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学习心得

2024-04-26

城镇化建设学习心得(精选8篇)

篇1:城镇化建设学习心得

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区委举办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的一个星期当中,能够按照培训的要求遵守纪律,按时参加每堂课的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很大,个人认为在“围绕四新抓四化”推进钟山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区委举办的这次培训班恰逢其时,机会难得,不但在理论上学习了很多新知识,而且使自己的思路也开阔了很多,即长了见识,也开拓了视野,下面将一个星期的学习谈两点心得体会:

一是理论知识的拓展

七天的理论学习过程中,系统认真的学习了“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有机更新的.杭州经验、产业平台建设与人才集聚及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等6门课程。上课的老师都是教授级以上且带博士生,他们理论丰富、站位高,上课时候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举一反三、教导有方,我都认真听、细心记、用心悟。

尤其是王士兰教授的“新型城镇化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课程感悟很深。首先,提出了城镇化的存在问题。一是城镇化水平低,20xx年我国平均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53.7%,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36%,西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44.8%,这个水平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二是传统城镇化导致“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发展过程中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重城市建设,轻乡村发展等。导致了交通拥挤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三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来推进城镇化,土地粗放利用、耕地资源浪费,地方政府债务过大。四是外来人口“市民化”进城滞后。受城乡户籍制度分隔,他们不能享受城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五是城镇群主题形态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规模小、功能弱,城镇群不尽合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不协调。六是“建设性”破坏尚在蔓延。城镇的自然和文化个性还在破坏,贪大求洋、照搬照抄,脱离实际,城乡建设缺乏特色。其次,提出了城镇化的解决措施。一是统筹区域化发展。区域化的发展就是要与周边地域连接起来,通过整体地域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城乡都发展了城镇化水平才能实质性提升;三是重点培育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发展重在发展主导产业,尤其发展工业经济助推城镇发展。同时在城镇建设中遵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开发、集约发展的原则,既有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又有近、中、远期的实施规划,做好各个分期的科学建设。

二是实践知识的深入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了“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梦想小镇、馒头山社区旧城改造、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及西溪实地”等现场教学。通过解说和参观,真正了解杭州的规划和发展历程。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梦想小镇的主题是“人才+资本+产业”的双创发展模式。一是对人才给予充分的吸引,吸引过来后想办法留住人才,在工资待遇、人为关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在资本运作方面,让懂资本运作的人干专业的事情,政府当好“店小二”,看菜下单。三是成立新型产业公司,通过平台差异化操作,形成资本性资产。四是利用闲置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尤其是人居环境、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改造,达到“筑巢引凤”的目的。馒头山社区旧城改造的主题是深化社区综合整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按照系统性、特色性、功能性、人性化、社会化、长效化的原则,根据“政府牵头、专家把关、公众参与”的工作思路达到“人文+社会+环境+经济”的总体目标。措施上利用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将社区的农贸市场、垃圾处理、人居环境、通讯通电等等进行综合整治,尤其将路面进行沥青硬化、农贸市场进行规范建设、人居住宅进行立面美化、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置、通讯通电线路入管入地、路灯照明进行规范安装、厕所进行革命等等。同时加大社区的服务力度,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篇2:城镇化建设学习心得

2012年2012年8月18至22日,兵团召开了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观摩组一行考察了三师、一师、十二师和六师的城镇化建设情况,观摩了一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典型,现场听取了各单位的汇报,车俊、刘新齐在兵团城镇化建设现场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通过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我感触良多,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这是一个“三化”建设的推动会

通过全文学习2位领导的讲话和其他师局领导材料,深深感觉到这次会议虽然是城镇化现场会,但实际上是一个“三化”建设推进会议。刘新齐司令员在报告中指出:“城镇化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农牧团场和农业现代化。”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推动“三化”同步发展重要意义的会议。

