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的教学改革

2024-06-05

中职数学的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中职数学的教学改革 篇1

1 现有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

1.1 教学内容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雷同

以卫生类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学应用基础》为例, 该教材共七章。内容分别为:集合、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排列与组合、概率初步。与该教材第一版比较, 删除了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章节。但与同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依然能发现两者在内容体系上是基本一致的, 只是在内容的深度及难度上有所不同, 可以看作是一本降低难度的高中教材。虽然在对知识的讲授中加入

色, 更多地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以及想象力、综合能力、创造力的发挥, 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 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 增强学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 针对医药专业的学生, 编写《医药应用文》辅助主体教材。

让我们的语文课“死”去“活”来, 让语文课这棵常青树在职教的沃土上焕发它应有的生机, 是我们每一位职教语文教师的使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了与卫生工作相关的一些例题和小知识, 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本教材的构架。

1.2 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近年来, 中职学校对数学课程教学重视程度普遍降低, 同时中职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在降低。在对某中职学校的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 82% (41人) 的学生表示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或无所谓, 其余9名学生表示学习数学有意义, 但原因是在职业类高考中需要考数学。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为“觉得数学太难、学不懂”、“觉得学了没用”。这说明了我们现有的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需求有严重的脱节现象。

1.3 教学的效果普遍较差

对该校一年级8个班学生的期末数学试卷加以统计, 卷面分数到达60分 (百分制) 的只占21%。在对该校准备参加实习 (距离数学课程结束还有18个月时间) 的50名学生 (由5个班

育。对职教语文教学问题的探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鲜花的路, 愿我们的职教教师采撷到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 (第五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3]陈婵.对高职语文教材编写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4, 9:126~127.

级抽出) 的调查中能够完整回忆起一年级数学课本章节的为1人, 这表明, 中职数学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这一点上基本是完全没有效果的。

1.4 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仍以该卫生类中职学校为例, 该校每周数学教学课时为2学时。学生在一次数学课后, 经过1周的遗忘, 到第二次课时能回忆前一课内容的学生寥寥无几。在基础课程普遍受到压缩的情况下, 这种现象绝非特例。

2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困境, 根源在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脱节

1859年,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命题。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学生情况与普通高中都有明显不同, 很难想象这2种教育体系中使用的教材竟然有众多雷同之处。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不能体现中职教育特色, 显然是造成中职数学教学困境的根本原因。

普通高中的数学课程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其教学目标可归纳为2点:一是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数学知识的基础。二是通过数学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方法和素质上为大学的学习做准备。故而高中的数学学习显然是一种为打基础的学习, 其教学内容的选择重在全面、基础。而中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 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虽然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直到现在仍有争论, 但实用性显然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首要指导思想。然而数学的特点决定其对生产生活的推动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高等数学对其他学科的理论指导中。高中数学打基础的特性决定我们要从高中数学中寻找实用性无异于缘木求鱼。

3 初等实用数学知识应成为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

虽然现代数学更多的是从理论上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出指导。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大量初等数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显然应该成为中职数学的课程内容, 而这些知识即使在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中也是可以找到的。

以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2个章节教学的效果为例。集合论与排列组合在现行卫生类中职教材中分列第一章与第六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对排列组合的兴趣远大于集合论。从知识的重要性上讲,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2], 而排列组合只是概率论的预备知识。但学生普遍反映排列组合能够帮助解决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集合论虽然简单但看不出有什么用处。学生不是不想学数学, 而是要学适合他们的数学, 亦即实用数学。

4 实用数学能否为中职学生所接受

在此将所谓实用数学界定为, 与数学相关的, 能实际指导我们生产生活的那些数学的分支科目, 这样的数学除了排列组合外, 还有概率论、运筹学、对策论等。这其中不乏大学课程中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

蒉蒉蒉欢迎订阅2009年《

的科目。这些科目是否能够成为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呢?

4.1 实践证明多数人都能理解他所适应的那部分知识

连最基本的二次方程都搞不懂的中职生是否能够学习那些高深的实用数学呢?让中职生学习这些知识, 是否不切实际, 类似于让六岁儿童学习微积分?但认知取向的代表人物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过程》一书中已做了明确的回答:“例如微积分, 人们肯定能够使六岁儿童了解极限的观念, 其正确途径就是让儿童领会微积分中的基本观念。[3]”显然, 无论中职生的基础有多差, 我们依然有办法让中职生理解实用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思想。同时能使学生利用这些思想去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4.2 实践证明多数人都能在数学中获益

事实上, 让完全没有数学基础的人学习运筹、概率等实用数学早有先例。在我国刚刚建国时期, 为了提高普通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 就曾经向完全没有文化基础的工人传授过与他们工作相关的实用数学知识,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现在, 在数学向大众推广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大量用趣味浅显语言介绍数学知识的书籍。数学完全是能够为所有人所接受的。

