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

2024-06-14

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精选十篇)

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 篇1

模块化教 学模式以 “CBE”( Competency 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 流派为代表,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侧重职业基础通用能力的培养.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将课程分为多个知识点,再根据其内在逻辑结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将相关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创建和调整,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数学模块是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概括,使学生按块状结构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并释放该模块. 数学模块的建立应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模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沉闷,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

模块化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其主要特点是: 培训目标明确,直接应用;提高内容的灵活性,可以相对容易满足专业学习的要求; 使用集成模块,促进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 每个模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提高,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中职学校数学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

提出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1) 学生学情需要. 中职学生数学知识基础整体不扎实,学习热情不高. 他们普遍存在对所学的文化基础课往往由听不懂到听不进,以至反感而厌学. ( 2) 教学内容的需求. 当前中职数学教材内容难度大,知识不结合时代特征,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职业学校数学老师虽然有很强的数学理论知识,但不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与专业内容的有机结合,不能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3) 教学理念的需要. 许多中职数学教师强调课程体系,忽视学生主体系统;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模块化教学势在必行.

三、中职学校数学模块化教学的实践

1. 中职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思路

一是基于职业需要的原则. 中职数学教材应以职业实用为准则,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有自身特色的改革.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设计思路,力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二是基于专业需要的原则. 中学数学课程必须提供必要的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知识. 同时,考虑到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整合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 突出工作任务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是基于发展需要的原则. 基础课尽管要以职业岗位必需、够用为度,但也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结合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同时考虑到满足部分优秀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数学知识,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 中职数学课程的模块设置

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力求突出职业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分成四大模块比较合理,即: 预修模块、必修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

预修模块含有三个子模块: 方程与不等式、数与式、函数及其图像. 本模块的作用是复习部分初中数学内容,主要针对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为他们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必修模块含有十个子模块: 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直线与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统计. 本模块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习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并且了解数学与技术进步,数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能力,培养他们最基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接受继续教育以及从事未来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职业模块含有若干个专业模块,本模块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的需要,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联系,通过设计一些数学与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到专业课中包含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重要性. 每个模块设计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既有一定的关联又相互独立,可根据专业技能教学要求进行取舍,也可对相应模块内容进行更新,并且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带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例如课外社会调查、自制模型和教具等等,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如电工技术应用专业的数学课程,其教学模块可以分为: 1. 科学计数法. 2. 坐标系的应用: 包括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和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3. 正弦函数的应用:包括弧度制的相关知识、正弦函数的图像、峰值、相位、周期. 4. 向量的应用: 包括向量的基本知识和运算. 5. 复数的应用: 复数的基本知识和运算、复数的几何意义几大子模块.

拓展模块是为了帮助优秀学生升入高职、参加成考、自考的中职学生继续深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包含“拓展知识”和“综合复习”两大板块.“拓展知识”板块包含“三角公式及应用”“圆锥曲线”“排列与组合”三个章节,可根据情况补充一点微积初步、概率论初步知识.

3. 中职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教材编写

通过对新生进行入学检测,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 与专业课教师交流,研究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探寻其中的数学结构,提取专业课教材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 与专业课教研室进行沟通,对提取的数学知识点结合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专业教学进度的需要,进行筛选、分类、整合,建立数学课程的模块; 将构建的数学教学模块提供给专业课教师,让他们审核所做模块是否符合专业教学的要求,重新构建适用的数学教学模块;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走进相关专业课的课堂听课,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一步改编模块内容; 每个模块都用专业实例提出课题,提供思维方法,进行课题分析,最后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教材编写中,内容上一定要摆脱以前学术课程体系的束缚,设立一条主线,可以是主题、项目、任务,所有的教学围绕主线把相关的知识点串通起来,让学生明白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对学了就能用,就能解决问题的东西是最感兴趣的. 在形式方面,要图文并茂,体例新颖,版式活泼,有新的面貌和形象,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 1) 以问题教学为主,使数学教学任务模块化

构建数学教学任务模块,以问题为线索开展研究性教学. 一方面,问题概括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认识能力得到深化,从而又会提出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就反映了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什么,教师把这些问题进行开发、设计、创新,形成适合本班教学的新的目标. 问题教学既能够使学生清楚地明确课程的要求,又能帮助教师挖掘出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完善数学教学任务模块.

( 2) 以合作学习为主,使教学过程模块化

合作学习在课堂内的主要形式是分组教学,分组不是把教学任务平均分配,把教学内容分裂. 它是每小组在对本节知识点基本掌握的情况下对老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和创新思维.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共同参与学习的关系.

( 3) 以讨论为主,整合信息,使教学内容模块化

教师除了落实课前设计的基本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根据上课过程中学生反馈出来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全班进行讨论,它能再一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落实好基础知识,帮助教师发现新问题. 教学内容的设计任务交给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大家进行积极的讨论,发挥集体优势,在思维碰撞的学习环境中,老师和学生的知识面都会得到扩大,老师在同学生的交流中能准确把握学生迫切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从而对教学内容设计进行准确的定位.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讨论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数学课程教研模块化

打破当前以学科小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改为以专业模块为单位进行. 数学教师根据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介入各专业模块的教研活动,使模块化数学课程成为专业模块课程的有机组成! 改变专业理论教研与数学教研各自为营的现状. 在共同的模块化教学目标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数学教师充分沟通,使各科教学在专业模块下形成最大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课程的功能.