二、这是一个高规划起点高定位推动兵团农牧团场城镇建设的会议。通过刘新齐司令员的报告和几个师局的典型材料发方言学习,目前,兵团以极大的魄力和通报勇气,着眼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设计来构建完善的城镇规划体系,打造具有军垦特色文化富有现代文明为支撑的绿洲城市,以“以宜居、生态、便捷、幸福、拴心留人”为理念,各师团以城市为载体,统筹规划团场城镇和中心连队居住区,既有师域城镇体系规划,又有城市、城镇总体规划,还有居住区修建性详规、控制性详规,上下位规划定位准确,各司其责,紧密衔接。

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一团致力打造生态家园、维稳基地,小区建设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五十团在城镇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特色等方面科学设计、准确定位,以胡杨新村整体设计体现民族特色,采用院落形式,内设葡萄长廊,民族特色装饰,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风貌,环境优美,适宜居住。

一师阿拉尔市牢固树立大城市空间布局,将团场小城镇建设置于大阿拉尔规划之内,导入“秀水、绿心、花香、田园、安居、乐业”六大元素,构筑可观可感、灵动的城镇景观,着力构建中心镇、特色镇、一般镇,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南口农场台州新村打造了江南水景和园艺,塔水处十连作为中心连队居住区,突出花园式别墅楼房布局,绿化、亮化、路面硬化配套完善,一团一色,一连一景,相得益彰。一团以军垦文化为内涵,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生态、宜居现代园林城镇。八团作为园林式小城镇示范区,台州丽苑小区按照江南风格进行规划、设计、配套、小区环境优美,立面造型新颖,水泊、石魂、花韵尽收眼底,让人赏心悦目。

三、这是一个推动新型工业化全速建设的会议。从几个师近几年经济和社会事业普遍发展较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紧紧依托城镇化的优势,围绕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已逐步成为推动全师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因此当前是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不行、发展质量不好也不行的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着眼于将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延伸,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链和集群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四、这是一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农业结构的会议 这次会议,兵团党委始终着力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重点产业集团、加强“三大基地”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生态农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是狠抓不放。

因此,我们要发挥兵团现有的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全区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以

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当前我们的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对策: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商洽谈会,着力推出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和对口招商。组织精干人员,借力对口援疆政策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优选招商项目,到内地以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展招商。加强横向纵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部门的招商资源,拓展农业招商渠道,形成招商合力。坚持“控制总量、改善结构、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优化农机装备,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机装备质量,创新农机管理新模式。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团场对苗木和花卉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苗木和花卉种植正在逐渐成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建设良种繁育区、特色大苗示范区、中小苗培育区、引种试验示范区、采穗采种区、造型区等,由于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具有规模优势,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株树年效益达到300元以上,亩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公司对团场农业种植用地和农工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将农业职工转移到企业生产基地从事田间生产和管理工作,实现了团场土地由职工承包地向公司经营地转变,团场职工由农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了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规模的扩大、综合效益的提升、体制机制的创新,保证了团场增效、企业增盈、职工增收。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经济发展管理的新方式,以农机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社员由全团从事农机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坚持农机“五统一、五规范”管理,建立农机具集中停放、维修、零配件和副油供应、人员

培训“四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新农具,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档案,加强农机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提供农机具集中停放、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化统一作业,开展对外服务作业,调整利益分配,确保服务质量。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有效解决了改革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关系进一步理顺,管理进一步强化,效益进一步提高。

这次会议规划了我们兵团城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激励全苗木和花卉种植正在逐渐成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建设良种繁育区、特色大苗示范区、中小苗培育区、引种试验示范区、采穗采种区、造型区等,由于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具有规模优势,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株树年效益达到300元以上,亩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公司对团场农业种植用地和农工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将农业职工转移到企业生产基地从事田间生产和管理工作,实现了团场土地由职工承包地向公司经营地转变,团场职工由农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实现了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规模的扩大、综合效益的提升、体制机制的创新,保证了团场增效、企业增盈、职工增收。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管理体制创新的新模式。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经济发展管理的新方式,以农机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社员由全团从事农机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坚持农机“五统一、五规范”管理,建立农机具集中停放、维修、零配件和副油供应、人员培训“四位一体”的经营实体。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新农具,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档案,加强农机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提供农机具集中停放、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化统一作业,开展对外服务作业,调整利益分配,确保服务质量。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有效解决了改革发展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关

