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林匹克文化

2024-05-30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共8篇)

篇1:现代奥林匹克文化

第33课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文化)

一、导入新课:

奥林匹克运动发源欧洲,而且最初的参加者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等国家。尽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是古奥运会的简单翻版,但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特征看,它是对奥运会的继承和发展,是带有古奥运会传统色彩的具有现代思想内涵的国际体育盛会。

二、传授新知: 1.文化特征:

①平等化:古奥运会由于受到古希腊体育文化及古希腊宗教文化的影响,种族主义、阶级性和性别歧视特别明显,对于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做出了禁止外来居民、奴隶参加,禁止妇女观看和参加比赛的规定。1928年女子田径项目被正式列入奥运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完全摆脱这种情况。在《奥林匹克宪章》对于参赛选手资格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凡是承认和遵守《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反兴奋剂条例的运动员,无论种族、国家、阶级、性别如何,都可以参加奥运会。充分体现了体育运动面前人人平等、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运动,并影响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②国际化:古奥运会的参赛选手是有限制的,最初规定参赛的人必须是具有希腊血统和自由人身份,并且没有犯罪记录的男性公民,而在地域上主要以欧洲为主,这导致了体育文化交流的匮乏。随着体育的不断普及和传播,奥林匹克运动已深入人心,奥运会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从1896年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召开时只有13个国家311名参赛者,发展到2000年悉尼第27届奥运会,199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300个单项比赛,奥运会成为了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由此可见,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世界的汇合点和各种不同文化联系的纽带。

③理性化:奥林匹克运动从古奥运会创始初期就强调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认为竞技优胜者不仅应具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应是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内心充实、体魄健美、举止优雅,体现了极强的理性认识。由于古奥运会在发展初期,受到欧洲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的主导文化的制约,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在物质层面上体现得较为突出,人们主要追求

外在形体健美等功利性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认识也开始由感性深入到理性,开始着重强调其精神层面。即要求锻炼者在身体健美、均衡和体态端正的基础上达到意志、品质、身心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理性化特征。

④人文化:每一届奥运会的举行都有体现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主题。然而,每一次奥运文化主题的设计,并不能尽善尽美地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有时甚至完全背离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过程中,20世纪的奥林匹克以竞技体育运动为核心主宰了体育运动发展的命运,营造了20世纪灿烂夺目的竞技运动文化,并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2.文化价值: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曾明确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首先是文化概念。当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体育要讲经济功能,但是绝不能忘记奥林匹克是一种文化。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似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精英精神与拼搏意识:古希腊的竞技运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尊重,古罗马竞技场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象征。作为竞技场上的优胜者,不仅会得到橄榄枝冠、棕榈枝花环、月桂冠和塑像等奖励,人们还为他们举行了盛大庆典,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象英雄一样受到故乡人民的崇拜并成为人们的榜样。同时,古希腊人在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具有十分强烈的拼搏精神。无论是在竞技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崇尚“永远争取第一,永远争取超过别人”。

②促进世界和平:顾拜旦在《体育颂》中所倡导“体育就是和平”的奥林匹克理想,正是欧洲走向联合、实现休战的和平思想的一种反映,是对人道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一种反映和吸取。

③为世界文化的交融搭台:随着社会的进步,原先地域、血缘关系十分明显的民族体育文化逐渐地趋于模糊、淡化,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展现民族体育文化的舞台,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交流,呈现出体育文化东进和西移的新局面。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奥林匹克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

篇2:现代奥林匹克文化

二、体育是在理性轨道上运行的竞争机制

三、只有运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歌德

四、科学的运动,是移情悦目的花朵,是诗情浓郁的歌曲。

五、松树雨露长年春,暮年练身夕阳红。

六、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服。——马雅可夫斯基

七、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更高、更快、更强!——奥运会格言

八、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全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卢梭

九、参与比胜负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超越比得失重要。

十、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十一、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变人的体质,更能改变人的品格。

十二、为了使他有坚强的心,就需要使他有结实的肌肉;使他养成劳动的习惯,才能使他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他将来受得住关节脱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历尽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卢棱

十三、淡泊名利,动静相济,劳逸适度。——华佗

十四、健康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秘诀。——爱默生

十五、走路对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对创造性的人来说,是一种生理活动的最好方式。——哈拉里德

十六、体育与教育一样,能使人更加健康健全。

十七、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吴阶平

十八、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

十九、运动是意志的锻炼,是心态的锻炼,是爱国的锻炼。

篇3:现代奥林匹克文化

我国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在其影响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国家的体育文化有着鲜明的对比。而奥林匹克文化,从古代到现代,都深深的扎根于人类文化中,其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不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还是奥林匹克文化都有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二者之间的补充做出分析,力求使两种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

2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

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是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创始的,他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奥林匹克运动以坚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为依托,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发展的潮流,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14-18世纪,欧洲大陆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对古希腊体育的复兴与创新奠定了基础,对近代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也铺好了宽阔的道路。

