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2024-04-27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精选8篇)

篇1: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总体课程组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科目组织的反思,单元目标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教学反思,即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学后记,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备课质量以及个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课后反思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舒尔曼对“反思型教师”的定义:“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具体做法如下:

1.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上完课后可以立即进行调整、修改,往往效果要好许多。

2.聚精会神地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想想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是现设备课的。可将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教师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一时解答不清的难点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感触、体会等及时记录在该课的备课笔记上,以便自我鞭策和提高。

3.虚心好学地聆听他人的评议。珍惜每一次的公开课机会,特别珍惜老教师所给予的评价,争取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改正缺点,以不断取得进步。

4.及时记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和找出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在教学后记中一般要有选择地记录,比如:教学中的体会、教学中的失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学中学生好的见解和教学再设计等。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后进行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我们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备课,我们的教学设计有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有保障。

新坝镇中心小学

朱文娟

篇2: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数学研修班-----张洪宇

今天我参加了数学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备课,整个过程进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学校的张主任与我们实习教师参加了旁听,整个过程在一场真诚、互信、和谐的探讨当中备课的气氛相当轻松融洽。

大家开诚布公的说授课当中的关键点,越说越细,大家又互有补充,互有提醒,互有探讨,又互有疑问,也有互相争吵。有些知识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学生才能接受,在以前授课当中学生出现过的误区等等,大家在探讨中达成共识,如:吴老师说讲《梯形》的第一节课不能对学生做辅助线要求过高,应一步一步慢慢引导,学生自然水到渠成。金老师接着补充说在引导的过程中我自编了两个习题可以设置在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此时我早已经被他们的这种场面所吸引、感动的不能自拔。

篇3: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一、集体备课竞赛活动过程描述

1. 活动组织。

为了确保集体备课活动的真实、有效, 公平、公正, 全面检核教师的教学素养, 竞赛以赛前抽课进行, 且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 即不同的备课组备同一个课题内容。备课的过程中, 只提供基本的制作教具、学具的基本素材和计算机, 不提供上网条件, 杜绝参考网络资源。每个参赛队由5名教师组成, 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角色自主确定, 每个课题的备课时间为2个小时。

2. 角色分工。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题备课中, 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进行了如下的角色分工。第一, 由大家集体从数学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 研讨和确定教学的基本构架, 明确教学的起点和环节, 确定教学目标;第二, 根据前面研讨的结果, 各自拟定教学设计简案, 提交备课组参考确定, 共享研讨成果;第三, 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始撰写教学设计初稿, 由擅长计算机操作的教师负责课件制作, 由动手能力强的教师负责教具、学具的制作, 由另一名教师负责板书设计;第四, 在备课过程中加强各任务之间的沟通和调整, 显见课件制作和教具、学具制作都是为了促进知识的理解, 因此要根据教学设计的变化作出适时的调整。

3. 活动成果表达。

集体备课竞赛活动将以往的“个人赛和赛个人”变为了“集体赛和赛集体”, 因此在说课过程中, 各参赛队都非常注意表达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并成为说课过程中的一大特色。在形式上, 说课过程中团队成员共同面对大家, 说课前, 有“主说人”介绍团队中的成员及其在团队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完成情况, 以及在备课过程中的反思和进一步的研究命题, 其余成员在说课的过程中进行配合, 展示给大家的是一个团队的成果。

4. 活动中的专家参与。

按照竞赛活动规程, 在各参赛队集体说课结束后, 安排了专家提问和教师互动环节。为此, 专家们一方面担任了竞赛评委的角色, 另一方面又发挥了专业指导与引领的作用。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说课中, 通过与专家答疑互动, 分析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数学本质, 揭示了学生在数格子、割补等过程中的思维特点, 回应了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一些困惑等, 将竞赛的活动同时变成一次深刻的教学研讨活动,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二、构建有效的集体合作与研讨机制

学校的制度保障和约束是制约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外在因素之一, 但同时也应看到, 缺乏良好的合作团队和没有形成良好的研讨机制, 团队中的成员缺乏“向心力”是当前形成相应的合作与研讨的基本程序。

