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24-06-29

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共6篇)

篇1: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公司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的新任务

一、公司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的新任务

同志们,在公司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企业形象和影响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五大发展目标”全部实现还需假以时日,虽然去年职工的收入有了大幅的提高,但是与广大职工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许多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还没有能力全面顾及,解决公司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缺乏足够的实力,公司实现全面发展任重道远。大家都清楚,公司承接了平煤公司50年来的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五多”问题成为公司最显著的特点。公司成立之后,各种各样的矛盾、各种形式的上访纷沓而至,牵扯着公司领导的大部分精力,制约着公司生存发展,矿区稳定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公司时时刻刻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所有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得依赖公司的发展。让我们欣慰的是,经过两年来的上下共同努力,大规模的群访和非正常上访的势头得到有效地遏制,一大批棘手的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公司稳定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经过持续开展“管理效益年”和“服务管理年”活动,各种关系已经逐步理顺,诚信、服务、满意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诚信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已成为大多数职工的自觉行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理清了发展思路,确立了“六大支柱产业”。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新建了砟石厂和煤炭销售公司,星河水泥公司重新恢复了生产,并完成了技术改造,疗养院进行了改扩建。这一切都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充分发挥好领导公司发展的核心作用。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昂扬向上的工作精神、百折不挠的工作意志、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就能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公司发展的积极性

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公司的整体形象得到不断地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和矿区职工家属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公司的发展思路越来越明确。公司首次党代会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愿景,经过三年努力,到2012年,在政府支持、政策支持、主业扶持下,完成过渡期阶段性任务,形成自主支撑产业基础。企业由辅助服务、扶持安置型,向以矿产业、建材业、房地产、矿山林业、医疗餐饮服务业、小区物业等多元发展型跨越。到2012年,现在只剩下一年的时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只争朝夕,争分夺秒,保证第一步目标的实现。

各级党组织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要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组织职工群众投身到公司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公司的事业,说到底是公司全体职工的事业,只有得到全体职工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成功,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只有得到全体职工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贯彻执行。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使公司的改革和发展获得最

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全体职工群众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公司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从最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群众的智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都要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为群众谋利益。

(二)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了动员职工群众参与公司发展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公司将要在今年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的重大意义,要积极引导职工投身到活动中来,把“创新发展年”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精心安排,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发挥各自的优势,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进行统筹谋划。公司党委要相继开展“我与公司发展”专题讨论会和献计献策活动,征集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组织好招商引资工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积极可行的措施,着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面对公司广大职工群众对发展的热切期盼,面对公司广大职工群众对不断提高收入的强烈要求,我们唯有加快发展的脚步。目前,基于公司的性质以及经济实力,靠独立自主发展自己还很困难。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争取赤峰市的支持,尽快谋求资源的占有,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争取主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稳妥地研究论证优良资产的重组和做强做大“六大支柱产业”等问题。公司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让职工的发展智慧尽情地迸发,让职工的发展激情尽情地挥洒,让公司发展的篇章尽情地书写,让公司的发展迅速进入快车道。

公司是我们大家的,发展也离不开大家。元宝山露天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只有7名职工,他们的工作很单一。但是他们不甘于现状,不甘于平庸,主动想事、找事、干事,在去年成立了综合服务队,为元宝山露天矿做洗车、绿化、保洁、捡煤等杂活,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困难职工家属的就业,另一方面,也为公司创了收,前提是没有向公司要一分钱,要一个人。还有林业处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发建设毛家苗圃,打造公司绿化苗木基地,并且承揽了白音华矿造价533万元的绿化工程任务。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可贵的发展意识,这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创业精神。各单位要认真学习他们的做法,切实拓宽发展思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只要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事,只要是改善民生的事,只要是能够盈利的事,无论大小,我们都应该去做,应该去尝试。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投身到公司的发展建设中来,职工的收入就会早一天提高,公司的大发展就会早一天到来。

三、2011年公司党委工作任务

2011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公司党委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建创优年”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的丰硕成果迎庆建党90周年。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中心,不断创新、创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的凝聚保障作用,积极营造公司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创先争优和“凝聚力工程”竞赛为着力点,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健全完善党委工作机制,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要求,我们要把党委工作的重点与公司科学发展的重点工作相一致,与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公司的实际困难相结合,面向基层,准确定位,打造“八能”党委。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平煤投资公司党委工作条例(试行)》,规范党委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创新机制,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公司党委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活跃活动方式,着力搭建平台,深入开展争创“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的“四强”党组织活动,努力打造党建工作的新亮点和新品牌,推动基层党组织思路创新、服务意识和科学发展的创新,推动党建工作各项要求在基层的落实。

