.20 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

1.1.21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1.1.22 脂褐素(lipofuscin)

1.1.23 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1.1.24 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

1.1.25 迁徙性钙化(metastatic calcification)

1.1.26 细胞死亡(cell death)

1.1.27 坏死(necrosis)

1.1.28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

1.1.29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1.1.30 坏疽(gangrene)

1.1.31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

1.1.32 纤维蛋白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

1.1.33 糜烂(erosion)

1.1.34 溃疡(ulcer)

1.1.35 窦(sinus)

1.1.36 瘘(fistula)

1.1.37 空洞(cavity)

1.1.38 机化(organization)

1.1.39 包裹(encapsulation)

1.1.40 凋亡(apoptosis)

1.1.41 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

四、问答题

1.4.01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1.4.02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

1.4.03 缺氧从哪些方面导致细胞损伤?

1.4.04 化学性物质和药物是通过哪些途径造成细胞损伤的?其损伤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4.05 导致细胞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细胞遗传变异可致哪些后果?

1.4.06 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1.4.07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1.4.08 举例说明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易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其形态学表现如何?

1.4.09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1.4.10 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1.4.11 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

1.4.12 试从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方面比较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1.4.13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1.4.14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1.4.15 病案分析 男,63岁。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1.1.01 ①细胞、组织或器官;②耐受刺激作用;③存活的过程;④形态: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1.02 ①细胞和组织;②不能耐受有害因子刺激;③结构改变;④形态:变性或细胞死亡。

1.1.03 ①发育正常;②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③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④间质增生。

1.1.04 ①实质细胞的细胞器增多;②实质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1.05 ①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②纤维或脂肪组织大量增生;③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1.1.06 ①实质细胞增多;②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1.07 ①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②刺激因素作用;③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④发生于同源性细胞;⑤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分化。

1.1.08 ①非鳞状上皮;②转化为鳞状上皮;③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等处。

1.1.09 ①炎症或其他因素刺激;②胃黏膜或胃腺上皮;③转化为肠上皮;④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1.1.10 ①思想、情感障碍;②细胞损伤;③器质性疾病。

1.1.11 ①疾病诊治过程;②诊治本身继发的伤害。

1.1.12 ①可逆性损伤;②代谢障碍;③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1.1.13 ①细胞轻度损伤;②钠-钾泵功能降低;③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淡染、清亮;④肝、肾、心等。

1.1.14 ①非脂肪细胞;②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③心、肝、肾等。

1.1.15 ①心肌脂肪变性;②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③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④似虎皮斑纹。

1.1.16 ①心包脏层脂肪组织显著增多;②心肌间质出现脂肪组织;③心肌萎缩;④可致心肌破裂、出血、猝死。

1.1.17 ①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②蛋白质沉积和蛋白变性等;③HE染色呈均质、粉染至红染。

1.1.18 ①间质内;②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蓄积;③淀粉样呈色反应;④局部性或全身性。

1.1.19 ①间质内;②黏多糖和蛋白质蓄积;③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等。

1.1.20 ①铁蛋白微粒集聚;②光镜下呈棕黄*色,有折光;③沉着增多提示陈旧性出血。

1.1.21 ①左心衰竭肺淤血;②肺内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1.1.22 ①细胞质内;②黄褐色微细颗粒;③细胞器碎片残体;④萎缩细胞。

1.1.23 ①除骨和牙齿外的组织;②固体钙盐蓄积。

1.1.24 ①变性、坏死组织或异物;②固体钙盐蓄积;③钙、磷代谢正常。

1.1.25 ①钙、磷代谢障碍;②正常组织;③固体钙盐蓄积;④肺、肾、胃等。

1.1.26 ①损伤累及细胞核;②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③不可逆性变化;④包括坏死和凋亡。

1.1.27 ①活体内;②局部细胞死亡;③细胞崩解、结构自溶;④急性炎反应。

1.1.28 ①坏死细胞蛋白质凝固;②保持原组织轮廓;③肉眼呈灰白、灰黄;④好发于心、肾、脾。

1.1.29 ①属凝固性坏死;②不见原组织轮廓;③肉眼观似奶酪;④多见于结核病。

1.1.30 ①较大范围的坏死;②腐败菌感染;③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④分干性、湿性、气性三种。

1.1.31 ①坏死组织呈液态;②蛋白质少、脂质多的组织或溶解酶多的组织。

1.1.32 ①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②坏死组织呈细丝或颗粒状、片块状;③红染、似纤维蛋白;④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病变。

1.1.33 ①皮肤、黏膜;②浅表性坏死性缺损。

1.1.34 ①皮肤、黏膜;②较深的坏死性缺损。

1.1.35 ①坏死;②深在性盲管;③开口于表面。

1.1.36 ①坏死;②两端开口的通道。

1.1.37 ①有自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②较大块坏死;③坏死物经管道排出;④空腔形成。

1.1.38 ①肉芽组织;②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

1.1.39 ①较大范围坏死和异物;②肉芽组织包裹。

1.1.40 ①活体内;②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③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④无急性炎反应。

1.1.41 ①外被胞膜;②内含细胞器;③含有或不含有核碎片。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1.4.01 ⑴肉眼 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

⑵光镜 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

⑶电镜 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

1.4.02 ⑴综合性因素 肾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 失用

↑ ↓

肾盂积水 → 肾实质受压 → 萎缩

↓ ↑

血管受累 → 营养不良

⑵病理变化

1)肉眼 ①体积大;②实质薄;③肾盂、肾盏扩张。

2)光镜 ①肾实质变薄;②肾小球、肾小管数量减少;③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1.4.03 细胞缺氧→线粒体受损→氧化磷酸化障碍→细胞内ATP生成减少,可导致:

⑴细胞膜钠—钾泵功能下降→细胞内钠、水增加→细胞水肿;

⑵核糖体脱落→蛋白质合成减少→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脂肪变性;

⑶糖酵解增加→细胞内酸中毒→胞质内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

⑷细胞膜钙泵功能下降→胞质内游离钙升高→多种酶活化→膜结构损伤→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

⑸细胞缺氧还可使活性氧类物质增加→膜结构损伤→溶酶体酶释放、活化→细胞坏死。

1.4.04 ⑴途径:1)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2)代谢产物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3)诱发免疫性损伤;4)诱发DNA损伤;

⑵因素:1)剂量;2)吸收、蓄积、代谢或排出的部位;3)代谢速度的个体差异。

1.4.05 ⑴原因:1)化学物质和药物;2)病毒;3)射线。

⑵后果:1)结构蛋白合成低下;2)核分裂受阻;3)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4)酶合成障碍。

1.4.06 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

⑵机制:钠—钾泵功能障碍。

⑶好发器官:肝、心、肾。

⑷病变特点:1)肉眼 体积增大、颜色变淡;2)光镜 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核可稍大;3)电镜 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1.4.07 ⑴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

⑵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

⑶病理变化:1)肉眼 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 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⑷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1.4.08 ⑴发生情况: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如发生萎缩的卵巢、乳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梗死后机化等。

⑵形态学表现:1)肉眼 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2)光镜 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均质,淡红色,成索或成片,其内纤维细胞和血管很少。

1.4.09 ⑴形成: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

⑵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普鲁蓝染色呈蓝色。

⑶临床意义:1)局部沉着过多,提示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2)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

1.4.10 ⑴过程: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谢停止→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死加重。

⑵基本病变:1)核固缩、碎裂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

1.4.11 ⑴关系:坏死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生变性。

⑵区别:1)变性 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无改变;③可恢复正常;

2)坏死 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改变;③有炎反应;④不能恢复正常。

1.4.12

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好发部位 四肢末端 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发病原因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阻

全身中毒症状 轻 重

病变特点 干固皱缩,呈黑褐色,边界清楚 明显肿胀,呈污黑色,恶臭,边界不清

1.4.13 ⑴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如心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大);

⑵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单个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细胞坏死影响小);

⑶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皮细胞坏死影响大);

⑷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小)。

1.4.14

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

坏死 凋亡

受损细胞数 多少不一 单个或小团

细胞质膜 常破裂 不破裂

细胞核 固缩、裂解、溶解 裂解

细胞质 红染或消散 致密

间质变化 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无明显变化

凋亡小体 无 有

细胞自溶 有 无

急性炎反应 有 无

1.4.15 ⑴可能发生的改变:1)脑萎缩;2)脑梗死。

⑵病变特点:1)肉眼 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2)光镜 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

⑶机制:1)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脑组织慢性缺血→营养不良→萎缩;2)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

一、名词解释

2.1.01 修复(repair)

2.1.02 再生(regeneration)

2.1.03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

2.1.04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

2.1.05 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

2.1.06 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

2.1.07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2.1.08 瘢痕组织(scar tissue)

