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备课才有效

2024-06-26

怎样的备课才有效(精选8篇)

篇1:怎样的备课才有效

怎样备课写教案才达到艺术境界

-----------者楼镇金叶小学:庞海涛

写教案,就是授课过程的书写材料。关于备课写教案的 问题,到目前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也没有固定形式。当然备好课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我们不可能把设 计好的教案一层不变地运用到课堂上。因为课堂的情况是千 变万化的,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教 师必须根据课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总之,只要课堂教学气氛热烈、互动情绪高涨就是教学的成 功,但这个成功必须保证在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的范围之内 进行,我们不提倡教师超过大纲范围的教学。

我认为,过度地把重点放在写教案并不是提高教学质量 的唯一途径。着眼点应该在于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是以教 师为主导,强调“教”的。当然,教案是必须写的,不过不 能太强调教案全过程的书写。老师的时间是有限的,首先他 得把握住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所谓的把握大纲,就是要求 老师要知道这册教材,该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达到什么目 的;其次是吃透教材,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完全弄清楚这册书 的材料章节结构,通过这些章节材料的学习,知道在每个章 节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把握大纲,吃透教材是大 前提,为保证这个大前提能够实现,有两个问题要突破,而

且必须突破,那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里不妨用一节课为例: 大纲要求教师必须在这节课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达到什么目 的,而教材是服务于大纲,学生的知识是从学习这个教材获 取的。为此,教师就必须得吃透这节课的教材,领会编者编 写这节教材的意图,教师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这节教材的编 者,让学生在学习这节教材来获取某个方面的知识。而突破 重难点就是教学这节教材的关键环节,教师在突破这个重 点,攻破这个难点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主张教师用千遍一律 的方式,无论你是完全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还是互动 教学,或是教师的自问自答,都可以。套用现成的一句话: 我不要过程,只要结果,有好结果就说明这节课是成功的。有句俗话可以概括:条条大路通罗马,就看你走哪一条。上 一节课无异于打一场战斗,教案就是你的主要武器,你还可 以利用你的肢体语言和你的表情,还可以利用媒体等来辅助 你打好这场战斗。只是这场战斗中你的敌人是无形的。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主动权,既要照顾大局,又要兼顾局部,必 要时还要做到有的放矢。一句话,就是你如何更高效更快捷 更成功地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你的学生。

有经验的教师,他为了完成这个教学任务,他首先得花 很多时间去把握这个大纲,熟悉这个教材,想办法去突破这 个重难点。去专研他的教法,同时他还要备学生,考虑班级 的整体和个体,以及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因此,他

就没有时间去书写大篇幅的教案,他用最短的时间去写一个 提纲式的教案也未必不可的。说到底就是:我们需要的是刻 在教师脑海里的那份教案,而不是让人可以浏览的本子上的 那份教案。从这个角度论述,要证明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 教学水平,如果只查看他写的教案作为佐证,是不科学也不 公平的。如何才能证明这个结果呢?有一个直接的印证,那 就是教学质量。

然而,教材的面向很广泛,各地区的生源基础不尽相同,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而我们所处的区域恰是生 源基础最差的村级学校,为此,在给某个老师定教学质量达 标时应该着重考虑定位的高低。

有个故事最能说明这个定位问题:驯师分别在两个房间 里关着两只猩猩,第一个房间里,驯师直接把香蕉挂在天花 板下,猩猩想尽办法,利用房间里的物件来帮助,可怎么努 力也拿不到香蕉,它干脆放弃了,因为它根本拿不到。另一 个房间里,驯师先把香蕉挂得很低,猩猩好像伸手就可以拿 到,却拿不到。这只猩猩知道有一步之遥就可以拿到了,所 以它想尽办法也要拿到香蕉,于是它就借助房间里的物件来 帮助,最后它想到了用砖头把脚垫高的方法;可是在猩猩就 要拿到香蕉时,驯师却又把香蕉往上提高了一截,总是有那 么一步之遥,猩猩不放弃努力,继续利用房间里的借助物,砖头砌高了就会翻倒下来,可是猩猩想到那一步之遥就到手

