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模块化教学

2024-05-27

高中美术模块化教学(精选8篇)

篇1:高中美术模块化教学

对媒体艺术课的认识和教学感悟

上学学校首次在高二年级实施美术模块教学时,我有幸担任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电脑美术课程教学,通过新课程培训和一学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后感触颇深,新课程高中美术模块课给高中美术老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舞台,提供了充分的教学空间。特别是“现代媒体艺术”,在展现学生的艺术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与前沿艺术前沿的窗口。

1、媒体艺术模块选择的多样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将美术课程分为五个模块九个门类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五个模块分别是: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九个门类是:书法、国画、版画、雕塑、电脑美术、油画、篆刻等,根据新课程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指出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某单元内容单独或有侧重地学习与应用,甚至多次选修,以便更深入地学习;也可以在各教学内容之间轮流选修,以便得到综合学习与应用。”

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教学设备和师资情况开设课程,学生也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学习。另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人美版提供的美术设计教材提供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特长和优势编写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美术课程的单一性,只是在高一开设欣赏课。

2、不受技法和绘画水平的限制,各尽其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展示的平台。

提起美术课,很多人认为一般意义上的美术就是指画画,新中国成立以前还被称为图画课,所以往往评价一个学生的美术课好不好都是看他的绘画水平怎样,其实美术是多种能力的表现包括:造型能力、色彩感觉能力、动手能力等等,不一定专指架上绘画,每个人先天和后天条件的不同造成了能力的差异,而高中美术新课程五个模块每个门类都倾向于某种美术能力,例如油画侧重色彩感觉能力,雕塑体现学生的造型能力,版画和篆刻需要动手能力。对于教学评价而言也更加客观。通过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运用现代媒体设备、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创造、展示的能力。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光学原理、电子技术等表达自己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艺术日益普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新开设的一个学习模块。通过这一学习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运用现代媒体设备、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创造、展示的能力。

通过对美术新课标的学习,根据现代媒体艺术模块教学特点,实际课堂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教学方法:

1、以创作为主,简化技法学习。

例如针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难题,“精讲精练,技法速成”。每节课主要以完成一个特技效果为主,技法操作中尽量找些简便快捷的方法,容易出效果的方法。如果单讲技法练习,学生会觉得学习难度大,例如《水晶贝壳》一课中Photoshop软件操作复杂,设计步骤达60多步之多,其中还有操作复杂的“蒙板”。“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达到水晶化贝壳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通过科组教材的研讨,以及实践操作,找出一套更简便的操作方法,最后完成的特技效果也相同。那一课,学生们的作品中不仅出现了蓝色的水晶贝壳,还有令人惊喜的金属贝壳效果,宝石效果,翡翠效果等等........。

2、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

平面设计课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技法和创作能力还要让学生运用设计知识知识,视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设计作品,如《CD包装设计》一课中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前认识到创作的目的,考虑产品功能,作用。作品设计效果图完成后要求写设计说明,注明颜色,尺寸平面示意图,功能简介等。因此要求学生在创作构思时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在学习美术课程的目的并非是涂涂、画画、产生一件作品而已,而是让学生能从‘人文’性质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运用美术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①。

18课时的平面设计课如果完全用专业技能训练的方法组织教学,那就类似于信息技术课,没有达到美术设计课的教学目的,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设计艺术创作的乐趣。“创造性地使用一切手段,也许比美术技法训练更重要”②。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简化电脑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引导观察,欣赏美术设计作品,注重学生的设计创作思维的培养,每堂课最后10分钟时间是设计作品交流时间,由各小组推荐最好的原创作品与大家分享,谈谈自己的设计过程、感想。每个月评选1~2名“优秀设计师”(优秀设计师有权提出作品修改意见,参与评选作品批改)。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3、创作题材前沿、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从来都是展现生活,表现生活,现代媒体艺术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紧密,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我更注重能激发学生设计理念,能发掘他们情感热点的题材,如影视特效,电视广告,校园文化设计,日用品的包装设计等。在霓虹灯效果制作一课当中,我选择的是《黑客帝国片头影视特效制作》,尽管是制作简单的一组数字霓虹灯效果,操作也很简单,但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积极讨论发言,能很快进入构思创作状态。

《Photoshop制作国画江南水乡》也是学生喜欢的一课,“国画无师自通”许多手绘中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都能成为现实。

注释:

⑴《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⑵《视觉文化时代与高中美术课程》王大根,美术教育2005年第4期。

