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染病防治预案

2024-06-16

中医传染病防治预案(共6篇)

篇1:中医传染病防治预案

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社区管辖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体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组长报告,由组长在2小时内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上级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六、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

七、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栏,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市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辖区内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八、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九、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

十、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

各类传染病中医药治疗

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该病属于中医的“时疫”和“温病”范畴。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大致可以分为前驱期、发疹期及恢复期3个阶段,治疗时医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候进行辨证拟定处方并随证加减。

前驱期

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甚至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方用:连翘9克、金银花9克、桔梗9克、薄荷9克、竹叶4克、荆芥穗9克、淡豆豉6克、牛蒡子9克、生甘草6克。治疗患者30例,用药3剂,治愈14例,好转16例,疗效满意。在银翘散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地进行加减治疗,为使疱疹早透,可加升麻6克、葛根10克;若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3克、浮萍6克解肌透表;发热高者,可加野菊花10克清热解毒。除此之外,对于手足口病早期以外感表证为主、同时伴有少量疱疹的患者,可以采用托疹透毒外出的方法进行治疗,使邪有所出,热毒得泄,疾病得愈。

发疹期

发疹期临床主要症状为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大便干结

或便溏,舌红、苔多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或兼以透疹外出。

疏散风热,托毒外出 对于发疹初期,患者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方用金银花10克、连翘5克、栀子8克、防风8克、蝉蜕6克、紫草8克、桔梗8克、滑石10克、车前子6克。发热咽痛者加柴胡、玄参;口唇干燥加芦根。用解毒透疹汤治疗手足口病,方药组成: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蝉蜕、浮萍各10克,黄芩6克,木通3克,滑石9克,生甘草3克。发热咽痛者加柴胡、桔梗;便秘者加生大黄;津伤明显者加天花粉、玄参。

清热解毒除湿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因此治宜清热解毒祛湿,野菊花、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以及茯苓、薏苡仁等祛湿药常作为必用药物。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祛湿药,随证加减,自拟卤地菊汤治疗手足口病。方药组成:卤地菊15克,金银花、板蓝根各12克,蚤休、萆薢各9克,荆芥6克,防风、苍白术各4.5克,黄连、蝉蜕各3克。

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采用经方葛根芩连汤,基本方为葛根12克~15克、黄芩6克~9克、黄连2克~4克、甘草3克~5克、升麻3克~5克、赤芍7克~9克、浮萍7克~9克、薏苡仁12克~15克、白茅根12克~15克、竹叶7克~9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3克~5克(后下);发热无汗加青蒿5克~6克(后下)、荆芥5克~6克(后下);高热持续不退加石膏30克~45克、羚羊角1克~2克、水牛角12克~15克。选用银翘藿茵汤,其组方为金银花9克、连翘9克、藿香9克、茵陈6克、薏苡仁12克、厚朴9克、石菖蒲9克、黄芩6克、板蓝根10克、野菊花10克。咽痛明显者加牛蒡子、玄参清利咽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以通便泻热;口渴明显者加石膏、知母清泄肺胃之热。

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基本方药为栀子50克,生石膏、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各100克,黄芩、黄连、黄柏、甘草各40克,朱砂、冰片各25克。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每日服3次,温水送服。2月~1岁者0.125克~0.5克;1岁~3岁者0.5克~0.75克;4岁~12岁者0.75克~1克

清泄心火 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因此部分临床医家主张以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多在导赤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使用凉膈散合导赤散。其组方为:芒硝3克(冲服)、大黄5克(后下)、甘草10克、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竹叶10克、细辛3克、黄连3克、生地黄15克、薄荷10克(后下)。如病儿有发热加石膏50克(先煎)、柴胡10克、知母10克。清心导赤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生地黄、滑石、板蓝根各15克,金银花、白鲜皮、苦参各10克,牡丹皮、竹

叶、通草各6克,黄连5克,灯心草5扎,生甘草3克。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青天葵;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解毒泻心汤加减,方用黄连、竹叶各5克,黄芩、黄柏、栀子各10克,大青叶15克,滑石12克,苦参8克,生甘草3克。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佩兰、薏苡仁;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

