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节”

2024-06-25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节”(共10篇)

篇1: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节”

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管理经验的智慧结晶,成功的企业文化能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较大推动作用,可以提高职工的向心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但是,这种推动力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可成的,而是一个科学提炼、循序升华的过程。

从建设的客观规律来看,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特别注重在提炼过程中挖掘“情节”、在外在展现时做好“细节”和在传播过程中抓住重要“环节”。只有充分重视这三个“节”,构建起来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软实力的能动作用。

提炼文化理念要挖掘“情节”

企业文化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自然产生、积淀而成,应该说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和企业、职工密不可分的一种意识积累。

成功的企业文化不是凭空想象、随意捏造的,而是要在充分总结企业发展历史、经营经验和职工行为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形成的。在建设文化的初期,企业所做的工作就是将客观存在的意识积累提炼为清晰的文化理念和激励口号。在这个提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挖掘背景“情节”。

例如,一说到“铁人精神”,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铁人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一说到“雷锋精神”,人们又会想到“战士雷锋抱着小孩,扶着老大娘,打着雨伞行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这些之所以对人们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就是因为其背后有着丰富的“情节”。

企业文化也不例外。要想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让广大职工产生共鸣,就必须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原则,充分做到“就地取材”。要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的坎坷挫折、取得的成绩荣誉、将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不同时代、不同阶段所发生的故事以及不同层面的职工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作为企业文化提炼的基础。

要实现企业文化理念的背后有“情节”支撑,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组织企业各个工作领域中部分有代表性的职工进行座谈,把提炼出的企业文化理念逐句念出来,看他们是否能够根据这个文化理念,把所想到的可以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如果大部分人都可以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人物或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提炼出的企业文化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种企业文化才是有血有肉,能打动人、感染人的,

有“情节”,文化理念能更丰满;有“情节”,文化口号更有力量。在提炼企业文化理念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情节”的作用。

展现文化要注重“细节”

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产生了,如何宣传出去、展现出来,则是一个系统过程。

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全面统一了行业的视觉标识系统,很多行业企业也都确定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代表颜色,创作了企业之歌,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这只是企业文化展现的基本工作,要想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的展现力度,必须进一步完善视听形象体系建设,并在“细节”上下功夫。

,笔者到云南某烟草企业参观学习,该企业代表“热情服务、温暖周到”的“红色”企业文化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该企业的办公楼建筑外体和职工服装都是清一色的红,给每一位外来人员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次,工作中很多细节也体现了红色这一元素。如物流分拣人员的围裙是红色的,办公楼和物流中心各办公室门口的擦鞋垫也是红色的,等等。从一些可感可触的细节上,人们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代表颜色以及企业文化的主要理念。

要重视细节,企业还可以把文化标识印制到档案袋、文件夹、信笺上,绣制或佩戴到职工的工作服上。另外,企业文化之歌不只作为企业会议的背景音乐、歌咏比赛的必唱曲目,还可设置成广大职工的手机铃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企业只有充分抓住细节、利用细节,做好企业文化的展现和宣传,才能让内外部人员都能随时随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

传播文化要抓住重要“环节”

企业提炼和传播企业文化并推动文化落地,对内可使职工能切实践行文化理念,提升工作水平,对外可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那么,如何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使企业文化能够广而知之?笔者认为,在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抓住重要“环节”。

决定企业文化影响力的不仅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更多是在于基层的一线职工。一线职工的素质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的特质和内涵,一线职工的思想高度决定着企业文化的高度。行业的专卖人员、客户经理、送货员、烟技员等一线职工,每天都要和零售客户或烟农打交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传播着企业文化,都能影响到企业的形象。

因此,抓住一线职工传播文化这一重要“环节”,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把企业文化展现出来,让广大零售客户和烟农感受到烟草企业文化的亲和力、影响力尤为重要。

在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应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等,提高一线职工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其传播企业文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篇2: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对照这个标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该要注重三个环节。

第一,作好规划是关键。新农村建设务必规划先行,规划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求实。做规划必须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通过规划的实施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创新。即目标求新、体系求新、定位求新。规划目标务必力求全面具体有可操作性,将特色产业、村镇建设、乡村道路、教育资源整合、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重点专项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

第二,加大投入是基础。目前,西部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不断地投入。加大投入的重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让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面貌得到改变。近几年,西部地区对农村的投入重点放在了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农村公共事业投入较少,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任务相当艰巨,必须把加大投入当作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篇3:作业设计要注重三个维度