了,于是他又想到了新的办法,多砌几路砖头形成金字塔形,最后终于拿到了香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哲理:在给教学质量达标定位时 必须恰当,定得太高,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完成,于是就像 第一个房间里的猩猩,被放弃了; 定得太低,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拿到,定位就失去意义;只有像第二个房间里的 猩猩,就那么一步之遥,却开发了猩猩的潜力。这个故事在 科学论述中叫做“猩猩定位”。就目前的状况,我们如何去 努力也永远达不到让所有的学生达到大纲所要求的同一个 高度,这是事实。

一直以来,上级业务部门一再强调,教师必须带教案进 教室、课前必须认真写教案等等。所有的老师都花了大量的 时间去写教案,结果教学质量提高却很缓慢,甚至有滑坡现 象。因为抄写教案已经把教师们拖累了,而这些教案却一直

流停在教材的表面,根本没有触及到教材的灵魂,换句话说,这些教案大多是为了应付检查。再说,课前的教案,教师们

根本无法把课堂中所发生的情况预料到,所以他无法把课堂 要发生的变化写进这份教案里。如此说来,这份教案就显得 苍白无力了。(翻开教学质量滑坡的学科,难道就没有教案 吗?有!可是为何会出现类似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也说明一点:写教案并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这样论 述,我并非反对写教案,前面谈过,教案还是要写的,只是 写教案应各有千秋,不在于字数的多少,也不在于篇幅的大 小,而在于能够帮助教师记忆脑海里的那份教案,也许这份 教案只是寥寥几个字,却能理顺教师脑海里的那份教案,使 得这份教案在课堂中运用自如,发挥到极致,这才是备课写 教案的最高艺术境界。

篇2:怎样的备课才有效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我认为备好课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总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浅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首先,“有效”立足点不仅是对于教师来说“教”要有效,更要考虑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学”得有效。我们传统的备课工作就是——写教案,之后出现写学案,再后来经历了集体备课等。所有的转变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往往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备课时,一味照抄名师授课录、现成教案集或对别人的教学程序、模式不加分析就简单照搬,写成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的教案。此时,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课堂教学形成千篇一律的模式。

1、备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被我们忽略了,通常大家都是不假思索地将教学参考书教学目标照抄下来,完全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备课过程的核心工作,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2、备学情分析: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班风,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因此,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盲然备课是不科学的。反之,教师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后,展开备课,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得到大幅的提高。

3、备教材分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必须充分地重视,充分利于教材、挖掘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兴趣、个性差异。

4、备资源利用:用到的教学资源包括许多如课件、相关资料、课外资源等都需要教师上课前进行准备。

5、备措施预设:有效的课堂教学预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师们需要仔细推敲。同时,要对自己的方法留有调节的余地。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备课”之我见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点滴看法:

一、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1、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

2、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

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精心设计“新课引入”

一节好的新课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或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以有限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要保证学生能获得新知,发展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组织好教学。

1、以旧引新法

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些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宜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以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谈话教学法

师生谈话教学,有利于教学开展

像一些内容复杂,与原有知识联系又少的内容,像“年、月、日”、“时、分、秒”,宜采用启发式分析法。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获得新知,愉快学习。

4、思维激活法

有些重要的概念、法则如能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的要尽量采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有限的知识水平内学习知识。

5、师生合作法

这种方法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适时合理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老师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共同学习,共同合作”。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教学法等等,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究,不断摸索,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为教学服务。

谈谈你学习有效备课后的看法我认为有效备课备课、上课,课堂教学体现“三侧重”,即侧重规范、侧重过程、侧重反思。在备课时一定要备教材,备学生,只有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学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教学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针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围绕如何帮助他们破解他们在学习中的难点开展备课,这样的备课过程才是有效。学生的学习难点才是教师的教学难点,只顾知识点不顾学生实际只会使学生效率下降,从而降低课的效率。而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开展思维为手段,以破解学习难点为目标的备课,才能真正备出一节有效的课。

备一次课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演练提高,而不仅仅是对课的单一演化,因而做好课后反思,是教师提高备课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对小学数学有效备课的一点看法

备课是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无效备课,就没有有效课堂可言。这次学习了有效备课后,体会了备课的重要性,同时了解有效备课充分地为课堂服务,促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是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通过这次学习,下面就浅谈我的一点看法:

1、认真钻研教材

备教材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2、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3、备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

4、备课要注意知识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例如: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下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

2、要备好学生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难点

(1)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能想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

3、学生还想知道什么?

4、想知道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合作来解决?