5 中职实用数学教学的原则

5.1 中职生学习实用数学的作用是开阔眼界

诚然, 上面所列举的科目都足以让人在其中探求终生。但这些科目的最初发展无疑是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得来的。例如, 概率论源于对赌博的研究;运筹学源于对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的思考。了解这些知识, 对中职生开阔眼界, 理解事物的原理是有积极作用的。而在向中职生教授这些知识时, 也以介绍这些知识的起源及基本思想为首, 我们的目的是将知识介绍给学生, 使他们知道“有一扇门是可以进入的”。

5.2 中职生学习实用数学的过程是开放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对知识的接受, 是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而成的。对中职生进行实用数学的教学, 并非要求他们能够利用这些理论解决多少实际的问题, 只是使他们了解解决某一种问题可以利用某一种知识的原理, 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深入探究或放弃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当他们面对某一实际问题时, 则可以正确地选择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

6 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展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职教育必然会向着精细化、实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笔者相信, 在这一过程中基础课亦会逐渐向实用化、开放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而最终与高中数学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形成很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张华, 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胡作玄.数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浅谈中职数学的教学 篇2

摘要

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主科,无论是在培养个人的逻辑素养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特别对小组教学的优势的实践结果进行评价,研究了如何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良。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方法

小组教学

改良

绪论

语文和数学作为提高文化素养和一切学科基础的科学,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必须学习的文化课程。而数学,则对学生的智力及逻辑方面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许多中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面对日益繁多的娱乐方式,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加上高中数学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加高,因此在中职教数学的教师普遍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学生难学,老师难教。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就必须对学生和课程有所研究,采取措施进行改革。

一、中职数学的现状

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指标的扩充,导致大学入学的门槛大部分降低,而对中职的要求愈加低。并且,社会普遍对职业技术学校还是不够认可,导致学生的自我评价很低,加上许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之前学习数学总是抱着死记硬背的方式,不注重独立思考和探究,到了职业学校后更是觉得数学的学习没有实际作用,只是单纯地想学一门手艺,所以一到数学课就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明显感到吃力,学生也会因为自身基础的原因而放弃学习数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教师难教,学生不学的尴尬局面。

第二,教材不完全符合中职数学的教学特色。当前学校选用的数学教材,在内容上更加偏重数学理论的系统完整性,内容简单,不过也缺乏趣味性和探索性,有部分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就曾质疑教师讲的内容过于简单,反而打击了他的学习积极性。本校的学生的主修专业课是计算机编程,而数学教材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联系和引导作用,没有专业的针对性,这会导致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较差,因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多数的中职数学教师倾向于“灌输”知识的模式讲课,而这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是很有效率也相对有利于学生的,而面对中职的学生这条路行不通,由于中职学生没有考试压力,对于文化课的学习采取“看戏”的模式学习,有意思就听会,没意思就趴着想睡觉,即便老师高声强调,学生仍旧是充耳不闻,经过一段时间,教师自身也会缺乏成就感,取而代之的是失落。

二、教学方法

1.分层合作的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推进,教育越来越大众化,中职学校受着高中扩招的冲击,家长们仍抱着读大学才是唯一出路的观念,给招生带来诸多的不便,导致职业学校生源的整体文化基础水平有明显的降低趋势。这些学生有的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家庭困难,孩子在平日往往还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因此在教育方面没有剩余精力投入。这些因素造成了如今中职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样良莠不齐的现象,采用传统的“一视同仁”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分层教学对中职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因内容、要求、方法同步划一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保证了教师、学生在教学程序中的不同环节上主体作用的发挥,保持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把教学系统诸要素合理组合,并把“合作”融入“分层”之中,较一般的“分层”教学更具有优越性和创新性。

这种方法具体操作起来也并不简单,有的老师只考虑按成绩这一单一维度的指标对学生进行分层,显然这有巨大的缺陷。为此,我们首先需要对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合作精神等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非智力因素进行量化评价,调查的形式采用集体问卷、个别谈话和心理咨询。其次,应对课堂教学目标实行分层设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不仅要与各层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为学生自主选择目标提供可能。分层目标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各层目标间的梯度要平缓,做到教学易操作,学习易合作。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让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规律;对基础一般的学生,以再现学习为主,在巩固强化中夯实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一个共同的任务为核心,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解决问题的强烈的渴望中,积极探寻有关知识资源,采取自主探索以及互动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由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评价、咨询的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容易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一个跟一个成就感的产生,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自信油然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所适从的局面,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探索精神、锻炼学生顽强意志等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法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运用了实物直观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学生在观看了操作流程后,然后再独立操作,这样就能很好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对于模仿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直观形象的演示更容易接收和掌握。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但是,演示法在学习抽象的函数中作用不大,对某些问题能简单直观地阐明思路和方法,但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可能还有阻碍作用。