篇2:高中美术模块化教学

摘要我们新生代的书写能力不断被削弱,大学生、高中生书写质量普遍较差。据了解,在中学特别是高中选择“书法、篆刻”模块教学的学校少得很。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其一,学生没时间没兴趣学;其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其三,教师不愿教或不能教。本文主要探讨了书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中 美术新课程 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2009年3月,中央电视台的一个专题节目,该节目针对现在我们新生代的书写能力不断被削弱,大学生、高中生书写质量普遍较差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公布了网上收集的网民意见: 87%的网民支持在大学、中学开设书法课程。据了解,在中学特别是高中选择“书法、篆刻”模块教学的学校少得很。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其一,学生没时间没兴趣学;其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其三,教师不愿教或不能教。

我校是一所乡村高中,学生书写不规范、潦草现象十分严重,各科老师批阅作业时叫苦不迭。但高中教学大纲中没有“书法”教学内容。笔者作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2005年开始按照学校领导要求在高

一、高二年级美术课教学中,花较多课时实施“书法”的教学。这恰顺应了湖北省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新增设 “书法、篆刻”选修系列的意图。在教学中我们确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中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逐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书写习惯,为日常学习、高考和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四年来,各年级学生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同学们感慨地说,“书写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我的字也变美了”!家长、各科教师对学生的书法进步赞叹不已,学校对美术组的教学也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现就我校美术课程中“书法”模块教学的实施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书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键盘代替了钢笔毛笔,打字代替了手写。对汉字艺术的追求被大多数人逐渐遗忘了。学生作业、试卷字迹潦草,错别字随处可见,难以辨认。用“脏乱差”三字来形容学生的书写现状实不为过。更谈不上学习艺术化了的书写――书法了。可以说,中学生参差不齐的书写现状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现实很严重的问题。他们书写水平的退化,这不能不说是科技文明发展的悲哀。因此,从现实功利的角度看,开展书法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品质,对学生备考是至关重要的。

再从长远来看,中学课堂开展书法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学习琴棋书画等艺术是时代教育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在中学课堂中开展书法教学还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方块文字,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独特的魅力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弘扬和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青少年责无旁贷。紧张的学习中练练书法还可以调节心态、缓解压力。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据了解,在中学特别是高中选择“书法、篆刻”模块教学的学校少得很。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其一,学生没时间没兴趣学;其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其三,教师不愿教或不能教。在高中开设书法课程有一定难度,但困难也不是不可克服的。

2.1 学生没兴趣和时间的问题

现阶段,高中学生如果要进入好一点的大学就读,主要是看各科文化分数。文化课学习压力大、时间紧,他们把大块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了题海之中,没法顾及书法的好坏。

解决办法:可在课业负担相对轻一些的一、二年级开设。并向学生讲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写一手漂亮的字无论是平时作业、出刊办报,还是应对考试都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在考试中差的书法可能扣分,好的书法可能增分,卷面分数可能相差5分以上。比如,语文学科考试在作文评分细则中明确规定: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清洁。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加学习动力。

此外,还可成立兴趣小组,使小组的学生成为大家学习书法的“领头雁”。举办书法竞赛(毛笔和硬笔)、书法佳作展览,推荐优秀作品在报刊发表,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才华和个性的平台。在我们学校,这已成为常规活动。还可以定期举办书法讲座,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中国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古代书法作品;介绍当代社会中书法家及一些残疾人练习书法的感人事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社会上知名书法家到学校作演讲及即兴书法表演等。总之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对书法持久而稳定的兴趣。这样学生除了在美术课上练习书法外,还可自觉地利用其它零碎课余时间自习,收效也会更好些。慢慢的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学习时间也有了一定的保障。

2.2 学生基础差的问题

学生的书法基础几乎为零。学生中普遍存在错误的书写姿势和习惯,且已形成动力定势,矫正较难。而且到了中学阶段课业负担加重。要快速完成各科作业,很多学生将字写得张牙舞爪、满纸狼藉。

解决办法:高中生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对书写姿势问题,笔者引用力学知识并结合一些图片与同学们探讨正确的握笔方法、坐姿。仔细讲解运笔的起、行、转、收等细微过程。针对学生字体书写潦草的问题,笔者要求高一学生只能练习楷书,高二学生才能练习行楷、行书。无论是练习毛笔字还是硬笔字,都要求学生象打太极拳一样放慢书写速度,一笔一划力运到位,控制每节课临、摹数量。并要求文理各科教师积极配合,提高各科作业的书写质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书写示范作用。如板书、作业批改、作文点评等要书写规范,做学生的楷模。这样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已能逐渐形成,奠定了一定的书法基础。