3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特点———竞争思想的凸显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以西方体育文化为基础。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中就能看出竞争思想十分凸显,古希腊人在生活的一切领域中都要追求最好的成绩,无论是在文学艺术领域,还是在哲学领域等,竞争意识无疑成为古希腊民族精神的象征。竞争意识体现在体育领域,即为“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理想。因此,受这种思想的熏陶以及延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十分凸显这种竞争思想,主要是通过和平的运动竞技方式来实现争夺第一的思想。所以,在这样浓烈的思想下,现代奥运会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服用兴奋剂的现象,其目的只有一个,争夺冠军的思想驱使人们不择手段不断的追求,不断的竞争,以达到其终极目的,这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追求和平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

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它不同于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必将向全世界展现其特有的魅力,不仅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互融合,而且对其进行补充,极大地丰富奥林匹克文化体系,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民族性和时代性;(二)兼容性和开放性;(三)统一性和连续性;(四)非宗教性和泛道德性。

5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奥林匹克凸显的文化的补充

5.1 体育思想的补充

5.1.1 中国传统体育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作指导,其中阴阳五行说等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体育之中。而且中国传统体育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人口众多。这种地理环境形成了我国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农牧渔业并存的经济格局。在中国,农业型的社会使人们始终遵循着和谐、宁静以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对于西方那种带有冒险、刺激,甚至于对抗性的竞争活动一点都不热衷。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不追求对自然、天地的超越,注重的是对身心的和谐,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

奥林匹克文化起源与西方文明,其中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希腊。其拥有众多的港口,这种地理环境促使了希腊人以航海贸易为生,同时也使得他们养成了与自然斗争,与大海拼搏的观念这种条件下形成的西方体育重在强调竞争取胜冒险的精神。而奥林匹克文化在此基础上也开始追求这种精神。尽管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是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统一发展,但是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却不能做到这一点。我国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的理念中,和谐是其核心,这对主张“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5.1.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仁爱、友善、诚实、公正等具有儒家思想观念的传统体育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使得中国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它偏重人体的保健、康寿,以养生为主要目标。而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只是片面的追求肌肉强化、骨骼强健等,而且关心的是高水平的竞技运动能力,没有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主,忽视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自然的和谐,无疑,这种状况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是一种补充和完善。

5.2 体育手段的补充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活动的方式手段上形成了与体育思想相应的特点,即高度重视心理状态的训练,一切肢体活动与心紧密结合,并服务于调心炼意。因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养生为主,尤其重“养”,强调意念的作用和内部修炼,“若一志…耳止于听,心止于符”,“形神合一”,而极少有单纯锻炼人体外形的活动。由于对人体外在形态的淡化,因而中国很少有肌肉剧烈收缩运动的活动方式。[1]中国传统体育手段一般不会产生代偿性副作用,例如在太极拳、武术、气功等运动中,不但要求人分与自然中,而且动作要顺乎自然。

在西方,很多都是单纯的讲究锻炼人体的方法,也有很多专门化的比赛,十分注重对人体外形的赞美。例如在古希腊,刚刚出生的婴儿都要接受检查,体弱多病的将要被抛弃,而身体健康的则被留下接受军事训练,由此促使他们追求人体的健美、崇尚发达的肌肉、匀称的体型和优异的身体素质。在现代,西方文化仍然深深地根植于奥林匹克文化中,各国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员为了在奥运会中取胜,都接受了严格的体育训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和竞赛。

在现代,兴奋剂的使用已经进入了高潮,涉及众多的国家和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使用兴奋剂的每个运动员之所以这么做,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奥运会中取得冠军,通过这种手段来获得胜利与奥林匹克精神完全不符合。而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以养生为主的体育手段与奥林匹克文化中所体现的体育手段很大程度上不一致,忽视了人体的和谐发展。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活动方式对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所运用的体育手段是一种重要的补充。

5.3 理性精神的补充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追求的是公平,诚实,仁爱,友善等具有儒家色彩观念的传统体育思想,其中要求在比赛中,遵守比赛规则,友好相处,不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参加比赛,不使用卑劣的手段获取胜利。这种理性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中也张扬了这种理性精神。

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体现的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已经使得这种理性精神销声匿迹。职业化的影响,滥用兴奋剂等社会现象严重地违背了这种精神,违背了人们对体育道德的推崇现代体育运动没有职业化就没有高水平没有高水平就没有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力。这种职业化像一把利剑刺穿了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同时腐败行为也与理性精神发生了冲突。1998年底盐湖城奥申委贿赂案的曝光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腐败行为的现象也使得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急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回应和补充。

5.4 人文精神的补充

人文精神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用文化的力量教化人的精神,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沿袭了儒家思想,表现出友善,诚实,公正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深深的渗透于我国体育文化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更注重人的内在气质、品格和精神修养的培养,强调身体与精神的统一,更看重通过有形的身体活动来促进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十分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在奥林匹克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西方文化,其核心是竞争、自由、拼搏、开拓、进取等,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相悖。奥林匹克运动以争取第一、破纪录为宗旨,鼓励竞争、强调竞争,显现高超的体能,完全忽视了人体的自我潜力。尤其随着竞技体育逐渐的商业化,奥林匹克文化不注重体育人文精神,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说兴奋剂、黑哨、球场暴力等都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文化与其宗旨和精神相背离的趋势,而具有儒家思想的传统体育文化对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腐败现象等具有净化作用。