系进一步理顺,管理进一步强化,效益进一步提高。

这次会议规划了我们兵团城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激励师上下齐心协力,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3:城镇化建设学习心得

一、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集思想、体制、教研、课外活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1]。校园文化是一种依托于校园而发展起来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 校园是校园文化产生的肌体, 离开校园也就谈不上校园文化,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校园文化又同活跃于其中的师生紧密相连。校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甚至是精神面貌, 良好的精神外貌, 形于心, 发于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对全体师生的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校园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形成一种集体意识, 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会形成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

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科学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发全校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的生机与活力, 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2]。和谐校园要求各方各面协调一致, 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同时也要求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和谐一致。和谐校园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是人文景观的和谐, 是办校规模同师资水平的和谐, 是同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和谐。

二、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过于关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理念的外现, 其核心内涵依然是校园文化中精神层面[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忠于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 为精神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目前某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单方面强调学校速度和规模。对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关注, 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失衡。殊不知, 离了精神文化引领作用, 大规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丧失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初意义。

2. 片面追求学术水平高速发展和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忽视内涵建设。

当前, 各方积极倡导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但各种不同的理念相互激荡, 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过分提倡实用主义, 弱化人本关怀。[4]学术水平和学生就业是学校两大支柱, 部分高校单纯强调学术水平和就业发展, 这种模式是一种随时都会丧失生机的发展, 它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

3. 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重视不够。

学生, 是学校根本, 无论是学校建设还是发展都应该以学生为根本, 为基源。问题的解决立足于学生, 在当前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过程中, 部分高校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问题未形成充分认识, 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首先, 学校对不健康网络文化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5]。大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先进知识技术, 对网络文化也相当关注。目前网络文化良莠不齐, 对网络文化的监管的缺失, 使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学生造成思想冲击和影响, 对健康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十分不利。其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学校足够重视[6]。当前, 各大高校在重视大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 未能同时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些高校处理问题忽视学生心理感受, 其实质上掩盖问题, 并没有实际解决, 深刻影响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再次, 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7]。当前“老人倒地无人扶”等社会问题引发关注, 这些道德事件表明道德建设和人文素养尚待加强。学校对学生道德要求的提升将成为影响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将思想品质和德育建设归为中小学的义务和职责, 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持续培养和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和谐校园建设。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构的基石, 对广大的师生影响不可小觑, 另一方面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同时也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其影响能够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从一定时期来看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引领和谐校园的发展, 从长期看高校校园文化关系到中国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的实现, 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是个曲折迂回的过程, 是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 必须经过多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是凭空臆想就能形成的文化形态, 而是要通过全体师生的实践并通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形成、定型并不断丰富完善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伴着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以及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 各种不健康的意识也日益凸显, 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 各种错误的思潮汹涌而至, 扰乱了人们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步伐。各种错误思潮对当前学生的影响日渐明显, 进而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和前途, 这些人才是祖国未来的脊梁, 承担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理应引起高校主管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视。

当前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发展完善的重要机遇, 抓住机遇建设校园文化是每个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 要构建和谐社会, 应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 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的人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技能。值此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契机, 各高校应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四、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1. 要提升校园文化示范效应。

高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适度竞争有利于高校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也有利于各高校的良性发展, 但是这种竞争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高校间的竞争应表现为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这种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校园自身的文化建设, 因而各高校应努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传统, 并带动各其余高校的发展, 形成自己所独有的示范效应, 努力铸就自己的先锋榜样作用。

2.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8]。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时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发展变化。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 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必须要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的发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和程度, 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些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和谐校园不仅是校园物质层面的和谐, 同时在更深的层面上而言, 它更是一种学生内在个体素质的和谐, 因此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培养发面, 要求学校能够做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才, 不仅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要具有长远的眼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3. 加大对不健康思想、低俗文化的监管力度[9]。

加强对腐朽、低俗思想和文化的扩散和传播的有效监管, 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既有利于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也有利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4. 实现校园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校园文化系统功能, 强化校园文化要素的整合功能。

校园文化是由各种不同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因此, 一个良性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兼顾各方,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构建完美的和谐校园。

总之,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当前党中央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积极发展学校特色, 维护和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党的十八大深入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环境, 对学生素质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直接、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一定程度上起着引领和启示作用。值此十八大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之际, 深入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阐明校园文化建设紧迫性, 简要探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举措意义重大。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慧.现阶段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初探[J].理论月刊, 2006, (2) .