以集体备课活动为例, 在教研组或年级组开展围绕“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分析”的主题研讨活动中, 首先要有活动的组织者 (被称为“教研关键人物”) 对这一主题进行分解, 分析主题中的主旨词:数学学习过程、分析;其次, 组织团队成员围绕主题词进行分析, 各抒己见, 可以结合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来谈学生的学习过程, 可以举例说明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的, 可以不断深化研究, 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那么学习过程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检核这些过程等等。第三, 要在团队成员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做好发言内容记载, 并从中提炼出有助于推动研讨深入进行和问题解决的内容, 并不断搭建起解决研讨主题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思路;最后, 要对主题研讨的情况和内容进行总结梳理, 甚至可以从研讨中衍生出新的课题, 供团队成员单独或小组合作承担开展系列研究, 直至完成总主题的研究。

三、集体备课竞赛成果内容与展示

一说教学内容的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就是要分析所讲授的内容在教学单元、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要从学科知识本质的角度出发, 看它是整个知识体系的转折点、起始点还是终结点, 以此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就是某个知识点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关键, 是“联结点”, 是“课眼”, 关注的是教学内容本身;教学难点是对学生学习的困难和困惑的预设, 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收水平, 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策略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理解能力的距离, 促进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行动线索, 教学目标不应当游离于课堂之外, 教学目标影响和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走向。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 要为每一条教学目标“负责”, 即要有具体的教学活动或内容来承载教学目标, 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 在此基础上, 才是目标动词的选择和目标的完整性选择等。

三说学生学情分析。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 要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具体化, 将经验判断与科学检测结合起来, 即要进行科学的学习前检测, 在单元学习前通过检测卷、问答、谈话等途径掌握学生的知识准备、技能经验等, 这将会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四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如前所述, 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学生的学情分析, 如果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 那么教学目标的确定就要加强学生的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目标, 与此相适应, 教学方法中就要引领和组织学生参与到相应的体验活动中。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就是要对整个教学的流程有所设计, 大致有个板块化的设计, 各板块之间不一定按时间顺序呈直线式展开, 更无需用具体的时间来将动态的课堂教学支离, 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各板块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和灵活度。

六说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搭建了教学的骨架, 教学活动是具体教学过程的载体, 也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载体, 教学活动的设计基础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学情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重点的学习和教学难点的消解, 这也是看待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看点。

七说学习评价设计。用什么样的手段和内容来监测学生学习的成效是需要关注和说明的, 因此, 对教学评价要有设计,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目的设计要关注, 要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所提供的练习题进行选择、改编和新编练习, 确保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此来回应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八说成员合作状况。集体备课中要发挥每一位成员的力量, 而不能变作简单的“拼盘式”的合作, 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部分, 在每个环节都应该浸润着团队的智慧, 是各有侧重的角色承担, 因此, 特别要对团队合作的状况进行说明和展示。

篇4:有效性集体备课的思考

【关键词】有效 集体 备课 实施

问题的提出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提起备课,大多数一线教师认为这只是应付检查的一种无奈的劳动,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多大关系。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成了课改进程中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理念目标得以达成是终点,期间的过程要靠方法来实现。只要备而有用,就是有效。

于漪老师提出的“三备法”: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三备法”让集体备课的优势显而易见。

我校从实际出发,关于集体备课也实施了好几年了,大致思路为:“个人初备,有预案──集体研讨,博众长──个人复备,显个性──教后反思,逐提升”。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践中,问题多多:个人初备不到位,教学预案低效;集体备课的形式化严重,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应付检查,一些教研组变着法地玩形式,教学案成了“教案之和”,有的甚至成了“网络资料拼盘”,还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拿来主义”成了大部教师惯用做法,备课成了“背课”,备课、上课“两张皮”。这种备课,流于形式,费时低效,不但不能成为教师的有益活动,反而成为负担。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从这几年的教研活动中,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期待与同仁探讨。

一、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共同营造集体备课的活跃氛围

开展集体备课在新课改背景下更需要条件,目前农村学校经费紧张、设备欠缺、资料有限确是客观制约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农村学校要提高整体教学效益,要解决“硬件”的不足,更需“软件”来补充。再则,农村学校素质较低的教师相对多些,也需靠集体的力量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接受整个教研组的教学精华。

二、个人初备周密化,教学预案规范化

个人初备是集体研讨的基础,唯有个人初备周密充分,才能促进集体研讨的深入。每位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教学经验,不同的思路,对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性推测,作出周密的预设,为集体研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备课组长提前一周把备课内容通知给组内每位教师,个体教师独立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搜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教学预案。①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什么的目标?教学重难点是什么?②本节课知识的起点是什么?学生的现有认知情况如何?③你将如何突破重难点?为此,你将创设什么的情景?

