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团队教练

2024-06-01

高绩效团队教练(共6篇)

篇1:高绩效团队教练

高绩效教练

2016年02月27日

樊登读书会

此为会员专享内容

作者介绍

约翰·惠特默爵士以其在教练领域的杰出工作获得了国际教练联合会授予的总裁奖。他与国际绩效咨询公司(Performance Consultants International)一起为企业从事教练和团队建设方面的咨询和演讲工作。他著有关于运动、领导力和教练的五本著作,其中《高绩效教练》最为著名,销量超过50万册,并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

在英国、瑞士和美国运营企业后,约翰先生与蒂莫西.高威建立了内心游戏公司,在为运动和企业培训领域介绍新方法方面影响很大。约翰先生的职业生涯始于职业赛车手,属于法国勒芒非常成功的福特车队,并在20世纪60年代赢得了英国和欧洲Saloon Car 冠军。

一个惊人的发现

为什么滑雪教练可以培养出网球高手?

作者发现滑雪教练在给网球选手指导时,往往可以更加快速地提高选手的水平。因为他们并不会打网球,所以并没有任何指导和介入。相反,他们会询问选手的感觉,让选手自己体会自己的现状,然后做出调整。

滑雪教练的询问帮助网球选手找到了自我的状态,并且自己去承担成长的责任。

我们在生活中发现

当有人问你该怎么办的时候,你只要给他建议,对方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找不能实现的理由和借口。然后说你不了解情况,对他不能感同身受。甚至认为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只会指手画脚。

我们对员工一遍遍地教训和指点,收效总是不大。因为他根本没觉得这是他自己应该要解决的问题。其实:

80%的员工在问你怎么办的时候其实都已经有了答案;

70%的情况下领导给与的建议都是错的;

因此,放弃指导比学习教练更难 教练存在的前提:相信人的潜能

我们应该看到人们的潜力,而不是他过去的表现。很多员工在工作之余都有着独特的特长,比如打麻将,或者玩航模什么的。这说明他有着极强的创造力没有在工作中得到释放。只要你能调动他们的潜能,他们都将成功。

教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觉察感,目标和自信。而不是替对方解决问题、羞辱他、给他压力。

教练互动的深层目标是帮助对方建立自信。归根到底,能否给对方足够的自信,将决定着辅导的成功与否。

作为教练的管理者

用心支持,而不是威胁。很多管理者对下属的支持方式就是威胁,或者隐藏得很好的威胁。“你如果干不好的话,会影响你的未来哦!”用心支持的含义是,你首先绝对相信对方能够做好。你的责任是调动他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他梳理清楚目前的状况,并自己找到行动计划。而不是告知行动计划。管理者喜欢给与指令的最重要原因是怕麻烦。直接告知,让他们听话最简单。但要知道,只有通过辅导,让对方学会了怎么做,并且愿意去做,这个人才算真正培养出来了。只会接受指令的员工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你的延伸而已。你并没有学会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

教练与指导的本质变化 如果我们不改变方向,就必须对未来的结果负责。不学习教练,继续你对员工的指导,你的工作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你依然会觉得员工没有执行力,员工依然不会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指导会很容易让员工感觉到是指责,而指责会引起防卫,防卫会降低自我觉察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明明有很大问题可他自己就是没感觉的原因。因为他的自我防卫不允许自己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有通过教练,才能令他思考自己的现状和问题。

什么是有效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不试试新的销售方法?”和“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没有尝试新的销售方法?”这两个问题意思一样,但第一问题有责难的意味,容易引起对方的自我保护。第二个问题会比较容易令对方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分析上。

GROW模型

GROW辅导的关键原则

Goal:目标设定的常用问题

你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话,那是什么?

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什么时候实现?

实现目标的标志是什么?

如果需要量化的话,拿什么量化你的目标?

Reality:关于现状的常用问题

目前的状况怎样?

你如何知道这是准确的信息?

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如何?

你都做了些什么去实现目标?

都有谁和此相关?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

是什么原因阻止你不能实现目标?

和你有关的原因有哪些?

在目标不能实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是什么令你…… 其他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你都试着采取过哪些行动?

Options:你有哪些选择?

为改变目前的情况,你能做什么?

可供选择的方法有哪些?

你曾经见过或听说过别人有哪些做法?

如果……会发生什么?

哪一种选择你认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这些选择的优缺点是什么? 请陈述你觉得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打分。

如果调整哪个指标,可以提高行动的可能性?

Will:你要做什么?

下一步是什么?

何时是你采取下一步的最好时机?

可能遇到的障碍是什么?

你需要什么支持?

谁可能对此有帮助?

你何时需要支持,以及如何获得支持?

教练的实践 一开始你可能会不适应,总是容易介入到对方的问题当中。但当你开始思考对方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时,教练就开始走向失败了。因为你的介入,会让对方停止对自我现状的思考,也跟不会去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所以教练的良好状态是问的人很轻松,只管按照框架提问。被问的人很严肃,绞尽脑汁在考虑问题。

最简单的开始方法,就是当有人问你该怎么办的时候,从Goal的问题开始一个一个问起来。

GROW,四组问题问完,基本对方就应该清楚了。

我用教练的方法帮助过一个纠结的女白领,她不知道应该生孩子还是继续高强度的工作。这种问题任何人给她建议都是没用的。我就用这个模型问了她一遍。她自己决定了半年之内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然后如何决策。并表示从此不再纠结此事。她老公坐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

我的一位学员应用这个模型辅导过自己高三的儿子。父子俩达成了前所未有的一致。

什么是教练的机会?

