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应急预案

2024-05-18

呼吸道感染应急预案(共8篇)

篇1:呼吸道感染应急预案

运行保障部触电急救应急演练

为加强人身触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减少人身意外触电可能产生的人员伤害,建立事故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处理人身触电事故,组织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保证人员在所属区域工作中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风险与预防

1、风险

在带电作业或靠近带电设备中,违反相关规程;误触碰临时架设电缆电线;使用电气设备中,插头或用电设备外壳漏电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触电人身伤害,严重可能导致人员神志清醒、昏迷。

2、预防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触电急救培训。

检修作业前办理相关票据,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并开展作业前安全分析,制定风险消减措施。

定期检查室内用电设备。

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机构

1、触电急救应急小组: 组 长:刘彦荣 *** 副组长:孟新红 *** 姚呈军 *** 成 员:王敬远:*** 马 晓:*** 韩 冬:*** 魏 东:*** 刘秀芳:*** 应急库:杨秀华*** 钟岳平***

2、应急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在赶赴现场的同时,根据响应和联动要求,电话通知相关应急小组成员进厂协助处理。

三、触电急救处置程序

假设场景:抢修×××压缩机现场。机修队陈强、时亮、封毅朗;电修队梁宁、叶亭宇、高磊;仪修队张川、肖丁、贾飞共计9人参与抢修。因抢修需要接手持电动工具,外委施工单位人员在未确认接线是否完成情况下,合闸送电,导致现场接线人员触电。

(1)脱离电源。现场人员发现触电事故后,应迅速切断电源;就近拉闸,拔下漏电设备的插头,并将触电人员脱离带电设备。

事故离电源开关太远,不能立即断开,电修队梁宁用绝缘杆作为工具,挑开电源线使之脱离电源,电修队叶亭宇立即断开电源。

帮助触电者脱离带电设备时应注意:

①在将触电人员脱离带电设备前,应确认设备已断电,避免造成救援人员触电。

②应尽可能使用绝缘的工具帮助触电者脱离带电设备,如干燥绝缘的木棒、绳索、绝缘手套等。

③可抓住触电者干燥的衣物,将触电者脱离带电设备。④一般情况下,救护人应用单手操作。⑤要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等。⑥夜间发生事故,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问题。

(2)实施抢救。脱离电源后,观察触电者的情况,现场其它救护人员轮流实施抢救:(人工呼吸法适用于伤者呼吸停止的情况;胸外心脏挤压法适用于伤者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

电修队梁宁检查触电者:用手指放近触电者鼻孔处,检查已无气呼出;用耳听触电者心脏位置,检查其心脏无跳动声。判断触电者伤势较重,使其舒适地静卧解开衣服,立即进行人工氧合,以起到恢复心脏跳动和人工呼吸互相配合的作用。

救护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件。

(3)实施现场基本救护的同时,仪修队张川迅速向部门应急小组组长报告。

(4)应急组长接到报告后,迅速通知调度,请求安排医务人员和救援车辆到场,维持现场秩序,向公司领导报告,并迅速赶赴现场,维持现场秩序,安排送医院进一步救治,并对现场进行临时隔离,设置防止触电的标识,直到事故现场勘查和带电设备处理完成后解除。

(5)保护事故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处理提供依据。(6)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及时上报。

触电急救应急抢险完毕后,应进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责任人以及制订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整改措施,并对应急演练的有效性进行修订、完善。

附:人工氧合方法 1.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对神志不清的、停止呼吸的或呼吸困难的,使呼吸道保持畅通。

(1)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方法:使触电者平躺仰卧,操作者一只手两指捏鼻,另一只手伸入后颈或下巴,将头托起往后仰与水平面形成70°---90°角度,显示器上颈部气道开放数码指示灯显示亮起,说明气道开放,可进行人工呼吸。

(2)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注意事项 ①松开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服。②以上工作应争取在5s内完成。

③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多人围观,天凉时注意保暖。2.进行人工呼吸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的做法:抢救者跪或蹲在触电者一侧,一手托住触电者脖子(肩下已垫衣物的可不托),一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再对触电者的口吹气,然后松口,先靠触电者胸腔回缩呼气、再吹气、再呼气,反复进行。吹气用2s,患者呼气用3s。一般以抢救者的自然速度即可。

当正确人工呼吸吹入气量达到500—100毫升,显示器上正确吹气量的信息反馈由条形动态数码显示为黄色区域到绿色区域,正确液晶计数1次。

②口对口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观察触电者,胸腹部随着吹气扩张,松口后回缩,证明有效。否则可能是吹气时没捏住鼻子或口没对严漏气。

