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怎样教读书心得

2024-04-23

新课程怎样教读书心得(共8篇)

篇1:新课程怎样教读书心得

《新课程怎样教》读书笔记

近期,我读了《新课程怎样教》一书,收获颇丰,以爱不释手,并向身边同事推荐,在教育改革进行如火如荼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实现教师与学生最大潜能的发挥。如何在教学中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如何使教师更加具备道德上号召等等。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否则、将会在新课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新课程怎样教》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反复思考。我的体会是新课程使教师不仅仅承担着教授课本的传统责任,而是通过新课程得到了解放,教师成了课程的开发者。我们教师可以扮演更为活跃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师生密切的互动共同推进课程的发展与完成。书中所列举的讲述法,讨论法和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直接教育法和个别化教育法等等,是新课程教学中实用有效的方法论,是使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书中也更为广泛的范围内鼓励教师在学科教育上的设计,强调学生主导的现代教育观,这样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价值与意义,使学生更加个性化的发展,鼓励不同个体对不同现象与问题的感知上的差异,并足使这样的感知升华;成学生个体内的思素与聪明,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小学阶段在道德与枝术的进步和个性化发展。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的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最棒,哪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假如教师能作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回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有新意,有亮点。

新课程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课改实验的领头雁。

《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

孙华英

通过阅读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书,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教学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下面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

新课程结构不再是教师、学生、知识的结合体,而是三方面有机的整合、均衡的发展,这不仅体现教师在课程结构中的主导作用,更能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课程要求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要求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并学会创新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变成教育活动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更新自己,拓宽知识面,不断向专业化发展,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实现学科的整合、综合发展。

二、多种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节好课,不仅是教师、学生、知识的有机整合过程,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主体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积极主动的体现,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一节课上的有声有色。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课前的调查、交流;课中的情景创设、课堂激励性语言的评价;课后的课堂反馈、小测、小结、反思等的设计,就是激励性课堂策略、学习机会课堂策略、学习心向策略的结合,不仅使课堂民主、和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要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要在全面育人上下功夫,要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要在持续发展上下功夫,要在突出重心上下功夫,要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

三、教师要具备新的技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总之,完善自己,实现幸福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在当今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中,教师更应不断的更新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适应时代的要求。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刘道宇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江苏省正式开始新课程改革也已近两年。我作为一线教师,参加了两期省级新课程改革培训,及学校和教科研部门组织的网络培训,收益匪浅。结合两年的新课程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及阅读《走进新课程》谈谈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新课改符合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势在必行。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必须是创新的。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陪眼,就要求必须改变原来的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激发学生潜能,发挥他们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摇篮。是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应成为课本知识的传输带,而应该充分启迪学生的思想,发掘学生的潜力。因为课本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知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的转变。

二、新课程北京下的课堂应突出“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师“权威”的地位。

如何才能作到使课堂真正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想,成为他们探究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阵地作用呢?首先必须突出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过去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演讲台,教师滔滔不绝尽展自己的知识水平,学生却听的似是而非,或云里雾里,导致课堂的收益者学生获得甚少。另外,教师往往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使学生不敢表达心中的疑惑,不敢提出问题,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低。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三、如何评价学生将是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认真摸索,探究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作为教师,不自觉的会认为成绩好的是好学生,而对成绩不理想的活泼的学生往往会打上印象分,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看似不符合课堂教学的问题,予以压制,以为是捣乱课堂。这样会极大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想象力,也是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事实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断更新,这就需要学生应具备的是综合素质,绝不能仅用成绩来衡量学生。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优点,鼓励学生的新思维,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

四、新课程主张培养学生个性,给予学生民主、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应压制学生个性,而应正确 引导、鼓励学生给予他们自由、这将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中唯一的规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新理念!

标题: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二oo*年十二月十八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抚松八小 徐祥贵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因此,和众多教师一样,自己显得尴尬和无奈:如年龄增长、职称评聘的激烈竞争和各种关系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因此,压力增大,精神疲惫,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无成就感;对事业缺乏热情和创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阅读行动计划”学习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二、摈弃旧事,与时俱进

摈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

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

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从心底知道老师并没有把他们“看衰”。

教师,只有立足本职,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和牢固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个人在工作上才会有所所为;教师,只有更新观念,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2:新课程怎样教读书心得

《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一书汇集全国100位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在新课程精彩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旨在展示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和独具魅力的教学智慧,给我们教学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深刻的启迪。

