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2013修订)

2024-06-27

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2013修订)(共8篇)

篇1: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2013修订)

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卫生院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预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立足于“防大疫、抗反复”,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和迅速控制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控制本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一)应急领导小组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护国镇的非典型型肺炎疫情处臵的组织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格局。

(二)非典型型肺炎疫情处臵小组

1、医疗救护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住院部内、外科主任、护士长为副组长,住院部全体医护人员为组员。负责患者或疑似患者的现场抢救、运送、诊疗、转诊。

2、流调组:由防保站副站长为组长,防保科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负责健康人群疾病预防、健康宣传和疫情监测等。

3、消杀灭组:由防保站副站长为组长,防保科、后勤等人员为组员。负责疫源地、疫点、医院及相关公共场所的消杀灭工作。

4、综合信息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专职公卫人员等为组员。负责事件相关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理、汇总报告等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做好舆论 1 导向和信息发布工作。

5、后勤保障组:由分管后勤院领导任组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为组员。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处臵过程中的药品、器材及各项物资的准备和供应,维护处臵环境的秩序稳定等工作,确保处臵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 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疫情监测

(一)工作原则: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病例。

(二)监测重点对象:医院门诊就诊的发热、咳嗽病人;来自省外高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地区的出差、旅游、学习、务工、经商、探亲人员;来自省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重点病区的人员。

(三)监测网络的设臵:村卫生站(室)、个体诊所、私人医院、学校、交通检疫点、村委会共同组成全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网络。

1、村卫生站(室)、个体诊所、私人医院认真按照诊断标准作好诊断和转诊工作,及时筛查、报告疑似病例。

2、学校要建立全体师生健康状况晨查制,发现可疑病人及时报告并向医院转治。

3、交通检疫点要具备基本条件,规范工作程序,做好旅客检疫和留验工作,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并送医院诊治。

4、建立以护国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站(室)为依托,村为基础的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各村委会要组织对外出务工和其他活动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重点对从疫情流行区近期返回的农民工、大专院校学生和其他人员情况的全面清理排查,以村为单位,逐一登记,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可疑病例及时报告并送医院诊治。

二、疫情报告

(一)报告人。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个体开业医生等医疗卫生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学校、交通检疫留验站、镇、街道、村委会负责人为规定报告人。知情群众为义务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病人或疑 2 似病人要立即报告护国镇卫生院防保站。规定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对发现的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要及时报告护国镇卫生院防保站。护国镇卫生院防保站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卫生行政部门和镇人民政府。

(三)报告时限。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于2小时内报告,积极协助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开展初步调查。

(四)报告要求。实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新增病例每日报告或零报告制度。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四章 现场处臵

一、处臵原则

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快速反应,高效处臵,及时扑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一)、外省输入疫情。在长途公共汽车站、火车站、机场、水运码头或主要公路关口设立检疫留验站,负责按《四川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交通检疫留验工作规范(试行)》对入川客车司乘人员进行检疫。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按规定送指定医院进行诊治,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交通工具中的“密切接触者”在当地留验站集中进行隔离观察。

(二)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散发疫情按属地管理原则,配合上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应急处臵工作队进行处理。按要求将病人和疑似病人转移至当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指定医院进行诊治,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按规定要求及时上报疫情。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防止续发病例。

二、现场处臵职责与分工

(一)指挥机构。可能或确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后,在镇政府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现场处臵的组织指挥工作。

(二)执行机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臵工作队承担现场具体处臵工作任务。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本采集、环境消毒、病人救护和转运与隔离等。

(三)支持机构。各村卫生站(室)、个体医生、私人诊所是现场处臵的支持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人员、物资调配;病区建立与隔离和病人 3 后续治疗;严重污染区外围的消杀灭工作;社会动员,群防群治;监测和后续处理等工作任务。并请求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现场处臵工作。

三、工作程序

(一)流行病学调查。重点对可疑病人的接触史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发病前的接触情况,以及到外地务工、与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触的情况,以便发现可能的感染来源线索。详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

(二)指定医疗机构。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送区卫生局指定的医院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的时间不得短于2周。

(三)医疗救治。病人就地隔离治疗,治疗方案参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由于本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目前暂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采取抗感染、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发生呼吸困难的,要尽早采用吸氧和机械辅助通气等措施。一定要注意开展系统规范的治疗,不断总结、完善治疗方案。病区环境平时加强病房通风换气,避免房间密闭,可用紫外线照射,过氧乙酸薰蒸或喷雾等;地面、墙壁、门窗可用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物品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痰液等分泌物用含氯消毒剂浸泡。详见《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