3.胸外心脏挤压

(1)胸外心脏挤压方法:先确定按压点,(两侧肋弓交点处)上方两横指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位。然后两手交叉叠在一起,手臂垂直于触电者胸部按压区,压下4~5cm即放松,反复进行,每秒一次。

按压位置正确,显示器上的正确按压区域绿灯数码显示。

(2)配合人工呼吸的做法:抢救时先吹气2次,再按压30次,吹气时不可按压。

篇2:呼吸道感染应急预案

重症哮喘

【定义】哮喘急性严重发作时,应用一般平喘药物包括静滴氨茶碱积小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而不能在24h缓解者,是支气管哮喘的重症发作。

【临床表现】

1.患者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讲话不连贯。2.呼吸大于30次每分运动幅度下降,三凹征,奇脉。

3.血气分析 PaO2,60mmhg伴或有PaCO2,45mmhg,pH值下降。4.X线表现肺充气过度,气胸或纵隔气肿。5.哮鸣音从明显到消失。

[救治原则]迅速解除喘息、疏通气道,并立即给氧,改善呼吸困难,纠正酸碱失衡。

【急救预案】

1、体位与环境 取坐位并予以背部支持,保持病室安静及通风良好,注意解除病人的焦虑及紧张。

2、保证呼吸道通畅并纠正缺氧。

(1)清除痰液并协助排痰,吸痰。吸痰前后应注意予以高流量吸氧。(2)吸氧4-6L/min,并予以适当湿化。(3)必要时行人工或机械辅助呼吸

3、平喘扩支 改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

(1)0.1%肾上腺素0.5mg皮上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治喘灵)5-10mg舌下含化,3-4/d。

(2)治喘灵0.25mg,稀释后雾化吸入。

(3)氨茶碱0.25g加2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总量不宜超过1.5g。

4、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尽早足量使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氢化可的松100-400mg或地塞米松20mg加入液体500ml中静滴,每6-8h1次,3d后如症状改善可改用口服维持。原则用药在一周左右。

5、纠正脱水及盐碱失衡

(1)等渗液静滴2000-3000ml/d,保持尿量>。(2)5%NaHCO3 100-200ml静滴。(3)有尿应注意及时补钾。

6、抗感染 宜大剂量和联合应用,注意依据药敏试验选用选用敏感抗生素。[其它处理]

1、做好呼吸停止的急救准备,必要时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争取挽救病人生命。

2、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反映:包括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哮鸣音、心率、血压、血气酸碱分析及心电图变化并及时给于急救处理。

3、警惕并发症如自发性气胸和纵隔气肿。

4、保证氧疗效果,做好人工辅助呼吸的观察护理。

5、稳定病人情绪,各项处理迅速有序。

6、积极病因治疗,去除诱发因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定义】以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呼吸衰竭,常见于休克、严重创伤和感染之后,是一种难治性临床征象。

【临床表现】

1.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并烦躁焦虑出汗。2.进行性低氧血症。3.双肺少量湿罗音。4.X线大量片状浸润影。【急救预案】

1、取平卧或斜坡卧位(依病情及病人意愿),保持安静,解除焦虑,恐惧。

2、纠正低氧血症,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给氧并清除呼吸道分泌自我批评,保持呼吸道的湿化加温。氧流量6-8L/min。

(2)必需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3)立即给于呼吸末正压通气,给高浓度氧,使PaO2>60mmHg,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

(4)选用定量呼吸器,嘲气量10-15ml/kg,通气量20L/min。

3、立即开辟静脉通道并保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及时抽送血生化和血气分析。

4、消除肺水肿及防止肺泡群不张,改善微循环。

(1)酚妥拉明5-1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2/d。(2)有DIC时可加用肝素。

5、积极病因治疗。

6、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应尽早,大剂量、短疗程使用。氢化可的松1000-2000mg/d,或地塞米松20-30mg静注,3/d,也可用甲泼尼龙治疗。连用2d,1周内开始减量,如无效应尽早停用。

7、如需补液,补液应遵循两大原则:(1)务必保持液体的负平衡(-500—1000ml),可酌情使用白蛋白加利尿剂。(2)合理输入晶体和胶体溶液,早期宜输晶体为主,防止加重肺水肿。

8、警惕有无脏器功能衰竭及呼吸心跳聚停,做好必要的抢救准备。[其他处理]

1、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注意检测呼吸窘迫、发钳、低氧血症及酸减失衡状况,并及时予以对症抢救。