2.1.09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2.1.10 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

2.1.11 瘢痕疙瘩(keloid)

四、问答题

2.4.01 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

2.4.02 试述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

2.4.03 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

2.4.04 简述损伤处细胞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2.1.01 ①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的缺损;②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③修补、恢复缺损的过程。

2.1.02 ①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②修补缺损。

2.1.03 ①此类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②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亡和破坏的细胞;③常见于黏膜上皮细胞、表皮、淋巴造血细胞等。

2.1.04 ①生理状态时,该类细胞处于G0期,增生现象不明显;②当受损伤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1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③包括各种腺体和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间叶细胞。

2.1.05 ①出生后都无分裂、增生能力;②破坏后则成为永久性缺损;③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2.1.06 ①缺损修复;②细胞增生、迁徙;③相互接触而停止生长。

2.1.07 ①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②炎细胞浸润;③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1.08 ①肉芽组织改建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②肉眼: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③镜下:

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2.1.09 ①皮肤等组织的离断缺损;②组织的再生或增生所进行修复的过程。

2.1.10 ①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无异物,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②形成瘢痕规则、整齐、小、线状。

2.1.11 ①瘢痕组织增生过度;②突出皮肤表面,向周围扩延;③不能自发消退;④发病机制与体质或肥大细胞分泌生长因子有关。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2.4.01 ①肉眼 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②镜下 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③功能 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④结局 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

2.4.02 ① 炎细胞可以抗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尚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生;②成肌纤维细胞可使伤口收缩;③毛细血管可提供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坏死组织吸收和控制感染;④肉芽组织的所有成分有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的功能。

2.4.03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条件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 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坏死组织 少 多

炎反应 轻 重

表皮再生 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 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

肉芽组织 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 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 不明显 明显

愈合时间 5~7天达临床愈合(短) 时间长

瘢痕 少、规则、线状 大、不规则

2.4.04 ①生长因子 可刺激细胞的增生,并且还参与损伤组织的重建;

②细胞因子 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刺激血管再生;

③细胞外基质 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④生长抑素和细胞接触抑制 当细胞增生到与邻近组织细胞接触时,细胞即停止生长分裂,不致细胞过多堆积。

一、名词解释

3.1.01 充血(hyperemia)

3.1.02 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3.1.03 淤血(congestion)

3.1.04 肺褐色硬化(brown induration of lung)

3.1.05 心衰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3.1.06 槟榔肝(nutmeg liver)

3.1.07 血栓形成(thrombosis)

3.1.08 血栓(thrombus)

3.1.09 白色血栓(white thrombus)

3.1.10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3.1.11 红色血栓(red thrombus)

3.1.12 延续性血栓(propagating thrombus)

3.1.13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

3.1.14 血栓的再通(recanalization of thrombus)

3.1.15 静脉石(phlebolith)

3.1.16 栓塞(embolism)

3.1.17 栓子(embolus)

3.1.18 梗死(infarct)

3.1.19 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四、问答题

3.4.01 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

3.4.02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4.03 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

3.4.04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

3.4.05 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及其不同类型梗死的形成条件。

3.4.06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

3.4.07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3.1.01 ①器官或局部组织;②血管内;③含血量增多。

3.1.02 ①器官或局部组织;②动脉内;③含血量增多。

3.1.03 ①局部器官或组织;②静脉血液回流受阻;③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3.1.04 ①长期慢性肺淤血;②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③肺质地变硬;④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而呈棕褐色。

3.1.05 ①左心衰竭时;②肺泡腔内;③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1.06 ①慢性肝淤血;②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③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3.1.07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3.1.08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3.1.09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固体质块;③呈灰白色。

3.1.10 ①延续性血栓的体部;②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③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3.1.11 ①延续性血栓的尾部;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呈暗红色。

3.1.12 ①静脉血栓;②由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组成;③根据形成顺序不断沿血管延伸。

3.1.13 ①微循环血管腔内;②由纤维蛋白构成;③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1.14 ①血栓机化、干涸,产生裂隙;②新生内皮细胞被覆;③迷路状沟通的管道;④被阻断的血流恢复。

3.1.15 ①静脉血栓;②钙化;③形成坚硬的质块。

3.1.16 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1.17 ①随血液流动;②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③类型:血栓、脂肪、羊水、气体、肿瘤细胞团等。

3.1.18 ①动脉血流中断;②无有效侧支循环;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3.1.19 ①由高压迅速转到常(低)压环境;②溶于血液的气体游离;③氮气泡阻塞血管。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3.4.01 ⑴淤血的原因:①静脉受压;②静脉阻塞;③心力衰竭。

⑵病变:1)肉眼 ①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②呈暗红色;③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 ①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②有时伴水肿;③实质细胞变性。

⑶结局:①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②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淤血性硬化。

3.4.02 ⑴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⑵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 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2)不利的一面 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③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④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3.4.03 ⑴种类:①血栓;②脂肪;③气体:空气、氮气;④羊水;⑤肿瘤细胞;⑥寄生虫及寄生虫卵;⑦细菌等。

⑵运行途径:1)顺血流方向 ①体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②左心房→左心室→动脉系统至大动脉的分支,最终嵌塞于口径与其相当的分支。2)逆血流方向(由于胸、腹腔内压骤然剧增所致) ①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所属的分支;②左心→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右心等。

3.4.04 ⑴栓塞的类型:①血栓栓塞;②气体栓塞;③脂肪栓塞;④羊水栓塞;⑤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细胞栓塞等。

⑵后果:①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③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④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⑤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⑥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

3.4.05 ⑴梗死的原因:①血栓形成;②动脉栓塞;③动脉痉挛;④血管受压闭塞。

⑵类型:①贫血性梗死;②出血性梗死。

⑶条件:1)贫血性梗死 ①组织结构比较致密;②侧支循环不充分;③动脉分支阻塞。2)出血性梗死 ①组织疏松;②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③组织原有淤血;④动脉分支阻塞;⑤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

3.4.06 ⑴贫血性梗死 1)肉眼:①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②切面呈扇形;③边界清楚;④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部靠近器官表面;⑤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②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③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

⑵出血性梗死 1)肉眼:①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②有出血;③失去光泽,质地脆弱;④边界较清;⑤肺的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2)镜下:①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②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③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4.07 ⑴概念 1)血栓形成 ①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②血液成分凝固;③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 ①循环血液中;②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③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 ①动脉阻塞;②侧支循环不能代偿;③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⑵三者相互关系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

一、名词解释

4.1.01 炎症(inflammation)

4.1.02 变质(alteration)

4.1.03 渗出(exudation)

4.1.04 增生(proliferation)

4.1.05 速发短暂反应(immediate transient response)

4.1.06 速发持续反应(immediate sustained response)

4.1.07 迟发延续反应(delayed prolonged response)

4.1.08 趋化作用(chemotaxis)

4.1.09 调理素(opsonin)

4.1.10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4.1.11 菌血症(bacteriemia)

4.1.12 毒血症(toxemia)

4.1.13 败血症(septicemia)

4.1.14 脓血症(pyemia), 又称脓毒血症

4.1.15 蜂窝织炎(phlegmon or cellulitis)

4.1.16 脓肿(abscess)

4.1.17 疖(furuncle)

4.1.18 痈(carbuncle)

4.1.19 肉芽肿(granuloma)

4.1.20 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

四、问答题

4.4.1 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4.4.2 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

4.4.3 简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

4.4.4 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

4.4.5 简述影响炎症过程的诸因素。

4.4.6 从病理学角度如何确诊炎症?