2.3 教师不愿教、不能教的问题

在一般的中学,院校书法专业毕业或专门学习过书法的美术教师不多。按常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再由学生练习――这种灌输式、填鸭式的课程实践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学得乏味,教师教得吃力。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这样,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有很好的书法功底,否则无法完成示范教学工作。这也是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不愿开设这一教学模块的原因之一。

解决办法“:后现代课程范式”认为课程即为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它要求教师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与促进者的作用。教师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由此可见,在“书法”教学模块中,不一定要求每位教师都是书法专业的科班生或权威专家。教师只作为合作者、参与者、开发者,帮学生把火点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书法、教材等方面的要求降低,相反,教师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熟悉相关的书法理论、搜集充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它不一定要求教师人人会写,当然会写更好,关键是要善于指导学生写。这样的话“示范难”的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教师只要懂得一些书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了。如何编排“书法”模块教学内容

对于针对全体学生的行政班教学,我以教学生“硬笔书法”为主。兴趣班的学生基础好一些,在兴趣班上则以教学生“毛笔书法”为主。以下是针对高

一、高二全体同学的教学内容。

高一年级:

上学期

第一部分:了解字体的源流及演变

古今篆书、、隶书、楷书名碑名帖赏析

现代优秀硬笔楷书书法作品赏析(多媒体教室进行)

第二部分:楷书点画的特点及临摹训练

楷书的结字三十六法及临摹训练

第三部分:楷书整体临摹训练(学习名家临摹视频)

国庆、元旦期间进行年级优秀硬笔临书作业展

下学期

第一部分:继续硬笔楷书整体临摹

第二部分:楷书作品章法讲解(多媒体教室进行)

第三部分:综合实践创作部分(进行一次优秀楷书作品期末展评)

高二年级:

上学期

第一部分:行书的发展史

古代名家行书名帖赏析

现代优秀硬笔行书作品赏析(多媒体教室进行)

第二部分:行书的点画特点及书写要领

行书偏旁写法要领

第三部分:行书的结构、整体临摹训练(国庆、元旦作品展览)

下学期

第一部分:继续进行行书整体临摹训练

第二部分:行书作品章法介绍(多媒体教室)

完整作品创作训练(进行一次优秀行书作品展)

第三部分:个性化钢笔行书签名法训练

我们在美术工作室外专门开辟了书法兴趣班同学的作品展览橱窗,定期展示学生的佳作,成为全校学生观摩学习的园地。我校书法教学的成绩

从2005年到现在,笔者在近四年的美术课中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侧重于《书法》模块的教学,且注重了在一、二年级中教学方法、内容的延续性。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浓厚。学生手里至少有二本与自己个性相符的硬笔、毛笔字帖,有的学生甚至有四、五本。部分学生还订阅了《青少年书法》、《书法报》等专业报刊,并有很多学生的作品在各级书法比赛中获奖。如二年级学生章雅琴、毛苗、姚梅、周超荣获第五届“国际少年儿童书法比赛”金、银奖;一年级的朱俊伟、张达同学荣获“蒲公英杯”书画摄影比赛银奖、铜奖;二年级章雅琴、田思遥分获“长江杯”硬笔书画比赛二、三等奖等。学生整体的书写水平同进校之初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每次的学生优秀作品展览,更是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篇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教学

一、密切结合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更是来自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伟大的环境为美术课堂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学生将生活和美术联系起来, 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 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生活态度, 另一方面提升了他们的美术素养, 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美的熏陶。

美术这门课程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与人们息息相关, 生活的美化对于提高产品品质等很多方面有重要作用。那么怎么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这门神圣的课程呢?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用心去看生活, 对于周围非常熟悉的场景和事物, 尝试用另外一只眼睛去参透他们, 再把课堂教学和这些事物相互结合起来, 给他们提供平台去接近实际, 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兴趣。老师要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把书本上的知识交给学生, 让他们理解什么是“美”的角度, 什么是“美”的理念, 然后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再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才能让抽象变得具体而生动, 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就变得丰富多彩, 也更能体会到艺术的真谛。