此外,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若邪毒炽盛,内陷厥阴而见壮热、神昏、抽搐者,宜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等。

恢复期

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使用陈皮6克、厚朴6克、苍术6克、砂仁(后下)2克、神曲6克、麦门冬9克、芦根9克。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00毫升,早晚分服。但是至目前为止,关于手足口病在恢复期的治疗报道甚少,笔者认为手足口病患者在后期以阴液亏少、脾虚失运为主,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均可以作为恢复期调护方。

外治方法

除上述内治方法外,尚有不少医生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

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在内服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局部外治,可用西瓜霜合冰硼散吹敷口腔患处;另外对手足疱疹还用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患处,对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采用舌疮散治疗口咽峡部的疱疹。方药组成:生石膏10克、冰片1克、青黛3克、生蒲黄1克。上药共研细末,先取金银花20克、甘草10克,加开水100毫升浸泡,待冷后用消毒棉签蘸此水清洗患处或含漱口腔,而后将以上药末涂于患处,每日3~4次,治疗后患者口腔疱疹明显好转,能进饮食。

中成药治疗

用穿琥宁静脉点滴治疗手足口病,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及镇静作用,对病毒、细菌均有明显的灭活作用,尤其对病毒感染疗效显著,临床试验证实其治疗作用优于病毒唑。等采用以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为主要成分的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用“金莲清热冲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同时外用“金喉健喷剂”加强清热泻火之力,直接作用在水疱上使之明显消退,既经济又方便。清开灵注射液、炉甘石洗剂、金黄散中成药等也逐渐用于临床进行辅助治疗。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治疗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死亡。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对时行感冒(流感)疗效是肯定的。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以下治疗方案。

轻症辨证治疗方案(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杭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 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 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 咽痛重加锦灯笼。

常用中成药:疏风清热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藿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药:炙麻黄3g 杏仁10g 生甘草10g 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5g 黄芩15g 柴胡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常用中成药: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重症与危重症辨证治疗方案(1).热毒壅肺

主症:高热,咳嗽咯痰、痰黄,喘促气短;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基本方药:炙麻黄5g 生石膏(先煎)30g 杏仁10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金荞麦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10g 丹皮10g 青蒿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持续高热,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 抽搐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 腹胀便结加枳实、元明粉。

常用中成药:喜炎平、痰热清、清开灵注射液。(2).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咳嗽或咯血,胸闷憋气气短。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治法:清气凉营

基本方药:水牛角30g 生地15g 赤芍10g 银花15g 丹参12g 连翘15g 麦冬10g 竹叶6g 瓜蒌30g 生石膏(先煎)30g 栀子12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血必净、醒脑静注射液等。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供参考,儿童剂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若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实

际情况随证施治。

非典型肺炎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本病符合《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论述,属于中医学瘟疫、热病的范畴。其病因为疫毒之邪,由口鼻而入,主要病位在肺,也可累及其他脏腑;基本病机为邪毒壅肺、湿痰瘀阻、肺气郁闭、气阴亏虚。中医药治疗的原则是早治疗、重祛邪、早扶正、防传变。

1.辨证论治:

⑴ 疫毒犯肺证:多见于早期。症状:初起发热,或有恶寒;头痛,身痛,肢困;干咳,少痰,或有咽痛;气短,乏力,口干。舌苔白或黄,脉滑数。治法:清肺解毒,化湿透邪。基本方及参考剂量:银花15 g连翘15 g黄芩10 g柴胡10 g 青蒿15 g白蔻 6 g(打)(炒)杏仁9 g 生薏苡仁15 g沙参 15 g 芦根15 g 加减:①无汗者加薄荷;②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③苔腻者加藿香、佩兰;④腹泻者去知母,加黄连、炮姜;⑤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竹茹。

