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和方法

2024-07-0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和方法(精选8篇)

篇1: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和方法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及方法

一、审查部门预算编制和调整情况。预算编制是源头,抓住了源头就是抓住了“牛鼻子”。一是审查部门预算编制程序情况;二是审查基本支出预算申报依据,项目支出预算申报依据、立项评审情况;三是审查部门预算的细化情况;四是审查部门追加、追减预算的申请文件、依据,财政部门和预算分配权的其他部门调整预算、计划的时间、金额及其占部门预算的比重,调整部门预算事项未编入年初预算的原因和对资金管理、使用带来的影响。

二、审查部门预算批复和资金拨付情况。预算批复和资金拨付是执行部门预算的具体体现。一是审计批复预算、下达计划的及时、完整性,年初预留资金的问题;二是审计在批复预算时随意调整项目,调增、调减预算(计划)金额,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用途的问题;三是审计无预算、超预算、超越预算级次或向非预算单位拨款,截留、挤占、挪用应拨付所属单位资金的问题。

三、审查部门预算支出情况。在现行预算保障不足的情况下,超预算支出是很普遍的现象。从审查部门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差异入手,寻找超预算支出的资金来源,分析超预算支出的原因,通过对支出项目的定性定量分析,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四、审查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及其效益情况。当前项目支出占部门预算支出的份额呈上升趋势,也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难点。审计中注重向“两端延伸”,一是注重审查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的立项评审、预算编报、批复和资金拨付情况的“源头”审计;二是以资金运动为主线,注重审查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决策失误、项目安排不合理、编制预算不科学、资金使用不当,造成财政资金滞留、闲置、损失浪费、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的“终端”审计。

五、审查单位人员工资、福利发放情况。当前虽然规范了部门单位的津补贴标准,但以各种名义违规发放的问题也要作为必审内容,主要审查当年发放工资奖励情况及其依据,从各种渠道和支出项目发放福利物资情况,通过对预算单位财政保障能力与实际发放情况的纵向对比分析,反映财政对人员工资福利的保障程度,通过部门之间发放情况的横向对比分析,反映部门单位之间工资福利水平的差距和苦乐不均情况。

六、审查差旅费、维修费、会议培训费“三费”支出情况。差旅费、维修费、会议培训费等“三费”支出,在整个部门预算支出中权重较大,也是容易发生“猫腻”支出的项目。我们通过对差旅费、维修费、会议培训费具体项目支出的审查,突出反映“三费”支出项目的真实性以及所占经费支出的比重,不拘泥于报表和账面数,仔细审查经费支出的其他项目,有无根据需要随意进行科目之间调剂,有无借机游山玩水、发放钱物、套取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七、审查单位聘用人员情况。当前行政事业编制控制较严,一些单位便绕开编制约束,大量聘用编外人员,也是造成行政效能低下、行政成本居高的重要因素。我们以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为基础,重点掌握单位聘用人员的程序、数量、结构、待遇和社保、医保缴纳等权益保障情况,经费来源情况,支出总额情况,以及所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析与单位事务配比情况,有无照顾关系和不顾工作实际多头聘用的问题。

八、审查报销票据的真实情况。当前一些部门假发票、假票据报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也是造成单位违法违纪的“罪魁祸首”,审计中要突出“两个关注”,一是要关注大额票据所填用途是否与实际相符,有无巧立名目发放钱物等问题;二是要关注票据本身是否正规,有无用白条和假发票报销等问题。要通过不合规发票的数量与所抽查发票总量的定量分析,反映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通过采取虚假发票乱发钱物、核算不实等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发票管理的建议,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进部门单位遵守财经制度和廉政建设。

九、审查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从广义上来说,其他财政收支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中应注重“内外结合”,一是审查部门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财政收支和资产管理情况,揭露收入未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向下属单位转移支出,私设账外账、“小金库”、转移国有资产等问题;二是审查部门单位对外投资的决策、审批的程序,有无因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的问题,资金来源是否符合规定,权益和收益是否真实反映,有无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投资收益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篇2: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和方法

部门预算是财政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是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廉政和效能政府的重要内容,对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出框架起着基础性作用。如何开展好部门预算审计,更好的规范预算管理和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部门预算收支编制情况

1、关注部门预算收入编制完整性,一是审查收入种类和项目是否完整。部门收入是否全部编入部门预算,有无漏报、瞒报收入项目的问题。特别是对除财政拨款以外的收入,如政府性基金、其他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二是审查部门及所属二级单位是否都纳入编制范围。有无只将部门本级纳入,而所属二级单位的收入没有纳入编制范围的问题。

2、关注部门预算收入编制合理性,主要是审查收入编入预算的准确性,有无估列代编与实际收入出入较大的问题。审计时要注意收入预算编制的口径问题。部门单位应该根据近三年的收入执行和完成情况特别是当年上半年各项收入的实现情况,加上本单位的实际、有关影响收入增减的政策性变化因素综合考虑进行测算编制。

3、关注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情况,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在审计人员经费编制时,要注意是否按照定员定额和国家工资政策据实列支,有无虚报人数、重复编报套取财政补助的问题,有无超标准、超范围编报津补贴、奖金和福利问题,有无将超编人员和临时工工资用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问题;在审计公用经费的编制时,要注意其编制方法是否一致,是否统一采取单项定额核定的办法,即由财政按单项定额和单位行政编制数计算核定日常公用经费总额。

4、关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情况。

一是审查项目支出的立项依据是否坚持了五个原则:即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是否符合公共财政支持的方向和财政资金供给范围;是否符合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是否属于本部门行政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并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