2、注意人工气道通畅及湿化,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供氧效果。

3、依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工作参数,保证治疗效果。

4、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安慰,取得配合并注意给病人保暖。

5、积极备好抢救用品以利及时救治。

急性呼吸道梗阻

【定义】因异物吸入或胸外伤后大量气道分泌物潴留,致气道黏膜水肿和平滑肌痉挛等引起的肺不张及全身缺氧症。

【临床表现】 1.吸气性呼吸困难。

2.吸气时相哮鸣音,或呼吸音减低。3.紫绀,四肢发凉

4.X线可见肺不张,异物影,或片状影。

【急救预案】

1、取侧卧或俯卧位,使舌头前移,是堵塞物借助重力作用引出,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2、立即清除口、鼻、咽分泌物及呕吐物,去掉义齿,必要时可用手抠,吸引器抽吸,紧急时可口对口人工吸痰。应尽早明确呼吸道梗阻部位。

3、抬高下颌角并向前托起,使舌头向前让出气道,用纱布包裹或用舌钳将舌牵出。

4、如系鼻咽部或鼻腔出血不止,可取后鼻腔纱布团填塞法控制。

5、异物排除后应立即给氧,4-6L/min。

6、如气道梗阻严重并伴有颌面及喉部广泛创伤或异物坠入咽部致出现濒死状态,应立即行环甲膜穿刺并同时准备气管切开。

7、自主呼吸未恢复者,应行气管内插管,或行床边支气管镜检查并利用其取出异物,促使不张肺叶重张,改善通气。

8、即使抽取痰液和分泌物。

9、利尿,可选用下列药物:(1)呋塞米20-40mg加入液体静滴。

(2)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或40%葡萄糖注射液100ml快速静滴。

10、应用地塞米松5-10mg加入静滴,同时给于足量抗生素。] [其他处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缺氧及意识状态,保证供氧及时足量。

2、如病人窒息致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抢救并行心、肺、脑复苏。

3、尽早解除呼吸道梗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采取刺激咳嗽,背部掌根拍击,上腹部上冲挤压等方法,促使异物松动或排出。

4、保持病人镇静,烦躁者注意适当约束防止坠床。

5、如需移动和转运病人,应做好一切准备,建立人工气道并持续给氧。

重症肺源性心脏病

【定义】因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长期慢性病变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衰竭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口唇发钳,不能平卧,痰液黏稠,心音弱,腹部膨隆,下肢肿胀,重者出现昏迷,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和紫绀

2.精神和神经症状: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

3.血液和循环系统症状:心率快、心搏出量增加,血压高、心律失常、循环衰竭。

4.呕血、便血、少尿、无尿。

5.其它:头疼、多汗、肌肉抽动、结膜充血水肿。6.血气: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

【急救预案】

1、体位及环境 半坐卧位,保持安静及病室温度,保持通风良好。

2、立即开辟静脉通道 以利于抢救用药。

3、积极控制感染 选敏感抗生素并联合用药。

4、改善呼吸功能和缺氧。

(1)立即给氧,以持续低流量为宜,一般为1-2L/min。(2)保持气道通畅并给予气道湿化,利于痰液排出。(3)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依病情酌选,常用为尼可刹米0.375-0.75g缓慢静注,或3-3.75g加入500ml液体中缓慢静滴,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滴速。

(5)警惕肺性脑病的发生并及时给于对症处理。

5、控制心衰

(1)应在控制感染和纠正呼衰的基础上立即进行。(2)利尿剂的应用,其原则为小量、联合、间歇用药,如呋塞米20-40mg肌注或静注,罗内酯(安体舒通)20-40mg肌注,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

(3)强心药的应用:其原则为快速、小剂量、防中毒。如地高辛0.1-0.2mg,毛花苷C0.2-0.4mg缓慢静注等。

6、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1)血气显示呼酸代碱,PH<时,可酌用5%NaHCO3 50-100ml静滴。(2)酸中毒易发生高钾血症,可酌用钙剂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胰岛素8-12U静滴。

(3)单纯性酸中毒,以氧疗和碱性药物为主。

(4)呼吸性碱中毒,高浓度给氧6-8L/min并行呼气末正压通气。

(5)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应及时补充钾,钠,氯离子,并及时应用保钾利尿剂。

7、糖皮质激素应用 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静滴。

[其他处理]

1、注意防治并发症,如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脑水肿、休克及ARDS的发生需及时抢救处理。

2、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神志、精神、缺氧、心率(律)及尿量改变,并予以对症处理。

3、积极病因治疗。

4、必要时辅助免疫疗法并补给营养和能量。

急性呼吸衰竭

定义:呼吸衰竭是指当呼吸功能损伤到气体交换不能维持正常的动脉血气水平,PaO2和/或PaCO2增高并超过正常范围。血气的诊断标准是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及呼吸空气的情况下,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既往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的呼吸衰竭,称急性呼吸衰竭。分为I型和II型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和紫绀

