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思考

2024-05-27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思考(精选9篇)

篇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思考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导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国外多元的思想文化涌入中国,会主流意识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在这一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信仰观似乎走向淡化,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的导向作用成为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多元化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当代特定的社会背景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1、日益开放和发展的中国、日益多元化的思想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期,即处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期,处于从传统的非市场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并存。这样的巨大变迁,冲击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政策,从此打开了中国紧闭已久的大门,使中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对外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也是日趋改善,各种信息愈益快速地传播,各种观念四处流传扩散。世界不同类型的文化和思潮在更加众多的领域广泛交流。在相互学习、借鉴和融合中,各种文化思潮发生碰撞和冲突,从而影晌大学生的思想变化。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并不完全一致,比如2010年中 国GDP为58798亿美元,赶超日本的54742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但是整个社会的精神信仰却不容乐观,如前段时间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小悦悦事件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也不能说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既然事件发生了,我以为有一定的必然性。十八个路人面对一个被车碾压的女童都能保持漠然,这说明了什么,仅仅是道德问题吗?我认为不是,我想这是一个特定的时代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是整个社会对于真善美信仰缺失的危机,从我爸是李刚到李双江之子打人,从对喊出救命的人讨价还价到广受关注的彭宇案,从曾经的范跑跑事件到后来的药家鑫杀人,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了社会上存在着信仰危机,是人们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的体现。

这让我们看到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想风貌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感到迷茫,从而在逐步失去方向,什么是信仰、应该信仰什么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客观、科学的对待事实,把追求真理、崇尚真善美,作为自己明辨是非、为人行事的座右铭,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那么那些令人痛心的事件就有可能避免。

2、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

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究竟重不重视马克思主义

--调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地位的调查问卷得出了如下结果

1.学生个人思想状况的调查

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同学目前对于马克思主义都是一知半解,基本原理等内容有所了解翻不全面竟然有60.5%的不想看,没兴趣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的竟有41.9%,只有少数同学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了解。

2.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态度和看法以及教学相关情况的调查。同学们针对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动力大部分都视为是为了修学分,只有少部分的同学是个人兴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非常大的一部分是通过理论课堂的学习了解,高达97.7%,只有非常少一部分是通过其他渠道来的,都不大看好学校教育,大部分同学都觉得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3.学生对马克思足以在中国前景的看法的调查

从问卷调查报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有65.1%的同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少数同学否定了这一观点,有41。9% 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在我国长期发展,少数同学有其他看法。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大部分是肯定的,但是却并不重视,不了解其重要性,甚至会出现抵触的情绪,使得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走向淡漠。

二、浅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的原因

1、社会全面转型的负面影响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当代中国出现了全面的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当代中国已经走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建设时期,与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有了很大的区别。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作用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从感官上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价值所在。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在转型期,我们没有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作为崇高科学的信仰,它发生作用更多的是以隐性的方式呈现,人们不易从感官上直接感觉到。又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受到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西化”、“分化”的影响,人们难免就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漠。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使人们更加注重物质需要和经济利益,这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2] 王成文,宋颖惠.转型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多元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由隐性的潜伏状态转向显性的公开状态,易使年轻的大学生把对理想的人生追求与信念转为一种功利性的为现实所接纳的个人实现价值,造成人生理想的失重,人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一旦被一种功利性的物质追求所取代时,理想主义就变成了实用主义。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功利主义抬头的原因之一。

3、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背离与情感疏远

改革开放开阔了视野,人们往往会忽视中国具体的发展阶段而

盲目的把中国与发达国家相对比,再加上国内的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下岗失业等现象的增多,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从而动摇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又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漏洞和不健全的地方,致使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有些领导干部索贿受贿,钱权交易,执法枉法,弄虚作假,漠视人民群众意愿,侵犯群众利益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疏远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情感。

4、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当代青年人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自我威权的环境中,长大后经常有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甚至还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抱批评态度,在行动上也有很强的反抗性,由此产生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用之在对社会主流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信仰。

它不仅是支撑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还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拥有巨大的物质价值,不但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物质利益,还拥有最崇高的精神价值,激励人类进入最高的精神境界,塑造更完美更高尚的新人格。目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和健全的信仰,正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支柱和精神力量。“我们要倡导一种科学、合理的信仰理性,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导向作用。”

2、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这些普世价值不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退。诸如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使人摆脱寂寞的困扰,弥补因科技发展对人心理和情感联系造成割裂的弊端 ; 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可以帮助人实现人生价值,补在物质的极大富足之后所产生的精神空虚和人生目标的扭曲 ; 同时,人们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使自身变得更加坚强,从而可以消弭在现代人身上出现的悲观失望、堕落自杀等现象。比如小月月事件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对于真善美的怀疑,过度的利己主义。这其实也反映了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对于我们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的精神武器。”,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1、社会方面

现代网络信息以及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各种社会舆论和热门的社会事件都会快速的在大学校园中传播。然而出现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大学生往往过分关注社会上一些负面舆论,对于社会上一些正面、积极的事件却视若无睹,由此便会产生一些悲观情绪,从而也就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社会舆论应该大力宣扬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反映社会进步的事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适当的在大学校园里举行一些有关方面的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2、学校方面

.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高校领导应充分重,同时高校要从学生实际需要

出发,将对学生信仰观念的教育从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转变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重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授内容有所侧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理论教材应侧重实际。

3、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反复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坚定地信服马克思主义。

第三,努力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干扰着人们的科学信仰。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

五、小结

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人们对

某种思想、主义的信奉和遵循。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与信仰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3】信仰理性的合理形态及其生成的社会基础研究,梁小花,陕西师范大学,2009