(四)现场处臵。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对死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遗体按照立即消毒、就地火化的原则进行处理,不得转运,不得采用埋葬等其他方式处理遗体。不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或利用遗体进行其他形式的丧葬活动。检疫留验站旅客的检疫留验和交通工具的消毒等现场处臵工作详见《四川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交通检疫留验工作规范》。

(五)实验室检测。采集疑似病人、临床诊断病人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样本。采集、运送及保管的技术要求详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血清样本采集与运送”部分。标本采集后,应注意原始标本的妥善保存和留样,送区疾控中心。

(六)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扩散。

(七)、医疗卫生人员在处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过程中,防护应按 4 如下工作流程:

1、转运流程。

穿、戴全套防护用品→出车至医疗机构接病人→将病人安臵在车厢→将病人转运至接受医疗机构→更换全套防护用品→返回→车辆及设备消毒(污染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人员防护消毒。

2、穿戴及脱防护物品流程。

穿戴防护物品流程:连身服→长筒胶靴→防护头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胶皮手套。

脱防护物品流程:隔离衣→胶皮手套→防护眼镜→口罩→防护头套→长筒胶靴→连身服。

四、宣传、培训、疫情信息发布和保密

(一)、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多种宣传形式,在全区广泛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按分级培训的原则积极做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应急领导小组要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注意保密,正面宣传,减少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

(四)除省委宣传部对外发布的病例数字外,所有涉及疫情信息的资料均需注明“机密”字样,并按保密要求妥善保管、处臵。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实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要注意保护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隐私权。

第五章、技术措施与后勤保障

一、技术措施。组织医护、公卫人员培训,学习有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技术措施参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

二、后勤保障。统一指挥,统一调配,多方协作,快速、准确、高效配合现场工作。

(一)经费支持。应提供足够的处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防病及其他相应工作所需经费。

(二)物资供应和储备。做好应急药物、器械的供应和储备。

各地应制定药品、器械、防护设备等所需物资的储备方案,配备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现场医疗救护设备和消杀灭药械、个人防护物品,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三)现场通讯。建立运行良好的通讯网络,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准确通报信息。

第六章 组织体系和应对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高效、统一的组织保障系统:必须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危害性予以充分认识,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必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在思想上、组织体系上做好处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应对准备。

第七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处理结果评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应急领导小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处理完毕后,要对处理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通过科学评价提出处理类似事件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八章 附 则

预案管理与更新: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五日

篇2: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2013修订)

为贯彻落实上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科学、规范、有效地做好辖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和部分重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指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所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指导思想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千家万户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能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中医认识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

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不断认识其病源。1.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外感病病因“时行不

2.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

四、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

防。对传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

1.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

2.早期隔离病人。

3.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

4.切断传播途径。

5.做好易感人群的防疫措施。

6.适当运动适当地运动有诸多益处。即可控制体重又可提高抵抗力。注意生活起居预防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在晚上睡觉前注意寝室是否关了窗门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以免受风寒。2“起居有常加强锻炼”。正作息有规律多动、早睡。

7.调畅情志 所谓“情志”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若任其发

展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是基于这种对“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养生家相应地创立了许多保持精神恬愉、心理健康的“情志”调畅养生法。

8.合理膳食 预防这些传染病就必须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选服些具有调补气血、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药膳。(1)扁豆粥 将白扁豆60克洗净浸泡2小时粳米150克淘洗干洗先加水煮扁豆半熟后入粳米以文火煮熬至米熟烂为度日服 2次可预防流脑。(2)清补菜鸭 菜鸭1只去毛及内脏洗净淡菜18枚生地、党参各15克山药12克加水炖煮至鸭肉烂熟食用。能滋补五脏、安和六腑预防水痘、流脑等。(3)鹌鹑蛋健体汤 当归、黄芪各10克鹌鹑蛋10枚加水煮熟食用。能补益气血、强壮体魄预防多种传染病。(4)枸杞银耳羹 银耳、枸杞子各10克山药15克加水炖烂后烊入冰糖30克蛋清2个最后撒上菊花3克稍煮即可食用。每日2次能有效预防流脑、猩红热等传染病。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5)荸荠萝卜汁 荸荠、萝卜各 250克分别洗净榨汁混匀后随意饮用。能预防百日咳、白喉等疾病。(6)、枸杞蛇肉汤 枸杞子15克乌蛇肉20克玫瑰花6克加水煎服每日2次对预防麻疹、水痘等有较理想的效果。(7)白木耳煮麻雀 白木耳20克麻雀3只去毛及内脏加糖、水适量炖煮食用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等。