5、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5、哪些疑难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也就明确本节课中教学的切入点和主要完成的目标了。

(2)分析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难度和心态来确定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具有逻辑的严密性,而且还有小学生认识、心理活动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性。因此,确定教学难点的意义在于依据教材,对来自学生方面可能妨碍、影响教学进展的种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在课前就要成竹于胸。数学知识中的新概念、新公式、新法则、新性质、新关系、新思路等,固然是教学中常见的难点内容,但是因为难点是出于学生方面,所以教师确定难点时不能只看知识中的“新”字,更不能错误地认为“教师面前无难点”,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因此确定教学难点时,教师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要在心理位置与思维水平上与学生实行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认真分析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过程中的难处。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认识和心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障碍。

3、设计的情境易提高学生的兴趣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一节好的新课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或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导入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引入,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学习的空间。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新颗导入时,课件演示一些美丽的拼图,以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巧妙变化和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能边欣赏边从这些图案中找到你认识的图形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的导入,这样不仅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而且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扮演图形的身份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主体的课程理念,“自我介绍”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知道学生对以前学过知识的掌握层度。

4、动静结合,安静听讲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一堂课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不可取,若都是学生热烈地活动效果也不大,最好地应该是两者有机地结合。本课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地尝试:先教师讲解做风车的必需材料,再演示做风车的先后步骤,学生认真地听,在学生清楚了各步骤后再进行操作活动。

总之,备课是有技巧的预设框框,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多一些时效性,进行有效备课,使我们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新课程的新课型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课型即课的类型是教学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关于课型的划分有着不同的标准,如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教学任务来划分的课型包括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综合课等,根据一节课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划分的课型包括讲读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等。

我认为,课型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以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方法所精心设计并组织起来的授课的形式。课型是依据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有的教学活动形式,它既反映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又为达成教学目标与内容服务。

从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分析课型的价值,课型在实现课程改革方面的意义,提出综合型课、研究型课、互动型课、开放型课、创新型课五类新课型的内涵与特征.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1)综合性与开放性——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2)主动性与自主性——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3)探究性与创造性——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4)实践性与过程性——探究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探究学习的始终。(5)互动性与灵活性——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学习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来进行探究学习。(6)层次性与超越性——学生参与探究学习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在专题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有的专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有的专题更偏向学术性。

新课程的新课型

以课型的创新来落实课堂教学的改革,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值得思考与鼓励的途径、是一种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与目标,是课程与教材理念与教学过程之间的中介。

课型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以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方法所精心设计并组织起来的授课的形式。课型是依据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有的教学活动形式,它既反映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又为达成教学目标与内容服务。

课型即课的类型是教学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关于课型的划分有着不同的标准,如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教学任务来划分的课型包括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综合课等,根据一节课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划分的课型包括讲读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等。

从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分析课型的价值,课型在实现课程改革方面的意义,提出综合型课、研究型课、互动型课、开放型课、创新型课五类新课型的内涵与特征.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本次课程改革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这一科目。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此所讲的研究型课与研究性学习有着许多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形态,而研究型课是一种课的类型,是各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载体,或者说是带有比较明显的指导思想色彩的可以渗透在所有课程与课堂教学之中的东西;前者属于课程论的研究对象,后者则属于教学论的研究范围。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1)综合性与开放性(2)主动性与自主性(3)探究性与创造性(4)实践性与过程性(5)互动性与灵活性(6)层次性与超越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与认识

课程改革实施,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教材在教学中的实施,我们感到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对这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考试评价制度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尤其老教师)在改革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出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但有些问题还期待专家、同行能给予良策。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老教师,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形成定式,对过去的考纲考点了如指掌。对于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有整套方法。而面对新课标、新教材确实感到茫然,一时间难已转变观念。因此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认为“三维教学目标”多余,课堂教学中还是一味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方法单调、过程单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振振有词“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弄他干啥。”

1、教师认为现行教材编写不如老教材系统,内容少,操作起来没有依靠。“教参”上如果只给教学建议没有“教学设计”就大呼“编得不如原来了”。于是相同的内容的又捡起原来的“案”开始“教”起来。

2、教师认为学生活动、合作、交流,纪律太乱,让学生总结、发表意见浪费时间,不放心,因此一定不辞辛苦“讲到”——教材字无俱细一一讲到,“点到”——题无论深浅,事先点拔。“指到” ——教材中图文并茂,但都“指示”清楚。