4.4.7 临床病理讨论

男,23岁,右拇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2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当天被同事发现有高热,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10.7/6.7kPa,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率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性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多数淤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5.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2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休克,病情持续恶化,于入院后第3日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躯干上半部有多数皮下淤斑散在,双膝关节有大片淤斑,从右足底向上24cm皮肤呈弥漫性红肿,拇趾外侧有一1.5cm之外伤创口,表面有脓性渗出物覆盖,皮下组织出血。双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普遍充血,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区及多数灰黄*色米粒大小的脓肿,肺切面普遍充血,有多数出血性梗死灶及小脓肿形成;支气管黏膜明显充血,管腔内充满粉红色泡沫状液体。全身内脏器官明显充血,心、肝、肾、脑实质细胞变性。心包脏层、消化道壁、肾上腺、脾脏有散在出血点。在肺及大静脉血管内均查见革兰阳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

请回答:

⑴死者生前患有那些疾病(病变)?(根据病史及病理解剖资料作出诊断)

⑵这些疾病(病变)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4.1.01 ①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②对组织损伤的防御反应;③炎症的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和增生。

4.1.02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变性和坏死。

4.1.03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③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等。

4.1.04 ①炎症局部组织;②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③数量增加。

4.1.05 ①炎症介质;②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③迅速出现,持续时间短;④常见于过敏性炎等。

4.1.06 ①内皮细胞损伤;②微循环血管;③迅速出现,持续时间长(直至血栓形成或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④常见于严重烧伤及化脓性细菌感染等。

4.1.07 ①内皮细胞损伤;②毛细血管和细静脉;③发生较晚,持续时间长;④常见于轻-中度的热损伤或X线和紫外线照射伤等。

4.1.08 ①白细胞;②向着化学刺激物;③定向移动。

4.1.09 ①有助于吞噬细胞识别及附着;②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蛋白质。

4.1.10 ①介导炎症反应;②化学因子;③来自血浆和细胞。

4.1.11 ①血液中查到细菌;②无全身中毒症状。

4.1.12 ①血液中查不到细菌,但有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②有全身中毒症状。

4.1.13 ①血液中查到细菌,并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②有全身中毒症状。

4.1.14 ①化脓性细菌;②败血症;③迁徙性脓肿。

4.1.15 ①疏松结缔组织;②弥漫性;③化脓性炎。

4.1.16 ①限局性;②化脓性炎;③组织发生溶解坏死。

4.1.17 ①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4.1.18 ①多个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②脓肿。

4.1.19 ①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细胞;②浸润和增生;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4.1.20 ①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②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③化脓性细菌或坏死组织。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4.4.1 ⑴渗出液:①蛋白含量高;②细胞成分多;③混浊,易凝固;④密度高;⑤见于炎症;⑵漏出液:①蛋白含量低;②细胞成分少;③清亮、透明,不易凝固;④密度低;⑤见于血液循环障碍。

4.4.2 ⑴有利的方面:①稀释毒素;②免疫反应;③吞噬杀灭病原体;④促进修复;⑤局限病灶。⑵有弊的方面:①压迫,阻塞;②机化,粘连;③损伤组织。

4.4.3 ⑴不同点:1)脓肿:①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②局限性;③组织破坏、形成脓腔;④痊愈后易留瘢痕;2)蜂窝织炎:①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②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③弥漫性,易扩散;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⑵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

4.4.4 ⑴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⑵病理学基础:①红:充血;②肿:炎性渗出或增生;③热:充血和代谢增强;④痛: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⑤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

4.4.5 ①致病因子;②全身性因素(免疫、营养、内分泌等);③局部因素。

4.4.6 ①变质、渗出、增生;②炎细胞浸润最重要。

4.4.7 ⑴右拇趾化脓性炎,脓血症。⑵创伤→感染→化脓性炎→血道播散→脓血症。

一、名词解释

5.1.01 肿瘤(tumor)

5.1.02 间变(anaplasia)

5.1.03 转移(metastasis)

5.1.04 异型性(atypia)

5.1.05 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disease or precancerous lesion)

5.1.06 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5.1.07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5.1.08 癌珠(carcinoma pearl or keratin pearl)

5.1.09 癌基因(oncogene)

5.1.10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四、问答题

5.4.01 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5.4.02 试比较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5.4.03 简述肿瘤的命名原则。

5.4.04 试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5.4.05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5.4.06 简述恶性瘤对机体的影响。

5.4.07 简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共同点(或相似点)。

5.4.08 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

5.4.09 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5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

5.4.10 患者男,48岁,因发热、咳嗽、咳黏液脓痰5天,痰中带血2天入院。既往患者有吸烟、饮洒史。曾于五年前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自述“心窝”、腹上区(上腹部)经常性疼痛,近来咳嗽时加重。体格检查:体温38.30C,脉搏8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7.3/10.1kPa(130/76mmHg),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稍硬,动度差。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0.85×109/L,血红蛋白90g/L。X线胸片:左下肺近肺门处见一3cm×2.5cm边缘不整之阴影。纤维胃镜:胃窦小弯侧有2cm×1.8cm的糜烂面伴灶性出血,余无特殊。请拟定诊断的步骤和方法,并作出可能的诊断。

5.4.11 患者女,41岁,右乳腺乳头外上方皮下有肿块,你准备采取哪些方法来确定肿块的性质(包括采集病史,物理检查和病理检查)?

5.4.12 患者女,37岁,腹上区不适伴明显消瘦3月,大便次数增多二周,食欲缺乏,最近10天内3次大便检查潜血阳性。三天前突感耻区(下腹部)不适、腹胀。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盆腔左侧有约7cm×4cm×4cm之实性肿块,肿块与卵巢界限不清,肿块周边广泛粘连,诊断为左卵巢黏液腺癌。请结合病史进一步明确诊断。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5.1.01 ①致瘤因素;②机体的局部细胞;③基因水平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④克隆性异常增生;⑤形成新生物;⑥常形成局部肿块。

5.1.02 ①恶性瘤细胞;②缺乏分化的状态,即失分化、未分化的状态。

5.1.03 ①肿瘤细胞;②通过血管、淋巴管、体腔转移;③他处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5.1.04 ①肿瘤组织;②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5.1.05 ①某些良性病变或疾病;②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③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转变为癌。

5.1.06 ①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②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③主要发生于皮肤或黏膜上皮。

5.1.07 ①被覆上皮内(也可为腺上皮)或皮肤表皮层内;②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③未侵破基膜。

5.1.08 ①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②癌巢中央出现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物;③病理学确定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形态学标志。

5.1.09 ①在细胞或病毒中存在;②能诱导正常细胞的转化;③形成肿瘤的基因;④为原癌基因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其结构发生改变、被激活而形成。

5.1.10 ①固有基因;②与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生长功能相反;③该基因突变失活或其功能丧失,可能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5.4.01 ⑴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⑵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⑶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

5.4.02

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

肿瘤性增生 炎性或修复增生

病因去除后 细胞持续增生 细胞停止增生

增生组织的分化成熟程度 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分化成熟

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 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受调控

对机体的影响 对机体有害无益 机体生存所需

5.4.03 ⑴良性瘤在其来源组织名称后加一“瘤”字来命名;⑵恶性瘤是在上皮组织来源的组织名称后加上“癌”,在间叶组织来源的组织名称后加上“肉瘤”来命名;⑶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恶性瘤称为母细胞瘤;⑷有些恶性瘤冠以人名加“病”或“瘤”的习惯名称来命名;⑸有的肿瘤的实质是由两个或三个胚层的各种类型的组织混杂在一起构成则称为畸胎瘤;⑹转移瘤的命名则将继发器官或组织名置于原发器官和肿瘤名的前面,如肝癌转移至肺,则称为肺转移性肝癌。

5.4.04

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

良性瘤 恶性瘤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和外生性

包膜 有 无

与周围组织分界 清楚 不清楚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出血、坏死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后很少复发 手术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5.4.05

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 较少见

发病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 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 肉瘤细胞间多有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5.4.06 ①局部压迫和阻塞;②浸润破坏器官;③转移;④出血、坏死、感染;⑤疼痛、内分泌紊乱、恶病质。

5.4.07 ⑴发病年龄、早期转移途径相似;⑵有相似的肉眼类型:如溃疡型、蕈伞型(息肉型、隆起型)、浸润型(髓质型、缩窄型)等;⑶其早、中、晚期的分期均以浸润的深度为主要依据;⑷组织学特点为均形成癌巢。

5.4.08 ⑴恶性瘤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级;⑵分化与恶性度的关系:高分化为低恶性程度,中分化为中恶性程度,低分化为高恶性程度;⑶肿瘤分为早、中、晚期三期;⑷早期的治疗效果好,晚期的治疗效果差,故肿瘤防治抓“三早”非常重要。

5.4.09 ⑴癌前病变或疾病是指一类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⑵如①黏膜白斑;②纤维囊性乳腺病;③结肠多发性腺瘤**肉;④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⑤慢性萎缩性胃炎;⑥慢性胃溃疡;⑦皮肤慢性溃疡。⑶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只是相对于其他良性疾病或病变来说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并非一定都发展为癌。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应正确认识、对待和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或疾病。

5.4.10 ⑴左锁骨上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如有癌转移,则根据癌的类型来初步判定是肺或胃癌;⑵纤维胃镜取活体组织检查以排除胃癌,纤维支气管镜可进一步确定肺部占位病变的性质,如具备手术指征,则可作肺叶切除送检;术前应进一步作胸片(正、侧位),有条件可作CT检查,以确定肿块大小和位置;⑶鉴于胃内仅发现小片糜烂,并无明显肿块,结合病史该病例诊断应是:左下肺癌(病理类型多系鳞状细胞癌)。

