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建模

2024-06-24

模块化建模(精选四篇)

模块化建模 篇1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拆卸中的序列生成问题,但是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当零件数目较大时,难免会出现组合信息爆炸现象。

鉴于以上模型存在的组合信息爆炸问题,本文采用有向图和无向图组成的混合图,考虑零部件的约束关系,得出简化的零部件关系图,再将模块化设计中的模块划分原则引入混合图拆卸模型中,把包含零件数目较多的产品分成不同的部件,得到的模型将有利于解决图论模型的顶点和边的“组合爆炸”应用的瓶颈,简化了拆卸图,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效率。

1 普通的混合图拆卸模型

1.1 拆卸混合图定义

图是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离散客体之间关系的有力工具。在集合论中,采用图形来表示二元关系,称为关系图。

一个无向图G是指一个二元组〈V,E〉,其中V是非空的结点集合,E是边集合,而每条边总是与两个结点关联。若图G的每一条边都是无向边,则称为无向图;若图G中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则称为有向图;若图中既有有向边,又有无向边,则称为混合图,用G=〈V,E,DE〉表示混合图。式中:G表示混合图;V为顶点,表示零部件,如图1中的3、4等。E为无向边,表示两个顶点有相互连接关系,在图1中,顶点1和顶点3之间有一条没有方向的直线,表示顶点1和顶点3之间的是无向边。DE为有向边,表示顶点之间有优先约束关系,在图1中,顶点3和顶点4之间有一条带指向的直线,表示顶点3要在在顶点4之前拆卸。

1.2 拆卸混合图的矩阵表示

简单的混合图模型用图解即可得到结果,但是一个产品通常有较多的零件,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用图解的方法。因此,为了方便计算,我们用矩阵来表示混合图。

拆卸混合图[3]是由有向边和无向边连接结点的图,即有向图和无向图的混合图。为了便于描述有向和无向两种关系,本文将混合图分解为无向图G1和有向图G2,即将G=分解为G1=和G2=。假设G=是含有N个顶点的拆卸混合图,则G可分解为两个N维拆卸混合图矩阵G1和G2: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为零件个数,i=j时ecij=0,ecji=0。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时precij=0, precji=0。

1.3 拆卸混合图矩阵表示实例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拆卸混合图的结构特点和组成形式,以一个简单的装配结构简图为例,给出如图3所示的混合图。

通过对该图的分析,给出该拆卸混合图所对应的矩阵:

undefined。

2 模块化拆卸模型的建立

2.1 模块化的定义

模块是组成系统(产品)的通用单元,具有独立功能、标准接口和互换性。模块化后于标准化范畴,是标准化发展的一种崭新的形式[3]。模块化设计的概念是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模块化设计就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和结构独立的模块,通过对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

2.2 产品模块划分原则

现代工业制成的产品都有大量的零件组成,如果在拆卸序列中直接对这些零件生成拆卸序列,会导致拆卸信息的组合爆炸问题。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可以对产品的零件按照经验划分为多个模块,然后以这些模块为单位进行拆卸序列的规划。产品模块划分主要是便于产品的拆卸和回收,因此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来进行[4]。

(1)结构独立原则。

在进行模块划分时,最基本的原则是保持模块在结构方面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模块间的接合要素要便于联接与分离。此原则需要放在第一位考虑,没有结构独立原则,则模块化就无法进行。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中,也需要将结构独立原则考虑进去,使得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够便于生产、维修、拆卸。

(2)功能原则。

拆卸是为了回收,而相当一部分产品的部件可以直接回收,因此在进行拆卸时,要考虑按部件功能对产品进行模块划分。

(3)材料回收原则。

在每个产品中,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材料,为了便于分类回收这些材料,应该使材料相同的零件尽可能一起拆卸。需要拆卸的产品,可能在设计阶段没有或很少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这给模块划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些划分原则不一定能够同时满足。因此,这些原则就存在一个优先级的问题:即首先应满足结构独立原则,然后尽可能地满足功能原则和材料回收原则。

2.3 模块化拆卸的建模

目前,产生拆卸序列的方法比较多,但是有个常见的问题是,这些算法基本上对于超过一定数量的零件就会出现信息爆炸的问题。而且,按照现有的算法水平,基本上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模块化拆卸就是要避免直接生成超过特定数量的零件的拆卸序列,从其他方面迂回来解决问题。