当有人找你询问该怎么办的时候。当对方听不进任何建议的时候。

当你认为对方缺乏自我责任的时候。

只要你把随口给对方建议变成随口就提问,你就是个合格的教练了。

有个笑话:有一女子爱慕一位教练,对他说:我爱你!教练立刻问:你如何知道这是事实?

下载“樊登读书会”APP 立即下载

篇2:高绩效团队教练

《高绩效教练(原书第5版)》读后感(一):细节的行动力

这本书的好就在于把管理,把绩效,把目标变成可操作的步骤,可以量化的行为。并且是以人为出发点,这在实际应用中有可实现性,比较务实。对于思维层面难以突破的人,可以边学边练。

宏观的事物,假大空,难以把握。微观细节又容易固化,难以交叉,难以融入企业文化,个人发展,价值观等范式或动力情境。这本书很好的融合了两种,即解决了持续性问题,又解决了执行力问题

《高绩效教练(原书第5版)》读后感(二):绩效=潜能-干扰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参加培训、请教前辈,也曾化身老师回答过别人的提问。但有时接受了很多,转化的却很少;传授了很多,真正能起到作用的却很少。对此,惠特默爵士倡导我们向内寻求答案,不论是对己还是对人,通过提出“有效的问题”,消除内心的障碍,往往能让人释放出惊人的潜能。惠特默爵士在书中告诉我们:“唯一能够限制我们的是目光短浅和自我设限”!

《高绩效教练(原书第5版)》读后感(三):新版《高绩效教练》的5大特点

第一,权威性

约翰?惠特默爵士是教练领域的先行者,本书是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教练书籍,长期被国际教练界誉为“教练领域的圣经”和金牌标准,是全球数万教练和百万领导者的必备参考书。惠特默爵士开创性地提出了GROW模型,成为教练领域的奠基性模型,今天的很多教练模型,都源于GROW模型。GROW模型就是埃隆?马斯克倡导的教练领域的“第一性原理”。在流派纷纭的教练界,本书可谓“正本清源、大道至简”。

第二,系统性

本书第1版出版于20多年前,定义了教练职业,建立了教练职业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一个人改变的本质和作为教练的领导者的角色,系统阐述了教练的价值、教练的原则、教练的实践流程、教练的特定应用、教练的投资回报以及成为大师级教练之路,提出了教练的本质是提升客户的觉察力、责任感和自信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教练体系。

第三,实践性

本书第5版补充了作者和同事们为全球大量客户提供教练的宝贵实践经验,增加了:绩效曲线——组织发展的四个阶段,正式的一对一教练,团队绩效教练,精益绩效教练,安全绩效教练,衡量教练的收益和投资回报,如何影响文化变革,领导者的品质,成为大师之路,高阶教练等非常具有实践性的内容。附录的教练词汇汇总、教练提问工具包等非常具有实操性,是教练日常工作的必备工具。

《高绩效教练(原书第5版)》读后感(四):激活组织、提高绩效的一个接地气的方法:教练式提问

不知道大家的公司平时如何部署工作,是直接下达命令?还是给员工提出建议?

研究证明,70%的建议是无效的。因为建议或者是命令的沟通方式,会使员工产生“恐惧感”。害怕失败、害怕被指责,长期会减弱员工的积极性,长期就会抑制员工的潜力。一般员工的潜力只开发了40%。

《高绩效教练》里面提供了一种激发员工潜力的新方式——教练方式。

“教练”的概念来自体育界。在比赛中,“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教练的作用,就是帮助选手消除内心的障碍,释放惊人的潜能,创造前所未有的奇迹。

而《高绩效教练》里面所系统阐述的“教练方式”,表面来看一种提问方式。通过GROW模型——目标Goal、现状Reality、选择Options、行动意图Will,管理者可以使员工自主地思考,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能力,去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推进项目的进展。

作者约翰·惠特默爵士(John Whitmore)是世界教练领域的先行者,他和同事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GROW模型,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教练模型。

篇3:高绩效团队建设初探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认为, 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 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个体, 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但是, 拥有了团队的形式并不意味着就必然会有效地提升工作的绩效。一个高绩效的团队, 必须是由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强大的内聚力和高昂团队合作精神、相互信任、乐于奉献、结构优化、能力互补、善于沟通、工作业绩好、经济效益高的成员及优秀的团队领导者所组成的团队。一支高绩效的企业经营管理团队, 一般来说, 应当具有七大特征:一是具有清晰的团队目标, 即团队成员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了解, 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而且这一目标还可以很好地使团队成员能够将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中去, 使团队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作出承诺, 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以及怎样共同工作, 并最后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必要的能力与素质, 即团队成员应当具备实现目标任务所必需的技术和能力, 而且相互之间有能够良好合作的个性品质, 从而出色完成任务。三是相互的信任, 即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对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确信不疑。四是高度的忠诚和承诺, 即为了能使团队达成预期的任务目标, 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具有奉献精神, 愿意为实现团队目标而调动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五是良好的沟通。这种沟通既包括团队一般成员之间的沟通, 也包括团队一般成员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 既有助于管理者指导团队成员的行动, 又可以使团队成员消除误解, 迅速而准确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情感。六是内部结构的合理与必要的工作条件。合理的或者优化的内部结构, 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团队, 应当具有适当的团队成员培训系统, 还应该有一套易于理解的用以评估团队成员总体绩效的测评系统, 以及一个起支持作用的人力资源系统。必要的工作条件, 是指团队管理者应给团队成员提供完成工作所必需的各种资源与条件。七是有优秀的团队管理者。优秀的团队管理者能够为团队指明前进的方向, 展现目标愿景, 能够让团队跟随自己共同渡过最艰难的时期, 鼓舞团队成员的自信心, 并帮助他们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潜力。优秀的团队管理者, 对团队成员提供的是指导与支持, 而不是试图去控制他们。