徐习军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篇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中的精英,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储备力量,他们的政治信仰状况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活跃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多,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而且,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其他多样的冲突矛盾不可避免。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充分认识和深刻分析影响大学 生信仰倾向的原因,探析和阐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中主导地位的时代意义,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指出,“信仰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本质力量和生存发展的把握。”[1]信仰就是人们对其认定的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是一种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和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对马克思的理论及其奋斗方向坚信不移,并且愿意身体力行。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注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2]

现在“信仰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重要和流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说的信仰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教育,即我国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表面富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而中国现存的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政治体制问题等更使得一些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

二、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的科学的信仰,但最近报纸文献上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却存在淡漠的倾向。列举如下: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曾以“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为课题立项。课题组有重点地选择了国内5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山东大学、广州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和成都医药大学作为调研的主要样本采集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研结果认为,当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理想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调研结果显示,对于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问题的回答,文科生的正确率为69.2%,理科生的正确率为39.8%,而理科研究生的正确率仅为20%。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否有说服力和是否过时了这个问题,有4.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而有16.4%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

三、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势必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调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迷失或信仰动摇是难免的社会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的理性认识不够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其身体和生理机能处于成熟高峰,心理发展迅速,处于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同时,他们的人生实践经验匮乏,对外界的认识经验不足,因而对一些错误思潮识别能力不强,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迷失方向而做出错误判断,常常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心理。

(2)转型期的社会变化 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来讲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即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的一种表现。这种断裂主要表现为:伴随着社会的变迁,由传统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日渐衰落所带来的旧的信仰体系(父辈一代的主流信仰体系)的逐渐解体。这一过程又由于现代社会特质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而得以加速。而新的适应现代性社会特质的信仰体系又由于缺乏支持的基础而尚未建立,这就出现了价值体系转型时期的断层现象。

(3)西方多元文化的侵蚀和苏东剧变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学者大肆鼓吹“文化趋同化”和“文化同质化”,试图用资本主义文化来主导世界文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利用其经济、政治、军事优势来控制世界各国外,还试图利用其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促使社会主义国家抛弃马克思主义信仰。20世纪后期的苏东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了低谷,一时间国际上反对共产主义的思潮一浪高过一浪,这种情况自然会使部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4)现实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吸收和借鉴了世界上大量优秀的东西,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增强了人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意识,如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等。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过程,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也乘机而入,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混乱,影响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等原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日渐暴露,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以及腐败问题、社会信用下降等问题,都严重困扰着人们的实际生活,也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四、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持久的生命力,自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150多年来,它不断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规律、道路、方法、战略和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实践,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就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有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而其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都是理想实现的过程,都是追求并实现和谐的过程。对现实的每一步改造都是理想的具体化。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的实现就是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而当代大学生理想的实现又是为共同理想的实现做出的努力。

参考文献:

①中国社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对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研[J].中国干部论坛,2005,01.②卢黎歌、王成文.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对策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③王兴家.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7

篇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思考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时代困境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总结的科学理论, 主要包括哲学唯物主义, 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阶级斗争等学说, 即使在世纪初西方的调查中马克思主义名列第一, 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境。

1. 目前社会主义运动低潮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挑战

自从发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事件后, 很多国家的共产党政

权被替代, 共产党组织机构被解散, 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相对低潮的阶段和时期, 这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员产生了偏差, 认为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前途和希望, 是虚无缥缈的, 甚至质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2. 市场经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冲击

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看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即坚持大公无私, 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理论, 把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前,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带给我们充裕的物质财富, 另一方面也给我们认识世界增加了不少困惑, 尤其是在精神领域。

3. 价值理念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考验

马克思主义价值重点是关系, 即个人与社会的满足关系,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满足自己社会和他人的需求, 自我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的重要部分, 人的价值离不开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依赖个人价值,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他人奉献之间的关系。现在更多的在强调个人索取而非对社会的回馈。

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意义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苏东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主要原因, 但相反的是, 中国仍然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 正如邓小平在当时指出的一样, 不必要惊慌失措, 也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没用了, 消失了, 失败了, 没有这个事情。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态的、封闭的、停滞不前的, 它是一种动态、开放以及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实践、历史、文化融合起来, 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现更加具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 同时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要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必然形成自己特有的核心价值体系, 这是社会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依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上的本质规定,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精神基础,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基本问题, 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居于统领地位。尤其在21世纪的今天,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产生于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呢, 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和困惑, 一种理论要不要坚持, 不在于它产生的时间长短, 而是决定于它科学与否,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从根本上说, 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与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还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和正确的理论, 绝对不是束之高阁的书斋学说, 而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科学理论, 它既是帮助人们改造主观世界以顺应历史进步的思想武器, 也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社会变革, 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同时,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如果不搞社会主义, 而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 贫困状态就不能改变,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上的科学预见, 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 一种学说, 一种制度, 更是一种实践, 它的实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 坚信共产主义理想是最美好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进步的一般趋势, 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作了科学的展望,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彻底消灭了私有制, 阶级和剥削, 全民教育得到极大普及和提高, 人们普遍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共产主义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 共产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 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学, 也没有一条既定的路线可循, 在实践中探索难免会有失误和挫折, 会出同样现各种难以预料的现象, 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同时,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我们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

三、教学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 老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程时, 大多学生听惯了也排斥了,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 这使得政治理论课远离学生, 学生自然感到没有意思, 觉得没有什么用, 得不到启发, 然而,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本身的一些特质, 使得教学难度相比其他课程增大。