高度:作业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要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要适合未来人才培养需求。它需要我们教师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审时度势, 去思考和设计。

梯度:“因人而宜, 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千古不变的定律, 教师设计作业同样需要遵循。由于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智力的差异, 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领悟程度各不相同, 所以作业不能全班“整齐划一”搞“一刀切”, 要设计有梯度的、适宜不同学生练习的选做习题。

篇4: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节”

一、党建工作要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经营创效和安全发展。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上、在处理企业重大问题和矛盾中、在干部的培养和人才的使用中、在促进企业稳定和谐发展中与企业中心工作是一致的。要搞好基层党建工作,就必须融入到企业的实际运行中去,决不可游离于企业实际,决不可游离于企业经济活动之外,否则就会成为“两张皮”,失去活力与驱动力。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就是党建工作的全过程,经营管理的难点就是党建工作的难点,经营管理出现的问题,就是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必须深入开展好形势及任务教育。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全年工作目标,大力宣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宣传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各级党组织应责无旁贷地把工作部署毫不衰减地传递到基层、传递给员工,通过学习文件、开展讨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党建工作要始终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结果最好就朝这个目标努力。要解决问题,必须解决好人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要实现各项工作目标,就必须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好激励的积极作用,这都是党建工作的优势、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板。要通过优势互补,真正在抓推进、抓落实、补短板、防风险中,发挥好党建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必须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服务员工、凝聚人心、攻坚克难、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党支部建设,带动工青团妇各项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与广大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确保本单位、本部门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要积极推行党员目标管理,把党章规定的义务与岗位职责相结合,明确学习、工作、联系群众等具体目标。每个党员要承包一个责任区,联系一个帮扶对象,做好一个班组的思想稳定工作。要大力推进党员亮身份活动。通过佩戴党徽“亮身份”,使每个党员身上有压力,眼中有目标,心头有使命,肩上添责任。要围绕生产经营管理中心任务,结合“比学赶帮超”工作,深入开展党员“三亮三比三评(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搭建有效活动载体,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感召员工,自觉为企业经营创效、改革发展作贡献。

二、党建工作要与教育实践活动有机融合。

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还要和当前开展的各种学教活动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要开展好“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既是中央的部署,也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要求,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是针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对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出的新标准,对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理想信念、作风操守、行为品德,认真查找整改“不严不实”和“学做不一”问题,深学细照、躬身实践,感召和带动身边干部群众共同扬正气、树新风,形成上级带下级、领导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生动局面,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升级。要大力弘扬“三老四严”光荣传统和铁人精神。对待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严格要求,首先从领导干部严起,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带头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领导干部坚决不做。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基层工作,使“三老四严”的优良作风在机关工作中得到落实。要在基层员工中大力倡导“四个一样”。即对待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要进一步赋予“三老四严”的时代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并与企业文化融汇贯通,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突出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党建工作要与职工利益紧密融合。

抓党建是为了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是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转型发展、提质升级;企业发展是为了国民经济和员工利益。所以,党建工作必须要与职工利益紧密融合。要切实树立群众观念。用真情凝聚群众,用真心服务群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要时刻牢记,民心是第一政治、暖心是第一工程、齐心是第一要求、爱心是第一情懷。时刻把职工冷暖放在心上,紧紧围绕职工最想的、最盼的、最愁的事情,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篇5:防治腐败要按照三个更加注重要求

一、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权力约束机制。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大了源头防治腐败工作力度,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腐败现象却依然存在。因此,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出路在于改革。只有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推进制度创新,才能逐步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问题。一是以改革为统揽,消除体制机制上引发权力“寻租”的因素。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防止“带病提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探索实行重大项目审批会审制度,积极推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推进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改革,完善公务活动接待制度。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健全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完善司法人员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度,遏制司法领域的腐败现象。二是规范权力运行,健全权力制约机制。针对目前权力运行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制度规定,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三是突出对重点部位的监督,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将巡视范围向县(市、区)延伸,开展对国有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巡视工作;加强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作用;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措施。既要管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又要管好要害部门、重点部位、关键岗位的实权人物。

