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2024-06-07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和特点(共11篇)

篇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它强调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评价有别于传统评价,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从过分倚重学业成绩转向综合素质,从只关注结果转向同时关注目标、条件和过程。

篇2: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1.评价过程全程性

同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次性定量评价不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一方面要收集过程信息,作为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研究过程中贯穿了几次阶段性

评价(包括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等),收集的数据更为全面。

2.评价主体多元性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评价以评价为主导的局面,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也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如果有的成果参加评奖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则意味着专业工作者和媒体也扮演了评价的角色。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

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

3.评价内容丰富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从过分倚重学业成就转向注重综合素质,从只关注结果转向同时关注目标、条

件和过程。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了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

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二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

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

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虑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种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

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4.评价手段、方法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

篇3:项目投资的评价内容、特点和改进

一、项目投资分析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项目投资分析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分析项目是否和企业以及集团公司的战略一致, 相关的法规政策是否允许和扶持, 技术是否成熟, 公司是否有相应的资源和能力支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以及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充足和时间上是否匹配, 项目对就业和税收的影响等等。定量分析的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单位功能建设投资、单位功能运营费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现值指数等评价指标。

由于项目投资有较长的生命期, 所以还要分析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现金流量的特点。项目的生命期一般包括建设期、经营期和终结期三个时期。项目的建设期主要是现金的流出, 经营期既有现金的流出, 又有现金的流入, 在终结期主要是现金的流入。对项目投资而言, 对其进行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相关的现金流量来进行财务方面的分析。

在这种现金流量的分析中最困难的是对未来若干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和选定设当的贴现率。因为企业在规划期会对项目未来的环境进行假定。一般的项目寿命会超过五年, 这样长的时期, 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是动态的, 而不是静态的。如政治、法律、经济等因素在较短时期内不会变化, 但在较长时期会发生对项目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经济因素中的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贴现率的选定。另外一方面, 在项目的建设期和经营期会发生未预料的情形, 这些都使项目投资的风险较高。因此, 在进行项目决策时, 均会进行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来进行应对。

上述的投资效益主要是微观领域的财务效益分析, 事实上还存在宏观方面的国民经济效益, 即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有时项目还要考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就业、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分析。

二、现有项目投资分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现有项目投资效益的分析体系主要考虑的是财务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相关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这些评价考虑了项目未来的风险和面临的不确定性。但这种分析不是一种精确的分析方法, 因为在分析中有大量的预测和假设。这种分析能提供大致的判断依据。

现有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体系的优点是首先把不同时点现金流量贴现到同一时点, 这样有利于对同一项目的不同建设运营方案进行比较。其次现有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体系把大多数的风险都考虑了进来, 并把他们简化到贴现因子中, 贴现因子包含了通货膨胀风险、再投资风险、利率风险、流通性风险和违约风险等风险。第三, 现有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体系把相关成本和相关项目纳入考虑, 使项目对企业的影响可以纳入分析体系。由于这一体系简单, 容易理解, 便于交流, 所以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

在运用现有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体系时要关注贴现因子的变化, 如利率处于上升通道等将会使上述指标与预计发生较大不一致, 使已建项目无利可图。另外预测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在一个激变的环境中也会与预测有较大出入, 这些都会影响指标的正确性。

其次, 在使用内涵报酬率进行项目评价时, 设定的目标报酬率不能是项目资金来源的加权资金成本, 而应是企业融资后的加权资金成本。在计算加权资金成本时, 债务的成本时容易获得的, 难点是权益的机会成本估算。目前前一千大国有企业的平均权益报酬率是接近10%, 这应作为权益的机会成本的最低值。实际计算出来的内涵报酬率越大于设定的目标报酬率, 那么企业就越有安全边际, 未来抗风险的能力较强。

最后, 现有资金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体系缺乏实物期权的思想。由于项目的生命周期较长, 在实际的操作中会根据项目的进展, 设置若干里程碑事项在这些关键的节点, 会思考是加快, 延缓甚至停止项目的进程。而且在采购设备时, 尽量多采用通用设别, 少采用专用设备, 这样就给自己更大的灵活性。同时, 对项目而言, 技术发展之快超乎我们的想象, 所以在采购相关设备和相关技术时一定要慎重, 有时可能现在经营租赁主要的设备以待两到三年后性能更优越、价格更低的设备。所以一定要给项目更多的选择、更多的灵活性, 放弃也是有价值的。例如, 在设备的采购过程中, 不仅要购买成本低的设备, 还要使设备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较低, 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而且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简单易学。

三、项目投资分析的原则

鉴于上述的项目投资分析的特点,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应遵循下述的原则:

第一, 成本效益原则。在项目中要消减不必要项目要素, 提高设备的利用利率, 使所有的作业都是增值作业。因此要分析项目的所有设备和作业流程, 进行价值工程分析 (Value Engineer, VE) 和价值链分析 (Value Chain, VC) 。通过这两种分析消灭浪费和非增值作业。

第二, 风险收益原则。由于项目的生命周期很长, 所以整个项目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所以需要对风险进行较全面的预估, 这样才能使电信企业的项目投资不会失败。