二是审查项目支出预算是否细化,是否落实到具体的项目执行单位和明细子项目;有无项目编制笼统、待分配项目过多的问题。

三是审查支出预算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明细数据和依据标准,有无估列代编、数额编制过大的问题。部门单位是否按照要求建立项目库,项目是否按政策和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所确定项目是否坚持量力而行原则,从项目库中选取。

四是审查项目支出的资金使用范围是否配比。资金使用范围,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划拨。内部支出是部门单位组织实施特定项目所发生的费用。主要看编制时,二者比例是否恰当,有无内部支出编制过大,将正常公用经费挤入项目编报的问题。

五是审查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是否严格。部门单位是否按照要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将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商品、服务纳入采购预算,确定的采购方式是否合规,有无违规采购、将集中采购转为分散采购等问题。

二、部门预算的批复情况

主要关注预算批复的及时性。根据预算法的规定,财政在将人大批准的部门预算下达到部门之后,主管部门应该在15日内及时足额批复到所属的二、三级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足额的批复,有无自行调整预算收支项目和数额,截留下级单位预算指标的问题。

三、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一)关注部门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一是审查各项收入的征收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有无违反规定,利用职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收费问题。

二是审查各项收入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全额缴入国库或专户管理,有无开设过渡户隐瞒拖欠、坐支收入的问题。

三是审查部门单位收入是否纳入机关统一核算管理,有无收入不入账,设置账外账私存私放,截留转移的问题。

四是通过收入实际执行数与收入预算数的对比分析,检查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分析超收或短收的原因。

(二)关注部门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一是审查支出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对人员支出要检查有无自行提高工资标准、滥发奖金补贴的行为;对公用支出要检查有无铺张浪费、滥支乱用等违纪违规行为 ;对项目支出要检查资金拨付是否及时,是否存在一般公用支出挤占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滞留闲置、挤占挪用、管理不善损失浪费,造成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是否严格按照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有无规避政府采购行为。

二是审查支出预算的严肃性。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际执行情况与支出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严格按照部门支出预算确定的项目和数额执行,有无超预算、无预算支出的问题;是否存在项目设置过多、项目数额安排过大的问题,有无虚列项目,项目设立过时,依据不充分,沿袭惯例和超出本级财政事权范围的问题。

三是关注“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审查因公出国预算执行以及经费核销情况,严肃查处因公出国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以考察学习为名公款旅游;审查公务接待费用支出,严肃查处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违规违纪问题;审查公车私用,严肃查处借办公事之名,私自使用公车现象;严格落实行问责制,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涉嫌犯罪线索依照程序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是审查国库集中收付及“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审查财政预算内外资金以及政府性基金是否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后,是否仍然保留“老账户”。审查“收支两条线”贯彻落实情况,有无执收执法单位未做到收(罚)缴分离、收支分离和收支脱勾等问题。

四、部门预算调整情况

主要是审查预算调整的有效性。部门预算调整主要包括追加追减预算指标、调整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外收支计划、增列上级补助收入等。审查部门办理预算调整的程序是否规范,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有无部门单位未经财政部门审批,自行调整项目和数额的问题。审查部门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是否存在“两张皮”,预算约束力不强,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相差过大的问题。

五、部门预算执行结果的编报情况

重点审查是否严格执行一个单位一本预算的规定。终了,部门单位是否全面完整及时汇总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各项收支的列报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真实反映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有无违规调整收支科目和数额,收入挂往来,虚列支出,支出挂账等影响财务决算真实性的问题。(崔军华 陈萍)

篇3: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探讨

关键词:部门预算,政府审计,制度安排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内容。部门预算是预算管理改革的核心。随着我国建立法治政府和公共财政体制目标的确立,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逐步深进, 国家审计机关应如何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的部门预算制度

所谓部门预算就是政府各组成机构或部门编制的其在预算年度内收入与支出的预算。我国开始构建政府预算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是以1999年试编部门预算为标志。2000年所有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全部都编制了部门预算, 并选取了农业局、教育部、科技部和劳动保障局的四个部门编制的部门预算上报人代会进行审议, 以后上报审议的范围逐步扩大。各级政府也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制度。在部门预算制度下, 一个部门只编制一本预算。部门预算必须全面反映本部门的年度收支预算状况。部门预算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预算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后, 部门的各项收支都详细地在预算上列示, 提高了预算的透明度, 规范了各部门的收支行为。但是, 部门预算制度在实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管理风险较大的环节:一是财政专项安排没有统一的标准, 主观性较强;二是具有预算资金二次分配权的部门的存在制约了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三是对象和环节众多, 使财政监管难以一一到位。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含义及意义

所谓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下, 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 对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部门预算审计对于推动中央部门预算改革、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

1、预算支出审计

(1) 财政专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根据项目支出管理的有关规定, 财政专项是先由资金使用者申报项目, 再由财政部门审核, 按轻重缓急, 财力可能安排的, 由于项目安排没有统一的标准, 其预算编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且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财政部门限于人力和财力, 对专项资金的安排难免会疏漏;所以在这方面违规风险较大的。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审计包括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一是真实性审查, 主要审查资金使用单位所申报项目是否真实, 是否存在虚报项目或多头申报, 以骗取财政资金;二是合法性审查, 主要审查资金使用单位是否规定的资金使用对象, 所申报项目是否属于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内, 申报的程序是否合法;三是合理性审查, 主要审查是否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工作重点, 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编制项目预算。