4.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渐渐被我国大部分学校所认可,它要求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在协作中学习进步,有利于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但相比于传统教学,它效率偏低,在普通高中较难普及,但对于中职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小组学习,顾名思义前提就是分组,但不能随机进行分组,而要细心观察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比如每个组都应当配备基础好,基础一般,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让每组的学生成绩差异过大,否则会造成组间差距过大,基础差的小组学习动力缺失。每个小组都应当有一位相对活跃的组织者,带动组内的同学参与到小组的竞争中来。总而言之,组内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取长补短,结构特色多样,这样才有利于均衡的良性发展。分组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当经历过一段时间后,为了避免组内结构僵化,小组件学习程度分化,应进行适当调整,对个别学生的座次进行轮换,提升小组的活力。

教师是一位连接各个小组的协调者和指挥者。教师应当精心挑选每一个任务,在学生在接到任务后,教师不是默默地在一旁观看,还应当仔细观察,对于那些缺乏兴趣的学生,主动引导其参与讨论和互动。

结语

中职数学概念的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职 数学概念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18-02

概念教学是中职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各种数学概念是使他们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作用不大而不去重视它;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从而严重影响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这些现象说明了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我们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论证和空间想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掌握的程度。

一、了解教材的体系把握好概念教学的层次

1.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事实上,学生“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因此一个概念的建立要依据哪些旧知识,这个概念在教材中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怎样进一步发展的,教师要胸有成竹。概念与概念之间,各部分教材之间,数学各分支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前后又怎样顾及,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为此,首先教师必须对整个教材的所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明确概念的体系,找出同类概念之间的区别和不同类概念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多面体与旋转体这一章中,多面体是一个上位概念,棱柱、锥体、台体是下位概念,它们似乎独立,但又有内在联系;台的上、下底面全等时成为柱,其一个底面为点时成为锥。

2.利用这些内在联系,可把这几种几何体的性质,有关计算公式都归结为一体,从而方便学生学习记忆。其次,由于每一个概念都是从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必须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地位和作用,把握它在每个教学阶段上讲解的深广度。

3.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模式是分阶段性的,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某一概念内涵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理解,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对初等数学的基本结构及教材的编写脉络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做到既有全局观点,又有局部的考虑。

例如,函数概念在初中时是: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作自变量,其要点是“变化过程”、“变量”、“每个x”、“唯一的y值”和“对应”,对应是原始概念,整个定义是形成性的,不提定义域和值域。而高中里函数的概念比初中增加了“对应法则f”和附属概念;定义域及值域,教材又解释“函数实际上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描述性语言到映射语言建立桥梁。又如,抛物线这概念,在初中里是从二次函数的图像中引出的,没有对抛物线的概念加以定义,只给学生一个直观印象,而在高中里才用满足一定条件的动点轨迹加以定义。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对概念理解的要求,并不失时机把将其认识水平深化。

例如,引入“弧度制”的开始,学生只能认识到这是一种新的度量方法,但在继续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度量制使得“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体”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得三角函数也可以看成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二、提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构成概念的两个重要方面。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例如,“三角形”这一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就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其外延就是所有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又如,“偶数”这个概念,其内涵就是“能被2整除的整数”,其外延可用集合表示成内涵{x|x=2n,n∈R}。一般地,当用集合{x|x=?渍(x)}表示一个概念的外延时,?渍(x)通常表示这概念的。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外延的大小与内涵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那么如何来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呢?

2.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引入,仅是人们对概念认识的开始,对概念认识的深化必须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作深入的剖析。剖析概念的内涵就是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从而对三角函数的外延,就揭示得较清楚了。有的数学概念叙述简练,寓义深刻,对这些概念,必须充分揭示概念中的关键词的真实涵义。同样的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大大增加学生对概念的明晰度,提高鉴别能力,避免张冠李戴,为此,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相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及联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巩固、发展、深化概念的方法

在概念形成以后,还需要采取一些巩固、发展、深化概念的措施,这些都具体体现在概念的应用上。运用概念是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学习,也是概念学习的目的。通过概念的应用,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1.抓住重点,分散难点,有计划地安排概念的形成、巩固、发展与深化的过程。

在做到有计划的安排,必须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弄清有关概念在相应章节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重点、分散难点。

例如,关于三角函数概念的教学,我们首先应抓住正弦函数作为重点,又由于正弦函数概念涉及的意义、角的大小、点的坐标、距离、相似三角形、函数等概念和知识,其中“比”是最本质的特征,因而又是正弦函数教学中应突出的重点.但这个“比”的比值又是随着角的大小的确定而确定的,因而“函数”概念和距离是教学中的难点和关键。考虑到要将难点分散,可先给学生复习一下距离,然后紧扣函数这一基本线索,引导学生去思考并解决“为什么在角的终边上所取的点是任意的,而相应的比值却是确定的”。用这些作为铺垫,“比”这个重点就能够突出出来。突破了“正弦函数”这个重点以后,对于其他几个三角函数的教学,虽然它们还有各自的个性,但是它们又与正弦函数同属于三角函数这个整体,也就容易解决了。

