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题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2024-06-24

压题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反思(共4篇)

篇1: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出现一些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不合拍的现象,下面通过两个教学片断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

教学片断一: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Sn的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讲解完课本上介绍的推导方法以后,有以下教学活动。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推导方法?

(经过几分钟思考,有学生举手发言)

学生A:利用等比数列定义,

把通项公式an=a1qn-1代入,得

(此时出现恒等式,学生A用手摸了摸头,不知如何是好,教师示意他坐下)

教师: (3) 式显然得不出前n项和Sn的公式,谁能完成?

(教师一边提问,一边擦去黑板上的 (3) 式)

学生B:把 (2) 式改写成

公式推导完毕,教师开始讲解其他问题。

按新课程标准理念反思这一教学片断,笔者觉得教师把 (3) 式擦去是很可惜的,这是对学生思维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极好素材。教师不应该把解决当前问题当成教学的唯一目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抓住机会或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并及时作出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所以,以上片断中,教师应该肯定学生A的解法(更不应该把 (3) 擦去),再引导学生分析学生A思维受挫的原因,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提问:把 (2) 式化为 (3) 式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不难发现学生A思维受挫的原因是目标意识不强,即没有朝Sn的目标前进,因为 (2) 式中没有Sn,变换的方向应该是产生Sn。通过师生这样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思维活动作出了评价,调动了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教学片断二:一个关于解题的教学片断。

例题求函数的最小值(教师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提问)

学生A:利用不等式,

教师:以下不等式能取到“=”吗?

学生A(想了一会儿):因为sinx≠2,所以等号取不到,我们解错了。

教师:说明用不等式不能解决此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B:用判别式法,令sinx=t,则t>0, 即t2-2yt+4=0。△=4y2-16≥0,又y>0所以y≥2。

(这时学生C举手)

学生C:由于t≠2, y的值不能取到2。

教师:看来判别式法也行不通。

学生D:令sinx=t, 则0

笔者认为,这一数学片断有两处值得我们反思,首先是学生A的解题错误不应该由教师直接指出,教师要改变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解题的错误之处;其次是教师主观地下结论:本题不能用不等式和判断别式法求解。这样做会阻碍学生进一步探求问题的欲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和发展。

在解决问题中产生新的问题并不可怕,教师不应该回避,应引导学生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以上教学片断中,学生A和学生B的解法是富有挑战性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本题可以借助不等式和判别式求解,解法如下:

解法2(接学生B的解法)令f (x) =t2-2yt+4, 使方程t2-2yt+4=0在(0, 1)内有解。

(1)在(0, 1)内仅有一解,必须f (0) ·f (1) ≤0,解得

(2)在(0, 1)内仅有两解,结合二次函数图像分析可知,满足要求的y值为

篇2: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依据的“异位”解剖与修正, 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效能和修养.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 对课堂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教师进行课后反思主要是指回忆教学体验, 思考教学行为的得与失.它包括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提炼、教学行为的分析, 对教学成败、得失的理性审视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心理状况的解读.从这个角度来说, 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外延, 是对“有源之水、有木之本”的再生思考, 是品味教育阳光、承接文化精髓、构筑教改未来的创造性活动.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 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现笔者就教学反思中得到的认识与体会与同行分享,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学理念反思:建立现代的数学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 更新教育观念, 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 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观察, 自己思考, 自己表述, 自己动手, 自己得出结论, 进而正确认识自我,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案例1]在讲“统计”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统计中的随机抽样的中奖等概率的含义, 我安排学生买了十个乒乓球, 九个白色球, 一个黄色球, 让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 学生体会到中奖与抽奖先后顺序无关, 这样既增添了趣味性, 又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了道理.这样做给原本很枯燥的等概率概念的理解注入了一股清泉.

在平时教学中, 我常让学生归纳解题方法与思路, 每一道例题、习题都让学生主动思考, 每个结论都让学生去归纳总结、完善.每章知识学习结束后又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拓展延伸, 结合实际撰写小论文.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让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会主动学习.

二、教学过程反思: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灵感

灵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是教师行为发展、完善和学生成长、进步的结晶, 是一种带有必然性的偶发现象.新课程带给我们一些以前无法预见的教学新情境, 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灵性点击, 对学生是一种强大的顿悟刺激, 师生大脑中的许多智慧细胞随时有被创造性冲动激活的可能.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 教学新情境的出现, 师生思维的发展, 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的启迪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渗透着欣喜的“智慧的火花”和“奇思妙想”常常是不由自主, 突然而至的.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师生释放出的灵感, 分析灵感产生的背景和人为因素, 否则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案例2]在教学中,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过的知识学生没有掌握, 教师就忙着赶进度;讲过的题目学生还似懂非懂, 新的题目又发到学生手中了.长此以往, 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 学生手中的题目也越积越多.最后造成的结果是:考试的时候学生对题目“熟视无睹”, 看似相识, 但却很难做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尝试这样做:每一次做题之前先发给学生一张纸条 (我认为纸条可以设计得尽量美观一些,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 要求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留意自己不会的或者比较重要的题, 把它们写在纸条上 (只抄题不写答案) 交给老师.然后学生可以在课下找老师, 让老师帮助解决纸条上的问题, 也可以在老师讲完答案, 自己真正弄明白之后找到老师, 由老师“监考”, 完成纸条上的题目.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自由竞争的气氛, 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积分榜”.这样一来,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谁都想得高分.于是问题越来越多, 问题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这样实行了一段时间后, 我们班学习数学的气氛变浓了, 在期中考试、数学竞赛中, 我们班的成绩都比同年级其他班高很多, 在优秀率和及格率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