(2) 二次分配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在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下, 除了财政部门外, 还有其他一些政府部门, 如发改委、建设部门、水利部门、市政园林部门等具有预算资金分配权。这些部门可将部分财政切块的预算资金实行二次分配, 用于其负责管理的社会公共项目。财政部门根据分配计划拨付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职能部门与财政部门的管理要相互协调一致, 否则在资金的使用和效果方面容易形成“两不管”的现象。所以审计部门应重点审计二次分配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审查是否有完善的管理法规、制度, 对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定;审查项目前期调查工作是否充分, 资金分配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真正需要资金的项目却申请不到资金, 不需要资金的项目却获得资金的现象;审查资金安排的标准是否科学, 资金是否被专款专用, 结余资金的处理是否合规;对资金的使用效果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后续跟踪检查机制。

(3) 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转移支付制度是平衡地区与地区间的收支的重要制度, 是公共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支付资金由于其监管链条过长, 拨付环节过多, 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一直是审计问题的高发领域之一。审计转移支付资金应以资金的走向为线索, 重点审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 是否存在被截留、挪用, 损失浪费的问题;是否存在重复申报、多头申报、虚报项目, 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因故不能实施的项目和项目完成后的结余资金是否及时上缴或调整处理。

(4) 公众关注领域。在专业审计的选择上, 预算执行审计应重视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关系到民生的重点领域, 例如重大建设工程、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的领域。

(5) 基层预算单位。随着政府预算改革的深入, 财政对一级预算单位的管理日臻完善。以往, 政府审计很重视对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 因为这类预算单位往往是组织、参与预算执行, 掌握资金调拨权和管理使用大宗财政性资金的重要部门, 即要害部门, 忽视了对二级、三级或再下级的基层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而这些单位往往是各监督部门监管不到位的单位, 容易存在隐藏财政收入, 资金使用不规范, 被挤占、挪用等违规问题, 甚至会成为上级预算单位隐藏违规资金的地方。因此基层预算单位应该成为下一步审计的重点监督对象。

2、加强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所谓效益审计就是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和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 对被审计组织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 也称绩效审计。长期以来, 对于财政支出产生的预期效果缺乏相应的过问、审查制度, 公众对此意识也不强, 政府花钱没结果的事情常有发生。近年来, 随着人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 政府支出绩效已成为我国公众关注的重点。与此相适应, 国家审计署在《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也明确“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 争取到2007年, 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但实践中, 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指引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政府效益审计工作却未能如期推进。今后, 随着财政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的逐步开展, 对各项政府支出有了相对明确的绩效要求与考核标准, 这就为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发挥促进预算制度建设的作用

从效益的角度来看, 事前的预防比事后的纠正要有效益, 所以, 审计关口应前移, 以减少损失, 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正是审计关口的最前沿。但是制度的效益无法量化, 它是无形的, 但是良好的制度安排有保障、规范、约束作用, 从机制上预防了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的产生, 对防止损失浪费,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积极的作用。今后, 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 国家审计作为人大之外的重要的预算监督力量, 更应将堵塞漏洞、改进管理、促进预算制度建设作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重心。

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制度安排

1、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公告审计结果是国际通行的惯例, 在发达国家, 审计工作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报告的公开性。将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 使预算执行部门的违规行为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本身就有警示作用, 无形中对相关部门的施加了一种压力, 促成其对存在问题的整改, 是审计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结合的有效途径。自2003年以来, 审计署每年对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和相关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公告, 取得了很大成效, 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扩大了政府审计的影响力。但在地方, 这项工作的开展却远不如中央那样如火如荼。所以, 审计公告制度还有待进一步从中央到地方推进。

2、完善审计后续处理制度

目前, 由于惩处机制不完善, 法律、法规缺位, 使部分审计处理得不到执行, 审计问题得不到纠正, 出现“屡查屡犯”的现象。要解决审计的后续处理问题就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各种违规行为作明确的惩处规定, 考虑赋予审计机关必要的强制手段。同时针对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严重的问题, 把责任追究到个人, 特别是领导者, 建立部门高官问责惩处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惩戒与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明:财政理论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1.

[2]马蔡琛:预算资金分配中的自由裁量权:阳光财政建设的制度性障碍[J].中国审计, 2005 (11) .

篇4: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和方法

在审查过程中,长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对部门预算审查的重点内容和审查方法进行了尝试性地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部门预算审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审查。主要审查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完整,是否将部门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编入到部门预算当中。它分为收入完整性审查和支出完整性审查。收入完整性审查是指检查部门预算的收入编制是否完整,主要通过对比上年决算中的收入项目,审查是否有上级财政或对口部门拨付的固定补助项目、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等其他收入项目未编入预算;支出完整性审查是指检查部门预算的支出编制是否完整,可以从了解部门的各项职能入手,判断部门可能发生的支出方面,再比照上年实际支出项目,审查是否有重大项目支出未编入部门预算,而是通过预算追加的方式支出,同时,应关注部门上年结余资金安排的支出是否编入本年预算。通过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审查,就是要把部门的收入和支出全都纳入到人大的监督范畴,它是实现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进行审查监督的基础。

(二)部门预算的细化程度审查。主要审查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精细,是否列出了支出的具体项目及用途。细化程度审查主要是针对支出项目进行的审查,分为基本支出细化程度审查和项目支出细化程度审查。基本支出细化程度审查是指检查基本支出中是否列出了具体项目明细,进行该项审查时,通过检查支出预算是否按照基本支出定额标准进行核定,各项支出是否真实有效,是否有在预算中列非定额支出安排基本支出缺口的情况。项目支出细化程度审查是指检查支出项目是否明确,是否细化了支出的具体用途,进行该项审查时,通过对逐个项目进行详细审查,检查是否存在项目资金打捆编制,项目内容不细化的情况。通过部门预算的细化程度审查,进一步推进了部门预算的审查深度,是人大开展实质性监督的关键一步。