9.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自古以来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样在防治传染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397法中论述针灸疗法的有33法又如《霍乱论〃治法篇》除了应用内服药治疗传染病外常采用“通关散吹入鼻中取嚏”开窍急救以及“刮痧、淬法、刺法、熨灸、敷贴、榻洗”等适宜技术治疗瘟疫传染病。

篇3: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自查小结

肠道传染病是我县发病较多的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我县重点防治的疾病。

为了进一步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管理工作,我院成立了传染病防治检查组和疫情抢救队,制定了奖惩制度,签定了责任状,安排专人实行24小时值班,并做好记录。利用早会时间,对职工进行肠道传染病知识培训。并于肠道门诊开诊之前举办各村室、个体诊所培训班,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培训。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纱门、纱窗、洗手池齐备,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按时开设肠道门诊,并备有消毒药品。

自5月1日起实行腹泻门诊周报和零报告制度,有防保站专门负责,每周一上午报告上周腹泻病人就诊情况。以及粪便培养情况。肠道门诊坚持每周两次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人做到逢疑必检。对于有相似症状的病人及时采集粪便标本送县疾控中心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对基层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严格要求不得截留收治腹泻病人,特别是在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努力改变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针对夏秋季节温度高、生活垃圾多、蚂蝇易繁殖的特点,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以防治肠道传染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清理坏境和消杀蚁蝇等生活场所。不断改善农村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卫生,努力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霍山县二院防保站

篇4: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

夏秋季是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做好今年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防止新流行菌株引起的霍乱疫情暴发,继续将肠道传染病发病控制在低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本市肠道传染病的情况,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与目标 按照卫生部、市卫生局有关霍乱防治工作要求及霍乱、细菌性痢疾等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科学防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加强业务培训,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信息收集、疫情监测、病人的诊断与救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新流行菌株引起的霍乱疫情暴发,继续将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

二、病例诊治与报告(一)病例诊断及报告 根据国家制定的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在诊疗过程中,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者,各医疗机构应按规定填写传报卡,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各医疗机构凡发现并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的霍乱、大肠杆菌O157病例和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报告所在区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网络直报。

(二)病人的诊治

1、设置肠道科专业的各医疗机构应成立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抢救治疗组,负责本院的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努力降低病死率。

2、本市发现并诊断为霍乱确诊病人或带菌者,应将病人转送

至设置传染病病房的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未设置传染病病房的医疗机构,应由医疗救护中心(站)用救护车就近转送至设置传染病病房的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3、医疗救护中心(站)应做好转送病人后的救护车消毒工作。开展肠道传染病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

三、疫情监测(一)信息监测

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信息监控,每天定期对网络直报疫情进行监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信息监测,定期收集全国和邻省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疫情信息。(二)腹泻病人监测

设置肠道门诊的各级医疗机构在4月30日前应开设或恢复肠道门诊,配备必需的人员、设施和采样器械,建立腹泻病人登记、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做到逐例登记。各肠道传染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应做到“有泻必采”;非监测点医疗机构做好重点腹泻对象检索,进行霍乱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外环境监测

1、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上海市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监测方案要求,每月进行水源、食品、外环境的霍乱监测;同时采集家畜、禽动物粪便、市售各类食品进行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监测。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4月至10月,每月1次对黄浦江水源进行霍乱监测,对大型超市出售的各类食品开展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监测。(四)质量控制

1、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对辖区内设置肠道门诊的各医疗机构腹泻病人监测情况进行督导检查,7、9月份开展腹泻病人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5月至11月,每月1次抽取区(县)现场采集腹泻病人肛拭标本、养殖场家畜家禽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和志贺氏痢疾杆菌的监

测质量控制。

四、预防控制措施

(一)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市民防病意识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肠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科普常识,指导市民群众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市民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1、加强重点地区的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本市与浙江、江苏省交界的区县(尤其是金山区),要加强对交界地区水源、食品、外环境和腹泻病人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菌株传入,加强与江、浙毗邻地区联防,共同做好霍乱预防与控制。