三、教学手段反思:创设不同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 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课堂容量, 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到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 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 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 让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 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投影仪来完成.教学中还可以自行设计课件, 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在教学中, 我们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 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 单纯靠传授灌输是不能真正学到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的知识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积极合作, 师生互动的过程.

[案例3]在讲授“线性规划”这部分内容时, 我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寻找素材、编制应用题, 师生共同完成.其中学生贾×就针对我校师生共用一个饭堂, 从硬件出发到软件选择, 利用“线性规划”探索这些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 分析教师与不同年级同学吃饭的时间的规划, 撰写了一篇论文, 很有创意.由于有了亲身经历, 又将数学应用于实际, 学生学习兴趣很浓.

四、教师角色定位反思:建构教师多元化角色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张奠宙教授在透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的根本是把握数学实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看学生是否理解数学本质, 是否掌握了数学知识, 是否形成数学能力.我们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 取其精华, 在很短的时间内, 要让学生掌握, 并形成能力, 不但需要教师讲解引导, 而且对教师的讲解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课堂应是充满火热思考的课堂, 而不是游离于数学本身的表面形式上的活跃和探究.而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 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 “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 “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 “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中概念性知识 (包括数学思想方法) 的教学需要学生对每一个数学概念构造自己的理解, 使得“教”的作用不再是演讲、解释或者企图去“传送”知识, 而是为促使学生进行心智建构, 适时、适度、适法地创设问题情境, 进行启发式教学.

[案例4]在《数学 (必修5) 》数列概念的学习时, 我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特征和表示数之间的关系, 适时地体会数列的各项的顺序与其序号的对应关系.在归纳出数列的定义后, 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 设计如下问题:“1, 2, 3, 4, 5”与“5, 4, 3, 2, 1”是同一个数列吗?与“1, 3, 2, 4, 5”呢?请尝试用文字叙述这一特点.

当学生理解了“在两个数列中, 相同序号上的项相同时为相同的数列, 否则为不同的数列”后, 再设计如下问题:数列中的数和它的序号是什么关系?哪个是变动的量, 哪个是随之变动的量?你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哪些相关内容?

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对数列定义进行反思, 并透过数列定义的文字, 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去构造对数列概念本质的自我理解.是以教师要建构自身的多元化角色为学生学习和数学教学服务.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舞台”上的“导演”, 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日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 要把数学的文化价值点穿, 帮助学生体会“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数学解题意境, 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数学.

五、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对学校管理, 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 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 要树立新形象, 适应新课程, 把握新课程.只有这样, 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才能让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更加流畅.

“走出大山, 回头一看, 山原来是这样的.”走出课堂, 回头与教学得失对话, 原来自己的教学有这么多遗憾的地方.如果我们不及时反思, 进行总结, 这些遗憾或许永远隐藏在背后, 不被发现, 重蹈覆辙, 再现课堂.当然, 我们反思并不全是反思错的, 还要反思成功的经验.只有认真地、及时地总结每个教学过程的得与失, 用高层次和水平来思考, 我们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探索教研之路, 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教训, 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奠宙, 宋乃庆.数学教育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篇3:压题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一、MOOCS内涵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指的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中M意为大规模,既指课程数量大规模,也包括学习者大规模。两个O分别代表开放与在线。在Moocs模式下,任何人都有权利注册账号在多媒体,网络社区平台等系统的课程学习体系进行课程学习。C即课程。相比于传统课堂,Moocs具有资源碎片化开放性,学习主体规模化,学习过程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一方面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全球共享,提高英语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写作学习方式的转变;此外促进了教师转变自身角色,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水平。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冲击。如教学内容从系统性变为碎片化,教学方式从课堂教师讲授转为学生知识生成,教学评价从教师评价转向多元评价。MOOC在近几年发展尤其迅猛。2013年,中国知名大学纷纷加入国际MOOC平台,因此这一年也被很多人视为“中国MOOC元年”。

二、基于moocs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在慕课时代,高职公共英语主要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基于moocs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标准设计理念

在慕课时代,该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如下:

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课程资源。Mooc教学强调在线,教师应重视现代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制作教学用具,注重课程微视频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开发课程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通过情境创设进行知识建构。Mooc是以网络为基础,将语言知识以视频的形式聚于云端,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环境。其次,学习资源均以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形式出现,这些微视频创设了仿真的英语学习环境,集视频、音频、情景模拟、教师讲解、师生讨论于一体,内容丰富且生动,有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学习资源及知识来构建新的知识并加以内化。