(三)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审查。主要审查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具备可执行性。收入的科学性审查主要是检查收入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收入预算要参照以前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当年的收入预测进行编制。收入预算的编制一定要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不能编制得过大导致支出存在缺口,也不能编制得过小造成预算编制不完整,只有收入编制得恰到好处才能体现预算的科学性。因此,进行该项审查时,主要比照上年决算收入的规模和类别,以及本年的特殊政策,检查本年收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支出的科学性审查分为基本支出的科学性审查和项目支出的科学性审查。基本支出的科学性审查主要检查基本支出定额体系是否完整,定额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部门基本支出需要,人员经费是否充分保障,公用经费是否存在硬缺口。进行该项审查时,主要关注部门的经费追加,如果每年都存在一定额度的基本支出经费追加,则表明基本支出预算编制不科学。项目支出的科学性审查主要检查项目支出的确定是否经过了充分的论证,项目支出的内容是否可行,项目预算是否充足。进行该项审查时,首先审查该单位是否建立了项目库,是否从项目库中筛选项目;其次,检查以前年度已经执行的项目,审查是否存在项目内容雷同的重复申报项目;最后,检查项目的具体内容,分析项目的真实性和可执行性。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审查,将部门预算审查推向了更高的审查层次,是人大开展实质性监督的有力法宝。

(四)部门预算的跟踪执行审查。主要通过审查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来反证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阶段可通过两种途径完成,一是在半年和全年的预决算审查前,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查;二是借助审计部门每年开展的同级审计工作,将人大每年抽审的部门预算审查单位委托审计部门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告人大。不论采用哪种途径,审查时应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一是审查预算执行的进度是否符合年度序时进度,是否存在预算收入任务未完成或收入拨付不到位的情况,预算支出是否完成年度序时进度等;二是部门追加预算的资金来源和支出用途,部门追加预算过大是当前部门预算执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追加预算的审查,重点发现部门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三是部门结余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由于部门预算按年度编制,财政部门主要编制当年安排部门使用的资金,因此,部门跨年度结余资金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大量资金在部门常年结转。对结余资金进行审查,要分清结余资金的性质,是基本支出结余还是项目支出结余,对于基本支出结余要审查是否编入下一年的部门预算当中,应通过削减下一年的基本支出预算来使用该项结余资金;对于项目支出结余要追查资金结余的原因,分析项目支出的预算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由于项目内容不切实际而未执行,是否由于项目重复安排而无支出需要,是否由于项目完工但未结算导致资金常年结余,是否属于项目完结的资金净结余。要区分不同的结余资金性质来清理项目资金结余,对于项目完工的资金净结余应收回财政或下年申报其他项目,对于项目内容不切实际或重复申报等资金结余应收回财政,对于无正当理由连续结转两年以上的项目资金都应收回财政或重新申报其他项目。通过对结余资金进行审查,增强部门编制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部门预算的跟踪执行审查真正将人大的法定监督落到实处,是人大开展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有效监督的有效保障。

篇5: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一、基本情况

科技部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由部本级和19个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组成。财政部批复科技部20**年度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支出2 918 634.03万元,科技部决算(草案)反映的当年财政拨款支出2 888 798.49万元,其部门预算与执行结果的差异总额为29 835.54万元,差异的具体情况及产生原因见附表1。

本次审计科技部本级及所属单位20**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共计2 384 860.97万元,占部门财政拨款支出总额的81.71%。审计查出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26 058.54万元,其中20**年24 463.54万元;其他财政收支方面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3568.08万元。上述问题对科技部20**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影响见附表2。

审计结果表明,科技部本级和本次审计的所属单位20**年度预算执行基本遵守了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会计核算基本符合会计法和相关财会制度的规定,对以前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编制20**年预算时,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多报188人,多申领财政资金711.69万元。

2.20**年,部本级未经财政部批准,自行将3个项目预算共计2.2亿元细化并下达给所属单位。

3.至20**年底,部本级“转制科研院所经费”项目至形成的结转资金1562.81万元,仍未统筹安排使用。

4.20**年,部本级将“科技计划管理费”等4个委托项目经费479.7万元全部列作支出后,拨付8个所属事业单位,但至年底有391.92万元实际并未支出,导致决算中多计列支出。

5.20**年,所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农村中心)、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分别预付并列支以后年度费用132.17万元、19万元,导致决算中多计列支出。

6.20**年,所属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合作协会)虚报“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成果绩效的归纳整理”项目支出,套取财政资金6.17万元。

7.20**年和20**年,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农村中心扩大课题经费和专项经费开支范围,列支基本支出和长期聘用人员工资25.45万元,其中20**年6.86万元。

8.因公出国(境)管理和经费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20**年,部本级违规组织“双跨”(跨地区、跨部门)出国(境)团组1个,且超出规定人数26人;5个出国(境)团组在境外时间超过规定天数共计12天;2个团组未按规定提交出访报告;7个团组超标准列支住宿费共计12.32万元;4个团组使用不合规票据报销城市间交通费共计9.04万元;还为外单位11人承担出国(境)费用共计17.84万元;

(2)20**年,部本级2人次(共42天)出国(境)费用13.6万元由所属农村中心承担;20**年,部本级7人次(共68天)出国(境)费用由部外单位承担。

9.截至20**年底,部本级超出国管局核定的.编制配备公务用车11辆;20**年1月至202月,部本级先后包租社会车辆15辆,并在外事接待费中列支相关费用164.72万元;所属高技术中心未建立公务用车使用记录。