2.精神和神经症状: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

3.血液和循环系统症状:心率快、心搏出量增加,血压高、心律失常、循环衰竭。

4.呕血、便血、少尿、无尿。

5.其它:头疼、多汗、肌肉抽动、结膜充血水肿。6.血气:PaO2<60mmhg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急救预案】

1、疏通气道

(1)解痉:①β2受体兴奋剂如喘康速气雾剂吸入;②舒喘灵或爱喘灵气雾剂吸 入或超声雾化吸入;③喘定或氨茶碱0.5g静滴,<1.5g/d;④酚妥拉明10-20mg或50%硫酸镁注射液10-30ml加入静滴,须注意血流动力学及血压的变化。

(2)吸痰或辅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抗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宜足量、及早使用。

2、改善通气

(1)氧疗:鼻导管给氧2-4L/min,注意气道湿化。伴CO2潴留者,以低流量1-2L/min持续给氧。(2)呼吸兴奋剂应用:尼可刹米0.75g加洛贝林6mg加入静滴,必要时重复使用。

(3)机械通气。①适应症:一是任何原因引起的自主呼吸极度减弱或停止者;二是氧疗或呼吸兴奋剂应用后无好转,PaCO2>70mmHg者;②方法为面罩法适应于不十分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2-3d,20-30min/次;面罩法无效应立即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并发症处理

(1)脑水肿: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快速静滴,3-4/d.(2)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①呼酸时,重点在改善通气;②PH<7.2,呼酸合并代酸时可用5%NaHCO3100-200ml静滴;③合并代碱时口服或静滴10%KCL 15-30ml,精氨酸2-4g加入静滴。

(3)心力衰竭:①氢氯噻嗪50mg/次,2/d氨苯蝶啶50mg/次,2/d,口服,或呋塞米20-40mg/次,1-2/d静注;②毛花苷C 0.2-0.4mg稀释后静注,1-2/d;③禁用吗啡制剂,可给哌替啶50-100mg肌注或静注。

4、糖皮质激素应用 地塞米松10mg静注1-2d,或氢化可的松100-300mg/d稀释后静滴,病情好转后减量。

5、积极病因治疗,防止发生ARDS。

6、半卧位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暖,预防交叉感染;消除焦虑及躁动;密切观察生命休征及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发钳、意识状态及瞳孔等变化,观察机械通气的运转及各项参数变化。

7、保持静脉通路畅通,及时抽送血气及各种检验;注意重要的脏器功能保护,并给于必要营养支持。

急性肺栓塞

定义: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的生理特征。

【临床表现】: 1.症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烦躁不安惊恐、咯血、咳嗽、心悸等。2.体征: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发热、颈静脉怒张、肺部罗音、胸腔积液、P2>A2 3.深静脉血栓的体征。

4.动脉血气分析:PaO2降低,PaCO2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5.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倒置和ST段下降。PTE有急性肺心病的改变。(S1QIIITIII型、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坡,电轴右偏)。

6.胸部X线:心脏增大、肺浸润影和血管影,胸腔积液。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扩张,右下肺动脉横径增宽,右心室常增大。

7.D-二聚体:低于500ug/ml有排除意义。

8.螺旋CT和电子束CT:作回顾性重建和血管造影。可显示肺动脉的栓子。9.深静脉的检查:深静脉的血栓对诊断PE有很大的帮助。【急救预案】

1、病人平卧,保持安静,尽量减轻病人的疼痛、焦虑和恐惧。

2、快速给氧,流量4-6L/min,并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3、迅速止痛,只给于吗啡5-10mg或哌替啶50-100mg/min已控制剧烈胸痛,必要时重复使用。

4、解除肺血管及冠脉反射性递增痉挛,阿托品0.5-1mg肌注,必要时重复给于。

5、迅速开辟静脉通道并及时抽送检验标本。

6、溶栓抗凝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1)肝素:首剂50-70mg家生理盐水20ml静注。以后每4h重复一次;或肝素2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持静滴24h。8-10d后减量。

(2)口服抗凝药:华法林10-15mg/d,连服3-5d后改维持用量2-15mg/d,共用12周。

(3)溶栓:有溶栓指征者可用尿激酶、链激酶或r-tPA。

尿激酶20000IU/kg/2h,外周静脉滴注,溶栓时间窗在14天以内。

7、积极抗休克治疗,采取以下措施:(1)补充血容量。

(2)维持血压:多巴胺或多巴酚丁加入静滴。(3)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8、防止心衰,必要时应用强心剂和利尿剂。

