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深度

2024-04-15

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深度(精选6篇)

篇1: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深度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 则

4 报告编写内容与深度

4.1 总论

4.2 电力系统

4.3 厂址条件

4.4 环境保护

4.5 工程方案设想

4.6 厂址技术比较

4.7 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

4.8 结论和建议

5 报告附图 定

6 报告支持性文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厂址普选报告》内容要点

条文说明

前 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行业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739号)的安排,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制定《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11月13日,原电力工业部曾以“电计[]737号”文颁布《核电厂工程建设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使用至今已超过,其部分内容和要求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核电厂前期工作需要。按照“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的安排,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组织专家在“电计[1996]737号”文的基础上制定本电力行业标准。

限于我国核电机组的现有装机规模,核电工程建设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和丰富,本标准在今后执行过程中仍需不断补充完善。开展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法令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原核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锦洋、朱京兴、戴联筠、李武全、卢宏田、杨建祥、张力、张

琳、傅耀宗、武红兵、杜建军、胡双跃、张弘、宋建军。

1 范 围

1.0.1

1.0.2 本标准规定了核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报告编制深度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厂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6249 《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篇2: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深度

某集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

第三部分附则

某集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内容提要:

总则:

一、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立项后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和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法人委托有资格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集团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指导目录的规定。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对项目的要素进行认真的、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测算分析,为项目法人和领导机关决策、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做多方案比较,特别是对关系到项目建设条件、工艺技术、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影响等重大问题要认真进行方案比较和优化,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建设上可行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篇3: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深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年龄2~6岁, ASAⅠ~Ⅱ级, 体质量在标准体质量±2kg, 均为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或择期进行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 随机平分为两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阻滞法 (A组, n=40) ;采用定深度多层次肌间沟注射法 (B组, n=40) 。麻醉前所有病例均已禁饮禁食6h以上, 排除感冒或扁桃腺炎等上感的可能性。为了使实验对象更具可比性, 选择病例的手术部位均为桡侧神经区域手术切口, 具体种类包括桡骨骨折、掌指指骨骨折、瘢痕切除植皮、手指皮肤缺如带蒂皮瓣转移、神经鞘膜囊肿、指分离切除或桡侧区域外伤清创缝合等。

1.2 局麻药的配制及用量

0.25%罗哌卡因, 按体质量0.6mL/kg局部注射。为了不影响麻醉效果的评定, 所有病例均没添加肾上腺素。

1.3 麻醉方法

所有病例在送手术前0.5h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01mg/kg+苯巴比妥0.2 mg/kg, 并建立好静脉通路。入室前或后静注氯胺酮1mg/kg, 待其轻微入睡后, 再静注丙泊酚1.5~3mg/kg作为诱导剂量, 丙泊酚4~5mg (kg h) 持续泵注维持。鼻塞吸氧1L/min, PM9000监测仪监测BP、HR及SPO2。

A组:在患儿入睡后, 头偏向健侧, 摸清肌间沟 (上述体质量的患儿此沟都很清楚) 。沿环状软骨向后作一水平线, 与肌间沟的交点即为穿刺点[1]。一手以示指用力压迫肌间沟上端, 另一手持6.5号头皮针在穿刺点穿刺。针尖方向向内向下, 在有轻微突破感后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 即可注入全部药量。

B组:前期工作同A组, 改用左手中指紧压肌间沟上端, 母、示两指把持头皮针, 药量平均注在皮下的1~0.5cm这一段距离的各组织内, 即从6.5号针头的1/3深度时开始缓慢注药, 边退针边注药, 至余1/5长度时注药完毕) 。注药成功的可视指征:在缓慢注药的同时见整个肌间沟区域逐步隆起, 质硬。如局部无隆起或呈快速圆形隆起且质地柔软, 则说明针头过深或浅, 应适当调整针头的深度。

