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指南

2024-06-18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指南(通用8篇)

篇1: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指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年11月至3月,审计署对科技部2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部本级和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高技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并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审计。

一、基本情况

科技部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由部本级和19个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组成。财政部批复科技部20**年度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支出2 918 634.03万元,科技部决算(草案)反映的当年财政拨款支出2 888 798.49万元,其部门预算与执行结果的差异总额为29 835.54万元,差异的具体情况及产生原因见附表1。

本次审计科技部本级及所属单位20**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共计2 384 860.97万元,占部门财政拨款支出总额的81.71%。审计查出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26 058.54万元,其中20**年24 463.54万元;其他财政收支方面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3568.08万元。上述问题对科技部20**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影响见附表2。

审计结果表明,科技部本级和本次审计的所属单位20**年度预算执行基本遵守了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会计核算基本符合会计法和相关财会制度的规定,对以前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编制20**年预算时,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多报188人,多申领财政资金711.69万元。

2.20**年,部本级未经财政部批准,自行将3个项目预算共计2.2亿元细化并下达给所属单位。

3.至20**年底,部本级“转制科研院所经费”项目至形成的结转资金1562.81万元,仍未统筹安排使用。

4.20**年,部本级将“科技计划管理费”等4个委托项目经费479.7万元全部列作支出后,拨付8个所属事业单位,但至年底有391.92万元实际并未支出,导致决算中多计列支出。

5.20**年,所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农村中心)、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分别预付并列支以后年度费用132.17万元、19万元,导致决算中多计列支出。

6.20**年,所属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合作协会)虚报“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成果绩效的归纳整理”项目支出,套取财政资金6.17万元。

7.20**年和20**年,所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农村中心扩大课题经费和专项经费开支范围,列支基本支出和长期聘用人员工资25.45万元,其中20**年6.86万元。

8.因公出国(境)管理和经费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20**年,部本级违规组织“双跨”(跨地区、跨部门)出国(境)团组1个,且超出规定人数26人;5个出国(境)团组在境外时间超过规定天数共计12天;2个团组未按规定提交出访报告;7个团组超标准列支住宿费共计12.32万元;4个团组使用不合规票据报销城市间交通费共计9.04万元;还为外单位11人承担出国(境)费用共计17.84万元;

(2)20**年,部本级2人次(共42天)出国(境)费用13.6万元由所属农村中心承担;20**年,部本级7人次(共68天)出国(境)费用由部外单位承担。

9.截至20**年底,部本级超出国管局核定的.编制配备公务用车11辆;20**年1月至202月,部本级先后包租社会车辆15辆,并在外事接待费中列支相关费用164.72万元;所属高技术中心未建立公务用车使用记录。

10.20**年,部本级9个会议未在定点饭店召开,其中3个会议在五星级饭店召开;2个会议超过规定人数;1个会议超预算支出24.51万元;1个会议违规支出餐费2.21万元;所属高技术中心18个会议超标准列支会议费29.86万元。

11.20**年,部本级超标准列支外宾接待费7.23万元;有12人赴外地调研共41天的住宿费由外单位承担。

12.20**年,机关服务中心未经公开招标,直接委托所属公司承办3个单项合同金额均大于120万元的展览会,共计支出928万元。

此外,审计还发现部本级20**年年初预算中有3.5亿元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实施单位。

(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截至20**年底,部本级挂账8年以上的往来款共计2813.08万元,未及时清理。

2.20**年至20**年,部本级未按规定将机关服务中心上缴的非税收入646万元上缴中央国库,其中20**年190万元。

3.至年,部本级未经批准将房产无偿提供给所属合作协会使用,收取的综合服务费109万元由机关服务中心核算,其中20**年22万元。

三、审计处理情况和建议

对上述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对虚报人员多领财政资金、未经批准细化项目预算问题,要求严格按规定执行;对多年连续结转的项目资金,要求报财政部审批后统筹安排使用;对决算不实问题,要求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并退回多领财政资金;对扩大开支范围问题,要求归还原资金渠道并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对未经审批购置设备问题,要求补报相关审批手续;对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会议费管理不规范、超标准列支外宾接待费以及由外单位承担出差住宿费等问题,要求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未按规定开展政府采购问题,要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对往来款长期挂账问题,要求及时清理;对非税收入未按规定上缴中央国库问题,要求对相关收支进行清理,将结余资金上缴中央国库;对未经批准将本级房产无偿提供给合作协会使用问题,要求按规定予以纠正。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建议:科技部应加强对“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的管理,完善预算编制工作,严格预算执行,并加强对所属单位的监管。

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科技部正在组织进行整改,合作协会已将多申领的财政资金交回科技部,部本级和高技术中心建立健全了会议、出差和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具体整改结果由科技部向社会公告。

篇2: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指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XX年11月至3月,审计署对教育部20XX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部本级和所属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国际交流协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并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审计。

一、基本情况

教育部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由部本级和106个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组成。财政部批复教育部20XX年度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支出为10 700 552.92万元(含政府性基金预算,下同),教育部决算(草案)反映的当年财政拨款支出9 903 227.59万元,其部门预算与执行结果的差异总额为797 325.33万元,差异的具体情况及产生原因见附表1。

本次审计教育部本级及所属单位20XX年度财政拨款支出共计1 759 160.59万元,占部门财政拨款支出总额的16.44%。审计查出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45 385.84万元,均为当年问题金额;其他财政收支方面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28 346.33万元。上述问题对教育部20XX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影响见附表2。

审计结果表明,教育部本级和本次审计的所属单位预算收支基本符合预算法和其他财经法规的规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本符合会计法及有关财会制度规定,对以前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0XX年,所属中央电化教育馆(以下简称电教馆)未经充分可行性论证,申报项目预算3020万元,至年底实际支出8.6万元,结转3011.4万元;1个项目申报预算440万元,项目完成实际支出XX.75万元,多申报426.25万元。

2.20XX年,部本级和所属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协会等4家单位扩大范围列支与项目无关支出,涉及金额共计23 817.02万元。

3.20XX年,所属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6家单位采取以拨作支等方式多计列支出共计8366.30万元。

4.20XX年,所属国际交流协会通过编制虚假会议费决算表套取财政资金46.80万元,其中用于其他会议等19.06万元、转为协会事业收入27.74万元。

5.20XX年,所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国际交流协会的3个团组未办理出国审批手续,团组人员持因私护照出国。

6.20XX年,部本级有15个会议在非定点饭店召开,涉及金额111.54万元,其中2个会议在五星级酒店召开,涉及金额31.81万元;4个三类会议未纳入计划;2个会议人数超出标准;1个会议向办会单位转嫁会议费10万元。