第三,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在评价分析的过程中要关注利润、净现值等财务指标, 还要关注顾客满意度、流程合理化、员工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这样“平安城市”视频监控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才能比较全面和系统。

第四, 数据可靠相关性高。在对“平安城市”视频监控项目进行效益分析时会考虑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 这些数据一定要可靠相关, 否则就会使定价错误。另外, 不同的项目所面临的决策约束条件和决策目标是不同的, 再加上环境的动态变化, 在使用数据时一定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单个投资项目对规模庞大的企业的整体运营的影响是有限的, 所以有时只分析项目对企业的直接影响, 在这些直接影响的范围内, 主要分析有该项目和无该项目对企业运营的效果和效率有哪些影响。

篇4: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完成一定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从事某种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作为条件和保证,另一方面,能力又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人们也总是从完成一定活动的观点来了解、考察和确定一个人的能力。能力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本文所指的学习能力是狭义的,特指学校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方面的能力,它包括学生在课上、课余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态度、选择学习方法、作业完成情况、采取补救措施等行为表现。自我评价是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是个体关于自身的观点、看法。自我概念中的自我认识总是具有判断和评价性的,自我概念对于个体活动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自我概念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知觉,即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影响人的自信。个体能力的自我知觉影响对同一项任务所感到的困难程度和对活动的选择。感到自己没有能力的学生和认为自己有能力的学生面对同一学习任务,心态是不同的。前者可能逃避,因为他感到自己要失败,而后者会热切地希望参与,因为他自信会取得成功。研究认为,自我评价是个体和“重要的他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是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评价的,他人是个体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父母、教师、同伴等重要他人以及重大心理意义的情景,如课堂、学校生活对个体形成自我评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与学生的成绩密切相关。怀利(Wylie,1979)对有关学生学习能力自我评价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学习能力自我评价高度正相关。一般的,人们认为学习能力自我评价决定了学习成绩,对自己学习能力有信心的学生有一种自我胜任感,表现出来的是对学校生活有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的动机以及不断提高的成绩。好的学业成绩,反过来证实了在学业上的自信,而且保持了高度的自尊。

高中是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而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是其学习活动的一方面,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与学生的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已被人们所认识,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高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评价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本研究将从学生对自己课上及课下学习能力的评价等方面,探讨学生学习能力自我评价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自己课上及课余学习能力的评价,掌握心理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全部被试来自北京二十中学(普通中学)全体高中学生640人,其中男生318人,女生322人,这些被试的性别和年级的结构见表1。

(二)测试工具

测试工具为问卷形式,问卷MHQ由北师大心理发展研究所编制,且经过信度与效度的检验,达到可接受范围。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是其中一个维度,分有两个方面,课上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课余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

(三)测试程序

1 准备问卷:以本校课题组老师为主试,测试前进行统一培训,以避免由于解释不一致而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2 正式测试:利用班会时间,全校进行集体测试,时间为45分钟。

(四)统计方法

用FOXPRO 3.0软件整理、管理数据,用SPSS4.1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学生对自己课上学习能力评价的情况(见表2)

表2表明,从总体上看,高二年级学生在课上对自己学习能力评价偏高,年龄差异不显著(F(2,634):1.21358,F:0.298);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F(2,634):0.08775,p=0.767),年级性别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2,634):0.00373,p=0.996),进一步进行分析表明,高中生对自己课上学习能力的评价的发展趋势先上升后下降,但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F(2,634):1.2273,p=0.2938)。

表3的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高中学生课余学习能力评价水平以高一、高二偏高,高二尤为突出。经二因素方差分析,年级主效应虽有差异但未达显著性水平(F(2,634):2.71411,p=0.067),性别差异不明显(F(2,634):2.22288,p=0.136),年级与性别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2,634):0.18471,p=0.8317),进一步分析表明,年级之间存在差异不明显(F(2,634):1.2273,p=0.0712),这说明,高中生在课余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没有年龄和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一、高二男女课余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逐渐增强。高三时,对课余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减弱,高二的男女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评价均较高。

(三)高中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不同年级的发展特点(见图1)。

图1结果表明,高中年级无论男生、女生,随年级增长,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从高一到高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增高,高二年级为最高点,到高三年级对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逐渐降低,其中走势偏高的女生突然下降,并且以课余学习能力评价下降速度显著,而男生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余,情况都保持平稳走势。进一步分析可知,高中生课余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女生一致高于男生。而女生在课上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始终是最低的,这种对自己学习能力评价的强烈反差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的。

(四)进一步对不同性别的男女生进行课上、课余自我学习能力评价对比,情况见图2、3。

图2、图3描述了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课上、课余自我学习能力评价的情况,男生、女生课余自我学习能力评价指数一直偏高,男生课上、课余对自己学习能力评价指数走势相似,女生到高二年级后对自己的课余学习能力评价指数迅速降低,但仍高于对课上学习能力的评价指数。