5.5 教育价值取向的补充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对它的认识因为社会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教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显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教育随着历史的变迁改变着它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1]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视的是伦理教育,重人伦、重道德。中国传统体育指导思想中渗透着儒家思想,以及从属于这个范畴中的忠、恕、信、义等内容,并且体育也进一步的纳入了道德教育中,在这种取向下,把体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道德规范、手段,并以其来体现仁、礼等。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倡导的不是争取胜利,而是在竞赛中互相尊重,使其实现道德的升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养生为主,其儒家思想中的宽厚、谦虚、忠诚等也在我国传统体育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这种教育价值取向使中国传统体育主要表现为修身、养性,不主张激烈的竞争意识,而主要提倡的是娱乐性、表演性等。

教育是奥林匹克的核心,顾拜旦创立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从这个新的角度出发来教育青年。西方近代体育文化是奥林匹克文化的代表,主要凸显出了公平竞争的取向,在这种取向下,奥林匹克文化逐渐包含了以鼓励个人充分发挥自身生命潜能和智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文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中逐渐表现为运动能力的强弱,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的身体素质,充分的体现出了奥林匹克理念“更高、更快、更强”,这种教育价值取向赋予了人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取胜比参与更加重要,与奥林匹克的倡导者———顾拜旦最初的创办理念不符合。这种教育价值取向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不注重内部的完善。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对奥林匹克文化中教育价值取向的补充。

6 小结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已经成为当代世界重要的文化现象,奥林匹克文化也随之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色,与奥林匹克文化一样,对人们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补充将在北京奥运会中充分体现出来,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将极大地丰富奥林匹克文化,再加上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将会使奥林匹克文化呈现出一幅绚丽的图景,使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继古希腊奥林匹克文化之后,又一次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诠释,使其再次成为伟大的世界遗产同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将在此基础上得到广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怡.奥林匹克演绎的教育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孙葆丽.奥林匹克文化忽然教育的多元化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3,(4):24-25.

[3]涂传飞,杨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13-15.

[4]窦吉吉.试论中国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6):11-13.

篇4:“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从少年时代起顾拜旦就酷爱体育,擅长拳击、划船、击剑、骑马、曲棍球和足球。与此同时,他对古希腊的灿烂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1870年爆发了普法战争,地大物博人口多的法国被普鲁士打败。战败后的法国各界都在探讨振兴国家之途。顾拜旦认为法国人缺乏运动导致的体力问题是战败的原因之一。大学毕业后,顾拜旦没有听从父母涉足军界、法律界的指导,选择了从事教育和体育的道路,希望以此报国。此后他陆续发表了《教育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许多改革教育和发展体育的建议。

1875—1881年,德国考古学家在奥林匹克遗址陆续发掘出古奥林匹亚文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古奥运会体现了古希腊各城邦共同的和平理想,这使它与其他运动形式相比具有非常特殊的社会价值。“德国人发掘了奥林匹亚遗址,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顾拜旦有了要复兴奥林匹克的理想。至此,他在思想上完成了从倡导体育教育到献身奥林匹克事业的转变。

1889年,力主教育改革的年轻教育家顾拜旦被法国政府派往北美,全面研究有关体育教育的问题。北美之行开阔了顾拜旦的眼界,他认识到体育运动所负载的和平使命:体育是人们相互沟通、消除误解和偏见的最好方式,是建立各民族之间友谊、让全世界青年和平相处的最佳手段。

1890年,顾拜旦第一次访问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的奥林匹亚。

1891年28岁的顾拜旦创办了体育评论杂志,以此为阵地宣传他的体育主张。1892年11月25日,在“法国体育联合会”成立3周年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发表了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健全的民主制度,明智与和平的国际主义将渗透到未来的体育场,并将保持对荣誉和大公无私的信仰,這些将使体育运动成为促进心灵美好、社会和平同时也是肌肉发达的事业。”嗣后,他用了两年的时间遍访欧美诸国,游说各界人士,宣传复兴奥林匹克的思想。1894年6月,在顾拜旦的倡议下,来自12个欧美国家的79位著名体育领导人在巴黎举行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告成立。会议通过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顾拜旦建议运动会在世界各地举行,反对将希腊作为运动会的永久会址,认为古代奥运会的光辉历史是希腊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广泛传播,成为国际性的活动,才能使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更加具有生命力。会议采纳了顾拜旦的建议。为表示对古代奥运会发祥地的敬重,会议决定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在希腊举行,以后按古奥运会的传统每4年举行一次。为了使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组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希腊人比基拉被任命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当选为秘书长。

1896年4月5日,首届奥运会终于在雅典胜利召开。

1912年斯德哥尔摩第五届奥运会期间,顾拜旦发表了《体育颂》,阐述了他对体育社会功能的深刻理解,视体育为美丽、正义、勇敢、荣誉、健康、进步与和平的化身,抒发了他的奥林匹克理想。为此,他荣获了该届奥运会文学艺术比赛的金质奖章。