7.20XX年,部本级未编报政府采购预算采购电脑等办公设备389.22万元;电教馆等3个单位未经公开招标采购3861.59万元;北京林业大学自行采购应执行集中采购的计算机等315.36万元;北京化工大学未报经财政部批准采购进口设备5030.36万元。

(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至20XX年底,部本级历年财政资金滚存利息6490万元未上缴国库。

2.至20XX年底,所属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少计财政结转资金XX5.57万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将应确认为结余的21 730.76万元在往来账核算。

三、审计处理情况和建议

对上述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对未经充分可行性论证申报预算问题,要求今后严格申报项目预算;对多报项目预算问题,要求退还原资金渠道;对扩大开支范围列支项目经费问题,要求归还原资金渠道,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对虚列支出问题,要求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对套取财政拨款问题,要求退还原资金渠道,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对出国(境)团组违规问题,要求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责任;对转嫁会议费及部分会议不规范问题,要求按照有关规定纠正处理,退回转嫁的费用;对政府采购不规范问题,要求今后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对应缴未缴非税收入问题,要求及时缴入国库并调整账目;对少计财政结转结余资金问题,要求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建议:教育部应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管理,严格按财政部批复的支出用途使用财政资金,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篇3: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浅析

关键词:审计,部门预算,分析

1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1.1 选题的背景

从财政部提出《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意见》起,我国的部门预算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财政部2010年的工作要点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强化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内容,严格部门预算管理。近年来,审计署每年都会将其审计的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以审计结果公告的形式对外公布,而且审计和对外公布涉及的中央部门单位数也是逐年增加,成为其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部门预算也已经成为一个公众话题,所引起的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

1.2 选题的目的

本文经过对2009年9月审计署公布的第12号审计结果公告进行研读,试图通过将其中涉及到的54家单位的2008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2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数据分析

2.1 审计结果的数据

本文的数据依据均来源于审计署2009年9月公布的第12号审计结果公告,所涉及资金仅限于公告中提及的范围。同时在将公告中提及的问题资金进行了一定的归类后,主要通过违规所涉及部门的绝对量指标,和各类违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比重的相对量指标来对数据加以说明。具体到审计结果公告来看:(1)公告中涉及挤占、挪用、在项目支出中开支其他用途等擅自改变财政资金用途的部门有40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2.19%。(2)公告中涉及预算未细化到具体项目问题的部门16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2.71%。(3)公告中涉及错报、错计、未按规定结转资金结余等会计核算问题的部门28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9.19%。(4)公告中涉及账外账问题的部门14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6.07%。(5)公告中涉及虚列支出、未纳入预算管理等编报不实问题的部门26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5.61%。(6)公告中涉及应收未收、面临或造成损失问题的部门12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4.75%。(7)公告中涉及存在违规收入及收入应缴未缴问题的部门12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45%。(8)公告中涉及扩大支出范围、为非财政拨款预算单位申请财政资金等超范围使用财政预算问题的部门25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3.32%。(9)公告中涉及未及时批复、未执行等问题的部门十家,涉及的资金占全部问题资金的2.71%。以上数据中违规资金涉及比例最高的是擅自改变财政资金用途和预算未细化两类问题,均占到了全部问题资金的近三分之一,同时问题所涉及部门最多的项目也是擅自改变财政资金用途这一类问题,占到全部被审计部门的近四分之三。

2.2 成因分析

审计结果公告中所涉及到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预算编制方面存在虚报、漏报、编制项目不具体等问题。其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执行不力、内控不严,预算资金存在风险和浪费、肆意改变预算资金的用途等问题。最后在预算监督方面存在审计意见提及的问题不能得到完善和纠正、预算的公开透明程度不够、部门内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2.1 预算编制方面

第一,预算支出编制标准体系不完善、不到位。其中既包括基本支出的定员定额标准,也包括项目支出的标准。第二,部门预算的“上”与“下”在时间周期上不尽合理。从申报到审批再到拨付资金和执行存在较长的“时差”。第三,部门预算未能做到全覆盖。其中有的漏项是预算单位,有的是预算资金,无法完整地体现部门预算是一项综合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2.2.2 预算管理方面

第一,财政结余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量的财政资金结余产生,客观上造成资金沉淀,使得整体资金的统筹使用受到影响,降低资金使用效率,也产生了违规资金出现的可能。第二,在预算部门内部缺乏一个权力部门来对自身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等全过程进行统筹管理和监督。第三,部门的内控体系不够完备,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一点在预算级次多的部门、对外投资活动多的部门中尤为重要。第四,预算绩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预算资金的效益衡量缺乏评判标准。

2.2.3 预算监督方面

第一,预算执行部门的自我监管水平,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发挥尚待提高。第二,人大、审计的监督范围、力度还有扩大和加强的空间。第三,政府预算不公开或者公开预算不具体,都使得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有限。

3 部门预算执行改进的建议

透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改进部门预算执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3.1 预算编制方面的建议

对于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编制首要的是要明确预算的综合特征;对于财政部门,预算编制主要是要完善和建立预算编制的标准体系。(1)预算编制部门应当建立一套在部门最高权力机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分工、配合的预算编制组织体系。因为只有在本部门最高权力机构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将本部门事业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集中体现,反映出部门预算的综合性特征。(2)预算编制部门要将部门本级,以及所涉及的下属各级次预算单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进来,不重、不漏,有细化、有汇总,形成一本预算。它是一个统一的计划,包括政府所有部门的开支。它是一个详尽的计划,要列举所有项目的开支,并对它们进行分类(1)。(3)预算编制部门要消除本位主义,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合理、有效配置资金资源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预算编制。树立对纳税人资金负责的观念,所有的资金分配,使用部门和人员不是资金的所有者,只是代行分配权。(2)对于项目预算,预算部门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内部的项目预算数据库,对于项目预算施行滚动管理,履行自己的内部管理职责,确保向财政部门上报预算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4)财政部门应严格划分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继续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面更广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为预算编制、预算审核、实际开支提供支撑,实现预算管理的不断细化。通过不断扩大试点,并最终覆盖全部事业单位,改变多年来通过基数法核定部门预算的做法。

3.2 预算管理方面的建议

对于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管理主要是要明确预算强制约束性特征;对于财政部门来说,预算管理主要是加强对于预算资金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