四、讨论

(一)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特点分析

从发展特点来看,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从总体上看发展是不平衡的,男生比女生相对平稳,而女生课余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明显高于男生。男女生的发展走势相似,即男女生在高一到高二时,学习能力自我评价水平在逐渐上升,从高二第二学期到高三,自我学习能力评价开始下降,甚至低于高一年级的自我评价,高中学生课上、课余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基本上呈“八”马鞍型,男生对自己课上和课余的学习能力评价基本一致,女生对自己课余学习能力的评价明显高于对自己课上学习能力的评价,但在高二到高三时下降得较快。

高中生学习能力自我评价呈马鞍型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从高中知识结构来看,高中知识有三个特点:①知识量大,难度也大;②综合性强,系统性强;③能力要求高。高一知识难度比较大,学生对上高中的心理准备不够,学习方法不适应,相对来说对自己学习能力评价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适应了高中学习,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在复杂多样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学会了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作业,合理地分配时间,很好地进行自我监督。自信心在逐步增强,自我评价也在升高。研究认为,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明确地处在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急剧转化中,高二年级的学生各方面趋于成熟,因此对自己的评价也更为客观,高二年级对自己能力的评价达到高峰。高三是知识的综合加工阶段,对学生要求迅速提高,使一些学生出现了新的不适应。据统计,我校高三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各科都及格的学生寥寥无几,以往各届高三学生也是如此。考试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加大,学生在考试中更多地体验到挫折和失败,学生没有成功感,自信心降低。再有,家长们此时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使孩子产生一种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的挫折感,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情境中,自信心降低,自我评价降低。一旦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评价降低时,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而评价的功能就在于可以不断鼓励学生在摸索和实践中激发各种潜能,所以让学生明白高中知识的阶段性特点,做好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对于他们学习知识无疑会大有帮助。

2 从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看,高中时期的学生心理变化比初中要复杂得多,这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会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强烈的生理、心理不平衡发展,使高中学生心理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心理的团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求知欲和认别力之间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等。所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成绩,从而也间接地影响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高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评价的性别差异

根据前面统计研究可知,女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评价普遍高于男生,但二者的发展趋势不太相同。从学习动机上来看,高中生的成就动机是以个体取向为主(Individual Oriented AchievementMotivation,IOAM)。高中男女生的IOAM都比较高且比较接近,但女生高于男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愈明确、越强烈,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质量愈好,可见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另外,女生一般来讲比较听话、懂事,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所以学习方法很快掌握,从而比较快地建立起学习的自我评价结构。

女生从高二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自我学习能力评价数值下降得比较快,表现在学习成绩下降得比较快,感到知识难度一下子加大了许多,难以跟上整体的发展。这与男女生的智力发展有关。首先,从智力的发展来看,存在着不平衡性,女生智力发展水平比男生一般要早1-2年,女生初二年级明显表现出智力发展的“飞跃”,到高中二年级思维发展趋于稳定、趋向成熟;男生到高中后特别是高二年级明显表现出这种智力发展的“飞跃”,在学习上表现为女生到高中后进步不大,男生进步则较快,一些平时处于女生后面的男生纷纷超过女生。其次,从智力的性别差异来看,一些研究表明,在感知方面,女生在触觉、痛觉、嗅觉和听觉方面优于男生;男生在视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辨别方位、辨别重量方面优于女生。在注意力方面,男生多定向于物,喜欢摆弄物件,拆来拆去。而女生多定向于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很注意,但对新奇事物却不够敏感。在记忆力方面,男生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较强,女生则机械记忆占优势。高中的知识难度加大特别是到高三,综合能力要求高,尤其是理科要求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抽象概括力强,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而在这些方面女生智力与男生智力上存在差异,会出现一些女生感到不适应,出现考试成绩越来越下降,而一些男生成绩逐渐提高的现象,成绩的下降使一些女生失去自信,自我评价迅速降低。

(三)教育建议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直接影n向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越高,则学习效果越明显,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评价并指导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在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学生对自己能力的知觉非常重要,而这种知觉来自成败的归因,对于学业成绩,学生会有不同的归因。研究认为,如果学生将好的成绩归因于稳定的而且是内部的原因时,个人就会以更大的信心期待更多的成功,而且从这些成功中得到更多的可以提高自尊心的报偿。同样,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而且是外部的原因,会降低他们对失败的期待,受到最少限度的消极影响。相反,把成功归因于不稳定的和外部的原因,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和内部的原因,则个人会逐渐变得越来越期待失败,而且遭受更严重的自尊心伤害,一旦学生建立了错误的归因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学习的信心。我们应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这样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进一步增强其今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信心;同时应预防学生将失败归因于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因为这种归因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长期的消极归因会妨碍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建议教师应注意培训、训练学生对学习的正确归因,开设心理课训练学生的归因,并注意教师自己的归因方式对学生归因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归因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对于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很有帮助。

学生的自我评价除了个体的评价外,重要他人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影响也很大。我们建议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合理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表扬和承认,都想使自己取得的成绩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学生心目中“重要他人”的教师,对待学生的评价和态度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学生会将教师的期待内化为自我期待。因此,教师认为是“好学生”的学生,也认为自己是“好学生”,对自己抱有高期待;教师认为是“差学生”的学生,也认为自己是差生,对自己只有低期待。教师应学会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进入高三后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开始降低,有可能产生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运用各种激励方式,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成就感,不要因为成绩下降而丧失信心,降低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