新课程改革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3:《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

内容简介:《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涉及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与新生沟通、课堂管理、常规管理、违纪管理、养成教育、化解矛盾、心理辅导、与家长沟通、同事相处等,用通俗的语言去阐述深奥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用生动的教育情境去展示教师的说话艺术。

推荐理由:怎样说话才能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这是广大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的作者李进成汲取了神经语言程序学(NLP)这一前沿心理学的理论精华,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学之即会、用之有效的表达模式,对于一线教师提高沟通效果、更好地开展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读此书你会发现,教育智慧如此简单,教育工作如此轻松。

篇4:怎样备课才有效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去思考?首先,教师要从真正意义上弄清楚什么是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中本门课程的要求和本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上的处理,并选择合适的传授方法和规划的教学活动。其次,广大老师要理解备课对取得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对于保证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意义。因此,不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要认真备好课。

那么,怎样才能使备课更加有效呢?

一、教师在思想上应重视备课

教师应该把备课当作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塑造自己的形象、珍惜自己的艰辛劳动,是在谱写踏实的人生。备课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需要,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只有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够受到学生和同行的认可,才能够成为一个研究性教师、学者型教师。

二、从写教案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去思考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预设”和“生成”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师不同的要求来解决。对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要采用文字叙述式备课,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详尽完整地写出来,迫使自己锤炼备课的基本功,形成自己的风格。中青年教师则可以采取表格式、图画式、卡片式,甚至可以在原备课上再次修改或在书上“点画批注”等比较自主的备课方式。鼓励这部分教师在教学改革上多下点功夫,更多地发挥其在教学中传、帮、带的作用。而对于那些年龄偏大、业务水平也很难提高的老教师,可以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直接选用专家编写的备课手册、教案。

三、评价机制要多样化

备课的最终目的是实实在在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形同摆设的花瓶。因此,在备课管理和考核制度方面应全方位进行改革:教研组要把随堂听课和研讨课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教导处则通过作业抽查、教后札记及家长和学生的调查反馈来评价教师备课是否认真和效果的好坏;学校可以在教师综合考核上来评定教师的备课实施效果,甚至可以对各学科推荐优秀备课进行评比,评出等级,树立典型,然后通报表彰。

四、备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树立一切为学生教育服务的观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备课以前,可以调动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参与到备课中来,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选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收集一些资料,并对课程进行理解,然后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与归纳,把上一次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将要讲的内容师生之间进行研究,一起备课。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教案,同时也能分析学生的前期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以及学习状态,便于换位思考并分析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身上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让学生也来当当教师的参谋。这样使教师真正地做到取之于生,用之于生,真正地备好课,真正地做到了教育创新。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备课改革至关重要。学校应按照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逐步改革备课形式,不断丰富备课内容,使备课活动在真正意义上能为教学服务。

篇5:怎样的管理才是有效的?

文 / 王世民

01

我是工作第2年开始带团队的,那是,我担任开发组长,手下有两名比我大两岁的同事。

刚开始,因为完全没有带团队的经验,而且他们又比自己年龄大,心里还挺忐忑的,怕他俩不服自己。

因此,我工作起来比升职前更加拼命了。

这么战战兢兢地一个月下来,我变得一点都不忐忑了,但这两位同事在我心里的形象也一落千丈。

我甚至偷偷在心里给他们分别打了一个标签,一个是“笨蛋”,一个是“懒货”。

“笨蛋“的来源是因为这位同事写代码的能力实在不敢恭维,50行代码能搞定的功能他能写上几百行,而且Bug还很多。

他编完的代码,我基本都要重做一遍。

“懒货”的来源是因为另一位同事工作期间,一会儿要出去抽支烟,一会儿要去便利店买瓶水,我1天就能写完的代码,他至少要干上3天。

因此,那段时间我特别累,几乎一个人将一个组的工作都给干了。

于是,只要跟人聊到工作累的话题,我都会“怨妇式”地抱怨这两个人的能力实在太差了。

后来随着自己带团队的水平日渐提高,我觉得这种“怨妇式”的抱怨应该彻底远离我了。

没想到,后的今天,我一位转任子公司老大不久的朋友开始跟我抱怨,手下的那些副总和总监们能力不行,一点儿都不让他省心。

每次见面都唠叨这个,让我恍惚间有一种往昔再现的感觉。

其实,下属绝对会有缺陷的。之所以需要团队管理,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存在缺陷。

凡是抱怨下属能力不足的领导者,99%都是自己在人才的选择、配置、管理或培养上出现了问题。

02做好“选人”

一切团队问题都源于自己的管理无能,无关下属的能力。

对这句话,你可能会有这样的质疑:

假如公司配给我的人确实能力很不行,难道这也是我的管理无能吗?