1. 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和针对性, 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授课程中, 设计课前五分钟, 让学员真正参与进来, 讲授和授课有关的哲学人物或者哲学小故事, 检验的标准主要有两个, 一是要有效即有用, 二是有趣即喜爱。

2. 做到三贴近

授课内容贴近实际生活, 立足于现实, 注重关注现实, 尽量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辅导教学;贴近学生,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过去死板的只知道学习的孩子, 他们有着新的思想和观念, 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气息, 因此必然要求高校老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思维授课方式, 哈佛大学有一门名为幸福的选修课, 到课率远远超过了王牌课经济概论, 因为这门课着重解决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已经富裕, 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是感到不开心, 不幸福, 而学生听这门课的抬头率关注度达到了100%;贴近教材, 任何授课都不能离开教材而信口开河, 任何拓展的知识和举例也都是建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 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能够在课堂中信手拈来, 左右逢源的老师, 其功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 而是生活积淀潜心研究的成果。

3.

作为一名教授理论课程的老师, 和学生之间并不仅仅是一杯水和一桶水这样简单的量的差别, 自己本身先要做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 才能在授课中避免传播负面思想和情绪, 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引, 真正做到潜移默化。

在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还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教育方式灵活性体现在高度重视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也要做到严格区分信仰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 注重发挥学生的非理性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中的积极作用, 不空谈大道理, 真真切切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生活化,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进一步取得发展, 在中国才更具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N].解放军报, 2011.

篇4:当代青年与宗教信仰

【关键词】青年;宗教;信仰

我国施行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地区宗教教育的保护政策,在被保护的民族地区,可以对其青少年进行宗教的教育,可想民族地区,宗教对青少年的影响比普通地区更大,宗教对青年的影响很强大,如何引导这些青年理性认识宗教和宗教信仰,使宗教更好地服务于这些青年的成长,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人类和宗教的渊源

尽管中国教育向民众宣扬无神论,但宗教在当今社会的影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有关数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宗教信仰者约一亿。[1]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膜拜和信仰,比如藏族和回族全民信教。

宗教堪称是人类世界中最古老、最神秘、最不可思议的领域。[2]赫·斯宾塞认为,“宗教是对超越人类认识的某种力量的信仰。”贝格尔说:“宗教是人建立神圣世界的活动。”宗教思想家蒂里希的说法是:“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马克思主义从所谓的唯物观上加以阐释:“宗教是人们思想中对于统治着他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一种歪曲和颠倒的反映。”

很多人认为宗教是唯心的,宗教却以神秘的姿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当今,西方英美国家,尽管科学文化水平发达领先,但国民们还是把宗教作为生命中的信仰,当遇到灾难时候,大家会一起祈祷“上帝会保佑我们、上帝和我们同在”;人是一种带有灵性的但需要安全感和庇护的高级生物,在很多让人类感到无助和无能为力的时候,人们希望心中的神灵能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同类。

2.宗教对人和社会的影响

宗教既是一种信仰实践,也是一种社会力量,宗教现象长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2.1宗教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首先,宗教作为法律、道德的辅助手段,具有加强民众道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3]宗教道德教育和世俗道德教育一起,对良好的道德保证和法律实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维持良好秩序的重要工具。利用宗教影响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是新加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大特色。新加坡是一个物质和精神文化都比较发达和文明的国家,大多数新加坡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从中吸取相应的道德观。因而新加坡政府把宗教信仰看作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并认为它是新加坡人精神意识、社会责任的源泉。[4]

除此,宗教是无国界的,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纽带,加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纽带,密切联系世界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增进各国人民之间联络感情。

2.2宗教对社会的消极作用

宗教对社会的消极作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宗教往往成为麻痹人民群众斗争、维护反动统治的、缓和阶级矛盾的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不难发现,某个时期,某些别有用心的统治者通过宗教的幌子,达到自己某种目的。另外,宗教一旦被反动政权利用,则成为极大的危害社会的因素。

以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十字军东征为例,统治者用“拯救圣城”口号,借着上帝的名誉号召民众“凡是参加十字军的人,上帝都会免除你们的罪恶,让你们死后升入天堂”。 十字军东征是典型的以宗教的名誉来欺骗民众进行的政治活动。

现代社会,仍旧有很多别有用心的反动或者分裂分子打着宗教的幌子,比如乌干达的邪教,中国的法轮功,都是以宗教的幌子号召自己善良的信徒们以暴力或者无声的方式去达到自己让人不齿的目的。牺牲的不过是无辜的信徒,获得利益的是那些暗藏动机的阴谋者。

2.3宗教对人生修养的意义

宗教道德对人生修养比世俗道德更有约束力。

宗教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隐含着非常丰富的人生修养和道德教育思想。[5]

所有的宗教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教化自己的信徒要心中有爱,爱人爱己,关怀生命。儒家讲仁爱、佛家讲慈爱、基督教讲博爱、伊斯兰教以行善为中心、以及慈悲普度、亲情孝道、改过迁善的宗教伦理思想,对人的思想净化和人生修养有强大的号召和牵制力量。同时,宗教宣扬慈善友爱,扶贫济困,宗教的目标一般都有人道主义色彩,提供教育组织,提供医疗及福利服务等,这与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共同之处。[6]宗教对个人的思想净化和道德行为有着指引的力量,对人生修养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

3.青年与宗教

青年选择宗教信仰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3.1青年为何喜爱宗教

青年处于心理的断奶期,这个时候的青年人生和价值观基本还没有定向,同时缺乏科学理论和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对客观世界和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和解决的途径,还没有树立起坚强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在这个期间青年往往更会遇见情感、升学、工作等方面的困惑和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当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由于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它们,从而产生了悲观失望以至消极厌世的思想,不少青年就是为了摆脱自己的精神苦恼而求助于宗教。