6. 中职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学业评价方式

在数学模块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考核方式:

( 1) 闭卷考试: 主要考察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淡化技巧,数学中有普遍意义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应是考试的重点.

( 2) 撰写论文: 在学期初,教师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给定论文题目,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所需数据、数学知识,结合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完成所给的题目. 这种考试形式可以训练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共同合作精神.

( 3) 过程性评价: 可采用一个子模块对每名学生配一张学习工作页,内容包括本次数学教学的课题、知识点、学习任务、问题解决的方法、巩固练习、拓展思考、归纳总结等.老师对学生课前准备、上课中的表现、回答问题情况、学习内容的记录、能力状况等给学生打出这一子模块的学习成绩,一学期根据所有子模块的成绩情况得出每名学生的学期综合成绩.

四、职业学校实施数学模块教学的意义

由于数学模块教学融入了思维、知识、方法、能力等诸多数学因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过长期锻炼,数学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所选课程. 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学生在模块教学中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克服了消极的一面,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篇2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 ”,“ ”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 课时安排:1课时.

2.3一元二次不等式 知识目标:⑴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

能力目标:⑴通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⑵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

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知识目标:(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 或 的解法;(2)了解 或 的解法. 能力目标:(1)通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不等式 或 的解法.(2)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 或 . 教学难点: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 或 . 课时安排:2课时.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2)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3)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3)会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

(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教学难点:(1)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 的理解;(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3.2函数的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能力目标:⑴通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⑵通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⑴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定.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课时安排:2课时.

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知识目标:(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 处的函数值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1)分段函数的概念;(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2)分段函数的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4.1实数指数幂(1)

知识目标:⑴复习整数指数幂的知识;⑵了解n次根式的概念;⑶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能力目标:⑴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转化;⑵会利用计算器求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值;⑶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

教学难点: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课时安排:2课时.

4.1实数指数幂(2)知识目标:⑴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⑵通过几个常见的幂函数,了解幂函数的图像特点.能力目标:⑴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⑶通过对幂函数图形的作图与观察,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4.2指数函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了解指数模型,了解指数函数的应用. 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⑶了解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⑴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⑵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 课时安排:2课时.

4.3对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⑵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⑶了解积、商、幂的对数. 能力目标:⑴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⑵会运用函数型计算器计算对数值;⑶培养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数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4.4对数函数

知识目标:⑴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征;⑵了解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力目标:⑴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⑵通过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中实际问题的题意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5.1角的概念推广

知识目标: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终边相同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5.2弧度制

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概念;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能力目标:(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5.3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

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的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

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的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

5.5诱导公式

知识目标:了解“ ”、“ ”、“180° ”的诱导公式.

能力目标:(1)会利用简化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2)会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个诱导公式.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知识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能力目标:(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通过对照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x在 上的简图.

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5.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

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

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

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课时安排:2课时.

6.1数列的概念

知识目标:(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

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课时安排:2课时.

6.2等差数列

(一)知识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2课时.

6.2等差数列

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前 项和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2课时.

6.3等比数列

知识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2)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2课时.

6.3等比数列

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的公式.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3课时.

7.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2)掌握向量、向量的相等、共线向量等概念.

能力目标: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与熟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向量的线性运算. 教学难点:已知两个向量,求这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以及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课时安排:2课时.

7.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知识目标:(1)了解向量坐标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减法及数乘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2)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坐标形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及运算法则.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的概念.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是突破难点的关键.课时安排:2课时.

7.3平面向量的内积

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内积的计算公式.为利用向量的内积研究有关问题奠定基础.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向量内积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数量积的概念及利用数量积来计算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 课时安排:2课时.

8.1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知识目标: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

能力目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介绍两个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8.2直线的方程

知识目标:(1)理解直线的倾角、斜率的概念;(2)掌握直线的倾角、斜率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8.2直线的方程

(二)知识目标:(1)了解直线与方程的关系;(2)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选择直线方程的适当形式求直线方程. 课时安排:2课时.

8.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知识目标:(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2)能应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解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难点: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及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8.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知识目标:(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2)能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教学难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8.4圆

(一)知识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对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正确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8.4圆

(二)知识目标:(1)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了解直线与圆相切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9.1平面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的概念、平面的基本性质;(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的表示法与画法.

教学难点:对平面的概念及平面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9.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知识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掌握异面直线的概念与画法,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难点:异面直线的想象与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9.3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知识目标:(1)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2)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异面直线的概念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概念、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9.4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知识目标:(1)了解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2)掌握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与性质.

教学难点:判定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 课时安排:2课时.

9.5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一)

知识目标:(1)了解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2)掌握棱柱、棱锥面积和体积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及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正棱柱、正棱锥的结构特征及相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棱柱、正棱锥的相关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9.5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

(二)知识目标:(1)了解圆柱、圆锥、球的结构特征;(2)掌握圆柱、圆锥、球的面积和体积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及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球的结构特征及相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及其面积、体积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0.1计数原理

知识目标: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教学难点:区别与运用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 课时安排:2课时.