二、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健全市场机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完善的市场机制对于减少权力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至关重要。因此,预防腐败必须健全市场机制,凡能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要尽量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凡能引入竞争机制的,就不要垄断;凡能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就不要政府直接管理,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一是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四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惩处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二是不断完善防治措施。针对工程建设、土地管理、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应对办法,完善“四项制度”配套性规定。出台招标投标法实施细则,防止围标串标、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等行为;建立划拨和协议出让土地公示制度,规范划拨和协议出让土地行为;健全企业国有产权信息监测系统,推进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建立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健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执行监管体系。三是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督和管理,规范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和执业资格退出机制。

三、大力实施“阳光政务”,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公开是腐败的天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公共权力的运作走向公开化、民主化,腐败问题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必须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把公共权力和事务置于群众监督之下,防止“暗箱操作”。进一步办好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和许可工作机制。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实行政府有关文件、政务资料、重要公共事务会议向公众和舆论开放,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审批、收费项目、人事任免等行为实行质询、听证、报告等制度。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规范政务公开栏,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点题公开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开形式,让群众发表意见、反映情况、进行咨询。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健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村务公开,促进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公用事业单位要逐步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办事公开,统一管理。

四、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不断提高防治腐败的科技含量。抓好现代科技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更多地把制度通过程序具体化、固定化,增强制度落实的刚性。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实行网上审批和网上举报,进行网上跟踪监督检查,有效限制人为因素对公共事务处理的影响。现在有的部门采取网上评审项目,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关系项目”、“人情项目”问题,这些经验值得推广。建立包括廉政档案、个人财产申报在内的领导干部廉政诚信信息系统、企业和公民诚信信息系统等数据库;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限制或取消“黑名单”上行贿者的入市资格。

篇6: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节”

沈洪波

曹恒涛

(土木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高校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除了要严把高校学生干部竞聘选拔关之外,更要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关注学生干部自身的健康成长,坚持干部培养与明确角色定位、强化干部意识、提升干部智慧结合起来,走全面发展之路。关键词:高等教育 学生干部 培养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参与力量,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榜样和示范作用。[1]他们是教育的受体和主体,既是老师的学生,又是学生的领跑者。学生干部自身思想水平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以及各项学生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干部的培养应注重以下三个结合。

一、把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明确角色定位结合起来

1.1 学生角色

学生干部首先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和普通学生一样有着学业上的任务,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义务,有为班级、年级建言献策的权利,应该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协助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做好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最忌讳学生干部只看重“干部”而轻视“学生”,造成“学干倒臵”的错误现象,更不能把学生干部的权利和荣誉当作大学的一种追求,而是要清醒的认识到,大学之道,在于知识之广之深,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利用这宝贵的四年汲取和积累各种知识,对于学业上的追求要永无止境,对于班级、年级的工作要勇担重任,只有做好一个普通学生该做的,才能做好一个干部。

1.2 榜样角色

学生干部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他们具有较强的纪律意识、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引导者、践行者。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是一面旗臶、一个榜样,学生干部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好表现,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广大学生,对其他的学生起着其他方式不可代替的榜样示范作用。[2]相反,学生干部言行上的负面影响,会导致周围学生认识上的错误,降低学生干部的公信力,制约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学生干部要充分发挥自己在道德体系、专业学习、工作领域和日常行为上的标兵作用,做一个学生信服,老师放心的学生干部。

1.3 服务角色

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纽带,及时传达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同时把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领导、老师,从而沟通了老师和学生的联系,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学生干部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服务同学,在于服务学校。学生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就是增强服务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乐于服务的态度,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乐于服务学生的习惯,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和学校服务。通过做好老师的助手,协助老师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提高综合素质的舞台,让广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这样不仅增强了工作的说服力和引导性,也凝聚、团结了广大学生。我们要杜绝在日常的工作中,仅仅是简单的传达布臵,甚至是采取命令式的口气开展工作,而不是以一个服务者的态度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开展工作无疑是没有信服力和生命力的。

1.4 专家角色

学生干部是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他们干工作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因此,学生干部理应成为自己所负责的工作领域的专家。随着学生干部工作的细化,以及网络化办公的推进,不同组织,不同职能部门负责人既是有限范围内的学生干部,也是该工作的组织、宣传、执行过程中的学生领导。只有专业才会高效,比如在贫困生认定资助工作、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学生评先评优、入党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中,相关的学生干部只有深刻领悟工作的重要性,熟悉工作的流程,成为该工作领域的专家式干部,才会让工作更具科学性、高效性和实在性,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能顺利的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低年级的学生干部。