健全完善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要以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争当“四优”党员活动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力求在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突出活动效果上下功夫。时刻要求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把作用发挥出来,把形象树起来,真正做到“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要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积极营造奋发有为、永葆先进性的政治氛围和工作氛围,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公司党委将在七一期间隆重召开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大会,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健全完善创建“四好”班子工作机制,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四好”班子工作机制,要规范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改进中心组学习方式,在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的同时,要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研究科学发展的方式方法,加快发展的步伐。加强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干部职工创造力、处理内部矛盾、维护稳定的本领,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班子,群众衷心拥护的坚强领导集体,把公司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加快公司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平煤投资公司干部管理选拔任用考核实施办法》,严格按照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和选用标准,选拔和任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人才,把职工群众公认,在稳定、服务、发展中做出成绩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注入不竭的力量。公司党委今年将通过组织考核、考试、民主推荐等方式,建立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逐步完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避免职务犯罪。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强化政德意识,以德修生,以德立威,以德服众。要不断深化和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从源头上进行防范。严格执行公司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规定,对触犯者,加大处罚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要认真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维护国家和出资人利益,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

健全完善各项工作的提升机制,发挥群众组织的纽带和职能作用。加强对工会的领导,支持工会按照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度重视综合治理、武装、信访和计生等工作,继续开展好以“六无单位”为主要内容的平安企业创建活动。要求工会和其他职能部门建立完善竞赛内容和机制,在巩固原有成绩的基础之上,不断总结经验,务实创新,推动自身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以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为切入点,保证矿区持久的和谐稳定

目前,公司稳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种矛盾呈现多样化、特殊化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及时不但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影响矿区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倾力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做到信息畅通、及时掌控、积极稳妥地开展信访工作。公司职能部门要按照《信访稳定工作考评办法》,加强考核力度。各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一方稳定。要继续实施惠民工程,继续开展好“十大民生项目”,为矿区职工家属办实事、办好事。要为特困家庭送温暖,尤其要关心最需要帮助的职工群众和弱势群体,确保他们生活得有尊严。要认真对待群众来访,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及时解决,对解决不了的也要耐心说明原因,讲清政策,坚决避免激化矛盾。我们要继续保持维稳工作的良好态势,为矿区的和谐稳定再立新功。

(三)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导向,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抓好形势任务教育,大力宣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清发展是企业生存的唯一选择,正视各种困难,坚定发展信心,努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当前发展的大好机遇,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帮助职工群众化解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各级党组织要以“新闻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坚持唱响主旋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的原则,为公司的稳定、服务、发展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好平投网站,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展示“诚信平投”、“和谐平投”、“魅力平投”的新形象,把干部职工的注意力吸引到加快发展的大目标上来。公司党委将举办迎庆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将举办“唱响矿区红歌会”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

(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稳定、服务的新形势,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内涵。突破思维定式,牢固树立文化就是企业形象、文化就是管理、文化就是素质、文化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塑形铸魂的作用,落实文化建设工程,真正建设好平投文化。今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是确定和形成公司企业歌曲、企业标识和企业精神,形成各种理念文化,完成企业视觉层面设计工作,构建起平投企业文化的基本框架。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执行力,让制度回归管理,让管理升华为精神。要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通过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来实现企业价值取向,通过制度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来实现企业文化根植于职工心中,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时提炼文化理念,使文

化理念与公司战略发展更加匹配。通过对职工持续不断的引导、教育、激励,使职工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拓展自我管理的范围,将企业理念贯穿于稳定、服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固化到职工岗位和管理过程中,使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转化为高度自觉的执行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五)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推动发展的本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再一次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各级党组织要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进一步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形式,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主题学习活动,搭建符合实际的学习的平台。通过创新学习形式,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加强和改进学风作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结合各自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分析新形势、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的过程。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学习与解决重大实践问题联系起来,突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改进工作的措施,以良好的学习成效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地发展。

同志们,共同的命运、共同的事业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公司的发展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当前,公司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难以避免,只要我们义无反顾,万众一心,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让我们满怀豪情,张开双臂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篇2: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广东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与对策分析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广东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走低是不可逆转的形势 今年以来,支撑世界经济的.三大主体美日欧经济同时出现不景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占世界经济总量28.6%的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3%,二季度为0.3%,三季度为-0.4%,预计四季度为-1.3%,全年预计为1%.美国经济研究局11月26日发布报告,正式宣布美国经济从3月起开始进入衰退.占世界经济总量17.4%的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经历了四次衰退,到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9%.