三、集体研讨民主化,众人智慧集中化

集体研讨是备课的中心环节,研讨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思维得以碰撞,观点得以交流,才能将备课活动引向深入。但这种研讨活动的前提是民主的氛围,唯有民主的氛围才能使教师各抒己见,才能使备课活动集思广益。

研讨过程中,组长的作用是想方设法保持研讨的热情,保证讨论的连续性、讨论话题的集中性,而不是统一思想,形成“模式化”教学方案。主备人的任务是收集每个人的闪光点,生成“粗框式”教学案。

备课组成员应树立正确的主体观,摆正自身位置。只有教师在观念上真正明确集体研讨的精髓,才能真正把学校范围内的这一教研活动开展得有意义。集体研讨是一个民主参与、讨论的过程,经验多寡、教龄长短不应成为交流的障碍。“元老”教师要打破“权威”意识,摒弃优势心理,尊重他人意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年轻教师要本着学习的原则,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问题是研讨的开始,没有问题便无法谈起,在每月一次集体研讨时间里,大家围绕个人预案中的话题和教学体验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

集体研备内容如下:

1、备全册。学期之初要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2、备单元。根据集体备课情况拟定单元教学计划,掌握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法等。

3、备重点课时。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带动弱校弱师的教学上水平,对每单元的重点课时非常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

四、个人复备细致化,教学预案个性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使用,科学设计作业,并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变处理。经过集体研讨之后,生成的教学案只是一份“显性”存在,并不是唯一标准。

但个人二次备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渗透落实三维目标,体现创新性与发展性;

(2)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3)教学方法要讲究技巧,体现巧、活、新;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状态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思路要清晰,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有利于启迪和开阔学生思维、发展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5)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形式灵活,有针对性,有创新性。

五、教后反思深层化,逐步提升快速化

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后反思,课后第一时间把“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等,记录在教学案的教后反思栏目内。教学反思要“短、平、快”,要短小精悍,写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一定格式,没有字数限制。

美国教授巴里斯在《培养反思力》一书中说:“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一般教师的成长。” 可见其重要性。

篇5:如何提高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为创建高效课堂加强集体备课的补充措施

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一、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备课的基本模式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再个人备课。个人备课应在熟悉课标、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热点的处理想法,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做好课堂内的落实。集体备课必须以个人备课为前提,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智慧,发挥团队精神。然后再个人备课,个人备课时要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补充和完善,对个人教案进行修改。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提高、再创新的过程。

三、集体备课的要求与流程。集体备课只是教师个人备课的有效补充和检查督促,它不应该是备课的主流方式,更不应该代替教师的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要有实际价值,其前提就是教师事先认真完成个人备课,并在集体备课之后再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集体备课的精髓灵活机智地运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

集体备课要求全备课组教师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例题、统一练习、统一测评),是以备课组长为龙头,确定中心发言人,全体教师参与计论,各教师再写教案的一种备课方式。学案是配合教案和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在以往,教师既要写教案,又要准备学案,难以保证集体备课的落实。为更有效地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提出并实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案一体化”集体备课是将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的集体备课,备课时要考虑教师的教,还要考虑学生的学,其备课流程为:

1、自研教材,分工主备: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备课组长的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查阅资料,写出发言稿;

2、集体研讨,取长补短:个人对主备内容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名师、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3、整理详案,形成系列:在形成最佳课时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内容写出详细教学案(但要留有一定空白),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学案;

4、修修补补,因材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学案修改和补充,成为自己的课时教学案,然后施教;

5、教后反思,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学后记,备课组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教学案一体化”集体备课以章节、单元为单位,全组老师同时钻研,分工主备,能充分发挥协作精神、凝聚集体智慧。形成系列的教学案可有效减轻教师的书写负担,能保证集体备课的落实,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在同一课时方案中得到体现,能让教师课堂教学更有效,学生课后复习有依据。在每周课时安排上,该校教务处为每个备课组腾出了半天的时间用于集体备课,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对“教学案一体化”集体备课进行检查和督促。

四、加强集体备课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学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上完课是课堂教学的结束,但对备课来说,并没有结束。课后反思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重要手段。舒尔曼对“反思型教师”的定义:“所谓反思型教师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这些教师总是能够用事实来解释一切。”反思型教师并不是被动地考察自己,而是积极地参与到一系列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