积极创建良好的班风,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是一个净化器,有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家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有一种凝聚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平等协作,对学生形成正确自我评价有促进作用。

从前面研究结果来看,女生的自我评价数值变化得比较明显,一是女生对自我课上学习能力评价偏低,另一个是从高二下半学期到高三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迅速下降。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与女生在高中阶段生理变化比较大,所遇到的社会问题比较多,对她们的影响比较大有关外,另一方面高中女生在课上和男生学业的比较中易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男生。所以,家长和教师对女生应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多找女生谈心、聊天,避免社会因素对她们的影响,使她们对自己的前途和学业充满自信,从而更好地发挥潜能。

(本文系北师大沃建中副教授主持的国家“九五”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点与教育课程设计研究》子课题,获首后“健康杯”征文一等奖)

篇5: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学科特点:1)阶级性

反映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同时其阶级性和真理性高度统一; 2)实践性

它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为了用它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性必须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3)综合性

首先表现在其在探讨研究时,对相关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进行多变量的综合考察;其次,表现在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5、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方法:1)文献法

一是用历史上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现今的状况,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联系;二是收集当前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状况的材料。优劣: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研究不可接近的对象,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全面搜集资料,要注意鉴别真伪,对材料做综合分析。

2)观察法

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通过观察进行个案研究或典型研究,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或问题作出深入而细致的说明。3)实验法

分为标准实验(实验组和控制组)和自然实验。

4)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的方式: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同时要注意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5)总结经验法

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对经验的概括要注意全面准确以及有一定的层次性。

意义: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2)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篇6:清洁生产的内容和特点

班级:制药092班

学号:2009013003

姓名:高双

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近20年来国际社会努力实施的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境战略措施。清洁生产的发展要求各国工业界提高能效,开发更先进的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材料,实现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一些国家在提出转变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和污染控制战略时,曾采用了不同 的提法,如废物最少量化、无废少废工艺、清洁工艺、污染预防等等。但是这些概念不能包容上述多重含义,尤其不能确切表达当代容环境污染防治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UNEPIE/PAC)综合各种说法,采用了“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给出了以下定义:“清洁生产是一种创新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及毒性;-对产品而言,要求减少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

清洁生产不包括末端治理技术,如空气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焚烧或填埋,清洁生产通过应用专门技术,改进工艺技术和改变管理态度来实现。

二、清洁生产的内容和特点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止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这是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美国首先提出其初期思想,这一思想一经出现,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施。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少废无废技术),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

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战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一些国家在提出转变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和污染控制战略时,曾采用了不同的提法,如废物最少量化、无废少废工艺、清洁工艺、污染预防等等。但是这些概念不能包容上述多重含义,尤其不能确切表达当代融环境污染防治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UNEPIE/PAC)综合各种说法,采用了“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给出了以下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前不同之处在于:过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三、清洁生产推行的意义

发达国家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反映非常强烈。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对策。例如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等,以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其原因在于:

第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工业生产所排污染物的种类检测越来越多,规定控制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对污染治理与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达到排放的要求,企业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大大提高了治理费用,既使如此,一些要求还难以达到。

第二,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理污染实质上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因为一般末端治理污染的办法是先通过必要的预处理,再进行生化处理后排放。而有些污染物是不能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只是稀释排放,不仅污染环境,甚至有的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废气变废水,废水变废渣,废渣堆放填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只着眼于末端处理的办法,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增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根据日本环境厅1991年的报告,“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例如就整个日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生的受害金额是现在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10倍。以水俣病而言,其推算结果则为100倍。可见两者之差极其悬殊。

据美国EPA统计,美国用于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污染控制总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1972年为260亿美元(占GNP的1%),1987年猛增至850亿美元,80年代末达到1200亿美元(占GNP的2.8%)。如杜邦公司每磅废物的处理费用以每年20~30%的速率增加,焚烧一桶危险废物可能要花费300~1500美元。即使如此之高的经济代价仍未能达到预期的污染控制目标,末端处理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因此,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

篇7:论科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内容

科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基础性、全面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科学能力、科学观和科学品质.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这是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环节.