1913年,顾拜旦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一面中间由蓝、黑、红、黄、绿五只彩色圆环套接相连的白色无边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顾拜旦一生发表了30本专著、50本小册子和不同主题的文章1200篇,内容涉及哲学、史学、教育学、体育学和心理学。

从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在任职的29年中,他经历了七届奥运会;主持召开了历届国际奥委会会议;将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发展到40个;在他的支持下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使古希腊各个城邦之间举行的古奥运会变成了今天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参加的世界规模的体育盛会。

1925年,年事已高的顾拜旦主动辞去担任了29年之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他被聘为终生名誉主席。

在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奋斗的54年里,顾拜旦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财产和爱心都献给了奥林匹克事业,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很多困难。为了维持奥运会的正常运作,顾拜旦本人无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变卖了家产,晚年的他过着非常清贫拮据的生活。他去世后,他的夫人由于生活困难不得不卖掉顾拜旦的全部藏书。

篇5:现代奥林匹克文化

系别:财经系班级:学号:姓名:王帆 106班 02

古代奥林匹克对现代奥林匹克的启示

首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只有9个比赛项目,参赛者仅300余人。而当奥林匹克回归故里的时候,比赛项目已有28个,参赛运动员过万人,显然这么多年的发展,奥运会已经从少数人的活动发展成全世界共同参与和享受的盛会。

由于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现代奥运会,继承了古代奥运会的宝贵遗产,因此古代奥运会对现代奥林匹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从它的名称说起,古代奥林匹克就对现代奥林匹克有深刻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继续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为了唤起人们对古希腊体育文明崇高神圣的感情,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认为“这种国际性的体育盛会只能用‘奥林匹克运动会’来命名,不可能再找到另外更合适的名称。”新兴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对古代奥运会的宣传和赞美,使“奥林匹克”成了超越体育运动的词汇,顾拜旦利用了古希腊文化对欧洲的深远影响,将它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运动会的名称,使其更具感召力。

其次,现代奥林匹克继承了每4年举办一届的传统古代奥运会的举办周期已制度化,从公元前776年开始,每4年一次,在1169年中,从未间断地举行了293届,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因此,顾拜旦指出:“奥运会的庆祝活动必须准确地按照天体运行的节奏举行,它是庆祝4年一度的人类佳节的组成部分。意外的情况可能会阻止它的召开,但各届的顺序绝不改变。”

第三,借用和发展了某些仪式。古代奥运会作为一个宗教祭祀性赛会,包含着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庄严仪式,这些仪式在古代奥运会漫长的历史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现代奥运会的创始者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继承和发展了点燃圣火、火炬接力、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及授奖仪式,并创立了开幕式、闭幕式、运动员入场式、升降和交接会旗等仪式,以此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们构成了一幕幕最庄严、最神圣、最激动人心的场景,体现了真、善、美的力量,扩大了奥运会的影响,弘扬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

最后,吸收和发展了古代奥运会传统思想,渗透着公平竞争、奋勇拼搏、和谐发展思想的古代奥林匹克精神,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吸收,并发扬光大。如今科技奥运、和平奥运、绿色奥运,重回故里的奥林匹克有了更为成熟的理念和内涵。从首届奥运会开始,和平就是奥林匹克永恒的希望和理念。最初的竞技会规定赛会期间实行“神圣休战”;第九届奥运会开幕式第一次放飞和平鸽;1920年出现了象征和平的奥运火炬,在1992年实现全球火炬传递。在奥运理念的发展中,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一次升华。这届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的独特概念,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现代奥林匹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就是他的职业化和商业化。现代奥运会的倡导者顾拜旦至今仍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值得尊敬的人物,但他坚持的“只许业余运动员参加”的理念却早已被“颠覆”

在第五届奥运会上,美国人索普获得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冠军,但他因为有棒球赛的职业化经历而被取消金牌。然而,在汉城奥运会上,德国职业网球女选手格拉夫傲视群芳;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美国NBA职业球员组成“梦之队”横扫天下。职业选手由此迈进奥运圣殿。

而商业化较之职业化更早“入侵”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百年奥运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届奥运会首次由“民间”承办,政府不但不掏钱,还禁止发行彩票。金融企业家尤伯罗斯担任组委会主席,依靠商业化运作模式筹集资金,在顺利举办奥运会的同时实现了2·5亿美元的赢利,这在当时被视为一个奇迹。

事实上,在奥运会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商业化、职业化现身奥运会是不可逆转也无需阻挡的趋势。因为现代体育运动没有职业化和商业化就没有高水平,没有高水平就没有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力。

遗憾的是,职业化、商业化是把双刃剑,“文化堕距”理论在奥林匹克的职业化、商业化进程中得到令人震撼的印证。这把利剑刺穿了“潘多拉”魔盒,让兴奋剂和腐败像瘟神一样跳出来。兴奋剂和腐败丑闻让奥林匹克航船元气大伤,奥林匹克大厦的百年基石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古典的雅典带着几千年的积淀走进现代化时,她所迎来的奥林匹克,已不再是首届奥运会以橄榄枝作奖品的单纯。