假设我们普通的拆卸序列的方法能够接受的零件数量上限是P(一般不超过20),按照聚合的标准,我们第一步先将产品的零件聚合成Q0个子部件,并且规定每个子部件所包含的零件数量不能大于P,如果Q0P,那就继续对这Q0个零件进行聚合,得到Q1个更高一级的子部件。以此类推,最后Qi

3 实例分析

2001年4月,日本、美国及欧洲国家相继通过了强制制造商回收不能使用的产品法案,开始实施电视机和个人电脑等产品的回收试行计划[5]。

本文以个人电脑主机箱的拆卸为例。如图4所示,建立模块化拆卸的混合图拆卸模型(为了表达清晰,部分零件和电子器件已经移除,过于细小的零件只考虑了它们的组件)。图4中,除去紧固件之外,共包括20个零件。该装配模型正是基于模块化方法装配而成的。根据模块划分原则,把整个产品划分为5个模块,分别为机箱总成模块、主板模块、电源模块、硬盘模块、光驱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的零件个数不大于10。

根据图4,可以给出各个模块的组成信息情况,如表1所示。

得到以上数据之后,我们可以在VC的编程环境下实现这些模块、零件和相互关系的定义。

a) 零件的定义:

b) 内部关系的定义:

c) 模块的定义:

通过上面这些定义和2.3中的建模方法,我们先用partinfo定义根零件,用modualinfo定义此零件的根模块(即产品),然后获取此模块中的子模块,分别用partinfo和edgeinfo定义子模块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对第二步的递归循环,得到所有子模块的相关信息。利用这个算法,我们可以得到电脑机箱的模块化拆卸模型图,如图5所示。

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可以用邻接矩阵来表示,如果矩阵元素pij≠0,则说明零件i和j之间有关系存在,根据分析电脑机箱之间的零件关系,我们得到了以下的邻接矩阵:

我们可以用别的算法来和这种模块化拆卸进行对比。如果采用AND/OR方法来产生拆卸序列,根据公式undefined和undefined(式中i=(1,2,...,A),j=(1,2,...,i-1))将产生100多万个顶点,17亿条边,如果不采取优化算法的话,拆卸序列的选择将不可能进行。采用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只需先将5个模块化的子装配体断开,得到5个顶点、4个边,再将各个模块化的子装配体分解得出各个子装配体的序列,最后并集得出所有的拆卸序列。利用模块化的拆卸方法比其他的模型更加合理,产生的序列的效率更高,同时有效的解决了零件过多而产生的组合爆炸问题。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利用混合图来对模块化拆卸进行建模,将模块化的概念整合入混合图模型中,有效地解决了原来图论模型中边与顶点产生信息组合爆炸问题,可为后续的拆卸序列生成及优化提供切实有效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飞,曹华军,何乃军.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105—109

[2]孟鹏,段广洪,汪劲松,等.基于图论的产品拆卸回收建模与评估系统.机械工程学报,2002;12(38):85—89

[3]黄保群,黄美发.面向维修设计的拆卸混合与或图建模研究.光学精密工程,2004;12(6):137—141

[4]潘晓勇,骆祥峰,刘光复,等.基于层次概率模糊认知图的产品拆卸序列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3;39(4):6—10

模块化建模 篇2

平台独立模型是具有高抽象层次、独立于任何实现技术的模型。模型描述了支撑某些业务的软件系统,系统的建模视角是“系统如何才能最好地支撑业务”。至于系统具体的实现细节,并不是此模型所关心的内容。

平台相关模型是为某种特定的实现技术量身定做的模型。模型使用技术中可用的实现构造来描述系统,也就是相关平台的技术术语,因而可看作是系统的详细设计模型。但是模型只对了解相应平台的开发者有意义。

MDA的核心即PIM和PSM。PIM是需求的建模,PSM是应用具体技术后的建模;PIM是分析模型,PSM是实现模型。然而,PIM和PSM之间并非有很明确的界限,只能说,一个模型相对于另一个模型更加平台相关(或平台无关)。

在MDA中,开发人员建立表达业务逻辑的PIM,定义由PIM变换成PSM的变换规则,而后系统自动将PIM变换成一个或多个对应的PSM,再根据PSM自动生成代码。描述业务逻辑的PIM将具有长久的价值,而针对特定平台的PSM则可能随着平台技术的进步而快速的迁移。即当平台技术变更时,PIM始终保持不变,仅需改变PIM到PSM的变换规则。纵观MDA的开发过程,系统开发的最终产品是PIM,而PIM到PSM以至到代码的实现都是由第三方自动化工具实现的。如图1所示。