5.4.11 ⑴采集病史:发现肿块时间长短,生长快慢,是否疼痛,既往有无特殊病史;⑵体格检查:双侧乳腺是否对称,患者乳腺皮肤、乳头情况,肿块大小、质地、动度,是否压痛,乳头有无溢液,同侧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肿大,质地动度等;⑶乳腺的X线摄影;⑷穿刺涂片或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初步确定其性质;⑸活体组织检查:确定肿块性质及肿瘤组织学类型等。

5.4.12 ⑴根据病史,患者腹上区不适,轻压痛伴明显消瘦3月,大便次数增多,潜血持续阳性等,该患者左卵巢的肿瘤有可能为Krukenberg瘤,且卵巢肿瘤的类型也较符合,故应进一步做纤维胃镜检查,以明确原发瘤。⑵应取活体组织检查以证实诊断。

一、名词解释

6.1.0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6.1.02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6.1.0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6.1.04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6.1.05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6.1.06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6.1.07 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6.1.08 室壁瘤(ventricular aneurysm)

6.1.09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6.1.10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6.1.11 心脏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 of heart)

6.1.12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6.1.13 急进型高血压(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6.1.14 动脉瘤(aneurysm)

6.1.15 风湿病(rheumatism)

6.1.16 阿绍夫小体(Aschoff body)

6.1.17 绒毛心(cor villosum)

6.1.18 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lare)

6.1.19 心瓣膜病(valvular vitium of heart)

6.1.20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6.1.21 瓣膜狭窄(valvular stenosis)

6.1.22 瓣膜关闭不全(valvular insufficiency)

四、问答题

6.4.01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6.4.02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有哪些继发病变?

6.4.03 简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6.4.04 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6.4.05 简述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心、脑、肾的病变特点。

6.4.06 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6.4.07 简述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6.4.08 何谓动脉瘤?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哪些类型?

6.4.09 试比较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脏病变特点。

6.4.10 试比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

6.4.11 试比较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6.4.1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临床上有哪些类型?

6.4.13 为什么说风湿病的发生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6.4.14 何谓原发性高血压?其各型病变特点是什么?

6.4.15 简述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及临床特点

6.4.16 简述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

6.4.17 简述肥厚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

6.4.18 病案讨论

男,63岁,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伴重度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前8+年感心前区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可自然缓解。入院前2月,痛渐频繁,且于休息时也可发作,每次发作时均感轻度呼吸困难。入院前10小时,睡眠中突感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臂放射,且伴有呼吸困难,咳出少许粉红色痰液,来院就医。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2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0.7/5.3kPa(80/40mmHg),慢性重病容,端坐呼吸,口唇及指甲发绀,皮肤湿冷,双侧肺底部可闻及湿鸣,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律齐,肝、脾(-)。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8×1012/L,白细胞2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5。入院后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于入院后第26天,病人突感心前区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抢救无效,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请讨论:

(1)死者生前患何种疾病?死因是什么?

(2)尸检时,可发现心、肺等脏器有哪些病变?

(3)如何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

6.4.19 患者女性,58岁,已婚。12岁时反复多次咽喉肿痛后出现膝、距小腿(踝)、腕等大关节游走性疼痛,此种情况曾反复发作多次。26岁进行婚前体检时,其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近5年来在活动后有心悸、气促,近3年病情加重,并有四肢水肿,夜尿,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请回答以下问题:

(1)患者12岁时患的是什么病?并简述其基本病变。

(2)26岁后患的是什么病?请简述其发展过程及病变,并用器官的病变解释以下临床表现:心悸、气促、咳粉红色泡沫痰、四肢水肿。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6.1.01 ①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②累及弹力型及弹力肌型动脉;③内膜脂质沉积及灶性纤维性增厚、深部成分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管壁变硬。

6.1.02 ①动脉壁增厚、失去弹性;②类型: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硬化及动脉中层钙化。

6.1.03 ①冠状动脉病,多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②冠状动脉缺血;③心脏病。

6.1.04 ①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②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③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④持续数分钟;⑤用药、休息可缓解。

6.1.05 ①冠状动脉供血中断;②心肌坏死;③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④有突出的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和心电图改变。

6.1.06 ①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波及肉柱及乳头肌;②多发性、小灶性、不规则分布的坏死。

6.1.07 ①病灶较大,最大径大于2.5cm,累及心室壁全层;②最常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其次是右冠状动脉供血区。

6.1.08 ①在心室内压作用下梗死区局限性向外膨隆;②梗死急性期或愈合期;③多见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④继发改变: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律紊乱及左心衰竭。

6.1.09 ①多见于男性青、壮年;②常在某种诱因作用下或在睡眠中发病;③发病后迅速死亡;④冠状动脉病变及相应心肌病变。

6.1.10 ①原因未明;②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③独立性全身性疾病;④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动脉和肌性小动脉硬化;⑤常引起心、脑、肾和眼底病变。

6.1.11 ①压力性负荷增加;②左心室代偿性肥大;③心腔不扩张,甚至略缩小。

6.1.12 ①高血压患者;②脑血管病变及痉挛,血压骤升;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意识模糊;④脑水肿或伴点状出血。

6.1.13 ①多见于青中年;②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17.3kPa(130mmHg);③病变进展迅速,病变: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细动脉纤维蛋白样坏死;④较早出现肾衰竭。

6.1.14 ①血管壁的限局性异常扩张;②先天性结构缺陷或后天性病变引起;③以主动脉及脑血管最常受累。

6.1.15 ①乙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②变态反应性疾病;③主要侵犯结缔组织;④Aschoff小体;⑤临床表现多样。

6.1.16 ①球形、椭圆形或梭形小体;②中心可见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有较多Aschoff细胞;③外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6.1.17 ①纤维蛋白性心包炎;②心包表面渗出的纤维蛋白因心脏冲动牵拉而成绒毛状。

6.1.18 ①见于儿童风湿热患者;②淡红色环状红晕,微隆起,中央皮肤色泽正常;③镜下为非特异性渗出性炎。

6.1.19 ①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②心瓣膜器质性病变;③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6.1.20 ①进行性心脏肥大,心腔扩张和心肌收缩力下降;②男性多于女性,以20~50岁多见;③原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酗酒、妊娠和基因遗传有关。

6.1.21 ①瓣膜开放时不能充分张开,瓣膜口缩小;②血流通过障碍;③瓣膜增厚、粘连。

6.1.22 ①瓣膜关闭时不能完全闭合;②部分血液返流;③瓣膜卷曲、穿孔、腱索缩短、或瓣膜环扩大。

四、问答题(此处近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6.4.01 基本病变分为三期。⑴脂纹期:①肉眼 动脉内膜面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条纹;②光镜 病灶处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等;⑵纤维斑块期:①肉眼 内膜面散在灰白色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②光镜 表层为纤维帽,下方见泡沫细胞等;晚期可见脂质池及肉芽组织;⑶粥样斑块期:①肉眼 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纤维帽的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②光镜 在纤维帽深部有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粥瘤处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结缔组织增生。

6.4.02 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粥瘤性溃疡;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⑥血管腔狭窄。

6.4.03 ⑴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特点:多发性、小灶性(0.5~1.5cm)坏死,不规则分布于左心室四周,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⑵区域性心肌梗死 特点:病灶较大,直径2.5cm以上,累及心室壁全层,尤其多见于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

6.4.04 ①乳头肌功能失调;②心脏破裂;③室壁瘤;④附壁血栓形成;⑤急性心包炎。

6.4.05 ①心: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②肾:双侧原发性颗粒性肾固缩;③脑: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

6.4.06 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为三期,①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②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蛋白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小体;③纤维化期(愈合期)。

6.4.07 急性期:瓣膜肿胀,闭锁缘有串珠状单行排列的疣状赘生物,粘连紧密,不易脱落。后果:病变反复发作,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叶相互粘连,腱索增粗、短缩,导致瓣膜病。

6.4.08 ⑴动脉瘤(aneurysm) ①血管(大多数为动脉)壁;②限局性异常扩张;③以主动脉和脑血管最常受累且后果严重。

⑵动脉瘤类型:①囊状动脉瘤;②梭形动脉瘤;③圆柱状动脉瘤;④舟状动脉瘤;⑤蜿蜒状动脉瘤。

6.4.09 ①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风湿性心肌炎的心肌间质有风湿小结,风湿性心包炎的浆液纤维蛋白性炎;②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的向心性肥大(代偿期)→离心性肥大(失代偿);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见弥散性心肌细胞坏死,弥漫性心肌间质纤维化,甚至心肌梗死。

6.4.10 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②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6.4.11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比较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变特点 肉眼 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心瓣膜增厚、变形、溃疡,表面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灰黄*色、干燥、脆、易脱落

镜下 疣赘物为由血小板、纤维蛋白构成 疣赘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细菌菌落、炎细胞和坏死组织构成,瓣膜溃疡底部有肉芽组织和炎细胞,甚至可见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

