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建筑发展历程

2024-07-01

模块化建筑发展历程(共9篇)

篇1:模块化建筑发展历程

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发展

一、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发展理念——低碳、环保、再生

低碳: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环保:设计施工及后期使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不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材料及垃圾。

再生:利用功能完好的废、旧集装箱进行改造建设,资源再生化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理念——节能环保、尖端时尚

外墙节能技术: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

门窗节能技术: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强度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最特别的智能玻璃。

屋顶节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制的通风屋顶等。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

隔热节能技术:进入夏季,集装箱空间封闭,金属外壳受阳光直接照射产生室内高温,需在集装箱顶层增设一个空气隔热间层。利用加建石棉瓦屋顶、使用遮阳布整体覆盖或加建屋顶蓄水池(也可作清洗集装箱所用)。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以及光电玻璃幕墙等。建筑理念——新颖独特

1.外观采用鲜艳的色彩,强调保持原材料本色,给整个设计带来了一种自然美。色彩搭配奔放大气,既能与周围的环境相呼应,又可以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别具一格。

2.采用抬高与下沉的方式来增加空间层次变化,流线处理活泼多变又不失沉稳,材料多为实木与板材的结合,环保自然,摒弃了传统设计的豪华奢靡,丰富的体现了现代简约的设计理念。

3.除了可以用柱子提高集装箱离地面的高度,还可以混凝土筑台来提高。其目的是远离地面的潮气,又能提高人们看外景的视线。

二、旅游景观区集装箱模块化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压力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出行旅游则成为人们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首选。但每当旅游高峰期时,住房条件则供不应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用集装箱改建成旅游景观区的临建住宅,造价低,而且可以移动,拆建组装简易,也可以用在非建筑用地内,因为旅游季节一过,随时可以移走,层叠堆放储藏。这种集装箱临建房可以以租赁的方式存在,也可以有专门的公司经营,设计成不同套系不同风格,不同的体块组合,类似乐高积木,新颖独特。

(一)设计主题——集约社会环境下的再生环保设计

此种方案适用于旅游景观区,蓝天白云环绕,青山绿水相依,远离了城市的喧哗和车流的噪音污染。视线开阔,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合旅游度假,修身养性。体现了时尚现代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使忙于城市的工作一族找到一块庇荫之所来放松心情。设计所使用集装箱上下错落拼接组合,形成敞开和封闭,疏与密相结合的不同空间。无论站在哪个角度上都能完全感受到这种如醉如痴的美景。

(二)设计原则——尊重自然、和谐统一

功能性原则:设计要满足高品质生活与度假休闲的基本需要。自然与科学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

低碳环保原则: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应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建筑内环境设计——简约自然

1.室内功能布置合理,家具简洁实用。在环境优越的生态公园或者沿湖沿海景区强调自然材质肌理的应用,多采用天然材料来塑造整个空间,用植物花卉等自然元素进行装饰,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补偿。营造一种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实用舒适的环境氛围。2.室内墙多采用生态化材料进行建筑,在能兼顾热保温的效果的同时使整个空间在视觉上延伸了高度,使空间显得不那么拥堵。

三、空闲场地商业化集装箱解决方案

在一系列政策实施及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各地都出现了很多闲置土地。此类土地都因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无法进行传统的商业建设,被用作收益低廉的停车场、货场,有的甚至荒废。针对这样的情况,集装箱可以完美的解决,对场地的规模和地理位置进行划分,因地制宜的以临建的建成配套完整的商业区、汽车影院、引摊入市等。这类产业可以在不违反政策及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建成独树一帜商圈综合体。

(1)设计思路——完美解决土地闲置的设计

此方案适用于各类闲置、使用不饱和土地区域,都市区域,商圈周围,人流集聚,形成了完善成熟的商业系统。配套商业,稀缺种类,适合各类型的商业进驻。不论从集装箱的外观设计,造型搭配,与周边商圈契合度还是内部使用性能、功能满足性都能达到高端商业区的要求,是创造财富的完美方式。(2)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设计达到各类功能完整的商业区建设要求。商业使用原则:通过科学的设计、成熟的建筑搭配原则,使商业的全方位性能得到发挥。

建造地块原则:利用集装箱建筑的先天优势,不会对建造地块使用违反相应制度。高效、低碳、低成本高产值。(3)建筑内环境设计——多能高效

1、室内建造功能多、实用性强。在不同的商业应用方面,可根据相关产业需要调整空间大小,配套设施及装修风格。建筑使用材料均为天然无污染,不会对经营产生负面作用。使得在都市商业圈中形成一种鹤立鸡群,时尚潮流,且产品丰富的消费环境气氛。

2、室内墙多采用生态化材料进行建筑,在能达到热保温的效果并且使整个空间内顾客体验到达顶尖水准。

四、发展模式: 股权众筹:

1、丰富资本市场层次

传统的融资渠道无外乎是银行贷款、小贷公司以及民间借贷等形式,这种单一的贷款形式让创业公司,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选择变得极为狭窄,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需求通常爱理不理,小微企业与创业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基本融不到钱,而股权众筹通过互联网汇聚众多创业项目、风险投资机构与海量投资人,投融资信息传播半径大大提升。可以说面向的主体基本上就是小微企业,创业型公司。股权众筹丰富资本市场层次的优势一览无遗!