1.4 效果评定标准

手术麻醉有效标准:术中麻醉效果分优、良、差三级。优:除了丙泊酚维持镇静, 不需其他任何辅助药;良:手术时小儿有躁动, 经使用芬太尼1μg/kg后能坚持至术毕;差:患儿躁动明显, 需重新臂丛麻醉或更改麻醉方式。优+良=成功。

1.5 统计学方法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

表1中B组的优者29例, 占本组全部病例的72.5%, 明显高于A组 (P<0.05) ;A组中的差者12例, 占全组的30%, 明显高于B组 (P<0.05) 。而B组的成功率达90%, 明显高于A组的70%。

2.2 并发症

A组2例发生霍纳症, B组1例。

3 讨论

小儿上肢手术实行臂丛麻醉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安全、术后伤口无痛、苏醒平稳并兼有制动患侧肢体等优点, 尤其适合于急诊饱胃, 体质孱弱或短小的上肢手术患儿。小儿臂丛入路与成人一样, 一般只有肌间沟和腋路两种。其中腋路腋腔狭小, 神经与腋动静脉伴行, 穿刺时容易损伤血管产生局部血肿, 药液渗漏可引起中毒或神经阻滞不全, 并且腋路本身阻滞的范围也往往不及肌间沟阻滞广泛。但如果实施肌间沟臂丛, 由于小儿入手术室前或后往往已经实施基础麻醉入睡, 或基于对抽象事物的感性认识, 小儿肌间沟麻醉并不能跟成人一样寻找“异感”, 仅凭“当针穿刺筋膜时有轻微突破感即开始注药”, 理论未免过于牵强。特别是年龄越小, 筋膜越薄, 就难找到所谓的“突破感”。

注:两组相比较, ※P<0.05

本人根据臂丛的结构特点:“组成臂丛的各脊神经, 从椎间孔穿出, 经前、中斜角肌之间形成臂神经丛。在锁骨中点下行至腋窝顶, 并转向腋动脉, 包在共同的神经鞘内。由于整个臂丛被包裹在连续相通的筋膜间隙之中, 而且臂丛覆盖的筋膜间隙还与颈丛间隙相通”[2], 以及1983年Thompson[3]提出的新臂丛概念“臂丛为一个多腔的结构, 但桡侧神经与正中神经在束平面上不相通的特点”和谢金锋[4]提出的的“臂丛为一个多腔的结构, 又许多薄厚不一, 排列无序的纵隔膜和横隔膜。使各神经干彼此分隔”3个理论观点, 总结认为:肌间沟臂丛, 只要保证局麻药进入了臂丛鞘膜囊内, 臂丛阻滞就会有效, 但并不代表臂丛神经就被广泛阻滞。再结合何卓文等[5]的“定点定深度肌间沟臂丛阻滞的可行性观察”和陈文东等[6]的“肌间沟臂丛一针多层次阻滞法的临床对比观察”及临床实践, 结果发现, 标准体质量的小儿只要在皮下0.5~1.0cm (相当于6.5号针头的1/3~1/5) 范围内分层注射药液, 遵照“注药成功的可视指征”, 注药时紧压肌间沟上端减少药液流失和稳握头皮针, 麻醉的成功率和完善程度都会大大提高。

实验证明, 本文B组无论麻醉成功率还是麻醉最佳效果均高于A组 (P<0.05) 。这是由于实行多层注射既提高了药液进入鞘膜囊腔的机会, 同时也使位于下干的某些间隔比较致密的个体得到了直接的扩张, 理论上使药液在鞘膜腔内得到了更好的分配。而传统的小儿肌间沟阻滞法, 在有“突破感”后即停针注药, 位置表浅, 离下干较远, 仅靠药液的张力在臂丛鞘内扩散、浸润, 造成局麻药液在臂丛鞘内的上多下少的不合理分布, 造成尺神经的阻滞延迟、不完善甚至完全未阻滞。另外, 进针表浅, 注药时的反作用力也易使针头从鞘膜囊内滑出, 造成药液流失。本文A组差者12例, 占全组的30%, 明显高于B组 (P<0.05) , 估计与此二者均有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凤学, 张毅男, 李昕, 等.前、中斜角肌间隙体表定位的观测[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 18 (12) :751.