2.把概念教学与定理、公式以及解题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定理、性质、公式的教学是概念教学的延伸。完整地掌握与概念有关的定理、性质和公式,才能完整的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概念的深刻地理解,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坚实基础,因而不能不加强基础;反过来,只有通过运用的实践,才能对概念加深认识,所以必须把概念教学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之中。概念与解题,基础和能力,两者都不可偏废,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辩证一统一于教学之中,这样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直接利用概念来解决问题,常常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避繁就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使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数学概念教学同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关系,在思想上重视它,这样使我们在教学时会目的明确,方法对头,既不会造成为概念而教学,也不会在数学教学时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沈德立、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第三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50-63.

[2]布鲁纳.《教育过程》[M].第二版.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78-94.

[3]张奠宙、戴再平.《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第二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104-120.

[4]盛群力.《教学进程与教学模式》[M].第四版.杭州大学教育系讲义.2006年:21-59.

中职数学的教学改革 篇4

一、中职数学教学课程现状分析

(一) 中职数学教材陈旧。

中职使用的数学教材过于陈旧, 与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匹配, 有些专业课讲授到某内容需要的数学知识还没讲到, 而有些专业课讲授到某内容需要的数学知识早就讲完了, 多数学生已经淡忘, 有些章节安排课时过多, 而该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关系并不密切, 对于这些知识, 学生只要一般性了解即可, 课时安排不合理。

(二) 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数学学习。

很多中职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 将来就能找个好工作, 数学对将来找工作作用不大。在课堂上, 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记笔记, 等着教师讲, 只有少部分学生边听、边思考, 并在草稿纸上演算。

(三) 学生数学基础差。

从1999年起高校开始扩招, 上大学越来越容易, 许多学生选择上普通高中然后考大学, 以致中职生源越来越少, 越来越差。从学生的中考成绩来看, 各学科成绩普遍较低, 尤其以数学和英语最低, 绝大多数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 有的甚至只有十几分, 学习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很困难。

二、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连接点分析

许多中职学生认为数学知识对学习专业课程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下面就举例分析说明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连接点。

(一) 中职数学与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连接点

数学的基本思想、概念和方法广泛地渗透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 代数结构是研究关于运算及其规则的学科, 代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密码学、网络与通信理论等;图论为数据结构和数据表示理论等奠定了数学基础和描述方法。图论中的通路与回路, 为研究操作系统中是否存在死锁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支配集、覆盖集与近年比较热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全面而系统地影响和推动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二) 中职数学与会计专业的连接点

基础会计和会计报表所用到的是数学的一些基本运算, 如加、减、乘、除、百分数等, 此外还会用到一些数学概念, 比如基础会计中讲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凭证等概念的关系时, 就会涉及到集合的概念;财务会计课程中,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之一年数总和法, 就会用到等差数列, 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成本会计中,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代数分配法要用到多元一次方程组;会计电算化中, 在自动生成转账凭证时, 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定义公式, 生成会计报表时也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定义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税收基础中, 针对每一个税种, 学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将税法规定、会计知识和数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会计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三) 中职数学与机械制造专业的连接点

在《切削加工基础知识》中, 提到车外圆时的切削速度:m/min) 或m/s) 式中, d为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 mm;n为工件转速, r/min。公式中, 涉及圆的周长。结合周长计算公式, 来分析切削运动的速度, 每一分钟或每一秒钟, 外圆的周长与工件转速的乘积, 也就表示单位时间内, 待加工工件所转过的距离总长。在机床和工具中, 常遇到使用圆锥面配合的情况, 如车床主轴锥孔与前顶尖锥柄的配合及车床尾座锥孔与麻花钻锥柄的配合等。勾股定理在几何中运用广泛, 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几何图形的问题。在机械制造专业中很多零部件的平面图也都是几何图形构成, 当然也离不开勾股定理的运用。数学在机械制造专业渗透广泛。

三、对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开发适合于各专业的校本教材。

1、开发适合于各专业校本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 数学作为基础课, 大多数中职各专业的数学教材是相同的, 数学教师对哪些专业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并不太清楚, 因此有必要加强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 编写适合于各专业的数学校本教材。自编实用数学教材应增加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案例, 做到以专业课为导向、目标明确的数学教学。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还要继续升学, 因此应以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为主导来进行数学教学, 专业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要做重点讲解, 并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加强练习。

