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培训工作总结

2024-05-30

比亚迪培训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比亚迪培训工作总结

弹指一挥间,我经历了毕业找工作的忙碌和辛酸,同窗好友忍痛离别的伤感和苦涩,初入社会不知所措的惆怅与迷茫,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开始了人生的一种“蜕变”: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堂走进职场,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我选择了比亚迪,选择了挑战。前方的道路虽然充满艰辛,更有无限机遇,我要从现在开始,对人感恩,对己克制,对事尽力,对物珍惜,在比亚迪这个大舞台上努力、进取、奋发、向前……

春华秋实,15年风雨兼程,比亚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平凡到伟大。对一个企业来说,15年称不上历史悠长,15年只是一个开头,只是一个基础,但比亚迪的开头,开得精彩;比亚迪的基础,打得坚实。老一辈的亚迪人走过了创业的艰辛,他们用汗水为年轻的亚迪人夯实了路基,立下了一座座路标,不断把胜利延伸向远方。而我,作为比亚迪这个大家庭中的新血液,从入职第一天起,就担负着传承发展的使命,承担着创新壮大的责任。作为新的亚迪人,我从培训开始,走向知识与经验的殿堂,开始我的新的人生。八天,短暂而又漫长。紧密的培训将我们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许久没有这样充实的感觉了。当我们意识到这样的日子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却发现这期间的收获,已经开启了我们进入比亚迪后求职的大门,它激发着我对未来深深的渴望。

八天的培训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深知,作为一名亚迪人应具备的品质:

一、责任感。作为一名产品工程师,我的任务就是发现产品的问题,让客户放心,一点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我在上岗前一定要树立起牢固的责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能够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同时也能在客户中赢得良好口碑,树立良好的声誉,保持企业的诚信。所以,从自身的素养到公司的前景,我们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坚强的意志。生命如同一场漫长的跨栏比赛,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困难,只有不断超越,才能笑到最后。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如今,我们的人生充满希望,需要面对的只是自己。当你鼓起勇气跨过了第一栏,就会发现,其实战胜自己也可以这样简单。在公司15年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波谷,凭着亚迪人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才一直走到现在。我们要学习前辈们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志,增强自身的战斗力,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不断的磨练才能造就今后的辉煌。

三、不断学习。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且古板的,而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则是无限且多变的;因此,工作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很多人认为,进入大公司就意味着衣食无忧了,其实不然。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唯有不断地充实、壮大自己,才能在市场中立足。创新,作为我们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不断驱动公司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企业的创新发展就是依靠近20万亚迪人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进步表现。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些专业领域内,显得无比渺小。以后的工作中,还有许多的盲点需要打通,许多的技能需要拓展,许多的理论需要验证。生活就是要学无止境。

四、团队的力量。在培训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团队精神是我们工作取胜的关键。在我们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无论自己从事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离不开同事之间的配合,因为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能生存。既然需要配合,那么就必须沟通,只有不同部门之间、同时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团结一致,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进步更快。

五、确定目标。比亚迪的口号是:中国第一,2025世界第一!比亚迪的愿景是: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电站。比亚迪的人才理念是:造物先造人,等等。比亚迪的每一个目标、每一个方向,看似过于遥远,可在我们近20万比亚迪人的不懈努力下,每一个似乎都变得顺理成章。身为比亚迪人,我们一定要追随公司的发展脚步,确定个人目标,在谋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总而言之,对于我来说,比亚迪是一个新的环境,所接触的人和事物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新员工,我会去主动了解、适应环境,同时也要将自己优越的方面展现给公司,在充分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我还要时刻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不断地补充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公司发展。在工作中我可能会有迷惑和压力,但是我相信只要能端正心态、有十足的信心勇敢地走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社会在发展,信息在增长,挑战也在加剧。我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更要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比亚迪的发展目标是宏伟而长远的,公司的发展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我相信我有能力把握机遇,与比亚迪一起迎接更大的挑战。

篇2:比亚迪培训工作总结

首先,通过培训,我对公司的发展、概况、企业之文化、风格,自己所在的第二事业部的现状和发展等有进一步的认识。公司从94年起家的几十人人到今天的十几万人;从当时租用的不到200平米的厂房到如今跨越国界的工业园;销售额较之以前也连续翻番。这一切表明公司正以爆炸般的速度在发展壮大,如何继续维持和加快发展,这对我们员工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作为一员新员工,只有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以及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第二事业部在公司的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现在的产品主要是锂电池,已是世界上锂电巨头之一。现在她正在拓宽产业领域,进军太阳能行业——一个朝阳且当今火的发烫的行业。通过公司的培训,我坚信公司锂电将继续辉煌,公司将在新能源上有一番作为。

再次,通过培训,我接触和学习了很多知识,有:5S、六西格玛、执行能力的修炼、时间管理、安全知识、礼仪知识等等。这些知识浅易而实用,为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指明了方向。通过对5S、六西格玛的学习,得知管理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时时学习管理知识、改善管理方法,才能使公司高效、安全、有序的运作;执行力的修炼培训课程教会我怎么为事,怎么展示自己等等,使我认识到了工作中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的重要性;时间管理课程教我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高效的进行工作;在安全培训课程上,我学到了很多安全基本知识,为自己的安全加上一道保险;礼仪知识的培训讲授了日常基本的礼仪知识,让我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人们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得体的礼仪使人们相处和谐、融洽。

篇3:王传福领航比亚迪

2007年8月9日,王传福在深圳对着当地领导和全国媒体宣布了比亚迪汽车产业的战略和惊人的目标:到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乘用车产销企业;到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乘用车产销企业。

王传福凭什么口出狂言?比亚迪拿什么迎战?