(1)毛花苷C 0.4-0.8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缓慢静注。(2)毒毛花苷K 0.25mg稀释后静注。

(3)呋塞米20-4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缓慢静注。

9、必要时行肺动脉内膜血栓切除术和下腔静脉阻断术。

10、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DVT和PE治疗相同。

大咯血

定义:因肺结核、肿瘤、外伤及炎症等原因致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咯出,称咯血。咯血量<100ml/24h为小量咯血,咯血量100-500ml/24h为中等量咯血,咯血量>500ml/24h或一次咯血量≥100ml为大咯血。结合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可作出咯血的病因诊断。病情危急,绝大多数患者死于咯血后窒息。

【急救预案】: 1.紧急抢救措施:(1)严格卧床休息、头低脚高45°、拍背、迅速排出积血,头部下垂,尽快清理口、咽、鼻内积血,取出假牙。患侧卧位,胸部放置冰袋

(2)气管插管:将有侧孔的粗鼻导管插入气管内抽吸血液,缓解窒息。(3)经支气管镜吸引、止血。(5)心肺复苏、抗休克治疗。

2.止血药物的应用:(1)脑垂体后叶素10u加N.S20-30ml,缓慢静注(10-15分钟注完),而后20u加5%葡萄糖水500ml静注维持治疗。:(2),6-氨基乙酸4-6g+N.S100ml 15-30分钟滴完,以后1g/h维持12-24小时。

(3),维生素k类、安络血、维生素c、止血环酸、止血敏等;3.紧急外科手术治疗: 4.支气管动脉栓塞: 5.氧疗、输血。6.窒息的观察及处理

(1)及时发现窒息先兆:如咯血突然中断并出现呼吸停顿、发钳、烦躁、口中有血块、极度紧张等提示有窒息出现,应立即抢救。(2)窒息的处理:迅速清除口腔血块,立即行气管插管,吸出血液解除呼吸道阻塞,即予以吸氧,吸氧量4-6L/min,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于机械辅助呼吸。

[其他处理]

1、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内温暖、安静,空气新鲜。

2、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疏导,解除恐惧,保持安静并配合治疗。

3、抢救争分夺秒,动作敏捷轻柔,处置准确有效。

4、及时备好抢救器械及各种急救用药,做好抢救纪录。

呼吸心脏骤停

【定义】心、肺、脑复苏是研究呼吸心跳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是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不至达到不可逆的程度,并尽快恢复其功能。

【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或处昏迷状态。2.大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

4.心电图表现为心室纤颤、室速心脏停搏或电-机械分离。5.瞳孔固定及发绀(非关键体征)。【急救预案】

按A、B、C步程序迅速进行心肺复苏。

开放气道:首先用头部后屈法、下颏或下颌向上举法使患者头部后仰,以开放气道。同时用吸引器或手指清除口腔或咽喉部的分泌物或异物。

恢复呼吸:行口对口人呼吸或口对鼻人工呼吸、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频率16,20次/分。一般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次数的比率是1:4,如为抢救,比率2:15。

建立循环:(1)拳击复律:术者握拳距胸壁20—30cm用力叩击胸骨中下1/3部,2—3次。(2)胸部心脏按压:体位:平卧位头后仰,硬板床。

a、按压:术者站右侧,术者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与病人胸骨长轴方向平行,另一手掌重叠在前一手背上,并保持平行,依靠肩和背部力量,使胸骨压低3—5cm。

b、部位:剑突上二横指处。c、频率:60—80次/分。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

(3)除颤和复律:符合指征者可行200—300J能量进行直流电复律。在进行上述抢救的同时,迅速报告医生及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和给药。

篇3:呼吸道感染应急预案

(一) 目的

为做好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保障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特制定本预案。

(二) 工作原则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 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按照预案规定和职能分工, 做好甲型H1N1流感感染猪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控制和扑灭等应急管理工作, 及时发现, 快速反应, 严格处理, 减少损失。

(三)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编制。

(四)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出现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本预案将根据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情况和对该病的研究进展情况, 以及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流行趋势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二、应急监测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农业部指定科研单位和实验室参与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负责病毒分离鉴定。与周边国家接壤的省份要密切监视边境地区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动态。

三、预警

(一)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 根据疫情监测和排查情况, 提出形势分析和评估报告, 预测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性和发展态势, 拟定相应对策。