2、编制适合于各专业的校本教材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体现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是通用基础课程, 满足中职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需要, 可为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 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第二部分内容是专业数学课程, 即按专业需求的数学知识编写教材, 如编写习题应以专业课程作为背景。二是教材编写要注意趣味化。美国的基础文化课程教材的形式活泼, 内容广泛浅显, 生动有趣, 很值得借鉴。我们完全可以尝试采用故事、动画、童话、笑话等不同的形式组织和编排教学内容。

(二) 改进课堂数学教学方式

1、加强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 要让其学好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 必须带领他们对初中阶段的知识进行复习甚至重新讲授, 特别要注意加强初、高中知识间的衔接。例如, 立体几何部分内容中的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需要复习初中阶段的线线平行与垂直等知识。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多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情境,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的讲授过程中, 如果多借助于多媒体技术, 那么一定会增强教学效果。例如, 讲授函数图象、立体几何等内容时可借助几何画板软件, 在讲授其他内容时可借助幻灯片、Flash软件、Authorware软件, 使教学有声有色。

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服务于专业课程, 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关的数学方法, 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应用, 来解决专业课涉及的实际问题。中职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方法的同时, 应积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自己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方法,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讲授要紧密配合。

数学知识讲授适度超前, 相关的专业知识讲授紧随其后。这样, 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保证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的效果。

(三) 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检验中职办学质量如何的最终标准是要看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受人才市场的欢迎, 因而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要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否符合岗位所需要的标准来判断。学校应使自身的数学教育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学校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 在教学评价中应加大应用能力的考核比例, 避免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建立严格、详实的考核标准, 在学期之初发给学生, 让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的考核标准, 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如何做。

结束语: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满足各专业教学的需要, 通过开发适合于各专业的校本教材、改进课堂数学教学方式、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数学在专业课程中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职数学教学课程现状和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连接点, 对中职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试论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篇5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材与专业相脱节

中职数学教材是选用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有通用性和系统性。在教材内容上,数学课与专业课设置界线分明,缺乏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内容,数学课的知识与专业课要用的数学知识脱节。有时专业课要用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课中早就学过了,学生已经遗忘了;有时专业课要用的数学知识,数学课里还没有讲到。数学教材不能与专业要求相适应,到目前为止,尚无较好与专业配套的教材形成。

2.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

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背景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挑战,我认为中职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应由四个部分组成: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信息素质。现在,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背景知识,无法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能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度,不能真正做到数学为专业课服务,从而影响到应用性教学的开展。

3.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教学过程中重在理论讲解,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很多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理论,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以概念、理论为主,注重运算的技巧,致使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学以致用。

二、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1.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应用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是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中职学生学习数学不是为了研究数学,而是为了应用数学,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中要避免大量繁琐的纯数学推导,注重概念,注重结论的应用,同时数学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专业,多结合专业实例讲解数学,让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通过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觉性,对一些基本的要求要精讲精练,边讲边练,通过练习,严格要求学生熟记公式,学会应用。

2.正确认识教学和学生,课堂以学生为主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有思想的,无论是简单知识,还是复杂知识,要使学生掌握,必须通过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内化,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加强数学基础训练

中职学生整体数学基础差,学生之间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水平高低悬殊,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选准起点放慢进度,关心学困生,使学生基本上能懂会做,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如,在讲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时,首先从具体数字入手,然后过渡到一般字母的证明,进而解决有关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中职学生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且反应都比较慢,因此在课堂上要“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从而集中注意力。

4.组织变式训练

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及配置实际运用环境等手段,编好顺序排列的训练题,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方面的尝试,培养学生形成“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练习必须防止一味地机械模仿,要向学生提供用各种形式给出问题条件的机会,提高训练效率。但也应结合中职生的实际,不做过难过深的题目,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所以教师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能主动将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如,讲“集合”知识时,可以以所教班级的学生为例。全班学生能否组成一个集合?“全班学生”(集合A)与“全班男生”(集合B)有何关系?这样举例学生感到有趣也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本专业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能够学以致用,使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有用处,增加学习的动力。

6.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养成看书的习惯,培养自学能力。选择教材中叙述比较详细、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教师提出阅读的重点和思考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在阅读时动脑思考,集中注意力,锻炼思维能力,并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7.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简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8.讲究语言艺术

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要规范,同时要有趣味性。数学教师的言语幽默,首先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其次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

教学方法的改革,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哪个最优,哪个最佳的问题,只要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课堂,结合自己的实际,坚持实践,遇到困难不畏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就可以达到教学方法改革的理想效果。

总之,中职数学教育要符合中职教育的发展,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变过去惯用的教学模式,从学生专业学习要求出发、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把基础数学与专业数学相结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愿意学数学、乐于学数学、主动学数学。

参考文献:

帅立玲。略论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江苏教育学院学报,(03)。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篇6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

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的意义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理解數学的实际意义,调动学生的求知需要。特别地,教师要根据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结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作为一门计算工具的重要性,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结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数学的学科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重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突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和数学有关的科普读物,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课,使学生增强学有所用的意识,增加他们对数学的特殊情感。如用分段函数解决出租车的计价问题,用概率统计知识解释摸奖游戏的中奖率问题等。

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说,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种学习效果的满足感又进一步强化了学习的兴趣。相反,缺乏学习兴趣必然减弱学习的动机,影响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产生较差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效果的不满足恰恰又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并抑制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景,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如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首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大富翁和一个年轻人订立了一个合同,一个月内年轻人每天需给富翁10万元,而富翁第一天需付给年轻人1分钱,第二天2分钱,第三天4分钱……以后每天富翁付给年轻人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满,请问这合同对谁有利?