[2]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303-304.

[3]Thompson GE.Funchienal anatomy of the brachial plexus sheathes[J].Anesthesiology, 1983, 59 (1) :117-122.

[4]谢金锋.国人新生儿和早产儿尸体斜角肌的解剖和X线实验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6, 2 (2) :82.

[5]何卓文, 张坤全.定点定深度肌间沟臂丛阻滞的可行性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2004, 6 (4) :490~491.

篇4: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深度

关键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资源流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118-02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领域发展迅猛,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热”企“冷”,企业动力不足。在现阶段的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2.校企合作的内涵亟待进一步提升。校企双方的合作大都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校方更多地希望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难题,企业则希望通过接受在校学生实习来降低劳动成本。校企双方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享师资队伍及成果等方面尚难以开展深度合作。

3.校企合作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校企合作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平台,目前已经得到了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校企合作的深度也成为评价职业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到目前为止,从国家到地方,都还没有建立起推动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法规体系,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也难以掌控。

二、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校企合作存在的以上问题,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校企目标的差异性。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尽管国家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一切行为的目标本质上都是指向经济利益。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国家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的是社会责任,学校一切行为的目标本质上都是指向社会效益。

2.校企资源融合的障碍多。校企合作的深度关键看校企资源的融合度。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涉及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场地、设备和资金。

在人力资源方面,企业能够提供的资源有工程师(技师)和管理人员,学校方面有教师和学生。企业看重的是学校学生的廉价劳动力,而企业高薪聘请的工程师(技师)和管理人员要成为学校的企业兼职教师,对独立面对激烈竞争市场的企业来讲是很难做到的,而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不具备服务企业能力,就是少数具备服务能力的教师由于企业、事业单位的体制不同,也很难为企业所用。因此校企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存在障碍。

在设备、场地、资金方,企业的设备、场地、资金属于企业资本金,学校要使用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学校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其设备、场地、资金属于国家财政资金,如果要投入到校企合作中使用,手续更为复杂。因此校企在设备、场地、资金的双向流动存在障碍。

3.校企体制障碍多。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在我们国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和运行体制。

在用人方面,企业完全自主面向市场,企业和职工是双向流动,用人机制灵活。公办学校则是按事业编制接受主管部门的调控,职工队伍稳定,很少流动,用人机制较呆板。

在资产管理方面,企业作为面向市场经济的独立主体,对其资产有完全的自主支配权,其配置资源主要考虑营利性。公办学校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其配置资源权利有限,尤其在对外合作时,限制的条规较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广东省财政厅制定的《关于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暂行办法》等,对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限制非常严格。

三、校企深度融合的多种形式及可行性分析

基于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笔者对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多种形式进行以下分析:

1.“校中厂”。即企业在校园中建工厂(企业),或者是工厂搬进校园中。一般是企业投入设备及资金,提供管理及技术人员,学校提供场地,学生进入“校中厂”进行“生产性”实习。“校中厂”对学校来讲,符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能够解决学生“生产性”实习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益、节约了实训室的建设资金和实习费用、解决了企业教师的缺位问题、得到了“真实”的企业生产岗位环境和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来讲,减轻了企业对固定资产(生产服务场所)的投入负担,学生的顶岗节约了企业人力成本。基于校企各自的利益和出发点,“校中厂”使得学校和企业结合在一起。但“校中厂”这种形式使得校企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学校让利,即舍得将学校场地资源提供到校企合作中。

校企深度融合的多种形式可行性探究

2.“厂中校”。即学校在工厂中建学校(培训点),或者是学校把实验搬进工厂中。一般是学校投入设备及资金,提供教师及学生,企业提供场地,学生进入“厂中校”进行“生产性”学习。“厂中校”对学校来讲,符合“校企合作、合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能够解决学生“生产性”实习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益、解决了企业教师的缺位问题、得到了真实的企业生产岗位环境和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来讲,减轻了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设备投入负担,学生的顶岗节约了企业人力成本。但“厂中校”这种形式使得校企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企业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即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