另外,随着现代奥运会的日趋强盛,要搭上“奥运快车”的项目和人员越来越多。当人们尚未从奥运会规模日盛的欢呼中平静下来时,却发现这种“盛大”对东道主来说实在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办不起奥运会,办不了奥运会”,这种声音由弱趋强。

1972年奥运会比赛小项为195个,此后几届持续增加,到悉尼奥运会已高达273个。罗格2001年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推行一种与往不同的改革思路,力主压缩奥运会规模,削减赛项。但是,罗格的“瘦身”计划却在最后一刻受挫,庞大的“奥运快车”带着巨大的惯性冲向雅典。雅典奥运会,设立28个大项的301个小项,创历史之最。这对奥运会而言自然是一个福音,对并不十分富裕的雅典来说也是机会和荣耀,但更意味着负担和难关。

雅典为奥林匹克“回乡庆典”的预算已接近70亿欧元,希腊在奥运会之后的财政赤字将可能达到GDP的4%。本届奥运会仅安保费用就高达12亿欧元,是悉尼奥运会的4倍多。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奥运会将只属于大都市,中小城市无力也无缘举办现代奥运会。

篇6: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现代奥运会是以“恢复古代奥运会”为名义而构建的一个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它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继承了“奥林匹亚德”每四年一个周期的传统,借用和发展了某些仪式,吸收了公平竞争、奋勇拼搏、身心和谐发展的古代传统思想。但现代奥运会并不是古代奥运会的延续和翻版,它是在新背景下产生的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渊源

古希腊奥运会394年被禁止,沉睡了1000多年之后,19世纪末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4~18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对古希腊文化体育思想的高度赞美,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的向往。18世纪初,英、法、德等国的一些学者、专家,相继去奥林匹亚访问勘察,除发现大量史料外,还发掘了不少和古奥运会有关的珍贵文物和史料,引起了人们对古奥运会更加浓厚的兴趣。1883年,顾拜旦第一次提出举办类似古奥运会的比赛,它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把过去只限于希腊人参加的运动会扩大到世界范围去。尽管顾拜旦的主张遭到一些反对,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终于有20个国家派代表在法国巴黎大学召开了第一届“重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会议”。会议作出决定,将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希腊人对这次大会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出席开幕式的观众达8万人,这一数字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突破。从此,奥运会成为世界性体育盛会。

诞生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奥林匹克运动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程。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初创时期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1894-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894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正值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时期,各种民族主义和排外心理妨碍了正常的国际交往。现代运动项目仅在少数欧洲国家有所开展,世界范围的体育竞赛活动很少进行。奥林匹克运动尚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奥运会也还未形成一定的举办模式,如项目设置稳定性差,场地设施简陋,财政困难,会期不固定,裁判员执法不公,以及参赛资格缺乏明确规定等。1908年奥运会实施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为未来奥运会的举办构建了基本框架。1912年奥运会是这一时期最成功的奥运会,从参赛国家、运动员人数、场地设施到组织工作都有较大提高,第一次

实现了顾拜旦所期望的:没有事故、没有抗议、没有民族沙文主义仇恨的奥运会。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奥委会还都只是一个松散的机构。国际奥委会尚未认识到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委托给某个城市承办的,放弃了领导和监督权,以致奥运会一切事宜均由东道主随意安排。由于不允许妇女正式参加奥运会,不但使奥运会的广泛性存在重大的缺陷,而且也使女子体育发展受到阻碍。

形成时期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时期(1914-第二次世界大战)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0年重新进行。国际奥委会从实践中意识到奥运会规范化的重要性,整个奥运会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基本性在这一时发祥地

期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比赛项目的设置逐渐趋向合理;比赛设施进一步完善;会期基本固定;申办、举办程序基本确立,并基本解决了有关运动员的参赛资格问题。先进的技术开始应用到比赛中去,如电子计时器、终点摄影仪、自动打印机、闭路电视转播等。自1928年起,女子田径项目纳入正式比赛,这一重要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性和号召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重要发展是有了冬季奥运会,它使奥林匹克运动的覆盖面大大增加。这一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机构也得到发展,国家奥委会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9个增加到60个,为奥林匹克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也相继成立,通过国际奥委会与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各国家奥委会的协调,使国际奥委会摆脱了每届奥运会都存在的具体技术事务,而更多地在领导、协调、决策等更高的层次发挥作用。这一阶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日益加重,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虽在许多方面优于以往各届,但被希特勒用以向世界炫耀自己的实力,违背了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发展时期

(三)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时期(1946-19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东西方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这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

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战后各国经济振兴和科技发展,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由于苏联及新兴独立国家的参加,这一时期奥运会每届参赛国家和人数以及竞赛项目都在增加;与此同时,顾拜旦关于在各大洲轮流举办奥运会的设想得以实现;各洲范围的运动会、伤残人奥运会也相继产生。随着奠基运动的普及,竞技运动水平也迅速提高,非洲体育开始崛起。在奥运会上形成美国和苏联争强的局面。奥运会比赛场地及各种配套设施较前有很大的发展,奥运会向大型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性别和违禁药物检查,使比赛的公正性得到加强。历届奥运会,促使举办城市的各种市政建设也大为改善,并为其在比赛后继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奥运会的举办资金也由单纯的政府拨款和私人捐赠向以政府拨款、社会捐资和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彩票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方向转变。这一时期的奥林匹克组织已不单纯是一个体育机构,它与国家、社会各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也更趋明显、复杂、尖锐、各种势力集团都想通过这个舞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兴奋剂问题、奥运会承办国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都提到重要议程。三大支柱之间出现了裂痕,经济上也危机四起。这种善从1972年基拉宁担任主席后才有所改变。

