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

2024-05-24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精选6篇)

篇1: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法

A卷

I.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nd decide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1.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reading is to learn language, namely vocabulary, grammar, etc.()2.Classroom management is the way teachers organize what goes on in the classroom.()3.If students get enough chance to practise us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ey do not need to learn grammar.()4.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lassroom routin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5.A good primar school English teacher need to develop competence in at least three areas: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 and the good teaching material for teaching English to children.II.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y do teachers ask questions in class?

2.What basic components should a lesson plan have?

3.What are the overall objectives for Level 2?

4.What makes a good primary English teacher?

II.

Read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 and the teacher’s behaviour.Are the teachers motivating learners or demotivating them? What are the reasons hehind these behaviours? If you do not like any of these, can can you improve them? Situation 1: The teacher is showing a very exciting cartoon and the purpose is to ask children to pick up what is being said in the cartoon.The children get so excited that they stand up and move with the music.The teacher gets very angry and she says:------再有一个人起来我就关掉了,不看了。

Situation 2: The teacher is going to start a game.Pupils get very excited and they put up their hands high and start shouting “me, me”.The teacher stops this by saying:-------谁叫呢?再叫,5轮不叫你。OK,开始,大家不许说话,只许做动作。

Situation 3: Some pupils are making a lot of noise and some are playing with each other.The teacher suddenly stops talking and the games she is organizing.She waits silently and says: III.------我还在等一个人。

Case analysis.A teacher plans to teach the name of six animals today.When she walked into her classroom, she put six animal cards upside down on the board.She told the children that there was one animal on each card and she asked the children to guess what they are.Why does the teacher use teh cards to start her class and is there a better way to do so?

小学英语教学法

B卷

I.Multiple choices.()1.What type of learners can benefit most from listening and drawing activies? A.Kinesthetic learners B.Spatial learners C.Individual learners D.Visual learners()2.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n’t belong to affect objective? A.Confidence B.Motivation C.Patriotism D.Communicative()3.Which of the following grammar items do the overall objectives for Levels 1 and 2 involve? A.the present participle, 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he past perfect B.the imperative mood, the simple present, 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C.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he simple future, the passive voice D.the simple present, the simple past,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he simple future()4.What’s the requirement for vocabulary learning at the primary level? A.600-700

B.400-500

C.1000-1100

D.700-800()5.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hildren are not good at analyzing language rules.B.The sooner the children begin to learn English, the better they will learn it.C.Children know what they want.D.Children shouldn’t be given too many restrictions.III.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are the principles for good lesson planning?

2.Explain Howard Gardner’s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3.What should be the overall aim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II.Below are some ways of teaching English to children.Which is the way you favor ? And which is the way you dislike most? And why? A: I ask my child to translate 5 sentences every day.B: I often point to something and tell my child what it is in English and ask him to name it whenever he sees it.C: I play English songs every day at home and let my child watch English cartoons and listen to English stories.I never force her to speak.D: I hope my child can learn English as early as possible so I teach him one hour every day.Usually I ask him to read after me again and again until he can say it correctly.E: I often organise games for my students to do role play in the class.They learn to use the language to do shopping, order food, ask for direction, etc.III.Case analysis.Read the following classroom instructions from a novice English teacher to Grade I pupils.What problems are there and what suggestions can you give? T:同学们,我们刚刚讲完句型,现在我们来做一项课堂活动,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到我这里来,我告诉你们一句话,然后你们回去传给下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再往下传,咱们看看哪个组传的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

篇2: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比较教学论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比较教育学重建以来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为我国课程和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学知识基础。比较教学论也是世纪之交在国际比较教育学界兴起的一个新兴的重点研究领域。国际比较教育学界重新关注和重视“学校内部的事情”,并由此形成比较教学论这一新的重点研究领域,这是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重视教育质量这一现实需要的反映。

近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学被一些学者批评为一个“边界过于模糊”的研究领域,“甚至产生了对比较教育存在的必要性的质疑”①。但比较教育学界内部也有学者认为,“比较教育学是教育研究的高级形态”,甚至说“比较教育学就是教育学本身,是教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表现形式”。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一样,无论是其研究方法还是其研究主题都不能不受到时代的制约与影响,都不可能置身于整个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之外。像教育学一样,比较教育学也不断变换自己的研究主题、学科身份和知识形态,以迎接各个时代对教育变革提出的挑战。那么,21世纪上半叶比较教育学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当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又给比较教育学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笔者将通过探讨国内与国际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学论的关注与探索来尝试回答这两个核心问题。

此外比较教学论研究也体现在众多比较教育学者对外国教学论(以及教学理论)、课程论、学习论和评价论的研究上。与英美等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对外国教学论(以及教学理论)、课程论、学习论和评价论的研究热情颇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外国教育》、《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五份学术期刊共发表教学与课程方面的论文855篇,占总数的24%;从90年代中期至今,课程和教学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这方面的论文达1909篇,占总论文数的28%

而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重建比较教育学科以来,由于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一直是国外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经验。如80年代对苏联赞可夫、巴班斯基、苏霍姆林斯基和合作教育学派的研究,对美国布鲁姆、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纳德等人教学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德国当代教学论特别是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范例教学论和范畴教学论的研究,等等。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多年来尤其侧重于课程与教学论的比较研究。[6]但是,所有这些关于教学论(或教学理论)的研究,都是比较教学论研究的可贵发端。它们对国外的教学论与教学改革经验本身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当关注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对不同国家、不同教育文化中的教学论(或教学理论)进行直接的、深度的比较研究,对不同国家或不同教育文化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直接的、深度的比较考察,这样才能促进比较教学论研究获得长足发展。进入新千年以来,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将朝什么方向继续前行?我们将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我们继续前行的方向?比较教育学作为我国教育学的一门独立学科不能也不应该漫无边际地进行研究,而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值得深思!