3.2.1 预算编制部门必须明确预算是法律界定的一项制度,具有的约束力是刚性的。这个计划必须对政府的行为有约束力,没有列支的项目不能开销,列支的钱不得挪作他用。(3)那么即便某种环境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需要对预算进行适时的调整,也必须是严格按照调整程序进行,不得擅作更改。但是预算编制部门可以通过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来减少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结合当前工作与未来事业发展的目标,从中长期预算与即期预算综合考虑编制部门预算,从而保持了预算的稳定性,即满足了“吃饭”,也实现了“发展”。

3.2.2 以充分体现预算部门受托责任为目标,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针对政府会计、事业会计分别设计制度,完善预算会计的报告体系,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

3.2.3 财政部门可通过提前编制预算,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等方式,减少目前预算编制程序下,部门预算“上”“下”的时差,同时应加强和规范部门预算专项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做到资金的统筹使用。如将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结余的管理,同行政单位一样按照结余资金的有关规定统一管理,一方面避免沉淀,一方面也可避免预算部门未经批准擅自动用结余。

3.2.4 财政部门应当继续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项目支出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被考评部门今后的项目预算安排结合起来,兼顾约束与激励的平衡,为促进预算部门提高预算项目的质量,项目预算的效益,针对不同的考评结果可在以后的项目预算资金安排、项目预算审批上区别对待。

3.3 预算监督方面的建议

部门预算的构想最初是在财政部报送国务院的《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意见改进和规范预算管理工作的请示》中提出的,可以说这项改革本身是人大、审计监督直接推动的结果。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对于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形式和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人大和审计,而应当是一个适应关注各方要求、特点的多方位立体监督体系。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民主决策机制和严密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预算管理公开、公正、规范、科学。(1)提高部门内部预算监督和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由于一些部门内部监督的薄弱,财务内控机制不够健全,直接导致预算执行中挤占、挪用、浪费现象严重。(2).通过修订和完善《预算法》强化部门预算责任,明确追究责任制,强化预算的严肃性,明确政府预算的法律地位,依法监督。(3)加大预算信息公开的力度,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的透明度,自觉主动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4)继续发挥人大、审计部门的预算监督作用。一方面扩大报送人大审议预算和纳入审计署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的部门范围,一方面也应在部门预算监督的范围纳入更多绩效考评的项目,应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减少因各种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预防预算管理中的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0年),财政部预算司.

[2]2009年审计结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官方网站,http://www.adudit.gov.cn/n1057/index.html

[3]杜娟.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研究.

[4]王建光.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86号).

[7]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篇4: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部门预算 执行审计 作用 问题 措施

预算执行审计指的是政府审计机关根据财政预算对各个预算执行部门的资金使用进行审计与监督。预算执行审计可以规范部门财政预算的执行,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政府审计机关需要针对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不断该机你审计工作方法,从而确保财政预算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意义

第一,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内容以及体系。通过审计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及结果,能够发现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收支执行数以及收支计划数间的差异,审计部门向财政部门以及被审单位提出建议和意见,从而有利于部门预算编制合理界定预算的内容以及范围[1],同时确定预算收支的计划数额,从而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科学水平。

第二,提高预算的约束力。通过审计部门预算执行,能够及时掌握各个预算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核实各个部门的预算收支,从而审计各个部门收支真实情况,揭露各个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当中的问题,例如隐瞒收入或者超预算使用等,发现问题之后要求部门加以改进,同时严格各个预算部门根据批复的预算展开,强化预算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其相应的政府职能。

第三,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人大是我国立法机构,同时有权对政府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加以监督,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人大对于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行全面监督并不现实。所以通过审计部门预算执行结果,评价各个部门的资金运行情况,有利于人大履行其监督职责,为政府决策提供合理依据,促进政府合理科学制定经济社会的发展计划。

2、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

2.1、预算执行力比较弱

因为部门预算编制的制度存不足.例如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督各个环节的职能界限较为模糊,使得各个部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权责不明,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现象,同时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滥用职权。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以及执行工作人员及和监督工作人员应当相互制约,但是实际上缺乏相互制约效果。这方面的体制不足导致预算编制以及执行过程不够合理,使得预算以及执行的情况存在着超常的差距。

2.2、审计的效率比较低

一方面是审计机关信息化的水平比较低,这就导致审计机关难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审计技术来改善审计的效率以及精确性。被审计部门信息化的水平往往要高于审计机关,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审计效率低下。一些审计领域缺乏通用的审计软件,从而使得税务以及财政等难以通过联网来进行操作,更是严重地影响了审计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另一方面,目前审计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传统审计方法使得审计的对象以及审计机关工作过程中存在局限性。这就导致上级审计机关难以审计同时基层审计机关无权审计。这一问题的出现恰恰是因为审计方法不够合理而导致的,从而使得预算执行审计出现不够真实以及不够完整的问题。

2.3、审计法律比较落后

审计法律法规比较滞后使得预算执行审计发挥职能的过程当中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虽然我国陆续出台各项财政改革的对策,不过审计方面的很多法律法规没有随之改变,沿用之前颁布的《预算法》,在预算执行审计方面的很多规定已经难以适应目前审计工作的要求[2]。除此之外,预算执行审计处罚方面的规定也应当進一步加以改进。虽然已经颁布实施《财政违法处罚条例》,不过其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详细规定,这就导致处罚条例的操作性不强,因为缺乏处罚条例震慑,导致审计工作即便出现问题也不会遭到处罚,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审计问题。

3、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措施

3.1、完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指标

随着部门预算不断深入改革,我国的公共财政预算逐渐想着绩效预算的方向演变。实施绩效预算能够刺激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对于公共部门的控制以及约束,将资源投入以及政府行为的效果以及产出相联系,从而不断改善预算透明度,真正落实责任归属制度。这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府部门预算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同时提高审计的效益性。当前情况下,我国部门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已有的相关政策关于绩效审计的规定不够具体,因而缺乏操作性。所以通过建立完善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指标成为刺激绩效审计的核心工作。首先是要建立绩效审计的评价机制,同时建立配套的审计管理方法以及工作规范,并且设置部门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这样一来就对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的绩效工作加以指导、监督以及质量控制。其次是要建立符合我国财政绩效审计具体情况的操作指南,从而选择性地对部门预算执行进行重点绩效、单项绩效以及整体绩效审计。再次是要根据积极试点以及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在部门预算审计的过程当中引入绩效指标,开始引入简单绩效指标以及措施,然后跟踪措施实施的功效以及影响,同时选择性地进行调整,不断改善适用性,从而逐渐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指标结构。