作 者:王宝金 张慧欣 孙厚才 作者单位:王宝金(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辽宁,沈阳,110015)

张慧欣,孙厚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社科部,辽宁,沈阳,110015)

篇8: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企业对于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上岗即能操作、具有良好商务沟通能力的实用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员希望步入国际贸易的行列。由于英语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主导语言地位, 外贸英语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广泛研修的一门热门课程。但是很多同学在研修这个课程前, 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了解通用英语和外贸英语之间的区别, 也不知道本课程设立的目的, 错误地认为外贸英语就是外贸知识加通用英语的简单组合, 而忽略了对外贸英语本身特点的把握, 进而影响了他们自身外贸业务实践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的综合培养, 而造成一方面很多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商务英语人才, 而另一方面大量商务英语的人才又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的尴尬局面。

课程设立的目的

大学设立外贸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打造既懂英语又懂外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据对国际经济法律师所作的统计显示, 尽管他们在中学和大学学过十几年的英语, 但“90%以上不能用英语上国际法庭与外商争辩, 看不懂或者说、写不好国际经贸英语文书”, 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熟悉外贸英语的文体风格和与外贸相关的知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单纯的语言训练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 现实社会生活中需要的是既有娴熟外语技能又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集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这也是外贸英语设置的主要目的。

外贸英语的特点

外贸英语和通用英语之间有很多的不同, 它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1. 外贸英语词汇特点

(1) 不太使用词义灵活丰富的用语:比如buy用purchase (购买) 等替代, 使用的通常都是一些词义单一、意义比较明确的词汇, 这样可以避免歧义。

(2) 存在大量一词多义的现象:我们平时熟悉的许多词语, 在外贸英语特定的领域中, 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credit (信用证、信用、信贷等) 、average (平均的、海损、平均价格) 、bond (债券、关栈) 等。

(3) 存在大量的术语:任何一个特定的领域, 都会有这个领域特定的词汇和术语, 外贸英语也不例外。在产品质量、价格、包装、商检、运输、保险、支付等各个领域中, 都有大量的术语。比如保险中的术语“particular average” (单独海损) 、“constructive total loss” (推定全损) 等, 他们不仅有固定的含义而且有固定的结构, 是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形成并在相关行业中得到了公认和使用, 已经成为了习惯用法。这些贸易术语言简意明, 容易记忆, 使用非常方便。通常都是某个词组的缩写, 而且含义特别丰富, 也涉及到了很多边缘学科知识。

(4) 有大量的缩略词:缩略词在外贸英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在外贸中广泛采用的国际商会所制定的《Incoterms 2010》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中的十一个贸易术语, 采用简短的概念和外文缩写来表示商品价格的构成、所售货物的交货方法, 由哪方负担运费、保险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由哪方承担货物损坏或灭失的责任等。在外贸其他领域中, 用英文缩写表述的做法比比皆是。

(5) 有大量的古体词:这些古体词是由here, there和where与after, at, by, from。in, of, to, under, upon, with等介词共同构成的副词性的复合词, 如“herein”、“thereof”、“hereafter”等。

(6) 直接使用外来词:外贸英语吸收了很多法语、拉丁语的词汇。比如:Force Majeure (不可抗力, 法语) , de facto (事实上的, 拉丁语) 、de jure (法律上的, 拉丁语) 、del credere (保付, 意大利语) 等。

(7) 有大量的形象词语:这些词语通俗易懂, 富有吸引力。通常从字面上能了解该词的实际意义, 富有形象的效果。例如:red clause credit (红字条款信用证) 、L/C at sight (即期信用证) 、bottom price (底价) 等。这些词语的含义直接而形象, 便于记忆。

2.外贸英语语句特点

(1) 正式、礼貌、严谨。这主要是因为国际贸易是非常正式的场合, 为了促成贸易的成功, 外贸人员必须要注意书面和口头用语的正式和礼貌, 做到严谨得体。避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模棱两可的语句, 以免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而导致法律纠纷的发生, 使买卖双方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

(2) 有些说法需要固定的结构。外贸合同和众多的文书都是非常正式的文件, 为了避免歧义或者误解, 尽量采用非常规范的方式来表述。比如在表示“如果”、“假如”等意思时, 大多使用“given that…”、“provided that…”等。表达“按照”、“根据”等意思时, 又大多采用“as per”等。

(3) 在较为正式的外贸文件及洽谈中往往多用长句、复合句、复杂句。外贸文件一般是用来界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正式文件, 必须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指示, 所以在句式方面会大量使用长句、复合句和复杂句。外贸正式文件中使用的句子往往连绵不绝, 盘根错节。一个句子中包含一个、几个从句, 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单词构成一句话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在合同中,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例如以下句子:10-15 days prior to the date of shipment, the Buyer shall inform the Seller by cable or telex of the contract number, name of vessel, ETA (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 of vessel, quantity to be loaded and the name of shipping agent, so as to enable the Seller to contact the shipping agent direct and arrange the shipment of the goods (货物装运日前10-15天, 买方应以电报或电传通知卖方合同号、船只预计到港日期、装运数量及船运代理人的名称。以便卖方经与该船运代理人联系及安排货物的装运) 。

(4) 语句的时态非常有特点。在外贸英语的正式信函中, 常用一般现在时或者现在进行时态代替将来时。如:We are sending you our latest catalogue covering our products (我方将寄给你方我方最新的产品目录) 。

为了体现礼貌和尊重, 在外贸英语洽谈中会使用动词的一般过去时代替一般现在时, 以期体现语气的委婉和商量的口吻。如:With your sales ability, our superior quality and low price, it was not so difficult for you to sell 5, 000 sets of equipment every year (以贵方的销售能力, 我方产品的质优价廉, 每年销售五千套设备没什么问题) 。借助于这种委婉的表达, 买卖双方可以礼貌、含蓄、得体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愿望, 提出请求或建议, 达到交易双方各自的预期。