后果 反复发作导致心瓣膜病 瓣膜病,动脉性栓塞,免疫性合并症

6.4.12 ①心绞痛;②心肌梗死;③心肌纤维化;④冠状动脉性猝死。

篇3: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策略及规范

一、政治主观题的类型

1. 原因类主观题

此类题的设问角度是做某项事情的原因、依据,设问比较明确。回答此类问题,一般要有选择地答出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必然性,应从基本规律、时代要求、现状等入手分析;二是必要性,应从说(做)这件事的作用、目的等入手。

2. 措施类主观题

此类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型,一般设问简单、直接、易懂,答案的组织要体现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注重学生对时政的关注。此类题型解答时要抓住设问的主体,一般在设问时会指出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

3. 认识类主观题

其设问方式多种多样,一般设及对材料的理解、看法、认识等,答题时要将材料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是什么”,即要解决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主要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产生的原因;三是“怎么样”,主要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做出评价;四是“怎么办”,对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提出对策、措施、方法、建议或表明态度。当然,在答题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所有认识类的设问都分成四步。

4. 评析体现类主观题

此类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片面的观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析。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要说明观点合理之处并分析原因;第二步要说明观点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第三对观点总结概括。另一种形式是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表态,是赞成或反对并说明理由。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表态,第二步说明理由。在说明理由时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要充分全面,主要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

5. 意义类主观题

此类题一般是探究某一事件、事实或做法的现实意义。有时需要结合时政要点、国家方针政策做出概括总结。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要明确答题范围;第二步要明确意义或积极影响;第三步整合思维过程。答案要点一般是:教材原理+材料中的做法符合或有利于……

除上述几种类型外,还有图标类主观题、探究类主观题等。不论什么类型的题,答题规范都有相似性,现归纳下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规范。

二、政治主观题答题规范

1. 仔细“审”

(1)审设问,明确指向。首先要明确总体指向,即明确设问的类型,是原因类还是措施类。其次明确知识指向。政治学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要明确要求用什么知识作答。有些题目还明确要求用某一具体知识来作答,所以审设问要细。还要明确主题指向,即明确设问是否有特定的主体限制,如国家、政府、公民、消费者、企业等,不同主体作答知识大不相同。另外,在审题中,还需要明确一些其他指向,如设问是否要求结合材料,是否针对特定事件和现象。

(2)审材料,明确信息。首先要读“全”材料,即全面阅读材料,养成对材料分析的习惯,这是提高答题全面性的前提。其次要读“准”信息,即对材料进行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这是提高答题全面性的关键。再次要读“出”知识,即对材料中提取出来的有效信息进行学科解读,用具体的学科知识对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 规范“答”

(1)书写务必清楚。条理要清楚,做到答案序号化,最好每个答案要用数字序号标注,表述要准确到位,用政治学科的术语来组织答案。

(2)答案突出重点。把重要且有效的答案要点写在前面,把不确定的写在后面。在一个答案要点中,要把最关键的句子写在前面。

(3)强调结合,在答题中注重学科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材料内容的结合,既不可单纯地搬教材知识,也不能机械地照抄材料内容,用教材知识来论证材料观点。

劈柴看纹,行动看路。不同类型的题有其特殊性,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中侧重学生答题的技能技巧以及综合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近年的高考中,对于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和答题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和答题能力的考查。现归纳一些常规主观题的类型和答题规范,让学生掌握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规律。

关键词: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策略,类型,规范

注释

篇4:名词与问答

一般性转移支付:它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力性转移支付的一种。目的是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保障国家出台的主体功能区政策顺利实施。此类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安排使用。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从1995年起实施,原称之为过渡期转移支付。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财政部门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按照公平、公正。循序渐进和适当照顾老少边穷地区的原则,主要参照各地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的差额及可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数量等客观因素,按统一公式计算确定。

乡镇治理机制:乡镇是我国政权系统在农村的一级行政区划。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这是我党首次提出“乡镇治理机制”概念。乡镇治理机制,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最广泛地动员农民群众依法管理乡镇事务的制度、手段、途径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这些都对完善乡镇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同时,近些年来一些农村的成功探索也为完善乡镇治理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完善乡镇治理机制,适应了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和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要求。

问答

为什么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导向和要求,不仅给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有利于农村稳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首先,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前提和制度保障。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和农业集约化发展,通过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来发展适度规模的种田大户,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有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民对长久承包经营土地心里更有底,消除后顾之忧,农民流转承包地才能更踏实,利益预期才能更明确。

其次,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标。一家一户分散耕种,使用机械耕作十分困难,加上单户经济实力差、资金少,走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相对困难。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实施土地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成为可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条件。

第三,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农民最大的资产是承包地,但由于农民对自己承包的土地被征用,没有更多的参与权和支配权,因此,每当承包地被征用时,就等于是资产损失,再无土地性财产收入。只有赋予了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承认农民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把土地承包权当作农民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利,才能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借助土地集中连片、土地整理、招商引资等手段,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去人人有田,户户种田,束缚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制约了农村劳力优势的发挥。农民有了充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使愿耕者有其田,愿商者安心从商,从而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为什么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这是由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在新时期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所能决定的。

首先,只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目前工农关系不协调、城乡关系失衡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有人形容“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在城乡二元结构。因此,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能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其所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破解我国“三农”发展难题,从而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其次,只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才能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使全社会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并进而优化组合。在相当长的时期,通过农产品“剪刀差”、上缴赋税、低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等方式,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本积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失的速度也在加快。如果城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相互分割,二者就不可能实现协调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才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第三,只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才能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具备了消除形成城乡差别,破除制约农村繁荣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条件和能力。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会更加有利于城市反哺农村、支持农村、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实现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篇5:政党政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2、政治

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就是在社会活动中利用各种手段规范社会的管理。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体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3、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指具有固定领土、一定的居民、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和主权的政治单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主权概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国让·布丹的作品中,对于布丹来说,主权是“属于共和国的绝对的,永久的权力。”主权不在个人,而在国家,因此主权是永久性的。主权是“主权者的独特特征,主权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屈服于他人的命令,因为只有主权者才能为隶属者制定法律,废除已经制定的法律,以及修改过时的法律。

4、政党政治

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①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②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③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5、议会

议会,又称国会,起源于英国,是从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议会是一 立法机关,其成员由属该地区的代表组成。这些代表可以是直接或间接选举出来的,也可以是委任的。一般议会除有立法的权力外还有签署外交条约、宣战或批准和谈、选举或推翻政府、批准政府预算等权力。在一些国家里议会还有选举国家元首的权力。但也有一些议会的权力比较少的

6、司法

司法(Justice),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三权分立”,司法与行政、立法之间有严格界限和区分。

7、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由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关系密切,政治文化研究也就成为政治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又由于政治文化反映了政治体系的特点,故而研究政治文化的特征可以作为研究政治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8、政府

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合,代表着社会公共权力。是主权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国际行为主体。政府发布的行政命令、决策、法规、行政司法、行政裁决、行政惩处、行政监察等,应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原则和精神,对其规定的所有适用对象产生效力,并以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的强制执行

狭义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

9、政党体制:

政党体制是各政党围绕影响、参与和执掌国家政权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政党之间、政党与政权之间关系总体格局或结构。

政党体制研究各政党相互依存的形式和模式。

10、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指在实际政治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或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关于政党的社会地位、作用和活动规则,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影响政党制度形成的因素:

①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②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程度。

③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④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的特点

①按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设立 ②成文法规定或宪法惯例规定

③影响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公民政治参与方式

11、执政党

执政党是指通过制度性选举或暴力革命而执掌一国政权的政党。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又称在朝党。在各个不同政体的国家,执政党实现的方式各有不同,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是指在议会竞选中获得多数议席;实行总统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是指在总统竞选中取得总统职位的政党;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如果由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这几个政党就都是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是执政党

12、反对党

反对党或反对派是多党政治体制中与执政党对立的政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执政党的行为,同时也为在将来的选举中获胜从而成为执政党打基础。一般来说,反对党是最大的在野党。在反对党中,一般有相应的人对应政府中的各个部门官员,这些人叫做“影子”,他们组成了影子政府或影子内阁。例如,反对党中的外交部长候选人叫做影子外交部长。反对派的功能是令公共政策在决策时由更多角度考虑。美国民主党

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是美国当代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另一个是共和党。虽然“民主党”这个名称是在安德鲁·杰克逊(1829-1837)总统任期间所采用的,但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杰斐逊于1792年创立的民主-共和党,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政党。自从布莱安在1896年掌控民主党以来,民主党在经济议题上的立场开始比共和党更为左倾。自从1932年以来,罗斯福将他所提出的新政称为“自由主义”,成为了之后民主党的主要政策走向。民主党主张建立团结统一,消弭分歧的社会。