3.2宗教对民族地区青年的影响

国家施行民族地区的宗教保护政策,实施宗教保护的民族地区中可以实施完全或不完全的宗教教育。在有浓烈的宗教信仰的民族地区,宗教伴随着这些地区青少年的成长的始终,对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和人生修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在国家政策保护下施行宗教教育的地区,以云南大理某村为例(该村为回族村,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儿童从小跟着大人做礼拜、诵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会被送到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阿訇)开办的学校里接受科学的和宗教的教(下转第382页)(上接第383页)育。在学校里,儿童们除了读书识字之外就是感受宗教的熏陶:读经、祷告、做礼拜,接受伊斯兰教思想,所有孩子长大后都成为非常虔敬的穆斯林。该地区的孩子们就在这样浓厚的宗教氛围下长大,他们思想里有根深蒂固的本民族宗教观念,伊斯兰宗教的信仰对这些民族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有深远的意义。

4.结语

不管是单一的人类个体还是庞大的民族和人类,都需要寻找一种事物作为自己的信仰,自人类社会诞生至今,人们都在选择宗教作为自己的信仰,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我国个别民族边疆地区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冲突和分裂事件,参与事件的大多是青年人,是什么力量在召唤和驱使大家要颠覆现有呢?十字军东征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今天社会主义的青年绝对不能再在宗教的诱饵下成为牺牲品,不能被宗教瓦解了意志,不能被某些东西迷惑。

青年,尤其是當今的大学生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接班人,青年们要热爱科学,热爱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要反对迷信和盲目的信仰。■

【参考文献】

[1]权自然,包细妹.青年信教原因的深层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胡春风.宗教与社会[M].

[3]吴倬.宗教信仰与人的精神境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4]陶乐.新加坡道德教育启示[J].科教论坛.

[5]苏树华.中国宗教与人生修养[M].

篇5:道德滑坡与信仰危机困扰当代青年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教育]

信仰是人的精神和生命、思想和行动的终极依据,信仰的意义就在于肯定灵魂肯定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破解,进而又不断的超越自我,重塑自我,获得生命与人生所带给我们的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的的过程中,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本职工作,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信仰是人的精神和生命、思想和行动的终极依据,信仰的意义就在于肯定灵魂肯定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破解,进而又不断的超越自我,重塑自我,获得生命与人生所带给我们的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青少年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的现象,而这种信仰危机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精神痛苦、失落迷茫、无所适从的负面效应,使他们的心灵经常处于无住、疏离、漂泊的感觉之中,像风中摇曳不定的浮萍,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理想信仰的缺失,一些青少年对民族文化和国家历史的认同开始淡化,对党和政府缺乏了解与信任;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对人生失去信心;对社会产生不满,甚至是为偏激错误的思想所俘虏,毁掉个人人生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有人这样形容当代青年:他们是社会生活这根硕大无比的竖琴上的一根最敏感的弦,调拨得当,可以奏出激昂慷慨的进行曲;反之,则可能变成杂乱无章的噪音。那么,谁是这位调拔的人呢?他又将如何去调拔得当呢?我想这个人就是“教育”。良好的教育不仅是青年的未来,也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处在中国社会空前大转轨时期的年青人们,面对的困惑与困扰也是空前的,尤其是道德滑坡的困惑与信仰危机的困扰,更是带有根本性的。因为,信仰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支撑和生存寄托,是人生继续的动力源泉。

1980年《中国青年》发表了一篇名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文章,第一次将信仰危机这样一个现实而严重的问题呈现了出来。自此,对于信仰危机对当代青年困扰的讨论与思考,便不绝于耳,人们探寻着破解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而这种关注最大的积极结果,应该算是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思想道德与信仰观念教育的不同程度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除了教育体制和教学机制的问题以外,教育方法的不对应和教育理念的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对此,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如何改进教育方法,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应是重点关注的内容。首先是正视我们在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尤其是信仰教育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的现实,以及长期以来实行的应试教育制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信仰与理想教育的观念与机制。人的理想和信仰是在幼年及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所以理想信仰教育也要从这一时期开始,在释疑解惑的过程中,让他们懂得什么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为什么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问题。如此才能让他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进而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走出道德风险的威胁,如何让当代的青年摆脱信仰危机的困扰,以使其拥有健康美好的明天,也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是我们的教育所要担负的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思考与创新的现实。

附:

《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来源:中国青年1980年第5期

编辑同志:

我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回顾我走过来的路,是一段由紫红到灰白的历程;一段由希望到失望、绝望的历程;一段思想长河起于无私的念头而终以自我为归宿的历程。

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小学的时候,听人讲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雷锋的日记》。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英雄的事迹也激动得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我还曾把保尔关于人生意义的那段著名的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本的第一页。日记本用完了,我又把它抄在第二个本上。这段话曾给我多少鼓励啊。我想,我爸爸、妈妈、外祖父都是共产党员,我当然也相信共产主义,我将来也要入党,这是毫无疑义的。