二、把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强化干部意识结合起来

2.1 政治意识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变革,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深刻变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态度日趋多元化。[3]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中的精英,理应树立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腐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首先,学生干部应该多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焦点和民生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影响其他学生,做一名思想政治过硬的学生干部。其次,在面对各种政治事件上要比周围的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使普通学生认识到整个事件的真相。

2.2 责任意识

学生干部不仅仅是一种头衔,一种荣誉,更应该是一种责任。从做学生干部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在工作上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恪尽职守,公平公正,时刻想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尽自己最大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做一名学生干部有极强烈的责任感,不仅是学生干部的基本素养,更自身素养的一种体现,责任感表现在工作上产生信任,表现在朋友之间产生友谊,一个有责任感的干部,一定会赢得广大学生和老师的信任,被人尊敬。相反,一个缺乏责任意识的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时,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能投入自己最大的精力,一定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使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进而也会制约着自身工作的继续开展。

2.3 作风意思

学生干部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这是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鉴定一个学生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发出号召,牢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的“两个务必”[4],是对我党领导干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提出的要求。学生干部是高校基层学生的领导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也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榜样角色和服务角色,才能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作风严谨,通过自身模范带头作用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树立自己的威信,才能带领广大学生顺利开展各种学生工作,更好地完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2.4 团队意识

学生干部是学生队伍中的一员,任何一级学生组织都有若干名学生干部组成,由于不同经历、不同修养、不同个性、不同思维方式导致工作思路和方法上的差异是必然的,这种差异往往反映到对问题、事物和人的看法和评价中。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造成组织内耗,不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会产生不团结的想象。面对此类问题,学生干部需要树立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沟通交流的意识,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在彼此之间的差异中找共同点,突出团结奋进、推进工作这个主题,加强整个学生组织的凝聚力。团队意识是优秀学生干部必备的修养,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相反,有的学生干部没有团队的意识,搞小团体主义,不能为集体的利益添砖加瓦,这样的工作是肤浅的、狭隘的。

三、把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提升干部智慧结合起来

3.1 加强学习理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政治举措提了出来,党员干部多读书、多学习的要求得到更大肯定。大学生时代是一个人的知识迅速积累的一个时期,也是一个人心智走向成熟、阅历逐渐丰富的时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学生干部一定要克服“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的认识误区,在学好专业知识,完成好日常工作之余,要多抽出来时间读书,将读书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我们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和应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时刻记住“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5]。真正优秀的学生干部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用自己的智慧思考问题,并且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升华,真正用自己责任心和能力为学生服务,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基础,一个有智慧的学生干部一定是一个学习型的干部。

3.2 提升受挫能力

学生干部处于人生中的特殊时期,他们经历着人生中从中学到大学,从学生到学生干部,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学业任务、工作责任、家庭责任,需要考虑和做的事情会很多,由此绝大多数学生干部都不同程度产生来自学业、工作、恋爱等方面的挫折感。这些挫折感已经影响到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很多学生干部会因为这样那样的挫折感而一蹶不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说:“我们这一代人最重大的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由此可见,心态在人的一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面对的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不妨用一颗平常之心、平和之心、敬畏之心对待,把眼前的挫折当作是对自身的考验,是人生难得的一次锻炼机会,这样就会获得无穷的勇气和信心渡过暂时的困难。恩格斯曾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6]这就要求学生干部不仅要有好的心态面对挫折,更要从中吸取教训,获得宝贵的经验,提升自身经受挫折的能力。

3.3 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干部是干部队伍中的一员,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氛围是一个学生干部顺利开展工作、健康成长的基础。营造和谐工作氛围需要学生干部有一种宽广的胸怀,胸怀是人格的品位和质量,胸怀也是友谊的桥梁。这种胸怀要求学生干部一是对老师、同学要真诚,就是要表里如

一、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坚持与人为善,能真心帮助别人,用真心换人心。二是对老师、同学要和善,不逞强、不独断,工作上要多沟通、多商量,用理解和宽容去对待意见和分歧。三是要能成人之美,解人之忧,“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给予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胸襟。学生干部要把宽广的胸襟当作做人的基本品质,不仅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团结所有同学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更是提高学生干部公信力的要求。所以,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学生干部一定是一个有智慧的干部,一个有智慧的干部一定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3.4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

实事求是

不图职务高低 只图服务学生

[5] 1942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 演讲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32页)