是的,因为选人本就是领导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微软的观点就是,选对人比培养人更重要。

对的人进入团队后,会快速产生价值,而且你需要在他们身上花费的精力会很少。

但如果选择的人能力不足,你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培养他们,还要把本该他们干的活给干了。

这意味着作为领导的你,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把自己填进去了,实际上耽误了更重要的工作。

如果选择的人在人品上有问题,那对团队而言更是一场灾难。

有个著名的“酒与污水定律”,

说的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因此,与其花费很多不必要的精力来培养不合适的人,不如花更多的精力在选择合适的人上。

03做好“搭配”

选好人后,不代表你就可以高枕无忧、放手不管了。

同样的一批人,在不同的搭配组合之下,团队表现可能有天壤之别。

这就是为何同一支足球队,在不同教练手上,战绩会有巨大不同的原因。

团队管理的本质就是优化人员配置,配置水平的高低体现了团队管理水平的高低。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不值得定律”,这个定律说,一个人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会做好。

你要相信,没有能力不行的下属,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才。

位置放错了,他就会认为你分配的事情不值得做,自然就不会做好,在你眼中就成了“能力不行”了。

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深刻了解下属的意愿、能力、性格特征,合理分配他们的工作。

比如:

高成就动机的下属,就安排他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

依附感强的下属,就更多让其参与某个团队共同工作;

权力欲强的下属,就安排其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等。

04做好“管理”

选好人,做好搭配,一个优秀团队的架子就有了,这就像一辆“车”被制造出来了,

但要让这辆“车”动起来,行驶到目的地,还需要有人来“驾驶”,也就是管理。

一个人的管理水平不高,主要就是受到下面六大因素的影响。 ▲ 图、影响管理水平的六大因素

因此,一个优秀的领导,一定要做好这六大因素的管理。

▼ 一、目标

目标不清晰,下属就没有努力的方向,能力就无法聚焦,工作成果也无法展现。

目标不清晰的主要表现有两种:

◆ 团队目标不明确或下属不清楚目标;

◆ 目标不合理,比如太低了下属缺乏挑战的动力,或太高了又让下属望而生畏。

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能给团队设定清晰的目标,至少是符合SMART原则的。

◆ S 代表明确性(Specific),也就是目标必须是具体的,而不是笼统宽泛的;

◆ M 代表可衡量性(Measurable),也就是目标必须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

◆ A 代表可实现性(Attainable),也就是目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 R 代表相关性(Relevant),也就是目标必须与整体工作是相关的;

◆ T 代表有时限性(Time-bound),也就是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这个目标还需要让下属也很清楚,并且你能根据下属的不同情况对目标做合理分解,让每个人分配到的子目标,都是跳一跳够得到的。

▼ 二、计划

光有目标,但没有计划或者计划不可行,下属依然会无法适从。

特别是多人协作的工作,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就贸然开始工作,结果只能是一团乱麻,个体能力再强的员工也会变成你眼中“无能”的下属。

因此,作为领导,你必须要有一份可以让下属照着开展工作的计划。

▼ 三、流程与方法

每个下属的能力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只要你给个方向,他就能给你最终的成果,但这样的下属在你团队中的比例绝对少于20%。

对于绝大多数下属,你不能只提要求或只给目标,而不给方法。

否则你只能一次次地失望于他们的“无能”。

因此,你需要将团队的优秀经验固化成流程和模板,这样既能给下属以方法指导,又能在人员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保证团队整体的工作水准。

如何提炼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模板,你可以参考《学习力》,这本书中不但给了具体提炼的方法,还给了丰富的模板示例。(《学习力》限时3折抢购)