⑵ 疫毒壅肺证:多见于早期、进展期。症状:高热,汗出热不解,身痛;咳嗽,少痰,胸闷,气促;腹泻,恶心呕吐,或脘腹胀满,或便秘,或便溏不爽;口干不欲饮,气短,乏力;甚则烦躁不安。舌红或绛,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湿。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生石膏45 g(先煎)知母10 g炙麻黄6 g 银花20 g炒杏仁10 g生薏苡仁15 g 浙贝10 g太子参10 g生甘草10 g 加减:①

烦躁不安、舌绛口干者加生地、赤芍、丹皮;②气短、乏力、口干重者去太子参,加西洋参;③恶心呕吐者加制半夏;④便秘者加全瓜蒌、生大黄;⑤脘腹胀满、便溏不爽者加焦槟榔、木香。

⑶ 肺闭喘憋证:多见于进展期及重症SARS。症状:高热不退或开始减退;呼吸困难,憋气胸闷,喘息气促;或有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气短,疲乏无力。口唇紫暗,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治法:清热泻肺,祛瘀化浊,佐以扶正。基本方及参考剂量:葶苈子15 g桑白皮15 g黄芩10 g郁金10 g 全瓜蒌30 g蚕砂10 g(包)萆薢12 g丹参15 g 败酱草30 g西洋参15 g 加减:①气短、疲乏、喘重者加山萸肉;②脘腹胀满、纳差者加厚朴、麦芽;③口唇发绀者加三

七、益母草。

⑷ 内闭外脱证:见于重症SARS。症状:呼吸窘迫,憋气喘促,呼多吸少;语声低微,躁扰不安,甚则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治法:益气敛阴,回阳固脱,化浊开闭。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红参10~30 g(另煎兑服)炮附子10 g山萸肉30 g 麦冬15 g郁金10 g三七6 g 加减:①神昏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②冷汗淋漓者加煅龙牡;③肢冷者加桂枝、干姜;④喉间痰鸣者加用猴枣散。

⑸ 气阴亏虚、痰瘀阻络证:多见于恢复期。症状: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动则气喘;或见咳嗽;自觉发热或低热,自汗,焦虑不安,失眠,纳呆,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舌苔黄或腻,脉象多见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化痰通络。基本方及参考剂量:党参15 g沙参15

g麦冬15 g生地15 g 赤芍12 g紫菀15 g浙贝10 g麦芽15 g 加减:①气短气喘较重、舌质暗者加三七、五味子、山萸肉;②自觉发热或心中烦热、舌暗者加青蒿、山栀、丹皮;③大便偏溏者加茯苓、白术;④焦虑不安者加醋柴胡、香附;⑤失眠者加炒枣仁、远志;⑥肝功能损伤转氨酶升高者加茵陈、五味子。

2.中成药的应用:应当辨证使用中成药,可与中药汤剂联合应用。

⑴ 退热类:适用于早期、进展期发热,可选用瓜霜退热灵胶囊、紫雪、新雪颗粒、小柴胡片(或颗粒)、柴银口服液等。

⑵ 清热解毒类:适用于早期、进展期的疫毒犯肺证、疫毒壅肺证、肺闭喘憋证。注射剂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复方苦参注射液等。口服剂可选用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金莲清热颗粒、苦甘颗粒、葛根芩连微丸、梅花点舌丹、紫金锭等。

⑶ 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类:适用于进展期和重症SARS的肺闭喘憋证。注射剂可选用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口服剂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或颗粒)、复方丹参滴丸、藿香正气口服液(或胶囊)、猴枣散等。

⑷ 扶正类:适用于各期有正气亏虚者。注射剂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口服剂可选用生脉饮、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宁心宝胶囊、诺迪康胶囊、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

人禽流感中医药治疗

1、辨证治疗

⑴毒邪犯肺

主症: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少痰,苔白,脉浮滑数。

病机:毒邪袭于肺卫,致肺卫蕴邪,肺失宣降。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柴 胡10g 黄 芩12g 炙麻黄6g 炒杏仁10g 银 花10g 连 翘15g 牛蒡子15g 羌 活10g 茅芦根各15g 生甘草6g 加减:咳嗽甚者加炙枇杷叶、浙贝母;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叶。