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③〕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位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一是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面对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缺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斗争,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法非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曾向全国大学生明确提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④〕能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接面对的带有根本性的挑战。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同学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同学们从进入大学校园起,就应当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智育方面,同学们需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体育方面,同学们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体健康,才能胜任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明天的工作职责。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育方面,同学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当代大学生承担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地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⑤〕,就是说,只有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篇7: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节”

安全生产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是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等闲视之。各级领导在安全管理中要注重抓好“三个重要关键环节”,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目标。

一、以人为本,超前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地工作,并非领导在会上讲一讲,把措施往纸上订一订,将制度往墙上贴一贴就完事大吉了。而是要动员发动人人参与,预防为主、超前教育,真正把安全工作建立在最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上,达到警钟常鸣,才能杜绝事故,堵塞漏洞实现安全生产之目的。

1.超前教育经常性。只有正确的安全理论,才能有规范的操作行为,否则,一个不懂安全知识,缺乏对安全重要性认识的人,让他实现安全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必须采取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学习相结合,全面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献身讲解与典型事故剖析相结合等方法。例如,我矿为了让“三违”人员通过献身讲解,受到安全教育、组织“三违”人员到第一医院护理下肢瘫痪的重工伤,并让工伤本人畅谈自己违章操作导致终身残疾,给本人和家庭造成不幸的沉痛教训以及给企业造成的重大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通过献身教育使“三违”人员上了一次生动的安全教育课,进一步强化了职工安全意识和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各级党政组织要认真组织开展生动形象、育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从而增强每个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才能达到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的安全生产目标。

2.思想疏导针对性。在搞好超前教育经常性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所有“三违”者和“不放心职工”的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使其提高认识,同时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使其接受教训,达到一次受痛永不在犯的效果。对于“三违”人员和安全不放心人进行思想疏导,不仅党政一把手和主管副职要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而且,班工长、党员、安全网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反面典型转化,鞭策后进,有的放矢的开展好安全教育工作。

二、质量为本,规范操作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

“安全为天、质量为本”。质量是安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正确引导职工搞好质量标准化,规范职工正规操作的程序,才能使职工人身安全得到保证。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干群走出去,到质量标准化先进单位“取经探宝、认真学习、消化吸收”提高认识,认识到大搞质量标准化不是装门面,图好看,而是为了企业安全和职工人身不受到伤害。由于认识得升华,从而使我矿搞好质量标准化,有了牢固得群众基础。再加上在开展质量标准化大会战中,高标准、严要求、自加压力更增添了“团结奋战、争创一流”得决心和信心。最后以优异得成绩被局评为“精品工程”样板单位。质量标准化会战活动的开展夯实了安全工作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使我矿的事故率明显下降,呈现出安全市场无事故的稳定局面。

2.严格管理,巩固成果。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动态中产生和形成得,所以,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实行动态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评比、奖罚,调动质检人员积极性,坚持跟踪检查,一丝不苟,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不合格得坚决推倒重建,决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从而使各单位经常性得认真开展内部质量标准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精品工程”不掉标,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三、改善装备、加大投入是实现安全的保证。

回顾建矿历史,剖析过去曾发生过的各种事故造成得沉痛教训,不难发现,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因素;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人的主观原因,可以通过思想教育改变,而客观因素必须靠不断完善的技术装备加大科技投入,靠技术手段和科学治理,增强同自然抗衡的能力,为此我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舍得下代价,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使用上“轻放”采煤新工艺,新科技,不仅大大减少了不安全系数,实现了安全生产,而且提高了煤炭质量,实现了我矿上缴利润逐年递增,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篇8:思想工作要注重三个结合

大环境与小环境

企业是社会的,社会大环境必然影响企业小环境。离开社会大环境来谈企业小环境那是不可能的。企业小环境必须适应社会大环境、跟上社会前进步伐,企业才能有所作为和发展。当前,在社会大环境下,企业由于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及信息渠道等五个多样化的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复杂性已远非昔比,这是大势所趋的社会观念大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内部由于员工所受到的教育不同、岗位不同、待遇不同,所反映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作风也不尽然相同,由此形成具体的观念小环境。既然社会大环境会影响企业小环境,而企业环境小的现实状况又恰恰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大环境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员工的思想就会出问题与矛盾。要解决这种思想问题,决不要只就问题现象面去解决问题,而要与社会大环境相联系。联系的方法,就是要认识大环境、理解大环境,从而自觉适应大环境。对宏观有了把握,员工才能端正自己在企业小环境下所产生的思想认识,以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准则。