10.20**年,部本级9个会议未在定点饭店召开,其中3个会议在五星级饭店召开;2个会议超过规定人数;1个会议超预算支出24.51万元;1个会议违规支出餐费2.21万元;所属高技术中心18个会议超标准列支会议费29.86万元。

11.20**年,部本级超标准列支外宾接待费7.23万元;有12人赴外地调研共41天的住宿费由外单位承担。

12.20**年,机关服务中心未经公开招标,直接委托所属公司承办3个单项合同金额均大于120万元的展览会,共计支出928万元。

此外,审计还发现部本级20**年年初预算中有3.5亿元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实施单位。

(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截至20**年底,部本级挂账8年以上的往来款共计2813.08万元,未及时清理。

2.20**年至20**年,部本级未按规定将机关服务中心上缴的非税收入646万元上缴中央国库,其中20**年190万元。

3.至年,部本级未经批准将房产无偿提供给所属合作协会使用,收取的综合服务费109万元由机关服务中心核算,其中20**年22万元。

三、审计处理情况和建议

对上述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对虚报人员多领财政资金、未经批准细化项目预算问题,要求严格按规定执行;对多年连续结转的项目资金,要求报财政部审批后统筹安排使用;对决算不实问题,要求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并退回多领财政资金;对扩大开支范围问题,要求归还原资金渠道并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对未经审批购置设备问题,要求补报相关审批手续;对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会议费管理不规范、超标准列支外宾接待费以及由外单位承担出差住宿费等问题,要求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未按规定开展政府采购问题,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对往来款长期挂账问题,要求及时清理;对非税收入未按规定上缴中央国库问题,要求对相关收支进行清理,将结余资金上缴中央国库;对未经批准将本级房产无偿提供给合作协会使用问题,要求按规定予以纠正。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建议:科技部应加强对“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的管理,完善预算编制工作,严格预算执行,并加强对所属单位的监管。

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篇6: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XX年11月至20XX年3月,审计署对发展改革委20XX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委本级和所属宏观经济研究院等16个单位,并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审计。

一、基本情况

发展改革委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由委本级和19个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组成。财政部批复发展改革委20XX年度部门财政拨款支出为1XX XX4.79万元(含政府性基金预算,下同),发展改革委决算(草案)反映的当年财政拨款支出92 740.52万元,其部门预算与执行结果的差异总额为19 384.27万元,差异的具体情况及产生原因见附表1。

本次审计发展改革委本级及所属单位20XX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共计93 599.49万元,占部门财政拨款支出总额的83.48%。审计查出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9775.38万元,其中20XX年9356.72万元;其他财政收支方面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3992.61万元。上述问题对发展改革委20XX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影响见附表2。

审计结果表明,发展改革委及本次审计的所属单位20XX年度预算收支基本符合预算法和其他财经法规的规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本符合会计法及有关财会制度规定,对以前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整改。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0XX年,所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下属培训中心收支未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

2.20XX年,所属宏观经济研究院本级、经济研究所等6家单位多列报人员24名多申领人员经费预算。

3.20XX年,所属国家节能中心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项目经费超预算支出163.09万元,未履行备案手续;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和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将日常公用经费68.93万元、33.66万元,自行调剂用于人员经费;国家节能中心、国际合作中心等3家单位取得的事业收入超预算3585.63万元。

4.20XX年,所属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小城镇中心)在往来科目核算部分收支,涉及金额3575.75万元,造成决算(草案)少计收支。

5.至20XX年底,委本级拨付宏观经济研究院、国际合作中心等XX家所属单位的委托课题费和培训费,已全部列支出,但实际结存XX32.89万元,其中20XX年10XX.23万元。

6.20XX年11月,所属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支付课题经费45万元,并全部列支出,但至20XX年底,实际结存36.33万元。

7.20XX年,所属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使用虚假发票套取现金16.7万元,向职工发放移动电话通信费等;能源研究所下属《中国能源》杂志社、投资研究所下属《中国投资》杂志社和产业研究所使用虚假票据等分别套取现金55.71万元、16.11万元和3.65万元,用于发放工资、劳务费等。

8.20XX年,委本级接受24家单位资助33人次出国(境)费用共计157.03万元;4个出国(境)团组存在未经批准延长境外停留时间、超标准列支住宿费6.XX万元、违规拆分报批等问题;还有43个团组未按规定提交出访报告。

9.至20XX年底,委本级和所属离退休干部局超编制配备公务用车21辆;至20XX年2月底,委本级尚未完成核定的9辆超编车辆的处置工作,7辆已上交的公务用车未核销固定资产。

10.20XX年,所属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等3家单位非财政拨款的因公出国(境)费和公车运维费超预算支出40.54万元,均未履行备案手续。

11.20XX年,所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超预算支出公务接待费93.XX万元。

XX.20XX年,委本级1个国际会议超标准支出会议费163.9万元;5个会议向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和企业转嫁费用52.02万元;7个国际会议违规列支管理费4.XX万元;所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1个会议人数超标准。

(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0XX年至20XX年,所属价格认证中心以办培训班的形式,违规开展价格评估专业人员资格认证,收取培训费183.52万元,其中20XX年XX8.16万元。

2.20XX年,所属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自定项目,收取制冷空调维修资质认证评审费和煤矿设备维修资质认证评审费、审验费53万元。

3.所属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将部分考试项目委托与协会负责人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单位实施,20XX年收取考务费等741.9万元,且未纳入协会预决算。