2、发挥民间资本力量

股权众筹的概念就是集合民间资本的力量,为迫切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企业根据股权分配一定的利益,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民间资本成为了“原始股”的持有者,而不是股票的“中转站”。通过股权众筹民间资本的投资优势得到了最大化。

3、多重保障,降低风险

股权众筹如今多采用主投+跟投的模式,主投方多为有着多年成功经验的投资、机构和明星投资人,在项目的审核过程中,主投方自当为项目尽职调研,应为他们是投资主体,和一众跟投者们命运相连。

4、国家政策支持众筹发展

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众筹企业未来能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服务的机构将会占尽商机,理财机构更应注意将长期、中期和短期产品相结合,为普通投资者提供多样化且可靠性强的投资产品。

以股权众筹的优势让对集装箱模块化建筑发展有意向的人,通过众筹参与到集装箱建筑模块的行业中。经营关键字:创意、社交、融合、新颖

展示平台:股东的企业、产品的展示与传播,可以通过体验集装箱模块化建筑的产品成为创业者、商业人才的文化交流阵地。社交平台:企业家圈、白领圈、地产圈、互联网圈、金融圈等等,如有创业、发展需要的资源,项目,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提升自己的人脉。通过集装箱模块化建筑项目可以达到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实现创意或项目生成。

篇2:模块化建筑发展历程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人们所居住和工作的建筑物均由各个单一空间所构成,而每一个单一空间又是由基本构件所构成。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可分为板、梁、柱、拱。建筑可进行如下分类:

按照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按照民用建筑的规模大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按照民用建筑的层数分类:低层建筑,多层建筑,中高层建 高层建筑,超高层。

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指标,它是由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所决定。按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一级的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很古老的年代就已产生文明,建筑这方面也不例外。

最古老的中国建筑,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山洞、圈养牲口的栅栏,到后来聪明的中国人采集石块、木头,堆积成“房子”的形状,然后就是泥巴的使用,让房子的结构更加牢固,经得住大风、大雨。随着

时间的发展,人们在“村庄”外围起“墙”,防止野兽的袭击。这便是中国建筑的开始。

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

北宋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风格大气、华贵,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写意,庄重严肃,雍容华丽,亲切宜人,自由委婉,种类庞大,令人赞叹!

相比外国来说,中国古代建筑是相当辉煌,但到了近代。由于政府的关系,科技发展缓慢,中国在建筑业上还是和外国有一定的差距。期间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修建了不少有特色的建筑。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经历了数十年异域文化的侵袭,尤其是建筑文化。撞撞高楼在中国拔地而起,与世界大流并在一起,中国迎头赶上。并走在了前列。

关于中国未来的建筑方向,主要有三点:

一、在空间上向地下和空中发展。

二、向绿色建筑靠拢。

三、向智能建筑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但是中国的人口也吓人。人均空间紧张,因此,在未来建筑中必然要走地下和高空之路。在这方面,钢筋混凝土技术还需大力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对改善地面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在发展地下交通、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的同时,还应提倡建设城市地下市政管线公用隧道,将自来水、排污管、供热管、电缆和通信线路纳入其中,可缩短路线长度达30%,还易于检查和修理,不影响地面土地的使用。有条件的城市还可发展地下垃圾处理系统,消除垃圾“围城”现象。与地下空间类似,高空技术在有限的地表创造出了更大的空间,意义可见一般!地下商场、车站、工厂等,高空空间技术使住房问题可以得到缓解。地下空间及空中发展和我国国情及其匹配,当今国内发展薄弱,这方面前景巨大。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

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民生要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顺应了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类型,又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的必然组成部分,前景广阔。

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科技信息发展的重要体现,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将会极大的推动社会的进步,也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趋势!

在这次建筑工程实习的过程中,老师带着我们分别参观了中南大学新校区艺术楼、中南大学体育馆和东方大院。

中南大学新校区艺术楼总投资3200万元,建筑面积14621平米,四层框架、层高23.1米。气势宏伟、造型奇异,堪称中南大学新校区建筑群的代表之作。

中南大学体育馆是一座仿鸟巢的现代化体育馆,占地21000平米,能有2万座位,是大跨度建筑物的典型例子,外形结构主要由由

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场馆设计如同一个的容器,高地起伏变化的外观缓和了建筑的体量感,并赋予了戏剧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体。

东方大院是金科地产在长沙倾力打造的独具东方人居魅力的现代中式宅第,从传统中式院落与徽派建筑风格中获取建筑灵感,融合了现代居住文明与中国民居建筑精粹。独栋别墅的外院、侧院、水院空间序列张弛有度,结合游泳池这一现代功能,使室外空间大度有序,同时采用三合院布局,使室内外光影交融,自然景观与建筑人文空间相映成趣,富于传统禅意。联排别墅的前院、天井、后院功能性与美感并重,直中见曲,有开有合,暗合中华传统文化刚柔有度的形气。在规划上,建筑群的空间展开以曲折、含蓄为美,使人趣味无穷。项目景观设计以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为根基,融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特点,结合中国哲学对园林的影响,强化“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与“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出院落独特的景观沉淀。

篇3:印度现代建筑发展历程简述

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的简称,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与印度复杂、多变的政治文化史相伴,印度建筑文化自古以来开创了丰富多彩的独特体系,作为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巨大发展。印度建筑的成就令世人皆感震撼。印度建筑的发展,在许多方面有赖于外来建筑文化的刺激,更依靠当地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土生土长的印度古代建筑匠心独具,成为封建社会前期印度建筑的代表。到了印度独立以后,大量西方的建筑思想传入印度,印度建筑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建筑业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印度学术界一般将这一时期定为印度现代建筑的开端。

2.印度现代建筑发展的若干阶段

印度的现代建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建筑文化的问题,其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现代建筑初期