3.2、积极推动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

预算编制可以说是审计部门预算执行的重要依据。离开了预算编制,那么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就是无本之木。预算执行当中的很多问题根源就在于预算编制不够公平不够合理。预算编制审计则可以实现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从而保证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更加合理科学以及规范,提高预算的权威性以及严肃性,实现预算执行源头方面的控制,并且为后阶段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提供良好的条件。部门预算编制的审计需要重点把握以下环节。首先是要重点关注部门预算编制是不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政策的要求,是不是符合量入为出以及收支平衡的原则。其次是要关注部门预算能否根据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从而改变目前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再次是要关注预算编制内容是不是真实完整,部门收入能否包含实际工作当中的各种收入,能否对部门预算收入增长实现科学的预测,部门支出的结构是不是合理,资金的投向是不是符合政府宏观政策的导向。

3.3、强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结果运用

有效使用审计结果可以说是改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水平的重要措施。只有持续完善载体建设,逐渐丰富实质性的内容,才可以不断改善审计监督的纠错功能,充分发挥出审计的建设性作用。首先是要强化督促整改的制度,对于审计工作当中发现的漏洞,要尽快反馈给政府部门,从而揭露部门预算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避免因为非主观故意或者是因为对政策的不够了解而出现人为的失误,从而进一步改善部门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其次是要进一步优化信息的报送制度,将审计过程当中发现的那些典型性以及普遍性的问题,及时通过审计要情以及审计信息等方式,传递给党委政府以及立法机关等,从而为调整政策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且保证政策制定更加科学有效。再次是要要实行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这属于审计公开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结合党委政府要求,逐步公告预算执行的审计结果,从而扩大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地位,改善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其职能的环境氛围。

综上所述,随着财政改革的持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面临新的挑战,在改进预算执行审计质量的过程当中,应当推进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同时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体系,最终实现预算执行审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壮志.顺应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执行审计[J].现代商业,2013,12(26):154-155

篇5: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和方法

一、审查部门预算编制和调整情况。预算编制是源头,抓住了源头就是抓住了“牛鼻子”。一是审查部门预算编制程序情况;二是审查基本支出预算申报依据,项目支出预算申报依据、立项评审情况;三是审查部门预算的细化情况;四是审查部门追加、追减预算的申请文件、依据,财政部门和预算分配权的其他部门调整预算、计划的时间、金额及其占部门预算的比重,调整部门预算事项未编入年初预算的原因和对资金管理、使用带来的影响。

二、审查部门预算批复和资金拨付情况。预算批复和资金拨付是执行部门预算的具体体现。一是审计批复预算、下达计划的及时、完整性,年初预留资金的问题;二是审计在批复预算时随意调整项目,调增、调减预算(计划)金额,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用途的问题;三是审计无预算、超预算、超越预算级次或向非预算单位拨款,截留、挤占、挪用应拨付所属单位资金的问题。

三、审查部门预算支出情况。在现行预算保障不足的情况下,超预算支出是很普遍的现象。从审查部门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差异入手,寻找超预算支出的资金来源,分析超预算支出的原因,通过对支出项目的定性定量分析,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四、审查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及其效益情况。当前项目支出占部门预算支出的份额呈上升趋势,也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难点。审计中注重向“两端延伸”,一是注重审查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的立项评审、预算编报、批复和资金拨付情况的“源头”审计;二是以资金运动为主线,注重审查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决策失误、项目安排不合理、编制预算不科学、资金使用不当,造成财政资金滞留、闲置、损失浪费、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的“终端”审计。

五、审查单位人员工资、福利发放情况。当前虽然规范了部门单位的津补贴标准,但以各种名义违规发放的问题也要作为必审内容,主要审查当年发放工资奖励情况及其依据,从各种渠道和支出项目发放福利物资情况,通过对预算单位财政保障能力与实际发放情况的纵向对比分析,反映财政对人员工资福利的保障程度,通过部门之间发放情况的横向对比分析,反映部门单位之间工资福利水平的差距和苦乐不均情况。

六、审查差旅费、维修费、会议培训费“三费”支出情况。差旅费、维修费、会议培训费等“三费”支出,在整个部门预算支出中权重较大,也是容易发生“猫腻”支出的项目。我们通过对差旅费、维修费、会议培训费具体项目支出的审查,突出反映“三费”支出项目的真实性以及所占经费支出的比重,不拘泥于报表和账面数,仔细审查经费支出的其他项目,有无根据需要随意进行科目之间调剂,有无借机游山玩水、发放钱物、套取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七、审查单位聘用人员情况。当前行政事业编制控制较严,一些单位便绕开编制约束,大量聘用编外人员,也是造成行政效能低下、行政成本居高的重要因素。我们以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为基础,重点掌握单位聘用人员的程序、数量、结构、待遇和社保、医保缴纳等权益保障情况,经费来源情况,支出总额情况,以及所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析与单位事务配比情况,有无照顾关系和不顾工作实际多头聘用的问题。

八、审查报销票据的真实情况。当前一些部门假发票、假票据报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也是造成单位违法违纪的“罪魁祸首”,审计中要突出“两个关注”,一是要关注大额票据所填用途是否与实际相符,有无巧立名目发放钱物等问题;二是要关注票据本身是否正规,有无用白条和假发票报销等问题。要通过不合规发票的数量与所抽查发票总量的定量分析,反映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通过采取虚假发票乱发钱物、核算不实等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发票管理的建议,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进部门单位遵守财经制度和廉政建设。

篇6: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常见问题范文

一、预算编制常见问题及查证方法

(一)少报、瞒报和漏报收入项目。

1、未将上年的公用经费、项目结余资金纳入年初预算管理,编入当年的部门预算。

二、三、此类问题应审查上年经常性结余、专项结余账户账面余额和年终预算收支调入往来账户金额,采用比较法对比账面金额与预算收入编制、批复表中的上年结余金额的一致性,确定判断上年结余纳入年初预算的完整性。及查证方

2、未将预算外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其他收入全部纳入收入预算编制。查阅部门收费许可文件、许可证及经营业务,掌握部门的收费项目及经营项目,并查阅上部门收入决算报表;将上述资料反映的部门收入项目、金额与编制的收入预算对比,查找出是否少报、瞒报和漏报收入。

现实中,上述1、2项工作可能未做,这就是个普遍性问题应予以揭示。

(二)项目预算编制不细化、不具体。年初项目预算未编制到具体项目和用款单位,项目设立统笼、流于形式,如教育部门预算编制中以“中小学校危房整治”项目名义申报项目资金,但未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和危房上。

此类问题主要查证方法:查阅部门项目编制说明、预算编制表、项目设立依据、立项审批和财政预算批复文件等资料,对比部门预算编制与财政批复资料,查找出预算不细化的项目与金额,并重点审查此类项目资金安排、拨付和项目完成情况,若存在拨付不及时、资金大额结余或项目进度迟缓等问题,要进一步印证此项目预算编制的不细化。