▼ 四、沟通

很多时候,某个下属之所以在你眼中“能力不足”,并不是真的能力不行,

而是团队中的沟通不充分,导致他理解的工作或努力的方向与你所期望的偏离了。

因此,你一定要建立一个充分沟通的机制,比如日例会、周会的安排。

除了这些正式的沟通机制外,你还可以营造一个充分交流的团队氛围,这样整个团队的目标就更容易一致了,谁碰到问题也更容易找到求助的人。

▼ 五、检查调整

无论多么好的目标、计划、流程与方法,无论能力多么强的下属,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偏差。

很多时候,这些偏差产生后并没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纠偏,于是最后下属呈现给你的结果就是不合格。

因此,你一定要建立一个闭环的检查调整机制。

不能光布置任务,但没有对任务的检查节点;

或者有了检查节点,但没有奖罚制度或者奖惩制度执行不严格,做好做坏都一个样。

▼ 六、领导力

最后一个影响你管理水平的就是你自己的领导力。

如果你自己的人品或能力不被下属认可,你自己缺乏表率,

或者你自己不会有效授权,那么你手下绝对全部都是“能力不足”的人。

因此,作为管理者,自己首先要具备过关的能力,做好表率,并学会给下属合理授权。

做好上面六点,你就会神奇地发现,那些“能力不足”的下属一下子能力就突发猛进了。

05做好“培养”

前面我们说过,选对人比培养人更重要,但这并不代表你就不需要培养下属了。

之所以需要培养,无非是下属现时的工作输出与工作需要之间产生差距了。

一个人的工作输出是同时受到态度与个人能力影响的。

▲ 图、工作输出公式

▼ 第一、态度

下属的态度,通过你的领导力、激励手段,是可以快速改变,并做短期保持的。

因此对于周期短的工作,下属的态度并非是关键点。

但如果你想培养的是“基石型”的下属,那么态度就是一个最关键的考量点了。

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态度不端正的下属,如果每次都要靠短期激励来纠正的话,就千万不能当做团队核心来培养了。

▼ 第二、能力

关于团队成员的能力,自然要安排培训、创造实践机会帮下属提升。

但千万不能陷入到这个误区中:所有人的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培训提升的。

这个观点在原则上没错,但忽略了提升速度的要求。

在实际管理中,你会发现,下属提升的速度往往是赶不上工作推进的速度的。

因此,作为管理者首要应注意选才,人选对了,培训才能事半功倍。

06总结一下

有没有确实是下属能力有问题,而不是你管理无能的情况?

有!

如果组织分配给你的人确实不适合你的团队,而你又没有换人权力的话,这种情况下导致的问题确实不是你管理无能。

但将管理成果不如意归因到这样的客观情况下,对你毫无意义。

一是根本无法改变现状,二是无助于你管理水平的提升。

因此,接受下面这个观点——“一切团队问题都源于自己的管理无能,无关下属的能力”——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

若能克服这些客观制约,你就可以将工作完成得更好,也不再需要像我曾经那样做对管理水平提升毫无益处的“怨妇式”的抱怨。

篇6:代书遗嘱怎样才有效?

http://hao.lawtime.cn代书遗嘱怎样才有效?核心提示:代书遗嘱是由代书人根据立遗嘱人的的意思表示代为书写的遗嘱。怎样的代书遗嘱是合法有效的?需要满足一些怎样的条件呢?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代书遗嘱是由代书人根据立遗嘱人的的意思表示代为书写的遗嘱。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遗嘱人口述遗嘱内容,由见证人代替遗嘱人书写遗嘱。

代书遗嘱不是代书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遗嘱,而是代书人按照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如实地记载遗嘱人口述的遗嘱内容,而不可对遗嘱内容作出任何更改或修正。

二、代书遗嘱必须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其中一人可为代书人。

见证人一般是遗嘱人指定的,并经本人同意的公民,不能以组织的名义为遗嘱见证人。继承法对见证人数量上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保障代书遗嘱确实是遗嘱人真实意愿的表露,也为了防止日后就遗嘱的效力发生纠纷。

三、代书人、见证人和遗嘱人必须在遗嘱上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代书人将书写完毕的遗嘱,应交由其他见证人核实,并向遗嘱人当场宣读,经遗嘱人认定无误后,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并注明具体日期。在场见证的人为3人或更多的,都在遗嘱上签名更好,少则也得保证两人签名。代书人、见证人和遗嘱人必须亲笔签名,不允许他人代签。

四、遗嘱代书人应当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不是未成年人或者精神上、智力不健全的人。