4.所属对外开放咨询中心违规改变厦门综合服务楼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用途,与企业合作建设酒店式公寓,20XX年该中心将上述相关权益转让,收取费用211.86万元。

5.20XX年7月,所属宏观经济研究院未经批准,同意所属北京国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转让下属公司部分股权,转让价格XX15万元。

6.20XX年,所属小城镇中心未经批准,以自有资金570万元在张家口市购买酒店式商品房8套。

7.至,所属价格监测中心使用自有资金17.49万元以个人名义购置3套房屋作为职工宿舍,中国开发区协会使用自有资金74.9万元以个人名义购置3套房屋作为职工宿舍,相关房屋产权均登记在个人名下,未记入单位固定资产。

8.20XX年,委本级少计固定资产693.94万元;所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投资研究所和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少计对外投资231万元。

9.截至20XX年底,所属宏观经济研究院下属经济研究所等9个基层预算单位尚未申请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该院20XX年3月未报财政部备案开立定期存款账户,转入资金5000万元,存款本息已于20XX年1月归还至单位基本账户。

三、审计处理情况和建议

对上述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对预算编报不完整、多申请人员经费预算、超预算收支未履行备案手续、在往来科目核算部分收支问题,要求完整、准确编报部门预算,严格履行备案手续、调整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对调剂使用预算资金和决算支出不实问题,要求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调整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对以虚假发票套取现金问题,要求取得真实凭证,调整会计账目,并依法缴纳税款;对因公出国(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今后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超编配备公务用车、公务用车清理不到位问题,要求按照有关规定纠正处理,加快资产核销工作,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对超预算、超标准列支公务接待和会议费问题,要求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纠正处理;对违规收费问题,要求清理收费行为,取消自定收费项目;对项目建设和处置不合规问题,要求尽快清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资产购置不合规问题,要求按规定补办报批手续和妥善解决房屋产权问题,调整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对少记资产、对外投资问题,要求调整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对银行账户管理不规范问题,要求按规定设立财政零余额账户。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建议:发展改革委应进一步改进预算编报和管理工作,严格“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加强资产管理,规范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进行整改。对43个团组未按规定提交出访报告问题,已有37个团组补交了出访报告;对中国设备协会违规收费问题,已研究明确取消收费项目,对少计对外投资30万元问题,已进行了账务调整;产业研究所对以虚假票据报销问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批评,调整了会计账目,依法补缴了个人所得税;对违规开设定期存款账户的问题,宏观经济研究院已纠正。具体整改结果由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告。

附表:1.发展改革委20XX年度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篇7:部门预算执行问题透视及审计之道

【时间:2013年

01月04日】

【来源: 】

【字号:大

中 小】

部门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预算改革不仅是规范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约束的重要措施,而且在整个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中发挥着主导和引导的作用,对建立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将起到基础性作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整个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随着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及新的任务。为此,必须对部门预算改革及审计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

一、透视部门预算执行的错弊,迫切需要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单位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人代会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它由一般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构成。这两类预算又分成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因此收入预算包括:一般收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它收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预算管理意识的逐步增强,部门预算质量和控制力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部门预算编制和批复环节来看,存在着预算编制不完整;基本支出预算不真实;项目支出预算不符合规定;未按规定批复预算或批复预算不及时;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预算的问题。从部门预算资金拨付环节来看,存在着违规拨付和支付财政资金、截留和挪用财政资金、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的问题。从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环节来看,存在着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未经批准随意调整基本支出预算、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从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环节来看,存在着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合规、未按规定批复项目支出预算、未按规定执行项目支出预算、基建项目履行程序不合规的问题。从部门非税收入征缴环节来看,存在着执收行为不合规、资金管理不规范、预算编制不完整的问题。从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环节来看,存在着违规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擅自处置国有资产、违规对外担保、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从部门政府采购环节来看,存在着采购预算、计划编报不合规;随意调整采购方式;采购资金大量结余,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凡此种种,既是部门预算执行亟待改进的问题,也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促进财政改革措施落实,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提供制度保障。部门预算改革要以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为目标,进一步完善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预算管理模式。重点要在完善四项制度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并明确规定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着力抓好收入、支出和账户的集中管理;二是政府采购制度。要恪守公平竞争、公开透明、公正诚信的原则,坚持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对跨部门的通用商品需集中采购,而对特殊采购项目则可采取分散采购。要灵活运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多种方式;三是收支两条线制度。有关部门取得的非税收入与发生的支出必须脱钩。其工作经费根据需要按标准核定并拨付。收入必须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截留、坐支。此举旨在将全部财政性收入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不能有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不受社会公众监督的财政收支。切实做到收缴分离和收支脱钩,逐步淡化和取消预算外收支,积极创造条件编制综合政府预算。四是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制度。要以绩效考评为突破口,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体系。运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对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考核和评价。

三、创新审计思路与方法,把握关键环节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必须紧扣“守土有责、把握总体、突出重点、整改提高”的总要求。要坚持以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使用情况为主线,抓住部门的重要、关键和薄弱部分进行突破。要通过审计促进部门整改提高,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一)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审计。严格地说,对部门预算编制的审查不属于预算执行审计的范畴。这是人大常委会的职责和职权。但是,从近年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来看,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与预算编制有关。预算编制对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及预算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着根源性的影响。有鉴于此,笔者以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可以通过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审查。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即部门预算收支的预测是否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履行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每一项收支项目数字的测算是否依据实际或计划的基础数据,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测算;预算编制是否合法。即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预算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否在法律赋予部门的职能范围内;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完整。即部门预算编制是否遵循了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是否稳妥可靠,是否采取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合理安排了各项资金,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综合预算的原则,对各项收入和支出预算的编制是否做到了不重不漏。