走自己的路,比亚迪的特色

王传福自称,创业环境决定企业日后的发展路径。他说,他没有赶上商品经济还是一张白纸的1980年代,亦错过了政府官员知识分子纷纷下海的1990年代初期,当他创业的时候,市场已经供过于求,洋品牌高高在上,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为了创业,他选择了最困难的一条路,也选择了最明智的一条路———拆解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

王传福很清楚一个企业家最需要的是什么———眼光和胆识。他绝对是一个坚定的舵手,带领着比亚迪一次次杀入那些按照惯常商业逻辑难以获得成功的行业。从1995年创业至今,比亚迪已经从一家单一的手机电池生产商发展为横跨IT、汽车多产业群的多元化制造企业;从250万元的资本金做到今天200亿元的营收,十多亿人民币的利润,约400亿港币的市值。在香港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一次次对王传福的多元化产业决策提出质疑,觉得他在每个产业中的打法、做法都不可思议,甚至用“疯子”加以形容,但比亚迪在不同产业取得的成绩让投行的分析师不得不一次次修正他们的判断。在最近的52周内,比亚迪(1211.HK)的股价增幅最高曾近4倍,股价最高曾为77.7港元,而其在手机组装领域的最大对手富士康(2038.HK)同期内的股价几乎没有增幅,最高时为27.5港元。

“别人做多元化,90%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比亚迪干一个成一个?因为我们过度地重视技术,反而觉得技术是很容易的事。我一上飞机就开始看汽车的书。看多了,我就知道汽车说白了就是一个做了100多年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一个低科技产业,手机里面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LPC、摄像头、LCD、精密塑胶,那个比汽车的难度要大得多。这个行业里面我们都可以叱咤风云。我的骨子里就是觉得中国人能干,中国人又不笨又不傻,只要给中国人机会,绝对是全球一流的公司,什么都能做成一流的。”

王传福本人痴迷于技术,并常常一副工程师的打扮,他说这样便于交流,突破距离感。他一直坚定地认为,把对技术的狂热追求,和上帝赐予中国企业最好的礼物———大量廉价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结合好,比亚迪将会进入一个中国制造的自由世界。

比亚迪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科技发展理念,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创新的基石。回顾比亚迪的发展,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就是掌握核心技术。比亚迪用成功告诉人们:创新的路上,没有抢跑者。

在王传福所设计的蓝图里,比亚迪不仅要继续在镍电池和锂电池保持全球第一外,还要提高垄断份额,而在笔记本电脑电池的市场方面,比亚迪也要实现零的突破,并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比亚迪方面透露,目前比亚迪镍电池的产量已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60%,而手机用锂电池也已经是全球第一,并且这种绝对的优势是不会改变的,而且还会继续扩大。

王传福说:“铁电池方面的核心依然是动力电池,比亚迪将加大技术投入和产品开发,开创一个全新的电动汽车时代。”

勇者无畏,比亚迪的汽车征程

2003年,进入汽车领域的时候,王传福应该不能说是一位地道的汽车“内行”,但他以一个制造业行家的眼光分析认为,汽车绝对是中国人的产业。他说,这固然是一个综合多学科的产品,但一百多年下来其中的大部分技术都已十分成熟,并非遥不可及。

“技术恐惧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他们不断地告诉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发很难,直到你放弃。但汽车说穿了不过就是‘一堆钢铁’,”王传福说,“2004年、2005年的时候我们投资了很多技术,很多企业家投资了很多房产,当然他们最后也赚了很多钱,但我们的理念不一样,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钱投到技术上去。”

事实证明,王传福确实有独到的前瞻性。比亚迪F3从2005年9月上市开始就保持热销,2006年全年销量突破6万辆,2007年一月份销售就突破10000辆。比亚迪乘胜追击,于2007年8月9日,向业界展示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第二款车F6,并首次开放刚刚落成的深圳坪山汽车产业基地。

比亚迪“创新基因”在不同产业间的移植成功,是在自身技术能够支持的条件下完成的。比亚迪把这种发展模式形容为“袋鼠模式”,其中袋鼠的“长腿”就是比亚迪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比亚迪自主研发的BIVT发动机技术、全球同步领先的硬顶敞篷机构技术、全球领先的铁动力电池技术和电动车技术都是比亚迪的利器。