本书围绕当前课改的一些关键问题、热点问题来构建全书的整体框架,体现出极强的针对性。内容为第一章:新课程怎样提炼教师的素养,第二章:新课程怎样备课,第三章:新课程怎样上课,第四章:新课程怎样说课,第五章:新课程怎样听课,第六章:新课程怎样评课。这六大内容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每章先讲述理论,然后再配以精彩的案例,非常实用、可读。

书中提到把学生教活很重要的三个方面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有思维活动,有数学思考;要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学习习惯是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数学活动的特殊倾向,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的表现出来。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更有利于他们在人生之旅上不断获得成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可溯性大,一但良好习惯养成,就能使其终身受益。

都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引导自主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关键。但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愿意提问,不会提问。实际上,学生们上课不提问发言,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权实现不充分的结果。很多时候,让学生自主地说是要花很多时间的,课堂上,老师为了把每个知识点都讲到,于是把本该由学生说出的东西都说了,老师说的越来越多,学生自然就说的越来越少。另外,老师对学生的发言总是要求很苛刻,要说话声音响亮,说得完整,说的最好是标准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也不太愿意多表达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语言,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要想使学生会提问,多提问,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其次,要想让学生会提问,那老师就要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认知规律的情境,设计出学生感兴趣,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问题。在平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篇3:新课程怎样教读书心得

一、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在新课程中要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 引导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学习态度, 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 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齐步走”向根据差异因材施教转变, 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向传递转变。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与修正学生采取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互相交流, 与学生分享体验与感受;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 不断修正提高自己。

二、发展求异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一)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问题

在历史课中, 设有大量的插图,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观察, 得出对一事物全面性的全方位的认识, 才能进行全面、正确的思维活动, 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二) 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就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并且在多种思路中来寻求一种最简捷、最有效的思路。

(三)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怀疑现成的结论

世界历史中设置了这样的内容:牛顿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而成为了一代有影响的物理学家, 近两个世纪无人超越他, 在这个领域也没有新的发展。后来爱因斯坦敢于怀疑牛顿的观点, 纠正了牛顿物理学的错误, 为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科学基础。如果迷信权威, 迷信课本现成结论, 人类就永远不会前进, 社会就不会进步。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 应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进一步思考, 甚至看能不能推翻现成的结论。不要让学生以一个思维模式进行思考, 而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设计开放性题目,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特见解。新课程强调不寻找唯一答案, 这为学生进行广泛的思维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 思考并发表个人独立的见解, 不管学生的观点见解正确与否, 都要鼓励他们进行求异的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教材的编写已体现了这种精神。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合理因素, 使这种因素有效地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创新契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创设契机, 利于学生进行创新。

1、创设探索的契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能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和培养, 教师不要担心学生不会学习, 因为你总是不放手让他学习, 他怎么能学会学习呢。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同时要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解决一切问题。

2、创设合作交流的契机。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 这是未来社会多学科综合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学会合作。合作交流是学习者首先在独立学习钻研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方法, 互相讨论、启发共同探讨问题。教师要设计可供合作学习的问题, 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如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中, 可利用活动课:“历史遗址考察”, 让学生分组对名胜古迹——涞滩“二佛寺”进行考察, 从而培养合作的精神。

篇4:新课程怎样教读书心得

“快乐读书屋”的课文学习更注重的应该是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它是过渡,也是桥梁,是教师教到学生学的桥梁。它是每个单元主体课文的充实与拓展,学生在学习了这一单元的主体课文之后,对如何学习这类文章应该有基本的印象与思路,所以只要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提示,学生应该能结合主体课文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将课文理解透彻,或者说是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我在教学“快乐读书屋”的课文时通常更注重以下两点的指导:一是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每学一篇课文之前我都会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来了解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只有抓住重点问题,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东捕西捉。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这样,有些课文我觉得文前提示不适合我的学生我就会摒弃不用。比如,在学习《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文中有大量的外国人名字,怕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我在学习之前就给出了表格。