10.2概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2)理解事件的频率与概率的意义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事件 的概率的定义.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0.2概率

(二)知识目标:掌握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公式 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0.3总体、样本与抽样方法

(一)知识目标: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的容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总体、个体、样本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10.3总体、样本与抽样方法

(二)知识目标: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三种抽样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三种抽样方法. 教学难点: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三种抽样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10.4用样本估计总体

知识目标:(1)了解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2)掌握用样本均值、方差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标准差. 教学难点:列频率分布表,绘频率分布直方图. 课时安排:2课时.

10.5一元线性回归

知识目标:(1)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2)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思想及回归方程的建立.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计算工具的使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掌握一元回归方程.

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分析 篇3

关键词:中职数学 模块化教学 教学模式 应用性

中职数学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教学或高职教学。在授课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使数学教学为学生的专业课服务。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要突出数学课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模块化教学可以满足中职数学教学的要求,突出数学教学的职业特色,为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 学生类型的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中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增多,学生入学门槛降低。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入学成绩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等,使中职教学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生源的多样性,使得教学活动无法统一展开,加之学生本身对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很容易使数学教学乏力[1]。

2.数学进度缓慢,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数学是中职院校的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很多知识点学生都会在专业学习中使用到。数学课程的内容比较多,课时少,这样就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学进度容易变慢,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同时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来听课,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3.数学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及经验

目前,中职院校的数学课程都是由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授课,这些教师具有深厚的数学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因此,导致数学教学课程缺乏专业性内容,学生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专业课程学习中。

二、模块化教学在中职数学中应用的有关策略

中职数学教学必须突出其职业化的特色,应该与学生的专业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公共课与专业课穿插进行,两者在课程内容和设置上要相互呼应,最后形成模块化教学。

(一)改进课程设置

设置数学教学课程时,要以专业课程为主,数学理论课程为辅。分别开设基础数学、专业数学,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在具体设置时,要遵循“基础”、“实用”、“够用”三个原则,具体包括:

1.教学进度统一。要求合理设置课时,同步进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使两者在教学中协调。

2.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选择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差别较大,教师要把握好专业课程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对专业课内容进行扩充、删减,并将整理后的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整合,编制成不同的数学教材[2]。总之,要突出专业所需内容,删减与专业教学无关的内容,强化教学的专业性。

例如,在进行《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课程设置时,首先,要分出基础学习部分和专业学习部分,基础部分包括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专业部分主要指电气、数控、机械等专业教学常使用的三角函数等内容;其次,安排课时,将所有专业都要学习的基础数学,合理的安排在授课计划中,進而使基础数学和专业数学交叉进行;再次,促进本校及外校的专业教师和数学教师间的沟通、交流,这样能完善课程的设置,每个模块的归属问题应该在讨论后,共同决定,同时应划定不同专业的数学课程的范围,明确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形成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课时计划。

(二)完善教学方法的使用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要深化原有方法的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并将一些科技教学手段加入教学中。

1.多媒体技术

数学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如函数、定理等。学生对这些的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形结构立体的呈现出来,或者直观的将坐标用不同的颜色突显出来。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将授课内容制成图像、动画、演示文稿等形式,使教学内容生动而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学习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2.分层教学

在中职数学可以使用“分层教学”,使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区别开来。在对学生进行摸底测验后,结合专业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分层教学[3]。例如,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进行教学。第一层的学生学习的学习成绩较好,可以在进行正常教学的基础上,构建多个数学知识模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第二层,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中游水平,所以要注意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第三层的学生基础较差,要减慢其教学进度,同时加强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比如第一层学生学习四章课程的时间,第三层学生学习三章课程。此外,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积极进行教学评价,检验教学成果

要想知道模块化教学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就要进行模块化教学成果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从而检验教学成果,指导下一步教学的开展。评价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学生反馈信息等模块。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式,配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所得结果要及时反馈到教学过程中,指导数学教学进行改革[4]。

结束语:

鉴于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中职院校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出适合中职教学的新方法。中职数学中应用模块化教学是目前中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虽然数学模块化教学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模块化教学的规律,进而推动模块化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红.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面向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现代机械,2013(14):152-153.

[2]林漪,刘振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研究[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13(16):115-117.

[3]李光明.经济数学课程分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13(05):112-113.

有效实现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的研究 篇4

一、各教学模块在中职院校中的建立

如果确定了要进行模块化的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的模块构建。模块构建的情况如何对于教学成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所以,各个学科的教师应该采用合作的方法对模块进行共同的构建、补充和修改,保证模块的有效性。在中职数学的模块构建中,还可以对模块进行具体的划分:关于实数的运用、代数式的简单运算、方程式的解答、几何相关内容等,在讲述内容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或多或少的有时间对以往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做具体的划分,同时,还可以分为函数模块、几何模块这样比较大的模块,在这样的模块中,教师需要抛弃教材中比较生硬的对知识点的划分,而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删减和补充,设计出更加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实践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增添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把知识点更好地应用起来。