事实上,1947年独立后,印度并非一味的追随西方现代建筑思潮,这一时期有两种趋势并存发展,一种是主张运用西方现代建筑的功能主义原则去解决所有问题,另一种则主张避免欧美模式,将印度本土文化和西方现代建筑相结合,寻求新的建筑形式。前者曾一度大行其道,在初期表现不凡,其自由立面、水平长窗和现代的遮阳措施都极具国际式风格。后者建筑处理重点在于外部形式的表现,将建筑的外型进行一些改造。如建筑立面、屋顶及开窗上采用一些从传统形式中提炼出的符号。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新德里阿育王饭店,立面上糅合了装饰角撑、石花格及屋顶凉亭等传统语汇,是印度教神庙、伊斯兰风格和20世纪实用特征的一种混合。以上两种趋势虽然在不同时期各领风骚,但并没有排除异己,而是相互兼容,不断的持续发展,从而为印度建筑走向成熟创造了条件。

2.2西方建筑大师实践期

20世纪初,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英式建筑遍布印度,这种生硬的殖民地化做法一直延续到30年代。此后,印度建筑逐渐反映出民族主义和现代主义萌芽的特点。英国建筑师勒琴斯(Lutyens)与30年代初期完成的新德里总督府建筑就吸收了印度传统建筑精华并加以抽象。此后的几十年间,外来建筑师在印度的实践对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大,其中劳瑞尔·贝克(LaurieBaker)、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路易斯·康(Louis I.Kahn)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英国建筑师贝克善于采用地方技术,充分的利用当地材料和劳动力,在经济、实用的印度乡土建筑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从昌迪加尔首府规划及单体设计开始,就用其独特的现代建筑思想及理论影响着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使印度从长久以来的迷茫状态中挣脱出来,并给印度建筑师指明了更广阔的可能性。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不同于柯布西耶,这位被称为“建筑哲学家”的建筑大师把砖这种手工业传统材料提升到印度现代建筑语汇的最高地位,并用其复杂的思辨过程回应着历史悠久的印度传统文化。

2.3现代建筑的创新时期

随着西方建筑大师印度创作实践越来越多,许多印度建筑师间接或直接的受到了大师的不同影响,他们中许多人虽然受教育于西方,但却扎根于印度本土,立足印度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探索更适合印度本土需要及生活方式的设计方法,他们对印度极为宝贵的建筑遗产予以认真学习和继承,将传统建筑文化作为长期沉淀的建筑文化财富,挖掘出符合现代需要的新的可能。多西(B·V·Doshi)就是一位印度很有影响的本土建筑师,他与柯布和康都有过合作经历,以其独特的“新印度建筑”表现复杂多元、模糊不定的当代印度社会,在西方思想与本土文化融合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是另一位印度著名建筑师,他的“气候决定形式”,“露天空间”等设计理念反映了他对印度人民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印度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印度建筑师拉吉·里瓦尔(RajRewal)巧妙地将适应印度热带气候的立面形式与现代结构相结合,认为建筑设计在传统与现代准则上绝非形式而已。综上可知,多位印度本土建筑师的成功,开创了印度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时期。

2.4印度现代建筑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印度在建筑设计中逐渐有了文化反省的倾向。新一代建筑师将自己的工作、思想以及灵感来源与老一辈建筑师区别开来,他们在努力重新关注美学和象征性标准,认为建筑师不必遵循某一特定风格,也没有必要受制于传统,而应是当前社会的直接反映。这一代建筑师的作品更加国际化,印度传统的影子在减淡,印度现代建筑在这一时期逐渐地发生转变。

3.印度建筑师注重对本国建筑文化的传承

印度现代本土建筑师都有过良好的教育背景,而他们也拥有着各种充满活力的环境供给他们进行建筑设计的创造和实践。他们工作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敏感”,这种敏感性促使他们巧妙地处理建筑材料细部与景观之间的关系。他们有一个关于建筑的实体和空间的恰当的把握的潜力,有清晰的推理能力,以适应新社会的民主化和经济需求的功能,同时确保历史的传承,而不是盲目的复兴和怀旧。他们以现代人的角色去促进和创新传统,他们的创意是可见的,例如,他们的作品并没有现代主义的教条式的滑稽,而是持久性的有机工艺成果的装饰艺术的良好体现,同时劳动力也融入到密集型产业的集中利用当中,建设了一系列完美适应美丽的热带阳光地域的作品。他们建筑手法的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类型学在庭院和走廊里的应用,无论是构件还是其产生的阴影效果都简约而又有特色。

深受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影响的印度建筑师们对西方的现代建筑形式尤为痴迷,但是他们却能及时自我调整,既能走进西方现代建筑潮流,也能超越形式的走出去。印度建筑师的作品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形式的确定上,都不尚奢华,就地取材,建筑虽然体现了地方经济水平,但却达到了很高的建筑艺术水准。印度建筑发展过程中,曾遭受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也受到过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巨大的影响,而印度本土建筑师在结合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的基础上,挖掘本土语言,立足民族传统结合自然条件并融合西方文化,创造出具有本土地方特色和现代气息的地域建筑,使古老的印度建筑文化获得了现代的重新诠释。

4.结语

印度现代建筑师提出了一个同样的想法的影响,印度的现代建筑文化要与国际上的主流现代建筑思想进行互补。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学习,让印度现代建筑发展的地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点,使其形成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让新的本土建筑师们了解到,现今世界上的“现代建筑”是经历了十九世纪的哥特式复兴,工艺美术,艺术风格和二十世纪初,未来主义,建构主义,包豪斯,理性主义而来的。所有的形成了风格的建筑都有其发展而来的根源,而印度现代建筑发展的根就应该扎在印度自身的本土风格上。