后来我偶然看到一本过去出的小册子《为谁活着,怎样做人》。我看了又看,完全被迷住了。我开始形成了自己最初的、也是最美好的对人生的看法: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人活着,就应该有一个崇高信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我陶醉在一种献身的激情中,在日记里大段大段地写着光芒四射的语言,甚至一言一行都模仿着英雄的样子。可是,我也常常隐隐感到一种痛苦,我眼睛所看到的事实总是和头脑里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尖锐的矛盾。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就开始了,而后愈演愈烈。我目睹了这样的现象:抄家、武斗、草菅人命;家里人整日不苟言笑,外祖父小心翼翼地准备检查;比我大一些的年轻人整日污言秽语,打扑克、抽烟;小姨下乡时我去送行,人们一个个掩面哭泣,捶胸顿足……我有些迷茫,我开始感到周围世界并不像以前看过的书里所描绘的那样诱人。我问自己,是相信书本还是相信眼睛,是相信师长还是相信自己呢?我很矛盾。但当时我还小,我还不能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况且过去的教育赋予了我一种奇怪的能力,这就是学会把眼睛闭上,学会说服自己,学会牢记语录,躲进自己高尚的心灵里。可是,后来就不行了。生活的打击向我扑来。那年我初中毕业,外祖父去世了。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突然变得冷酷起来,为了钱的问题吵翻了天。我在外地的母亲竟因此拒绝给我寄抚养费,使我不能继续上学而沦为社会青年。我真是当头挨了一棒,天呵,亲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那么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将会怎样呢?我得了一场重病。病好后,借助几个好同学的力量,给街道办事处写信,得到了同情,被分配在一家集体所有制的小厂里,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那时候,我仍然存在着对真善美的向往,也许家庭的不幸只是一个特殊的情况,我现在已经踏上了生活,生活还是充满诱惑力的,她在向我招手。

我相信组织,可我给领导提了一条意见,竟成了我多年不能入团的原因……

我求助友谊,可是有一次我犯了一点过失时,我的一个好朋友,竟把我跟她说的知心话悄悄写成材料上报了领导……

我寻找爱情。我认识了一个干部子弟。他父亲受“四人帮”迫害,处境一直很惨。我把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同情都扑在他身上,用我自己受伤的心去抚摸他的创伤。有人说,女性是把全部的追求都投入,只有在爱情里才能获得生命的支持力。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尽管我在外面受到打击,但我有爱情,爱情给了我安慰和幸福。可没想到,“四人帮”粉碎之后,他翻了身,从此就不再理我……

我躺倒了,两天两夜不吃不睡。我愤怒,我烦躁,我心理堵塞得象爆炸一样。人生啊,你真正露出了丑恶、狰狞的面目,你向我展示的奥秘难道就是这样!?

为了寻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我观察着人们,我请教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初出茅庐的青年,兢兢业业的师傅,起早摸黑的社员……可没有一个答案使我满意。有许多人劝我何必苦思冥想,说,活着就是活着,许多人不明白它,不照样活得挺好吗?可我不行,人生、意义,这些字眼,不时在我脑海翻腾,仿佛在我脖子上套着绳索,逼我立即选择。

我求助人类智慧的宝库——拼命看书,希望从那里得到安慰和解答,但看书并没有使我从苦恼中得到解脱,慢慢地,我平静了,冷漠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人毕竟都是人啊!谁也逃不脱它本身的规律,在利害攸关的时刻,谁都是按照人的本能进行选择,没有一个真正虔诚地服从那平日挂在嘴头上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过去那些宣传,要么就是虚伪,要么就是大大夸大了事实本身。

对人生的看透,使我成了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我谴责这个庸俗的事实;另一方面,我又随波逐流。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几乎成了我安抚、平复创伤的名言。我也是人。我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我是一个合理的人,就象所有的人都是合理的一样,我也挣工资,我也计较奖金,我也学会了奉承,学会了说假话……做着这些时,我内心很痛苦,但一想起黑格尔的话,内心又平静了。

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就象太阳发光,首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已。所以我想,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也成为必然的了。这大概是人的规律,也是生物进化的某种规律——是任何专横说教都不能淹没、不能哄骗的规律。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仿佛只要松出一口气,就意味着彻底灭亡。真的,我偷偷地去看过天主教堂的礼拜,我曾冒出过削发为尼的念头,甚至我想到过死……心里真是乱极了,矛盾极了。

编辑同志,我在非常苦恼的情况下给你们写了这封信,我把这些都披露出来,并不是打算从你们那里得到什么良方妙药,如果你们敢于发表它,我倒愿意让全国的青年看看。我相信青年们心是相通的,也许我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Over 另附一篇小的体会文章:

善教者,有良方

原作者:某校老师 葛庆明

在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校昨天进行深入学习动员布署,并组织了第一轮的集中学习。通过会议动员和学习,我对本次举行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的重大意义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获心得体会如下: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工作,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党的十七大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有些人提出现在中国存在信仰危机,确实,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并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但是在不少人心中基本没有什么信仰,青少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曾有人做过调查,青少年信仰混乱者大约有40%左右。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理想教育是当前文化建设最紧迫、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在我们的教育中自始自终都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理论教育尤为突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灌输法学生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自身素质,等等。学生当时真的能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和教育吗?有不少学生在毕业后对我说,老师,真后悔当时没听你的话,没认真学习,不好好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现在我对很多知识都很明白了。最初我并没把学生的话当回事,以为学生也就是说说而已。现在我猛然醒悟——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教学中,我们只是把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而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去领悟和掌握知识,在这种灌输中学生的积极性慢慢被抹煞,当然不会理解理论知识了,如此,谈何理想教育?所以,我们要敢于放开,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服好务而已。

“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没少提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以前我们的教育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一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学生在学习中有多少实践机会?我们都明白——很少很少。也难怪学生说“怎么一些知识上学时不理解,现在理解了呢?当时我真笨!”学生真笨?当然不是。如果我们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他们就不会有这样的“遗憾”了!还是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其本真吧,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在过程中他们就会明白知识,甚至会发现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是所谓“实践出真知”吧。