大文化与小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已成化为当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与内容。然而企业文化毕竟是在企业自身积累成长起来的文化,它既包容了企业文化带共性的成分,更体现着企业文化鲜明个性的特征。这就要求企业文化把“大文化”与“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企业文化既有时代特征,又具有企业特点。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共性上必须体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反映新时代的先进文化。这是“大文化”赋予企业文化的社会使命。而千差万别的企业“小文化’,则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情况传承美好的本企业文化精髓、构建符合现代需要的先进企业文化。这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对于改制重组甚至被兼并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在理念与共同价值观上要注意吸纳优良的传统,决不要一概否定。二是对于优势企业要注意“两眼向外”看世界,注意吸纳世界上强势企业的优秀成果与经验,以补充自己的不足。三是企业文化一定要注意群众性,员工对此的认可程度将取决于企业文化的成败。当然认可并不是最终目的,那只是前提条件,重要的是让员工坚定不移地执行,最终获取良好效果。

大利益与小利益

篇9:阅读困难生要注重三个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造成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字词遗忘率较高,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针对学生字词遗忘率高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复,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短暂的时间来进行强调指导是无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的,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进行重复强化,才能够巩固学生对于所学字词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会影响学生进行阅读的速度和效果,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存在阅读困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盲目地去进行阅读,如果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在阅读之前就对于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那么阅读的过程会更有方向性,阅读效果更好。比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文章中,如果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作者的游览顺序是如何的?外洞和内洞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作者是如何从外洞进入内洞的?这些问题在学生没有进行阅读之前是无法进行解答的,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来进行阅读,阅读的过程中碰到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就会下意识地进行注意,阅读过程更有重点和针对性,而不是盲目和泛泛进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才能发现问题,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探究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思维发展的过程。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积极的探索,通过自身努力来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于阅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记录,并且和小伙伴进行商讨,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最终通过努力来解决问题。

教师在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之后,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解析,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提到了石钟乳和石笋,学生对于文中提到的这两种新鲜事物十分好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查资料讲解石钟乳和石笋的形成过程,并且将相应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于石钟乳和石笋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学生在探究未知问题的过程就是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学生亲自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能够收获喜悦和成就感。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通过自主学习在进行阅读时更好地进行思考。

三、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教育界中都是实行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习惯性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动摇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实施双主教育模式,既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参与。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才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可以通过分享故事和交流阅读心得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寻找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原文来进行阅读,对比课文和原文之间的不同之处,能够更深刻地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觉,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存储和对于记忆信息的提取。

阅读困难并不是学生的智商存在问题,学生的智商是正常的,存在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另一个方面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在关注学生的阅读困难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篇10: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节”

【关键词】农村 语文教学 境界 打造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够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如此重视新课改呢?原因很简单,我国原有的教育教学制度与方法适应不了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要求,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骤。如语文教学,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少、慢、差、费”,“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见《语文教学设计论》前言,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传统语文教学效率之低,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事实上,传统的语文教学不仅效率低,质量也特差——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讲分段落,划层次,找中心,结果不少同学了大学还不懂得怎样去划分段落、划分层次、找出中心,正好应了吕老先生“岂非咄咄怪事”那句话。

新课改的初衷,无非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所谓效率,可以看作是收获和费时的比值,这里的收获应包括显示收获和隐性收获。胡家曙先生认为,相对一定的教学时间而言,教学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使学生收获的质和量不高。为此,胡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三喻》(见河北省教育委员会《语文教学之友》,1999年第11期,第5页)中,提出了三个境界:一、知识境界;二、能力境界;三、素质境界。尽管笔者对胡先生《语文教学三喻》中的某些见解不敢苟同,但却非常欣赏这“三个境界”的提出。