遗嘱代书人必须不是继承人、受遗赠人,也不是与继承人有利害关系的人。继承人、受遗赠人因其直接参加继承,同继承存在着直接而重大的利害关系,如果让他们担任遗嘱代书人,难免会弄虚作假,损害其他继承人的利益,甚至出现篡改遗嘱、歪曲遗嘱本意、增加或减少遗嘱内容等行为,给其他继承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即使作为遗嘱代书人的继承人、受遗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http://hao.lawtime.cn

赠人本人没有恶意,也没有弄虚作假从中渔利,但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必然引起其他人的猜疑,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因此,继承人、受遗赠人及与其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作遗嘱代书人。

篇7:《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的读后感

《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记载的是李老师在教育实践中所遇的案例,并总结出一些经验所得,使他的理论更加真实科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书,希望能早日学习,有所收获。

李老师在第一章里说“建立情感银行”,与学生的交流绝对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不是老师命令学生听从,老师通过“存钱”,即通过“鼓励、肯定、赞美、关爱、支持”等行为与学生建立情感基础,使学生更愿意与老师沟通,愿意遵守规章制度,甚至愿意执行老师下达的指令,即老师“取钱”了,但我更愿意称之为“利息”(因为我觉得这更是学生对老师信任、喜爱、尊重的一种回报行为)。当学生犯错时,李老师有句话说得很好:“指出错误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而不是批评学生”,这句话使我犹如醍醐灌顶,再次反思了自己面对学生犯错时我是用什么态度对待他们的?是如何和他们沟通交流的?

李老师在书中还提到一个很好的观点“个别谈话大于集体说教”,确实老拿一个人的错误来对全班进行集体教育,老师的目的也许是在“打预防针”,希望其他同学不要犯同样的错,但是有的学生会觉得这是某某学生的错不关我的事,于是老师的说教变得无效空泛,我也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谈话,减少空泛的集体说教。

“当你们三年后走进大学,再由大学走向社会时,衡量你们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份成绩单了,想想还有什么能证明自己的优秀。”这是一句很有深意的话,没有说多余的话,让学生自己思考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优秀”,如果不优秀或还不够优秀,那么现在就得努力了。每次遇到学生对学习失去目标、失去兴趣时,我总是说:这是一个大家都要必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想要有所收获就必需有所付出。现在想想我这句话说的没错,却说不进学生的心里,没有引起共鸣,也就是与学生沟通无效。

篇8:计算教学怎样教才有效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认真倾听了不少计算课,有几个教学片段引起了我的关注,也让我思考“计算教学怎样教才是有效的”。

教学案例一:北师版四年上册《买文具》———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引课(课件出示):1980年的时候,李叔叔想为贫困山区做一些好事,于是他捐出了80元钱,买了一些书包送给小朋友,当时每个书包2元,他一共可以买几个书包?

师:同学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吗?

学生列式:80÷2=40(个) 并用竖式计算。

师:请大家说一说在写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

师:2013年的时候,李叔叔已经成了李爷爷,他仍然在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所以他又拿出了80元钱买书包,每个书包20元,可以买几个?

师:你们会列式吗?

生:80÷20=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你们能用学过的方法想一想得数是几?

生:我是这样想的,把“0”遮住,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20。

生2:40÷10=4,所以80÷20=4。

生3:80和20的“0”都不看,想8÷2=4。

师:老爷爷是这样想的,他用这样的竖式来算对吗?

生:不对,竖式中的商4要写在个位上,不能写在十位上。

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能结合前面的口算过程说一说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展开议论,最后形成统一方法,即商的“4”写在个位上。

分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竖式,老师在教学反思中说到,因为课前通过了解,发现学生能口算“80÷20”,但竖式计算却存在商对位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采取了让学生来纠错的办法,希望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学习商如何对位的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样的方式很有兴趣,而且算理说得也很到位,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本知识。

教学案例二:北师大版三年上册《分桃子》———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课件出示: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在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展示。

(1)口算的方法:40÷2=208÷2=420+4=24

(2)用实物代替桃子,分一分。(说出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3)竖式的方法:48÷2= (竖式的格式是本课的重点,教师结合分实物的过程,讲解为什么从高位除起,商的对位问题、每一个数字的意义,以及分层计算的必要性)

在学生对竖式格式有所了解后,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种除法的竖式能不能从个位算起呢?”(并带领学生从个位开始算了一遍,写在黑板上)

这时学生若有所思,也不知道可不可以。(因为加、减、乘都要求从个位算起)接下来老师继续出题:“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现在是几只猴子?同样是这4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多少个呢?怎样列式?”