2006年底,比亚迪成立了E6纯电动车项目组,王传福亲自担任项目总负责人,并从比亚迪的电池、电子部件事业部调集大批人马,要将两大产业群的核心技术进行无缝对接。E6项目组每个月至少开两次会讨论各项进展。一组来自比亚迪的数据显示,E6充电一次可以行驶400公里,动力200千瓦,最高时速140~150公里,价格15万元以内,百公里耗电15度,只需要花几块钱的电费。如果在400公里以外需要继续充电,则可以通过充电桩充电,10分钟可充好70%的电量。在安全性方面,王传福说,他很快会向公众证明,这是一块用火烧都不会爆炸的电池。

2008年3月5日,王传福在参加第78届日内瓦国际车展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说:“比亚迪的策略是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高效节能的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的双模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我们进入欧洲市场的突破口。”

王传福认为,一家技术型企业的崛起必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合法地规避已有专利,突破西方企业的专利封锁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这一点,在比亚迪推出的汽车产品上极为明显。比亚迪F3之所以成为中国最快突破10万台销量的自主品牌车型,和它的外形与丰田的克罗拉极为相似有很大的关联。随后,比亚迪推出的F3R与上海通用的凯越HRV高度形似,F6被称作是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的混合体。

这种形似与王传福对汽车设计的基本思想很有关系。“坦白讲,我们不会从头设计一部车。汽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四个轮子一个外壳,任何一部车都难免和别人有一些相似的元素。”王传福说,“一款新产品的开发,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的技术,把专利技术剔除掉,非专利技术的组合就是我们的创新。专利需要尊重,但可以回避。”

在比亚迪内部,有一个多达上百人的知识产权部,它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比亚迪的各个产品事业部进行监督,随时提出哪些技术是别人的专利,必须规避。这一100多人中,有50多人专门面向汽车产品。据透露,比亚迪仅2006年就申报了1200个专利,在全国专利排序名列第7位。也正是对技术的重视,让比亚迪在关键时候打赢了让众多中国企业失利的海外专利贸易战。

中国人什么都能造,比亚迪的霸气

“我凭什么?凭的就是人,30万的劳动大军和巨大聪明的工程师队伍,这就是我的资本。它比几百亿的市值更可靠,不会忽高忽低。再加上中国GDP未来20年持续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所带来的巨大消费市场,像GE(通用电器公司)这样市值达到4000亿美元的美国企业,中国一定会出现,只不过是谁的问题。”

王传福敢想敢做,从来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轻言放弃,对于比亚迪的今天王传福似乎早有预料,他的精准和缜密是创业至今的法宝。

不论是在最初的镍镉、镍氢电池,还是后来进入锂电池领域,王传福都曾面临过资金匮乏的问题: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的投入,一间配备全自动化设备、全干燥的锂电池工作室需要几十亿人民币。“如果按照这样的投入规模算下来,比亚迪要达到今天的电池生产制造规模至少需要100多亿元的投资,而当时企业一年的总收入不过几千万。

没钱但要创业,王传福想出了一个土办法:自己动手制造生产设备,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这样算下来,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只需要100多万元人民币。“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这一波创业的人掌握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必须创新。必须有制胜的法宝。”王传福说道,“我们经常算这样的账,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如果这笔钱用来雇佣工人,2万元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

2000年,王传福决定进入锂电池生产领域,他带了200万人民币去日本买设备。结果日方开口就是500万美元,并且明白地说你们中国人没办法做锂电池,你们还是打道回府吧。王传福不信邪,开始把大批的镍电池生产设备搬到锂电池生产线上,不能兼容的就重新设计,暂时设计不出的,就用人工和夹具来做。比如要裁剪一块很大的极片,买不起日本的分切机时就用中国的裁纸刀配上一块长宽相等的挡板作为夹具,保证裁剪尺寸。等条件好一点了就用剪板机,再好一点就用自动的分切机。再比如,一台日本进口的涂布机要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比亚迪则自己研制。第一代产品要分两道工序涂完双面,第二代就可以同时涂两面,到了第三代已经可以控制涂刷的具体位置了。

比亚迪的生产方式使锂电池的生产成本骤降。一块锂电池比亚迪的成本只需1.3美元,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洋则为4.9美元。2000年当年,摩托罗拉就把比亚迪纳入了自己的供应体系。不仅如此,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让比亚迪具备了另外一些优势。首先是灵活性。当客户提出更换产品,或增加订货量的时候,比亚迪可以自行调整生产线,无需依赖外援。

第一次来比亚迪参观的摩托罗拉、诺基亚无不为比亚迪的生产方式感到惊讶,担心比亚迪能否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变量。但现在,他们对这一点不再怀疑,而且发现半自动线不会出现全自动化生产线批量出错的毛病,避免发生几千万块电池的召回。如今,比亚迪的锂电池已经占到全球60%的份额。

今天,在比亚迪的电池工厂里,60%的生产设备都是自主开发的。不论是电池、手机部件还是汽车产品事业部,每一块都有自己的一套非标准、半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团队,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而在比亚迪进入汽车产业后,“小米加步枪”的做法自然被承袭下来。