(二)部门预算批复情况审计。要重点审查:部门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属单位批复了预算;部门向所属单位批复的预算与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的科目和项目是否一致,有无随意调整预算项目、调增调减预算金额、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等问题;部门向所属单位批复的预算是否足额完整,有无预留预算资金的问题。

(三)部门预算拨付情况审计。要重点审查:拨款收入的取得是否符合预算和其他法律法规;拨款收入的记账是否完整准确,有无错报或者漏报的问题;部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拨付资金,有无超预算、无预算拨款、挤占、挪用预算资金的问题;部门是否按照预算级次拨付资金,是否存在超越预算级次或者向非预算单位拨款等问题;部门是否按照项目进度拨款,是否存在资金拨付不及时,滞拨、欠拨、截留应拨预算资金,影响项目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问题;预算资金拨付是否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进行了记录和反映。

(四)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情况审计。要重点审查:基本支出是否遵循了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基本支出是否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了记账和反映;基本支出执行国家规定标准的情况,主要是人员津贴、奖金、社会保障费、医疗费、住房补贴、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有无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超范围超标准使用资金的问题;基本支出的效益情况,主要审查部门对基本支出经费的使用是否贯彻了厉行节约的原则,经费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浪费和滥支乱用的问题。

(五)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情况审计。要重点审查:是否组织和安排了项目的实施,是否是巧立名目骗取财政资金;项目资金是否存在挤占、挪用现象;项目支出是否遵循了预算和其他法律法规;项目支出是否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了记账和反映;是否讲究了经济性,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的问题;项目执行过程的效率性,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相应的责任机制。这些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能否为项目达到预期效果、实现预期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项目执行的效果性,即审查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分析项目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产生的影响。

(六)部门非税收入征缴情况审计。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要重点审查:非税收入征收的合法性,具体包括非税收入项目的设立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罚没是否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有无乱收费、乱罚款的情况,征收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无超范围、超标准征收的问题。征收管理情况,包括收费许可证、专用票据的管理等。执行收缴分离制度的情况,有无自行开设过度账户,而未将非税收入直接缴入财政部门指定的账户等问题;“收支两条线”制度执行情况,即部门征收非税收入与部门支出脱钩的情况,对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对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是否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部门支出是否通过部门预算进行核定,有无使用收取的非税收入安排相关支出,截留、转移、坐支、挪用、私分国家非税收入等问题;非税收入的会计记录是否及时、完整、准确。

(七)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审计。要重点审查:国有资产的取得情况,包括国有资产取得的渠道是否正确合法,是否办理了产权登记,产权是否明晰,是否存在无偿占用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资产的问题,资产的配置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政策和原则的规定;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制度,是否存在资产闲置、损失浪费、资产或者资产收益流失的问题;国有资产的处置情况,包括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处置是否经过批准和授权,处置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国有资产的账面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八)政府部门采购情况审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采购的对象包括商品、工程和服务等也越来越多。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审计也越来越重要。要重点审查:部门遵循政府采购法及其他有关政府采购方面规定的情况,是否存在擅自采购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货物、工程或服务,规避集中采购的问题;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除了个别追加的情况以外,所有应纳入政府采购的采购活动,是否编制了年初采购预算。

(九)部门其他业务情况审计。其他业务主要包括非财政预算拨款收支、结余、预收和应付、暂付款项等。要重点审查:其他业务是否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进行记录和反映,是否在决算报表中充分披露;其他业务的收支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应当纳税的非财政预算拨款收入是否及时足额纳税,有无偷税漏税的问题。

篇8: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浅析

关键词:审计,部门预算,分析

1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1.1 选题的背景

从财政部提出《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意见》起,我国的部门预算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财政部2010年的工作要点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强化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内容,严格部门预算管理。近年来,审计署每年都会将其审计的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以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对外公布,而且审计和对外公布涉及的中央部门单位数也是逐年增加,成为其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部门预算也已经成为一个公众话题,所引起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

1.2 选题的目的

本文经过对2009年9月审计署公布的第12号审计结果公告进行研读,试图通过将其中涉及到的54家单位的2008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数据分析

2.1 审计结果的数据

本文的数据依据均来源于审计署2009年9月公布的第12号审计结果公告,所涉及资金仅限于公告中提及的范围。同时在将公告中提及的问题资金进行了一定的归类后,主要通过违规所涉及部门的绝对量指标,和各类违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比重的相对量指标来对数据加以说明。具体到审计结果公告来看:(1)公告中涉及挤占、挪用、在项目支出中开支其他用途等擅自改变财政资金用途的部门有40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2.19%。(2)公告中涉及预算未细化到具体项目问题的部门16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2.71%。(3)公告中涉及错报、错计、未按规定结转资金结余等会计核算问题的部门28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9.19%。(4)公告中涉及账外账问题的部门14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6.07%。(5)公告中涉及虚列支出、未纳入预算管理等编报不实问题的部门26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5.61%。(6)公告中涉及应收未收、面临或造成损失问题的部门12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4.75%。(7)公告中涉及存在违规收入及收入应缴未缴问题的部门12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45%。(8)公告中涉及扩大支出范围、为非财政拨款预算单位申请财政资金等超范围使用财政预算问题的部门25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32%。(9)公告中涉及未及时批复、未执行等问题的部门十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2.71%。以上数据中违规资金涉及比例最高的是擅自改变财政资金用途和预算未细化两类问题,均占到了全部问题资金的近三分之一,同时问题所涉及部门最多的项目也是擅自改变财政资金用途这一类问题,占到全部被审计部门的近四分之三。