[2]常一青.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促进各族师生全面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3) .

[3]杨经录, 王宏宇.基于“和谐”的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探究[J].国电力教育, 2008, (6) .

[4]陶成文.理工科院校应强化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4, (2) .

[5]刘志坚.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教育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

[6]刘德宇.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4, (9) .

[7]张建明, 李遵清.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 (1) .

[8]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7) .

篇4:城镇化建设学习心得

成教统筹 学习型 建议 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店口镇人民发扬“敢为人先,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店口精神,在并无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的情况下,创建了全市最大、最强的五金块状经济,形成了“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骨干,千家万户为基础”的强大企业群。近年来,店口镇一手抓块状经济升级,一手抓大集团大企业培育,提出了“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建设诸北小城市”的发展方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入了发展快车道。然而,回顾店口发展历程,店口靠的是党的富民好政策,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先人一步喝到第一口水,掘得第一桶金,展店口未来,面对省委、省府提出的“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面对中国入世后外来经济的冲击,面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日益完善,店口工业如何发展,限制店口发展的“瓶颈”何在,一系列命题促使镇党委、政府下决心很抓成人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理由:

第一,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成人教育,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里面既有物质层面的较大提高,更有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此,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终身教育体系下的学习型社会的构想。

第二,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工业化需要。店口要实现块状经济升级,店口300家镇级规模企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人,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切创新的基础,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店口在想方设法构筑“人材高地”外,更应该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一支敬业爱岗的熟练产业工人队伍,如此才能在招商引资中吸引外商的“眼球”,才能铸就一流的制造业基地。

第三,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城市化需要。实现城市化,就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全面发展。近年来,店口的城市化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大量人口向集镇集聚,但也带来一些现实问题,如如何实现他们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如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再如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产生的一大批失土农民,他们一无土地,二无资金,三无文化,如果政府不去扶持引导,长此以往,势必形成严重社会问题,再如涌入我镇的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法制意识、文化基础、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加强全镇性人力资源开发,为店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第四,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是强镇更强需要。店口作为全国百强镇、全省十强镇,也是教育强镇,科技强镇,改革开放以来,店口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为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作为强镇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可为创建学习型的新诸暨带个好头。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市教育局支持下,近年来我镇创新成人教育体制,专门成立镇成人教育中心,与原有的店口镇成校合署办公,其职责是“协调、组织、管理、服务”,统筹全镇成人教育事务,并在去年初召开的镇党代会和人代会上郑重提出了“以成人教育中心为主要阵地,建设学习型城镇”的目标。在加强成教统筹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组织网络建设。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成人教育中心领导小组,由成校校长任常务副组长,镇属各办站所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其职责是:制订全镇成教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考核全镇成教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对口办班,筹措教育经费,解决实际困难等。培训中心同时设立了办公室,由镇属各办站所派员任职,分别负责各线培训事务,当需要数部门共同出面时,又便于协调,办公室成员也实行例会制,以沟通信息,交流经验。

第二,加强舆论宣传工作。针对当前终身学习观念尚未深入人心,部分企业主、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学习观念淡薄现状,我们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加以宣传,比如有线电视、街头横幅、各种会议等,培训中心也制订了下基层制度,要求其工作人员每周至少两天到企业、社区、村调研访谈,力求从上到下都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第三,提供坚实后勤保障。根据我镇实际,把原湄池高中的科学馆作为全镇性培训基地,以后将逐步完善内部设施,按照市府办2000(9)号文件要求,将成教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每年按人均1.5元标准划拨成教经费。