1、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在一个班上完课后可以立即进行调整、修改,往往是后两个班的课上的效果要比第一个班上的效果要好许多。

2、聚精会神地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想想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是现设备课的。可将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教师自己对问题的分析、一时解答不清的难点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感触、体会等及时记录在该课的备课笔记上,以便自我鞭策和提高。

3、虚心好学地聆听他人的评议。我比较珍惜每一次的公开课机会,特别珍惜老教师以及教研员们对我的课所给予的评价,针对我的优点和不足,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及时改正缺点,以不断取得进步。

4、及时记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和找出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在教学后记中一般要有选择地记录,比如:教学中的体会、教学中的失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学中学生好的见解和教学再设计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用怎样的心态和行动来备课呢?我认为那就是终生孜孜不倦地学喜相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读教育理论、学术专著及相关学科书籍,永远把自我学习当作自己终生的追求,当作精神第一需要,不断地丰富知识、充实头脑、拓宽视野,提升修养,尤其是在自己所教授的那门学科里要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在自己知识的海洋里,教给学生的那点知识,应当永远是沧海一粟,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我们教师必须要有一缸水。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补充我们的知识;才能使我们的知识变得越来越宽广,越来越丰富;才能使我们的备课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具个性。

教师在反思中逐渐认识到合作反思的作用,集体备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集体反思探讨碰撞的大舞台。首先反思的是教学内容,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后进行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我们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们,由于教师间的教学行为具有个性,而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缺乏个性,个性的教师用共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践,这往往造成教学的事与愿违。由于我们组的教师在集体中反思,在反思中备课,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了保障。

2011.9

篇6: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封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这就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上周盛岸实验小学六年级的语文“同题异构”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天游峰的扫路人》为教材,同年级七位老师集思广益,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两种教案。两位执教者再结合个性特点,修改教案,反复试验,最后成功展示。其他几位教师全程参与视角、展示过程,过后各人作了深刻的反思,受益匪浅。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促进备课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可以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

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初备。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下周的教学内容,针对每篇课文(课时)要落实不同的主备人。主备人要围绕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其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二)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两项,一个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第二个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

(三)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所撰写的教案应由主持人审阅后方可实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教案及时印发到辅备人的手中(可先提供第一课时)。

(四)注重“二次备课”的过程,闪现出教师个人的特点和魅力。

篇7:有效集体备课的几点做法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它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在更高的层次中进行。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校做了一些探索工作,现把我们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集体备课制度的完善

制度的改变会影响人们行为规则的改变。建立和规范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有利于学校规范集体备课的组织行为,提高备课活动的规范性。我校在集体备课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注意:备课组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规范集体备课的内容与流程,检查工作跟上(领导责任制),做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注意减轻教师的笔头抄教案的负担。

二、科学的集体备课流程与活动要求

(一)活动流程

1、个人初备、一人主备。开学初,由备课组长按教材内容将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每位教师提前一周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思考教学程序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与手段。主备教师熟读教材、教参,写出教案,并准备发言材料。发言材料一般应包括: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编写意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情境设计、活动安排、方法策略、作业设计)与设计理念等内容。

2、中心发言、集体研讨。主备教师提出自己的 教学设想与依据,然后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集体研讨交流。

3、主备定稿、个人二备。主备教师整合组内 教师建议,修改原有教案,形成集体教案。任课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二次备课

4、课后反思、再次完善。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教师可随时交流教学反思或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集中交流。

(二)活动要求

备课组活动的价值取向:紧贴学科,基于问题,立足诊断,同伴互助,经验分享,着眼反思,行为跟进,集体备课要求具体可以概括为“四定五备五统一”。

“四定”: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五备”:包括备教材、备目标、备教法学法、备教学资源、备练习等,重点要研究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

“五统一”:同年级同学科应统一教学目标、统一课时分配、统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测试内容。

三、集体备课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处理好新授与反思的关系。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行为研究可以是在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调研活动。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

4、处理好短期教学与长期教学计划的关系。集体备课中,要立足整体,着眼当前,合理规划短期教学与长期教学的计划安排,保证教学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落实。

5、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在备课过程中,要合理删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不必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要从落实教学要求的角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备课中根据学情实际,适当的降低教学起点,分散教学难点,但不能随意降低教学要求,保证正常的教学目标达成。