“比亚迪的成功基本上是靠半自动化设备加人工,以这样的模式达到成本的降低,效益的提高。当然这里要求技术必须要很好,技术是一个软东西,比如像电池里的配方,或者像炒菜的菜单一样,让厨师慢慢炒菜,反正都用锅,大厨他用锅,小厨也是用锅,锅的成本又不大。我们还是力所能及的把配方提高。你让我搞一个亿的生产线,那门都没有,想都不要想的。我们就花大力气搞一些配方,研究这些技术,通过很好的产品设置规避制造过程中的变量。”

制造企业的命门在哪儿?王传福认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整合能力,这种能力是那些全球看起来很庞大的EMS企业所不具备的。如果把一个手机的生产分为三个部分,最顶端是设计,中间是组装,最下端是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制造,那么绝大部分的美国、新加坡、中国内地和台湾的EMS企业多年来只从事中间环节,即整机的组装,大部分零部件要通过采购获得,而每家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是必须加以保证的。设计方案也依赖于厂家提供。

比亚迪则是从手机零部件做起,逐步自下而上进入手机组装和设计的环节。如今,像诺基亚这样的客户只需要提出要求,比亚迪就能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最终生产的完全一站式ODM服务。“代工只是我们的一种服务,背后我们卖的是我们的零部件,卖我们的技术。”王传福如此解释。

在这套垂直整合战略中,最核心的其实是研发设计,而这也正是比亚迪上万名工程师的任务所在。只有研发设计好了,才可能使生产过程中的变量降至最低。在王传福的眼中,无论汽车还是手机,都是设计占主体,决定了70%甚至更高的品质。

除了设计,垂直整合模式的另一关键是零部件模具的开发制造。这也是王传福在开始造车的同时布局模具制造产业的根本原因。王传福认为,汽车与手机一样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组装行业,但和手机零部件模具相比,汽车模具对整个产品成本的影响力要多上数十倍。

在2003年1月收购秦川汽车之后的几个月里,王传福迅速收购了北汽集团的一家模具厂,成立了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沟通成本,而且也控制了利润的外流。现如今,不仅F3、F6的所有模具来自这家企业,克莱斯勒、通用、福特、丰田相当一部分模具也从这里采购,并装船运往海外。

给年轻人机会,给比亚迪活力

“在中国如果不懂利用劳动力,盲目追求自动化、机械化是没有意义的。”王传福曾如此放言,“我有三万名中国的工程师,这和三万名美国的工程师,成本会是一样吗?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公平。但他们的价值,创造力可以说几乎一样,甚至中国人比美国还强一点,中国不像美国人要享受生活,中国人是工作第一。因此,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很幸运,上帝照顾了我们,把这么优惠的东西放到我们这边来。但是我们为什么搞不过他们?因为我们过去只懂管工人,不懂怎么把工程师组织起来。‘中国制造’今后的优势还很大,关键是利用好中国的高级人才和工人,让其淋漓尽致地发挥。”

王传福所谓的万人工程师队伍,大都是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不迷信海归专家,也不喜欢请猎头去高薪挖角,他更喜欢用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中国的学生多聪明,他们缺的只是机会。”现在王传福直接领导的7个副总裁中,绝大部分是学校一毕业就进入比亚迪的。

在比亚迪位于上海松江的汽车工程院,3000多名汽车工程师90%是2004年以来毕业的学生。如果是在国企,他们首先要拧一年的螺丝钉、清理一年车间才可能开始摸车。如果是在外企,可能还只是一个试车员。但在比亚迪,他们一上来接触的就是整车项目,什么核心技术都能接触,两年可能已经干过两轮车(F3、F6)了。比亚迪每年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花几千万元购买全球最新的车型,让这些学生们来拆,拆完之后要写总结、写报告,车子则报废。各种新车上市一台,买一台,其中不乏宝马、奔驰、保时捷这样的名车。一些年轻的研发人员不敢轻易拆卸新车,特别是名贵车型。王传福知道了,二话不说用钥匙把自己的进口奔驰划破,然后说:“现在你们可以去拆我的车了。”

对于成长快速、可做帅才的年轻人,王传福认为激励他们的最有效方式是不断提供机会,为他们创造新的平台。十年中,比亚迪的产品事业部从不足十个迅速扩张到二十几个,这些事业部的总经理中最年轻的只有31岁。王传福在2002年底筹备众多事业部时这样许诺,任何一个事业部如果能做到营业额30亿元、净利润5亿元的话,就可以从比亚迪股份拆分出去,单独上市,团队成员将得到巨大的股权激励。

如果有什么事是王传福创业13年来觉得最难的,就是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王传福说:“在比亚迪,人是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种战略打法的最终执行者。对工人,高压、高薪的结合可以对效率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对于知识结构高、价值观和自尊心都很强的工程师这一套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建立文化认同感,让他们追随你的理念。”

王传福孜孜以求的,正是把“中国制造”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这意味着不仅要管好普通的工人,还要用好工程师。在比亚迪的深圳总部,崭新的工人宿舍、职工公寓、标准的足球场、幼儿园、超市、中学无所不有。多年来,所有管理层和员工一起在大食堂排队、吃五块钱一份的大锅饭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

王传福承认,比亚迪的管理模式更接近丰田这样的日本企业。“我们公司推崇的是造物先造人这么一个概念。”

篇4:比亚迪猜想

比亚迪是谁?怎么在汽车行业从来没有听说过。一切悬疑,均因今年年初的一起“突然婚姻”而起。

2003年1月23日,在秦川汽车一次普通的全年销售工作总结会议上曝出消息:这家西北地区惟一的轿车生产厂商,被拥有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享誉亚太区的“电池大王”王传福斥资2.5亿港币收购,一举占到秦川汽车77%的股权,形成绝对控股。

然而,“蜜月”过后,谜底却远未揭开。

比亚迪是谁?