⑵毒犯肺胃

症状:发热,或恶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舌苔白腻,脉浮滑。

病机:毒邪犯及肺胃,湿浊内蕴,胃肠失于和降。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和胃。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葛 根20g 黄 芩10g 黄 连6g 鱼腥草30g 苍 术10g 藿 香10g 姜半夏10g 厚 朴6g 连 翘15g 白 芷10g 白茅根20g

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

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蝉蜕。

⑶毒邪壅肺

主症:高热,咳嗽少痰,胸闷憋气,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数。

病机:重症毒邪壅肺,肺失宣降,故高热,咳嗽;痰瘀闭肺,故口唇紫暗,气短喘促。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化瘀。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炙麻黄9g 生石膏30g先下 炒杏仁10g 黄 芩10g 知 母10g 浙贝母10g 葶苈子15g 桑白皮15g 蒲公英15g 草河车10g 赤 芍10g 丹 皮10g 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则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也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

口唇紫绀者加黄芪、三

七、当归尾;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

⑷内闭外脱

主症:高热或低热,咳嗽,憋气喘促,手足不温或肢冷,冷汗,唇甲紫绀,脉沉细或脉微欲绝。

病机:邪毒内陷,气脱,阳脱,阴竭。

治法:扶正固脱。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

生晒参15g 麦 冬15g 五味子10g 炮附子10g(先下)干姜10g 山萸肉30g 炙甘草6g 加减:汗出甚多者加煅龙牡;

痰多,喉中痰鸣,苔腻者,加金荞麦、苏合香丸、猴枣散。

注射剂可选用醒脑静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2、中成药应用: 注意辨证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

⑴解表清热类: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⑵清热解毒类: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等。

⑶清热开窍化瘀类: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⑷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等。

⑸止咳化痰平喘类:苦甘冲剂、痰热清注射液、喉枣散、祛痰灵等。

⑹益气固脱类: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篇2:中医传染病防治预案

中医药防治预案

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了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镇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镇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中心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朱锦生

(院长)副组长:谢青(副院长)陈伟

(副院长)

成员: 吴智慧

成晓娣

朱媛媛

夏宗波

朱晶晶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

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霍乱、鼠疫、脊髓灰质炎、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防保科及分管业务副院长报告,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其余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卫生院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上级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确诊。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由卫生院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

四、收治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卫生部和区卫生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医务人员及村卫生所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

六、在门诊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咨询,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案或本地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医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镇、学校、乡村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

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八、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

九、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

篇3:中医传染病防治预案

1 中医药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相契合

1.1 以中医整体观治未病的理念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

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三方面含义:一是人体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界的变化 (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 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三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动, 特别是社会的安定与动乱、进步与落后, 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变化, 富贵与贫困, 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对人体的认识, 在整体观念指导下, 全面动态地把握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 强调人体阴阳平衡, 脏腑协调, 形神统一, 天人相应, 注重人体内部整体恒动及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生存状态, 形成整体调节的治疗理论与实践。这种整体调节的治疗方式, 如扶正祛邪, 标本兼治, 益气活血, 滋补肝肾等, 对治疗病因复杂, 多脏腑罹患的慢病, 特别是在现代医学缺乏有效诊治模式的慢病危险状态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中医治未病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 强调重视保养身体, 顾护正气, 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以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患病后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的目的。治未病倡导早期干预, 截断病势, 在养生、保健、治疗与康复等方面采用早期干预的理念与方法, 可以有效地实现维护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系统生物学的整合性可以体现在两种不同的策略上。第一种就是切奇 (Church) 和后来胡德 (Hood) 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所采用的方式, 选定一个较为简单的系统, 如单细胞生物酵母, 然后分析尽可能多的构成成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相互作用组, 以揭示整个系统的行为。另外一种策略是吉尔曼 (A.G.Gilman) 领导的“信号转导联军”采用的, 以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 (G蛋白介导的和与其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 为研究对象, 采用尽可能多的研究手段去进行分析。根据系统论的观点, 构成系统的关键不是其组成的物质, 而是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或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些相互作用或者关系, 从本质上说就是信息。换一个角度来说, 生命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 为了维持其有序性, 生命系统必须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 以抵消其熵增过程。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指出, 生命以“负熵流”为食, 热物理学家布里渊提出“负熵”是信息的概念, 而“负熵”其实就是信息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说, 生命系统是一个信息流的过程, 系统生物学就是要研究并揭示这种信息的运行规律。