(三)多报部门预算。

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将部门的超编人员、所属非预算单位人员、已报废的车辆数量编入部门基本经费预算,形成多报公用经费。应审查部门上年末编制、实有人数,查阅编办人员编制文件和上年12月人员工资发放表,审查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卡片及资产清查资料,抽查车辆、实物数量;与预算编制、批复表中人员、实物数量是否多计,确定多报预算金额。

二、预算执行常见问题及查证方法

(一)向下属单位批复预算不及时、截留二级部门预算资金。部门预算经人大审查、财政批复后,主管部门未按规定及时向所属二级单位批复预算,本级预留、截留二级部门预算资金;随意调整预算科目与项目,擅自改变预算资金用途,特别是专项资金用途等问题。按照财政批复的部门预算要求,对比向下属单位批复预算文件,审查特定和非特定项目数量、金额批复的一致性,批复时间是否超过规定时间;若故意延误批复时间,向下批复项目数量、金额少于财政批复项目及金额,可判定为批复不及时和故意截留预算资金。

(二)向下属单位拨付预算资金不及时、不合理,无预算拨款。

未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所属单位职责任务等分配预算资金,未细化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或将资金安排拨付给非预算单位等不属于部门预算范围的事项,拨付不及时影响项目进度和事业发展。

(三)违规收费、罚款。

未经国家批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征收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无证收费,以及乱收费、乱罚款、超标准、超范围或应征未征、随意减免非税收入等。

审查部门收费项目的审批文件和收费许可证,抽取部分收费票据和收费台账,对照部门执行标准和范围,审查是否存在多收费、乱收费;全年应收额与实收额对比,并抽查部分缴费单位及个人缴费金额与收费标准对比,确定是否存在应征未征或随意减免的问题。

(四)未执行“收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规定。执收执罚收入未严格执行收缴分离、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内外管理的收入未全额及时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违规开设过渡户隐瞒拖欠、坐收坐支、转移、截留财政收入。

1、审查收入过渡户开设的审批依据,过渡户资金解缴与规定按时间比较,是否存在拖欠;查阅收费票据月报表和票据领销登记簿,对比报表收费金额与暂存款账户、收入过渡户收入金额是否相等,判断收费与入账金额的一致性;

2、审查暂存款账户核算的支出,查阅支出会计凭证,是属于款项解缴或直接列支费用,审查暂存款账户月(年)末余额,对长期挂账的资金进行询问了解相关人员,判别是否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或截留财政收入。

(五)收费票据管理及使用不合规。

财政票据领用发放未实行领销存登记,票据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未做到月清月结和票款同行,用自购、自制或其他票据乱收费。

查阅票据核算管理电子数据或领销存登记簿台账等资料,盘点票据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等,查阅票据管理制度,对制度的执行进行实行实质性测试,判断制度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六)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或专项资金。

将与本项目无关和不应由本项目承担的事项费用等在该项目资金中列支,形成挤占项目资金;将本项目(专项)资金挪用于其他项目、基本建设或职工福利等,形成挪用项目(专项)资金。

查阅项目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等文件资料,审查项目(专项)支出明细账户,调查核实列支的会计记录与实际事实,追踪资金流向和使用,核实支出的真实合规性;核实项目完成程度并与年初计划比较,分析项目未完成的原因;判断是否存在挤占或挪用项目(专项)资金。

(七)违反政府采购规定列支。

部门自行购置属于政府采购目录规定的办公设备、建设工程、货物及服务,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查阅政府采购目录及限额和相关集中统一采购规定,审查支出账户购置设备、货物等会计凭证记录事项,查阅相应的购销合同、购置审批、验收记录及付款方式等财会、文书资料,累加自行购置设备支付金额,确定违规采购行为和金额。

审查与下级单位往来、银行存款等账户,查阅资金拨付、入账时间,对照项目完成计划和实施进度资料,确定资金拨付金额与项目完成量是否一致;项目性质、资金额度的分配与所属部门单位的职责相关联程度,是否具有正相关,确定分配是否合理;审查拨出经费账户记录,检查拨给单位是否属于本部门所属预算单位,审查单位设立的批复文件等资料,确定是否属于非预算单位。查阅项目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等文件资料,审查项目(专项)支出明细账户,调查核实列支的会计记录与实际事实,追踪资金流向和使用,核实支出的真实合规性;核实项目完成程度并与年初计划比较,分析项目未完成的原因;判断是否存在挤占或挪用项目(专项)资金。

(八)转移、截留财政资金。

将项目资金拨付给下属单位或非预算单位用于与本项目无关的事项上,转移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通过虚假的业务往来,将部门资金支付给经济业务提供单位,再由对方将资金陆续转回并用于其他非正常支出或留作他用,达到转移、截留目的。

审查拨出经费账户记录,查阅拨款的依据及预算批复,调查收款单位的入账记录;查阅经济业务的合同、签证、验收、入库等资料,调查对方的入账记录,审查异常的往来款项,厘清资金的流出流入,判断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九)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

年终将预算结余资金,通过编制虚假的经济事项和项目,进行虚报费用及列支,将预算资金报出后存入单位其他及个人账户;或将行政性收费、其他收入隐瞒不入账,存入私设的“小金库”;并在其中列支非正常支出。跟踪资金流向,查阅业务资料,询问相关人员,查询开户情况。

篇7: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指南

一、预算编制

(一)收入预算编制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未合理、充分、准确地预计有关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未准确预计,也未编入预算;

2.编制部门预算未考虑以前结余、事业基金; 3.非财政补助收入等增减变化未按规定履行有关手续,也未调整相应支出预算。

定性依据:

1.†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4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京财预[2013]2025号)四

(一)‚……各部门应按照综合预算原则,将部门的各项收入全部列入部门预算。各部门应根据2013年收入预计情况和下一年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2014年的各项收入(不含税收)来源,各项收入要做到充分、合理预计,力求准确。‛

2.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办法‡(京财预[2013]2024号)第六条

(一)‚编制下部门预算时,实有账户基本支出结余、项目支出净 结余资金要全额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和第七条

(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不低于一般基金时点数20%的比例编制下部门预算,补充单位收入,具体比例由主管部门商市财政局确定。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下部门预算时,一般基金补充单位收入的具体比例由主管部门商市财政局确定。‛

3.†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4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京财预[2013]2025号)四

(一)‚……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部分的预算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由单位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二)基本支出预算编制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虚报人数,造成多申领人员经费预算;