目标: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根据调查,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用人数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黑龙江省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每个乡镇只有两三所小学,基本上没有村小,对小学教师的需求是很有限的。随着小学生的减少、拆校并校的进行,小学教师已经饱和,新教师进入已经很难了。但在就我们对农村小学现状及发展需求看,黑龙江省农村小学教育还是对小学教育专业还是有一定需求的。

1.对个别学科的小学教师有一定量的需求,如: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小科教师,还是缺乏的。

2.新毕业生可承担农村小学学前教育教学工作。

目前农村很多村镇缺少幼儿园,为补充学前教育的不足,小学大多设置学前班,而现有的小学教师队伍中,学前教育的专业老师几乎没有,很多小学和幼儿园都招聘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解决学前教育人员不足的问题。

所以作为未来的一名乡村教师,我们可以做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来适应市场需求。

比2007年黑河学院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完善程设置,在小学教育专业中开设学前教育选修课程模块,使得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既学习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和技能,同时辅修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

校本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设计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本方案试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小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了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三、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四、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1)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2)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课程开发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六、课时设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新课程年级从地方课程中安排,其他年级从现有计划的选修课中安排。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将3课时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兴趣活动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个别兴趣活动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3、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二)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它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整套系统化程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是“布道者”,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而要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具有有效性,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什么样的课就是有效的课? 1.实现了预设目标的课就是有效的课。

2.学生愿意学的课是有效的课。(形式和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3.有内容学的课是有效的课(有意义的)。

(2)、什么样的课是学生愿意学的课、有内容的课?课标指出: 1.符合学生学习情绪、行为发展规律:兴趣---需要---挑战---探索学习---成功;感受---模仿---学习---应用

2.主题内容以他们熟悉的、想象的、怪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的和导引的;

3.能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所学东西,并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4.能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产生愿意学的愿望; 5.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产生要学的需要;

6.能让学生产生“我能行”,感受到自身优势和潜力明白了

二、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规范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行为实践活动。它需要教师从系统理论出发、从全局出发、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把握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熟悉和掌握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操作程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1)、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一般来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自导能力。我们知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都是由开始的陌生,经过产生兴趣、积极参与等环节到最后的熟悉和掌握;学习能力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这其中要经历四个阶段:学生依赖阶段、学生参与阶段、学生主导阶段和学生自导阶段。这与格罗(G.Grow)提出的依赖、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和自导学习四阶段有相似之处。基于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我们认为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学生依赖—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很低的自导能力,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师在他们心中是权威的、可信赖的。这种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习基本技能,为进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因此,这种设计模式主要适用于没有基础知识或技能以及没有学习经验的学习者。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而且我国传统的教学也大多使用这一设计模式。2.学生参与—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判断,对所学的内容已经开始感兴趣,能够主动配合教师,乐意接受教师安排的任务。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引导者和指挥者。该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应当由教师来控制,学生应该主动参与。3.学生主导—教师促进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这一阶段的设计模式,其理念是基于“学生主导,教师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观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的学习观。这种设计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易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弥补集体教学中难以因材施教的问题等。但是,实施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前提是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而且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的参与者。在这种设计模式中,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教师处于中心的中间过渡地带,起帮助和促进的作用。4.学生自导—教师服务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篇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 从课程取向上看, 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法课, 仍未

能走出终结式培养的基本模式。表现为:往往以理想状态下完美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尤其是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素质) 为终结性的培养标准, 而很显然, 这样的培养目标在四年的奠基阶段是不可能达成的。这一课程取向源自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认识上和理解上的不足。其后果是:在不断的技术性模仿与训练中、在严格的理论识记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中, 师范生虽然暂时成为了合格的知识传递者甚或教学能手, 但从长远来看, 后劲往往不足。其原因是:这种急于求成的终结性培养模式导致了那些对于教师发展而言更为重要的东西在过程中的失落, 诸如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研究能力等。

2. 从课程内容上看, 现有教学法课, 过于强调学科

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 过于注重规律与原则的教学, 从而使课程封闭于固有的理论体系中, 走进了枯燥的、陈旧的、繁琐的、理想层面的象牙之塔, 远离了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本身。如此去武装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 等同于以整齐划一的方式训练教师的思维与教学行为标准, 其结果自然是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创造性、决策力的极其缺乏。尽管他们也许能够遵照相关的原则与规律进行教育教学, 但他们所具有的是遵照执行的教学观, 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而不大可能成为创造者, 所进行的语文教学也往往会走上固定僵化之路, 鲜有活力。