2、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防治工作 监督和指导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按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加强校内饮水卫生,做到提供开水或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集体食堂应加强管理,注意操作卫生,防止食品污染;供应盒饭的学校应订购符合盒饭卫生要求的公司提供的盒饭。积极开展肠道传染病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和防止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发生。一旦发现有肠道传染病病人或食物中毒现象,要及时报告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协助做好调查处理。

3、加强本市外来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各区县应将外来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重点做好对民工子弟小学、建筑工地等外来人口集聚地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定期加强对上述单位的饮水、饮食卫生和粪便管理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与督导,控制外来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的疫情发生。(三)抓好饮水、饮食卫生为主的防治措施 监督和指导本市饮食、饮水行业等相关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落实相关措施,保证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对使用土井水的区县,应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土井水管理和消毒药品及人员落实,做好土井水消毒工作指导与抽查。郊区、县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应建立和落实家庭办酒申报、劝阻、指导工作制度,消除经食品传播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隐患,预防和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

(四)开展重点人群免疫预防

对饮食从业人员、保育员、宾馆服务人员、旅游人员等重点人群建议按自愿、自费原则开展rBS/wc类霍乱疫苗免疫接种,以保护重点人群,并减少因重点人群感染造成的霍乱传播与暴发。

五、应急控制(一)职责分工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属较大及以下事件的肠道传染病疫情,由疫情所在地的区县卫生局督导所属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按照霍乱、O157、菌痢等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进行疫情处置。

属重大事件的肠道传染病疫情,由市卫生局会同区县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疫情发生地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处置。(二)控制技术措施

1、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来源

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应按照《上海市霍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查明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判定、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接到学校、企业等集体单位肠道传染病或食源性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后,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上海市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组织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查明传染来源、确定密切接触者,采取控制措施控制疫情。

2、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按照方案要求做好疫点终末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医疗机构做好对就诊病人分泌物、排泄物、污水、污物等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病人疫点终末消毒工作。

3、做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对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密切接触者,分别按照上海市霍乱、菌痢、大肠杆菌O157等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开展医学观察,对霍乱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每日上门了解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采样送检、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指导疫点、疫区做好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及粪便消毒管理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防病网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负责辖区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防治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防病督导小分队,加强对本地区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部门应充实、加强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病队伍,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加强防病值班,做好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肠道门诊管理,规范肠道门诊工作,调整充实院内肠道传染病抢救治疗专家组人员。(二)开展技术培训

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对辖区内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业务人员开展肠道传染病业务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学调查与疫点处理、消毒等业务技术的培训。(三)做好物资贮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区县传染病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应按照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补充必要的诊治设备,储备充足的治疗药品、防护设备、消毒器械和药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采样设备、检测检验设备和试剂、通讯网络设备,以保证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篇5: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2013修订)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生活及安全稳定。因此,为切实做好我镇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严防疫情发生,现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4年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做好人员、物资准备

(一)成立卫生院院长组成的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有关人员组成的诊断组、治疗组、消毒组、后勤保障等应急队,做到责任明确。由专人负责腹泻病人诊治、病人抢救及疫点处理工作。5-10月间,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有记录。

(二)指定专门的隔离治疗室,用于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隔离治疗。

(三)准备好有关的个人防护器材(防护服、手套、胶靴)和消毒急救药品。

二、建立腹泻门诊,做好疫情监测

在院内设立专门的腹泻门诊,做好以下工作:

(一)确立专人负责腹泻病人、发热门诊病人诊治、抢救工作。并有登记。

(二)门诊5-10月实行24小时责任制,下班时间腹泻病人由急诊科负责做好诊治、登记和处理工作。

(三)腹泻门诊设有防蝇设备和盛吐泄物的容器,备有诊查、采样、抢救、消毒等器械。

(四)腹泻门诊工作人员由具备高度责任心,熟悉霍乱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抢救治疗、疫情报告等专业知识医务人员担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五)腹泻门诊发现霍乱、伤寒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及疑似病人,要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腹泻门诊登记日志登记项目要齐全,5-10月期间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疫情报告由专人负责,每周五下午及时报告市疾控中心。对登记的各种腹泻病人,按月报告,并报告送市疾控中心。

(六)凡诊断为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及其疑似者,必须隔离治疗,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在用抗生素之前采样送检。

三、做好霍乱防治宣传工作

各村卫生站以广播、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内容为霍乱等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同时宣传一些常识性的健康知识。