摘要:本文简略的介绍了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若干个阶段。也强调了印度本土建筑师在西方大师在印度进行大量实践后如何对本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印度,现代建筑,西方大师,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毅.大师及其后的印度建筑——印度现代建筑发展评述[J]世界建筑1999.08

[2]毕娟,杨昌鸣.勒·柯布西耶演绎的印度建筑[J]山西建筑.2007.06

篇4:浅谈中国建筑装饰发展历程与前景

关键词:建筑装饰;发展历程;所处困境;发展前景

建筑一词,宽泛来说,即指人类的生活空间,而装饰的作用是通过雕刻、彩绘、镶嵌,塑造等艺术形式赋予建筑以独特的美感,使人的触觉、视觉、意识及情感每时每刻都能存在于建筑之内,在某种程度上,建筑是通过装饰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建筑内的人。早期建筑,人们评判的标准比较单一化,结构稳定性、适应性往往可以决定一个建筑的成功与否。但是随着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占有很大比例的装饰艺术已经融入了建筑的各个角落。不论是庄严雄伟的故宫,还是简约质朴的白族民居;不论是繁华都市的咖啡厅,还是宁静乡下的茶馆,装饰风格各有迥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多种多样,手法娴熟,色彩绚丽。如果把建筑比作一名画师,那么装饰就可以说成是他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这么认为,建筑装饰就是一个建筑的灵魂。

1 中国建筑装饰发展历程

如果把建筑比作一部人类文明史,那么装饰就是其中最精美的语言。自从人类开始蜕变,具备了原始居住条件,就懂得刻画动物图案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悠岁月,目前被证实的最早建筑装饰实例是距今5000多年前的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村女神庙建筑遗址中出现的彩绘,线脚等。

建筑装饰活动与建筑活动总体步调一致,其内容、风格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综合技术、经济、文化、宗教等等因素考虑不断变化。纵观上下五千年,夏商时期,人们敬畏鬼神,所以青铜等器物上屡屡出现云雷纹、象纹、环带纹、龙凤纹、蚕纹等抽象化的纹样,到了俩周、春秋时期,建筑装饰日益兴起,不仅瓦当有装饰性的图样,瓦钉上也出现了内容风格更加多样化的饰样,除了继承了以往的装饰元素外,还出现以鸟兽、山岳、文字等元素为装饰题材的半瓦当。唐宋是中国最鼎盛的一段时期,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国家开放度高,中原文化受到了外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以佛教为代表的西域文化,同期的很多建筑出现了莲瓣、璎珞、飞天、佛像、火焰等许多外来装饰元素,如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塔身门额做成火焰尖券形,上饰有三个莲瓣。又如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我们通过它可以略窥一二,此时的装饰,风格趋于细致工整,柔美多情。明清时期,以江南地区为首,建筑装饰出现了又一轮高潮,地区色彩尤为明显,木、砖、石三雕装饰发展起来,民间装饰题材愈加丰富,形成了苏派、徽派、潮派等装饰风格。此后的建筑由于受欧洲传教士的影响,以广东地区为首出现了不少欧派装饰元素。近现代,由于战乱、文化等因素,百废待兴,中国建筑装饰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为前提,基本保持稳定状态。随着邓小平先生的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中国的建筑装饰业又出现了新的活力,同时,装饰技术日趋成熟,装饰材料不断更新,建筑装饰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

2 中国建筑装饰现阶段所处的困境

建筑装饰行业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在看到业内欣欣向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所处的困境。具体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2.1 市场紊乱,缺乏管理

随着经济的腾飞,建筑装饰市场不断扩大,从事的企业不断增加,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势必会出现市场多元化竞争。我国的部分建筑装饰企业,尤其是民企,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能力。这一点自然是好的,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行业内的乱象。一方面,部分业主会偶尔出现拖欠余款,故意压低价格,要求代为垫款等问题;另一方面,少数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职业态度不端正,甚至有无证上岗的安全隐患。这样的种种都不利于建筑装饰的正常发展,会给整个行业造成难以修补的恶劣影响,外界群众对于建筑装饰行业的印象自然不会太好。因此,从招标到完工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建筑装饰业的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2.2 行业集中度低

民企眾多,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自强自律性差,抗风险度低。

2.3 业内的恶性竞争

由于很多建筑装饰企业缺乏自身特色,即核心竞争力,无法吸引顾客,只能通过压低价格等手段,打压其他同行,获取利润,毫无疑问,恶性竞争不利于建筑装饰行业的持续利好发展,我们迫切需要提高产业化水平,升级完善产业链。

3 建筑装饰的发展前景

3.1 建筑装饰行业仍将保持持续高速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结合现在买房难的国情,人们对住宅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势必会带动建筑装饰的需求。近年来,源于“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中部发展”等战略的具体实施,建筑装饰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外加行业仍然不是很成熟,需要改善的地方众多,可以预见,未来建筑装饰行业会保持高速稳定发展。

3.2 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建筑装饰市场貌似很大,人人都可以分得一杯羹,但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管理混乱,规模小的企业将很难站住脚跟。建筑装饰企业将形成品牌化、规模化、制度化的发展路线,甚至在某些方面会垄断。这样的发展趋势虽然不可避免地会淘汰一部分企业,但是万物遵循自然法则,优胜劣汰,适应能力强,善于改变的企业将会生存下去,建筑装饰行业也会走上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建筑装饰是一个广泛的、普遍的文化艺术现象,每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都能在建筑装饰上有所体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人们对装饰艺术的巨大需求以及业内秩序的逐渐完善,建筑装饰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郑立罡.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J].辽宁建材,2011(6).