二、创设美的学习气氛

什么是美术鉴赏?这需要运用多个器官, 去感受并且记忆, 还要运用过去的经验和曾经学到的知识, 看到面前的这份作品, 学生要静下心来去用心感受, 去用心体验当时作者创造的心态, 并且联想这幅作品可能出现的各种背景, 并且去判断, 并比较出哪个才是最真实的背景, 这样经过思考之后, 大脑进行的是一个享受美和理解美的一个过程, 这就是鉴赏。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的很多, 在课堂上, 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首当其冲, 好的课堂环境会让学生第一时间集中自己全部的注意力, 并且对于新的知识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然有了兴趣, 参与课堂互动也便有了积极性。老师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对于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是很有必要的, 在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下, 学生的潜力会被无形中发挥出来。

老师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美术的鉴赏呢?在实际教学中, 应当把讲解知识、学生互相讨论思路和多种作品相比较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多元的平台, 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还能够把自己的想法通过表演或造型多种方式展现出来。现在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 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主动去搜索并且比较筛选整理一些背景的资料, 或者经常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或美术馆, 欣赏大师的作品, 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 这也是促进他们积极和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三、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国家的灵魂是什么?是年青一代的勇于创新的精神。美术的鉴赏活动教学要把直觉、灵感以及想象结合在一起, 这些因素能够结合在一起, 便是创新的源泉。作为一个美术教师, 要善于设计课堂内容, 把每堂课变成一个美丽的课堂, 在课堂上善于开发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不能光学不练, 在他们自发主动地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时, 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并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还有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对于那些善于提出问题, 又敢于提出自己观点的学生, 教师要大力表扬, 并且还要推广到全班学生中, 让大家共同学习这样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保护并且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充分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 并且要学会使用赞扬的语言和充分信任的神态给予他们最及时的肯定, 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欣赏与鉴别的过程, 使鉴赏者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也是鉴赏者对美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耿婷婷.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12) .

篇4:浅议高中美术课模块教学

【关键词】浅议;美术课;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模块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中在学习领域、科目之下的一个层次。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

传统美术教学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为中心,重在知识传授,先知识后技能,有知识与技能两条教学脉络,以讲授法和传授法为主,有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严格区分。

本文对模块教学的认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作法,从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开展美术社团活动、实行学分管理等方面做以下探讨:

一、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体验内涵

以前的美术教学主要是美术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枯燥,对美术其他方面的知识很贫乏。教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习惯于坐享其成的听权威答案。美术课的效果与美术课承担的美育作用极不相称。

美术新课程规定了美术鉴赏、设计、绘画等几个模块,在教学中按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设计教案和活动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让学生动手临摹,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不指定,不代替学生如何去完成,应该完成什么,而是指导者、参谋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

例如在讲《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课时,欣赏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的《星月夜》,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边听边画,听完请同学来展示自己听音乐时画出来的形象,结果大部分学生画出来的都是线条,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有的长线条有的短线条。接着总结为什么画出的是不同的线条:表达不同的情绪。然后讲梵高的《星月夜》就能够理解作品的内涵,师生共同完成作品欣赏。

二、多媒体技术使美术模块教学更方便、更有效率,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师在备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将课本的知识条理化,提高备课效率,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服务。教师在教学预设时下载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学生以穿越时空的感受。在直观和形象的感受下体悟美术造型的规律。随着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经济突飞猛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成为美术模块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原始人的创造》这一课中,在课堂导入部分引入视频,我设疑:“同学们,在图像与文字面前,你最先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图像。”“那么在原始社会里,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人们又是如何交流的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图像符号。

引入网络图片讲解中国古代彩陶通过哪几个层面来研究?物体本身的造型、表面的图案。能反映什么呢?折射先人们思想深处的某种观念与信仰,以及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产水平,审美观念。

三、开展美术社团活动是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的延伸

自从开设了美术课模块后,学校大胆开设了美术模块教学,像雕塑、书法、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状况和设备条件开设美术学习模块中的部分课程,但要制订规划,积极改善高中美术师资的状况,配齐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开设全部美术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生兴趣、爱好比较广泛,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接触面广泛。美术模块课堂教学开设的模块有时不能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要求。在规定的课程外,开设美术社团活动。美术社团课程可继续开设规定的美术模块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美术特长和兴趣开设如漫画、手绘、服装设计、国画、书法等,引领美术社团参加各级各类美术竞赛和展览等。美术社团中部分学生因学习兴趣高,有考艺术院校的愿望而转入美术高考专业,美术社团成为发现艺术人才、储备高考艺术生的后备阵地。因此,美术社团活动是美术模块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阵地。