美国共和党

共和党是美国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之一。共和党的前身为1792年成立的民主共和党。1825年,民主共和党发生分裂,其中一派组成国民共和党,1834年改称辉格党。1854年7月,辉格党与北部民主党和其他反对奴隶制的派别联合组建共和党。在社会议题上倾向保守主义,在经济上接近自由意志主义。共和党支持较低税赋、主张限制政府规模。

英国保守党

保守党是英国的老牌大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英国两大主要执政党之一,另一个是英国工党。保守党在20世纪的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出过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等著名首相,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下4次连续执政的业绩,不过保守党自从于1997年大选败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以后,它一直处于反对党的状态,直成2010年同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重新上台执政。现任党魁是戴维·卡梅伦。

英国工党

工党,是英国的主要政党,成立于1900年2月27日,代表工人利益,立场属中间偏左。于1924年首次执政,自此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成为英国国会两大政党。党纲提出实现社会改造四项原则。第一、实施“国民最低生活标准”。第二、工业的民主管理,强调了工业国有化的必要性。第三、国家财政政策的改革,对高收入者征收重税来补贴社会公益事业,征收直接资产税以偿还战争费用。第四、剩余财富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13、司法

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 “三权分立”制度下,司法与行政、立法之间有严格界限和区分

14、司法机关:

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在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互不从属;在社会主义国家,司法机关从属于国家权力机关而相对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

15、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是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第一大特点,主张司法权必须同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立,非经司法机关,非经正当司法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宪法原则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确立的,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排它性行使,司法组织和司法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司法独立的内容:司法职能的中立性,政治权力的对抗性,司法机构的独立,司法职能的专业性,司法活动过程的排他性,16、撒切尔主义

放弃凯恩斯主义,以货币主义作为整治经济的基本方针。反对过去国家干预之下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提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采取控制货币发行量、治理通货膨胀、稳定币值、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办法来扭转经济衰退。①大力推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制的政策。②实行有利于中上层阶级的税制并对若干福利措施实行改革。③ 改变对工会的态度和斗争策略即针锋相 对的正面斗争策略。④ 实行强硬而又务实的对外政策。⑤ 核心内容就是提倡自由价值观,恢复自由经济传统,推行“民众资本主义”,用“小政府“来代替“大政府”。即“法律管制下的自由”

17、两党制

两党制,指在治本主义国家中,两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势均力敌的政党控制绝大多数选票,在无需其他政党的支持下,通过取得议会多数或总统职位,轮流上台执政的政党制度。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一般在理论上和法律上允许多党存在,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最具有势力地位的只有两党,且处于相对对峙的局面,其他小党势单力孤,在政治竞争中难与两大党相抗衡,两党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量。

18、多党制

19、一党制 简答

1、政党的特征

2、政党的作用

3、政党制度的类型

4、两党制的实质、特点

5、两党制的分类(美国、英国)

6、多党制的特点

7、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8、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领导

9、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式

10、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11、中国政党制度的优点

1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西方学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对政党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

(1)、西方学者对政党的认识

①政党是一群人以共同的努力,实现一致同意的特定主义,以增进国家利益

而联合的团体。——实现主义的团体

②在选举时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候选人和问题的特殊化组织。——选举的组织

③政党可以说是政治权力组织的结构,其特征是独占政治功能,稳定的结构,排他性的党员以及支配竞选的能力——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

④政党被认为是一种工具,那些期望获得职位的人可以通过它来达到目的——谋求职位的工具

(2)、马克思主义者对政党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14、两类不同性质政党(资本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政党)㈠诞生

①、政党的产生。不同的政党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总体看来:政党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政治发展的客观结果。

②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势力的专制统治斗争中诞生的

③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斗争中产生的。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工人组织。如英国的宪章派,法国的四季社和正义者同盟 ㈡、两类不同性质政党产生的条件

⑴、资产阶级政党政党产生的条件

①基本前提:社会划分为不同阶级、阶层和集团 ②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 ③思想前提: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⑵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社会经济政治条件。②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条件

③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和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④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思想条件

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斗争产生的

15、西方政治文化的特点

①、强烈的公民意识

凡是当权的人行为傲慢又贪婪自肥,公民一定议论纷纷,众口喧腾,不仅会指摘这些不称职的人,而且也批评授权给这些人们的政体。

②、个人自由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强调自由的重要性

③、反对党理论与多党竞争体制

反对党必须对国家履行校为重要的政治职责。它必须扮演宪法和法律的保扩者和拥护者,大臣行为的检交者,大臣们失职和不端行为的告发者的角色,并作为民族的领导者反对大医的识案,试国把他们赶出政府。

16、政党体制的类型

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不同类型

①从政党数量的传统的三分法: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②从政党关系和政党取得政权的关系: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政党体制

竞争性政党体制:优势党制、两党制、温和多党制、极化多党制、碎化

多党制。非竞争性政党体制:单一党制和霸权党制。单一党制:极权主义

一党制、权威主义一党制、实用主义一党制。霸权党制:意识形态霸权党

制和实用主义霸权党制。

③从政党力量和执政时间:一党主导制、一党优势制、一党独裁制、一

党独 大制;两党主导制、有限多党制

17、典型的政党体制

(一)两党制

1、在同时存在若干个政党的国家、其中两个较大的政党有能力单独获得多数选民的支两党制的主要特点:

①两党通过选举轮流执政。一个党在竞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通过政府工作来实现党的纲领和政策;另一个落选的党作为在野党和反对党监督政府的工作,挑剔政府工作的错误,并伺机取代其执政地位。形成长期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模式。

②竞选中获胜的政党能全部掌握行政权,以本党的名义向选民负责。执政党在行政机构中比较一致地推行党和政府的政策,使政府明显地体现出执政党的意志

③两党体制下的一党单独执政,政府比较稳定,不易出现内部意见不一致而破裂的情况,一党单独执政使政策成败责任分明。

18、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1)英国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① 下议会多数党成为执政党、组阁政权、内阁成员为同一政党的议员

②议会内有反对党和影子内阁监督政府

③内阁更换要通过议会大选来完成④执政党统揽立法、行政权

(2)美国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①总统选举获胜的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国会选举与能否执政无关。

②总统组织政府、选择政府阁员、不受国会限制、但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通过。

③总统享有最高行政权,对行政权控制牢固

④总统与国会相互独立,对立法权控制较弱(2)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的比较

①、意识形态上:英国,明显分歧。美国,无明显分歧 ②、政党关系上:英国,存在明显的执政党与反对党。美国,不存在明显的执政党与反对党

③选民基础:英国,界限分明。美国,存在跨党派支持现象 ④组织特点:英国,组织严密健全。美国,组织松散无固定党员 ⑤政党领袖:英国,在党内有权威。美国,在党内缺乏权威

(3)对两党制的评价

①积极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如被看作是一个较负责的体制、公平的体制、鼓励和平的温和的政党活动体制。

②消极的评价:20世纪70年代英国工党副主席、后来成为英国社会民主党发起人之一的罗伊·詹金斯:“现代英国行动迟缓,缺乏创新,抵制主动变革,不仅排斥经济上的改革,也排斥社会和政治上的改革”,主张“冲破英国的政治模式”。

19、多党制

在同时存在若干个政党的国家、没有一个政党有能力获得多数选民的支持而单独执政,形成由两个以上政党或政党联盟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模式(政党体制)(1)多党制形成的原因

①社会结构的变动引起政治力量分化组合最终形成多股政治派别。(阶级结构、种族结构、宗教信仰、政治(亚)文化结构、意识形态结构

②国家的政治体制对政多党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③比例选举制度与多党制的形成密切相关。西方的选举制度分为单一选区选举制和比例选区选举制。

单一选区选举制——全国划分若干选区、一个选区一名议员、政党推举的候选人获相对多数选票取得议员资格。(多者全得)

(2)多名比例选举制——全国划分若干选区、一个选区多名议员,政党或政党联盟、或其推举的候选人所得选票数,在达到所规定的一个议席所得票数的最低比例时,就可获得一名议员资格。比例选举制有两种主要形式:政党比例选举制和候选人比例选举制。比例选举制有两种主要形式:政党比例选举制和候选人比例选举制(可转让投票制)。