(5) 虚拟语气在外贸英语中的使用。虚拟语气主要是用于表示假设、愿望、建议和请求。使用虚拟语气, 往往可以给对方留下美好印象, 进而为进一步的洽谈留下余地, 有利于交易的达成。如:We would recommend you to accept this offer as soon as possible (我方建议贵方尽快接受该发盘) 。

(6) 被动语态的使用。英语中, 被动语态的使用是十分广泛的。被动语态的使用具有结构紧密、语义准确、表达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 在外贸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 不必说出施为者, 能够起到突出贸易信息、提高论述的客观性、少带主观色彩和增强可信度等作用。如:Since many orders from our regular customers are rushing in, prompt shipment cannot be guaranteed after the end of May (由于本公司长期客户的订单很多, 到五月底前, 我们都很难保证即期交货) 。

外贸英语教学内容及技能研究

外贸英语是英语在外贸中长期使用而形成的, 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针对以上特点, 在外贸英语教学过程中, 应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研究, 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外贸英语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能在外贸领域娴熟地使用英语。

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出现了大量难易程度不一的外贸英语教材。这些教材在普及和传播外贸知识方面,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有些教材太过于关注外贸知识的讲解, 而忽略了外贸英语作为实用性英语自身的特点, 对于英语语言本身的关注度不够。学生学完该课程后, 依然无法胜任具体的外贸活动, 缺乏相应的语言能力。所以, 有必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加强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1.坚持使用汉英双语并以英语为主传授外贸知识

外贸英语特点鲜明, 术语众多, 句型复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可想而知。在串讲知识时, 应用双语、以英语为主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比较容易对外贸知识有个总括性的认识。

2. 加强英文原版文献的阅读

外贸在国际社会中已经历了长久的发展, 国际组织在外贸各个领域都制定了很多规范性的协议和条约。这些文献文字使用规范, 信息量大, 可以充分体现外贸英语严谨、得体、规范的特点, 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外贸知识, 把握外贸特点, 进行高层次的文书写作, 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日常教学, 应该要求学生阅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Incoterms 201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UCP600) 》以及各种英文合同文本等规范性文件。

3. 加强时政性和法律性文件的学习

贸易活动深受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 与法律联系紧密, 受政治和法律的影响较大, 所以有必要在课程中, 引进时政性的国家文件和法律纲领性文件的英语译本, 让学生能够与现实联系起来, 培养服务于国家、社会、人民、遵纪守法的人才。

4. 重视案例在外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外贸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 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还须有实际的操作能力。近年来, 案例逐渐成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正确运用案例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够使理论联系实际, 便于吸收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 加强课堂提问, 重视师生互动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主体因素, 其他因素, 包括教师都只是辅助因素, 这样的因素构成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 应明确外贸英语课堂上师生的不同角色, 加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方面, 提问教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相应章节内容, 用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 发动学生主动思考, 参与课堂讨论, 加强思想认识和知识的理解。

6. 多媒体教学在外贸英语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录像、立体教材、网络资源等来学习外贸英语, 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直观化。现在网上资源丰富, 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以达到长效学习的效果。

7. 增加社会实践课程

让学生参加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 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外贸知识、外贸技能和英语能力得到真正的融合, 更好地体现课程设立的目的。这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体现。

结语

外贸英语是个新型的课程, 它与通用英语有很大区别, 有自己独到的特点, 所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 需要很多与通用英语教学不同的思路和做法。新的全球贸易形势、新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 都对外贸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素质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实用型外贸英语人才。

摘要:外贸英语和通用英语有很多区别, 有它自身的许多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研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为面向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培养外贸知识扎实、外贸与英语语言技能娴熟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外贸英语,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准民, 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 (试行) [J].中国外语, 2009.

[2]廖瑛, 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张炜.外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4]卢臖.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J].安徽文学, 2008.

[5]曹霞.浅析外贸英语的特点[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刘晓鹏, 田文菡.《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篇9: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英语的交际功能越来越凸现出来,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其目标的本质是实用性,因此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在目标上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能力的培养,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高职英语口语的学习成为目前高职英语的重要难题,本文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提高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  英语口语  实用性  学习策略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重点课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ZJGA20131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98-02

1.高职英语口语学习内涵

英语口语学习主要是指通过英语这一种语言来达到日常交流的一种学习。英语口语的学习又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出国英语口语、面试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口语及校园英语口语等,本课题的研究更多地是侧重于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英语口语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其目标的本质是实用性,因此高职英语口语在目标上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能力的培养,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英语口语教学培养的是学生与人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衡量标准有三个,第一是流利性,要求学生能够流利的用英语与人交流,通过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流利地运用英语;第二是准确性,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使用词汇、句子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第三是得体性,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人物使用合适的语言。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学生,从课题组成员所任的班级中随机抽取9个班级,45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通过开展“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状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英语口语认知和英语口语学习的基本状况,通过SPSS17.0分析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基本特点和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进行鉴定。本次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生英语学习背景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从学生对英语口语的认知、学生对英语口语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动机以及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水平四个方面对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进行调查,每套问卷由12个小题组成,共计24题。本次调查共投放450份问卷,回收427份,回收率为94.8%。其中有效问卷为405份,有效率为90%。本次问卷统计使用五分制,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记作1、2、3、4、5,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统计分析,课题组邀请全校所有的英语口语教师制定促进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法对英语口语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整。通过为所抽取的450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观察高职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英语口语学习的动态发展过程,对英语口语学习策略不断调整和完善。