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个性化教学。Mooc教学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学习观主张学习是个人潜能和内驱力协同作用的结果,反对外在机械灌输的的教学方法。Mooc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作微视频、微讨论、微测验等学习资源并上传网络,学生自己决定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Mooc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让每位学习者都能赶上学习进度,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四、基于MOOC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标准改革内容

1. 教学资源。

教师整合英语教学资源,精心制作教学视频是进行高职公共英语慕课的前提。在慕课形式下,英语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老师首先必须明确每次课的语言学习目标以及学生需掌握主题及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将每个主题打碎,细化知识点,其次进行资料收集和创建视频,将知识点做成10分钟左右的视频,设计与主题相关的仿真语言情境、微讨论与微测验,内容生动,学生们在在线学习阶段,可以反复的观看慕课视频,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 教学模式。高职公共英语慕课教学采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慕课教学的精髓,它绝不是用视频替代教师的自学模式,而是一种把面授和在线学习相整合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在课外通过视频传递给学生之后,学生在线观看视频,参与讨论,进行测验,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协作探究,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外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这样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 教学管理及评价。

慕课背景下的高职大学英语采取多元化的管理评价模式。该管理评价体系由过程性管理考核及期末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且过程性管理考核比重占70%。评价形式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生生互评。过程性管理考核主要包括考勤(在线考勤+课堂考勤),慕课学习笔记,慕课电子证书及课堂表现。为监督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师可结合其他在线平台进行在线考勤。此外为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每次在线学习完之后,都需提交学习笔记或者学习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效果给与相应分数。在面授课上,教师可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任务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进行检测,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情境表演、课堂讨论、协作答疑的活跃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交流能力及表达能力,作为过程性管理考核的一个依据。此外,慕课平台也会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度及完成情况给合格者颁发电子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以压力,促使其学习。期末终结性考核必须要结合高职大学英语培养目标,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加大英语听说在期末考核中的比重,将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及学习结果的监督。

五、预期效果

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慕课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较高的内容,以激发出其学习的动力;进一步地强化并提高其英语学习的效果;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一遍一遍重复学习,把难点吃透,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慕课的在线互动交流和及时反馈也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教师调整其角色。慕课语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导,而是逐步演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对话合作机制的良性互动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主动转变自身的角色。从课堂主导者转变成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整合者,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学习活动的协调者,监管者,教学效果的评估者,反思者。

有效利用了英语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尤其是听说能力。学生在线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各种的英语资源,而且每个主题数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一方面适当的时间确保了学生不会学得厌烦,提高了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处于全英文的学习环境,没学懂的内容,随时随地都可以重复学习,英语学习无处不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六、结束语

Mooc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新思路,关于Mooc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各种原因,如硬件设施,学生缺乏自我监视,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意识等,Mooc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依然困难重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继续深入探索mooc,以更好地实现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摘要:随着慕课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慕课展现出了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慕课也对传统大学英语课堂带来的挑战,本文以慕课教学为出发点,从设计思路,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研究了如何构建基于慕课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关键词:慕课,课程标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13-21.

[2]姜明文,李兴洲.“慕课热”之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2):110-115.

篇4:压题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 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 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初一学生已有了小学六年数学的学习, 经验和知识积累已具备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我们只要引导得法, 安排妥当, 逐步实施, 及时指明, 学生完全可以接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苏科版初一教材内容安排体现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分类讨论思想、用符号表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对比的思想方法、方程的思想方法、逆向思维的思想等。现就在初一数学教学实施中如何体现和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 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了解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把握教学方法和层次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计划分为三个层次, 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等。要求“理解”和“会运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像法等。这里“了解”、“理解”、“会应用”就是教学要求的具体尺子, 随便提高或降低都会给这一基础知识的教学带来困难。特别是若把“了解”层次提高到“理解”层次, 把“理解”提高到“会运用”层次, 学生一开始便会觉得数学思想和方法高深莫测, 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尺子”, 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 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例如: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是数形结合的一种具体表现。只要让学生知道通过数轴上点的位置可以比较出有理数的大小, 感受到用数轴可以很直观地解决有理数的大小问题, 不需要去解释什么是数形结合思想, 用这种思想怎么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经历数学建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 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 学会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进行地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 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独立思考, 不断追求新知, 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 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 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 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 往往

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学张建良

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 有利于对其深入理解和把握。例如用符号表示数的思想, 这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之一, 数学的抽象是从引出数学符号表示数学对象开始的, 在初一阶段教材安排了大量有关用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等内容, 为我们向学生渗透符号表示数的思想提供了方便。

三、通过范例和解题教学, 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一阶段, 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较少, 概括能力有限, 处理复杂问题时想法简单、片面, 造成解题不完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通过例题教学和反思活动, 从具体数学问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 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 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 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中抽出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 在对其分析和思考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从“方法”了解“思想”, 用“思想”指导方法

在初中数学中, 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 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 又相互蕴涵。只是方法较具体, 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 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 比较抽象。在初一数学教学中, 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 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综上所述, 若我们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就注意结合教学内容, 渗透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真正从思想方法的高度去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 就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为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 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标准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 (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 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是新课改中必须掌握的教学要求。

上一篇:单元主题备课下一篇:小学生话题作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