二、做好教学设计,保证模块化教学系统正常运转

对教学内容的模块排版还需要注重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还要根据实践情况对这一过程进行优化。模块化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身意愿的转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素养,增强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使自己成为全面的技术性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传递基础知识,解答学生的困惑,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习的材料进行再加工,这样会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思维活动之中,促进知识点的转移。而教学设计还需要具备整体化的特点,使每个教学内容之间都存在交叉和衔接,但是还要避免出现接受信息重复的现象,让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信息。

三、以专业课程为主进行辅助和专业数学的开展

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基础、实用、够用”这样的原则,这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上:首先,数学课程的进度需要与专业课程的进度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合理地进行教学课时的分配;其次,根据不同专业对数学课程具体要求的不同,还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教材的重新整合,有目的地选取适合的教学材料,然后合理地安排专业课程内容的增减。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必须要进行强化,而一些无关的内容可以进行删减。本文以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为例:其中第四章是《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这部分属于基础的学习内容,尤其是三角函数的学习更加是其他专业学科学习的基础,在机械、电气、数控、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都能有所应用。所以,这部分是必修课程,而在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穿插进一些专业课的内容。专业课教师与数学教师之间也应该相互沟通和研讨,对于不同模块可能会涉及的不同内容进行讨论,看看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内容和要求才能让专业课与数学课更好地融合在一块,从而制定不同的目标和课时计划。

四、中职数学模块教学的评价

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模块化教学作为一种新鲜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有全新的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升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模块化教学中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分层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从教师的观点出发,首先,模块化教学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其次,保证高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投入更大的兴趣到数学的学习之中。模块化教学就是想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是所有学生的,不是一小部分人的,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还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的活跃。同时,还能拓展教学的时间及空间,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总之,中职数学的模块化教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然后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模块内容,让学生可以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才能把模块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教师还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积极的教学手段,增加一些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技能,为了更好地实现模块化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 篇5

4小结

综合可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以及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也成为目前各行业进行人才选拔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在人才的培养中学校教学意义重大,计算机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而再加上教学改革速率不断加快,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面,教师应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进行改进、调整。中职教育主要是为现代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不可少。作为教学工作者,应当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不断展开探讨,寻求更有效、更能提高学生技能掌握水平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来优化、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使得部分复杂、抽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其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济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艺术,,34(7):74.

[2]潘七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刍议[J].电子世界,2017,12(8):33.

[3]贺明彬.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45(8):128.

[4]肖英.模块化考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与应用分析[J].轻工科技,2015,23(7):180-181.

[5]张玲玲.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的简述[J].考试周刊,,14(98):117.

[6]廖徽.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14,64(11):219.

中职学校语文模块化教学探讨 篇6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中职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低下的现实情况下,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沉闷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把握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文言文美学特点,探索新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从掌握质感、触动敏感、激发通感、培养美感等角度着手组织文言文教学,对加强中职语文教学薄弱环节、弘扬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中职;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练达严谨、言简意赅、笃实敦厚,而同时又表现出晦涩艰深之气,格式上有严格的音韵格律和精巧的炼字;在内容上,文言文是古代文人在古代历史条件下对人文景观、社会问题现状所作出的思索,蕴含着高深莫测的道家哲学、儒家思想。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着从思维模式到表现方式的一系列差异,初中文化基础的中职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存有强烈的距离感、隔膜感和敬畏感。因此,讲好、学好文言文,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怎样才能将学生敬而远之的文言文学习变得有趣?在教学中从掌握质感、触动敏感、激发通感、培养美感这四个方面动脑筋、花心思,用“感”来启发和触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掌握质感

所谓“质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认识感受能力,包括认识字形、读准字音、弄懂字义、感知语言所包涵的知识内容。语言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熟练运用。“了解和分析的基础在于语言文字方面,因为我们跟作者接触凭借语言文字……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1]由于很多学生连一些文言文中的常用字词都不能掌握,所以造成阅读困难。文言文变成了“紧箍咒”,学生读不懂、看不进,甚至一提文言文就头疼,最后完全丧失兴趣甚至产生畏惧感。

有些字词的基本意思古代常用但现在变得少用或者根本不用,学生阅读文言文时容易误解词义。对这些常用的词似懂非懂,导致对文言文的了解囫囵吞枣、捕风捉影。学生在感知字词时通常易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产生误解,这里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进行探讨。

(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字词又会发展出很多引申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需要确定它时代背景下的本义,所以字词的翻译不能简单死板地按照课文注释,而应根据语言环境做出合理的释义。 对“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句话,课本对“王”字的注释为:“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但“为王”究竟是称王、做王还是达到王道、实行王道?“使天下百姓归顺”是“王”本身的含义还是言外之意,表述欠明确,容易理解成称王、登上王位之类的意思。

而实际上“梁惠王”本来已经称王,这里谈论的不是当不当王的问题,而是怎样达到王道的问题。梁惠王问的是为什么自己的老百姓没有增多。孟子的观点是:要使自己的民众比邻国多,就必须实行王道。怎样才能达到王道呢?为王者必须首先做到让普通老百姓“不饥不寒”,而年长者能“衣帛食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王道,才能让天下的百姓归顺。可见他们谈话的主题是王道,“然而不王者”的“王”,就是上文“王道之始也”的“王道”,因此要结合文本释义为王道。这里用作动词,实现王道,也就是让百姓归顺的意思。