四、凸现学生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实行走班制,因人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选课走班流程大致分为教师指导选课、学生自主选课、确定班级、走班上课等几个环节。学生的“选课”具有一点的盲目性,他们的思维往往存在于兴趣唯一的层面上,在“指导选课”环节中教师要多加以引导,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避免盲目选课;在选课的过程情况中,容易出现模块的选择过于集中,或分散的局面,教师在“指导选课”和学生“自主选课”环节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结合学校教学资源进行调整,选课班级以两个班为宜,人数是两个班各一半人数,一般是微调;最后根据选课结果“确定班级”形成教学班,“走班上课”。实行走班制教学,教学管理人性化,尊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因人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规定的3个基本学分。对每一课程模块或者模块中的具体学习内容,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

由于美术通常是不考试的科目,无法像文化课用成绩来判定学生的成绩、等级。美术鉴赏与绘画、设计等模块并不是孤立的,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动动手,或临摹作品,或进行创作,这样更有利于从中体味作品的內涵,打破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学生平时成绩由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验成绩构成。作业情况可开展学生作业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把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果综合起来作为作业成绩。

美术教学模块的实施,既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培养目标,考虑本校教育教学资源。模块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是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结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高中美术模块化教学

高中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探究 广州第十一中学 高中美术新课程共分为 5 个内容系列和 9 个学习模块,即美术鉴赏、绘画与雕塑、设 计与工艺、书法与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系列。每一系列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并具有较强的探究性与灵活多样性。每一模块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核心,学生在模 块课程中所获得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美术知识点,而是在一种美术门类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 知识框架。

一、美术鉴赏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快捷方式 本课程“美术鉴赏”内容有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 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实用性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 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尤其是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能激活 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由于一些教师本身对抽象艺术就有抵触心理,认为这类作品是故弄 玄虚,舞文弄墨,在教学中常一掠而过。其实只要我们细致分析这些作品,就会发现其值得 借鉴的东西很多。为此本人在《西方现代艺术》这一课上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怎样让学生读懂抽象主义作品,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先展示了蒙克的《呐喊》、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哭泣的女人》、康定斯基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等,引导学生回 顾、分析上一课中表现主义作品的表现手法,因为那些作品虽然夸张、变形,但学生在视觉 上还能接受,基本能感受到画面气氛。通过对表现主义的认识理解,让学生逐步走进抽象艺 术世界,并消除对抽象艺术的抗拒心理。而这种抗拒心理主要来自视觉形象的含糊性和主题 内容的隐晦性。如康定斯基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只用了不同颜色的水平线与垂直线构 成画面,学生无法理解。我利用美术与音乐的通感让学生先欣赏一段爵士音乐,然后我交代 了爵士音乐的来历和形式特点,讲述了画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试图把音乐 中的旋律、节奏与绘画中的色彩对比、线条交错、点与面的结合联系起来加以想象,眼前是 否浮现出繁华的纽约百老汇街?学生开始领悟作品的艺术语言(点、线、面、色)的具体含 意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这些作品,今后能自己解读抽象艺术作品,培养艺术思维 方式,我让学生进行一次艺术创作的实践。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舒曼的《梦幻曲》、中国民间经 典音乐《春江花月夜》《梁祝》等。这些乐曲或让人抒情、欢心,或让人兴奋、感慨,或让 人伤感、烦躁。它们虽然没有视觉形象,但能通过旋律、节奏表现人的情绪,抒发各种感情,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美术作品也同样可以用特有的艺术语言──点、线、面、形体、色彩 等基本元素来表达思想感情。我要求学生从所有欣赏的音乐中选一首感受最深刻的,用抽象 的绘画手法表现音乐中的情绪。结果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既痛快又有趣。我让学生把自己的 作业拿出来互相观摩,并去猜测和感受其它同学的画所表现的情绪和感情,结果百分之八十 的画面效果与表现的情绪都吻合。

二、绘画学习是走入美术鉴赏世界的敲门砖 “绘画美学思想”是高中美术鉴赏的突破口。绘画实践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 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绘画实践,能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表 现形式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篇6:高中美术模块化教学

