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我们要怎样备课

2022-11-21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 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 那么面对新课程, 教师该如何备课?

1 理解新课程特点

与建国以来历次基础课程改革对比, 本次新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 转变教育功能, 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 突破学科中心, 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 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 强调课程目标, 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新课程标准重视对不同阶段目标的刻划, 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 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 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 不做硬性规定。这是课程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 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的创造性提供了发挥空间。

(4) 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新标准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 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 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 通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学科教学的法律性文件。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不单是学习的过程, 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 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 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 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大教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综合考虑了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的需要。鉴于观念转变的艰巨性, 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时, 至少重点贯彻其中一个理念。而实际上, 这三个理念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 在贯彻一个理念的同时, 也就不自觉地执行了另外两个理念。

3 整合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与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明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关系, 更要依据《课程标准》, 而不是教材, 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根据实际需要重新编排或更改, 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以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学生的特点, 真正做到用教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教师应用好实验教材。教过旧教材的教师, 备课时尤其要就新、旧教材进行对比, 即注意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改变。

网络、现实生活、教学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努力加以挖掘。

准备好各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和实验材料、用具等, 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4 了解学生学情

了解学生学情就是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七个问题。

(1)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乏哪些知识和经验?

(2) 学生有什么学习的需要?这些需要与知识之间有何联系?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它们?

(3) 学生有哪些兴趣、爱好亟待激发, 以良好的学习动机?

(4) 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5) 学生对哪些知识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6) 学生具有了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

(7) 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5 掌握教学策略

新课程重视对学科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探究分析,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 有针对性的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重点设计。

(1) 如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新课如何导入, 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2) 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 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 新课教学中设计哪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 (设计活动步骤) 使学生有效地参与。

(4) 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对新课内容和以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5) 设计哪些练习让学生动实践, 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在探究教学中,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 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 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

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探究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 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 发现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 而不能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 “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 既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 该用则用, 不适合用则不用。

6 重视教学的生成

课堂有许多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一回事, 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 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 学生的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 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 可放在课后。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有教学方案的设计, 还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 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 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 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 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 重从何处开始, 如何推进, 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 较以往精细的教学方案来说, 留下了很多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 使师生积极互动, 发挥出创造性来。

摘要: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 教师首先要学习新的理念, 研究《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 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 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 回归教育的真实, 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关键词:教学改革,备课

上一篇:如何提高工程测量精度下一篇:师范专科生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养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