四、关注集体备课细节,体现实效

1、集体备课的过程,是大家奉献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集体备课必须要围绕课堂教学,重点做好一些实事:如提出一些问题,这是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即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实际,如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导入新课、某个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怎样优化课堂练习等等,问题越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就越概括。还可为研究一些策略,在广泛讨论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形成共视,概括出最优的教学策略,由理论转化为实践;四是分享一些资源,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一个点子、一个经验、一个教训、一个案例和一个设计等,都是可供大家分享的备课资源,有选择的充实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就能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如在一次四年级语文学科的活动中,主备教师结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问题,向参加活动的教师补充介绍了多种技巧性的方法,让参加者感到收获不小。同时又有几位老师补充了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2、充分交流,营造集体备课的良好氛围。加强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环节。集体备课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组织者不能以“权威”的见解一锤定音,而是要创设集体备课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组织和引导大家畅所欲言,适时把握讨论的话题,重点讨论与交流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部分、教师个人备课的困惑、教学实践的反思等,还有部分教师教学实践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只要对大家有借鉴,都是难得的财富和智慧。成功的集体备课通过个人初备的认识与大家的集思广益间的充分对话,产生思想与智慧的火花,达到相互分享,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在一次集体备课中,参加教师因为一句话是否是比喻句而争执不下,最后还是请教了教研员后才形成定论。

3、充实完善,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有效的集体备课过程,应该由备课前的构思准备、备课中的深入研讨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三个环节组成。备课前的准备是为了有的放矢,备课中的研讨交流是为了达成共视,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备课后的完善阶段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分享集体教育智慧,吸纳营养,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再提升的过程。备课后的充实完善环节做得越具体,越能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集体备课才能够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集体备课的充实完善环节,还应该包括教师上课后,对自己教学过程的二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矫正与反思。

篇8:集体备课, 有效上课

关键词:集体备课,有效上课,高效课堂,总结经验

当前南宁市江南区苏圩中学 (以下简称“苏中”) 每个年级都分有实验班和平行班, 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通过集体备课, 能增强苏中教师的合力, 促进教师的智慧, 进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设一个崭新的平台, 从而有效上课, 提高苏中的教学质量。

苏中有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他们个人的教学能力很强, 但同时也有个别教师平时对教学钻研得不够, 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如让这种现象发展下去, 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仅凭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的个人经验, 单兵作战, 这样磨时间, 耗体力, 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所以, 只有加强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的智慧, 共同研究, 共同进步, 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从而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研讨出质量, 研讨出效率。”通过教师集体备课的形式, 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各班成绩的均衡发展。所谓的集体备课, 是由主备教师先提前准备并在教研活动中说出整节课如何上, 后由全体本教研组的组员通过交流、沟通, 再集思广益, 最后得出统一的上课教案。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 它可将个教师个人的才智转化为集体的智慧, 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各学科的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上学生合作学习, 同时也要求教师教研活动中合作讨论探究, 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尽最大效率地发挥“教师教研团体力量”优势。进行教师集体备课是各学科教师合作研讨形成统一教案的一种有效形式, 使每个教研组的教师能更好地团队教研合作, 从而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提高每个教师的备课质量、教学效率,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学科教师集体备课, 目的就是有效上课。苏中各教研组和各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和上课中, 要尽量使每一节备好的课达到一堂高效的课堂, 都要达到以下的标准:

第一, 教学目标清晰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能清楚地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要学什么, 怎样学, 达到怎样的目的。

第二, 动态的课堂。追求的是师生互动, 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实施结果, 更重要的是展示教师、学生活动中的思维轨迹。

第三, 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 而变成课堂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四, 活泼、民主、自由、有趣的课堂。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教学手段,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作为教师, 应尽最大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究和讨论中, 让学生主动地思考, 主动地总结归纳得出知识规律, 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上得到最大的收获。

第六,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大胆放开手脚, 不要剥夺学生的主动思考权, 泯灭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 导致课堂上缺少问题的生成, 缺少质疑和释疑的情感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应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努力增加学生的表达和动手做, 让他们在说和做中发现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和真正的掌握知识, 情感得到真正的体验。

苏中各教研组集体备课都以高效的课堂的标准进行集体备课, 通过这几年来的集体备课活动, 增强了教师的合力, 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几年来, 各组教师踊跃抽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荣获了很多证书。教师集体备课的好处在各教研组得到具体的体现:

第一, 通过集体备课提出疑点, 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心, 节省时间, 减轻劳动。苏中以往各自备各自的课, 教师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和思路狭窄。通过各考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 可以提高苏中各学科的教学效果, 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 从而能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补充每位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集体备课中, 我们老师都提到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知识点的疑问。比如物理组在教研中提到这么一题练习题:在夏天, 很大的风吹来, 使得电线不停地摆动, 但几乎听不到电线振动发出的声音, 而在干燥的冬天, 相同大的风吹来, 会听到电线嗡嗡的响声, 为什么?有的老师认为是响度大小的原因。但通过我们大家的讨论, 后来确定是音调的原因, 因为题目说得很清楚, “相同大的风”说明响度基本相同, 在夏天, 天气较潮湿, 电线振动频率不大, 低于20HZ, 人耳听不到。而在冬天, 天气较干燥, 电线振动频率大, 高于20HZ低于20000HZ, 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所以人能听得到。

再比如, 在《液体的压强》这一节中, 有一个“想想议议”讨论题, 同时也是中考题:拦河大坝为什么做成上窄下宽呢?中考的答案是:因为水越深, 水的压强就越大。笔者认为这样回答不利于培养人才。正确的答案应为:做成这样, 可以改变压力的方向倾向下, 不是水平的, 这样在相同水深情况下, 堤坝不容易被冲垮。很多老师也赞同这种分析, 但在上课时, 这样分析是对的, 为了考试, 让学生懂得水越深, 水的压强就越大就可以了。通过集体备课, 知道哪些应讲, 哪些不应讲, 充分利用了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心。

第二, 各学科进行教师集体备课能达到资源共享, 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学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 能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不断地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教师集体备课中的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 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 也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物理组成员在讨论针对实验器材较缺, 且实验员没那么多时间为老师准备器材的情况下,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课怎样上才能让学生既感兴趣, 又能学到东西时。通过讨论, 我们物理组认为这样上效果较好: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及理解。首先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和各元件的作用, 进而让他们猜想照相机成的是怎样的像?之后, 利用从各位老师借来的照相机, 每组发一个相机, 让学生调到B门, 把后盖打开, 按下快门不放, 通过后盖, 让学生轮流看, 感受照相机成像的喜悦并让他们记下照相机成像的特点。接着部分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观察成像特点, 知是虚像还是实像。同时利用光具座等器材模拟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并设疑“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的, 是上下倒还是上下左右都倒?让学生设计实验证实是左右上下都倒, 通过实验, 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 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照相机成像特点的印象。在讲投影仪、放大镜时也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 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 达到教学效果。

第三, 进行教师集体备课能监督每位教师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总结,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公开课后, 我们积极开展交流反思, 不断修改教案, 做到符合个人的特色教案。比如, 我们物理老师在上《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一节课时, 为了解决学生由电路图连实物做实验的困难, 同时更有效地利用好一节课的时间。我们通过在黑板上画实物图, 让学生先连实物图, 强调连接的顺序和方法, 让学生分析该同学连接是否正确, 如正确后就让学生根据正确的实物图进行连接仪器进行实验。这样处理, 既可解除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紧张, 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 进行教师集体备课能让教师树立信心, 积极总结教学教育经验写论文参评。通过集体备课, 各组教师的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 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集体研讨、教后反思的过程, 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 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进一步的发展。通过集体备课, 我们的老师的教学信心树立起来了, 在相互鼓励下, 各组教师认真总结教学教育经念, 积极写论文参评, 很多老师都获了奖。比如, 物理组的黄忠辉老师主备的《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杨进武老师主备《电流和电路》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活动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等等。

第五, 进行教师集体备课能提高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集体备课中, 先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 抛出自己的教学想法、教学观点、教学设计及相关理论依据。作为主备教师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每个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前, 都会主动认真地去备, 他需花很多时间去查各种资料。同时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 会随着集体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时, 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会积极地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中去。所以说, 教师集体备课能提高老师的积极性。

相信通过各学科集体备课, 能大力整合各科的教师资源和营造科研氛围, 增强教师的合力, 促进教师的智慧, 进而为各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设一个崭新的平台, 从而有效上课,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庄英莉, 王克峰.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有效上课>中一堂高效课堂的标准 (共六点) 出自《有效上课》的第5页.

上一篇:下放特定区域行政审批权限下一篇:蟹爪兰开花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