【中文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这种鉴赏不仅仅是“求同”,也要“求异”;不仅仅关注“纸的正面”,更要品味“纸的背面”;不仅仅是习得“知识技法”,更是“精神”的滋养。让学生浸泡在这样的精神的根系中,必将惠及于学生,也惠及于新世纪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鉴赏 求异 唤醒技法 人文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美术鉴赏”是最具人文色彩的模块之一。不论是感受、体验,还是联想、分析和判断,如果缺少了人文性这一基点,那么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将是肤浅和单薄的,其收获也难免是浅薄和苍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①所谓的审美能力,多元文化,都是从精神层面而言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极为重要的一环。高中美术教师应抓住这一环,并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鉴赏不仅仅是“求同”,也要“求异”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范围广、形式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鉴赏美术作品。《标准》明确指出:“美术学习活动一般注重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②的确,老眼光只能看到老风景;相反,独辟蹊径,才会领略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常性反思自己:否找有更新的切入点?是否有新的连接点?是否在“拐弯处”发现了打开作品真义的钥匙„„师生不拘囿于一时、一画、一个观点,其视野也许更广,收获也许更多

以下是一教师在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部分片段教学: 师:大自然是五颜六色的,但古人画笔下的山水却为什么大多数是黑白的? 生:可能是当时颜料难找吧。

生:我估计墨汁掺水后,墨色变化层次多,这样显得更好看。

生:我想跟山水画产生之初的社会有一定关系。

师:这是因为古代山水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

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

面对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教师的责任和智慧不在于“定性”,而在于为学生的多种解读提供合适的切入点,尽可能敞开学生的视野和心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在鉴赏中,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滋养心灵、提高自己。

二、鉴赏不仅仅关注“纸的正面”,更要品味“纸的背面”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对于美术鉴赏而言,所谓“纸的背面”,是指要循着画面的表层,深入到画家的心灵秘境之中,深入到作品的核心地带——那里才能和古人交流、和先哲通电;那里才是美术作品旺盛的生命力所在。当然,能够走到作品的隐秘的深处,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启发和唤醒。

在欣赏郑板桥的《墨竹》时,人们很难忘记,板桥先生的四种竹子和它们之间的关联: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作品中的竹子基于生活中的竹子,却不是机械、僵硬的反映,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审美意识的表达。板桥曾经写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花日影露气,皆浮动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发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可见,板桥先生的《墨竹》,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基于生活与感受的第二次创造。如果我们不透过“纸”的背面,就体会板桥先生“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深意。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也需学生睁开另一只眼睛深入品味: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如果教师经常引领学生用“心”,而不仅仅是用“眼睛”去鉴赏作品,学生一定会在美术作品的“密林”深处收获到沉甸甸的芬芳。

三、鉴赏不仅仅是习得“知识技法”,更是“精神”的滋养

雷诺兹曾经说:“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这里的“思想”自然是从精神层面而言的。的确,鉴赏好的美术作品,其实就是和大师进行精神交流,其实就是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洗礼,情感的滋养。正如郑轶所说:“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起跑多快,而在于跑得多远,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富足,方是一个人生命充盈的基石。”③美术鉴赏正是不

需要跑得多快的教育。因而,教师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通过专题呈现、多元交叉、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传达一种正确积极的人文精神。

郑板桥的《风竹图》是典型的以景写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风竹中的枝叶、枯瘦的幼竹既是贫苦百姓的生活境遇写照,又是画家真挚感情的流露。无论是我国远古时期的彩陶文化,还是敦煌壁画;无论是古希腊的瓶画、柱式,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都和人及人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都隐约跳动着画家的脉膊、呼吸着雕刻家的灵魂(里尔夫)。让学生浸泡在这样的精神的根系中,必将惠及于学生,也惠及于新世纪的美术教育。

寻找美、创造美固然重要,但是藉此吸收喂养心灵和情感的精神“维他命”也更为重要。美术鉴赏就是一个欣赏、思考、追问、想象,以及与文本对话、与画家神交的过程。做精做细这个过程,学生必将被唤醒,能够更好地装点自己的“内环境”。引领学生徜徉在五彩缤纷的美术王国中,通过正确而有深度的鉴赏,唤醒孩子们的生命拔节声,这样的“行走”虽辛苦,但值得一试。

①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篇7:美术学科工艺模块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学科工艺模块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借鉴暑假远程研修学习的经验,本着“求新、求活、求实”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工艺模块的学科计划。