[2] 周荣秀.浅谈对建筑装饰的几点认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

[3] 黄艳.初探中国当代建筑装饰行业的市场发展[D].南京林业大学,2004.

[4] 鲁晨海.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题材及其文化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2012(2).

篇5: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考研复习历程

Master of Architecture

四方手绘(昆明)昆工建筑考研快题助教老师

2016年建筑快题设计130分第一名

一位画图很细腻的学姐

时隔一年,回忆整个考研历程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觉得很值得。因为这是一段非常充实的时光,为了回到自己家乡而奋斗,为了读研的梦想而奋斗。无论之前怎么样,对于考昆工的学子来说,现在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坚持到底,持之以恒,相信会有美好的结果。以下是我考研时的计划方法,很开森和大家分享。

快题设计

4—6月份对于方案的积累,临摹大师作品,主要是一些小体量建筑(2000——3000㎡),以及练习效果图,理解特色空间设计。7——8月参加昆明四方手绘快题培训班,会学习到对各种地形的应对能力,系统提高出图速度,以及下载优秀快题设计方案学习。9——12月,每周画一幅快题,找四方老师进行评图或者研友互相进行评图(评图很重要,找出问题会有很大提高),同时这段时期也要多积累方案,多看建筑设计书籍比如《建筑学报》、《中国当代建筑》、《中国当代建筑大系》。12.1——12.14总结自己排版、分析图、设计说明,形成自己风格。12.15——12.25自行组织一次模拟快题考试。大概就是这样啦!其实关键是坚持到底的决心,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复习就可以!

建筑学基础

4——6相关建筑书籍过一遍,注意理清逻辑抓住重点,不要死扣细节,整理自己笔记,参考前辈笔记,形成相关知识框架体系,容易记忆。7——9研究真题,自己做一遍,了解近两年考题,把握考察方向。同时过第二遍书,由于昆理工并没有明确规定考查范围,建议建筑历史、建筑物理、建筑力学、构造、城市规划、规范都要看。以及对五大师相关书籍也都看熟,近两年考的比较多。10——12过第三遍书,查缺补漏,整理简化笔记。12.1——12.14背诵已整理简化的笔记,12.15——12.25自行组织一次模拟建筑学基础考试。

英语

4——6月份每天背诵4小时英语单词,我用的是何凯文考研英语系列(大家随意)。将必考词汇突破全书背两遍,仔细阅读例句,可以提高句子阅读能力。7——9背单词,做历年真题,研究各种题型。10——12过第二遍历年真题,积累好的句子,进行背诵。12月前期整理背诵自己的作文模板,12后期进行一次模拟考试。

政治

看对自己要求,需要高分的话,四月就可以开始。我是8月份开始的。8——9月过政治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看视屏。10——11月背诵《风中劲草》、做《肖秀荣1000题》12月各各机构会出押题试卷,我背诵了《肖秀荣四套卷》,留一套进行考前模拟。

最后

篇6:发展历程——信息大路

“兰州-西宁-拉萨”的光缆工程胜利开通的这一天,将永远铭刻入中国电信网建设的史册之中。至此我国光纤干缆通信网通达全国22个省会城市。一个覆盖了大江南北,祖国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这就是“八纵八横的光缆工程”。更让我们骄傲的是;在这个工程中,80%的光通信设备都产自国内。20年前,就在两个间隔不到十米的小屋间,武邮的科学家们利用自己生产的光纤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光通信试验。他们还算了这样一笔帐;如果用光缆代替全国长途干线上的电缆,那么份量会减轻,而通话量增加。这一增一减让当时的人们看到了它将给中国通信带来的变革。如果形象地把光纤比作一条信息大路,那么这条路能修多宽则取决于修路者的技术水平。光通信理论上我们和国际基本同步,然而产品的技术水平上却和国外有一段差距。中国的信息大路亟待拓宽。为了能让光纤从实验品转化成为产品,科研人员把工作场所一分为三;实验室、生产车间和市场。产品本身出现问题,或者不符合市场需求,就拿回实验室重新设计。随后再拿到车间和市场去检验。光纤能容纳通话量的带宽指标不断加宽。和国外的差距在日益缩小。在武邮的影响下,全国各研究所之间出现了科研和产品上的双竞争。一旦出现新技术、新成果各个研究所会马上作出反应。这让我们迅速完成了光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大大缩小了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技术上的完善带来了建设上的迅猛进展,与此同时,传输手段从地上的光缆、电缆、微波站发展到天上的卫星,一个天地一体化的信息传输网已经初据规模。建设者们并没有就此满足,他们明白,在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上,疾驰的不仅仅是声音,还会是数据甚至图像。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利用电信网传送数据的建议被大会采纳。这意味着中国人在未来网络建设上第一次成为先行者。当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通信网日渐成型的时候,一个和世界互联网相连的数据传输网开始悄悄地延伸到我们的身边。今天就连生活在深山密林里的云南少数民族同胞们,也能通过因特网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农产品,甚至进行网上交易。在传输功能日趋完善的网络上,中国人充满自信地实现着自己的信息化之梦。1998年由我国提议建设的一条欧亚信息高速公路,欧亚陆地光缆正式开通运营。中国有了和欧洲相连的信息通道。1000多年前,漫漫黄沙中的“丝绸之路”穿越了大漠戈壁,给西亚和欧洲带去了古老的华夏文明。100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在建设着另一种意义上的丝绸之路,这是一条大容量、高质量、数字化的高速信息公路。在这条不断延伸的信息大路上,我们分明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信息化中国。