我们先说“知识境界”。

赞可夫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的基础。因此,掌握理论知识不仅不妨碍技巧的形成,而且恰恰相反,乃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条件。这话好就好在,它道出语文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试想,连基本的文体修辞常识都一无所知,连基本的表达方式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含含糊糊,谈何行文写作阅读分析?我们不管上什么课,怎样上,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有所得。我们无论采取启发式教学,还是讨论式教学,或其他的寓教育乐的种种教学法,无非是想让学生更快更好更深刻的接受新知识。可以说,不能给学生以知识的语文课,不能称之为“课”,只能称之为“扯淡”。我们都知道,再宏伟的高楼大厦,也无非是一砖一瓦的叠加,我们先人有句话,叫做“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境界”不仅仅是指学生在课堂或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还指教师本身知识境界的高低。教育界有句名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一个教师自身知识面的宽窄,功底的深浅,直接决定着这个教师的课授得生动与否,直接决定这个教师能不能给或能给多少知识学生。此外,教师知识境界还应该包括“教法知识”,换句话,教师不仅要“学富五车”,而且还要有怎样把这“五车”知识传输给学生的方法。胡家曙先生在《语文教学三喻》中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当我们把“水”从“桶里”倒向“碗里”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不难想象,第一,要关注碗口方向,应是向上的而不是向下的或倾斜的;第二,要瞄准碗口倒水;第三,要徐徐而入,过急过慢都影响效果;第四,要防止水挥发逃逸。这就是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笔者认为,不管你采用什么,是启发式还是讨论式,要想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授受和谐,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自我陶醉,注重情感投入

情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持肯定态度或否定态度的心理体验,如喜欢、憎恨、愤怒、悲伤等。情感最富有感染力的。“纹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见《文心雕龙·知音》),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读文章,都要有情感,在接受新事物(包括知识)时,没情感,干巴巴的,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我们稍微留心一点,就往往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教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联系也恰到好处,学生能听懂,但效果却不大理想,为什么呢?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原本激情澎湃、优美生动的课文被讲得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这样想课堂质量高才怪呢。

由此可见,授课教师在上课时能自我陶醉与教学情景中,注重感情的投入,是相当重要的。

二、民主平等,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注重在施教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要真正上好一节启发讨论课,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一言堂”或“唯余马首是瞻”的教学思路,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勇于各抒己见,让真理越辩越明。从某一种较高的层次上说,语文应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而艺术靠的是灵气和悟性。它是有生命的人的创造,同时反馈于人,靠艺术的敏感相知相通的。教师的讲解,不过是把学生的理解系统化、深入化。而其中的分寸把握,必须依赖学生的实际,和教师接近学生的最小距离,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做人尊严和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辨主张,并予以鼓励、赞赏。师生应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学习效果自是非同一般。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上,教师要强调和注重的是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等。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实现由主讲到主导的转变。

我们再谈谈“能力境界”。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用教”,“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行’。”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仅要重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胡家曙认为,“能力境界”比知识境界有了巨大进步。只有把“知识”转为“能力”,语文的工具性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一句话,“能力境界”就是“学以致用”的境界。语文的四大能力就是听说读写,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能力境界”不是教师教你怎么做你才会怎么做,而是举一反三、创造型的那种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型“能力境界”呢?杜仕海认为,应从以下四点入手(见《语文教学之友》1999年第11期第3~4页):

1.强调个性,培养求异思维,为创新提供动力。

2.注重学法指导,为创新提供耐力。

3.重视语文教学的延伸,为创新提供活力。

在杜仕海的四个观点中,笔者最为赞赏的是第二点:重视学法指导。教学中的大量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后,学习就主动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讲授,如现代阅读是让不少中学生头痛的难点,如果教师能针对现代文中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体特点,归纳出阅读相应文体的方法,就等于把一根钥匙交给了学生,达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境界,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去创造性的阅读(听、说、、写也如此)。当然具体的学法指导还应该包括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作业指导、课外阅读指导等。

最后,我们简单地谈谈“素质境界”。

素质境界是指学生能达到掌握学习方法、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语文的兴趣、意志等内涵。

“素质境界”应是新课改语文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语文教学的“素质境界”是站在語文角度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最终目标的。

胡家曙认为,要达到“素质境界”,施教者在施教过程中应该做到:

1.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2.知识教学要精、要高效,以启发为主,重视学生自己的感受。

3.注意积累。

4.以学生练习为主,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是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5.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6.扩大语文学习的内涵,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以及和生活的联系。

7.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8.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

总之,“知识境界”、“能力境界”、“素质境界”这三种课堂教学境界是一个渐次递升的系列层次。我们的广大教师应该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实践和反思,切实抓住、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精神,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登堂入室,渐至教学之佳境。

新的时代和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给农村学生提供了机会,也对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村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公司车辆定点维修合同下一篇:探讨学力影响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指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