2.虚报办公用房面积、车辆数量等,造成多申领公用经 费预算。

定性依据:

1.†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4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京财预[2013]2025号)四

(二)1.(1)‚人员经费。人员人数以2013年发放9月份工资时的编制内实有人数为准。各项开支项目、开支标准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测算,对超范围、超标准的开支,单位不得申报,财政也不予安排。‛

2.†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4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京财预[2013]2025号)四

(二)1.(2)‚公用经费。根据单位现有的公共资源情况,如:办公用房面积、取暖面积、有无电梯等,结合业务工作性质、业务量,套用不同分类的经费定额核定预算。公用经费的人员基数与人员经费中的‚人员人数‛口径相同,其他基础数据以2013年9月30日为准。2014年交通费采取各预算单位从市级公务用车管理系统中导入车辆基础数据和经费预算的方式编制……。‛

处理处罚依据:

1-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三)项目支出预算编制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⒈未严格按照项目分类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合并申报不同类别的项目;

2.项目预算编制不细化,无具体、明细内容(未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及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细化,‚其他支出‛经费规模较大);

3.在项目支出预算中编列除规定外涉及公用经费内容的相关预算;

4.项目预算编制未落实到具体预算单位和项目上; 5.主管部门代编下属单位的预算,编报补助区县部门的项目; 6.虚报项目支出预算;

7.项目绩效目标不明确,缺少可衡量的考核指标。定性依据:

1-3.†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4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京财预[2013]2025号)四

(二)2.(2)‚项目支出预算申报要求。一是各预算单位编制2014年部门预算时,应严格按照项目分类编制项目支出预算,不得合并申报不同类别的项目,确保项目的完整性;项目支出的具体内容要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及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进行细化,严格按照功能分类科目使用说明填列‚其他支出‛ 款,切实减少列支‚其他支出‛ 科目的经费规模,确保项目支出内容的明细程度。各预算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支出列支范围,不得在项目支出预算中编列除规定外的涉及公用经费内容的相关预算‛

4-5.†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4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京财预[2013]2025号)四

(二)2.(2)‚项目支出预算申报要求。二是……细化项目预算编制,编制的项目支出预算应落实到具体预算单位和项目上,各主管部门应严格控制和减少代编下属单位的预算。各主管部门应负责编制、审核本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原则上不得编报补助区县部门的项目;对于已划转各区县事权范围内的事项,市级部门原则上不再安排相关经费,对于确需给予区县的专项补助,应 通过市与区县两级财政转移支付渠道拨付。‛

6.†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4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京财预[2013]2025号)四

(二)2.(2)‚三是根据†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的规定,各部门申报的项目要按照市财政局的要求填报项目申报书的有关内容并附相关材料,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7.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京财预[2011]2412号)第九条‚绩效目标要与部门职责相吻合,目标设置应科学可行、准确具体、简洁明了。‛第十条‚绩效指标……要尽量使用反映最终结果的指标,指标设置应科学合理、量化可考。‛

处理处罚依据:

6.†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二、预算执行

(一)基本支出-超支、违规支出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超基本预算支出(包括‚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超支);

2.公用经费弥补人员支出;

3.在基本支出中列支各种不合规或无预算费用; 定性依据:

1-3.†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条‚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本市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京政办发“2011”45号)中‚……各相关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数经公开后,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得突破‚三公‛经费预算指标……。‛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京财预[2014]211号)第十三条‚会议费支出标准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其他费用。其中,其他费用包括文件资料印刷费、会议场地租用费和专用设备租赁费。会议费实行总额控制,各单位应在支出标准总额内据实报销。‛和 第十五条‚各单位财务部门要严格按规定审核报销会议费开支,完善会议费报销制度,对未列入会议计划,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经费不予报销,切实控制和降低会议费开支。‛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办法‡(京财预“2014”148号)第八条‚培训费实行综合定额标准,分项核定、总额控制。……各单位应在综合定额 标准以内结算报销。‛和第十六条‚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规定审核培训费开支,对未履行审批备案程序的培训,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费用不予报销。‛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京财预[2006]1577号)第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预算执行;公用经费依据有关政策、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统筹安排使用,从紧控制各项开支。‛

(二)项目支出-挪用项目资金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改变预算资金用途; 2.挪作他用的行为未经批准;

3.实际用途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支出内容(如:建设楼堂馆所、发放奖金补贴、购置超标车辆等)

…… 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做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

†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京财预[2012]2278号)第二十六条‚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部门和项目 单位不得自行调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因项目发生终止、撤销、变更等情况,相关项目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并进行预算调整。‛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三)项目支出-超标准、范围支出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随意提高项目开支标准; 2.随意扩大项目开支范围。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

(四)项目支出-违规使用机动经费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擅自提高个人待遇,未经批准弥补现有机构和人员的公用经费缺口;安排‚三公经费‛相关事项、购置专用设备、发放劳务费;办公用房装修改造等;

2.动用机动经费未履行备案手续; …… 定性依据: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机动经费使用管理的通知‡(京财预[2013]2022号)三‚不得超范围使用机动经费,不得擅自用于提高个人待遇,未经批准不得自行用于弥补现有机构和人员的公用经费缺口,不得用于安排‚三公经费‛相关事项、购置专用设备、发放劳务费等与机动经费规定适用范围不符的支出。除突发紧急情况下以消除安全隐患和恢复使用功能为目的的小型维修改造项目外,不得自行用于其他办公用房装修改造项目。‛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京财预[2012]2278号)第三十五条‚机动经费动用实行备案制,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及时向财政部门备案。‛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

(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五)项目支出-绩效问题 典型行为及事实: ⒈项目未按计划时间完成; ⒉项目资金闲置、使用率低; 3.项目建成后闲置未用; …… 定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京财预[2012]2278号)第二十五条‚市级部门要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并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三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六条‚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六)项目支出-其他违规行为 典型行为:

1.虚列项目支出,套取财政资金; 2.擅自使用项目结余;

3.无法完成项目未及时报批,并调整预算。…… 定性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 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2.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结余资金管理办法‡(京财预[2013]2024号)、(京财预[2014]2031号)第五条

(二)‚经批准结转使用的零余额账户项目支出结余,不允许调整项目使用,预算单位按原项目执行完毕后,未执行的资金由市财政局统一收回国库。‛(注:2014年9月前用2013年文号、9月后用2014年文号)3.†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京财预[2012]2278号)第二十六条‚项目支出预算一经批复,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自行调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因项目发生终止、撤销、变更等情况,相关项目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并进行预算调整。‛