四、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对院内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内容为抢救、治疗、报告等相关业务知识。

五、进一步加强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篇6: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2013修订)

关于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工作落实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安丘二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我校普及夏秋季肠道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我校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长:李玉成副组长:刘振华 孙希符 郑向华 任其武 孙广田

成员:孙敬森 曹新艳 马忠利 李新闻 王延安 郭燕 周建

平邹会花 刘宝华 徐贵富 孙爱民 周宝林 刘国

具体职责是: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本校内的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协调好各学校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制定学校夏秋 1

季肠道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1、组织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学校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对公众经常接触的部位和用品进行定期消毒。

2、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教师或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组织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保障饮用水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在疾病防控机构的帮助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体检和做好对学生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工作。

6、加强学校医务室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学习更新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7、加强卫生安全监督工作。为迎接上级部门对学校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检查、督导,学校根据实际每星期至少一次卫生检查,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五、监测

1、我校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形成校领导--校医--班主任--班长--宿舍长的学生健康监测网络。要建立学生健康管理档案,班级要有晨检记录本,学校医务室要有就诊登记本,学校要有秋夏季肠道传染病疫情报告记录本。

2、日常监测。由班主任或校医每日早晨观察、询问、了解、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做好登记。如发现学生中有发热、头痛、腹泻、呕吐、皮疹、黄疸、精神萎靡等症状;或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及疑似夏秋季肠道传染病;或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等,应立即报告,同时做好记录。

3、对因病缺勤、缺课学生进行监测。班主任应当及时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其患病情况,可能的病因和病情发展情况,如怀疑是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或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

4、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向各级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提供监测信息,经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确认为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后,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

六、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人或疑似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报告。

(2)校医或当地医务人员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学校领导根据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2小时内向属地卫生防疫机构、当地政府和教育局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应急措施

(1)对疑似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医务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疗机构诊治。(2)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夏秋季肠道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3)对引起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防疫部门来检测和处理。(4)对被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5)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未经学校和医务人员同意,任何同学、同事不得前往探望。

(6)暂时停止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必要时全校暂停上课;加强对校门的出入管理,控制人员的进出。

(7)学校在接到当地政府、教育局和疾控中心有关重大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

案》。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应按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听从指挥。

(8)学校领导发现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人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的稳定,树立战胜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信念。

篇7:肠道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肠道传染病,规范和指导辖区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防治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二)依据

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霍乱病防治手册》、《肠道传染病防治意见》和《卫生应急工作手册》。

(三)工作原则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平战结合、注重平时,强化培训、注重演练,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坚持“早、小、严、实”的原则。

二、应急组织及职责

(一)组织体系

1、决策机构。防保站成立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即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是辖区内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决策指挥机构。根据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全镇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2、日常管理机构。各级卫生所具体负责本地防治肠道传染病日常防控工作,防保站负责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辖区医疗机构负责日常疫情报告、信息沟通、组织日常防控工作。

3、应急指挥体系。设立指挥部,发生疫情时,按照疫情等级,启动相应的指挥体系。指挥部负责辖区内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挥。

(二)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职责

1、办公室:由门诊部和村卫生所等部门派员组成。负责协调各项工作。

2、各成员部门职责:

(1)、防保站职责:

a、组织制定医疗救治、卫生监督、预防控制等措施与实施方案。

b、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建立预防控制、临床救治、病原学专家组,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c、组织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等工作。

d、督促辖区内各级各类疫情监测点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疫情;负责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样品采集及检验并及时报告病例动态;承担疫情现场处置工作,落实疫区、疫点的消毒隔离措施;督导落实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储备消毒药械和个人防护用品。

(2)、宣传部门职责:由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派员组成。指导地方宣传、实施健康教育,编发各类宣传材料,向公众普及防病知识。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必要时提出停课建议。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疫情监测

发生疫情时实行应急监测,由防保站上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申请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卫生、交通、教育、计生、公安等部门以及街道、居委会、村等基层组织开展监测,疾病预防机构负责各类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汇总和上报,发现危险因素立即向防保站报告。在做好日常监测的基础上,启动交通卫生检疫站,对来自有肠道传染病流行地区交通工具上的所有人员进行监测。

根据流行病学指征及防治工作的需要进行重点人群监测。对外环境及食品进行检测。

(二)疫情报告

1、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在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肠道传染病病例后,应于2小时内向防保站报告,接到信息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尽快向上级政府报告,同时向县卫生局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尽快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2、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及防保站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肠道传染病防治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举报电话:5959089。