(二)同义词的辨析

在通读文章后,有学生提出同样是说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会出现“涂有饿殍而不知发”、“黎民百姓不饥不寒”两句话,两者能不能互相调换。这就需要教师对饥和饿及时进行辨析。“饥”是现在所说的一般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指没有饭吃,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因饿而导致死亡的人成为“饿殍”。只有真正弄懂了饥与饿的区别,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就是民本思想,重视百姓的生存权利。

(三)古今意义不同

“弃甲曳兵而走”中“走”的意义不是现在意义的走路,而是指奔逃。若是按字面理解就不符合事实常理,在溃不成军、丢盔弃甲的情况下,有谁能气定神闲的走路呢?《战国策·齐策》中“宣王谢曰:寡人有罪于国家”,若按现在字义“谢”是感谢,可“感谢”与后面的“有罪与国家”逻辑想冲突,这就会与本意相违背。所以“谢”应解释为“谢罪”。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高屋建瓴仰地基之固”,教师在课前应根据学生文言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帮助学生攻克语言关,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常用字词“质感”。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难以掌握的字词之后,理解起来就会更贴近文章本意。

二、触动敏感

文学是情的产物。叶燮《原诗》中说 “意中之言,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又不可解”。[2]文言文是古代文人墨客有感而发的,用艺术力量感染读者。文言文的魅力就在于它有无尽的解释,要靠培养学生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悟。所谓“敏感”不仅仅是对语言的感知迅速,还要特别具备辨别力和品位力,具备能够深入其中获取其意义的能力。

文言文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述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3]。古诗中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流露,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松喻坚贞,菊喻隐逸。

教学也是一个情的传递过程,培养学生的敏感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敏感的主动性,带动潜在的思维能力。文言文短小精炼,语言紧凑,给人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正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时时为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而绞尽脑汁,而应将真实还原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体验,以学生储备知识和增加生活阅历为目标,立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众多文言文中所体现的古代思想,依然可以指导现代人,但同时也会与现代人的观点形成一定的摩擦。教师可以利用这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评判和审视古代思想的性质。

三、激发通感

“通感”是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或者另几种感觉。一滴水里观宇宙,一朵花中看世界,所以任何一种感受都震动心灵,都可以引起似曾相识的一种或几种感觉。同一意象,不同诗人也会寄予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怀古诗,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为切点,拓展其他文人墨客对古今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或者探究盛衰之理,或者表达失意情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整合能力使之真正懂得“文章合为时而著”。

学生不是带着空白的大脑走进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知识积累、认识水平、思维习惯、生活经验等情况。例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都受贬,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 在讲授时,应根据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区分相同主题下不同作者的情感差异。“通感”会不同程度地增加头绪,加大容量,增加了教学难度,这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斟酌深度与广度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对于学生学习中的发现,哪怕是一点一滴都要高度重视,及时给予鼓励并采纳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四、培养美感

文言文语言不同于现代文,它更偏重于韵味和灵性。体味这种感性的审美特征,依赖于学生的“美感”,而培养美感的方法就是要通过美读。所谓“美读”,就是通过朗读显现作者的情感。用美读法来引导学生构建文言文的美。反复诵读,可以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认知文言文。

大声的诵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语言,将静态的字句立体的表现出来,把作者的情绪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音词的运用,不仅音节流畅中包含着愁怨,舒缓中带着深沉,把作者那份国破家亡的愁怨,凄凉悲痛的感情淋漓尽致展现出来。学生在背诵中比较容易体验它的语言美和婉约美。

“质感”文言文教学既要看到“文”的价值,又要重视“言”的重要性;“敏感”注重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造意识的教学策略;“通感”在很大程度上能一改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孤立、零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古文知识有系统地掌握,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文言文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因素,通过培养“美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通过“质感、敏感、通感、美感”的教学方法,拓宽视野、增大容量、活跃课堂、训练思维,增加课堂的活跃性,为文言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赵莉娟.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2010,(06):140-141.

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 篇7

因为, 经济全球化后, 社会职业岗位的外延及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 它要求员工不仅要提高岗位职业技能, 更要能应变、生存和发展, 注重整个职业生涯。这样, 它对教育的要求就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为天资不同、条件各异的学生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潜能的机会和途径。

2004年, 为适应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我校又恢复招生。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都排在了教学计划中。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这些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改进。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训中级技术人才为目标, 应坚持基础知识、岗位入门技能与职业专精训练相结合,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提高其实践能力, 这样基础课教学就应以服务技能教学为主。为此我们成立了以《语文》教学改革为龙头的基础课程教改小组, 提出了模块教学的设想。

一、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 初步进行语文课程的整体优化

现在中职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 (第四版) , 属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 上下册, 14个单元, 68课。分散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或戏剧、应用文和文言文等。当然主要任务也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相关语文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观察力、思索力、想象力、理解力和鉴赏力, 使中职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从而能说会写。