(二)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生猪甲型H1N1流感监测情况。

四、疫情报告和确认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生猪突然发病, 体温高达40.5℃至41.5℃或以上, 出现发热、咳嗽、流浆液样鼻液, 以及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的临床特征时, 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 立即派员进行临床核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怀疑可能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 在2小时内报至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为疑似疫情的, 在2小时内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并采集临床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或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确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或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确诊结果, 确认生猪甲型H1N1流感疫情, 并对外发布。

五、应急处置

检测发现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 立即按照《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 启动重大 (II级) 应急响应机制, 必要时启动特别重大 (I级) 应急响应机制, 按规定开展处置工作。

(一) 疑似疫情的应急处置

1.对发病场 (户) 实施隔离、监控, 禁止猪、猪产品、饲料、垫料、污水等有关物品移动, 并对其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必要时, 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

2.疫情溯源。对疫情发生前7天内所有引入疫点的猪、相关产品来源及运输工具进行追溯性调查, 分析疫情来源。必要时, 对原产地猪或接触猪群进行隔离观察。

3.疫情跟踪。对疫情发生前7天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前, 从疫点输出的猪、相关产品、运输工具及密切接触人员的去向进行跟踪调查, 分析疫情扩散风险。必要时, 对风险猪群进行隔离观察。

(二) 确诊疫情的应急处置

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生猪所在的猪场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 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划为疫区。疫区划分时, 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 (如河流、山脉等) 。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2. 封锁

由疫情发生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报告后, 应在24小时内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进行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 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 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 执行对生猪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任务。

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的, 由共同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进行封锁。

3. 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1) 扑杀所有的生猪, 销毁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

(2) 对生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4) 出入人员、车辆和相关设施要进行消毒。

(5) 禁止无关人员与生猪密切接触。

4. 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 必要时, 经专家评估, 可扑杀疫区内所有生猪,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销毁相应的生猪产品。

(2) 禁止生猪进出疫区及生猪产品运出疫区。

(3) 对生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对所有与生猪接触过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5) 禁止无关人员与生猪密切接触。

(6) 必要时可使用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5. 受威胁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 对所有生猪开展疫情监测, 掌握疫情动态。

(2) 关闭疫点及周边13公里区域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和生猪定点屠宰场。

(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追踪疫点内在发病期间及发病前7天内售出的所有生猪及其产品。

(4) 防止无关人员与生猪近距离接触。

(5) 必要时可使用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6. 解除封锁

(1) 解除封锁的条件

疫点、疫区内所有生猪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完毕21天以上, 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 完成相关场所和物品终末消毒。

(2) 解除封锁的程序

经上一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验合格, 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 取消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

(3)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翔实的记录, 并归档。

7. 人员防护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确保参与疫情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 必要时服用抗流感药物。

六、保障措施

(一) 物资保障

各地要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做好诊断试剂、消毒用品、封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储备。

(二) 资金保障

对应急处置所需隔离、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等防控经费予以充分保障。

(三) 技术保障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协同有关科研单位做好诊断技术和试剂研究、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等工作, 对各地有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国家有关专业实验室和地方各级兽医诊断实验室逐步提高诊断监测技术能力。

(四) 人员保障

各地应组建应急预备队, 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置等工作。

各地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机构应协调各成员单位依照本预案及国家有关规定, 共同做好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七、附则

(一) 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预案,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本预案实施方案。

(二) 本预案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篇4:呼吸道感染应急预案

【关键词】 慢性呼吸道感染;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09-01

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以及肺部肿瘤等[1] 。由于呼吸道疾病受患者年龄以及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多,因此儿童以及北方的发病率更高[2] 。反复呼吸道感染指一年中频繁的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超出正常感染范围[3] 。反复呼吸道感染又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反复下呼吸道构成,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指反复支气管炎以及反复肺炎。为获得慢性呼吸道感染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联系,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未出现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未出现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现象,其中男47例,女36例,年龄6~44岁,平均24.6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咳嗽以及咽痛,伴有不同程度鼻塞流涕,其中31例伴有发热、头疼以及喘息等症状,且程度不同;患者CR胸片報告显示:肺部纹理增多增粗、阴影模糊或呈斑片状,由此可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经过抗病毒、抗感染以及抗支原体治疗后,病情治愈或好转后,病情出现反复感染现象,发作次数均≥2次/年。