篇6:爱国主义与当代青年

论“爱国”的不可选择

在钓鱼岛问题持续保持高温的环境下,“爱国问题”逐渐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尤其在各地反日游行中相继爆发混乱后,人们开始以理性角度重新审视“爱国”这个似乎已经老套的词。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看重“国家”这一概念。从很早以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词就成为读书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其中“治国”既体现了人的政治抱负,更是读书人对于国家负有责任的一种象征。在之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这种责任又与忠君、爱国联系在了一起,无法分割,构成了中国传统的“爱国”文化。

近代以来,随着清王朝的腐败、积弱,以及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新一代有识青年,以救国为己任,运用先进思想,推翻了封建统治,从此,“忠君”退出了历史舞台。近三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的方向已经逐渐从经济向政治、思想扩散,西方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思潮不断影响着国民的意识形态。结果之一,便是在“爱国”这一传统话题上,出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与纠葛,以及随之而来的难以选择。那么“爱国”真的是我们的选项吗?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我认为,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是毫无疑问的。国家,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实际上是代表了整个民族,整体群众。而我们处于这样一个群体之中,应当对这个群体负有责任,这种责任根源上来自于人类的群体性以及我们更高级的感情归属问题。人类的群体性是无可争议的,我们成长、生活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身边人的努力付出,我们的身份只不过体现了我们的不同分工,而不是我们的地位。因此,从生物学根源上讲,我们的个体利益需要服从于群体利益。现代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犹豫与怀疑其实是由于我们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个体思想。个体思想的产生不可否认是一种进步,它是人类思考能力,创造性,丰富情感的来源,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源动力之一。但是,个体思想并不意味着否认我们的群体性,而极端的个人主义以及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导致了放弃群体利益,这在某一层面上市“不爱国”的体现。

那么,现代社会,人类的群体性是不是已经消失或者不重要了呢?明显不是,我们的生产生活依旧依赖于群体,利益总量是不可无限增长的,对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必定会对群体利益产生危害,这样的选择无疑是对我们所在的群体的一种背叛,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损害群体利益最终也一定会损害到自己的个人利益,最终得不偿失。

篇7: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的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文法与经济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信仰,更好地完成毛概课社会实践的调查活动,我们特别组织了此次调查,希望得到您的合作与支持。本问卷不记名,不对外公开,请如实填写,谢谢!

请注意,以下所有题目均为单选,请不要多选或者漏选,谢谢合作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属于下列哪类?

A文科生B 理科生C 其他

4、您现在所学的专业是()

A 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B别人帮你选的C 自己随意选的D 服从学校调剂的5、你对自己专业的喜爱程度:

A 非常喜欢B喜欢C 一般D不喜欢

6、您大学四年的主要目的是()

A 取得文凭方便工作B 学习知识C 提高个人修养

7、您激励自己奋斗的主要动力是()

A金钱与权力B自我价值的实现C 报答父母E不清楚

8、您有明确的人生追求或信仰吗?

A 有,而且是固定的B 有,但是变换频繁C 没有

9、如果您有人生追求或者信仰,属于下面哪种情况?

A有(宗教)B有(非宗教)

10、您认为现在确定人生追求或信仰对大学生有没有影响?

A有,而且意义深刻B在一定程度上有C没有

11、如果您与他人交流关于人生追求或信仰的问题,您会选择

A家人B老师C朋友同学D社会人士E其他

12、您的人生追求或信仰主要是受谁影响的?

A家人B朋友同学C老师D爱人E自己

F名人或者自己敬佩的人G其他

13、对于目标实现情况,您同意以下那些观点()(可多选)

A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B但尽人事,各凭天命C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D只要过,就应该坦然面对一切得失

E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4、您认为是否应该给自己树立目标()

A 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

B应该树立,但是现在还没有明确人生目标C 不知道

15、您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

B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C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不为将来担忧。

D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16、您觉得当今大学生前途如何()

A光明B迷茫C 不容乐观D无所谓

17、你的大学生活怎样()

A非常忙碌,过得很充实,很精彩,自己很满意

B虽然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

C 正日无所事事或沉迷网络世界等,非常颓废,感觉只要混过大学就好。

D 虽很休闲,但生活很令自己满意,就是自己要的大学生活

18、如果您有目标的话,您的目标主要是关于?

A金钱与物质B恋爱与家庭C个人事业D社会事业

E纯粹是某些精神追求F国家与民族G其他

19、在您的人生追求中,你认为以下哪种人生才算是幸福的()

A 安逸闲适B财产富足C权倾一方D家庭美满,事业成功

E身体健康F执着理想G其他

20、是否想过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A从来没有,也觉得两者之间没多大联系。

B想过一点,偶尔会关注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但是不会主动将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

C很认真地想过,密切了解国家发展动向,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国家的建设。

21、您赞同“人为信仰与追求而活”吗

A非常赞同B一般赞同C不赞同D无所谓

22、您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与信仰有何想法?(请写出个人观点,麻烦您了)

23、最后,有个小问题,您信仰或者认同共产主义吗?