2.2 成因分析

审计结果公告中所涉及到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预算编制方面存在虚报、漏报、编制项目不具体等问题。其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执行不力、内控不严,预算资金存在风险和浪费、肆意改变预算资金的用途等问题。最后在预算监督方面存在审计意见提及的问题不能得到完善和纠正、预算的公开透明程度不够、部门内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2.1 预算编制方面

第一,预算支出编制标准体系不完善、不到位。其中既包括基本支出的定员定额标准,也包括项目支出的标准。第二,部门预算的“上”与“下”在时间周期上不尽合理。从申报到审批再到拨付资金和执行存在较长的“时差”。第三,部门预算未能做到全覆盖。其中有的漏项是预算单位,有的是预算资金,无法完整地体现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2.2.2 预算管理方面

第一,财政结余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量的财政资金结余产生,客观上造成资金沉淀,使得整体资金的统筹使用受到影响,降低资金使用效率,也产生了违规资金出现的可能。第二,在预算部门内部缺乏一个权力部门来对自身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等全过程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第三,部门的内控体系不够完备,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一点在预算级次多的部门、对外投资活动多的部门中尤为重要。第四,预算绩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预算资金的效益衡量缺乏评判标准。

2.2.3 预算监督方面

第一,预算执行部门的自我监管水平,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发挥尚待提高。第二,人大、审计的监督范围、力度还有扩大和加强的空间。第三,政府预算不公开或者公开预算不具体,都使得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有限。

3 部门预算执行改进的建议

透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改进部门预算执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3.1 预算编制方面的建议

对于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编制首要的是要明确预算的综合特征;对于财政部门,预算编制主要是要完善和建立预算编制的标准体系。(1)预算编制部门应当建立一套在部门最高权力机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分工、配合的预算编制组织体系。因为只有在本部门最高权力机构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将本部门事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集中体现,反映出部门预算的综合性特征。(2)预算编制部门要将部门本级,以及所涉及的下属各级次预算单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进来,不重、不漏,有细化、有汇总,形成一本预算。它是一个统一的计划,包括政府所有部门的开支。它是一个详尽的计划,要列举所有项目的开支,并对它们进行分类(1)。(3)预算编制部门要消除本位主义,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合理、有效配置资金资源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预算编制。树立对纳税人资金负责的观念,所有的资金分配,使用部门和人员不是资金的所有者,只是代行分配权。(2)对于项目预算,预算部门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内部的项目预算数据库,对于项目预算施行滚动管理,履行自己的内部管理职责,确保向财政部门上报预算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4)财政部门应严格划分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继续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面更广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为预算编制、预算审核、实际开支提供支撑,实现预算管理的不断细化。通过不断扩大试点,并最终覆盖全部事业单位,改变多年来通过基数法核定部门预算的做法。

3.2 预算管理方面的建议

对于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管理主要是要明确预算强制约束性特征;对于财政部门来说,预算管理主要是加强对于预算资金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

3.2.1 预算编制部门必须明确预算是法律界定的一项制度,具有的约束力是刚性的。这个计划必须对政府的行为有约束力,没有列支的项目不能开销,列支的钱不得挪作他用。(3)那么即便某种环境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需要对预算进行适时的调整,也必须是严格按照调整程序进行,不得擅作更改。但是预算编制部门可以通过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来减少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结合当前工作与未来事业发展的目标,从中长期预算与即期预算综合考虑编制部门预算,从而保持了预算的稳定性,即满足了“吃饭”,也实现了“发展”。

3.2.2 以充分体现预算部门受托责任为目标,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针对政府会计、事业会计分别设计制度,完善预算会计的报告体系,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

3.2.3 财政部门可通过提前编制预算,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等方式,减少目前预算编制程序下,部门预算“上”“下”的时差,同时应加强和规范部门预算专项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做到资金的统筹使用。如将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结余的管理,同行政单位一样按照结余资金的有关规定统一管理,一方面避免沉淀,一方面也可避免预算部门未经批准擅自动用结余。

3.2.4 财政部门应当继续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项目支出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被考评部门今后的项目预算安排结合起来,兼顾约束与激励的平衡,为促进预算部门提高预算项目的质量,项目预算的效益,针对不同的考评结果可在以后的项目预算资金安排、项目预算审批上区别对待。

3.3 预算监督方面的建议

部门预算的构想最初是在财政部报送国务院的《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意见改进和规范预算管理工作的请示》中提出的,可以说这项改革本身是人大、审计监督直接推动的结果。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对于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形式和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人大和审计,而应当是一个适应关注各方要求、特点的多方位立体监督体系。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和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预算管理公开、公正、规范、科学。(1)提高部门内部预算监督和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由于一些部门内部监督的薄弱,财务内控机制不够健全,直接导致预算执行中挤占、挪用、浪费现象严重。(2).通过修订和完善《预算法》强化部门预算责任,明确追究责任制,强化预算的严肃性,明确政府预算的法律地位,依法监督。(3)加大预算信息公开的力度,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的透明度,自觉主动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4)继续发挥人大、审计部门的预算监督作用。一方面扩大报送人大审议预算和纳入审计署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范围,一方面也应在部门预算监督的范围纳入更多绩效考评的项目,应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减少因各种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预防预算管理中的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0年),财政部预算司.

[2]2009年审计结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官方网站,http://www.adudit.gov.cn/n1057/index.html

[3]杜娟.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研究.

[4]王建光.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86号).

[7]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上一篇:工程招投标管理下一篇:顾城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