3. 从课程实施上看, 现有的教法课, 过于强调对学

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 漠视了对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 淡化了学习者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感悟和实践环节, 而在评价上又过于关注固有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里隐含着一个错误的认识, 即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娴熟掌握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教育实践, 但事实上, 教育教学的理论却恰恰产生并发展于教育教学实践本身。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重传递轻研究, 重理论轻实践, 重统一要求忽视个性发展;表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 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未能得到真正唤醒。

基于如上思考, 我们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从目标到内容上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 从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改革与思考, 力图充分体现出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 以期能更贴近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现状, 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需求。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重要的、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如何, 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 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篇4: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内容;小学教师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最能够体现专业特点和专业特色的课程。课程目标是能够培养适应于新时代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具备师德和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未来教师。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因此本门课程在内容建设上,可以作以下思考。

一、渗透师德与专业理念

师德是作为教师的首要考察标准,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小学教师专業标准(试行)》中将师德作为小学教师四大理念之首。其具体要求是: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的专业理念如:对小学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以及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

师德与专业理念不仅是体现在文字表述上,更应该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始终,以具体的行为判断。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选教学内容,用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作为资源,从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现场观摩、实践运用等方面着手,加强学生的师德和专业理念。而用表现性评价来判断学生的达成度。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具体的真实实践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用实践行为判断学生是否内化师德和专业理念。

二、建构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是多方面的,包括: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鉴于师范生培养的完整性,《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主要解决学生的教育教学知识,涵盖了: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四个方面。

在课程内容建设上,既要考虑到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目标,也要考虑到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因此可以作如下设计:

1、小学语文教育理念部分:包括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历史发展沿革、教材发展、学生发展等;

2、课堂教学理念部分:包括课堂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资源观等;

3、课堂教学实操部分:包括拼音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与综合实践教学等;

4、学生发展理念部分:包括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等;

5、常规管理部分:包括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

专业知识的建构其实并非这一门课程能够完全做到,它需要师范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依赖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教师需要进行资源的统整,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再以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为抓手,在实践情境中践行。

三、养成专业能力

传统的小学教师专业能力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上,用学生的分数得以体现。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教师专业能力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领域,而是具有内涵丰富的体系。包括:教育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教学的应然状态)、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育教学的使然状态)、对学生开展激励与评价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具体体现为:

1、教育教学设计能力: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合理设计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少先队活动等;

2、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发挥好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

3、开展激励与评价的能力:对小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与判断,发现和赏识每一位小学生的点滴进步;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等;

4、沟通与合作能力: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

5、反思与发展能力: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等。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内容覆盖广泛,既包括教育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技巧等;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还包括对小学生的研究和小学教育常规的了解等。依托本门课程,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达到课程学习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育部文件,发文字号:教师[2012]1号。

篇5: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一)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阐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念。

篇6: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1、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课程性质: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教学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5、识字教学:基本内容:汉语拼音教学、小学识字和写字教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采用的一般步骤是:提出生字------教学生字------练习巩固------指导书写。(1)提出生字。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对出示生字的方式和时机,作细致周密的安排。如:看图引出生字,讲故事提出生字,随文提出生字等。(2)教学生字。这是中心环节,要求教师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指导,但要注意突出重点,切忌平均用力。低年级应突出字形的教学。(3)练习巩固。方式有多种多样。如,读字卡、找朋友、组词语、造句子以及书写练习等等。教师要结合实际,创造性的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反复进行练习,以达到全面的目标。(4)指导书写。要按“指导----示范----练习-----点评”的顺序进行。指导时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示范时要边讲边范。练习时可先进行书写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汉字的笔画笔顺德基础上,在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点评时以表扬为主,写得不规范要重复练习来纠正偏向。当然,在指导字形间架结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阅读教学;基本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与任务,阅读教学的内容,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与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原则,记叙文、说明文、诗歌体、应用体课文的教学设计。一般步骤(1)课前导入,可引导学生交流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可由教师作些说明,可观察实物、图片或放映幻灯、录像、电影等。(2)整体感知,学生通读课文,总体感知整篇课文,初知大意,了解文章结构。包括预习性阅读,解题,认识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初知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等。(3)深入研读,有的采用逐段分析的方式,也有的突出重点段落的精读。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在加深对各段语言文字、思想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尤其是朗读和默读的训练。(4)拓展及总结,通常在深入分析之后,会进行一定的拓展,并进行相应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但也可直接进行总结,再一次梳理文章结构的特点,进一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或升华文本的主题思想。

7、教案的一般步骤: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直接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揭示主旨,总结提升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8、课堂结构: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3、指导阅读,突出重点

4、升华主题,布置作业。

9、说课内容:

1、说教材(所处位置版本册单元内容)

2、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小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三个目标(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目标与方法)

3、说教学重难点

4、说教法学法

5、说教学准备

上一篇:公司主办会计岗位竞职演讲稿下一篇:《项羽本纪》读后感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