改革时期

(四)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时期(1980-)进入80年代,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针对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过去的那种“独立性”原则,即在经济上不谋利,政治上不同政府联系的作法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人们对

奥林匹克运动的要求不只限于4年一度的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已参与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国际奥委会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方面注重了奥林匹克思想的传播。通过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奥林匹克艺术节,建立博物馆,举办“奥林匹克日”纪念活动,定期召开奥林匹克科技大会等,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已增至172个,比赛项目达257个。在组织结构上的自我更新与完善,使国际奥委会同其他各个机构的联系日益密切,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建立了包括主席、各类专业人员在内的长驻机构--洛桑总部,保证了总部机构对各方面的领导。自1981年起国际奥委会第一次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从而得以法人的身份参与处理各种重大事务,经济上大胆进行商业性开发,利用各种活动创造财富,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从23届奥运会开始连续几届的奥运会主办

国均未出现赤字。经济上的盈利,极大地调动了主办国家搞好奥运会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是在肯定政治对体育的作用的同时,强调体育不应听命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挥;在肯定商业化的同时,对商业化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并废除了参赛者业余身份的原则,使奥运会向所有优秀的运动员开放。这种务实的态度,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从初期的探索到自身模式的基本形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到停滞,以后又经80年代以来的改革,终于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

现代简介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1894年6月23日,当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开创奥林匹克运动时,这一壮举曾一度成为人们讽刺的对象。而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奥运会已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也吸引了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1998年,著名的《生活》杂志刊载了历史学家精选的过去千年中最重要的1000个事件和人物,1896年顾拜旦恢复奥运会的壮举也跻身其中,被誉为千年盛事之一。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杰作,它将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在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和新闻媒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构成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悦人们的身心,更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生生不已。奥林匹克运动是时代的产物,工业革命大大扩展了世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各国交往日益密切,迫切需要以各种沟通手段来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为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而出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概述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

会歌

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最后确定还是用《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悠扬的古希腊乐曲。古代不朽之神,美丽、伟大而正直的圣洁之父。祈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苍穹之中,作为你荣耀的见证。请照亮跑步、角力与投掷项目,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映生辉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格言

奥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称奥林匹克口号。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Henri Didon)在他的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将这句话用于奥林匹克运动。他曾经对此作出自己的理解,这或许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阐释:“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o win but to take part, just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The essential thing is not to have conquered but to have fought well.”(“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1920年,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更快、更高、更强”为奥林匹克格言,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 上首次使用。此后,奥林匹克格言的拉丁“Citius,Altius,Fortius”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各种出版物上。奥林匹克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字,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人人平等,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理想。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圣火

奥运圣火首次出现是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当时是顾拜旦提出了这一想法,但仅限于在体育场附近的一个喷泉盛水盘上点燃圣火。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燃圣火的仪式,起源于古希腊人类自上天盗取火种的神话,在奥林匹亚宙斯(Zeus)神前,按宗教的仪式在祭坛上点燃火种,然后持火炬跑遍各城邦,传达奥运会即将开始的讯息,各城邦必须休战,忘掉仇恨与战争,积极准备参加奥运会的竞技比赛,因此火炬象征着和平、光明、团结与友谊等意义。

发源地

奥运会圣火通常于奥运会开幕前几个月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采集方式遵循古希腊的传统,由首席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朗诵致太阳神的颂词,然后通过将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产生高温引燃圣火,这是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没有人群围观。圣火点燃后,火种置于一个古老的火盆中由首席女祭司带到古代奥运会场内的祭坛,向等待在那里的人们展示圣火,点燃第一名火

炬手手中的火炬,随后。开始它前往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行程。

比赛项目

夏季奥运会

田径、篮球、足球、摔跤、柔道、举重、射击、射箭、击剑、赛艇、马术、拳击、手球、网球、棒球、垒球、跆拳道、羽毛球、皮划艇乒乓球曲棍球、自行车 帆船帆板、体操(含艺术体操)、排球(含沙滩排球)、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铁人三项、现代五项。比赛项目

冬季奥运会

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跳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雪撬、雪车、花样滑冰、冰壶、冰球、滑板滑雪。

基本条件

一个项目如果要设置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就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只有在至少四个洲75个以上国家开展的男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和至少在三个洲40个以上国家开展的女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才能被列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只有在至少三个洲25个以上国家中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被列为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重要的要求

篇7: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功能

摘要: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开放性,是世界各族人民都参与的“全球性”的和平运动,它以促进世界和平为宗旨,这就为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有利的舞台。

奥林匹克运动会欢迎不同种族、肤色、贫富、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平等竞争、友好交流,这种组织与运作方式本身就体现了反对种族歧视和意识形态争斗,提倡人类友谊的政治取向。