1.2 方法

慢性鼻炎:口服鼻炎康片,3次/d,2~4片/次,服用6盒为一个疗程,伯克纳鼻喷剂喷鼻,每个鼻孔一次100 μg,2次/d,亦可每个鼻孔一次50 μg,3~4次/d,每日总量低于400 μg,30 d为一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慢性鼻窦炎:除上述治疗外,再给予头孢克洛或阿莫西林拉维酸钾,每次用量均为50~100 mg/(kg?d),均分3次口服,1次/d,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4个疗程。慢性咽喉炎:口服阿奇霉素片,每日按12 mg/kg顿服,单日不得超过0.5 g,5 d为一疗程,服用1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全部患者复查鼻窦部,显示鼻窦部炎症吸收明显,咽喉部炎症已完全消除,治疗后复发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不仅给患者生理上带来痛苦,由于疾病具有反复性,患者的心理也承受巨大压力。引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众多,如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免疫力低以及先天性疾病等[5]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83例患者的临床分析,同时结合文献,可知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亦是引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治疗时应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所有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均发生反复现象,发作次数均≥2次/年,通过及时以及对症治疗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得到好转,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20例没有出现反复感染情况,48例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为1次/年,15例反复感染情况仍然≥2次/年,治疗后复发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由此可知,及时治疗并且对症下药对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医生在救治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查处病因,并根据病因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同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等)密切相关,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以及降低病原可以抑制下呼吸道感染的侵袭,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黎艳.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检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3,7(3):169-171.

[2] 许娜娜,许素彦,赵文申.ICU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54-756.

篇5: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应急预案

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暴发、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医院感染的继发和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构成。

1、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 院长。

2、感染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副院长、相关科室主任。

3、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科室主任任、医务股、护理管理小组

及监测医生、监测护士组成。

(二)疫情报告控制程序

医院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或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立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控制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1、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主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室的指导下,及时组织主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3)报告程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页填写报告卡。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报告方式: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并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并和乙类传染并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报告卡。

篇6:医院感染爆发应急预案

1、目的: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及时有效的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制定本预案。

2、处置工作原则: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及职责:

1、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1)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2)对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

(3)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

(4)研究并制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疑似暴发事件时的控制措施。

(5)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6)按规定向市疾控中心及市卫生局报告。

2、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技术专家组

(1)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救治小组

①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

②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③调度各科医疗技术力量,保障救治感染患者工作的开展。

④负责患者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⑤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⑥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2)消毒隔离及医疗护理小组职责:

①根据事件性质,负责消毒、隔离、防护技术指导和具体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工作。

②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做好标本采集。

(3)流行病学调查小组职责:

①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②负责对感染病例发生地点、时间、涉及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原因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

(4)后勤保障组职责:

①负责消毒、隔离防护、救治药品等物资的应急供应。

②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报后,总务部、药剂科应立即对医疗设备、防护器材、药品、消毒药械等进行库存检查、质量检修,根据库存状况及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紧急采购。

三、预案的启动

1、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及责任人:

(1)临床科室发生3例(含3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由本科室科主任、护士长上报院感科,休息时间报总值班。

(2)检验科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天),在不同患者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立即上报院感科。

(3)在接到临床科室或检验科的报告后,院感科主任应立即向本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进行报告,同时报告分管院领导,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同时向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及总务部进行通报,以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4)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分管院长应于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①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5)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分管院长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确认程序

(1)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程序启动后,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应在1小时内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专家组成员对暴发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当领导小组成员出现不同意见时,由院长决定本预案是否正式启动。

(2)在本预案启动后,技术专家组必须立即召开会议,严格履行各自职责。

四、应急处置及控制措施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随着调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1、查找感染源:院感科、细菌室应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患者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发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患者、疑似患者、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患者: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处置措施。

5、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患者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

6、调查结束后应尽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经验与不足,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五、预案终止

篇7:呼吸道感染应急预案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夏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它的传染性非常强,传播速度快,特别是学校,人员比较密集,又是特殊易感人群。经学校会议研究决定,学校要认真做好夏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相关工作。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聂长江(校长)

副组长:卢祖杰(教务主任)、谢世勇(总务主任)

成员:孙学涛、王应录、刘

学、卢

坤、陆沈会、陆灵珍、权永娟、聂友权、陈正兴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加强学生晨检,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师生防护知识等途径,采取个人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相结合的办法,沉着、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等疫情,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落实防范措施

1.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对出勤学生进行询问,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于每天上午4:30前向学校汇报本班的学生健康情况。2.落实汇报制度

一旦发现学生有发烧、咽痛、咳嗽、食欲不振、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乏力等症状,实行就地隔离,并通知其家长及时送到正规医院就诊。当学校发现疑似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时,立即报告乡中心校和卫生院,并采取果断措施,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对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就地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周以上,待未发现流感样症状并经指定医院防疫科检查确认后方可复课。3.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对有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教室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紫外线消毒。如:猪场、厕所、厨房等进行擦拭消毒。4.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