我们的传统中医就是把人体视为一个系统, 通过测定和改变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来调节系统的状态。传统中医的缺点在于, 它只能进行“黑箱操作”, 不能解释系统的内部组成成分和动力学过程。而系统生物学则把生物系统化为“白箱”, 不仅要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而且还要揭示出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和运行规律。

代谢组学可以用来监控尿液以及其他体液样品中的代谢物的整体组成变化。元基因组学可以用来监测粪便样品中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在疾病和健康状态下以及对药物和非药物干预的动力学变化。多变量统计方法可以用来从尿液代谢物和粪便元基因组的结构据中发现人体系统水平的生物标识物, 代谢组学、元基因组学和多变量统计学的结合, 则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方医学的沟通, 可以在正在到来的预测性、预防性和个性化的新医学时代为人体健康管理提供新的工具。而在中医“治未病”的研究中, 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研究方法和理念。

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阴阳平衡”, 与现代系统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 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中医强调的“辨证施治”, 类似于西方医学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物的思路;中医的复方理论, 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综合使用。

1.2 以中医络病理论与现代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结合

络脉犹如网络纵横交错, 遍布周身, 内络脏腑, 外络肢节, 环流气血津液, 渗灌脏腑百骸,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庞大网络体系。中医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如树枝样逐层分化。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 络病主要是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类的疾病。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 慢性血管病后期的结果是引发心脑疾病, 如出现心绞痛、心肌缺血、心梗、脑梗塞等, 而这些大多都是动脉硬化导致的结果, 而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血液中的脂类等物质在血管壁大量沉积时, 粘附基因也会迁移到血管壁上, 从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血管不通或通而不畅, 并且导致一氧化氮分泌减少, 内皮素分泌增高, 引起血管收缩、痉挛。络脉瘀阻反映了血液的粘稠凝聚。而实验研究证实络脉绌急反映的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起的动脉硬化和血清一氧化氮的降低, 血浆内皮素增高引起血管痉挛。通过这一理论的研究结果, 较传统认为冠心病、脑血栓为血瘀症更能切合冠心病、脑血栓的病理。

2 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治疗相契合

慢病控制的关键在于防范危险因素、防发病、防严重疾病事件、防疾病事件严重后果、防疾病事件后复发, 因此早诊早治至关重要。中医学对慢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完善的理、法、方、药, 统一的理论体系以及针灸、推拿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 形成了防治慢病的优势。针灸、推拿通过穴位治疗是通过一种什么原理来达到治病目的的?

2.1 经络的作用

2.1.1 生理作用

(1) 联系内外, 网络全身: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 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但又互相联系, 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运行气血, 协调阴阳:经络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起着运行气血、协调全身阴阳的作用。

2.1.2 治疗作用

(1) 抗御病邪, 反映症候:经络系统的疾病情况下, 有抗御病邪、反应症候的作用。 (2) 传导感应, 调整虚实:经络系统在防治疾病时, 起着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 传导感应, 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

2.2 穴位的作用

近治;远治;特殊。双向调节, 补泻。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 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 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 接受刺激, 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 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现代神经学归纳指出: (1) 穴位不仅是一个接受针刺刺激的感受装置, 而且还可视为一个效应装置。 (2) 针刺的机械刺激 (或电针的电刺激等) 作用于穴位感受装置而产生针刺信号, 后者由支配穴位区域的神经 (主要是躯体神经) 传入纤维 (ā、ā类传入纤维) 进入脊髓背角, 一方面就地与痛觉或内脏伤害刺激传入冲动发生作用, 另一方面可继续由腹外侧索传至脑干、丘脑、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 形成针感。 (3) 针刺信号经下行通路的传出冲动既可对脊髓有关节段的侧角或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调制性影响, 又可通过躯体—内脏或躯体一躯体反射的方式, 经交感或γ—传出纤维对痛反应和内脏或躯体活动进行调节或控制。