篇8:现代奥林匹克文化

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 并使之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当前许多学者已对奥林匹克主义进行的深入的研究, 但缺少对这一人生哲学具体内容的系统化探讨, 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生哲学的对接。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对人生具有全方位的指导意义。基于本思想来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系。本文明确人生哲学体系的结构, 细化人生哲学的内容, 实现奥秘运动实践与人生哲学的对接。让奥林匹克运动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指导实践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地贴近人的生命、生活。

2 构建奥林匹克人生哲学的必要性

2.1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危机”需要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系以加速“人文奥运”建设。困扰竞技体育的兴奋剂问题, 禁而不止, 而且愈演愈烈。体育暴力、假球、黑哨都在充斥着属于教育的奥林匹克。

2.2 当代人生滑坡呼唤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系。人生滑坡表现在:政治信仰迷惘, 理想淡化;价值观的嬗变与道德行为的失范;缺乏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我认识能力;法纪意识与自控能力较差;意志薄弱, 畏难情绪严重;心理素质较差;奥林匹克人生哲学都将对以上现象列出相应的处方。

3 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系基本内容

3.1 构建奥林匹克人生哲学的指导思想

3.1.1 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与人生哲学不同, 它不是民族性, 而是世界性的, 要以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为基准, 以东西方文化的优秀部分作为构建的基础。

3.1.2 奥林匹克人生哲学需要走体验教育的道路。人生百态要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寻找教育素材。也就是说, 奥林匹克所体现的精神要与人学哲学的指标相对接。

3.2 奥林匹克人生哲学的目的

社会的发展, 最终是人的发展。通过奥林匹克人生哲学, 明确奥林匹克教育的具体内容, 促进青年对人生的定位、把握、规划, 促进人的身、心、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建设科学的“和谐人生”个体, 促进“和谐世界”进程。

3.3 构建奥林匹克人生哲学的原则

(1)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南; (2) 以奥林匹克运动主义为主导; (3) 以人生哲学结构为骨架。

3.4 奥林匹克人生哲学的内容

3.4.1 奥林匹克人生哲学的涵义

通过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途径, 用奥林匹克思想培养人们对积极的人生观, 它只是众多人生观中的一种。

3.4.2 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系内容

本体论回答了人的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东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人生哲学, 东方在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人的社会属性较西方突出, 而西方在“征服自然”思想的影响下注重“人的主体”, 在人的自然属性方面较东方优越, 基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思想, 各取其优秀部分作为基础来构建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系。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哲学层次:人生主体与人生主线,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我们可以将世界分成三大部分:人、社会、自然。人的活动可以归结为: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强调的是“个人主体。”而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强调的是的一种“关系。”

3.4.2.1 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定位人生主体是人

人的地位与价值一直是西方文化关心的主题。康德指出“人是目的, 而不是手段。”这就是说, 任何社会规范、国家事务, 都不以牺牲人为条件, 相反, 它们应为人服务。人生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个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 有的人把金钱、财物、神或权力等当成了人生主体;人生主体的错位导致了许多社会丑恶现象:奥林匹克运动中为了金钱与荣誉, 而放弃健康、人性、道德以致出现兴奋剂丑闻、假球、黑哨、体育暴力、贿赂。在行政领域赎职、受贿屡见不鲜。

人生主体包括:人生博弈、人生品质、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将人体主体与奥林匹克主义结合, 分别形成:奥林匹克人生博弈、奥林匹克人生品质、奥林匹克人生态度、奥林匹克人生理想 (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相结合) 。

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强调人是目的, 是主体, 而奥林匹克运动是手段, 是为人而服务。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 在于积极的引导人生, 发展人生。个人是自己世界的主人, 是自己人生的主舵手, 不能让人以外的事物改变人生主体。

3.4.2.2 现代奥林匹克人生主线是处理正确自然界—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来促进世界和平, 增强友谊, 增加了解。我们提出高视角可以看出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是在处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

奥林匹克人生主线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在处理着自身与他人、自身与社会、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它要求我们要和平、团结、友爱最终为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3.4.2.3 奥林匹克人生导线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即人生导航线

东方文化将其归结为真、善、美、新、福、人这六个字, 其核心内容是奉献。这即是说, 有价值的人生, 应当是对真、善、美、新、福、人有贡献, 对人民的幸福、人民的存在、发展、解放作贡献。奥林匹克人生导线同样以这六个字为基础, 以这六个字为要求, 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动。

3.4.2.4 奥林匹克人生基线

在人的社会活动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路线。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奥林匹克基线要学习儒家思想的基本思想:仁、义、礼、智、信。

仁, 儒家思想观念的核心。仁就是对于他人的亲善和关爱。爱人即是对于他人的关爱, 即是要把他人当成自己的同类, 设身处地爱护他人, 并且是不怀私利、不求报答地爱护他人。

义, 关于行为的正当性要求。在儒家看来, “懂得行为的正当性, 并且能够坚守行为的正当性”是人与禽兽的基本区别。人之为人, 并不在于人有知觉、有生命, 而在于人懂得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该不该做的标准就是所谓的义。