1 UML统一建模语言

MDA的核心技术即基于广泛使用的可视化、存储、交换软件设计和模型的业界标准。OMG定义的一系列MDA标准中,最著名的即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UML提供了单一、标准化、强大的语言来全面描述系统,是关注系统的所有人之间交流的一种统一语言。

那么UML在MDA中扮演着什么角色?MDA核心工件PIM和PSM的建模都是通过UML定义的,UML即MDA的基础。

(1)UML分离抽象语法和具体语法

UML早期着力于图形表示法,规定了不同图形和线条的语义;而今,UML包含了自身语义的形式化模型,模型定义了UML建模者使用概念,并将其赋予抽象语法,图形表示法仅是表示抽象语法的一种具体语法。UML元模型是UML形式化模型,即模型的模型。元模型为构成模型的东西建模,是UML元模型抽象语法的一部分。灵活性的关键在于元模型用抽象语法和语义定义了UML建模属性。元模型通过非形式化文本和形式化约束描述建模结构的语义。MDA关键需求之一即抽象语法和具体语法的关注点清晰分离,意味着用某种特定具体语法编码的UML模型没有“永不分离”的绑定到具体语法上。基于MDA的视角,最重要的是模型的属性,而非模型可视化的图表布局。

(2)UML具有内置的扩展机制

机制允许建立特定的基于UML的语言,即UML profile。为系统某一方面定义特定语言,每一语言支持系统特定方面的规约,既是MDA关键需求之一,也是UML profile机制对MDA的贡献。MDA定义profile的同时也定义了一个映射,以指明如何遵从profile模型变换为profile所处理的系统工件。

(3)UML支持独立于平台的建模

UML生来支持创建独立于平台的系统规约,且规约足够形式化、精确、可驱动生成器。UML支持形式化、独立于平台的建模的一种手段是允许语义规约和实现规约的分离。UML以说明性的方式形式化、简洁的对需求做出规约,而不必说明如何实现。UML还可以表述独立于平台的不变式、先验条件和后验条件。UML可扩展性也为支持独立于平台的建模做出了贡献,profile机制为独立于平台的建模量身定做语言。

2 到货管理模块的建模

到货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三大功能:到货登记及查询、到货检验接收和检验结果维护。本文以到货登记及查询为例,进行PIM建模。

2.1 功能描述

到货登记的信息分为到货信息和明细信息两部分。采购员首先登记到货信息,此信息必须一次性填写;由于每次到货的数量较大,采购员无法一次完成所有到货信息及明细信息的登记,因而明细信息可以稍后录入。

在明细信息的登记中,采购员可以选择到货的物料是否需要检验,如需检验,则此物料的信息被送到检验部门,等待接收;如不需要,则此物料的信息直接送至库房调度管理部门,等待入库调度。

到货查询提供到货信息、到货细目信息和到货不合格信息的查询。

2.2 用例图

用例描述(如图2):

(1)到货登记用例

(1)登记到货时的基本信息和明细信息到货以后,采购员首先登录到货登记主界面;

(2)根据员工号+日期+流水号,自动生成到货登记号;

(3)输入物料、供应商及提货的基本信息;

(4)采购员点击“到货细目登记”标签,进入到货明细信息登记界面;

(5)根据到货登记号找出所要登记的货物;

(6)输入到货明细信息;

(7)到货登记完成。

(2)到货查询用例

(1)查询到货信息员工想查询到货信息;

(2)登录到货登记查询界面;

(3)可输入到货登记号、凭证号或登记人等信息;

(4)按照相应输入为关键字找出到货信息;

(5)还可点击每行后面的按钮查询到货明细信息;

(6)点击“不合格信息”标签,查询不合格信息;

(7)可以打印或导出所查到的信息;

(8)完成查询到货信息。

2.3 时序图

(1)到货登记时序图描述

采购员在登录界面输入信息(用户ID和密码等),系统判断用户输入,如果正确则进入系统。采购员进入到货登记界面,填写到货登记信息和明细信息。触发保存后,由到货登记控制完成到货信息的保存,并自动检查所填信息是否满足格式要求等信息验证,如果满足则保存至数据库。操作完成后登出系统(如图3)。