按照最早的坊间传闻,与秦川汽车接触的公司很多,其中“明星级”的有仰融的华晨国际、李书福的浙江吉利。但最终悄然胜出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比亚迪。时至今日,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刘振宇也感到很有意思。

在一定程度上讲,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寻求合作伙伴的秦川汽车,与华晨的合作实际上已经开展了相当一部分。在相关协议的签署仪式上,程安东与贾治邦两位刚刚完成交替的新老省长均有出席,并有人感慨说:秦川汽车的立项投产,历经10年,不知耗去多少任省长的心血。然而很快,因华晨国际自身的原因,仰融离开国内,合作意外中断。至于与浙江吉利李书福的合作,刘振宇澄清说,双方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就一直没有开展过。

尽管与华晨的合作破裂令人沮丧,但却为比亚迪的胜出奠定了基础。那就是秦川汽车的两个东家——陕西省投资集团和兵器工业总公司已定下思路:秦川汽车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出让,只要是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汽车工业。这样一来,业外的比亚迪就有了谈判的条件。

说起比亚迪,记者查找资料发现,虽然内地业界少有了解,但实际上却是赫赫有名。这家民营性质的公司位于深圳龙岗葵涌小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比亚迪1995年成立后,一直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国际手机巨头作手机电池的OEM(贴牌生产),不但使原来在这一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日本公司被迫进行生死决战,其旗下的比亚迪股份(HK1211)还于2002年7月在香港主板以54只H股中最高的发行价成功上市,融资16亿港元。而该公司2002年销售收入更是超过25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纯利达到6.58亿人民币,远远超出了所罗门美邦、中银国际、摩根大通等一流投行的估计。

除去拥有大把现金的原因,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的身份与决心也强化了秦川的好感。王传福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背景,以及在电池行业的闯荡已使其具有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加之在与秦川的接触中,王反复表明了自己决意做好汽车产业的决心,并称为“天大的好机会”。这样,才有了比亚迪与秦川的姻缘。

刘振宇告诉记者,双方从2002年10月开始接触,到2003年2月签署协议,仅用了3个月时间。

5亿大玩新车型

秦川汽车的“突然婚姻”一经曝光,立刻引起了业界的狐疑:汽车制造几乎可以称为目前中国竞争最激烈、风险最大的行业,一个与汽车毫不相干的企业为什么要来掺和?何况,在外界眼里,秦川汽车的底子似乎总令人难抱信心:2002年“福莱尔”销售1.7万余辆,收入7亿元,利润却仅78万元!但真实的情况只有刘振宇清楚:在2002年全国打价格战时,新上市的福莱尔一举降去6000元,共损失销售收入1个多亿,这完全是适应市场之举,而最终能够持平,已属不易。

低调的王传福也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在合作消息曝光后向外界表示,秦川准备在蓝田征地1300亩,新建汽车生产线,并在新区规划有“新型轿车、电动汽车、汽车电池和研发中心”四大功能选择,总投资将达5亿多元。这样一来,王传福两周前向传媒透露的消息就有了根据:2003年秦川汽车的产量将达到3万辆,并推出4款在福莱尔平台上重新设计的新车型,排量为1.3升和1.6升,包括福莱尔加宽型、三厢福莱尔和一款福莱尔品牌的小MPV。这些新车型将于今年10月份左右上市,价位仍然在5万至6万元左右,4、5月份一款排量为1.0和1.1升的福莱尔新车就会推向市场。对于销售的结果,刘振宇认为,开足了老厂区的产能,新厂区上马,2003年应该不低于20亿。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作为传统的根据地之一,西安的出租车市场应该是秦川汽车的必争之地。面对西安市“提高档次”的规划,秦川目前的奥拓和福莱尔都受到了压力,也为不少出租车经营者所注目。对此,刘振宇表示,秦川绝对不会放弃出租市场,除了适应市政府的要求之外,还将“尝试”性地推出200辆“零污染”的电动汽车,以便探个究竟。

当然,正如业内公认,微型汽车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在秦川的四大功能区中,“电动汽车”和“汽车电池”尤能激发想象。对此,王传福和刘振宇均未否认:“如果成功,最亮的两颗星就是他们。”

“比亚迪”一统秦川

在秦川汽车以往所有的大型活动中,都少不了拥有自主研发产权的福莱尔轿车,“福莱尔”三个字,也成了秦川难得了骄傲。因此王传福入主之后,一个最大的问号就是:福莱尔这个品牌还会保留多久?