建设一支高绩效团队, 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包括:第一, 团队目标是否清晰、合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认为, 共同的团队目标是充分发挥群体协同合作效应的重要要素之一, 是一个群体乐于合作的基本前提条件。共同的团队目标, 可以展现团队成员共同奋斗的愿景,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极大地起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因此, 对于高绩效团队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一般说来, 团队目标越清晰、合理, 与团队成员个人的目标越一致, 就越能提升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水平, 从而提升团队的工作绩效。第二, 团队文化与团队精神是否具有号召力。团队文化与团队精神, 是指团队成员在长期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工作方式与行为准则, 是高绩效团队的“魂”。一个高绩效的团队, 必然是一个拥有优秀的团队文化和卓越团队精神的团队。这种优秀的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所具有的较强的号召力, 能够将形形色色、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从而对团队绩效产生良好影响。第三, 团队成员的素质与能力是否适应。一支高绩效的团队, 团队成员的素质与能力的高低极为关键。其中, 不仅要求团队管理者要“德高望重”, 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而且还必须是业务上的行家里手, 具有能够统领团队的才干智慧和决策水平, 不仅要求团队一般成员具备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和合作的意愿, 还要求其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 并且最好能够具有某方面的专长, 能够做到同其他团队成员的取长补短。第四, 团队的结构是否优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认为, 一个团队要想有效地运作, 需要有由不同技能类型的人员构成。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心理学系的特里、亨特的研究发现, 一个有效团队必须要确保选择“合适类型”的团队成员, 应考虑每个潜在成员在技术方面能做出多大贡献, 以及该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这就是说, 团队结构是否优化, 团队成员之间是否能够互补, 团队成员数量是否合适, 年龄结构是否合理、各个成员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等都对团队的高效运作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五, 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否科学、合理。激励是团队高效运作的有效手段, 而科学合理的的绩效评价又是搞好团队激励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不仅需要关注团队个体成员的绩效, 也要关注作为一个整体的团队的绩效。如果在绩效评价中, 只关注个体成员的绩效, 而不关注团队的整体绩效, 必然会导致团队成员之间激烈竞争的产生, 协作的减少, 乃至个体成员以牺牲其他成员利益和团队整体利益为代价现象的出现。相反, 如果只关注团队的整体绩效, 而不关注团队成员的个体绩效, 则又会出现由于个体缺乏在团队中的业绩反馈以及内外部的激励而出现的“社会性懈怠”。因此, 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对于高效团队的建立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第六, 沟通渠道是否畅通。要保持团队精神与凝聚力, 沟通是一个重要环节。畅通的沟通渠道、频繁的信息交流, 不仅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 而且从中能迅速掌握各种信息和技术, 从而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第七, 团队氛围是否公平、公正、和谐。一个高效的团队, 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机制, 同时也需要营造一个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的公平公正的和谐的团队氛围。公平公正和谐的团队氛围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团队人性涣散, 凝聚力不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起保证公平公正和谐的机制, 没有形成公平公正和谐的氛围。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 笔者在如何打造一支高绩效的团队方面有一些思考, 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 有如下几点具体体会:

1. 在确立清晰、合理的团队目标方面, 需要做到以下几

点:首先, 要团队成员收集对团队目标的意见, 广泛地获取成员对团队目标的相关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 组建一个至少由团队管理者与成员代表组成的团队目标“专家”小组, 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技术分析, 并进一步结合实际工作初步确立团队目标。其次, 要将经团队目标专家小组初步确立的团队目标进一步交由团队全体成员讨论, 以进一步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 进一步沟通和完善, 并最后将团队目标确定下来。最后, 对比较长远、宏观的目标进行具体分解。使每一阶段的目标对于团队每一名成员来说, 都是具体生动的。而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也可以给团队及其成员带来惊喜, 从而增强团队成员的成就感, 为一步一步完成整体性团队目标奠定坚实的信心基础。

2. 在打造团队精神方面,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营造

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情感上的相互信任, 是一个组织团队最坚实的合作基础。它能给团队成员带来一种安全感。在相互信任中, 团队成员才可能真正认同团队, 把团队当成自己的家, 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二是在团队内要多激励、慎惩罚。因为励则是对行为的肯定, 可以增进成员的工作热情, 增进对团队的亲和力。而惩罚是对一个成员行为的否定, 在心理学看来, 这会导致个体成员由“被否定”转化为“自我否定”, 并进而会导致对团队的否定。三是要畅通沟通渠道。有沟通, 有交流, 才会发现问题, 才会换位思考, 团队成员才不会有压抑感, 心情才会舒畅, 工作才会有有成效。四是团队成员要行事有“规制”, 这既是对团队成员危害团队目标实现的外在约束, 也有助于良好团队风气和氛围的形成。五是团队人性化的管理。这要求团队的管理者在管理中能够对团队成员有爱心、耐心, 有信任、尊重, 这是加强团队建设, 打造团队精神的重要前提。