让学生结合这个表格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文章的重点是什么了。在此基础上再理解伯诺德一家人都有什么样的品质就水到渠成了。第二点是注重朗读方式的丰富多彩。以往的阅读教学我通常都是采用第一遍自由读了解课文,第二遍同桌之间互相读,检查读音。然后分段读概括课文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就被这个模式套住了,我第一遍读完,他们就知道第二遍干什么了,失去了新鲜感,对此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有时是同一姓氏的学生接读,有时是男女生赛读,有时是分角色朗读,有时是和老师合作读,尽量丰富更多朗读的方式,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致。实验了几次发现效果确实不错,学生对读文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当然,对于“快乐读书屋”的课文我也有自己的尝试,但是收效却不是很好。看到过许多“快乐读书屋”课文教学展示课,每节课都能在结束之前进行拓展,可是我一直都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到底能够读懂多少,接受多少。我曾经对《古诗三首》含《望洞庭》《题西林壁》《华山》这课进行了整合,用了一节课进行教学,其实平常这种课最少我也会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的。课前我也让学生进行了预习。但实际课堂中学生却仅仅限于能将古诗读熟,然后结合课文注释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其中《题西林壁》和《华山》两首古诗学生能大概理解古诗的意思,但是另外一首却没理解透彻。所以,一节课下来感觉跟赛跑一样,沿途的景色一点没看到,结果到终点还发现成绩也不怎么好。

所以,对于“快乐读书屋”里课文的教学,我觉得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赵加水.《父母心》教学设计.黑河教育,2011(2).

篇5: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我随手翻了几本有关教育专业的.书,没想到随手一翻,竟再也不忍放下,以至于反复研读了几遍。这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林华民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开学之初,自己也陆续又读了其他书,但是这本书却总是像影子一样追随着我、追随着我的课堂、追随着我的教学。林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我真正明白“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作为语文教师,以前的课堂教学我们只能单单传授知识,交给学生文本上的知识,而对于学生的情感方面很少顾及,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到,那是因为我们还有考试这条指挥棒禁锢着我们的头脑。

纵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教学的三个纬度之一,可是,试问:“谁又能在测评中考察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况且我们的孩子现在说一下假话、空话、大话都是非常在行的,对于他们来说爱国只是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而已,没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因为他们嘴上说的可以和思想不一致嘛!谁又无法检验他们是否是真的爱国。当我第一次看到“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这一句话时,我顿时感觉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肩上的担子好重,我们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要“培育人、发展人、健全人”。林老师在书中说,三流教师让学生获得知识,二流教师让学生拥有能力,一流教师让学生感悟做人道理。正是有了要做一流教师的选择,于是在我课堂之上,我不断地改进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享受生活。我经常对学生说的话就是,“不要空讲一些大道理,什么爱国呀,爱家呀,我只看你日常的行为,只注重你的生活与学习细节,细微之处见真情,爱国爱家先从爱身边的人开始”,同时还用李镇西老师的.名言“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来勉励学生,教导学生。

篇6:新课程怎样教读书心得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新课程下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一书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平台。这是一本我国少见的案例式、讲座式的教育专著,围绕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怎样当一位好老师、如何进行校本教研等一系列极具个性的主张,是中小学教师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好教材。所以读起来并不会让你枯燥无味,从头到尾一直吸引着我。

以前我总是很迷茫,迷茫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学生心中理想教师的十大标准:公正平等、和蔼可亲、风趣幽默、良师益友、爱心宽容、欣赏鼓励、热情开放、教法灵活、乐观微笑、风度漂亮。“好教师诞生在教室里,而不是成长于办公室中。”是啊,现在好多教师没事就在办公室备课、写教案,除了有自己的课其余时间很少到教室坐坐,很少与学生谈心。如果,你想当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老师,那就一定要了解“学生心中理想教师”的十大标准。

这本书里有好多精彩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深深打动着我。例如神奇的五角星。孩子在开学的第一天测试中,教师在花名册上给他画了一颗五角星,并告诉他“你是全班最棒的”。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鼓励语,一颗平凡的五角星,让孩子心里认为自己就是全班最棒的,以后每次测验都要做全班最棒的,所以这个孩子每天都很努力地学。数十年后,当他们同学聚会谈起第一个老师时,大家才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角星,而那个老师几乎对班上每一个同学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我们的校园里,每天不知发生着多少类似的动人故事,我们有责任将这些故事讲给我们的老师、学生与学生的父母。要知道,震撼人的心灵不一定是豪言壮语,更不是长篇大论。只要是从心底里喊出的,都是动人的语言;只要是真诚付出的行动,都会让人难以忘怀。

前一段我考教师资格证,这本书还帮了我很大的忙呢。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最后一关是说课,说实话教了一年对说课的步骤还不是很清楚,在网上下载了一篇说课稿,但步骤不是很详细。在百般焦急之时,突然想起了这本书里好像对说课有讲解。确实,对说课做了一个整体概述:什么是说课、说课的特点、说课的步骤、说课的内容以及如何说好课,在这个章节里说的清清楚楚。我认认真真的看了几遍,把说课的要点及应注意的事项都牢牢记在心里,在说课考试那天我以充分的准备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让我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我真的很感谢这本书。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我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拿在手里细细品味,它将带给你莫大的收益。