(2)到货查询时序图描述

员工在登录界面输入信息(用户ID和密码等),系统判断用户输入,如果正确则进入系统。员工进入到货登记信息查询界面,填写要查询的到货登记信息。触发查询后,由查询控制完成对到货登记信息的查询,并显示在查询窗口;若查询到货明细信息,由查询窗口触发查询,查询控制获得到货明细信息,并显示在查询窗口;若查询不合格信息,由查询窗口触发查询,查询控制获得不合格信息,并显示在查询窗口。操作完成后登出系统(如图4)。

2.4 类图(如图5)

(1)实体类

到货登记信息类:记录到货登记的基本信息和明细信息。

(2)控制类

业务控制类:到货登记控制类的基类。

到货登记控制类:控制到货信息的录入和查询。

3 结论

MDA技术是将基于组件开发、设计模式、中间件、说明性规约、企业构架、企业应用集成和契约式设计等一系列新的趋势性技术整合到一起的开发方法,其核心工件是模型。MDA的开发过程即构建PIM、构建PSM和生成Code。MDA采用了广泛使用的可视化、存储、交换软件设计和模型的业界标准:统一建模语言、元对象设施、XML元数据交换和公共仓库元模型。本文利用MDA的核心技术之一统一建模语言,对到货管理模块进行了PIM建模。下一步的工作是基于已经构建的PIM,实现PIM到PSM、PSM到Code的模型变换。

摘要:MDA的核心工件是模型,它定义了平台独立模型(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PIM)和平台相关模型(Platform Specific Model,PSM),其目标是借助工具实现模型间自动变换。MDA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一步就是构建PIM,本文以到货管理模块为例,详细阐述了支持MDA进行PIM建模的具体实现过程。

关键词:模型驱动架构,平台独立模型,平台相关模型,统一建模语言

参考文献

[1]Anneke Kleppe,Jos Warmer著.鲍志云译.Wim Bast.解析MDA.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David S.Frankel,鲍志云译.应用MDA.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Chris Raistrick,Paul Francis,John Wright.赵建华,张天等译.MDA与可执行UML.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OMG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MDA Guide.Version:1.0.1.2007.http://www.omg.org/mda.

[5]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Version:2.1.1.2007.http://www.omg.org.

[6]David Akehurst.Model Translation:A UML-based specification technique and activ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PhD thesis.University of Kent at Canterbury.2000.

[7]Shane Sendall and Wojtek Kozaczynski.Model transformation:The heart and soul of model-driven software development.IEEE Software.2003.

[8]郭宁.基于MDA的软件设计与实现研究[DB/OL].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2005.

基于UG建模模块的注塑模具设计 篇3

1 UG建模模块的注塑模具设计方法

1.1 三维注塑的模具设计

三维注塑主要是通过对三维软件的应用来实现对模具的设计的, 模具设计者利用三维建模的形式为模具的各个部件进行三维模型的创建。首先对模具部件进行设计, 其次对模具的配件进行设计, 三维注塑的模具设计形式, 有着很直观的视觉效果, 被广泛的应用到模具零件的设计之中。

1.2 智能化模具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开始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推广,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模具设计的智能化。模具设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需要建立一个标准的数据库, 在模具和模具零件的标准数据库内, 进行模具零件和模具框架的自动化配置和设计。

2 注塑模具设计的流程

注塑模具的设计大概按照以下流程, 首先是利用三维软件技术进行模具的建模或者创建, 并对模具的模型进行放大和定位, 然后要对模具的各个部件进行系统的验证工作, 创建模具的型芯和型腔, 通过模具的标准数据库进行对模具零件的创建, 最后对转化出来的各个标准部件进行逐一的设计。

在三维注塑的模具建造中, 主要是通过三维软件来进行模具的建模, 三维注塑的建模设计需要将模具的结构构件进行三维模型的创建, 还需要结合模具的加工工艺需求, 通过对模具进行模型的分离和解析, 来实现对模具各个构件的创建注塑, 将标准的模架作为基础进行模具各个标准部件的转换和设计, 最终实现对整个模具的完整设计。创建型芯和型腔是注塑模具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首先要对模具进行模型的分解, 通过相应的软件技术最后获得模具的型芯和型腔。

3 基于UG建模模块的注塑模具设计体系的构建

3.1 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UG的建模模块的设计环境下, UG技术会针对注塑模具提供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 UG建模模式下主要采用三维的设计方案, 在对注塑模具进行设计时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需要注塑的模具部件进行三维造型, 还要对这些模具部件进行流动性和工艺性的分析, 然后才能确定注塑模具的整体设计方案。UG建模模块对于模具的草图、模具的实体模型以及模具的曲面模型都能很好的展现出来,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帮助模具的设计人员, 方便他们进行复杂模型的设计。通过UG软件可以实现对注塑模具的厚度、模具的斜度等信息的分析功能, 这样可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模具的塑件分析, 发现其中不合理之处, 可以通过三维模型对塑件进行修订或调整。