3. 在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素质方面, 首先, 要求团队的

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素质, 要德性修养好, 具有亲和力, 善于发扬民主, 为人谦卑, 能够把握方向与大局, 善于决策, 懂得如何管人、育人与用人, 勤于学习, 善于学习。其次, 除了要精心选聘素质较高的团队成员外, 还要注重对团队成员的日常培训, 帮助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 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学习、创新, 建立有利于员工自我提升的学习、创新机制。

4. 在优化团队结构方面, 要从团队规模、分工结构、年龄

结构、专业结构、文化结构、能力结构和个性结构等方面考虑。比如, 在团队规模而言, 人数一般应控制在7~10名为宜, 最多不超过15名。因为团队的人数越多, 人际关系也就越复杂, 意见分歧也越大, 团队效率也就越低。再如, 在团队年龄结构上, 应该有老中青的搭配, 这样既可以保持团队的活力和朝气, 也可以增强团队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还可以避免团队由于年龄老化而失去应有的活力和竞争力。

5. 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与奖酬体系方

面, 一方面, 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应遵循客观、明确、可操作与相对稳定的原则。作为绩效评估的核心内容———业绩评估的实施可以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等。建立绩效考评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奖勤罚懒, 实现团队运作的高效。另一方面, 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之后, 还需要相应地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奖酬体系。一个完善的 (下转193页) (上接139页) 奖酬体系是激励和保证团队获得更高的业绩水平, 从而实现营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这种奖酬既包括对个体的, 也包括对群体的, 既包括物质形态的奖励或金钱的奖励, 也包括精神奖励, 这种奖励可以是团队内部的通报表扬, 也可以是职位的晋升, 或为员工提供深造的机会等。

6. 在建立起良性的内部沟通机制和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方面, 一是要建立团队内部定期沟通的制度 (比如团队的周会、月会、座谈会、总结会制度等) 、创建沟通的平台 (比如设立管理者信箱、短信平台、电子邮件、员工论坛、客户服务网络、周末旅游、小型聚会等) , 选择适当的沟通形式 (比如面谈、电话沟通、信件邮件沟通等) 。当然, 无论是哪种沟通形式, 都是要让员工说话, 并且是说自己愿意说的话, 说真话。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气氛, 反过来, 良好的团队气氛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沟通。二是彼此要相互尊重。彼此尊重是团队成员合作的基础。只有团队成员彼此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对方的知识与技能, 尊重个体的差异与需求, 欣赏对方的才华与贡献, 团队才能得以和谐的运转。三是要加强管理团队的团结。许多团队绩效较差的原因就在于管理团队的不团结。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 才能谈到团队的团结。四是要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的基层工作生活氛围。团队的力量来自于团结和协作。而要实现团队的团结和协作, 不仅需要有团结的管理团队, 有沟通和交流的正常机制, 而且还需要有个好的学习教育机制, 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取得进步, 得到教育, 逐步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理念。

摘要:一个成功的团队一定是一个具有高绩效的团队。一支高绩效团队的建设, 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团队目标的确立、团队的文化与团队精神的塑造、团队成员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团队结构的优化、团队成员角色的互补、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及公平公正的团队氛围等。

关键词:高绩效团队,建设,团队目标,团队文化

参考文献

[1][美]史蒂夫·布赫, 托马斯·罗夫.高绩效团队的第一本书[M].刘建其, 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4.

[2]章义伍.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美]麦克尔·韦斯特.成功团队培养的秘诀[M].王新, 乔晓燕, 译.太原:书海出版社, 2003.

篇4:打造高绩效销售团队

对企业来说,销售队伍的建设一直是一个难题:销售队伍素质差,销售人员流失率较高,针对销售团队的薪酬体系难以设计和落实,销售队伍缺乏团队精神……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对于这些难题,ASHER美国亚瑟销售策略中心董事长约翰·亚瑟(John Asher)先生进行了精辟的解答。约翰先生认为,企业必须认识到,销售潜能和后天培养两方面的结合才能造就出优秀的销售人才,因此,在打造高绩效团队的过程中,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销售人员的优点和劣势,在工作分配上因人而异,在学习培训上因材施教。在约翰先生看来,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是同领导力紧密挂钩的。

如何选拔或培育优秀的销售人员

《销售与管理》:哈佛大学、盖洛普组织及H.R.Challey集团的研究表明:在2006年,美国2500万销售人员完成了5万亿美元的销售业绩,但是2500万的前100万销售人员却完成了其中4.7万亿美元的销售额,即94%的销售业绩是由4%的销售天才完成的。同时研究发现这些优秀销售员的素质中有50%销售潜能是与生俱来的。这个让全球都感到震惊的数字表明,卓越销售人才对于完成企业的销售业绩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那么,一个优秀销售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销售经理如何选拔或培育优秀的销售人员?