篇7: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

这本书分为四辑,于永正老师分别从语文教育的根本、怎样教好语文、语文课的亮点和作文教学四方面,把自己对教育、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感悟两方面结合起来,用真实的教学案例,让读者一步一步了解他的教育观、语文观和学生观,启发老师如何更好地留住语文教育的根本,是一线老师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诊治自己课堂弊病的一副良药。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时时刻刻思考一个问题,你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了什么?于永正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应该留给学生的是丰富的语言材料、较好的语感、流畅的表达、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语文教育的根。要落实这些,首先要善待学生,尊重呵护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梦想。因为每个学生都不是盛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人”,人需要尊重,需要爱的呵护,需要鼓励,需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所以我们老师首先要有人文性,而且这种人文性要大于书中的人文性,做到这些,就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其次就是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抓住读和写,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守住语文教学的“规律”,如写字的规律是描红、仿影、临帖,朗读的规律是“跟我读”,作文的规律是“读写结合”,总之,就是要做到熟读、精思、博览、多做。因此,语文老师要有“书写、朗读、表达”等较好的基本功,要有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艺术细胞,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灵性,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于老师之所以把“守住语文教学的规律”叫得这么响,是因为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一是讲得多,读得少。这从我们平时的听课中就可以看出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个人感觉,很多地方的课堂改革已经和课程改革的根本脱了节,带上了一些个人特色,比如,学生进入三年级,课标要求开始学习默读,但并没有说要轻视朗读,一些老师的课堂,默读已经占了主角,也有的地方让学生默读完一遍课文,就开始学习生字词语,理解并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从头至尾,老师的讲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那么如何避免这一现象重蹈覆辙呢?著名教育专家斯霞老师指出,“小学语文一定要注重朗读。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些词语是很难讲清楚的,要靠朗读去意会。”这是我从本书中收获最大的一点,虽然于老师没有直接说明朗读的好处,但是通过查阅资料,我进一步知道了朗读的很多好处,它有利于身体健康、培养语感,并形成对语言敏锐的感悟力,大大提高语感素质。再次,朗读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还可以避免困倦和思想开小差。

如此重要的一个技巧,为什么会被许多老师忽视呢?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的改革方向与课标脱节,而另一个原因则是老师个人的素质问题。记的那是一次校乡交流课,我在乡下的一所学校执教,可是让学生齐读课文时,班级里出现的却是整体唱读的声音,学生不会停顿、没有抑扬顿挫,更谈不上感情了。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读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没有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整改,二是老师本人可能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所以,朗读技巧的学习是提高老师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听著名播音员的播音、名家朗诵等,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像于老师说的——读出人物的轮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等,让自己的语文课堂也有“亮点”。

平时我们上公开课,遇到生疏的学生,都害怕学生不配合自己。于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课堂上应该是老师配合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配合”他们,用耐心与和蔼的态度启发点拨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这种配合,进一步说就是对学生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服务于学生的大教育观。当然,光爱学生还是不够的,爱要建立在课前“备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点。教材中哪些地方要讲,哪些地方要点拨,哪些知识要补充,哪些方面要拓展,都要细细思考。同样是背诵、朗读,学困生达到什么程度?设计的课堂提问难易是否适度?甚至连哪些问题由学困生回答都应该考虑。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在备课时就要胸有成竹。

在于永正老师看来,教语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精讲、多读、多写,引导学生养成读写的习惯。他把四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凝成了一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这是于老师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整本书重中之重的地方。融入“五重”的语文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改变了对“差生”的看法,所以,每一个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快乐,而且得到了应有的进步和发展。那么,五重教学的核心点体现在哪里呢?