3.2 设计过程

UG软件建模在其前期需要确定的是注塑模具的总体设计方案。在完成模具设计方案的前期工作后, 需要对注塑模具进行结构的分解, 通过三维软件技术, 对注塑模具的各个部件进行设计。UG建模模块采用了智能化的设计手段, 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模具设计中的及时调整。例如, 在模具的注塑中, 模具的塑件在注塑过程中产生偏差, 尺寸发生了改变, 通过智能化的技术, 其他的模具部件便会自动的进行变更和修正, 不用进行模具结构的重新设计。

4 注塑模具设计中运用到的相关技术分析

4.1 标准数据库的开发技术

UG软件建模模块的注塑模具设计需要建立在标准的模具数据库下进行设计, 这就要求对于模具的标准模架和模具部件的标准数据库进行开发, 一般都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模具标准数据库的开发。首先是利用Excel表格的形式, 实现对模具各项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和统计, 由于办公软件Excel表格的功能强大, 对于数据的处理也越来越快捷, 因此可以利用Excel表格对UG软件中的模具标准数据库进行处理, Excel表格的形式更为直观的将内容展现出来。这种方法虽然存在着直观展现模具设计的具体流程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对于不同的标准件需要进行文件名的修改, 也就是说当标准件确定后, 一旦更换就需要重新的进行装配体的调入。其次, 可以利用程序来进行模具设计。在进行注塑模具的设计时, 可以利用UG软件或者C程序等技术进行程序的变成, 以模具的标准数据库作为基准, 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 来制定出不同的模具标准件系统, 在标准件的调动上更为的方便快捷。编程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持, 同时也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4.2 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主要是指将模具的运动规律记录下来, 根据其运动的规律进行模具设计的模拟设计工作。该项技术首先需要把模具的各个零件进行分解, 将其分组为不同的运动组, 通常是依据模具零部件的运动来进行划分, 对于模具零部件存在的不同分组之间的实际情况, 来进行分析和检测, 这样模具设计人员就可以对模具运动产生的干涉量有所了解,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对模具零部件进行优化, 提升模具的装配性能。

5 结语

综上所述, UG软件对于注塑模具的设计有着促进作用, UG软件技术是运用最广的模具设计技术, UG软件技术, 可以确保注塑模具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性能, 而且UG软件建模方式, 采用三维注塑的形式, 可以直观的看出模具设计的流程, 同时也实现了操作的简单化, 提升了注塑模具的设计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UG软件的模具设计方式, 开始向着智能化发展, 必然会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 大幅度的提升了发展和更新速度, 硬件和网络软件无时不刻的不在发生的更新和变化。网络技术也同样的应用到了模具行业, 在模具的建模木块通过网络软件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模具的设计工作, 目前在注塑模具的设计中往往是依靠UG软件实现的, 该文研究了UG软件的使用流程和方法以及UG软件的建模效果。

关键词:UG软件,建模,注塑模具,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向丽, 史红丽.基于UG建模模块的注塑模具设计[J].电子制作, 2013 (15) :28.

[2]毛东文.基于UG建模模块的注塑模具设计[J].机械工程师, 2012 (7) :54-55.

模块化建模 篇4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模块电气,数学建模,仿真分析

0前言

可再生能源运用的主要形式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模块关键是依赖于电力的对应变换器把太阳能源充分转化成电能, 并有效的用在负载供电中, 电气特性是电力变换器设计的关键点。太阳能电池的温度及太阳自然光照以及其相关负载阻抗直接关系着光伏模块电气特性, 掌握这些相关特性能够有助于光伏并网发电设计, 促使其太阳能电池以及电网并联有效的供电给用户。

1 太阳能光伏模块分析方式

(1) 通常太阳能常规性测试条件会被定义成二十五摄氏度的太阳能电池温度, 太阳能辐射量是在1000瓦m2左右以及其对应空气质量应该是在1.5大概, 可以说太阳能相关模块系数均是基于常规测试条件之下再经由太阳能模块板所提供的能量。