一、分析教材内容

确立教学目标教材改变了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选择结合生活和学习相关的课题,通过设计和制作发挥创造性,丰富知识领域和工艺技能。利用比较简单的工具,通过手工操作完成课题,使学生认知所利用的材料特性和特点,了解工具的类型和效用,合理有效地发挥材料的作用;掌握正确使用工具的要领,从而理解“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原则,认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学会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创新,培养整体统筹的能力。

二、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教学内容定位“工艺”是为了帮助学生广泛的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设计创作意识。

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求独立的愿望,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对人、对事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情绪容易激动,对事既积极热情,又焦虑不安,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内敛;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不轻易相信别人的意见,常持分析和批判态度,很反感老师和家长把他们看成小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自尊心特别强烈,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他们力图在各个领域有较出色的表现,想争取在集体中赢得适当的地位,得到好评和重视。

教材提供了9个案例类型,因为其中的石膏造型工艺制作、扎染的设计与制作、蜡绘的设计与制作、陶瓷造型的工艺制作四种课型需要很专业的工具,开设的难度很大。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增加了生活中熟悉的、常见的题材,制作材料容易准备,制作工具易操作的工艺制作课题。主要有:壁挂装饰画的设计制作、布贴画的设计制作、DIY包包设计制作、DIY美鞋的`设计制作、靠垫的设计制作等。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完成一件作品。

三、教学中遵循的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感知和表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的融进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在课程的大部分时间里,我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完成作品。学生通过分工协作,既能锻炼有效合理安排优化的能力,又形成了团结、奉献、帮助的良好精神风貌,形成好的习惯和品德。

3、量力性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掌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的选材、制作及完成的要求应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平的掌握上,不能用非常“专业”水平来要求学生,更不能用专业的形式来束缚学生的思维。

4、创造性原则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创造性思维。这个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记忆力、判断力和动作反应力及速度都已达到人体的最高水平,是一生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也许只是一种形态,一个想法,给于恰当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对以后、将来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5、实践性原则工艺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课。老师讲解与学生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调动眼、手、脑,协调并用。

篇8:高中美术模块化教学

第一环节游戏

游戏是人类一种古老的活动, 它所具有的自由、愉悦、兴趣、创造、表演的特性, 使其拥有了自由驰骋, 自主创新的自由精神;平等参与, 双相交流的对话精神;敢于标新, 善于立异的创造精神;展现个性, 提升情感的人格精神。在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都是与其他教学科目不同的, 同时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贴近与广泛联系也会大大地吸引学生。

弗洛伊德就强调游戏的快感功能, 指出游戏对人生的积极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就指出:“美术活动并不像音乐那样具有游戏性, 但是新课改之后的美术课程, 不纯粹是语言的鉴赏课了, 已经注入了能够使学生去参与体验的情境模块。现代艺术的多样性, 也决定了学生要亲身参与体会带有游戏性的教学过程”。轻松的学习氛围, 愉快的学习心情, 有趣的学习方式, 自由发挥的空间, 加上我们老师的细心和正确引导, 会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无限发挥。

第二环节学习

通过“设计模块”领域的学习活动, 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并运用设计和工艺

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 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 提高动手能力。3.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 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4.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 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 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从学生实际出发, 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联系社会, 加强趣味性、应用性, 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第三环节思维创造

1. 设计教学的基本目标。

表面上看我们在学习设计, 实际上在培养学生对人的关怀。设计关系到造物的活动, 而造物活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 因此, 造物活动最基本的指向是人, 造物活动只有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才能彰显其价值。同时, 造物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 攸关人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设计, 我们也能帮助学生体验和认知人类的基本行为。

2. 获得高品质的行为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行为的效率和质量的高低, 取决于行为主体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表面上看, 是一种外在的行为, 但与行为者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通过设计学习, 会促进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3. 帮助学生学会从功能的角度思考问题。

造物活动往往与功能联系在一起, 功能则包含则实用、审美等方面。要完成一次造物活动, 首先需要明确其功能目的, 然后根据功能目的选择材料、形态、结构。因此, 经常性地进行设计学习, 可以增加学生的目的性, 降低盲目性, 形成从功能思考造物活动乃至其他活动的习惯。

4. 学会创意, 追求卓越和新颖。

在人类的所有的品质中, 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最为宝贵的, 因为创意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是我们个人生活的源泉。设计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设计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对自己对创造性的追求, 可以引导学生摆脱平庸, 追求卓越, 摆脱俗套, 追求新颖。

上一篇:软件工程求职信汇总下一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