约翰·亚瑟:在过去的几十年来,我们对跨越八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家和企业的销售人员做过非常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归纳。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现象:一些真正成功的销售人士具备的素质,往往是本身销售潜能同其他方面素质结合的产物。例如,一个人天生就具备一种出自内心的力量,让他具备去理解别人、清楚别人想法和动机的欲望与能力。此外,这个人还需要对如产品知识、技术细节、销售技巧等方面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具备销售产品的能力,这两方面的结合才能造就出优秀的销售人才。

如果人们忽略了这一点,就往往会在思维上陷入这样的误区:可以把任何人都能培训成优秀的销售人才。事实上,如果勉强一个没有具备销售天赋和潜能的人成为优秀销售人才,结果就会如同逼着小鸡学飞翔,双方都很苦恼和沮丧。拿我自己来说,如果让我成为一个优秀的客服人员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我缺乏客服工作需要的耐心。

因此,在选拔和培养优秀销售人员素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专业机构研发的一些素质测试模型,从两个方面人手:首先,测试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分析这种性格特点更适合做什么类型的工作,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选材;其次是育才,即培养人才。知道自己的员工在哪一方面具备哪些天赋和潜能,因材施教,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销售与管理》:作为对问题的总结,您能否把卓越的销售人员具备的各项素质细化一下?相信我们的许多读者对这些具体的东西会非常感兴趣。

约翰·亚瑟:优秀销售人员应该具备八大基本性格要素:

第一,目标导向,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一种达成自己目标的强烈愿望。但是在现实销售中,我们还要注意“过犹不及”的情况发生:如果一个销售人员的销售意愿过于强烈,可能发生强迫客户购买的情况,这对销售来说反而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第二,自主意识。在英文的概念中可以理解为找到一种控制的感觉。这种“控制”并不是要去控制别人,或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具备掌控全局、包括周边所有环境和因素的能力。对于这类人,管理者事必躬亲是不利于其工作和成长的,要给他发挥的余地和创新的空间;

第三,社交信心。销售人员自己的信心一定要很足,能够凭借自己的信心问出客户的需求,最后让客户接受自己提供的方案。当然,如果这种信心过于强烈,也可能会让客户很不舒服。例如,一些销售人员善于倾听,结果其实是自己在掌控全局,领着客户朝自己的方向走,而另一些销售人员往往说得太多,结果适得其反;

第四,社会认同。看这位销售人员建立社会网络和赢得公众认知的需求有多强;

第五,细节导向。这个人的决策方式是什么?是通过直觉来判断,还是通过分析来判断;

第六,印象关注。一方面指这个人能给消费者留下多少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指销售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的强弱和对负面意见的接受程度;

第七,关爱他人。对客户而言,一个只知道推销的销售人员并不见得能够取得多么优秀的业绩,要获得客户的认同,还需要了解他们的需要,懂得照顾和帮助自己的客户;

第八,怀疑态度。也就是信任他人的程度,只有双方之间建立了充分的信任,销售才能达成。

如何有效控制和管理销售团队流动率

《销售与管理》:销售团队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流动性较强,用一个较直白的话说就是“新人存活率低”、“老人跳槽率高”。在中国,销售团队的流动率是非常高的,有时候甚至高得很可怕,往往会出现一个企业整个的销售架构都垮了的现象。对销售团队管理来说,管理者如何有效控制和管理销售团队流动率?

约翰·亚瑟:有三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销售人员的流动率:首先,对那些优秀的销售人才和精英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激励,一方面就是凭借长期激励制度用“黄金手铐”“铐”住他,如股票期权,奖金奖项等手段,另一方面则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包括专业技术培训、销售技能培训等方式;

其次,通过一些手段或者工具来测试员工的特点和个性。比如了解员工在哪一方面较弱,可以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再比如了解员工的个性后,因材施教,灵活采取管理方法;

最后,要让员工能够享受到上司的关怀,感觉到上司是重视他的。在美国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宁愿在一个相对差的公司呆下去,因为它是在一个好的经理的领导下生存和发展,而不会在一个“好公司、烂经理”的领导下发展。所以,假设我是一个销售人员,我会希望我的上司了解我在做什么,关心和爱护我。

总而言之,假设我是企业的管理者,我要能够找到销售人才,我也要知道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如何培养和帮助他们成长,如何用激励手段留住他们。

《销售与管理》:销售人员的流失原因确实很多,包括企业文化、组织、领导、待遇等等方面的因素,而您最后说的两点是非常重要的。记得美国某公司有过这么一个调查,就是下属离职的直接动因,70%以上是源于直接的领导?

约翰·亚瑟:对于一个CEO来说,当我看到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要走,我首先要问,他的经理是怎么回事?

因为当销售人员或者销售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我们是否雇对了人?或者是人雇对了,却

把他放在了不对的职务上?公司是不是从来没有帮助销售人员进行销售方面的工作及提供完善的销售流程?公司是否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却一味在薪水的问题上惩罚销售人员及设立到位的激励机制?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销售出现问题和销售人员的离开。

《销售与管理》:想补充一点,近两年的中国市场非常流行情境领导的理念,就是根据员工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意愿、不同的能力实施领导,您给我最大的提示,就是挽留员工这么一个重要的措施,也是领导力的重要措施。

约翰·亚瑟:是的。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女企业家,她曾经雇用了一百名销售人员,结果一个产品都没卖出去。我问她:“你是怎么雇来这些人的?”她回答说:雇用他们的原因是他们的形象都不错。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他们怎么去销售?女企业家说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好像就是在随便地去打电话卖产品和拜访客户。这时候,我给她提了两个建议:第一,你首先得在选什么人方面下工夫,找对人;第二,公司必须给他提供好的目标客户,对他的销售进行帮助。

两种薪酬模式的利与弊

《销售与管理》:在跨国公司,或者是外国企业在中国,大部分的薪酬模式是高底薪、低激励。恰恰相反,一些中国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民营企业,更多的采用低底薪、高激励的模式,这种模式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两种模式适用于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在有些领域,后一种模式会威力这么大?