第四,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按照“政府统筹、中心负责、部门协助、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原则,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全力提高店口人民各项素质为目标,全镇性成人教育活动开展较为顺利:与高等院校或市内骨干职校联合,开办了机电一体化、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专业业余大专班4个,计有152人就读,开办机电一体化中专班两个,计有113人就读;实施“一校多牌”,将党校、人口学校、农函大、老年大学等统筹到一个基地,改变原来多头办学,各自为政的状况,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外来流动人口教育工作,定期在各工人新村举办法制、计生、治安等专题讲座,播放专题教育片;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开办各类社区市民素质培训,如书法、花卉、健美、美容、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短训班得到居民热烈欢迎。积极实施农民再就业培训等形式的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为当地农民、企业职工服务,常年开设数控车工、机械车工、钳工、电气焊、SYB创业创新、计算机、企业管理等实用性强技能培训班,每年培训学员6000余人,为店口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今后,我镇将继续加强成人教育统筹力度,优化成人教育外部环境,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使得学习成为人人之必须;继续加大对成教的投入,完善成教基地设施,提高其服务能力,将部分短训向社会弱势群体(比如失土农民)倾斜,为之提供免费培训,尝试实施企业下“定单”、成校出“菜单”、政府来“买单”的培训模式。

2010年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法律体系,调研、起草〈终身教育法〉,基本建立终身教育制度。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教育体系、一种教育制度、一种教育政策,它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全社会的支持,我们相信,只要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店口一定能提前基本建立终身教育制度,一定能完成建设学习型城镇这一光辉目标,也一定能加速推进小城市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铁球.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时代教育,2006,(4).

\[2\]欧阳洁,董国峰,范岚.员工培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赵颖惠.试论培训评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3.

篇5:学习“新型城镇化”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学习,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根据所学、所获,谈一下我的认识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工作思路以及具体措施。

一、从学习中体会认识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必须突出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在把握大势、前瞻未来中消除各种疑虑,全面增进共识。城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面对各地咄咄逼人的竞争局面,面对上级领导的殷切期望,面对群众求进思变的迫切愿望,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事关当前、关系长远,必须突出前瞻思维,坚持科学规划,努力在塑造特色、彰显个性中选准坐标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划科学是最大财富,规划不好是最大浪费。我们要抱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七分规划、三分建设”的理念,在规划上眼光要远、眼界要宽,要舍得花钱,敢于聘请高资质、高水平的专家来帮助设计、科学论证,确定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布局形态和用地结构。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事关民生、牵动全局,必须突出精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在统筹城乡、整体推进中拉开城市框架,打造建设精品。城市是凝固的艺术,一旦成型便难以改动。我们必须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在城乡建设中站位要高、谋划要远。坚持打造精品的原则,妥善处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在坚持大手笔开发、大气魄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功能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必须突出精细理念,实施科学管理,努力在转变观念、学习先进中规范秩序,营造优越环境。“金规划、银建设、铁管理”是城镇化发展进步的“三部曲”。建设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反映的则是当政者的工作能力。我们要拿出矫枉必须过正的决心和力度,彻底整顿规范城镇秩序,还广大群众一个整洁有序的城镇环境。

二、在思考中创新思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道路建设、廊道建设、住宅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同时,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群众工作做不通,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在当前关键时期,各项工作纷繁复杂,我们唯有在工作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才能化解当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一是如何解决拆迁难的问题。临城的棚户区改造涉及拆迁群众众多,时间之紧、任务之重、群众之难,我们做到了提前谋划、统筹兼顾、齐头并进的方式,派出多个工作组,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动员一家、丈量一家、拆迁一家,使拆迁进度同农户搬迁进度齐头并进,绝不拖拉推后。对于群众思想有顾虑的,我们工作组人员苦口婆心、耐心引导,将群众的疑虑逐个打消,帮助群众寻找暂时安置地点,帮助搬迁。

二是如何解决土地流转的问题。在土地方面,我们依据枣庄市出台的《关于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流转加快推进新型农村身躯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加快对农村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我们成立临城街道农村土地综合利用开发合作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加速土地流转步伐。三是如何解决作风转变的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将各项工作作为统一整体,统筹考虑、有机衔接,特别要注意将涉及到的相关政策整合起来运作,不能出现“各吹各的号”和“两张皮”现象。工作中,决不允许出现办事“推拖等靠”、“打太极”等现象,自觉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遇到困难少讲客观。自觉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保持一致,弘扬“五加二”、“白加黑”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不发牢骚、不找借口,敢于碰硬、真抓实干,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通过以下措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临城街道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挥部,在指挥部的领导下,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建立街道、村、组、网格长四级干部分包协同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分包责任人在规划执法、拆迁复垦、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政策兑现等方面的责任,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组织实施。