篇7:散文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两汉时期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唐宋时期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明代时期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近现代

篇8:德国养老建筑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年老并不是疾病, 但是它会带来很多不便, 比如听力、视力以及身体器官功能的衰退等都会给正常的生活带来问题。此外, 它对心理的影响也很明显, 现在罹患抑郁症的老年人非常普遍。

德国老年人的居住形式

在德国, 大约93% 的老人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 大约2% 的老人居住在适老性的房子里, 约5% 的老人是在机构养老, 即住在养老院里。

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有多种结合方式, 从而形成了多种社区养老的形式, 比如私人护理、日间照料、居家医疗等等, 很多专业护理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 在德国的养老体系里, 义工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没有义工体系, 德国的养老体系不会那么完善。

德国老年人的护理概况

在德国, 养老护理已经实现了普及化, 约有260 万名老人急需护理, 其中30% 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德国约有11000 家养老院, 约有84 万张床位, 约有68 万名服务人员。

德国的护理级别分为三级, 其中最高级别为三级, 针对的是非自理、半自理等最需要护理的老年人, 每个月的护理费用在3800 欧元左右。

在德国的养老体系当中, 社保中的护理险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养老院的发展历程

德国养老体系约从1940 年开始建设, 护理养老院大致经历了5 个发展阶段——

1940 年开始建设的是第一代养老院, 当时的理念是以收留为主, 养老建筑只是提供简单的居住功能, 在建筑形式上通常是有一个长廊, 设置很小的公共活动空间。

1960 年到1980 年之间建设的是第二代养老院, 这个阶段引入了“医养结合”、“医疗养老”的概念。当时, 人们通常把住在这些养老院里的老人称为患者, 于是初级的医疗养老形式渐渐形成。

1.该养老院设计了两个单独的组团居住群, 并设置了向社区开放的区域

2. 德 国 政 府 规定,养老院里必须 全 部 为 单 人间,而且每所养老院的床位不能超过 100 张

1980 年开始出现了第三代养老院, 此时开始提倡“以居住为主”的养老形式。

1995 年开始出现第四代养老院, 人们开始重视“家庭”的氛围, 认为老人在养老院里居住应该像在家里居住一样。

现在, 德国的养老院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 人们更多地提倡将老人的居住环境与社区结合, 出现了面向社区的居家养老形式。

德国养老院的建设标准

三年前, 德国政府规定, 养老院里老人居住的房间必须全部为单人间, 而且每所养老院的床位不能超过100 张。这显然是重点从居住空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如果从经济角度来考虑, 不超过100张床位的规定, 给养老院的成本回收带来了挑战。

现在, 德国的养老院建设非常重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对隐私的保护;二是向周边社区开放, 让老人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三是无障碍设计, 例如洗手间要为坐轮椅的老人留出足够的移动空间, 同时在洗手池下面要给轮椅留出空间;四是辅助工具的运用, 比如可以戴在手上的紧急呼救器、方便老人使用的刀具等等。

对失智老人的研究进展

在德国, 对失智老人较为关注。通过研究发现, 对于失智老人, 阳光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德国第一代的养老院中, 老人很少能够接触到阳光, 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自从上世纪60 年代美国提出这个概念以来, 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应用。

3.德国约5%的老人在机构养老

防止失智老人走丢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失智老人很容易忘记事情和路线, 如何提醒老人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帮助他们, 比如设置参照物, 利用植物、家具等来提醒他们认清自己所在的位置。

有些门是老人不应该打开的, 比如垃圾房, 那么怎样让他们知道这个门是不能打开的或者让他们感到这个门是不能打开的呢?可以把门做成墙一样的颜色, 这样老人就不会产生要进到这个门里的想法。

一些失智老人的记忆停留在多年以前, 可以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当中找到一些能够让其回想起来的事与物, 营造一种他们熟悉的环境,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 在某养老院中, 我们曾仿制德国上世纪60 年代的橱柜, 既唤起了老人的回忆, 又能够激发他们参加厨房活动的兴趣。

对于比较严重的失智老人, 近几年我们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例如用一个大的居住空间代替单人间, 这样做的目的有3 个:一是让这些老人感到他们不是一个人;二是老人集中居住, 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三是为探望老人的亲属提供交流的机会。

4.洗手间为坐轮椅的老人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5.餐厅等公共场所与外面的同类场所并无区别, 旨在营造一种正常的生活氛围

6~7. 养老院注重向周边社区开放,让老人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

8~10. 德 国 第五代养老院设计案例,将社区、家庭与养老院很好地结合起来

德国第五代养老院特色案例

下面介绍一个德国第五代养老院的案例, 它将社区、家庭的概念与养老院很好地结合起来, 既为老年人提供了家庭般的居住环境和氛围, 又为他们融入周围的社区提供了条件。

* 向社区开放

该养老院设计了两个单独的组团居住群, 在每个组团居住群里有13 个房间, 供13 位老人居住。老人们有单独的卧室、共用的客厅和餐厅, 还有一个聚集的区域, 该区域是直接向社区开放的。

* 注重适老性

一些老人的房间设有高大的落地窗, 目的是让行动不便的坐在轮椅上的老人, 以及躺在床上的老人也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 让他们感到自己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每个房间都带有洗手间, 采用了无障碍设计, 坐轮椅的老人也能够很方便地使用。