生答师板书:48÷3= 并问:谁愿意来试一试怎样列竖式计算?能不能从个位算起?(有部分学生认为不可以,也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于是老师便各请了一个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竖式。最后认为从个位写的孩子才写了一步就写不下去了)

接下来,老师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除法竖式要从哪一位算起?

分析:在课结束后,各听课老师对教学中的这一片段进行了讨论,到底有没必要出现从个位算起的这一环节?上课老师在反思中说到她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即从哪位算起的问题。学生在老师有意制造的矛盾中,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亲历了数学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得不去思考运算顺序的问题,做到对除法竖式的运算顺序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教学案例三:《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

新课教学接近尾声,老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生: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乘法竖式我们都经历了哪些知识?

(课件播放已经学习过的乘法竖式)从一位乘法竖式开始,先出示教材图片,再抽出竖式,最后展示如下图片:

板书:先分再合

分析:本课是乘法竖式计算教学课,老师在课前铺垫和课后总结均十分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听课后的评课中,老师们说到了本课的最大亮点是最后的回顾与提升,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梳理各种方法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总结提升让学生明白整个小学阶段的计算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与迁移以及先分后合的思想,让学生在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后,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

以上三个案例来自不同的课堂,所教学的内容和面对的学生均不一样,但我们可以看出三位老师在设计课的时候都独具匠心。计算课要教什么,怎样教?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才有效而且有趣呢?透过这些案例,我进行了深切的反思。

反思一:做足准备,把握起点,是教学的前提。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一头备教材,一头备学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不简单。备教材我们至少还有教师用书、课标等资料可参考;而学生那头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在想什么、会什么、喜欢什么了。如果案例一中的老师不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心理特点,把竖式的商对位问题按常规进行教学,当然学生能掌握这一知识点,但是课堂势必不活跃,学生学得也一定没兴趣。而老师设计成让学生来纠错的方式,学生都很有兴趣,争着说自己的想法,问题迎刃而解。所以,在教学新知之前,教师不妨花点时间做个前测,了解一下所教学生的知识现状,再设计教学模式,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我们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一节时,对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口诀的应用、新知的竖式的写法等方面进行了前测,结果显示学生对除法意义掌握得很到位,口诀应用熟练,但是竖式的格式没有几个人会,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重点放在了怎样突破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写法上。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分一分,结合口算过程理解竖式过程等教学方法。结果证明,教学效果很好,在第一节新课教学后的小测中,学生竖式书写格式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

反思二:精心设计,突破难点,是教学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的设计,对这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的设计是好的呢?根据平常的经验,个人认为好的设计应该做到能抓住教学的重点,便于突破难点,并有利于学生发展。

案例二中,我们看到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竖式的运算顺序(从高位算起),设计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计算,把学生心里的想法亮出来。(其实学生是有这方面想法的,只是没说出来而已。)比如“369÷3、84÷2”等,从高位算起也是能得到正确答案的。教师让学生自己质疑再验证,结果证实除法竖式的运算顺序一般应从高位算起的道理。

比如,教学三年下册《住新房》一课,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难点主要是乘法竖式的书写方法。教学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发现有部分学生(班上有七、八个)能正确书写这样的竖式,而且能说出正确的步骤和意义。在备课时,我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出“14×12”的正确答案,大多数学生是将其中的一个数分成10加几的方法进行分步计算。其次,展示方法时,我让个别会竖式的学生来板书,其他学生提问质疑的方式来教学竖式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问道:“(1)乘法竖式为什么要分两层?(2)第二层的“14”为什么不对齐?(3)最后的得数是怎么来的?(4)加号要不写?”等问题。通过一一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每一步的板书说明,学生都很快学会了这一新知识,而且学习的过程非常投入。后测发现竖式书写正确率达100%,效果相当令人满意。

反思三:理清脉络,承前启后,是教学的根本。

课标指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教学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掌握方法。在案例三中我们看到老师在理清脉络,承前启后这方面做得特别好。

上一篇:土地局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信任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