处理处罚依据:

1.†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八)政府采购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未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实行政府采购; 2.未按规定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如:未在定点会议场所开会、未在定点单位修车、未在定点企业印刷或网上竞价程序; 3.应招投标未按规定实施招投标; 4.将项目金额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 …… 定性依据:

1.†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4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京财预[2013]2025号)二

(七)‚认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所有使用财政性资金及其配套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支出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2.†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2014年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京财采购“2013”1948号)

一、‚市属各预算单位要以†目录及标准‡作为编制和执行2014年政府采购预算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做到应采尽采。‛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京财预[2014]211号)第十条‚各单位应优先选择单位内部会议室、礼堂、招待所、培训中心等具备会议承接能力的会议场所召开会议。不具备前款所述条件而确需召开的会议,须到政府采购会议定点场所召开。‛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经费管理办法‡(京财预“2009”3007号)第十五条‚使用单位的公务用车统一实行定点加油、维修和保险。‛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2013-2014印刷定点服务政府采购项目有关事宜的通知‡(京财采购“2013”9号)

二、定点印刷服务适用范围‚ 市级预算单位单项或批量印刷金额大于1万元以上的印刷服务。具体采购品目包括:本单位文印部门不能承担的票据、证书、期刊、文件、公文用纸、资料汇编、信封等印刷业务。其中,单项或批量小于30万元为定点服务,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实行网上竞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八条‚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三、决算编制

决算草案编制不完整、不真实、数据不准确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决算报表编报范围不完整;

2.上级单位或其他部门及各项收入在往来专户核算,未计入决算收入;

3.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往来账户核算预算收支,且年末不清账,造成决算收支不真实;

4.账账、账表、表表不符,数字计算差错等造成决算报表不准确。

…….定性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六十条‚编制决算草案,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做到收支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账工作。‛

3.†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七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应收及暂付款项的管理,严格控制规模,并及时进行清理,不得长期挂账。‛、第四十七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暂存款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财政部令第68号)第四十九条‚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类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4.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财统[2002]4号)第二十条‚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全面清理核实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并办理年终结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决算报告(二)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会计核算资料编制会计决算报告,做到数字真实、计算正确、内容完整、账表相符、表表相符。‛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

(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等有关规定。‛

四、其他问题

(一)非税收入管理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未按规定及时、足额收取非税收入;

2.未按规定及时上缴非税收入。如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处置及有偿使用收入;

3.无许可证、无标准收费,无收费收据等。定性依据:

1.†中华人员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五条‚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

2.†中华人员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六条‚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将应当上缴的预算资金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家金库,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

†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及处置资金预算管理办法‡(京财预[2009]1930号)

(行政单位)第三条‚市级各行政单位经批准处置的国有资产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并上缴市级国库。‛、第四条‚市级各行政单位经批准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上缴市级国库。‛

(事业单位)第五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 线‛ 管理,并上缴市级财政专户。‛、第六条‚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 管理,并上缴市级财政专户。‛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京财预“2010”2978号)

一、预算管理方式‚自2011年1月1日起,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外收入(含以前欠缴及未缴财政专户的资金和财政专户结余资金)全部上缴同级国库,支出通过一般预算或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3.†北京市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第八条‚在本市实施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应当由市级主管部门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设置收费项目、调整收费范围报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物价局审批,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除市人民政府或者市财政局、物价局外,本市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批准设置收费项目和制定、调整收费标准。‛

†北京市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本市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经依法批准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单位必须持批准文件到指定的物价部门申请领取†北京市收费许可证‡(以下简称†收费许可证‡)。‛

†北京市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实行统一的收费票据制度。收费单位必须持 †收费许可证‡到指定的财政部门购领北京市行政性、事业性收费收据(以下简称收费收据)。无收费收据的,不得收费。‛

处理处罚依据:

1.†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

(二)‚缓收、不收财政收入;‛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

(二)‚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3.†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

(三)‚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

(二)国有资产管理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未按规定管理、核算资产;

2.未经批准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

3.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4.未按规定编制固定资产配置预算,未经批准擅自购置、超标准购置资产。

定性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条‚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行政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加强对本单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四

(一)2.……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按照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2.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管理暂行办法‡(京财绩效[2008]397号)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的,必须事先经主管部门同意,上报 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予以实施。‛

3.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京财绩效[2009]2817号)第六条

(一)‚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流动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批量价值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其它固定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财政局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处置,由单位主管部门审批,并于每年元月底前将上一本系统国有资产处置汇总情况报市财政局备案。‛

4.†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京财绩效[2009]1125号)第三条‚市级单位负责编制本单位固定资产配置预算,办理相关的资产配置报批手续,组织具体的资产配置实施工作。‛第六条

(四)‚经市财政局批准并列入部门预算的资产购置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须按原报批程序重新审批。‛

处理处罚依据:

2-3.†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

(三)现金、账户、发票管理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超规定限额使用现金,坐支现金; 2.未经批准开设银行账户; 3.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入账。定性依据:

1.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预算单位现金提取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京财国库[2014]775号)第三条‚预算已安排和用款计划已下达的情况下,预算单位符合下列情况确需现金支付的,可以提取和使用现金

(三)在不具备刷公务卡条件且单笔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公务支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结算起点以下,500元以上因特殊情况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报经单位财务部门批准的公务支出。‛(2014年7月3日后执行)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预算单位现金提取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京财国库[2014]775号)第十三条‚预算单位使用现金时,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坐支。‛(2014年7月3日后执行)

2.†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2003”中国人民银行令第5号)第四条‚单位银行账户的存款人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2”财政部令第71号)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开设银行存款账户,应当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587号)第二十一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 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处理处罚依据: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一条有关规定。

(四)其他财务管理问题 1.承办会议报销手续不全;

2.未落实公务卡管理规定(公务支出中大量使用现金)…… 定性依据:

1.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京财预“2014”211号)第十五条‚会议费报销时应提供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实际参会人员签到表、正式发票、定点饭店等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北京市政府采购会议费结算明细单等凭证作为报销依据。无上述凭证财务部门原则上不予报销。‛

2.†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京财国库[2012]2949号)二‚

(一)所有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市级预算单位,都应严格执行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

(二)凡目录规定的财政授权支付中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公务支出项目,应按规定通过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结算。‛

五、“小金库”问题 典型行为及违规事实: 1.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其他公款设立‚小金库‛(例:收费、罚款及摊派收入,资产处置、出租收入、经营收入等设立小金库);

2.以会议费、培训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3.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 定性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29号)第一款‚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收入,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