* 床位可自由摆放

床位摆放的自由度对老人也很重要, 因此每个房间的床位能够实现竖向和横向的自由调节。竖向摆放可方便护理人员从床的三面进行操作;当老人不需要护理的时候, 靠墙摆放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 鼓励老人积极参加活动

厨房的设计透着家庭的味道, 目的是鼓励老人像住在自己家里一样, 积极参与到日常的活动当中, 比如做饭、洗碗等等。

对于餐厅、室外活动区域, 除了考虑设施的适老性之外, 与外面的同类型场所并无区别, 旨在营造一种正常的生活氛围, 让老人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就是很平常、很普通的生活。

对于卧床的老人, 通过一些适老性设计可以方便他们到外面去晒太阳。

结语

篇9:模块化建筑发展历程

【关键词】擦窗机;BMU;吊篮;建筑物外饰面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rub and trends analysis window Machines

Wang Xu-ri

(Tang Kehua Electric Power Equipment Co., Ltd. in Beijing, Hebei Branch Handan Hebei 056001)

【Abstract】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igh-rise buildings rub windows machine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 an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industry, the gondola made personal views.

【Key words】BMU;BMU;Gondola;Finishes outside the building

1. 引言

1.1 随着现代城市建筑的日益发展,作为一个城市、企业象征的高层、综合性建筑的外饰面,大多采用高级而又美观的装饰材料。为了使建筑物永保青春,减缓由于自然环境造成的城市建筑的老化过程,其外墙的定期清洗、维护、装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安全、实用、高效的外墙面清洗维护系统(擦窗机)已经成为高档建筑的一个必备设备。擦窗机Building Maintenance Unit(简称BMU)。

1.2 擦窗机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维护:可以承载两名工作人员对建筑物外饰面进行检查和维护。

清洁:可以承载两名工作人员定期对建筑物外饰面进行保洁、维修,可以使建筑物的外观保持整洁并风貌常新。

应急:在火灾等特殊情况下,可以垂直运送被困人员。

运输:可以垂直吊运一些电梯无法运送的物品和部件。

2. 擦窗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我国擦窗机是在高处作业吊篮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末,高层建筑在我国逐步出现,我国开始从德国、日本、荷兰、卢森堡等国家进口擦窗机产品。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地通过高层建筑提升城市形象的要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必然会加大对擦窗机的需求。因此在我国,擦窗机在城市建设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从国外进口擦窗机虽然能够满足我们的使用要求,同时也存在有成本高,设备供货期长,维护不方便等许多问题。

2.2 擦窗机在国外起步较早,目前国际著名擦窗机企业的产品都已进入了中国市场。这些企业的产品种类齐全,性能稳定,研发能力强,能适应各种复杂建筑外墙立面的清洗和维护的要求。

2.3 而我国擦窗机产品则起步发展较晚。

(1)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上海房屋科学研究院、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与国内的一些企业合作,在借鉴欧洲高处作业吊篮产品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国产的建筑外墙施工用高处作业吊篮,并通过了省、部级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为长安街上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中心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建筑外墙清洁用擦窗机,填补了国内该类产品的空白。该产品是在高处作业吊篮的基础上,对悬挂吊篮屋面支架根据建筑物楼顶的特殊结构按非标设计完成,产品于1989年通过了部级鉴定。

(2)此后建筑机械化分院又与北京建筑运输机械厂合作,为西安东方大酒店项目研制了国内第一台上卷扬型轮载式擦窗机,并通过了北京市组织的检测、鉴定。之后国内一些企业和单位如北京清华紫光土木公司、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等也相继开发了同类产品。但相对于国外总体来说,品种型号较少,技术性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擦窗机产品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通过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一些国内企业迅速开发出了多种型式的产品,也相继成立了多家专业性公司。

(3)目前国内已有50多家生产吊篮和擦窗机的企业。据中国工程机械协会装修与高空作业机械分会初步统计,擦窗机产、销量从2000年到2005年间增长了7%~10%。为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2003年我国颁布了《擦窗机》国家标准GB19154-2003,为该产品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擦窗机生产厂家已发展到二十多家,形成了轨道式、轮载式、悬挂式、插杆式、滑梯式5种型式的系列产品,年产量约为400~500台套,产值约3~4亿。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文明程度的提升,大厦物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对高层建筑外墙的定期清洗及检修维护,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大绳吊板人工清洗方式终将被取缔,擦窗机则是完成高层建筑外墙作业最安全、实用、高效的专用常设设备。安装擦窗机的必要性已得到了普遍认可。高层建筑设计独特,标新立异,要求的擦窗机型式也不尽相同,因此高层建筑在建筑设计时就要考虑擦窗机的安装型式,结构设计的承载要求,屋面的预留通道,擦窗机的停泊机位,与擦窗机专业公司、幕墙公司的配合设计等。高层建筑擦窗机就好比电梯,已成为一个大厦功能齐备标志的常设设备,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共识。

3. 我国擦窗机的发展趋势

擦窗机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它也是一个和建筑设计及建筑施工密切关联的机械设备,所以涉及的知识面和专业面比较广。就我国目前现有的产品而言,虽然产品的品种和产品的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技术性能与国外先进厂家的产品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我国擦窗机发展的总趋势是致力于扩大作业范围,满足不同建筑的需要,让产品系列化,多功能,多适用性,完善安全机构的设计、落实关键部件考核试验,确保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并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重视企业的创新。