约翰·亚瑟:我可以结合我了解的北美与欧洲的情况来谈谈这个问题。销售人员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猎人式的销售人员(Hunter),这类人群的销售意识非常强,他们需要企业给他们一个很高的奖励机制,因此这种情况下企业实施低底薪、高激励的措施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另外一类就是客户管理人员(Famer),他们的手里往往已经有一批客户了,他们的工作就是管理这些客户,尽可能让他们满意,同时尽可能地在这些客户身上获得新的销售机会,这类人员就需要高底薪、低激励的方式。

打一个比方,前者可以看作是猎人式的开拓型员工,后者是农夫式的耕耘型员工。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销售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程序:先找到销售目标和销售对象,随后通过努力把销售拿到。销售目标和销售对象的确立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公司帮助员工争取,比如客户通过公司的广告和推广主动找上门来,这个时候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确定哪类员工适合做猎手,以拿到这个销售;哪类员工适合做农夫,能够管理这些客户。只有把合适的人派到了合适的岗位,公司才能够相应地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

销售人员的知识管理

《销售与管理》:销售团队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销售团队的知识管理,因为员工之间毕竟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一些优秀的老员工不愿意把经验贡献出来,这样的话,可能新人成长就比较慢,整个团队的销售业绩可能会受影响。那么,如何进行销售团队的管理?

约翰·亚瑟:在企业中,这种竞争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对于一个销售团队,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尽量避免这种矛盾存在的消极影响,在这里,我想谈谈三种办法:

首先,在分配销售责任方面,通过区域划分的办法,让销售人员各司其职,用中国的一个成语就是“术业有专攻”。比如说我们的多种产品可能适合于不同的行业,有的产品主打电力行业,有的产品主打能源行业,或者是主打食品的零售行业等等,根据不同的行业来划分你的销售人员主攻的范围,让他们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

第二种办法就是企业要适时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这种培训不仅仅是对团队总体的培训,公司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经验总结系统,如建立一本销售手册,包含了公司多年来销售方面的经验,以便于团队之间经验的交流和传承。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设立一名“协调者”。例如,两个销售人员受同一位经理的管辖。尽管这两个销售人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绝招向对方分享。但是管辖他们的经理有责任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强项和弱项,并进行协调,帮助他们分享彼此的经验。

如何选拔销售经理

《销售与管理》:在中国的企业,销售经理基本是从销售人员中选拔上来的,但是很多的优秀销售人员并不适合当销售经理;如果不按销售业绩去选拔,客观性不足,难以服众。这个矛盾是怎么解决?

约翰·亚瑟:这个情况在美国也非常普遍。例如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某一业务上的销售人员发展到5、6个人的时候,很自然地会需要一个销售经理;当企业选择这个销售经理的时候,可能会下意识的提拔自己内部业绩最好的员工,把最好的销售人员提升为销售经理。当然,这个人的销售能力非常强,但是未必是好的销售经理。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企业丢弃了一个销售人才,找到了一个很差劲的销售经理。因此我们在选拔销售经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具备销售经理的能力。

而我在实践中是采取这样的做法的:假设我手下有一名非常优秀的销售人员,我慎重分析他更适合做销售还是销售经理,同时同他进行积极的沟通。因为也许他自己对销售经理这个职位并不感兴趣,他更需要别人的承认和认可,所以我会给他一个响亮的称号,让他得到另一种方式的认可。为了增强沟通,我的分析结果来自一些专业的销售潜能测评工具,并把他在销售与销售经理上的强项弱项和他本人分享。

举一个实际例子,在美国全球最贵的一个连锁酒店里,那里面收拾房间的服务员可能干了30年,按理说她们应该被提升了,这时候公司内部同她们沟通我能不能提升你们,让你们成为前台的接待人员之类的?很多服务员说:“不愿意,我就喜欢我现在的这个环境,这让我非常的高兴和愉快。”这个时候,公司会赠予她们一些荣誉称号。

当然,公司要给她们物质上的支持和保障,例如美国非常不错的公司中,销售人员最后的薪水可能比销售经理还要高。

篇5:高绩效教练读书心得

文中也提到要做一个好的教练关键的任务是什么?如何来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算是一个好的问题?沟通的模型GROW,最后给出了几个基础的问题类别,教人如何进行提问。从书中不难得到,教练的关键任务就是培养觉察力,知道自己周围发生了什么,同时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提高觉察力的一个方法就是仔细的提问,注意每一个细节。激发自身的责任感,这是一个教练和老师的最大区别。

如何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呢教练式的提问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觉察,那么一个好的觉察引导性的问题其实就不应该包含「为什么」和「如何」,用「什么」「何时」「谁」「多少」等开放但是有确切答案的,比如「球过来的时候是往哪转」「球触地后速度增加还是减少了」等等问题来引导我们更多地觉察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是这时候用「如何打好这个球」或者「为什么这个球没接住」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会引起学生的防御心理,另一方面思考分析和觉察是两个不同的过程,甚至不能一起进行。

篇6:打造高绩效团队

打造高效团队的意义:

为打造高效团队,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为引入对比竞争意识,规范对公司员工的客观评价; 为及时对员工的工作做出合理评估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为合理使用人才,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为加强内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士气,降低内耗,形成合力,打造团队精神;为实现公司的远景规划和企业目标,促使公司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一支高效,高素质的团队是公司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在这里我们旨在重点打造一支高绩效员工团队,而围绕着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的研讨。

2011,公司以打造一流团队为目标之一,将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为员工负责的态度,完善企业文化和创新高绩效团队,使每个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与工作胜任能力,培育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人生舞台,实现个人价值,促进团队协作,共同为公司的发展、管理与高效而努力。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为公司的远景规划发展做好长足准备。首先在这里我想说:“怎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团队呢”?同时,作为团队它要有那些必要条件作为基础,才能使我们的团队名副其实呢?