3、防保站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严格执行疫情监测“日报告”、“零报告”和“有事即报”制度。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办公室疫情电话设在门诊部。

4、肠道传染病疫情收集、整理、上报、信息反馈等具体工作由防保站承担。

5、网络直报点要做好网络的运行维护,确保报告网络畅通。

四、应急反应、预警与终止

1、工作目标:及时发现疫情,排查疑似病例。

2、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负责全乡疫情的日常防控指挥工作。出现疑似病例的乡村2小时内;指挥部在预警后6小时内集结到位,立即开始运行,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本地的防治工作。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单位人员12小时待命。

3、一般疫情处置。在实施常态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⑴出现疑似病例地区的乡级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实施应急监测。

⑵乡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在连接肠道传染病流行地区的乡界公路国道、乡道入境地设立交通卫生检查站,对来自肠道传染病流行地区的公共客运车辆及其人员进行检疫。对来自肠道传染病流行地区的人员进行粪检。

⑶防保站负责督促、指导疫情发生地的疫情监测、医疗救治和进一步明确诊断。各级防治肠道传染病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人员24小时待命。

⑷防保站立即向社会公布疫情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公布后备医院和腹泻病门诊名单;要求媒体每天宣传一次防治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根据需要应急接种肠道传染病疫苗。

⑸根据疫情变化和上级要求,经乡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批准后,由乡卫生院宣布解除疫情或疫情升级。

落实情况,公共场所、物品的清洁卫生。检查的频率为每周一次。对发生腹泻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公共场所,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封锁或关闭。

⑹经上级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批准,乡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根据疫情变化,宣布解除疫情或疫情升级。

五、应急技术与措施

(一)疫点、疫区确定及控制措施

1、疫点、疫区的划分

⑴疫点。疫点是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同一大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住户。

⑵疫区。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分布、人群生活和物资交往等情况,考虑传播条件和流行病学联系,判断受累地区而划定疫区。一般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为范围划定疫区。

⑶疫情控制紧急措施和疫区的确定与解除,按照《霍乱病防治手册》、《肠道传染病防治意见》和《传染病防治法》第42条、43条执行。

2、疫点的处理

(1)坚持“早、小、严、实”的处理原则。

(2)隔离治疗传染源。

(3)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注意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分泌物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生活饮用水的消毒。仔细调查临床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对近期内可能污染过的地方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5)采样送检。

(6)预防服药。

(7)药物灭蝇。

3、疫区的处理

⑴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

⑵开展疫情主动监测建立专门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工作小组。当地医务工作者每天到辖区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疫情。

⑶加强疫区卫生管理。

⑷加强食品卫生和集乡贸易卫生管理。

⑸管理期间限制人员流动,约束或暂停办婚丧、集会等举办的聚餐活动;根据食品污染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必要时停止具有较明显污染传播可能性的集乡。

4、疫点、疫区的解除。

疫点的解除:疫点内所有人员间隔2天的连续实验室大便分离为阴性,同时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7天后无新发病例出现,可解除疫点。

疫区的解除:在疫情涉及地域范围内所有疫点被解除后,再观察5天,如无新病人和带菌者出现,即可解除疫区。

(二)流行病学调查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霍乱病防治手册》、《肠道传染病防治意见》和《卫生应急工作手册》,实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发生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最短时间内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行调查。临床观察病例,由乡级疾控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2、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分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3、追踪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疾控人员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时,必须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详细调查了解密切接触者与患者的关系、接触时间、地点、接触方式,并做好记录,认真填写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登记表。督促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地点实施医学观察,督促出现不适症状的一般接触者,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如发现密切接触者已离开当地,由防保站通知将要到达的目的地,卫生部门组织开展追踪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医疗救治

1、病例收治原则和方式。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诊治工作遵循集中收治的原则。腹泻病门诊发现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后,按规范要求转往定点医院治疗。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病人的救治。

2、病情动态报告。医疗机构收治传染性腹泻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后,须每天向当地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报告动态情况;病例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报告。

3、标本采集。上级医疗机构负责采集医学观察对象、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样本,并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本采集、转运和检测按《卫生应急工作手册》执行。

4、一般医疗机构

⑴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⑵预检分诊点对就诊病例及其陪同人员进行粪检,对腹泻病例进行登记,对重点怀疑病例者,应迅速组织会诊及排查。