3.1 扩大作业范围,满足不同的需要。

(1)擦窗机产品需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立面及屋面结构、承载、设备的通行空间等多方面因素来定型,仅一种型式是不能满足建筑结构需求的,所以要研发各种形式和不同规格的产品。

(2)除了轨道式外,目前企业还开发有轮载式、悬挂式、插杆式、台车式、滑车式、滑梯式等多种型式的擦窗机。其中轨道式的吊臂结构也要多样化,包括单臂、双臂、固定臂、变幅臂和伸缩臂等。国外技术成熟的厂家开发了许多新型结构型式的擦窗机使其具有较大作业范围,满足特殊建筑物的要求,如荷兰的LALESSE公司开发了可回转和伸缩的工作平台解决了外墙凹进立面的清洗维护作业,其最大工作平台可向前伸展可达6m。挪威的KOLTAK公司和芬兰的ROSTEK公司开发的悬挂式擦窗机,其电动爬轨器除可在水平轨道上行走外,倾斜轨道、圆弧轨道、垂直轨等都可行走作业。德国的MANNESMANN公司和澳大利亚COX公司为解决多个立面的清洗和维护作业,开发了伸缩臂式擦窗机,其最大伸出距离达45m。目前我国已开发应用的擦窗机吊臂最大伸出距离达到了40m,工作平台伸缩量可达4m。

3.2 产品的系列化。

系列化是擦窗机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要逐步实现产品系列化,从微型到大型不同规格的产品。这样可以明显缩短更新换代的周期,还能大大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型产品特点是科技含量较高,研发与生产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市场容量有限,但市场竞争相对较少,产品的利润相对较高。相对于我国目前本行业产品,在系列化上就显得很单薄,所以这方面要引起重视。事实证明,单一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它的抗风险能力很低。企业必须尽快开发完善系列产品,努力向产品系列化,高效和节能方向发展。

3.3 产品的安全性。

3.3.1 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始终擦窗机技术发展的最重要环节。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作业安全性,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等国厂家在设备的电气、液压、制动以及传动机构和结构等方面都设计了安全保护系统。如德国MANNESMANN公司研制的上卷扬式擦窗机,除具备主制动、卷扬超速保护、后备制动保护、防撞保护、超载保护等装置外,在卷扬系统中还增设了钢丝绳防松保护装置、防乱绳保护装置。比利时POWERCLLM BER公司增设了以下安全装置对原爬升吊篮式擦窗机进行了改进:

(1)工作悬吊钢丝绳上设计电力联锁的超速制动保护装置;

(2)后备安全钢丝绳上设计吊篮防松落保险装置;

(3)吊篮工作悬吊钢丝绳断裂或倾斜时自动锁紧保护装置;

(4)当安全装置起动时,电力自动中断装置;

(5)当吊篮超载时电力自动中断装置。

3.3.2 此外,在近期的产品开发中,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擦窗机产品采用了工作参数的自动监控和故障自动诊断技术,设备的远程监控,使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3.3 我国擦窗机产品在安全保护系统研究上也有了取得了较大进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和北京凯博擦窗机械技术公司合作承担了建设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墙面清洗、维护装修设备”,并研制了新一代的机、电、液一体化擦窗机产品。在安全保护系统方面,除以上所述国外的安全装置外,在上卷扬式擦窗机超速保护装置中,又创新设计了电控保护系统,使设备具备机械和电控双重保护,使产品的可靠性更加提高。

3.3.4 擦窗机能否安全、平稳、迅速地抵达工作位置进行作业,并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感,主要取决于该产品的使用性能,尤其是操作性能。国外厂商为了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很重视产品操作性能的完善。一些公司广泛在擦窗机上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及交流调速控制系统。在这方面北京凯博擦窗机械技术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变频调压调速控制系统,采用一台变频器对多台电机进行分时控制,做到了擦窗机每一个动作都是软启动软着陆,降低了系统的震动和冲击,同时也降低了机械设计和机械传动的成本。在电气控制部分中采用了电脑可编程序控制器(PC机)逻辑控制,使很多控制和功能用程序来完成,减少了系统的硬件,大大提高了设备工作的平稳性和可靠性。此外,利用可编程控器智能化的特性,可以检测机械的运行速度,配合相应的执行元件带动机械制动器,可达到双重安全制动保护的目的。

3.4 产品结构的升级问题。

我国的擦窗机这些年虽然发展较快,但是在高端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方面与国外的一些著名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产品的智能化控制方面,因此,擦窗机的发展要走高起点、高档次的精品化路线,才能使产品进一步走向世界。

4. 擦窗机的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劳动成本也在不断的上涨。对安全,环保越来越重视,同样对擦窗机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在中国建造的摩天大楼的数量占全球数量的一半还多,中国已成为建造摩天大楼的“头号主力”。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量已经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现有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将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巨大的市场,也要求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可以结合我国的现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设备。

参考文献

[1] 薛抱新,祝志锋.高层建筑擦窗机的选型与建筑设计要求[J].建筑科学.2004(1).

[2] 夏锈峰.浅谈我国高空作业车发展[J].装修与高空作业机械通讯.2010(1).6~8.

[3] 陈建平.对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产业发展的思考[J].装修与高空作业机械通讯.2010(1).8~9.

[4] 兰阳春,薛抱新.擦窗机概述[J].建筑机械化.2010(7).43~46.

[5] 张华,霍玉兰.BICES2009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会中高空作业机械观感[J].装修与高空作业机械通讯.2010(1).16~24.

上一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下一篇:小明为妈妈做点事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