A非常认同B一般认同C不认同D 不清楚

篇8: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思考

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力军, 祖国发展强大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健康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前进发展步伐, 而他们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壮, 更重要的是精神维度和价值取向的正确。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高校的大学生正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坚守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帮助当代大学生健康发展, 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 时刻关注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变化, 重视研究当代大学生精神信仰显得格外重要。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通过随机抽样, 对辽宁省部分高校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5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 最终收回问卷495份, 其中有效问卷493份, 有效率99. 6% , 包括男生221人, 女生272人; 覆盖工、文、理、经管类和艺术类各年级学生。

三、调查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1、信仰迷失。在调查中, 针对“信仰对当代大学生重不重要的问题”, 有44. 3% 的学生认为信仰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 有45.3% 的学生认为信仰对大学生来说一般重要, 有6. 4% 的学生认为信仰对大学生来说不重要, 还有4. 0% 的学生认为一切都无所谓与自己毫不相关。对“当代大学生是否缺失精神信仰”这一问题, 有48. 7% 的学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认为当代大学生确实缺失精神信仰, 有12. 9% 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不缺乏精神信仰, 另有38.4% 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当代大学生是否缺乏精神信仰。此外, 在大学校园中, 还有部分大学生面对人生重要课题, 如择业、社会交往、恋爱与婚姻时, 总是感到迷茫困惑、前途未卜, 产生了畏惧与恐慌的不和谐心理状态, 这些负性情绪更加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2、信仰形态的多样化。通过调查发现,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形态, 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他们的信仰对象有超自然的信仰如宗教和神学, 所占比例13. 1% ; 有社会信仰如共产主义, 所占比例45. 5% ; 有实用信仰如崇尚拜金主义, 所占比例3. 6% ; 还有社会信仰如来自自然科学方面, 所占比例54. 9% 。由此可见, 在信仰对象的选择上, 既有来自东方的, 也有来自西方的, 还有传统与现代相交集的。正是由于信仰形态的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精神信仰的迷茫。此外, 在调查中我们也能够看见共产主义、自然科学等信仰在当代大学生信仰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 社会对物质的创造已是应有尽有, 当代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追求已占据主导地位。总之, 通过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 当代大学生在信仰上逐渐呈现多样化。

3、个体认知的差异。个体存在着个性差异, 加之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受教育的程度和方式等等原因导致了个体的差异性。在调查中, 就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这一问题时, 有44. 9% 的大学生 认为精神 生活对他 们很重要, 有17. 9% 的大学生认为物质生活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有24. 7% 的学生表示自己不清楚, 有12. 5% 的大学生觉得都差不多。可见近半数的大学生表明对精神信仰的需要和渴求, 仍有37. 2% 的学生没有明确立场。问卷中当问到关于幸福的定义时, 47. 5% 的大学生认为幸福就是有自己的信仰, 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有32. 6% 的大学生选择 家庭和谐 健康, 2. 6% 的大学生 选择腰缠 万贯, 17. 3% 大学生选择享受生活无忧无虑, 这一方面可能与大学生自身处于特定的心理发展不稳定期有关, 另一方面体现出认知程度的差异性。

四、调查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表明, 辽宁省高校中52. 5% 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信仰, 仍有大部分学生不清楚或没有。16. 7% 的调查对象认为信仰能够带来事业上的成功, 11. 1% 的调查对象认为信仰能够带来家庭幸福, 24. 9% 的调查对象认为信仰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45. 9% 的调查对象认为三者兼有, 另有1. 4% 的调查对象认为信仰还能够带来其他方面的东西。在当今的大时代背景下, 经济发展的迅速带来了多种多样思想形态, 各种诱惑带来刺激的同时, 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以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态去面对, 将会趋从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而导致自我迷失、信仰迷失。

五、结语

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 关心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是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关注、关心的同时, 也应该静心去认真思考和研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下, 如何强化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信仰问题,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平方.不可忽视大学生的精神文明[J].探索与争鸣, 1996

[2]马永忠.基于信仰结构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重建[J].甘肃社会科学, 2007 (4)

[3]宋兴川.大学生精神信仰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博士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 2003

篇9: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思考

作者:杨欢09杨旭05陈秋08吴雪寒07赵一晗03陆丹06 摘要:

此次调查报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的人生追求与信仰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追求上有了很大变化,积极健康、务实进取成为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追求方面体现在1.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2.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3.重享乐安逸轻艰苦奋斗。4.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而信仰方面则出现了信仰危机。此调查报告在正文中将具体阐述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词:

追求 价值观 信仰危机 教育 实践

正文: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求。从追求上来看上,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变化趋势之一是:努力寻求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积极健康、务实进取成为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许许多多的国家大事都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对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充满希望,对火热的生活充满激情,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主流趋向积极健康、乐观进取。但是他们的一些价值观也存着一些问题。

本次调查也围绕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及信仰问题,进行较大样本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出现了总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危机。在这场信仰危机中,信仰呈现混乱和无目标无计划的状态。有80%的学生认为信仰对当代大学生重要,有20%的学生认为信仰对当代大学生无所谓。绝大部分学生知道要树立目标,但是还没有很明确的打算。下面先提出一些追求方面的问题。1.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很多人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可是到了社会公益事业为某某同学捐献爱心捐资捐物时又有几个人能做到?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把挣很多钱发大财做百万富翁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学习,有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呼“60分万岁!”;有些就是以大学的文凭为上升的跳板,就是想出人头地、谋取金钱权利„„这些都使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困惑和焦虑。

2.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学识、才能、人际关系和机遇,而忽视了个人品德的关系,所以才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在自身的道德或是能力上出现滑坡,个别学生不讲道德,损人利己,见利忘义,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鲁,谈吐庸俗,思想肮脏龌龊,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不得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重享乐安逸轻艰苦奋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很多高收入阶层,国家政策也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一来,不少“大款”一高消费为荣耀,挥金如土,一掷千金,加上社会舆论和媒体的大肆渲染,网络的快速传播,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作为思想比较先进的一代,他们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和影响,少数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他们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成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久而久之,大学生这个团体就开始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为了追求高消费有些同学不惜一切代价,不安心学习,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

当代大学生多数赞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了国家、为集体做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是目前个人注意、利己主义在学生中有很有影响,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万事万物追根问底无非是为了个人利益,“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的观念在逝去,这些在无形之中都导致了对集体主义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我们也对信仰危机产生的几个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调查数据表明,78%当代大学生对当今社会的拜金主义等观念产生了不屑或者是逃避的情绪,开始对家庭幸福,和谐美满,奉献社会充满向往。下面我们对影响大学生信仰出现危机的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讨论:

其一,对信仰自由的模糊认识。宪法给予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力,法不禁止即为无罪,合法的东西为什么有人还要横加指责并干涉呢?