2.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京财预“2014”211号)第二十七条‚严禁以‚预存‛等方式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办法‡(京财预“2014”148号)第十四条‚……严禁套取培训费设立‘小金库’。‛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理条例‡第六条、第十七条 涉及党纪政纪: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印发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9]20号)中的相关规定。

法制处(审理处)

篇8: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探讨

关键词:部门预算,政府审计,制度安排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内容。部门预算是预算管理改革的核心。随着我国建立法治政府和公共财政体制目标的确立,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逐步深进, 国家审计机关应如何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的部门预算制度

所谓部门预算就是政府各组成机构或部门编制的其在预算年度内收入与支出的预算。我国开始构建政府预算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是以1999年试编部门预算为标志。2000年所有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全部都编制了部门预算, 并选取了农业局、教育部、科技部和劳动保障局的四个部门编制的部门预算上报人代会进行审议, 以后上报审议的范围逐步扩大。各级政府也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制度。在部门预算制度下, 一个部门只编制一本预算。部门预算必须全面反映本部门的年度收支预算状况。部门预算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预算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部门预算后, 部门的各项收支都详细地在预算上列示, 提高了预算的透明度, 规范了各部门的收支行为。但是, 部门预算制度在实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管理风险较大的环节:一是财政专项安排没有统一的标准, 主观性较强;二是具有预算资金二次分配权的部门的存在制约了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三是对象和环节众多, 使财政监管难以一一到位。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含义及意义

所谓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下, 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年度财政预算, 对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部门预算审计对于推动中央部门预算改革、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

1、预算支出审计

(1) 财政专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根据项目支出管理的有关规定, 财政专项是先由资金使用者申报项目, 再由财政部门审核, 按轻重缓急, 财力可能安排的, 由于项目安排没有统一的标准, 其预算编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且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财政部门限于人力和财力, 对专项资金的安排难免会疏漏;所以在这方面违规风险较大的。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审计包括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一是真实性审查, 主要审查资金使用单位所申报项目是否真实, 是否存在虚报项目或多头申报, 以骗取财政资金;二是合法性审查, 主要审查资金使用单位是否规定的资金使用对象, 所申报项目是否属于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内, 申报的程序是否合法;三是合理性审查, 主要审查是否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工作重点, 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编制项目预算。

(2) 二次分配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在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下, 除了财政部门外, 还有其他一些政府部门, 如发改委、建设部门、水利部门、市政园林部门等具有预算资金分配权。这些部门可将部分财政切块的预算资金实行二次分配, 用于其负责管理的社会公共项目。财政部门根据分配计划拨付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职能部门与财政部门的管理要相互协调一致, 否则在资金的使用和效果方面容易形成“两不管”的现象。所以审计部门应重点审计二次分配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审查是否有完善的管理法规、制度, 对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定;审查项目前期调查工作是否充分, 资金分配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真正需要资金的项目却申请不到资金, 不需要资金的项目却获得资金的现象;审查资金安排的标准是否科学, 资金是否被专款专用, 结余资金的处理是否合规;对资金的使用效果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后续跟踪检查机制。

(3) 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转移支付制度是平衡地区与地区间的收支的重要制度, 是公共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支付资金由于其监管链条过长, 拨付环节过多, 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一直是审计问题的高发领域之一。审计转移支付资金应以资金的走向为线索, 重点审查资金是否专款专用, 是否存在被截留、挪用, 损失浪费的问题;是否存在重复申报、多头申报、虚报项目, 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因故不能实施的项目和项目完成后的结余资金是否及时上缴或调整处理。

(4) 公众关注领域。在专业审计的选择上, 预算执行审计应重视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关系到民生的重点领域, 例如重大建设工程、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的领域。

(5) 基层预算单位。随着政府预算改革的深入, 财政对一级预算单位的管理日臻完善。以往, 政府审计很重视对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 因为这类预算单位往往是组织、参与预算执行, 掌握资金调拨权和管理使用大宗财政性资金的重要部门, 即要害部门, 忽视了对二级、三级或再下级的基层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而这些单位往往是各监督部门监管不到位的单位, 容易存在隐藏财政收入, 资金使用不规范, 被挤占、挪用等违规问题, 甚至会成为上级预算单位隐藏违规资金的地方。因此基层预算单位应该成为下一步审计的重点监督对象。

2、加强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

所谓效益审计就是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和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 对被审计组织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 也称绩效审计。长期以来, 对于财政支出产生的预期效果缺乏相应的过问、审查制度, 公众对此意识也不强, 政府花钱没结果的事情常有发生。近年来, 随着人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 政府支出绩效已成为我国公众关注的重点。与此相适应, 国家审计署在《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也明确“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 争取到2007年, 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但实践中, 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指引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政府效益审计工作却未能如期推进。今后, 随着财政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的逐步开展, 对各项政府支出有了相对明确的绩效要求与考核标准, 这就为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发挥促进预算制度建设的作用

从效益的角度来看, 事前的预防比事后的纠正要有效益, 所以, 审计关口应前移, 以减少损失, 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正是审计关口的最前沿。但是制度的效益无法量化, 它是无形的, 但是良好的制度安排有保障、规范、约束作用, 从机制上预防了各类违法违规问题的产生, 对防止损失浪费,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有积极的作用。今后, 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 国家审计作为人大之外的重要的预算监督力量, 更应将堵塞漏洞、改进管理、促进预算制度建设作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重心。

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制度安排

1、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公告审计结果是国际通行的惯例, 在发达国家, 审计工作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报告的公开性。将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 使预算执行部门的违规行为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本身就有警示作用, 无形中对相关部门的施加了一种压力, 促成其对存在问题的整改, 是审计监督与社会舆论监督结合的有效途径。自2003年以来, 审计署每年对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和相关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公告, 取得了很大成效, 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扩大了政府审计的影响力。但在地方, 这项工作的开展却远不如中央那样如火如荼。所以, 审计公告制度还有待进一步从中央到地方推进。

2、完善审计后续处理制度

目前, 由于惩处机制不完善, 法律、法规缺位, 使部分审计处理得不到执行, 审计问题得不到纠正, 出现“屡查屡犯”的现象。要解决审计的后续处理问题就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各种违规行为作明确的惩处规定, 考虑赋予审计机关必要的强制手段。同时针对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严重的问题, 把责任追究到个人, 特别是领导者, 建立部门高官问责惩处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惩戒与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明:财政理论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1.

[2]马蔡琛:预算资金分配中的自由裁量权:阳光财政建设的制度性障碍[J].中国审计, 2005 (11) .

上一篇:影视动漫设计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体育活动教案《小蚱蜢学跳高》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