二是加强督查、完善考核。制定考核奖惩办法,量化考核指标,把新型社区建设工作纳入效能监察、督查考核和年终评优评

选,对于在新型社区建设中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破解难题,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工作推进不力、项目建设迟缓的单位和个人,将采取通报批评,严格责任追究。

篇6:城镇化建设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使我对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健康和谐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利用农村土地整治推动城镇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就农村土地整合与统筹城乡发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农村土地整合对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 土地整合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开展农村土地整合,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滞后,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农村土地、资产、户籍等制度和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制约,各类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既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土地整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有利于:

(1)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农村宅基地面广量大,是一笔巨大的土地资源。从近年来全市开展的宅基地整理来看,不仅使荒废的老基地得到复耕,增加耕地面积,而且增加了建设用地,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矛盾。

(2)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村庄整合的目的是推进农民建房集聚、基础设施集聚,公共服务集聚。因此,农村土地整合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新村建设为村庄整合提供载体,互为动力,相互促进。推行农村土地整合是有效改变农村宅基地散乱,有新房无新村,公建设施不配套的重要途径。

(3)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

实施村庄整合、建设农村新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村庄整合,促进城乡资源互动,城市拉动农村,把分散居住的农民集聚起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有利于改变农民建房观念

现行农村宅基地属于不同的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这是致使农民建房分散的主要成因。一方面加速农民建房集聚,从政策上机制上鼓励农民建房集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节约使用土地。另一方面通过引导,促使农民转变居住观念,树立起集聚建居新理念。

(5)有利于促进招商引资

积极整合土地资源,美化生活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建设载体,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农村土地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群众真正

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显而易见。

土地整治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不仅新增了耕地,更重要的是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土地整治优化了用地结构,有利于促进工、农协调发展。我市从高效利用资源的高度,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着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既保证了工业用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又通过土地整治开发带动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增强了市场流通功能,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近几年,我市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改观了农村面貌,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过去,由于缺乏规划指导,一些村庄“脏、乱、差”现象屡见不鲜。实施土地村庄整治规划建设后,不少中心村庄变杂乱无章为井然有序,民居整齐划一,道路四通八达,有的村内还建有村民广场等配套设施,居住环境实现了亮化、绿化、美化,与城镇居民区小区相差无几,与周边自然村落对比鲜明。

三、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作为基础工程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必须规划先行,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为指导,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着眼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

乡村建设,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建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发展带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高水平地科学谋划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等布局和实现途径。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利用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盘活村庄建设用地,尽可能将村庄建设的留用地留出来、调整好。

四、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关键环节

篇7:城镇规划与设计实验 学习心得

班级:……班

学号:……

姓名:……

本学期城镇规划与设计实验课上,我做了“城市化水平预测”、“历史街区保护”、“都市圈”和“新农村建设”四个专题,学习了相关知识及如何深入研究的方法,让我受益良多,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1.专题学习小结 1.1 城市化水平预测

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方法有很多,并且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城市化水平的定义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我们小组从其定义出发,结合城市化总体进程沿S 型曲线变动理论,选取了三种相对精确的模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PDL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

对于县城的选择,我们小组采用了对比的方法,选取了经济差异较大的两个县。苍南县是浙江省海洋大县,而道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我们小组分别用这三种模型对苍南县和道真县进行城市化水平的拟合,得出三个模型中拟合精度相对较高的是灰色模型,并用其对苍南县和道真县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短期预测。得出结论:利用灰色模型对城市进行城市化水平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准性,是研究城市化水平的有力工具。