3.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特点的统计分析

3.1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突出实用性

实践性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被调查的450名学生中,在学习动机上211名学生选择能够促进以后的就业和工作,占到总人数的46.8%,170名学生选择英语可以是一种交流工具,占到总人数的37.7%,两者均涉及到英语口语在实践过程中的英语表达和英语交际能力,共占到总数中的84.5%。在学习兴趣上,50%以上的学生选择与口语交流相关的内容,包括看到别的学生说英语口语表达很流利,能够和外国人进行顺畅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够听懂英语电影中基本的口语表达。从上述可以看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更加注重英语在实际交流中的实践性,注重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运用知识,而不是理论化的口语技能,口语策略。高职英语教学要突出英语的实践性,突出学生英语的实践能力,这是高职英语口语学习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最大的特征,也是高职英语口语学习最大的目标,英语能够成为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

3.2英语口语学习突出情境性

英语口语的主要特征是交际性,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情境性,不同的交际环境就是一个不同的文化和氛围交流场所,交流者需要根据文化背景的不同和文化氛围的设置来组织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交流语态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学生对自我英语口语表达的期待调查中,58%的学生表示期望能够与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场合中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和交际,在对一个班级的群体访谈中,学生表示不同的交流情景中交流语言和交流气氛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正餐和闲聊的座谈时的语言突出交流性,而在集体的party中讲究语言的丰趣,在演讲和演说中讲究语言的感染性,而这些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英语口语交流策略和英语口语课堂的简单联系无法解決的。而作为在汉语化的中国环境中,这也成为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最大的障碍,在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缺乏语言气氛的塑造,不能根据语言情景灵活变动和调整。

4.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水平分析

4.1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篇10: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摘 要】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和现有学科教学的管理组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保证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学校首先要考虑调整、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组织管理系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 组织管理系统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实施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计划以来,学校在具体实施这门课程时,感到它和现有的学科教学有非常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流程、组织实施、管理评价、教师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全方位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关于学校意外事故防范和处理的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面对一些行为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少校长、老师忧心忡忡,非常担心。这种担忧,使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成为整个课程实施中首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整个课程流程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即选择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和结题展示,换种说法,即提出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课程实施的流程与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多不同。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育管理学中的这一定义界说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课程。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去管理课程和教学,则完全由每一门课程组织实施本身固有的特征所决定。上面所举的种种不同表明,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对课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由统一管理到分散管理、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由教师管理为主到依靠学生自我管理、由单纯的校内管理到校内外相结合全过程跟踪管理为主。原来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那套常规管理,如果原封不动地用于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则显得无能为力,很不适应,设立新的课程管理规范迫在眉睫。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

1、校长和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组织多种教育力量,监控和评价课程和各类人员的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在学校层面建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是研究性学习和其他课程管理的一个不同点。研究性学习虽然作为国家课程列入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但是除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外,这门课程没有大纲、没有教材,其组织实施主要靠学校结合本校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因此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学校开发建设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这一任务单靠教研组、教导处很难承担,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领导小组来组织和开展本校的课程开发工作。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成员主要由校内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同时也可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参加。

2、教导处、科研处、政教处或课程开发办公室。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课程实施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指导,聘请和组织校内外专家的讲座,把具体的工作要求布置给年级组。

学校现行管理的组织机构一般分教学、德育和科研三条线,各自呈单线垂直管理格局。各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责,各自对自己的上级行政负责,横向间没有太多的联系。研究性学习则不同,它要求校内以教导处为主,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一门具体课程的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围绕着现实世界各种真实的问题而展开,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学习知识,但目的不是为了学会知识,而是为了学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这一课程目标已经远远超出知识、智育和智能训练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必然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协同工作。

3、年级组。课程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承校长和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级组内各班班主任和学科指导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它根据学校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安排,具体落实本年级的学生课题研究计划,在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及时提出和布置对各阶段工作的具体要求,安排辅导报告,培训教师并检查督促其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以规范学生的研究活动等。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年级组则更多地直接介入课程教学的管理,如规定相对统一的课程进度,组织各种辅导报告,安排指导教师等,这是年级组工作和以往不同的地方。

4、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入课程的积极性,负责与家长沟通联系、通报情况等。

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是带领学生开展课程学习的直接责任人。和学科教学不同的是,他们不仅要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更要知道学生是怎么学会的,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说,除了要了解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最后是否达到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预定的目标以外,教师更要关注学生每次活动的具体情况,并给学生许多方法论和学习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不讲,就不是教学”的传统观念,将关注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当然的组成部分。