(2) 现阶段所应用的对应光伏电池等效率电路实际运用及操作是要依据对应要求功率级别以及其电压级别, 从而把不同光伏电池实行一定程度的串联, 再构成光伏模块以及非常整齐的队列。光伏电流对应数值应该比其光伏电池所受电面积大, 并且其对应的光照强度也较大。光伏电流所输出的负荷电流是其对应的暗电流, 其相关开路电压是外负荷电流, 对应的串联电阻是其分流电阻。如图1所示,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简示图。

2 太阳能光伏的模块特征曲线

2.1 I-V 曲线

光伏模块的对应电流及电压曲线之间的光伏模块较大输出功率均是采用长方形来表示的, 在其对应的拐点位置相关电压以及电流和为其最大功率位置。若是其光伏模块在运作时, 其相关最优化电流以及电压可以合理的为其对应负荷提供最大功率, 利用填充数据对其最大的功率, 和其太阳能光伏模块对应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展开实际性描述, 把其定义的最大功率标记为相关覆盖面积及对应面积乘积比值。在光伏模块设计时应该重点考虑其填充参数。如图2所示, 光伏模块I-V曲线简示图。

2.2 R-V 曲线

光伏模块的内部阻抗计算表达是为:

太阳能光伏模块内部往往会存在着内部阻抗以及电流的对应曲线特征, 若是在光伏模块电压是对应的最优电压时, 这时光伏模块内部电阻可以说是最大的;若是及对应的负荷电阻进行匹配可以达到大功率传输。在对应光伏电压超出模块的内部传输功率, 那么其模块内部的对应阻抗会降低, 若是其对应模块是处在开路情况下, 这时的模块阻抗是最小的。因此其对应光伏模块R-V曲线是最关键的光伏模块设计曲线。

3 仿真分析

(1) 再展开光伏模块仿真分析时应该将其对应光伏模块光照及电池温度分别模拟, 并使用对应电流表对相关模块电流实行一定程度输出, 再用电压表将其电压进行测量, 分别使用电压及电流乘法器来展开模拟功率显示, 光伏模块仿真应该使用输入口对应电压展开数据扫描, 再进行光照强度以及温度不定的模拟, 进而能够充分的分析出处在不同强度光照之下的对应光伏模块相关电流输出会随着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2) 电压的相关端口设计应该把对应电压设置在25伏, 再对其相关的电压展开深层扫描, 促使其电压可以从400伏持续增长至1000伏, 这样能够得到光伏模块同一温度及光照之下的相关电流及输出功率对应特征。

(3) 伴随着对应光照的提升其输出电流以及功率也在持续的提升, 最大的功率也实现了最大数值。输出的对应电压从零持续升到最大, 在其输出的电流不变时所输出的功率会随着对应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若是其输出电压处于最大数值则其功率会逐渐的降低。

(4) 在设计其相关电压端口时应该把对应电压设置为1000伏, 并对其输入端口相关电压实行设计, 在接下来就是要扫描其对应参数, 促使其对应电压在最小值增长到最大数值, 以得到光伏模块同一温度及光照下对应电流以及其功率特征。

4 结语

本文的光伏模块数学模型仿真是基于太阳电池的对应温度及光照强度为其变量, 来呈现的高度非线性函数, 来合理的计算出光伏模块对应电气特征。其相关的短路、开路电流, 还有电流温度相关数据以及电路电压温度数值, 在常规测试条件之下的对应定额数据, 还要合理的考虑不同温度及光照之下的光伏特性干扰, 这些对光伏模块特性掌握都是十分关键的, 特别是规模不大的电压区域上的变频器设计, 这时就极为需要光伏模块电压特性, 才能实现较为合理的计算以及方针技术, 能够充分的实现最大化转化成果。

对于时常运用的光伏电池等效率电路的运用以及操作是务必要依据其对应要求功率级别及电压级别, 充分的把不同光伏电池实行一定程度的串联, 进而构成光伏模块以及较为整齐的队列。在这过程中对应的光所生成的电流数值会比光伏电池受电面积大, 并且其光照的强度也是较大的。

电压的端口设计应该把对应电压设置为25伏, 在将其电压实行深层扫描来促使其电压在400伏升至1000伏, 这样就可以得到光伏模块同一温度及光照条件之下的对应电流以及输出功率特性。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模块化建模】相关文章:

太阳能光伏模块数学建模论文04-27

模块化05-05

模块化06-10

“模块化”方法05-11

模块化构建05-20

任务模块化06-03

模块化标准06-08

模块化实验06-18

模块化项目式05-12

教材设计模块化05-18

上一篇:补肾壮阳中药下一篇: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