当时,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比亚迪于8年之内,跃升为锂离子和镍氢电池全球第三大生产商,镍铬电池全球第一生产商,并使曾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全球垄断之势的日本企业,如松下、东芝等基本退出市场,仅余下日本最大的电池厂商三洋与之决战。但是,OEM的生产方式影响了比亚迪自有品牌的发展,所以“拿下”秦川汽车,料想比亚迪会在品牌方面有所动作。

来自秦川的消息也最终确定。刘振宇告诉记者:比亚迪正在设计新的品牌,福莱尔最终会被整合入新的标识和品牌,比亚迪生产的电池也会被统一在新品牌之下。

4月初,记者向刘振宇打探新董事会的构成状况。刘显得很不在意:“实际构成并没有什么意义,王传福一个人说了就算。他这人不爱常开会,定了的事就去办。”

“民营机制的好处就是很好发挥,效率提高得很快,同行很快就不再敢小看我们。”

同样激动的不仅仅是秦川管理层。因为在深圳比亚迪总部,王传福为员工修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福利设施:深圳东部第一座中英双语贵族学校,漂亮的亚迪村福利房,标准的橡胶体育场,每位员工都有一辆小汽车,供其方便地出入市区。最令人“意外”的是,比亚迪规定,所有员工在完成工作后必须对公司提出自己的培训要求。

一位老秦川的员工对记者说:大家对新公司很有信心。

高新区零地价引发新玄机

采访过程中,刘振宇突然告诉记者,新厂选址蓝田的计划已经改变,王传福会与西安市和高新开发区有关方面会面,可能的厂址会落在高新区内。

“高新区内?难道这里的地价比蓝田还便宜?这可是1300亩的工业用地!”记者掩饰不住地吃惊。

“还会比零地价更便宜?”刘振宇笑着回答。

这种微笑自然令人遐想,西高新推出“二次创业”之后,就引人注目地提出了“零地价”招商策略。王传福究竟会不会拿到零地价?陕西省会不会鼓励本省发展汽车工业?本刊将继续关注。

新闻链接

民营资本钟情微车制造

新一波的民企进入汽车制造,在国退民进的背景下更引人注目。业内分析说,之所以有如此行情,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居民收入提高、用车环境改善导致微车用量突然放大,2002年的井喷行情即是证明。另一原因在于目前的微轿行业还没有可以垄断市场的真正强者,天汽、长安、吉利、昌河、秦川、哈飞这六家企业作为全国微车的主力兵团,产品竞争力都不是特别强,市场空档已经形成。

A: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汽车狂人李书福。1997年,出身冰箱、装璜和摩托车制造的浙江台州民营企业吉利集团进军汽车领域,并将火力集中于价格较低的微车市场。历经数载,不仅成为中国迄今为止惟一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旗下的宁波生产基地、临海生产基地和上海生产基地已拥有近20万辆轿车的年生产能力。总投资达49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辆的浙江台州吉利汽车工业城也在紧张的建设之中。

B:2003年1月29日,云雀轿车的东家,贵州航空工业集团与贵州省内民营企业——贵州新世纪汽车投资公司签署了相关协议,新世纪获得云雀轿车5年的承包经营权。有消息说,承包给民营企业只是过渡,在今后数年内,贵航集团不排除将股权逐渐转让的可能,以期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C:2003年初,以摩托车起家的民营企业重庆力帆集团抛出消息,决定投资6亿元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其具体定位一时引来众多猜测。而在其集团的网站上,力帆集团“求购汽车全套生产模具及生产线”的旁边,“力帆汽车定位调查表”引人注目,因为可供阅读的调查数据是:有人注意到,投票于6万元左右轿车的访问者占到4成。

篇5:比亚迪应届生培训总结—李成强

姓名:李成强部门:第十五事业部仪表深圳工厂软件科工号:2566191 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难度不仅仅体现在两者环境的不一致,也在于一个是别人督促你去学习,另一个是生活逼迫你去学习。起初我还担心我不能很快适应公司的氛围,幸好,公司比亚迪在新员工正式上岗前做了一系列培训,使得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获得企业归属感,从而以公司为家,爱护并发展公司业绩,传承公司文化精神,并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比亚迪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公司的培训课程以及后期事业部安排可以看出公司在培养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在改善员工生活条件和其他各种福利也做了很多较大改善。