重情趣是告诉我们,教师的课堂要多一些人文精神,即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一句话,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把学生培养成人。情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只有充满情趣的课堂,才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凡是告诉的东西,都比不上自得的好。重感悟的过程,一定要遵循一个规律,让学生多读多想,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品味赏读、微观探究,这时候,是最能考察一个老师个人素养的时候了。注重积累,不仅包括学生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丰富学生大脑中的“心理词典”和“词条”,为学生的理解和情感成长做好铺垫。而由读到写的迁移,则要先从仿写开始。从小的方面说,根据课文进行片断仿写,如写一段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等。从大的方面说,仿写整篇文章的写法、表达方式等,这些读后的迁移训练,都会为学生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四点都要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下完成,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等。要少一些分析和讲解,以防学生养成过分依赖教师语言的习惯,从而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学会运用语言。

于永正老师在教语文上也有很多小窍门,比如如何帮助学生少写错别字,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学相长等。“蹲下来看学生”让他的课堂充满了幽默和微笑,他用自身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底,在听、说、读、写、书等方面为学生做出了典范。他的课,堂堂有亮点,节节有光彩,或朗读、或导入、或关键词句的解析、或指导学生的书写,都能赢得学生的佩服、尊敬与爱戴。在他的引领下,学生在阅读中锻炼了写的能力、读出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和思想感情,读写结合真正落到了实处。

篇8:新课程怎样教读书心得

1 走进生活, 实地观察

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 生活中的观察与素材的积累对于作文是何等的重要。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 作文特别强调生活的体验, 也就是说作文内容要生活化。

要做到这一点, 除了用传统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生活, 把作文教学与课外、校外活动结合起来外, 还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的生活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是有限的, 但是网络中有很多生活视频是平常学生们难以接触到的, 信息技术的使用就可以实现这一点, 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模拟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 把相关的文字、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元素集成一起, 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生动逼真的多维教学环境, 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形象思维和换位思考, 来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做到情景交融,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得出对生活不同的感悟, 这对以后的写作内容生活化提供了极大的生活参考。

2 扩大阅读, 注重积累

知识面狭窄, 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 的,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 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 累。”可见材料的积累, 功夫在平时, 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网络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们阅读的面, 教师可以通过搜集整理网络上的优秀信息资源加工成方便学生使用的素材, 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文网站, 学习优秀作者写作文的思路和方法。优秀的信息资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陶冶了情操, 还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总之, 网络是拓宽学生阅读量、刺激学生阅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尤其是电子书的使用, 不仅省去了学生买书的成本, 更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无疑对学生的知识、素材储备是非常有帮助的。

3 指导方法, 用心体会

作文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该在“引”字上下工夫, “精讲”上动脑筋, 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以及写作方法上。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 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手、口、脑并用, 知、情、意并行。这个过程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1 明确作文要求和训练重点

让学生明确写作目标、要求, 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明确写作目标、要求, 那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然是盲目的、被动的, 写作也就无从着手。所以每次作文时, 先让学生阅读作文要求和训练重点, 然后分组讨论要求和训练重点, 接着各组或个人把讨论出来的结果发送到QQ群、BBS论坛、博客等, 进行资源共享, 集体讨论、评价给出修改意见。

3.2 列出写作提纲

学生根据讨论和自身实践, 结合要求和训练重点, 写出作文提纲,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写作设想, 同样可以采取写作目标、要求里面的信息技术方法展示出来, 来保证所有学生的写作提纲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能够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 最终各自完成写作构想。

3.3 根据构想完成写作

写作过程中, 应该倡导说什么就写什么, 怎么说就怎么写, 即“我手写我口”, 写自己想说的话和爱说的话, 这样, 由于写了自己想写的情景, 说了自己喜爱说的话, 贴近了现实生活, 抒发了真情实感, 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就容易做到内容具体, 生活气息浓厚, 语句表达顺畅, 有特色。

3.4 集中评价相互学习

教师将学生写作出来的成果通过电子扫描、拍成照片等方式制成电子档, 先根据写作内容进行评价, 再评价学生写作的整齐程度如字迹、纸面是否整齐干净等。 让学生们学习优秀作文中的构想方法, 通过优秀的编排写作来规范学生们写作要求,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提高写作水平。

信息技术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同时利用了科技手段让学生们的兴趣贯彻始终, 提高了效率, 很容易就能达到教学要求。

4 利用范文, 仿套改扩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范文中学到的好的写作方法 (结构布局、修辞方法、材料安排等) 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即为仿写。例如, 在训练中借助典型课文或片断, 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 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还可以指导学生用现代语言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 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 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 具体描写, 或者充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 《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行叙事, 后两行借景抒情, 指导学生把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用具体抒情的文字充分表达出来。把那些比较简要的句子或片段 加以扩充、拓展, 使之具体详尽;此外,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 结尾意犹未尽, 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 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如学完《穷人》一课后续写《桑娜拉开帐子……》。 这些与阅读紧密结合的作文训练方法, 不仅可以拓展语言文字的训练, 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