①政党比例选举制——各政党在多数议席选区中提出一份政党候选人名单,选民以政党为投票对象,议席数是按照政党所获选票的比例分配给各政党。

②候选人比例选举制——各政党在多数议席选区中提出一份政党候选人名单,选票印有候选人的名字,选民以候选人为投票对象,选民要排列候选人名单以圈选。

候选人比例选举制(单一可转让投票制)有两种转让形式:最低当选人余票转让和淘汰候选人得票转让

①最低当选人余票转让——在选举中获最低当选票数的候选人,其所不需的剩余票数,依照选民的第二偏好转让给其他未当选的候选人。

②淘汰候选人得票转让——在选举中被淘汰的得票最低的候选人,将其选票依照选民的第二偏好转让给其他未当选的候选人。

政党在大选中的得票率应当最终与其在议会中所获席位成正比。

(3)多党制的特点

①各政党力量相对均衡、比较活跃、能在议会中获得一定比例的议席。

②大多数国家一个政党不能单独取得执政地位,由此形成联合执政。

③存在多种形式的政党联盟。如选举联盟、议会联盟、执政联盟等。

④在多党制不成熟时期,当联合政府中出现政党分歧时、导致政权更迭频繁,引起社会不稳定。

⑤选民没有直接决定谁组成政府的发言权,导致各政党在政府组成中重新博弈

20、政党体制对政党执政的影响 N×R=C或 N×R≠C或N×R≈C 假设:其中C代表一个国家特定时期民众利益要求的总数(常数),N代表一个国家的政党数目,R代表每个政党能够反映的民众的各种要求

21、对政党体制的简评:

政党体制是特定民族国家政治生态环境的产物。英美的两党制和法德的多党制的形成和发展与其特定民族的历史和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有不同的特点。特定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不能照般套用的,同样其在长期政治发展中形成的政党体制也是不能照般、移植套用。任何照般移植套用的模式都不适合自身民族的特点和国情,简单照般套用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政党体制。

22、英国议会两院制度

(一)、英国下议院

⑴下议院的产生:议员650人、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全国现650个选区,每区一人,18岁公民有选举权、21岁公民有2名选民提名和8名选民同意可登记为该区下议院议员候选人,每名候选人交150英镑保证金,得票不足1/8者,其保证金由国家没收。

⑵、下议院的构成:

①下议院领导机构:议长、秘书长、警卫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牧师各1人;副秘书长、副警卫长各2人组成

②下议院委员会:全院委员会(筹款委员会)、③常设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和联合委员会

下议院各党派组织:议会党团和督导员(党鞭)

(3)下议院的职权

①立法权:提出、讨论和通过法案

②财政权:审议和批准政府预算、拨款、征税和发 行公债

③监督权:质询、倒阁、调查和弹劾

批准任命权:批准条约、人事任命

(二)英国上议院

(1)上议院的产生:议员约1200人、不是选举产生、有世袭贵族、终身贵族、宗教贵族和王室贵族构成

世袭贵族:21岁世袭贵族是当然的上议院议员、死后由长子继承。(2)上议院的地位和作用:

①每年开会140天,每周3天,议长由大法官兼任,首相提名英国王任命。

拥有“延搁否决权”和一定的司法权

②公共意见的形成和传播功能

③ 立法案件的审议功能

④ 个人议案的审议功能

(三)、英国的立法程序:

议案提出、一读会宣布、专门委员会审议、二读会辩论、三读会表决、送回他院、国王批准。

23、美国的国会两院制度

(一)众议院(1)众议院构成

①常设委员会(22个):主要有程序委员会、筹款委员会、拨款委员会、商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银行财政都市事务委员会、武装服务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等,委员会人数依据政党在全院实力比例分配。

②特别委员会(2)众议院的职权

与参议院共同拥有的职权: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其中修改宪法 需要参、众两院2/3以上议员同意和3/4以上州议会批准、修宪案才能成立。

众议院的职权:弹劾权、首先提出财政议案、特殊情况下选出总统权(前2名中选出)

(二)、参议院

议员100人,每州2人代表各州,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任期6年,每2年改选1/3。议员资格30岁、9年国籍。议长由副总统兼任,没有投票权、有决定性一票。(1)参议院构成

①常设委员会(16个):主要有拨款委员会、商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银行住宅都市委员会、预算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司法委员会、武装服务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等。委员由政党提名、全院选举产生。

②特别委员会(2)参议院的职权

①与众议院共同拥有的职权: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②众议院的职权:批准或否决权、审判参议院的弹劾案、首先提出财政议案、特殊情况下选出副总统权(前3名中选出)

(三)美国国会的重要权力:

立法权、预算权批准任命权、调查权、弹劾权

(四)美国立法程序:提出议案、委员会审议、全院大会审议、两院协议和总统签署

(五)政党围绕议会或国会的活动

①提出议员候选人

②组织议员选举

③组建议会党团

④参加各委员会

⑤提出相关议案

⑥审议批准议案

(六)政党控制议会的基本方式

①通过议案控制本党议员

②通过议会党团控制议会

③通过议员的数量控制议长职位

④通过议会党团实力控制各委员会

24、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一)、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⑴执政党控制着政府的组成。影响执政党控制政府的因素:政治体制和政党体制。⑵执政党控制着政府的职位。执政党把本党的党员送进政府担任政府内的政务官职位,来体现执政党对政府的控制,实现政党的政策和主张 ⑶执政党控制着政府的决策。西方执政党政府决策的来源:

①竞选时竞选纲领中的政策主张

②执政后的具体决策主张(总统制和内阁制有所不同)

③利益集团对执政党政策的要求(院外活动、压力集团)

④ 对思想库的利用

⑤吸收在野党有价值的批评变为执政党的政策

⑥ 能否兑现竞选政策承诺是民众检验执政党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反对党与政府的关系: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推翻政府

25、司法的特点和职能(1)司法特点:

①中立性;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不按人的意志办事

②独立性:马克思:“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法官以服从法律为

天职。”

③统一性:

④公正性:

(2)司法职能: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特殊侦查权、违宪审查

26、政党与司法的关系

政党性质——政治组织。司法性质——公共权力。不同性质的政党与司法的关系不同 相同性质的政党与司法的关系不同

政党与司法的关系

(1)、司法独立:政党不能向司法机关发号施令、法官政治立场中立,司法机关无党组织。

(2)、执政党控制司法的基本方式。不同政治体制和政党体制的国家控制方式不完 全相同。①对大法官产生过程的参与控制②对政府中司法部长职位的控制(3)、政党控制司法的特点:间接性、隐蔽性,法官存在政党倾向

27、美国政党与司法的关系 以大法官为例

(1)、联邦大法官在任职后以选民身份掩盖党员身份。

大法官在任职后,仍然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参加总统选举的投票,从中体现大法官的政党偏好。大法官选举谁当总统,表明大法官的政党倾向和意识形态。

(2)、联邦大法官在任职前通常都参与过政党政治。

大法官们或者当选过议员,或者担任过政府大员,并都积极参与过政党政治的活动。从美国法官的构成来看,大多数被提名法官职位的人选都有某些政治活动的背景。在某种程度上法官职位的任命还被看成是政治委任制度的一部分,那些为政党服务的人相比那些没有这些经历的人更有可能获得一个联邦职位作为酬劳。

(3)、联邦大法官以派别之分替代党派身份。

联邦大法官通常被划分为自由派、保守派和中间派。自由派常常被认为是倾向民主党的人,保守派常常被认为是倾向共和党的人。大法官的派别之分实质为党派之分,只不过派别之分掩盖了大法官所自然应对的党派归属。只要承认大法官的派别之分,就很难否认他们的党派倾向。

28、美国政党影响司法之表现

(一)政党政治影响联邦大法官的提名和任命(二)政党政治影响联邦大法官的惩戒与退休(三)政党意识影响联邦大法官审理重大案件

29、美国政党对司法的影响

(一)政党影响司法受三权分立体制的制约(二)政党对司法的影响必须让步于法律信仰和司法权威

(三)对于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总统有时无能为力

(四)总统任命的法官可以背离党派立场(五)政党影响司法是合力的结果 美国政党对司法的作用 机制的启示

(一)政党应当采用隐性的方式影响司法

(二)正确认识司法独立,实现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相统一

30、美国民主党(1)政策主张

①民主党主张建立团结统一,消弭分歧的社会。积极的政府财政、增加就业、强调二次分配、增加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降低教育费用、完善医疗保障政策等。

②主张限制枪支、提高最低工资,支持同性恋婚姻、妇女堕胎权利;关注环境、劳工、移民、少数族裔。他们自称是“人民的党”。

③外交上维护国家安全、强调美国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民主党的选民构成:工会会员、各种移民团体、天主教和犹太教徒、黑人

(2)奥巴马主要政策主张

①延续民主党传统政策,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缓和贫富矛盾,创造共同繁荣 ②推出金融救援计划 :向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外交和安全政策思路是注重以谈判商协及多边合作解决重大国际问题,重新确立美国的领导地位,并表示会与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委内瑞拉等国的领导人谈判;与中国建立长期、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关系。

31、共和党

(一)基本立场:国家主义、赞成银行制度、保护关税、发展工业,反对奴隶制度(南北有分歧)和“行政越权”,主张私有财产及继承权,企业自由贫富并存、保守式改革等,相信黑人比白人低劣。