第一点:打造高绩效团队的基础:自主性、思考性和协作性。我为什么把这三点作为重点来讲解呢,是因为只有一个团队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才能形成核心凝聚力,只有具备了这三点因素,才能因才适用,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用每个人的优点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从而打造高绩效团队,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团队的力量,即1+1大于2的功能。(同时也回避了单一性)

1.先说下自主性:它就是指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被适当授权后自动自发的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就要求我们在管理工作中要理清授权范围,使每个人知道自己的权力范围,在权力范围内的事情就要自己做好;要提醒他人没能自动自发的地方,自己改进,并帮助别人改进。

2.思考性:是指我们要扩大知识摄取量,通过阅读和整理相关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要敢于创新,经常检讨过去的不足,善于总结经验。

3.合作性:旨在要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配合,这就是成为一个团队的重要特征。实际工作中,部门内部要团结一致,互相帮助;部门外我们不仅要服务好外部客户,也要服务好内部客户。

做好了以上的三方面也只是初步确立了高效团队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总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和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同事之间也难免产生摩擦,例如:对于某一件事情可能有的会认为这样做比较好,有的会认为那样做也能做好,但是大家可能都没有说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引导每个人经常谈自己的想法,谈不同的意见和独到的见解,大家在一起讨论,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从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有意义的想法和见解,逐步完善成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优秀的方案。

还有一点也同样重要,那就是我们要提倡团结和谐、共同奋斗、共同负责、共同承诺、共同沟通,这四个原则,即使产生误会也不要刻意回避,要勇于说出来,找到完美解决的办法,大家就是一家人,虽然有磕磕碰碰,但大家是团队,是战友,是家人,是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奋斗在一起的好兄弟,好姐妹,所以,我们之间只有良好的沟通,只有君子之间的协作和拼搏,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和不能和解的问题,只因为我们是奥其人,是家人。

其次,要想成为成功的高绩效的团队不只是团队的事,而是团队里每一个人的事,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团队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能不用过多的安排而去主动做事情,如果我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共享,当别人工作完不成或者出现错误时我们能够主动帮助他解决,像自己的工作一样共同完成,而不是袖手旁观看笑话。这样我们就初步形成了一个团队所具备的良好素质。

实际上在我们的工作中不管那一个同事事情没完成,工作出了差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所以大家要主动多沟通,不仅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都是必须经常沟通。只有大家心往一块走,劲往一处使的时候,我们才会为了目标共同奋斗、共同承诺,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团队。

欲激活团队和谐战斗力,企业要把握好合理竞争、换位思考、充分授权的火候。拳头只有在紧握的时候,才能将力量发挥到最大,一个团队也是如此。只有激活整个团队,才有可能表现出和谐的战斗力,最终获得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激活团队和谐的战斗力?我认为应该分下面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取消不必要的竞争

一些管理学家提倡员工间的竞争和分级,他们认为这是激发他们力量最有效的方法。不少管理实践者也都认为,没有等级的区分,员工根本不可能产生工作的动力。

其实,强行引入员工竞争只会导致冲突。如果员工只是因为他们的表现落在某一水平以下而受惩罚,那么他们会丧失士气,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士气;这也会让很多员工不愿意帮助别人,因为这样等于提高其他人的分数。

企业到底应不应该分级?竞争与合作谁更重要? 我举一个例子。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最为熟悉的电视机莫过于“凯歌”飞跃“”金星“”上海“等品牌,时至今日,这些名字早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原因何在?与今天的电视机市场一样,当年这些厂家为了各自的眼前利益展开了激烈的价格大战,其结果是在自己造成的”战火中“纷纷倒下。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事实上,许多时候竞争对手间的合作所产生的利益远大于因竞争而产生的各自短期利益的总和。

设想有两个国家开发同一种产品,这种产品前期开发需要10亿元的投入。A国10家企业为了赶在竞争对手前面,各自拿出10亿元,花了10个月分别将这款新产品推向市场。而B国的4家企业则共同出资10亿元,集中人力物力,产品上市的时间大大缩短,只需要3个月。同样的产品,A国一共花了100个亿,B国只花10亿;A国每家企业的研发成本是10亿,B国企业仅有4亿;A国产品的售价将是B国这种产品的近10倍,其更新周期也将会比B国产品大为滞后。在全球市场中,A国的10家企业完全没有竞争力,过度的竞争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市场。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合作取代竞争,追求双赢。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市场上的对手之间,在同一个组织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利益、挑战和共同的愿景,管理者更没有必要在组织内部制造不必要的竞争与对立,而应鼓励员工共同合作,一起为公司总目标努力。这就需要强化企业共同理念,协调每个成员间的利益,从而迈出打造具有和谐战斗力团队的第一步。