城市化水平预测应该考虑综合因素。因此我们小组又采用多指标综合判别法对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中,人口城市化水平所占的权重是最大的,经济城市化水平、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依次往下排。随着经济的发展,相信人口城市化水平所占的权重会逐渐减小,而其他方面的权重会逐渐增加,体现城市朝着更加和谐、全面的方向发展,而我们预测城市化的水平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完善,逐步能尽可能用综合指标测城市化水平,这样测出来的结果才更加可靠与准确。1.2 历史街区保护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进入空前规模的开发建设阶段:新区的建设、旧城的更新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等,导致了历史文化及其环境尤其是城市传统风貌巨大改变。历史街区保护理念从以大规模改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更新”这种目标单

一、内容狭窄而且激进的方法转移到以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的渐进有序的旧城有机更新。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原型,且历史街区保护方面是目前我国较成功的的案例,因此本专题中我们小组选择平遥南大街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从其街巷的类型与特色方向入手,挖掘南大街现存的问题,然后结合国内外的成功案例的分析,为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从平遥南大街的历史街区保护的实证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声音与不同的观点,也许就像是吴未老师所讲,政府和开发商完全是一个经济利益主体,他们注重的是经济收益,而并非真正的历史街区保护,他们的那种保护看似保护,实际上是对历史的破坏与毁灭,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小组在理论中所讲的我国历史街区

保护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个体的保护意识与认识真的很差。不过幸运的是,还有一批专家在逐渐认识历史街区的保护,虽然他们不得不按照政府和开发商的意思去规划,但是在规划中,他们也在尽量保护历史街区所要反映的真实,尽量保护历史街区中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完成这一认识转变的是以各城市建设实践经验教训为代价的复杂过程。在经历这些复杂过程后,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应顺应其自身特色规律保护其整体性,坚持文化与功能、历史与现代相协调的原则,实施多元化的保护模式。1.3都市圈

该课题中我们小组选取了长三角都市圈,并以江苏省宜兴市和安徽省铜陵县为例,从其地理位置、其与都市圈的关系、其与周围城市群的相互作用、其人口变动与城市化速度关系、其产业结构分析、其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趋势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受都市圈影响下的大中小城镇和处在都市圈边缘区的城市的发展抉择。

受都市圈影响下的宜兴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建议做到:(1)促进城市群和城市群边缘区城市的一体化的发展;(2)提升自身的城市功能;(3)加大政府的推动作用;(4)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处在都市圈边缘区的铜陵县一方面受城市群发展的集聚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接受城市群的扩散,以受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影响为主。而从本身出发,铜陵应与周边城市、城市群展开多层次的整合发展,铜陵的发展应从土地分区规划、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外向型经济、城镇化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着手。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都市群,作为连接其他两个都市群的纽带。

今后都市圈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应该寻找协调发展的切入点,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简单问题入手,逐渐转向复杂的问题。在都市圈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应该首先从区域旅游合作方面入手展开合作,并以此为突破口,逐渐拓展城市间协调发展的内容,最终达到区域一体化发展目标。1.4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专题中我们小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新农村建设对县城发展的影响分析;县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新农村如何与县城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新农村形成机理分析及区域分析等。

本专题中我们选取新疆库尔勒市作为实例,它是南疆最大的城市。库尔勒经过长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客观分析这些问题,对于库尔勒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对农业的反哺作用才能增强,才能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

发展县域经济,要靠两条腿走路,要以农业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业剩余,增加积累,充分增强农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以工业化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工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县域工

业实力。同时,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能力的提升 2.1学习思考

老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帮助我们整理分析问题的思路,并找出我们研究问题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学习过程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将知识点加以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

老师每节课都会做随堂笔记,并鼓励我们如此,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与我们分享。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也对如何进行问题研究、采用何种方法能够更有力地验证结论,有了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2.2制定计划

每个专题都有特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有了清晰明朗的研究思路后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是保证课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研究计划还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例如使用模型,相关数据查找不到的话,以下计划就难再进行下去。2.3基本技能

通过四个专题的练习,我掌握了一些高效查找资料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搜索引擎及恰当的关键字。除此之外,我还基本掌握了过滤搜索结果的方法。