历代医家主张针之不达, 灸之所宜, 针药并用, 针灸推拿和中药治疗的理论基础都是脏腑经络学说, 都是通过归经、引经、通经, 使经络穴位得气, 疏通脏腑经络之气, 以期达到阴阳气血平衡之目的。

3 中药传统理论和中药现代化相契合

3.1 中药独特的功效原理

中药的现代研究应坚持和遵循中药固有的功效原理, 突出体现在3方面, 即:以证论效、整体功效、中介调理。

3.1.1 以证论效

在药效学上, 中药是把中医之“证”作为药的效应对象, 根据对“证”的治疗效应来判断, 注重“滋阴、壮阳、补虚、泻实”等药理作用, 形成明确的“药证对应”、“方证对应”关系, 是一种“以证论效”原理。

3.1.2 整体功效

现行的西药一般是化学纯品, 成分单一, 以其化学性质为基础开发其药用功效, 可称为“成分功效”。中药和方剂既有整体功效, 也有成分功效, 有些中药的成分比较单一, 但就总体而言, 中医开发和使用的不是中药和方剂的成分功效, 而是其整体功效, 是一种“整体功效”原理。

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 这都是从中药的整体水平认定和使用的, 是中药的整体功效。复方是在单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通过组方配伍产生出方内各药所不具有的新的整体功效, “方有合群之妙用”, 用复方就是用的这种整体功效, 以复杂多变的方剂整体功效来适应证候的复杂多变, 大地提高和保证了临床疗效。

3.1.3 中介调理

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疗效有多种机制, 西药的“特异作用”是一种, 中药在有些情况下也有这种作用, 但从根本上来说, 中药的取效机制主要不是特异作用, 而是通过若干中介环节的转化才发挥出调理效应, 是一种“中介调理”原理。这种机制与体内微生物、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机体自我调节功能密切相关。

3.2 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中药要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 关键在于遵循还是废弃中药固有的功效原理。遵循和发展中药的功效原理, 就是“中医之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背离或废弃中药的功效原理, 就把中药“化”成为“非中医之药”;改“以证论效”为“以病论效”, 弃“整体功效”取“成分功效”, 废“中介调理”用“特异作用”, 就把中药“化”成为西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建立中医药疗效、安全性评论方法与标准;开展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 预防、保健的适宜技术研究;研发中医诊疗技术与专用仪器设备, 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发展绿色中药植 (养殖) 业, 确保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研制适用于中药 (复方) 生产的工艺、工程技术及其装备, 提高中药制造业水平;加强以中药为基源的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新产品研发;进行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 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方剂》项目也证实中药方剂具有多组分、多靶点效应, 具有多因微效、增效减毒、整合调节的临床效应特征。如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永炎院士所述:方剂的潜能蕴藏于整合之中, 不同组分配伍产生不同的效应, 重新整合朝向多模式组方。针对全息病证, 解读多组分与多靶位的相关性。组分配伍配比优化设计可融整合调节、对抗补充于一体, 启动自组织、自稳态的整体功能, 求得方剂和谐自然的整合效应。此种效应特征使得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占据优势。

中药现代化一定要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高技术融合在一起, 通过发挥高技术手段的作用.拨开中药神秘的面纱, 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医药的精髓.在此过程中使传统的中药理论体系去伪存真, 更加完善, 更具科学性, 更具实用性, 使中医药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篇4:传染病防治的现实

除了传统传染病外,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近20多年,新出现的各类传染病多达30余种,如SARS、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

此外,虽然说传染病没有国界,但显然在发病率和病死率等方面有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差异。如2014年至2015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2012年至今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禽流感疫情以及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即便如艾滋病这样的和人类行为相关的传染病,同样也存在巨大差异。

从地图上看近些年人们关注的一些传染病的分布,大多数虫媒传染病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5度区带,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这个区带覆盖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传染病防控的困难