礼, 在儒家看来, 人作为人, 首先是一社会成员。人作为社会成员, 就应当遵守、履行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 就是礼。

智, 关于是非的观念。人要明辨是非, 明辨荣辱。

信, 是全然、如实地按照自己所言说的去做, 即诚信。

3.4.2.5 奥林匹克人生理想

奥林匹克人生理想在于通过奋斗而自我实现, 进行为建设和平美好的世界而作出贡献。

首先, 奥林匹克鼓励我们去追求。永远追求进步。“梦想有多大, 属于你的世界就会有多大”。

其次, 奥林匹克鼓励我们要胆于挑战。“奇迹的前身是不可能。”如果一件事情能轻易地完成, 那么它也不会被称为“奇迹”。

了解奥林匹克理想的大环境是实现奥林匹克理想的基础:人对自然—人—社会系统的结构 (图2) 以及现代科学体系 (图3) 的认识。在这两大“海洋”系统中来实现人生的理想。

3.4.2.6 奥林匹克人生品质

人的心理活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奥林匹克主义品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志力方面:奥林匹克运动鼓励人们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 面对困难的坚强、面对失败的坚韧、对信念的坚固都是十分重要的。奥林匹克人生品质结构如图4:

3.4.2.7 奥林匹克人生博弈

竞争, 竞争是人生最好的实践。只有经过竞争才能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只有经过竞争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的不足。

机遇, 奥林匹克运动强调“机遇不会自己出现, 而是需要人们去创造”。同时, 机遇的出现还是以个人的能力为基础的, 如果人们没有这一方面的能力, 再大的机遇从人们身边经过时, 人们只能体会到发生了一件事情, 而不会认识那是机遇。因为人们的能力与机遇的接口还有一定的差距。

挑战, 奥林匹克格言告诉我们“更高、更快、更强”要敢于面对挑战, 要敢于胜利, 要勇于挑战自己的极限, 要不断刷新自己。

成败, 成功与失败二者都具有相对性。成败的标准在于与原本期望的比较。奥林匹克运动强调重在参与, 正是因为成败只是一个短暂的结果, 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经过。

成功三个步骤:创造机遇、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而失败应从自身角度归结原因:自己未主动创造机会、创造了机会但因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没有把握住机会、前两者都具备但由于准备不足而没有成功。

奋斗是人生的真谛, 是奥林匹克运动永恒的主题。, 我们从生命一开始只有生物本能的活动, 人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人的社会化, 人生正如一荒漠。只有经过奋斗才能将其开发 (见图5) 。

3.4.2. 8 奥林匹克人生态度

面对历史:客观

面对现实:直面、勇敢

面对未来:更高, 更快, 更强

3.5 人生发展模型:奥林匹克人生三维结构

人生向三个方面发展, 构建发展模型。

空间一点, 分别向三个面引垂线, 所得立体体积即为人生发展程度 (见图6) 。

4 结论

1.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以东西方各自优越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它定位在全球性, 而不是民族性、区域性。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以人是什么为逻辑起点, 以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为教育素材, 实现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 兼顾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发展。这样它克服了奥林匹克主义单一注重人的自然属性发展的状况。

3.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系,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包括人生主体与人生主线这两个方面分别与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奥林匹克主认、奥林匹克运动宗旨出现了契合。第二层包括人生导线、人生基线、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人生态度、人生内质、人生博弈。第三次实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思想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4.综合奥林匹克思想对人生指导的各指标。最后综合为人生发展的三个维度。自主化维、智化维、社会化维。形成人生发展的模型。

5.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系出发是人, 最后又回到人本身。奥林匹克运动思想在这一体系中只是一种工具。奥林匹克人生哲学重在普遍的人, 而不是奥林匹克运动, 这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本义是相通的。

摘要:基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提出奥林匹克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人生哲学是一复杂巨系统。利用系统思想将奥林匹克人生哲学构建为三层次结构:哲学层次、观念层次与指导实践层次。利用系统方法构建完整、系统、细化的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系。本文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 从感性到理性, 再利用理性指导人生规划。最后, 综合各指标提出了人生发展三维模型的概念。

关键词:系统科学,奥林匹克人生哲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创建系统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4-5.

[2]崔乐泉.从冲突走向融合——近代中国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史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7) :23-30.

[3]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118-129.

[4]任海.奥林匹克号角为青年而吹响[J].中国青年研究, 2001, (5) :21-23.

[5]武东生.应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理论研究[J].伦理学研究, 2006, 3 (2) :24-29.

[6]罗安宪.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J].孔子在线, 2007, (3) .

[7]杨伟才.马克思人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 (3) :180-182.

[8]陈文化, 胡桂香, 李迎春.现代科学体系的立体结构:一体两翼[J].科学学研究, 2002, 20 (12) :566-570.

[9]崔自铎.人生哲学论纲[J].江汉论坛, 2007, (4) :49-50.

[10]张晔, 秦华伟.人格理论与塑造[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271-273.

上一篇:秋天的田野四年级作文下一篇:移动/PC网页设计的都需要遵守的几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