这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他们很急切地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效果就像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分解”那样吸引着学生。

三、让学生在成功中重塑自我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特别是在以往数学学习中,屡屡碰壁的中职生更需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竞争和取胜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教师不能只关注好学生,而应把更多的注意力偏向差生。对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不强求统一。教学要求上要克服“平均主义”,切忌“一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例题、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有不同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注意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能力;对差生则着力基础知识的过关,做到“段段清”,因材施教,既让“尖子生”更加拔尖,又能让差生“正常发育”,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四、及时反馈

反馈就是将学习结果提供给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对调节、保持和强化学习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包括学习进度的快慢、运用知识的成败、解答问题的正误及考试成绩的好坏等。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本身就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一位考试专家认为,没有评分,学生的学习就缺乏引导,而且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动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有关的实验表明,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显著的,尤其是每天反馈,较之每周反馈效果更佳。

总之,职教数学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注意培养、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7

一结合学生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大多中职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兴趣匮乏。而在以往, 教师又大多采用讲授模式来进行教学, 这就更让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其学习效率自然不高。从中职学生的特点来看, 在遭遇了中考的挫败后, 他们普遍存在自卑感, 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出息, 但因年龄、家庭等多种因素而又不得不进入中职学校, 很无奈但也想积极地提高自己。为此,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的这些特点来思考相应的策略, 以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首先, 要注重引导学生转变思想。很多中职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用, 不愿积极参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能单纯地向学生讲道理, 而要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案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作用, 从而真正接受数学。其次, 要注重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二大胆改革创新, 提倡合作探究模式

中职课堂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的教学, 它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传统中职数学教学中, 因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教学中教师还是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知识。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这种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社会发展需求来看, 更需要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探究模式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在实施合作探究模式中, 教师不再直接讲授知识, 而是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初步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再进行指导, 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关注学生差异, 分层教学促进提高

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 其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 他们很容易形成独立的小帮派, 而如果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这种差异, 依然用相同的要求或标准来对待学生, 很容易拉大学生间的差异, 这不仅给教学带来困难, 更容易导致学生之间出现矛盾。为此,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让学生个体得到进步,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

首先, 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以提问为例, 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的问题难度要符合其基础, 要让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满足感, 激发其学习兴趣。对基础稍好的学生, 教师则可在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问, 培养其发散思维。其次,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采用分层练习方式进行。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 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 再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布置相应的书面练习。在布置分层作业中, 教师可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式进行, 如下层学生完成了必做题后,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完成相应的选做题, 教师再辅以积极的评价,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树立学习自信。最后, 要加强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拓展任务, 提高其实践能力。

总之, 中职数学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实际, 激发其学习兴趣,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分层教学, 促进学生个体不断得到进步,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兴趣, 并积极参与, 促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摘要:就中职数学教学而言, 学生基础差, 教学模式陈旧, 让中职数学教学效率难以提高。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革新教学模式, 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叶家兴、应建青.“生本”理念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 (中旬) , 2013 (7)

中职数学区别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篇8

一、区别化教学的含义

区别化教学是在集体教学形式下, 采用个别化教学策略, 它融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 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两者中构建一座桥梁, 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 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 达到培优与补差互补并举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力的欠缺, 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帮助。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逐渐消失, 许多学生可获得同样的收获。而区别化教学正是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机会, 实现“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有效手段。

二、区别化教学的实施

1. 学生分组区别化

教师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组, 以便更好地实施区别化教学。笔者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 其中A层为最基础小组, B层为中等成绩小组, C层为成绩优秀小组, 并选出各层次的组长, 由各组的组长收作业。笔者经常鼓励他们, 只要努力, 都能学好数学, 树立他们的信心。学生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2. 课堂教学区别化

课堂教学区别化是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现以高中轨迹问题 (复习课部分) 为例, 备课、组织设计如下:

A层目标:理解求轨迹的直接法, 能够应用之, 模仿例题解决一些简单的轨迹问题。

B层目标:在A层目标的基础上, 能够对例题进行变式, 掌握动点转移代入法, 培养探索能力。

C层目标:在A、B层的基础上, 能够通过分析、发现、总结事物内在客观的规律, 灵活运用定义法、参数法, 培养创新求异的思想。

实施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求轨迹问题的一些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下面由同学们一起回忆我们已学过了哪些求轨迹问题的方法? (下列A指A层学生, B指B层学生, C指C层学生。)