从传染病防控角度,只要做好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即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患者或患病动物)、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便可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其中主动免疫是保护个人最为有效的方式,遗憾的是,有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非常有限。至于切断传播途径,只对某些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有效,至于那些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就好像吸烟、酗酒等一样,靠自觉很难。而对那些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则防不胜防。这大概也是有人拿像新加坡这样环境干净的国家仍然有登革热暴发流行来为防控之难辩解的原因。

因为都要发展,商贸往来不能停止,人员、虫媒便不可能不流动,疾病也就随着人员、货物、虫媒四处传播。

虽然鼠疫、霍乱和黄热病被列为国际检疫传染病,可是,如果离境前往疫情国的人员不按要求注射相关疫苗,进入相应国家的海关还不检查疫苗接种证,对一些本来可以预防的传染病,这些旅行者也就成为易感的高危人群。如果患病旅行者在归国入境前自行服用退热药、入境时不进行健康申报,便很可能成为漏网之鱼。等到病情危重再去就诊,如果还不能被诊断,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篇5:中医传染病防治预案

一、总则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范我院突发性传染病的报告,诊治和控制等应急处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二、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成立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亚东(院长)

副组长:鲍俊杰(党总支书记)韩显龙(副院长)

王晓红(副院长)

王晓峰(副院长)组 员:张新华(医务科科长)

孟 根(急诊科主任)

辛志勇(门诊部主任)

雷宝智(内二科主任)

纪建军(内一科主任)

张玉峰(药械科主任)

海晓峰(化验室主任)

王晓利(后勤科科长)

刘树栋(办公室主任)

在红山区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领导下,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院突发性传染病防治法工作,决定执行预案级数,负责监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二)成立医院突发性传染病诊治专家小组 组 长:王晓红 副组长:张新华

组 员:孟根 纪建军 雷宝智 李玉平孟庆军 海晓峰

辛志勇 张玉峰

负责甄别临床诊断、医学观察病例,对医学观察病例及其他发热病例进行初步鉴别诊断及处理,与上一级专家组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请求会诊,负责指导培训工作。

(三)成立医院突发性传染病预防保健与疫情报告小组 组 长:韩显龙 副组长:郭丽娟 高淑凤

组 员:雷宝智 孙

瑛 陈晓辉 张玉珍 赵晓利 宋亚茹

负责指导突发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指导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健康保障,环境清洁工作,在红山区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负责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开展防治宣教,为职工提供健康保障,负责疫情上报工作。

(四)物资安全保障组 组 长:鲍俊杰 副组长:王晓利

刘树栋

组 员:高淑凤 张玉峰 李景兰 李淑莲 陈晓杰

王世强 负责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按预案级别,制定防护、治疗物资,药品计划,并保证全部物资符合标准,运转正常,证件齐全,规范医疗垃圾处理,保障医院秩序良好,医疗环境安全。

三、突传染病疫情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医院院感办按照传染病监测报告要求进行监测报告,保证报告监测质量。

(二)当出现传染病疫情时,由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政府发布的传染病疫情预警级别,启动本院疫情监测,报告工作。

(三)发现可疑传染病疫情时,任何工作人员有责任向医院及时报告,医院及时组织专家小组调查、讨论。

(四)院感办为医院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

(五)院感办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规定的时限内以电话或网络直报的形式报告。

四、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和终止

(一)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做出的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本预案。

(二)启动程序

1.根据政府预警要求,直接由领导小组启动。2.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别启动消毒措施以及各级防护措施,后勤保障,疫情报告工作,按上级要求进行。3.根据上级部门通知终止预案。

(三)预案分级处理

1.一级情况:本市有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的危险,卫生行政部门发出预警预案启动。

(1)在门急诊设立体温测量地,对就诊病人及陪同人员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7.2℃并伴有呼吸道症状者送发热门诊处置。

(2)一级防护、门急诊全体人员戴口罩,发热门诊人员按一级防护标准着装。

(3)后勤保障组启动一级预案。(4)启动消毒措施。

(5)预防保健科加强对职工的防护宣教。

二级情况:发现1例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预案启动;(1)医院各入口均设体温测量站,对全部来院人员测量体温,发现体温超过37.2℃全 部进入发热门诊。