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体医生对因腹泻就诊的病例,及时转诊到附近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就医,不得擅自截留腹泻病例。

5、腹泻病门诊

⑴建立健全腹泻病门诊,发生疫情时每日10时上报腹泻病人监测情况。

⑵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⑶发现腹泻病例和疑似病例时,按照规定转送病人。

(四)消毒处理

需要进行消毒处理的公共场所等消毒处理,应按照《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肠道传染病防治手册》等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消毒。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尸体,原则上必须立即火化。

(五)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

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必须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了解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特别是每日大便的次数和性状,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对其排泄物要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由所在卫生所进行登记,并发给《医学观察通知书》,负责做好医学观察记录,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等。

居家观察者出现腹泻症状后,负责观察的医生要及时向防保站报告并转运到辖区腹泻病门诊进行排查,确诊为病例或疑似病例者,立即转运到定点医院隔离救治。

(七)卫生监督执法

防保站应严格履行卫生监督执法职责,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公众健康的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权益不受侵害。

对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定点医疗机构执行疫情报告、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的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器械和消毒防护用品的质量进行抽查或监督。

(八)预防控制

1、建立村、组肠道传染病防控责任制,组织村民对居住地进行环境清理,保护水源。

2、饮食服务公共场所的业主,必须对相关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3、村卫生所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治知识宣传。

(九)学校预防控制

1、中小学校负责对教室、宿舍、餐厅、厕所、会议室等场所进行消毒。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和校医巡查制度,坚持跟踪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负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建立疫情应急处理机制,必要时请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十一)重点部门和人群的防控

1、公共场所的防控。在疫情发生时。坚持营业的餐饮、文化娱乐场所,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消毒、检查等防控措施,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因防病工作需要而停业的餐饮业、文化娱乐场所,要求重新开业时,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控条件,逐一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经过有关部门严格检查批准后,方可恢复营业。

2、民工和建筑工地防控。业主和施工单位负责做好来自肠道传染病流行区的务工人员的登记工作,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六、善后处理

(一)、后期评估

在应急处理终止后,着重开展的工作主要为常规的疫情监测以及环境和食品安全性评估。爆发流行后的环境安全性评估,目的在于监测引起爆发流行的环境和食品中被污染是否消除,或爆发流行中受到污染的环境是否达到卫生安全要求。

(二)、奖励与处罚

奖励:防保站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申请民政部门对在疫情处置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处罚: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纪律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抚恤和补助:申请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处理疫情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上级规定给予补助。

(四)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疫情处置工作结束后,申请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部门、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七、保障措施

(一)纪律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1、在执行本预案时,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申请追究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申请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2、对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申请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3、对不接受指定隔离观察、隔离治疗,阻碍、干扰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正常开展,在接受调查时不讲实情,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将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申请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二)技术保障

防保站组织开展各级现场处置、医疗救护、信息传递、实验室检验等业务培训、演习演练,以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防治管理及技术培训,实行分级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系统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

防保站对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行政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针对培训对象所在岗

位和防治工作的实际,确定培训内容。

(三)、物资与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按照国家卫生部制订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物资储备包括:药品、疫苗、防护用品、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以及应急措施所需的相关物资。

2、经费保障。向上级申请。

(四)、通讯与交通保障:各应急队伍要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八、督导检查

(一)督查方式

督查可采取专项督查和综合性督查,经常性督查和阶段性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或根据不同时期防治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督查。

(二)督查程序

1、根据督查内容,制定督查工作方案;

2、进行现场督查,技术指导及卫生监督;

3、反馈检查情况,形成督查意见;

4、检查督办意见落实情况并及时通报。

(三)督查方法

1、实地检查。对腹泻病门诊,根据标准逐一对照检查。

2、现场调查。采取实地调查询问或模拟考核的形式,对重点防治场所、岗位、环节的工作进行调查,并进行技术指导。

3、实行督查责任制。把督查对象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对未按规定频次开展督查工作、未按程序进行督查、督查发现的问题未能监督改进、发现问题未及时指出纠正的督查人员,追究责任。

4、督查工作要以书面形式形成执法文书或督查文书,技术指导意见、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均以文字记载为依据。