我校承担2004、2005年语文教学任务的均为外聘教师, 教学按部就班, 两册分两个学期讲完。而学生第二个学期起就得学习专业理论课, 进行课程实习, 学习的内容加上基础课多达十几门, 学生既要学好基础课, 更要学好专业理论课, 还要搞好实习, 因而不堪重负, 哪一方面都不能做到专精。在2005级化工专业的教学中, 我们指导教师吸取2004级的教学经验, 在基础课课时上进行了压缩, 在语文方面, 指导教师在《语文》下册教学中改进教法, 每单元精讲一课, 其他辅导学生学习或指导学生自学, 并打乱章节秩序提前讲授文言文和古诗词单元, 以利学生记诵。并且在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这样初步实现了课程的整体优化,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们没有对两册内容进行系统分类, 在上册讲过的知识, 到下册又重复讲授, 知识显得零碎、不系统, 为此我们将模块教学的设想运用到了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

二、因材施教, 打破章节, 按类组合模块

为适应中职学校教学特点, 服务技能教学, 2006、2007年我们教改小组按专业不同对基础性学科进行不同程度地学时压缩, 其中《语文》压缩为一个学期。我们引导任课教师总结2004、2005两级教学经验, 首先对两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分类, 将知识归类组合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应用文、文言文模块。在记叙文模块中再根据散文、小说、戏剧分类讲授, 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学时。

三、采用不同教法抖开模块, 各个击破

将课程组合成不同模块后, 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实施。用一个学期将68课不同性质的课文全部讲完是不可能的, 重在示范和学法指导。在教学中, 我们教革小组指导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 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实施教学。

1. 分类法、对比法、多媒体教学法拉开模块教学序幕。

记叙文模块教学:两册《语文》中记叙文所占篇幅最多, 主要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认识记叙文文体特点, 学会写作各类记叙文。在教学实践中, 指导教师根据记叙文的写作对象不同将上下册第一单元的散文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类, 并精选优秀文章对比讲解。同时精选两册中小说、戏剧单元的内容穿插其中, 讲清一般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联系, 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文章并自己对比、体味其区别。精讲完有关散文后, 采用多媒体播放电视散文, 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热情, 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为巩固教学成果, 根据教材写作要求, 指导学生写作以上四类记叙文, 基础好的让其尝试写作散文或小说, 以此培养学生积极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的能力和习惯。最后, 通过优秀习作讲评, 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使语文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个模块, 可帮助学生将初高中以前所学记叙文、文学知识重新进行归纳、整理, 以拓宽视野, 给学生留下实践的空间, 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基本文学素养, 从而体悟语文教学的真谛。

2. 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入手进行说明文模块教学。

两册中的第二单元为说明文, 首先引导学生系统复习说明文基础知识, 强调说明文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非认认真真练习不可。因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几乎处处要用到说明文。练习说明文可以为写作别类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从而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打下基础, 因为几乎所有教科书都是说明文。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说明事物的一般顺序, 能够辨识、运用常用说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学习、阅读两册书中的第二单元的说明文, 并要求学生写一两篇说明文, 以此比较不同说明方法的特点, 体味不同说明方法对说清事物特征的作用。这样也能体现语文教学服务技能教学的宗旨。

3. 从议论文写作方法入手实施议论文模块教学。

本模块主要采用案例法精讲两册中有代表性的议论文, 要求学生掌握议论文的特点和一般论证方法。配合教学内容组织辩论会、演讲赛等, 加深对议论文文体的理解, 开拓学生视野, 发散思维。最后要求学生结合时事和实际写作议论文, 并配合习作讲评使其真正掌握议论文, 并会运用议论文体为自己服务。

4. 以记诵法为主组织诗歌模块教学。

为什么提出以记诵为主呢?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 因而我们教改小组认为不论何类诗歌, 都应要求学生记诵为先, 琅琅上口的诗歌在记诵时, 既可了解其音韵美的一面, 也可体味读者的感情所寄。

当然在此模块要引导学生梳理初高中学习的诗歌知识, 并且不同时代、国别的诗歌教学方法和对学生要求也应不同。其中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通过重点讲授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提高诗歌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要求学生记诵;古代诗词教会学生品评鉴赏方法, 要求学生熟读会背, 提高其古文化素养。

5. 从丰富语言知识角度组织文言文教学, 培养其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本模块精选古典名篇进行精讲, 其余的指导学生阅读,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古文语言知识, 会翻译浅易的文言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文化内蕴, 喜爱古文化。

以上几个模块的教学,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方法, 为应用文模块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采用多种方法收束模块———应用文模块教学

两册书中都在第六单元安排了应用文, 文种不同, 作用也不同。从知识实用性角度考虑, 再联系学生长远的职业生涯, 我们认为不论必修课、选修课和阅读课都应与社会实际结合, 讲清这些应用文种的一般写作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和应用能力。

首先, 共性的知识系统讲。如应用文的分类、一般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写作技巧, 分清不同种类的应用文及其应用范围。