进公司第一课就是公司总裁王传福王总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声情并茂的演讲。首先王总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比亚迪公司是一个跨领域、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型公司,它从最初的做电池,做手机代工,知道2003年进去汽车工业,以及后来的太阳能和储能行业,才发展的轨道交通,可以说公司战略宏大并且涉及范围广。公司收益最好的产业之一IT产业,它积累了许多科学技术,沉淀了很多管理经验,销售额达到了400亿。第二块是汽车产业,从传统车到电动车,摸准了中国未来汽车行业发展道路的方向,握准一些重要节点,掌握了一些核心科技技术。比亚迪在产业布局上正在做垂直整合,努力把创新的基础建设好。公司的“三大绿色梦想”——太阳能、储能电站、电动车。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要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地球做出贡献。电动车的销售量在去年有而出现了井喷的局面,制定了关于新能源的“7+4”战略。除此之外,王总还介绍了轻轨交通产业,这是一个缓解人口密集国家交通的解决方案。坚持打造核心竞争力,崇尚“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坚持成本管理,优化设计、工艺流程,提升效率、提升良率,坚持效率至上,坚持品质不妥协。公司文化方面提倡平等、务实、激情、创新。要先把人造好,培训出一批批守规矩、守流程、认真做事,公司才能更好。企业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为企业打造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这支优秀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塑造知识型职工,培育奉献精神,为提高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因为,文化的功能是能否发挥的程序最好,最终取决于文化是否能够吸引人和感召人,能否为广大职工所接受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解决好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为职工服务的问题。我们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广大职工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把他们凝聚到先进文化建设上来。最后王总做出了对应届生的希望,希望大家谦虚、吃苦、好学,希望我们到公司岗位后把个人前途、规划和公司前途、规划连系在一起,让知识变得更加全面丰富。到这里,王总的讲话结束了,可以看出王总对应届生用心,以及各方面的照顾,希望我能在比亚迪公司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公司做出贡献。

篇6:比亚迪公司概况总结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由王传福创立于1995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股票代码:1211.HK),是一家拥有IT和汽车两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目前,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已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已超过15万人。

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目前,比亚迪作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核心零部件及组装业务,镍电池、手机用锂电池、手机按键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均已达到第一位。3月,公司分拆旗下手机部件及模组、印刷电路板组装等业务,申请赴香港主板上市,其间遭遇最主要竞争对手――郭台铭旗下富士康国际控股公司的极力阻挠,几经周折,拖至11月方才获得联交所审核通过。尽管没有获得足额公开认购,月20日,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约59.125亿元。

,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F3、F3R、F6、F0、G3、L3等传统高品质燃油汽车,S8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高端SUV车型S6和MPV车型M6,以及领先全球的F3DM双模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E6等。10月6日,比亚迪以近2亿元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整合了电动汽车上游产业链,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商业化步伐。通过这笔收购,比亚迪拥有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将利用独步全球的技术优势,不断制造清洁能源的汽车产品。20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深圳正式上市。,比亚迪计划将推出纯电动汽车。207月25日,比亚迪以6000万元的价格,收购总部位于长沙的美的三湘客车,获得客车生产准生证。同时,比亚迪与湖南环保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及长沙经委订立投资合作协议,将在湖南环保产业园投资设立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计划年产量为40万辆。长沙将继西安、深圳之后,成为比亚迪第三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预计完成基地的`全部建设。至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板块上又多出一个重要序列――市场潜力庞大的客车产品。在3月日内瓦汽车展上,比亚迪与戴姆勒签订电动车和零部件领域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结合比亚迪在车用电池和驱动电机方面以及戴姆勒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的经验开发电动车,最终甚至有可能成立一家全面的合资公司。

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电子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高科技比亚迪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和市场的研究等;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发展的根本。

截止年底,公司总资产额近329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33亿元人民币。2008年比亚迪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88亿元,实现利润10.21亿元[5]。比亚迪汽车在年完成汽车销售近45万辆,销售额214.97亿元人民币,利润额30.33亿元人民币,利润率达到14.11%.比亚迪的利润率约为中国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两倍,国际平均水准是3%左右。20,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10位。

2008年9月27日,美国著名投资者“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2.25亿股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比亚迪

后10%的股份,交易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或相当于2.3亿美元。巴菲特投资代表了对比亚迪发展前景和品牌价值的认可。

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电子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和市场的研究等;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发展的根本。

比亚迪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方针,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为员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公司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矢志与员工一起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快乐。比亚迪坚持不懈,逐步打造“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篇7:比亚迪试用期工作总结

收获最大的,是这次写试用期总结学到的一课。

试用期快满之前,我已经着手在准备我的试用期总结了,还好我的导师中间有要求过我写工作周结、月结,所以期间做了什么工作一看记录就有了,写起总结来内容也充实了。本来理工科的我语文水平就不好,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琢磨了好久写了满满4页纸,在把它交给部门经理的时候还有点沾沾自喜,心想经理肯定会很满意。但是部门经理却快速的翻了一下我的总结就在我的转正申请上签字了,我有点失望。

第二天,部门经理给我们几个应届生开了个短会,他说你们几个在试用期间的表现我都看到了,学习和态度都很诚恳,做的事情也挺多的,但是你们的总结却写的不好。我心想,他不是都没看我们的总结吗,怎么知道我们的总结写的不好?经理接着说,以后你们要学好怎么写总结,最好用PPT或在ecxle来表达,用数据说话,在PPT的第一页就把结果告诉大家,后面再用图表等解释你的过程,简单明了。像你们写总结,都是用WORD文档,4、5页纸,满满的都是文字,都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不知从哪里看起。

篇8:比亚迪“瘦身”

为有效改善资金链和盈利状况,比亚迪做出了包括在A股深圳市场IPO、申请发行60亿公司债,以及转让金辉高科(Foshan Jinhui Hi-tech Photoelectric Material Co.)股权在内的各种自救行动。然而,一系列的瘦身运动之后,比亚迪的体质是否能得到根本改善呢?