第二步:学会换位思考

举例说明:我在这里考一考大家,我们都见过许多电梯里都安装了几面镜子,但安装这些镜子的初衷是为什么,却很少有人知道。有的员工也许会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好几种答案:整理仪容、扩展空间,甚至偷看美女;可能只有极少数的员工会说出了正确答案,大家也可以思考下这是什么原因,它将和我后面讲的尤为相似。

不知道大家猜到了吗,我在这里公布答案:安装镜子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因为残疾人坐着轮椅进电梯后,不便于转过去看电梯到了几楼,但如果有那么一面镜子,他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看看自己是不是到了目的地,到时候退出来即可。

我想说的是:几种答案思考错误的原因是,身体健康的人们常常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猜测工程师安装镜子的初衷,而没有考虑到跟他们处于同一片天空下的另一群人。这一点说明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同理,要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成员间的换位思考更是不可或缺。无论是发布信息还是接受信息的人,都应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信息的内涵,而不能像上面的例子一样,仅从“健康人”的角度看问题而置残疾人的存在于不顾。(当然了这只是举例,没有其他意思,哈)它的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真正做到位却很难,需要长期的坚持。

对于企业的每位员工来说,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对员工的理解尤为重要。高层管理人员不应该在员工中间划出一条代表员工平均水平的线,并判断哪些在线上哪些在线下,他们应当以宽容的心态,主动去发现谁“需要帮助”,而不是谁“不合格”,然后找出需要帮助的员工问题所在,从而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看到,听到,想到的只是相互间的帮助,协作,和谦恭,那么我们就会远离相互间的抱怨、攀比、指责、嘲笑和讥讽,那么我们必将形成如同家庭似的团队,如同坚不可摧的巨人队伍!

但也不排除很多人可能会表示怀疑,这样一来员工还有工作的动力吗?如果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领导人就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如何激发员工内在的激情。每个人都有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做好工作会给他带来满足感和自尊,这种满足感和自尊给人带来的愉悦,会反过来为其工作提供无穷的动力,而管理层的工作就在于培养员工这种内在的动力。任何人都会喜欢荣誉、尊严、和相互之间的友谊!这种思想将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重中之重。

第三步:对员工充分授权

在团队协作中,时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领导者看到员工做工作不如自己,总是忍不住要加以指点。

但往往这种指点在团队成员看来已经成了一种干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领导者过多的干涉会挤压这种空间,员工会在心里说:“既然你做得比我好,你自己为什么不做?”员工有可能变得消极怠惰、唯命是从,失去主观能动性,团队更不会有战斗力可言。

因此,我们不妨暂时把自己比员工多出的那些能力束之高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拓展员工的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赋予下属充分的职权,同时创造出每一个人都能恪尽职守的环境。

当企业处在起步期,往往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状态,领导人就像站在顶端上的将军,发号施令、呼风唤雨,强有力地推动企业朝前发展;但当公司趋向成熟,组织就应该变为一个同心圆,领导人隐含在这个圆形体中,成为“主心骨”,宛如灵魂一般,虽然弱化了自己,但组织更强大了。如此,以个人的“弱治”实现一个组织的“强治”。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可嘉,其法则不足取。毕竟,没有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只有一个诸葛亮是很难实现“天下计”的。

管理层如果能施行黄老之术,让团队达到“无为胜有为”的状态,那么他们收获的将不仅是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整个团队的和谐及坚强的战斗力。同时这样才能更像,也更是一个家的感觉?总经理就是家长和主心骨、高层管理就是姐姐和哥哥、员工就是弟弟和妹妹,而我们的辛勤劳动就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我们不追求既得性的利益和短期目标,我们首先要的是家的团结,家的相互协作,那么我们就有创造长久财富的最本源的动力和基础。我们就有解决一切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因为我们是用一个家的力量,我们自身之间永远不会相背而行,我们只需要共同面对一些外部因素,试想下一把困在一起的筷子,连刀也会磕蹦,无数条溪水汇聚在一起,连大山也要退避,这就是团队,这就是家的力量。

团队精神如今已经成为口头禅了,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在形式上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说话都很有团队意识,但心里却是另外的想法。领导层往往会说:“希望大家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因为公司的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公司赚钱了,个人才有收获。”这句话听起来很动听,却显得一厢情愿,每个雇员不可能在其内心把别人的公司当成自己的,他们很清楚谁是老板。这就需要相互的信任。

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再例如:有一家知名银行,其管理者特别放权给自己的中层雇员,一个月尽管去花钱营销。有人担心那些人会乱花钱,可事实上,员工并没有乱花钱,反而维护了许多客户,其业绩成为业内的一面旗帜。相比之下,有些管理者,把钱看得很严,生怕别人乱花钱,自己却大手大脚,结果员工在暗中也想尽一切办法谋一己私利。还有一家经营环保材料的合资企业,总经理的办公室跟普通员工的一样,都在一个开放的大厅中,每个普通雇员站起来都能看见总经理在做什么。员工出去购买日常办公用品时,除了正常报销之外,公司还额外付给一些辛苦费,这个举措杜绝了员工弄虚做假的心思。在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相互信任的对于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影响,尤其会增加雇员对组织的情感认可。而从情感上相互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雇员一种安全感,雇员才可能真正认同公司,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上一篇:布置展板工作建议下一篇:竞聘财务经理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