其次, 不同文种采用不同教法。如用案例法讲解上册第六单元的几种文种, 交代其在生活、工作中的实用性。其中, 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常用事务公文, 计划、总结重点讲, 并教会学生写作这类文章。启事讲清其分类及其写作方法。申请书、求职信讲清适用场合和写作格式;用实战法讲解下册第26课, 让学生演讲《我有一个梦》, 并结合此稿评讲议论文模块学生自己写作的演讲稿, 讲清演讲稿与演讲关系及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联系实际讲解第24课, 与时事新闻联系, 让学生了解一般新闻常识, 学会一般新闻稿件主要是消息的写作, 了解新闻写作的一般结构技巧, 并会阅读、辨识、赏析报刊新闻稿件。

此模块实际是对以上几个模块的总结, 因为不同的应用文写作时要使用不同的文体,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而在此模块教学时要考虑到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与渗透;有的使用记叙, 回忆往事, 引起读信人的共鸣, 拉近两人的感情;有的使用说明, 向读信人介绍某物或某地等, 使读信人如亲睹某物或有身临其境之感等。但不论如何, 还要讲清应用文与一般性文章写作的区别, 如应用文写作时要遵守约定俗成的固定格式, 要能正确使用一些习惯用语等, 而一般性文章在写作时文无定法, 没有太多的要求, 但也要考虑文体特点。这样就收束了整个语文教学模块, 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

中职汽车材料模块化教学的探索 篇8

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适当删减教学内容, 或根据专业需求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的标准。 这样就可以把原来较繁多的理论知识压缩, 使理论课时得到合理的优化。 在种类繁多的车用材料中, 我们可以按照材料在车辆上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 按照使用频率、数量等进行分类, 而其他内容只做介绍, 这样就可以大幅压缩课时, 为小单元的模块化教学提供可行的保障。 为此, 我们根据示范的要求编写了新的《汽车材料》课本。

一、细化目标, 构建模块课程

要实施模块化教学, 教师首先就要根据《汽车材料》的课程特点, 并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应达到的效果, 对汽车材料教学设计好相关的学习领域 (模块) 。 中职汽车材料教学是一个典型的任务型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 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其特有的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金属材料性能的内容、理解金属材料性能的意义、了解金属材料常用热处理方法、 掌握金属材料常用热处理方法的应用;

2.了解钢铁的化学组成、分类, 掌握碳钢、合金钢、铸铁的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了解合金钢中常用合金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 掌握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3.了解铸铁中常见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 掌握铸铁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4.了解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轴承合金和其他有色金属的化学组成、牌号、性能及应用;

5.了解汽车用橡胶、塑料、玻璃、 摩擦材料、 复合材料、 陶瓷材料、胶粘剂等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组成、性能及应用。

6.了解车用汽油、柴油的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掌握其牌号和规格;正确选择、合理使用车用汽油、柴油;了解汽车新能源种类、应用特点及发展前景;

7.知道制动液、发动机防冻液、 汽车液力传动油、 其他汽车工作液的作用与使用性能, 要求了解其品种、牌号;正确选用汽车工作液。

8.了解汽车清洗剂的主要成分、作用, 知道常用汽车清洗剂的性能及应用;了解车蜡的功能, 知道车蜡种类及其应用

9.了解汽车装饰纺织面料、皮革面料的功用及应用;了解车膜的种类及其性能, 会选用车膜;了解汽车装饰木质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在对目标要求做出制定后, 教师应当结合所学习的领域和具体教学任务实施, 在中职教育中项目常常是要求生产一项具体的并具有相对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作为最终的目的任务, 并可根据汽车材料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各项任务的不同, 灵活地对各项教学项目进行调整, 以完成最终的任务即可。

二、教学方法和成效分析

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外, 还可以通过录像课、面授课、实验课、习题课、课外作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授课和练习。 《汽车材料》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需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知识, 教师应当注意通过项目导向和实验课等形式,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夯实基础技能。 教师在进行精讲的过程中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进行合理配置的教学, 利用PPT对文字教材、图像图画等进行深刻剖析, 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 多媒体讲解注重的是精讲多练, 如此才能更好地夯实学生的基础。

通过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还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由传统教学的被动转化为主动, 学习兴趣提高, 分化现象减少, 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

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会主动参加相关的培训和鉴定, 以获得相应的资格。 他们会利用课余、假期时间, 进行实训课题开发、技能培训, 岗位互学自学, 努力向“双师型”教师的标准靠拢。

三、探索实践, 活学活用技能

汽车材料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和实践, 而不是简单地满足考试的需求, 所以,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在课程的最后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所给的任务, 任务的内容必须由学生独自完成, 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和查阅课外书的方式, 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课题中,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应当完整的独自完成。 通过这样的练习, 学生不仅可以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 还可以构筑一套自身的知识体系,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块化教学方式对学生探索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技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汽车材料 》模块化教学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就业需求为导向, 参照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标准》,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 通过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思考练习等活动组织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 利用图片和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法实施本课程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这样的汽车材料教学才能达到高效性, 学生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摘要:任务导向法在《汽车材料》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对学生了解汽车的相关的工艺知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为中职学生学习其他课程, 从事相关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目前淮海技师学院中职部《汽车材料》教学中使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如何根据任务导向法实行模块化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汽车材料,模块化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孙明阳.汽车造型模块化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 2014.

[2]李晓溪.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大学, 2014.

[3]徐安川.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3.