3.“校中校”。即企业在学校中建学校(培训部),或者是企业把培训部设在学校中。一般是企业投入培训用的设备及资金,提供培训讲师及技术人员,学校提供场地,企业员工和学生进入“校中校”进行业务培训。“校中校”对学校来讲,能够解决学生就业岗前培训难题、解决了企业教师的缺位问题、得到了企业培训教材及设备,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对企业来讲,减轻了企业对固定资产(培训场所)的投入负担,可以将员工放到高校培训,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经过培训的学生与企业岗位也完全对接。但“校中校”这种形式使得校企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学校具备相应能力的培训教师(人力资源),即愿意将学校教师提供到校企合作的培训中心。

4.“厂中厂”。即学校在工厂中建工厂(生产线),或者是学校把研发部设在工厂中。一般是学校投入研发和应用技术或者部分资金,提供专长教师及学生,企业提供场地和设备,教师进入企业搞研发和技术应用,学生进入“厂中厂”进行“生产性”学习。“厂中厂”对学校来讲,实现通过研发和应用技术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同时解决学生“生产性”实习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益,得到了真实的企业生产岗位环境和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来讲,得到了高校提供的研发和应用技术成果,学生的顶岗节约了企业人力成本。但“厂中校”这种形式使得校企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学校拥有研发和应用技术开发的专业人才(专长教师)。

四、校企深度融合的学佳模式介绍

通过以上校企深度融合的四种形式的分析,笔者认为,学校应对不同系部的不同专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场地条件、设备和资金状况等各种客观资源条件进行SWOT分析,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学校的优势资源,避开劣势,吸引合作企业,取长补短。最重要的是校企双方优势资源要实现双向流动,深度融合,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

我校与广州学佳商贸有限公司的合作建立的“学佳校园实习超市”这一“校中厂”成功的关键就是校企双方实现了校企资源的双向流动,使得校企资源实现融合。首先是人力资源的融合,经管学院有懂管理、法律、财务、营销的教师(经营人才)和学生(企业准员工),他们同时又是学佳公司的管理人员、股东和员工,学佳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日常运作离不开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这样就使得学校的人力资源深度融入企业。其次是资金、设备、场地资源的融合,学校将校内场地以出租的形式交由学佳公司经营校园超市,使得学佳公司获得了稀缺的场地资源优势,这使得学佳公司离不开学校。学佳公司出资50万元购买软硬件设备,建设“校园实习超市”这一经管学院所属的“生产性”实训室,以供学生实习使用,使得学校节省了大笔实训室的建设资金,从而使学校的场地资源和企业的资金、设备资源实现融合。

校企资源的双向流动并最终实现融合,使得校企长期合作趋势得以实现。学佳公司通过苦心经营,当年实现营业收入300多万元,净利润15万元,股东分红10万元,第二年实现营业收入400多万元,净利润20万元,股东分红12万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基础,企业的盈利目标得以实现。学校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每学年固定安排4个班(连锁经营和市场营销专业各两个班)共16周的实训课程,在“学佳校园实习超市”中完成,通过督导的调查及学生的教学反馈,“生产性”实训的效果非常显著,学生满意、教师满意、学校满意,使得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得以实现。总的来说,我校与学佳公司的合作可以总结为:课程实训“双导师”,教师学生“双身份”,校企融合“双满意”。

参考文献:

[1]康志.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企业”建设探讨[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6).

[2]郑建萍.职业学校模拟公司教学中的典型问题辨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1).