通过四次专题论文的排版练习,我掌握了论文的格式要求。通过每周的PPT汇报,我学会了如何设置自动播放等技能。2.4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

本学期四个课题都涉及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主要的分析方法有:定量与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种研究方法无所谓孰好孰坏,它们只是从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研究事物的方法而已。相比而言,定量分析方法更加科学,且更具说服力。但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将会取得最佳效果。3.小结

篇8:城镇化建设学习心得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很快。1978至2013年间, 我国城镇化率由17.9%提升到53.7%, 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8个, 建制镇已达20113个。目前,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 诸多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加大。

首先, 生态环境压力着日趋加重。全国有近90%的大中城市在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治理方面有待提高。有近70%以上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流经城市的河流有近9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各种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 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快速发展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其次, 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目前, 许多地区出于地方利益保护等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的进展不快。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并且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2012年, 我国单位GDP能耗水平是美国的3.3倍, 是日本的7倍, 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2.5倍, 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另外, “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理念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纷纷依托生态学相关理论开展“生态城市”建设, 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符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 土地集约利用不足、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低及相关体制机制缺失等问题较突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待进一步拓展。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城镇化建设要破解人口与资源、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及城镇就业等方面的发展难题, 需更新发展方式和理念。我国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市生活和谐宜人、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等。要实现上述目标应充分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注重软实力的培育

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硬实力主要指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基础设施等方面, 软实力主要包括科技、文化、教育及体制机制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 目前, 世界各国日渐注重“软实力”的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 软实力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所起的作用日渐突出。在城镇化建设中应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延续, 注重培育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新人文精神及价值文化体系。应逐步完善城镇的文化号召力、教育发展力、政府执政力、城市凝聚力、社会和谐力、形象传播力、区域影响力和环境舒适力等软实力建设。

(二)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创新城市管理机制

城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及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及广大民众等各方的具体利益, 如何平衡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 取决于各级政府在城镇化发展中对各个群体利益诉求的整合程度。在城镇化建设工作中, 政府部门几乎主导着所有方面的工作, 应通过深化社会管理机制改革, 逐步改变过多依赖于政府的工作状态。西方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强调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提出加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合作, 从而建立有序高效的社会管理模式。截至2013年底, 我国共有社会组织54.7万个, 比上年增长9.6%, 涉及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及法律服务等诸多领域,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各级政府部门应通过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社会组织构建参与城镇化建设建立平台, 逐步实现政府正由管理性向服务性转变。

(三)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目前, 我国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约0.6公顷, 由于农村的经济组织的规模普遍较小, 很难和大市场要素去对接。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要素的集约化经营, 以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发展要求。据农业部统计, 截至到2013年11月底, 我国农民承包土地中, 仅有26%实现了经营权流转。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城镇化建设必须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及综合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 以上措施的完善对加快农业的其它生产要素的流入, 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 还应进一步创新农村及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体制, 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城市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

(四)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把注重“生态效率”贯穿始终

生态效率主要是指生态资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效率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 。目前, 我国城镇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比仅为8.7%, 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筑的比重仅为2%。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效益统筹兼顾, 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就必须讲求生态效率。首先, 政府部门应在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时应该正确处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按照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及经济发展要素合理的安排城镇化的发展布局。其次, 通过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单位GDP能耗、城区人均建设用地、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等生态效率相关指标的约束,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再次, 由于政府部门在城镇化进程中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应把生态指标纳入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评价、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等指标体系中。另外, 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水、土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 鼓励利用新型节能建材型建设节能降耗型城市。

(五) 新型城镇化应注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

具有关部门统计, 2013年我国的城镇常住人口是7.3亿人, 虽然统计城镇化率为53.7%。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36%左右, 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大量驻留城市的农民工及家属, 没有进入城市的住房、社会保障等综合保障服务体系。2012年, 我国城镇常住人口 (不含16岁以下人员及在校学生) 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仅为66.9%。众多常住人口在医疗、社保及教育等诸多方面没有融入城市发展体系中。新型城镇化应以人为发展核心, 要注重人口的素质的提升及社会综合保障水平的提升, 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

上一篇:爱是什么?150字作文下一篇:回暖作文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