B:常用方法:直接法、动点转移代入法、定义法、参数法。

师:直接法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A: (可提问多名学生, 完善步骤, 以强化基础解法)

师:现在思考下列例题, 再口述解题思路

例题:已知Q是椭圆x2/25+y2/9=1上任一点, 从右焦点F2作∠F1QF2的外角平分线的垂线, 垂足为P, 求P的轨迹方程。

A:用直接法, 设Q (x0, y0) , P (x, y) 。由斜率公式分别求得KQP, KF2P, 由KQP×KF2P=-1, 求得点P的轨迹方程。

师:A同学的思路不错, 但解法较繁,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B:用动点转移代入法, 延长F1Q与F2P交于点M, 设Q (x0, y0) , P (x, y) , 易知|QM|=|QF2|, ∴|MF1|=|F1Q|+|QF2|=2a=10, 从而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 (x1+4) 2+y12=100, 又点P是F2M的中点, 由中点坐标公式, 可得x1=2x-4, y1=2y, 代入得点P的轨迹方程是x2+y2=25。

师:B同学思路清晰, 解法简单, 还有其它解法吗?

C:延长F1Q与F2P交于点M, 连接OP, 因为OP是△F1MF2的中位线, 所以|PO|=1/2|F1M|=a, 由此可得点P的轨迹方程是x2+y2=25。

师:C同学抓住了点P的本质特征, 快速简捷。

3. 布置作业区别化

如果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作业要求, 那么优等生感到吃不饱, 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 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而差生却觉的压力太大, 望而生畏, 失去学习信心。为此, 可在教学中设计必做题、选做题的等级作业法, 从而克服教学要求单一的弊端。例如, 我在复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 根据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题。

练习1 (基础题) , 解下列不等式:

(1) x2≤9 (2) 4x2-4x>15

(3) 14-4x2≥x (4) x (x+2)

练习2 (中等题) , 求下列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 y=logx-2 (-x2+5x+14)

练习3 (提高题) , 已知不等式kx2-2x+6k<0 (k≠0) , (1) 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3或x>-2}, 求k的值; (2) 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 求k的值。

练习1为必做题, 练习2要求A层学生选做, B层学生必做, 练习3要求B层学生选做, C层学生必做, 这样做克服了“一刀切”的缺点, 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 够得着”的境地, 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 教学评价区别化

教学评价区别化是“区别化教学”的重要保证。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 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因此对一份试卷, 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等不同层次和形式。必做题以数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依据, 选做题适当提高难度, 另外设定附加分。这样的考卷具有明显的弹性检测功能, 能客观地检测出各类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区别化命题的测试, 既不会使学困生考的太糟, 失去学习信心, 也不会使优等生考的太好, 骄傲自满, 相反它不仅可以减轻学困生屡屡不及格的心理压力, 而且可以提高优等生的上进心, 从而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区别化教学的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试验, 结合教学考查与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对区别化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达90%以上,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由原来的约24%提高到75%以上, 自我评价意识上升, 作业减负和课堂练习操作简易性满意度由平均每班6~8人上升到20~25人, 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人由18%提高到52%左右。以上数据充分说明, 数学区别化教学是行之有效、乐于为学生接受的好教学模式。

四、区别化教学的思考

1. 区别化教学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学生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生理因素等诸多方面, 只有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 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由于区别化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 难免会触动学生的敏感神经, 这就要求教师在施行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并要求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不相互讥讽、挖苦, 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分层次教学, 教学效果不但难以提高, 而且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3.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教是外因条件,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 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 只有唤起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区别化教学才具生命力。

4. 区别化教学给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 也不能低估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师的影响。因此, 区别化教学的各项措施必须到位, 各个工作环节也要配套衔接, 否则区别化教学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全.谈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 1999, (5) .

[2]蔡伯良.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17) .

[3]张键.分层次教学-职业教育的新境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0) .

中职数学的教学改革 篇9

一、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数学基础差, 学习习惯不良, 一个班级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用处, 因而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

2、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课内容衔接不上。且与所学专业的联系和实际的联系均不紧密,

3、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数学课程教材设置不合理。数学学习与他们就业能力培养相差甚远, 更谈不上对将来有所帮助。

通过以上几点不难得出结论: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采取项目教学的原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新兴工业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 项目教学法走进了中职院校的课堂, 成为教师极力倡导的教学方法, 在项目教学中, 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合理的选择了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 保证了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并且使他们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培养, 包括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人团结合作的能力等等。它对于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 受用人单位欢迎也起到积极作用。因此,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项目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项目教学改革的要求