篇5: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一、总论

(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承办单位或建设单位,项目拟建地点,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的全称及承担可行性研究的资格证书编号。

(二)研究工作的依据及研究工作概况

1.列举所依据的重要文件名称、文号、日期。如项目建议书及其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厂址选择勘察报告、有关生产性试验报告、经批准的资源勘探报告、技术引进项目的考察及询价等文件、资料。

2.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审批意见。择要复述项目建议书的要点及审批意见,有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应列举其研究结论及提出的问题。

3.研究工作概况:建设方案与建设规模,厂址概述,环境保护,项目总投资的组成及分析,项目实施进度建议,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建议。

(三)研究结论

根据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结果,提出对建设项目的综合评价、抗风险能力和研究结论。

二、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

三、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四、建设条件与选址

五、工程技术方案

六、环境保护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综合利用与治理方案,绿化,环境监测(有环境监测要求时,对监测目标、方法作简要说明),环境保护所需费用估算,环境影响评价。

七、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八、项目的招标方式(委托招标或自行招标)以及招标范围(发包初步方案)

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估算依据及说明;

(二)总投资估算额,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含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价格变动引起的投资增加额、建设期借款利息、汇率变动部分等动态投资)和流动资金;

(三)工程投资构成分析;

(四)资金用款计划及筹措;

篇6: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深度

1概述

1.1 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名称、投资项目性质。1.2 项目背景、研究过程及建设必要性。1.3 编制依据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1.5 研究结论与建议。2现状及发展 2.1 研究区域概况。2.2 项目影响区域分析。

2.3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情况。2.4 项目影响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2.5 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2.6 拟建道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3交通分析及预测

3.1 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3.2 交通预测方法。3.3 交通预测内容及结论。4技术标准

4.1 采用的规范、标准、规定等。4.2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4.3 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的设计标准。5建设方案与规模 5.1 建设条件

5.2 总体设计思路及原则

5.3 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5.3.1 总体布置方案。5.3.2 主要节点方案。5.3.3 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5.4 道路工程

5.4.1 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5.4.2 道路交叉设计方案。

5.4.3 路基、路面、主要附属工程设计方案。5.4.4 公交车站及无障碍设施等。5.4.5 道路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5.4.6 道路照明工程。5.4.7 道路绿化工程。5.5桥梁与隧道工程

5.5.1 桥梁与隧道工程概况。5.5.2 技术标准。5.5.3 排水工程设计方案。5.6排水工程

5.6.1 排水工程概况。5.6.2 技术标准。5.6.3 排水工程设计方案。6环境影响分析与节能评价 6.1 沿线环境特征分析 6.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6.3 环境保护措施。

6.4 道路施工和运营期间节水、节电、节约用地、节约燃油等措施。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见本规定《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和概预算文件编制深度》的相关章节。8经济评价

见本规定《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和概预算文件编制深度》的相关章节。9实施方案 9.1 实施方案

9.2 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10招标方案(可省略)

主要包括编制依据、招标原则、招标范围、标段划分、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及招标方案等内容。11劳动安全卫生消防(可省略)11.1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11.2 安全措施、卫生消防设施方案。12社会评价

12.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12.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12.3 社会风险分析。12.4 社会评价结论。13新技术应用与科研项目建议 14研究结论与建议

主要包括推荐方案总体描述,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明确项目存在主要问题和主要争论与分歧,并提出项目实施合理化建议。15附件

15.1 项目委托书、前一阶段的项目批复文件。15.2 环保部门审批文件。

15.3 土地管理部门的建设用地预审文件。15.4 城市规划部门的评审意见。

15.5 项目资本金承诺证明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项目贷款的承诺函。15.6 其他相关文件等。16附图

16.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16.2 道路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图(平面1:500~1:2000.竖向1:50~1:200)

16.3 道路横断面设计图。16.4 主要节点方案设计图 16.5 桥隧方案设计总图。

16.6 道路交通、排水、照明、绿化等其他附属工程方案图。17附表

17.1 道路工程数量表。17.2 桥涵、隧道工程数量表。

上一篇:和赵德麟送陈传道,和赵德麟送陈传道苏轼,和赵德麟送陈传道的意思,和赵德麟下一篇:写赞美老师演讲稿作文7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