布局

1995年2月,王传福在深圳成立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当时深圳的手机电池组装企业为数众多,但电池专家出身的王传福一开始就涉足核心的电芯技术,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酝酿进入手机部件的生产和组装业务。

2003年,比亚迪正式进入该领域,手机配件业务成为比亚迪之后几年的现金奶牛。与此同时,比亚迪将在电池和手机领域的生产模式搬到了汽车领域,坚持逆向开发和低成本管理,并于2006年开始从汽车业务中盈利。在成功跨界的同时,比亚迪还想复制以IT养汽车、借助电子技术嫁接汽车的模式,再造新能源梦想。以2011年为例,比亚迪的资本性支出,绝大部分都流入新能源产业,在建的七个产业园和两个工厂基本都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储能电站等新兴产业。

短短17年时间,比亚迪利用中国手机、汽车、新能源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契机,把握最新产业趋势,成长为一家大型多元化民营企业。从250万元起家的电池代工车间,到总收入超过400亿元的跨行业巨头,比亚迪靠的是三大生长激素:逆向开发、垂直整合、低成本管理。

所谓“逆向开发”,就是拆开其他厂商的现成产品学习,再想办法自己生产。这样做成本至少节省三分之一。“垂直整合”能让比亚迪在进入产业链之后,发现能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差异化技术,然后凭借比亚迪在制造业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移植或者自建一条产业链,将上游核心环节的技术在下游大规模应用,然后再对上游环节进行支持。从代工业务起家的比亚迪,擅长将每一个生产环节上的低成本管理发挥到顶点,比如比亚迪式的半机械半人力的生产线。多元化带来的业务交叉也能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降低综合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

调整

但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IT大客户订单的下滑、传统汽车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进展缓慢以及太阳能行业“全行业亏损”,让比亚迪的布局出现问题。

首先,在比亚迪IT、汽车、新能源三大板块中,没有任何一块业务在该行业中处于龙头和绝对领先的地位。这样,就无法有一块核心、有足够盈利能力的业务板块可以作为“现金奶牛”长时间去支撑其他板块的战略投资。

其次,在汽车和新能源业务板块垂直整合方面,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一直受制于政策、市场未明而发展缓慢。媒体上爆发的一系列负面事件,如“质量门”、“裁员门”、“资金链紧张”等例子,就是问题的集中体现。

比亚迪为了改善公司的资金链和盈利状况,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包括在A股深圳市场IPO、申请发行60亿公司债,以及转让金辉高科(Foshan Jinhui Hi-tech Photoelectric Material Co.)的股权等。金辉高科是由比亚迪与佛塑科技(FSPG Hi-tech Co., Ltd.)合资成立的,是为了生产锂电池薄膜。薄膜是锂电池组件中附加值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构成件,约占锂电池生产成本的20%-30%,毛利率可以高达70%。比亚迪在合资公司中占有约40%的股份,但是却于2011年底将所持有的股权悉数卖出,彻底退出了金辉高科。以交易的价格计算,金辉高科的估值达到14.85亿元,比亚迪共套现5.85亿元,获得了超过5.3亿元的投资收益,缓解了资金链的紧张,改善了公司的盈利状况。这一方面给公司的股价提供了支撑,更重要的是能为后续的债权融资铺平道路。因为,中国相关法律针对公司债的发行条件中,就有“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的条款。

影响

从布局上看,比亚迪完全退出金辉高科无疑是对其原有垂直一体化战略的重大调整。在比亚迪原有的布局当中,产业链条包括上中下游,堪称中国企业中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最广泛、最完整的企业。从上游的锂资源,锂电池原材料的制备,动力电池组装,一直到电动汽车电机电控及整车制造。其中,上游锂资源的开采与提纯,以及锂电池原材料中的薄膜和电解质制备进入相对较困难,相对有利可图。且锂矿资源的获得主要在于政策壁垒和垄断,比亚迪通过参股扎布耶锂业成功地获得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颇具前瞻性。从长期来看,随着未来国内外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量的大幅提升,下游锂电池厂家数量的快速增长,利润分配的重点最终会转移到制约下游企业较多的原材料环节。

由此预测,未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最终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掌握锂电池关键材料的生产技术,尤其是正极材料的生产制备工艺,这决定了未来动力锂电池的技术改进方向和商业化前景。第二,比亚迪是磷酸铁锂技术的支持者,也是磷酸铁锂原料的全球最大买家。由于锂电池生产要求高度一致性,具备锂电池完整产业链的比亚迪能够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进行搭配生产,为客户提供电池材料的整体解决方案。第三,比亚迪还需尽可能建立更完整的产业链,进入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采购体系。这一方面能充分证明比亚迪产品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在市场上占据了先发优势,令后来者难以轻易撼动其市场地位。而整车制造出身的比亚迪,在这一点上显然具备先天优势。(作者系三星经济研究院战略组首席研究员)

上一篇:办公楼翻新改造下一篇:集团高管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