中职英语口语模块化教学的探究 篇9

模块化教学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该模式下, 教师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便于实施教学为原则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 模块化教学侧重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更多地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来完成任务目标。 模块化英语口语教学是在培养学生拥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下重视岗位要求的专业英语交际技能培养,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针对目前中职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校专业实际, 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按实际需要分成几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 即每个单元为一个大的模块。 每个大模块可以设置成四大教学基本模块: 日常口语交际模块、文化拓展模块、岗位能力交际模块、口语能力展示模块。 这四个模块难度层层递进, 从训练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提升到职业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最终通过口语能力展示模块检验学习成果。

第一, 日常口语交际模块。 该部分的交际话题是与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 教师在每次教学中, 根据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应的常见词汇、常用的基本句型、常见的短语结构来帮助学生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设置生活场景, 通过情景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操练机会,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交际的过程中感到所学词汇、句型和短语的实际作用。 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一定的鼓励, 消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 学生通过该模块的训练, 能掌握特定话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够进行日常的交流对话, 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 文化拓展模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 更是不同个体所代表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如果交流双方对彼此的文化不了解, 很容易产生误解。 在该模块中, 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案例、影视作品, 让学生在趣味中体会不同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尤其是语言行为里的不同形式的表达。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 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其得到一定的中外文化熏陶, 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减少语用错误, 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

第三, 岗位能力交际模块。 该模块把口语交际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的岗位交际能力为目标, 促进两者和谐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 介绍给学生所学专业的一些基本的专业名称, 设置职场工作场景, 通过任务式教学, 帮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英语, 培养学生在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与专业学科相通相融, 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很快适应本专业的英语需要, 掌握前沿知识, 增强其岗位任职竞争力,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四, 口语能力展示模块。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给予学生机会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可以通过诵读, 图片描述, 分组讨论, 角色扮演, 独立演讲等方式来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教师从学生的参与度、熟练度、认真度等多种角度来评价学生的表现。 该模块可以不只局限于课堂上,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无法一一点评。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如通过一些网络软件的语音功能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 满足学生交互式、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

以上四个模块层层递进, 从简单到复杂, 从基础到综合, 给予学生充分开口实践的机会, 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种英语口语的模块化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弊端, 可以服务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 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材。

摘要:当今社会, 企业最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 目前, 中职学校的英语口语教学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探索使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提升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块化

参考文献

[1]周新源.现代职教课程观与模块化教学[J].职教通讯, 2007, (6) :42

[2]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外语研究, 2012, (2) :283-292.

[3]戴昭.以口语为中心的职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1 (14) :142

浅析中职汽修模块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篇10

一、中职汽修模块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

(一)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紧密联系

中专汽修模块化教学注重技能操作实践和专业知识理论的结合,两者相互联系,学生既能够高效地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又能通过理论的学习,举一反三,系统地学会汽修专业的实践技术操作技能,一举多得。

(二)注重师生互动

中专汽修模块化教学模式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环节,师生之间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增多,教师能更加了解学生,学生也能更加明了地理解老师。

(三)学习形式更灵活

汽修专业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 愿意学,还能较轻松地学会,能牢固掌握相关技术技能。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一方面掌握了汽车部件的维修、组装,进行了技术的摸索,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

二、实施中职汽修模块化教学模式采取的措施

(一)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校企合作,这样一方面既能向社会培养输送更多、更加优秀的汽修专业人才,一方面又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因此,要想提升汽修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实施加强中职学校和社会企业的合作力度,使校企之间充分交流,联合培养学生,达到学生的实际汽修操作技能不断提升的目的。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促进汽修专业学生扎实掌握技能知识,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更能胜任。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率更高,对社会企业来说更有利,他们更愿意接受这样的专业化人才,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新人培训成本。

(二)结合时代要求,适时适当整合教学内容

在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要达到更好的效果,那么教师就得根据学生职业规划需要,适时适当地完善和整合授课内容和方式,职业岗位是汽修专业教学和学习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整合中专汽修教材内容,调整相应的课程模式,不断完善教学形式,尤其是要注重汽车电子技术基础、故障的诊断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快融入汽修行业的学习中,中专技校的教学质量也会大幅提升。

(三)加强高素养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中职学校的师资问题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组建高素质的中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专业技能,熟练地掌握汽修操作技能。但现实并不乐观,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匮乏是目前的普遍现象。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不断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注重让教师走出去交流学习, 又能引进来共同学习进步。

(四)实施情景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

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是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和学习的重点, 因此,要想达到目的,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实施情景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当注意, 不光要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还要设法复原相关场景, 学习理论和实践两者相结合。比如在讲解“减速器的工作原理” 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减速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操作。

总之,中职汽修专业只有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岗位人才的需求,实施汽修模块化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并培养提升能力的教学方式。“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是结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而制定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中职汽修模块化教学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规划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时要明显不同于普通高校,对中职学校而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需要,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不断提高他们的汽修水平和能力,达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中职学校要培养出优秀的汽修人才,关键是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既能补足学生以往欠缺的物理等学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又让他们系统地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修学习,模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泽锋.模块化教学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J].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学报,2007(8).

上一篇:人机环境系统下一篇: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