1、对老师的要求

(1) 老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个性、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并且也必将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因此, 教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2) 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要尊重爱护学生的全部。对学生多一些肯定和鼓励, 少一些强权和限制。

(3) 教师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凡是学生能归纳总结的尽量让学生归纳总结。在课堂上可以经常让学生讲解例题;让学生提问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让他们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

2、对学生的要求

(1) 学生要对自己正确定位

学生要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学习是给自己学的, 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0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

学生要有信心把数学学好, 不能老拿自己的基础差当做挡箭牌, 如果遇到不会的问老师或同学, 千万不能再耽误自己的学习机会了。

3、对教材的要求

针对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原有的认知水平, 有必要降低课程难度, 可以在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初期, 补上一些衔接教材, 比如一次方程 (组) 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些内容的选择不仅可以起到一个过渡铺垫的作用, 而且可以使学生不至于一开始就彻底放弃数学, 对大多数中职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空间几何部分, 可以只讲直观的空间几何体, 等等,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项目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1、选定项目教学的主题

主题在项目教学活动中起结构性支柱作用, 因此, 确定主题是成功开展项目教学活动的重要起点。

在“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这一项目教学活动的选题阶段, 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 主要工作是确定项目内容, 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明确学生在各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

2、项目教学的准备。

主要是由班级40名学生自愿参加, 分成六个活动主题组, 每组5~8人不等。在分组中, 可依据如下的一些原则加以协调:

一是学生自愿。学生的活动意愿应受到尊重, 这是活动有效开展的出发点。教师对组织形式的协调必须与学生协商, 而不能强制命令。

二是控制小组规模, 活动小组的数量和人数要适当控制, 人数过多容易造成活动的相互推诿。

3、项目教学实施

本班学生通过对发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有效确立了函数的关系, 在这里简单举个例子:

同学们根据班里一个同学 (李明) 从2010年3月份到9月份, 7个月的电话费, 列出了一个表格如下:

小组成员自己设计问题:

(A) 表中表示了两个量与之间的函数关系。

(B) 如果把月份作为横坐标花费作为纵坐标, 你们能否建立坐标把给出的点标出来, 并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4、讨论分析。

接下来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题互相交换并分析研究, 得出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表达法, 图像法, 表格, 然后各小组成员在班内进行口头阐述, 并和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交流。

综上所述, 采取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比较好, 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摘要: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主要是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学科来开设的, 大部分学生认为上中职院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 学好专业课就行, 学文化课无用一时盛行, 尤其是数学课, 抽象难懂, 加之学生基础差, 导致数学课在讲授的时候很困难, 因此, 数学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讲述了数学改革实施的详细过程。

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初探 篇10

一、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设计

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于备课与班级组织,针对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状况较差的实际,可将所教的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区别层次,即A层、B层、C层.A层为低要求,B层为稍高要求,C层为提高要求.

1. 宏观上

对一节课的总体考虑与安排,要弄清该课的地位、作用、类型及所承担的素质教育目标,从A、B、C层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了解、掌握、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确定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目标,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2. 微观上

对每一个教学对象(概念、公式、例题等)要有具体处理办法,要注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解答学生认知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还有什么”等问题,让学生领会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其思维品质.

二、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1. 教学内容层次化

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2. 课堂练习层次化

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分,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

3. 布置作业层次化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如果全班采取统一的作业要求,那么C层学生就会感到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容易产生不满情绪;而A层学生却觉得压力太大,望而生畏,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为此,在教学中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的等级作业法,克服教学要求单一的弊端.必做题主要着眼于使所有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难度低,以模仿为主,帮助记忆和巩固;选做题则偏重于对概念的深化和理解,注重综合运用和创新,尽量要求一题多解,掌握解题规律,探求最佳解题方法的练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进一步思考和发展的空间.

4. 教学评价层次化

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判定学生成绩的好差,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享受到参与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对学生评价要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可以将考试、提问、作业、小组活动、日常观察等各方面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对于一份试卷,也可以设计必做题、选做题等不同层次和形式,必做题以数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为依据,选做题适当提高难度,另外设定附加分;教师也可以出两套不同难度系数的试卷,用试卷分数乘难度系数作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的考卷具有明显的弹性检测功能,能客观地检测出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三、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效果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大多数对数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厌学情绪明显,教师上课仅能维持纪律,数学教学任务难以完成.通过分层教学后,现在不少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为学习数学对学习专业课也有帮助,学习数学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也有乐趣.

2.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中考的失利者,是无可奈何之下才上职业学校的,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缺乏信心.通过分层教学后,现在不少学生上课也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大胆发言,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和同学交流讨论,对数学也不再有恐惧心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中职学生大多数上课不听不看,课后不问不做,每次数学考试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只有三四十分.通过分层教学后,现在不少学生能做到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作业,近几年在全市统测中,我校数学成绩无论是均分,还是及格率和优秀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下一篇:专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