其二,对科学家信仰宗教问题的认识。很多大科学家似乎接受上帝这个概念,有些科学家本身信仰宗教,因此,许多大学生认为科学与宗教信仰并不相孛。总体来说追求与信问题的出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当今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是目前许多高校关注的热点。可是当今许多大学生,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却缺乏激情和动力。很多学生思维方法简单,不够成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的矛盾现象。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方面,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不同程度被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成为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人生价值观的偏斜,限制其进一步发展。这就是自我意识凸现,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获得的强烈表现。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创新

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

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青年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倾向,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

3、青年学生自身特点的变化是其人生价值观现成的内在因素

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这对其人生价值取向上所造成的问题引起重视。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变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并产生错误的政治观念,进而也影响到当代青年主流政治倾向的正常发展。

4、人生追求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它存在着个体差异和整体的一致性。

5、在社会竞争日益残酷的今日,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已经不在满足于单纯的精神追求了,更多对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向往占据了他们为生活定义的大部分空间,在大学中经常听到有人在说生活很无聊,而比起上个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学生来,这一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要高出很多,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是相当的丰富,可是以前的大学生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却能感到生活的很充实,这主要原因是那时侯的人想的很单纯他们对精神的追求要高于物质,一个人可以为了一个无法触摸的理想不息奋斗,而我们的大学校园中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6、人生中教育与实践的脱离。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人生中教育与实践的脱离信仰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且出现了总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危机。在这场信仰危机中,信仰呈现混乱和无目标的状态,新的信仰并没有确立。现在的大学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能力很强,捕捉信息的能力很强,再者大学生的毕业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导致个人思想观念的改变,原有的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被怀疑否定和抛弃。他们不想受任何的限制。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关于金钱和前途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在学校中,我们接受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主流的东西,然而,当代在校大学生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共产主义理论极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以上阐述了在追求方面出现问题和产生信仰危机的某些原因.结果表明,当代在校的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是一种受世界文化影响的现象,有很大程度的社会根源.当代在校的大学生之所以信仰出现多元化,是因为对现实价值选择的困惑,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批判社会现象.针对此次调查报告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拥有正确的信仰与追求,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

3.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水平。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人生追求是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人生追

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个人的性格、学识修养和所处环境的差异性,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也会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不能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都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作为当代大学生,无论个人有什么样的愿望,基本宗旨永远不能忘,正如鲁迅所说,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所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志存高远,追求高尚,端正心态,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调查问卷

为更好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及信仰的现状,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这份“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问卷。在此,诚邀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期望您能在百忙中抽空填写这份只需要几分钟的问卷!注:本次调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对于您的问卷填写情况我们将给予保密,请您放心回答。感谢您的支持与积极参与!衷心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性别:年级:专业:

1.你是否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是否

2.你是否觉得身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追求?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应该树立,并仔细考虑和对待无所谓暂时没去考虑

3.你的大学生活?多选题

以学习为重中之重,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广交朋友以寻找心仪的对象为重更注重发展兴趣和培养能力及时行乐其它_____________

4.您现在的学习目标是?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争取成绩达到优秀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考好考差无所谓没有学习目标其他____________

5.大学毕业后以什么样的方式继续自己的人生追求?继续学习就业自主创业边工作,边学习其他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人生追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多选题]

健康金钱权力理想知识情感其它_________

7.当你的人生追求与国家所提倡的相冲突时,你会怎么办?

继续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放弃,以国家为重其它

8.你会如何实现你的人生追求?全靠自己奋斗自己努力为主,别人帮助为辅别人帮助为主,自己努力为辅顺其自然

9.你对你的人生有长期计划吗?有,而且时时提醒自己努力去实行计划偶尔想过,但没认真去实行没有,觉得没必要没有,觉得有必要,但不知如何制定

10.关于以后所从事的职业,首要考虑的是?薪酬待遇社会地位兴趣偏好 国家需要父母的期望

11.信仰是指人们对于每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等极度相信和尊敬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的行为。你有信仰吗?有没有

12.你认为你自身是否需要具备信仰?是不清楚否

13.你认为信仰能对你现在或者将来的人生带来什么影响?提供行为导向,给自己以动力。是价值观的一部份,是判断事物的标准的体现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没影响

14.你觉得理想与信仰是一个人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吗?十分赞同比较赞同一般不赞同

15.你认为当一个人物质生活优越后,其信仰会不会受影响?会不会

16.哪一类人是你比较崇拜的人?[多选题]

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解放军明星探险者其他

17.你对自己的评价是?有理想和抱负,积极为自己的追求努力,抱着乐观的态度虽知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不为将来担忧觉得前途无望,为之焦虑却不知如何排遣和改变现状其他__________

18.下列哪一项能给你的动力最大?学校理想信仰教育励志的影视、书籍等作品英雄、偶像的行为事迹长辈的教诲朋友的鼓励

19.在外界利益驱动下,你还会坚持自己的原则,言行一致吗?会不会

上一篇:感恩教师演讲比赛总结下一篇:电视节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