5、学生课题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同学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安排小组人员分工,真实记录每次活动情况,主持小组活动和组内评价,及时向老师反映出现的问题等。

篇1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目前我国的排污费征收制度明确规定,按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污染当量为单位实行总量多因子排污收费。与原有法规相比,现行条例实现了排污收费标准的4个转变,即由超标收费向总量收费转变;由单一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相结合的收费转变;由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转变;由低收费标准向补偿治理成本的目标收费转变。

我国排污费征收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环保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原则,征收的排污费一律上缴财政,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全部用于污染治理,包括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和污染防治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等。《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加大了排污收费工作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对排污费缴纳、征收、管理及使用等环节的违法行为,均规定严厉的法律责任。对不缴或者欠缴排污费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拒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从实践情况看,现行排污收费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不能弥补污染治理成本,不利于污染物的治理和减排。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不利于调动企业治污积极性。二是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影响了污染治理资金的筹集和环保设施的建设。排污费不能足额征收,除政府干预、执法不严等原因外,还与目前监测手段落后、底数不清,不能准确核定排放量有关。三是部分地方有截留、挪用、挤占排污费的现象,影响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有一些基层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严重不足,很大部分用于人员经费和办公费支出。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应包括:研究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推进环境污染外部成本进一步内部化。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逐步提高到治理污染全部成本水平。切实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建立排污量和排污费缴纳情况公告制度。积极开展排污费征收情况稽查,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等。

排污权交易的优缺点

(一)实行制度上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要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前提,而污染物排放总量应当根据当地环境容量也就是自净能力确定。但环境容量受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很难准确得出。因而实际确定的污染物总量只是一个目标总量,更多时候它表现为最优污染排放量(由边际私人纯收益和边际外部成本共同决定)。也就是说如果排污权交易建立在最优污染排放量基础上,污染物排放总量极大可能超出环境容量,毫无疑问会构成对环境的破坏。

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的进一步准确化是排污权交易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环境标准从形式上看,似乎体现了各污染源之间的公平,但实际对于不同的排污企业,可能因为背景水平、治理难度等的差异并未公平地分摊削减污染的负荷。现行排放标准对于新兴污染控制政策的改革甚至产生一种限制。

排污权交易原则上禁止各功能区之间排污许可证的转让,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这就是当环境围绕压力大的地区向污染压力小的地区转让排污权时,适用两地环保部门协商制定的“兑换率”。然而由于兑换率直接涉及两地的经济利益,可以想见达成一致是非常困难的,又会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

非排污者可以进入市场购买排污权,从理论上来说违反了污染者付费原则。实际上将一部分责任转嫁给无辜的非排污者,由于非污染者的原因减少了污染,意味着在环境自净能力许可范围内又可以多排放,极不公平,长此以往,后患无穷。从实践看,中国不会有那么多的环保组织和个人有能力参与到市场中来,就算有,也不可能长期负担这本不应该由他们支付的排污权。

此外,未能适当地考虑排污时间问题。效果良好地满足短期环境标准意味着除控制污染外还要控制时间。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环境自净能力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有所不同。如果节省的排污权在同一时期使用,又恰好遇到自净能力差的时期,就等同于超标排放。

(二)环境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问题

从政府角度看,按照政治学理论,政府存在一个自我扩张的倾向,总是希望多管事。同时,政府总是希望手中的钱越多越好,通过环境税、排污收费等手段,在保证环境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而实施排污权交易,只能得到环境污染产权出售的收益。并且,实现许可证市场的均衡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产生大量的交易费用。因此,政府会偏好政府干预的手段,也就不会对排污权交易这样的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的方法太感兴趣。

作为一种市场手段,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关键问题之一就在于如何合理地将初始排污权分配给数个污染源。初始分配权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来获得:它可以在现有的排污者中分配;或者可以通过拍卖或抽签的方法在范围更广的申请者中分配。对于局部的污染物而言,其中一些许可证可以免费发放;而对于全局性的污染物来说,许可证应该进行拍卖。但是,如何合理确定分配方式呢?如果采用免费发放的方式,政府管理部门就不能取得经济利益。而如果对初始排污权都进行拍卖,则有可能增加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阻力。因为排污企业提供了就业机会,交纳了税收,生产了社会需要的产品,却需要以较高的竞标价格购得初始排污权,也可能影响投标人的积极性。投标人越少,拍卖者所能得到的价格就越低。怎样确定初始排污权的分配方式,对政府管理部门也可能成为难题。

在实施总量控制基础上的排污权交易中,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必不可少,否则,政策就会偏离目标。由于排污权交易中容量资源转变为有价值的财产,企业的牟利动机将表现的更加强烈。如果监管不严,违规可能获得利益,比如出售非减排的排污权,排污权交易的市场规则就会被破坏,也就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怎样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怎样分配好初始排污权,既要完善的监督机制,又要监督人员本身的素质高,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下还有一定难度。

(三)立法上的困难

上一篇:2024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实施方案下一篇:高三班主任上学期工作计划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