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 找到别人仿套改扩的优秀案例, 制作成PPT课件组织学生集中学习, 或者让学生自己通过学生机进行欣赏、阅读、思考, 教师电脑演示提示案例中好的地方, 让学生自主思考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再集中分析、讲解。

5 独立作文, 多元评价

独立作文, 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推理性, 只有具备了这一点, 学生才能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来。除此而外, 作文的修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现行模式下的作文评改, 多是教师字字句句改, 辛辛苦苦评, 付出的心血不知有多少, 指望学生从中多少受点益, 接受点教训, 但学生往往把发下来的作文本蜻蜓点水似地翻一翻, 看一看老师给的分数, 之后随手一丢, 再不予理睬。对此现状, 我认为作文的评价修改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前期准备—方法指导—学生自改—教师批阅—阅后反馈, 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以达到最佳效果。

5.1 程序一:前期准备

(1) 人员分工 :教师按每个小组三至四人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由一名写字规范工整、 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本小组的自改工作。

(2) 工具准备:修改习作时, 让学生用“HB”铅笔作为个性工具。另外, 还应准备好等待评改的作文本。

5.2 程序二:方法指导

(1) 每周作文课 , 第一节课帮助学生审题, 读老师所提供的例文。第二节课限时作文, 不打草稿直接写在作文本上。

(2) 将全班学生的作文收上来, 一三组交换, 二四组交换, 每个学生人手一本作文, 都不是自己的。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开始批改, 步骤是:

修改错别字和不通的句子, 把作文中应用得好的词用“○”“△”标出, 把好的句子用“~~”线标出。

①集体提出修改意见, 评出A、B、C、D四个等级。

②写评语。起初教师针对不同的题目, 不同的要求, 把评语的框架写在黑板上, 大家评价, 随着学生批改水平的逐渐提高, 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写评语。

③在评语下, 写上某小组和修改人的姓名, 以便教师检查。

④按A、B、C、D分类收起作文本, 教师浏览, 把所有结果转换成电子档, 直观地全部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到, 选出不同的作文讲评, 提高整体的写作水平。

5.3 程序三:学生自改

在具体评改过程中, 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充分、积极参与。对于大家共同认可的修改意见, 由组长直接在习作中做出修改或点评。对于大家有争议的修改意见, 可向教师咨询, 师生共同商定。如果问题带有普遍性, 教师可在全班范围内予以说明和强调。在学生自改习作的过程中, 教师应自始至终参与到评改过程中去, 不能放松监控和要求, 一定做到有“放”有“统”, 步调一致。

在自改结束后, 应将评议结果以评语形式写出, 供习作者参考和借鉴。

5.4 程序四:教师批阅

学生自改习作结束后, 评改结果一定会存在遗漏和失误, 所以需要教师对每一篇自改的习作再做一番细致入微的批改。批改过程中, 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 对所有的习作进行细致的评价并多媒体展示, 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同时对学生自改中出现失误和偏差的, 应及时纠正, 对自改准确、恰当的, 教师要充分肯定, 还应加注对该篇习作的评价等级, 用教师的权威给出定论。

5.5 程序五:阅后反馈

阅后反馈分两步进行。首先, 教师对学生习作批阅完毕之后, 应及时下发, 并广泛组织习作者进行评议, 认真总结自改中的不足和失误。其次, 习作者在领会了两次评改的结果和评价之后, 应及时、认真、诚恳地在自己的习作评语后面写上本人的“感言”, “感言”应全面总结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6 小结

作文之道, 在于适当地启发、引导, 而最重要的一点则在于积累、观察, 激发兴趣。教学中辅以信息技术, 不仅方便了教师教学, 更利用其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学生的兴趣贯彻始终, 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对生活的观察感悟提供了更多的样本。教者是引路之人, 如何引, 方法很多, 但我们不可盲目, 定要结合自身实际, 慎重、审视善用方可。

摘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 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平时知识的积累以及写作方法的掌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尤其是信息技术大量运用到教学中, 小学作文教学中只有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了观察, 并注重素材的积累, 同时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 才能言之有物。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

[2]武宇.立足生活书写人生——新课程理念下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尝试[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10, (10) .

[3]梁璐, 郑珂, 杨欢耸.小学网络作文多维互动教学的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S2) .

[4]王茜.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科技信息, 2012, (17) .

[5]李丽, 付蓉.论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24) .

上一篇:流失客户管理方案下一篇:工司岗位职责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