(四)督查发现问题的处理

1、重大问题的报告。督查时发现可能造成疫情暴发、蔓延等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用最快速度向本级和出现问题单位同级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2、一般问题的处理。对督查中发现的一般问题,要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汇报材料上报指挥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九、附则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国家有关部门对肠道传染病防制策略、防制技术方案有调整时,乡卫生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中技术方案作相应调整。

篇8: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本着“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加强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保障系统

1、成立大营学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吴斌(校长)

副组长:单明生 钟伟 夏文波 成 员:陈波 赵映斌 莫光红 曾亚林 黄俊 文继平唐承慧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准确掌握校区疫情动态,协调、指导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积极组织和协调全校力量,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进行紧急支援和处置。

2、分工负责

各部门在防治传染病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预防和控制必须做到:①高度重视、加强领导;②落实措施,严加防范;③加强教育、正确引导;④掌握信息、及时报告。

3、加强舆论宣传

充分发挥卫生宣教栏、黑板报等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对师生员工进行阶段性、针对性的卫生防疫防病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二、疫情应急事件的认定

凡影响我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事件,主要指:校内人员;外来人员在我校内发生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均认定为疫情应急事件范围。应急事件由校防治传染病领导小组发布。

三、报告与响应

加强疫情报告,实行疫情专报制度,一旦发生疫情事件,各部门要以最快的速度向领导小组报告;我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领导小组在最短时间内设立临时现场指挥部,及时组织力量开展现场救治工作;紧急启动传染病医疗救治方案,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人员进行早期处理,包括必要的对症治疗、立即安置到隔离病房,并及时与指定医院取得联系,快速转送转诊,迅速控制疫情。

当本单位有来自疫区的人员时,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身体状况,遇有可疑情况应及时报告。校综合门诊部要做好有关病员的统计汇总工作。

四、预防措施

1、开展全校区爱国卫生活动,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按照爱卫会的工作计划,大力整治学生教室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清运垃圾污物;消除“四害”孳生地;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2、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对办公室、图书室、教室、实验室等人群聚集的场所保持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和新鲜。对重点场所定期消毒,教室、厕所等每天至少消毒二次。尽量不启用空调。

3、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更要注意用自来水直接冲洗,少用脸盆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注意均衡饮食,充足休息;勤晒衣服和被褥;经常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身体抵抗力。

4、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谢绝或推迟疫区人员来走亲、访友、学术交流等活动。

5、校综合门诊部要对就医场所每天用消毒水拖地,每晚对诊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开设专用隔离病房。

6、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加强对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迅速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播散。对来校人员实行健康状况检查登记制度。尽量避免外事活动,不邀请和接受外地的客人来访;校领导避免或减少到市校以外地区公事活动,确需外出的向市有关部门请示。

五、认真做好事件相关事宜的处置

1、要求密切接触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人员戴上口罩,医务人员必要时穿上隔离衣,认真做好对参加医疗救护人员的自身防护。

2、根据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组织人员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对病人的分泌物及其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3、校综合门诊部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病员要进行回访工作,了解病情情况。

4、实行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对责任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对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者,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理。

5、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对在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

西乡中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学校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班主任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发现疫情要在1小时内上报管理中心。学校要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学校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1、组织领导:分管副校长为组织领导,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2、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教育管理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

报告顺序:班主任(10分钟内)→校领导(30分钟内)组织排查→疫情报告人(1小时内)→教育管理中心(2小时内)→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3、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

西乡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教科局、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学校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部门的落实情况,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食堂、校园环境、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2、结合学科教学,充分利用板报、校园网、广播等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3、严格执行学生缺课登记及请假制度、学校传染病期间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

4、积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5、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菜。、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教育管理中心和上级组织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留样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1、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经常对学校食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食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对患有“五类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照规定验收,严禁向学生出售变质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存必须生熟分开;餐具必须采用高温消毒或药物消毒,并采取严格的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4)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厕所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做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厕所卫生、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和办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防治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的各类食品。

(4)认真组织师生开展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清、中毒事件、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以及其他重大疑难和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检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每天班主任统计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并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跟踪观察,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突发事件报告

1、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医院感染爆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管理中心报告,并同时向镇防疫站报告,根据授权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高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丰都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

(一)传染病、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或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6)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相应处理。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县教委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物供应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管理中心并向县教委、卫生局、县防疫站、镇政府报告。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协助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样品。

5、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局、教委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患病师生送医院接受治疗。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后勤处具体牵头负责日常防控工作,学校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校医,分管校长、总务处,相关人员要定期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

上一篇:2011年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施工总承包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