(2)除一、二级防护着装外,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3)接触传染病病例者集中进入医学隔离。(4)启动三级保健,后勤保障预案。

五、善后处理工作

传染病疫情扑灭后,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4 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赤峰红山中医院

赤峰红山中医院2012年健康教育计划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广泛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患者和社区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2012年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我院将结合各科室与社区的实际情况,举办健康教育活动。已成立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亲自抓,总负责,并指派一名专职人员管理。医院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例入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加强各类人员健康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医院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组织医务人员、重点人群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预防控制结核、流感、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广泛普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结合实际,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预案的实施计划,对医务6 工作者及患者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全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普及科学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利用医院设立的健康教育基础,采取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一是利用医院现有资源开展健康教育课堂,为其讲授健康保健知识,卫生知识,生理知识,进行卫生法规,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正确引导职工与患者积极参加与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社区居民从被动的“为疾病花钱”转变为主动的“为健康投资”,从根本上提高职工与患者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二是加强对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每季度出一期健康知识宣传栏,在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上不定期播放健康知识及健康教育资料。三是广泛开展医院的控烟教育,我院做到办公室、诊室、病房走廊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努力落实禁烟制度。四是在医院特别是社区门诊广泛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使受教育人数达到标准,使职工与患者的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意识上一个新台阶。

四、组织领导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我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责任科室要充分认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强化措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好职责,7 确保健康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科室要将创建健康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指派专人负责加强督查调度,精心组织实施。要结合自身特点,把健康教育任务逐一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负责人,做到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保持健康教育工作的连贯性,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宣传合力。

(三)精心组织,强化督查,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政务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对宣传教育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通报制度,以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动态管理。

(四)把握导向,注重实效,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善于用群众语言和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赤峰红山中医院 2011、12、10、2011年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本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在院党总支、院长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推进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广开渠道,大力宣传卫生工作,通过本院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院健康教育工作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对明年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现就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提高认识

在区爱卫会的安排部署下,在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全面启动了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医院健康教育行动规划与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医院成立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各科室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在全院形成健康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医院的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中的作用,并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做好基础工作,健教活动丰富多彩

1.为了进一步普及健康教育的知识面,提高辖区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今年一年我们下发健康处方1000余份,新制做各种宣传牌匾60余块。

2.从去年至今,我院结合“糖尿病日”、“艾滋病宣传日”、“结核病日”、“预防接种宣传周”、“碘缺乏日”、“世界无烟日”、“高血压日”9 等这些主题日,在院内进行了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发放资料有2000余份,覆盖人数达3000余人,与此同时我院在义诊的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让广大群众提高了保健意识及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3.为更好的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我院为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提供了支持,对社区医生加强业务培训,让社区医生在广大群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不断培养了我院社区医生进行常见病防治的讲解能力。社区是人群居住的地方,抓好社区健康教育意义深远,我院共有2个社区门诊,全年共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主题日除外)几十次,还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院职工医技水平及社区常见疾病知识,让社区医生走出医院,走向社会,深入居委会开展疾病普查调研工作,下到基层 与广大居民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我院还经常组织相关医务人员上街义诊、咨询等服务,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到目前为止社区举办健康教育讲座覆盖整个松州园小区。

4.医院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我院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领导分管,每季度更新健康教育专栏,内容涉及心理健康,预防保健,传染病,计划生育,康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健康知识,在院内门诊大厅还配有电子显示屏,不时播放健康教育知识,门诊科室医生还有针对性的对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增强患者家属自我卫生保健意识。

三、存在不足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我院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辖区健10 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仍清醒的看到,健康教育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素质还不够强,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延伸不够,广大群众的自觉卫生行为还没有完成等。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对照标准,不断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落实各项措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提高广大患者与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而努力,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努力。

篇6:传染病防治预案

做好我段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段职工及广大乘务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铁路正常的生产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段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人群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职工和乘务员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定期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6、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每个职工及乘务员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车间迅速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向段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车间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的居住场所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段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

上一篇:项目经理培训计划下一篇:讲话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