(二)党员构成:种植场主、银行家、工业家、律师、医生、牧师以及依靠他们的人

(三)共和党的政治思想

①在社会议题上倾向保守主义,在经济上接近自由意志主义,与华尔街(大企业)和商业街(地区的小型商行)有紧密关系,很少获得工会团体的支持。

②共和党支持较低税赋、主张限制政府规模、支持商业发展;在社会议题如堕胎上共和党则支持政府介入。

③ 经济自由意志主义和社会保守主义两派不是互相排斥,往往互相重叠。

(四)共和党的政策主张(1)经济政策

① 主张私人企业和个人决策对于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性,②支持对商业有利的自由市场政策、经济自由主义、限制政府规模和政府管制。

③减少所得税率会增加GDP成长,额外的成长也因此会替政府带来更多额外的收入

(2)社会政策

①大多数反对堕胎,反对合法化同性婚姻、支持“以信仰为基础的行动”。

②支持减少福利制度补助、反对政府为消除歧视而施加的雇佣种族配额

③支持死刑以及其严格的惩罚措施,支持买卖和拥有枪械的权利。大多数人支持透过学券制和许可证学校制来增加学生和家长们选择学校的自由,谴责公立学校制度以及教师组成的工会。④宗教派系支持在公立学校组织例行的祷告,在教导进化论的同时也应教导创造论或智能设计论。

(3)外交政策:反恐战争上支持新保守主义政策,在中东和全世界散布美国民主。

①支持联合国内部改革。反对签订京都议定书,认为伤害美国的经济,无法约束中国等大量制造全球暖化的国家。

②支持自由贸易协议,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和中美洲自由贸易协议 在处置非法移民的问题上有重大分歧,商业团体派系欢迎更多的移民

33、绿党

绿党成立于1973年(人民党),后称生态党,1975年改称绿党,是较有影响的全国性政党。

基本原则:人们应该生活在—个和协、自然的环境中,因此必须保护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基本主张:单方面裁军,禁止核武器以及化学和生物武器,使英国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结束使用核电站,计划给人们提供物质保障,土地改革,分散主义,实行比例代表制,增加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偿和无偿援助。

组织原则:分散主义和非等级划度。

34、英国政党 英国保守党

保守党全称是保守统一党,原名托利党,1833年改为保守党。1886年,部分自由党人因反对爱尔兰自治而脱离了自由党,组“国家统一党”,后来保守党和国家统一党结成联盟。1912年,国家统一党并入保守党,称为保守党。为了表示保守党是坚定主张维护联合王国的统一和团结。是英国右翼的代表。现代保守主义的构成

传统主义:传统主义义强调爱国主义和国家权威,反对妇女解放、种族平等、坠胎合法化及离婚自由等改革,赞成死刑;在国际上,倾向于反列英国更多港入欧洲事务。托利主义和伯克主义是以传统之父。个人主义:源于自由贸易主义。

维护小资产阶级和J业主的利益,主张保护私有财产,赞成自由放任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征税并撤销对企业经背的管制

反对扩大福利国家,认为福利国家会破坏自力更生和创业精神,是贫穷和失业的根源

进步主义:主要创立人是R·A·巴特勒,《工业宪章》主要制定人;接受和赞成福利国家及凯思斯主义宏观调控经济的方法。吸引政治上的中间地带

保守党组织机构体系

议会党团:由下院内的保守党全体议员组成。

中央总部(中央办公室):是在党的领袖的直接领导之下,进行组织工作和政策研究工作的机构。

全国联合会:议会外保守党的全国群众性组织

保守党的理论基础

保守党的理论基础的特性:非教条性和发展性

非教条性即在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最弱

保守党的理论基础是保守主义,但理论更灵活更能适合实际

发展性即保守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发展性五个阶段。

英国工党

工党的社会主义目标和纲领

从费边社会主义转变为民主社会主义诞生时是职工大会在议会中的一个代表机构,目的是把工人代表选进议会,争取有利于工人阶级的立法 党纲提出实现社会改造四项原则 第一、实施“国民最低生活标准”

第二、工业的民主管理,强调了工业国有化的必要性 第三、国家财政政策的改革,对高收入者征收重税来补贴社会公益事业,征收直接资产税以偿还战争费用

第四、剩余财富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工党的组织机构

议会党团:下院中的全体工党议员组成

议会外群众组织:分中央、地区、选区和支部四个层次

(1)中央机构。有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执委会。全国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又叫年会。党章规定工党年会是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执委会是中央行政领导机构

(2)地区机构。工党地区组织分两个层次,即大区组织和郡市组织

(3)选区工党组织。“选区工党”是工党最重要的组织机构。全国600多个选区有选区工党,中心任务就是搞竞选。

(4)基层组织。工党的基层组织是选区工党的支部。支部一般按地方议会的小选区或教区来设置,也叫小选区委员会或街道工党。目的是为党员提供参加本地区工党活动的机会;保持必要的选举机制;从事宣传及其他活动。支部工作受它所属选区执委会的指导。

35、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的特点(1)、阶级激烈对抗的社会(2)、明确的奋斗目标(3)、阶级性、革命性和实践性

①维护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

②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创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

③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4)、有科学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具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纪律。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36、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坚持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②经济建设是党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③党要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④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 ⑤注重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

3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1)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世界各民族觉醒,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国际条件(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条件(3)新文化运动——文化条件

(4)、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知识分子和工人运动相结合—阶级条件(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理论条件

38、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是“源”(2)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理论是“本”(3)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是“根”(4)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基”(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是“石”

39、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遵循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篇6:外贸单证实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装箱单(packing list)是发票的补充单据,它列明了信用证(或合同)中买卖双方约订的有关包装事宜的细节,便与国外买方在货物到达目的港时供海关检查和核对货物,通常可以将其有关内容加列在商业发票上,但是在信用证有明确要求时,就必须严格按信用证约定制作。汇票(bill of exchange / postal order / draft)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汇票是国际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用工具。

航空运单(air waybill 简称AWB)是指航空运输公司及其代理人签订发给托运人表示已收货物并接受托运的货物收据。

进出口货物报关单(customs declaration)是指进出口货物发货人或其代理人,按照海关规定的格式对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情况做出书面申请,以此要求海关对其货物按适用的海关制度办理通关手续的法律文书。

预约保险单(open policy)是保险公司承保被保险人在一定日期内发运的以CIF条件成交的大批量的出口货物或以FOB和CFR条件成交的进口货物使用的保险单。这种保险单载明预约保险货物的范围、险别和保险费率以及每批货物的最高保险金额、保险费结算办法等。投保单(insurance slip)是进出口企业向保险公司对运输货物进行投保的申请书,也是保险公司据以出立保险单的凭证,保险公司在收到投保单后即缮制保险单。投保单本身并非正式合同的文本,但一经保险人接受后,即成为保险合同的一部分。

温度检验证书(inspection certificate of temperature)是证明出口冷冻商品温度的证书。如国外仅需要证明货物温度,不一定要单独的温度证书,可将温度结果列入品质证书。

进出口贸易合同(sales contract)又称契约或合约,是进口出口双方当事人依照法律通过协商就各自的在贸易上的权利和义务所达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信用证(letter credit,L/C)是指开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是出口方向进口方开列发货价目清单,是买卖双方记账的依据,也是进出口报关交税的总说明。

简答题

Proced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documentation

1.for the importer.(1)Application for the L/C。

(2)Reserving shipping space。

(3)Effecting insurance。

(4)Redemption of documents under L/C。

(5)Customs clearance for import。

(6)To take delivery of goods。

2.for the exporter

(1)Order handling and goods preparation。

(2)Urging, examining and amending L/C。

(3)Application for commodity inspection。

(4)Charter and space booking。

(5)Insurance arrangement。

(6)Export declaration。

(7)Shipment。

(8)Presentation of documents and exchange settlement。

(9)Verification of export payment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drawback。联运提单与多式联运提单的区别:

首先,两种运输单据的名称不同: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的规定,在多式联运的方式下所使用的运输单据称为“多式联运提单”;在联运方式下所使用的运输单据称为“联运提单”。联运是指包括海运在内的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

其次,运输方式的组成存在不同:多式联运提单是由海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组成;而联运提单是由海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组成,但是第一程必须是海运。

第三,提单签发人不同:多式联运单据的签发可以可由承担海上区段运输的船公司或其他运输区段的承运人签发,也可由不拥有运输工具,但有权控制运输并对全程运输负责的多式联运经营人(combined transport operator)、无船承运人(non-vessel operating common carrier)或其授权的人签发;而联运提单由拥有运输工具的海上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或船长签发。

上一篇:网络营销产品组合策略下一篇:对学弟学妹简短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