学校密切关注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利用校园网、班会课、黑板报、宣传栏,深入地进行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相关报道,普及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恐慌心理。5.建立资金保障制度

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各种防控措施的落实,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及器械、必要的抗病毒药物等防护用品的储备。

梁子街村中心小学

篇8:呼吸道感染应急预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辽阳市白塔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原白塔区医院) 收治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而无典型症状的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患儿60例, 其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5~12岁, 平均6.4岁;病程1~3a。所有患儿以阵发性咳嗽、咽痛为主要症状, 鼻塞、流涕不明显, 28例患儿伴有发热、头痛、喘息症状。患儿CR胸片报告均有肺纹理增粗、增多;伴有模糊或斑片状阴影, 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抗支原体治疗好转或治愈后, 病情出现反复, 每年发作次数均≥2次。所有患儿经上级医院耳鼻喉科会诊后, 给予鼻部CT平扫检查, 其中发现鼻粘膜增厚5例, 上额窦炎4例, 咽喉炎46例, 筛窦炎5例。

1.2 治疗方法

对有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小儿给予静脉输液阿奇霉素 (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73811) 10mg/ (kg·d) 用3-5日停药。 (停3d) 改为阿奇霉素口服 (大连辉瑞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070333) 5-10mg/ (kg·d) 。1日1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或给予静脉输液凯兰欣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09) 100mg/ (kg·d) , 分2次给予。1周为1疗程。

对有慢性鼻炎患儿, 给予鼻炎片 (江西博士达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70105) 口服, 每次2片, 每日3次;疗程15~30d。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上海先灵葆雅药业有限公司批号:6KTLBBZ004) 喷鼻, 每日1次, 每次1喷, 4周为1疗程。连续用2-3个疗程。慢性鼻窦炎患儿除上述治疗外, 还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41621) 50-100mg/ (kg·d) , 分3次口服。或头孢克洛 (苏州礼来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70333) 每次50-100mg/kg/d, 分3次口服。或阿奇霉素 (大连辉瑞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070333) 5-10mg/ (kg·d) 。1日1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连续3-4个疗程。

2 结果

所有患儿经针对性治疗, 疗程结束后复查鼻窦部CT均示炎症明显吸收。咽喉部炎症消失。社区医生随访1年, 有46例 (76.7%) 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2次/a, 其中1次/a有29例 (48.3%) , 未发生的有17例 (28.45%) , 其余14例 (23.3%) 下呼吸道感染发生仍≥2次/a, 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其中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更为重要, 不仅给患儿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也容易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出现。引起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诸多, 如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缺乏, 营养障碍, 免疫功能低下, 特异性体质, 先天性疾病等因素[2]。但通过对上述60例患儿的临床分析, 结合文献[3]报道, 可以看出小儿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可能是引起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机制可能有: (1) 鼻位于呼吸道开口处, 具有加温、过滤、加湿空气的功能, 气管、支气管接受的空气是经调解的、过滤的、温湿的空气, 从而对下呼吸道起到保护功能, 当鼻粘膜发生炎症时, 温度和湿度调解减弱, 敏感的支气管接受了未经调解的空气, 丧失了对气道的保护功能[4]; (2) 当鼻粘膜有炎症时, 鼻纤毛清除异物功能下降, 导致气道防御功能减弱或破坏, 从而起到气道炎症发生; (3) 慢性鼻炎、鼻窦炎可引起鼻后滴漏, 直接刺激咽部支气管或分泌物中细菌下行引起; (4) 变态反应引起气道高敏反应状态。目前认为鼻窦部冠状CT扫描是诊断鼻炎和辨别解剖变异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技术[5], 小儿慢性鼻炎、鼻窦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本组60例患儿均无明显鼻塞、流涕表现, 易被漏诊, 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 临床应予以重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及儿童, 要提高慢性鼻炎、鼻窦炎存在及时给予鼻部CT扫描明确诊断。同时积极正规治疗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对减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有明显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与上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而无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咽喉炎患儿的诊治过程。结果与结论 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与下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关系密切, 临床予以重视, 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减少病原侵袭下呼吸道以至造成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诊断,鼻炎/诊断,支气管,患儿

参考文献

[1]朱南方, 李小苹, 李小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概括[J].中医药信息, 2002, 19 (3) :15.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307.

[3]宁冬梅.过敏状态、肺炎支原体、鼻炎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J].华中医学杂志, 2007, 31 (4) :259-260.

[4]林丽蓉, 林文涛, 余满松.医学综合征大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5-16.

上一篇:模式识别课程总结下一篇:社会资本与核心能力关系研究:以知识创造为中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