作 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作者单位:刊 名:广东经济英文刊名:GUANGDONG ECONOMY年,卷(期):“”(1)分类号:F1关键词:

篇3: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 0 0 8年广东能源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能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国际形势看, 一方面,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 国际政治环境的不明朗造成了石油原产地缩减石油的产量, 导致原油价格的快速上涨, 2008年1月2日国际原油期货突破了100美元/桶的大关。从国内看, 中国能源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煤炭已发现的资源量仅占资源蕴藏量的13%, 可采储量占已发现资源量的40%。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20%。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33%, 开始进入勘探中期, 仍有较大潜力。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为14%, 处于勘探早期, 资源前景广阔。非常规能源资源尚处于开发利用初期, 开发潜力较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刚刚起步, 发展空间很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方面, 也存在着很好的前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 广东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千方百计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近几年来广东省的GDP以超过14%的年均增长速度增长, 同时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持续下降的趋势, 取得了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运行质量双提高的显著成效。2007年, 广东的GDP达30606亿元, 增长速度为14.5%。但是, 与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相比较起来, 广东的能源约束问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却变得越来越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省内能源生产供应趋紧, 绝大部分能源需要从省外调进或进口的现状不会改变

1、能源供应自给率低, 对外依存度高

广东的人均能源资源贫乏, 人均拥有常规能源储量不足30吨标煤, 不到全国人均储量的1/20。2006年, 广东能源供应量为19616.07万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11.0%。其中, 本省一次能源生产量4160.37万吨标准煤, 从外省净调入11471.22万吨标准煤, 从国外净进口3984.48万吨标准煤, 一次能源生产量仅占能源供应量的21.2%, 能源供应自给率低, 对外依存度高。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已达1.63亿吨, 同比增长12.4%, 2007年经广东口岸进口原油3068.6万吨, 比2006年增长12.3%。由于广东经济增长势头导致能源需求旺盛, 预计2008年广东口岸进口原油将达4000万吨。广东省主要能源资源及其开发现状如表1所示:

另外, 从2000-2006年的统计数据看来, 广东能源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缓慢, 预计2007年全年能源生产总量开始逐步下降, 能源生产总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煤炭生产行业的整体退出和原油产量的下降, 而能源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16%, 远远大于能源的生产量。

2、能源生产主要以原油和电力为主, 广东的能源压力将会更大

从能源生产总量的构成来看, 广东省在2006年的原油、电力和天然气的生产量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5.9%、38.4%和15.7%, 原油和电力两者合计比重高达84.3%, 是能源生产的主要品种 (见表2) 。预计2007年原油、电力和天然气的生产量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较2006年不会有大的变化。新的可再生能源的构成十分低, 而传统能源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面临成本增高、运输和环境污染压力等问题。而且随着作为广东省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 粤港澳经济合作步伐的加快, 为了使省内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广东需要充足的能源作为经济腾飞的后盾, 因此, 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 广东的能源压力将会更大。

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注:资料来源2 0 0 1-2 0 0 7年广东统计年鉴

(二) 原油和其他能源 (如天然气、太阳能、核能等) 的消费量增加, 电力的消费有所降低

1、能源需求增长速度快

2006年广东的终端能源消费量达到了19616.0万吨, 同比增长了10.3%, 其中电力终端消费量9240.94万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7.0%, 占能源终端消费量的比重为48.5%, 是能源消费最大的品种, 其次是石油和煤炭。石油和煤炭分别消费6493.30万吨标准煤和2405.96万吨标准煤, 占能源终端消费量的23.9%和12.3%, 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优质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87.7%, 占能源终端消费的绝大部分。由于广东已经进入重工业化阶段, 2007年终端能源消费量预计达到22700万吨, 按年增长16%的速度, 预测2008年终端能源消费量将达到26000万吨以上。广东省2000-2006年能源消费构成。 (见表3)

2、广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态势, 但电力的消费弹性系数有下滑的趋势

广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与GDP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到, 在1997-2006年间, 广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态势, 而且从2003年起,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就开始大于1, 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大于GDP的增长速度;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波动比较大, 不过大部分时间里都大于1, 说明广东对电力的需求也是比较旺盛的, 从2003年起, 电力的消费弹性系数有下滑的趋势, 主要是因为这几年广东省提高了原油和其他能源 (比如天然气、太阳能、核能等) 的消费量, 从而使得电力的消费有所降低。

3、工业能源消费占绝对比重达66.8%

2006年, 广东工业能源消费13195.56万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14.4%, 增幅比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高出3.2个百分点。由于工业能源消费加快, 工业能源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了66.8%, 比上年提高1.9%。其中, 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主要高耗能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398.56亿元, 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2.4%, 增长20.4%, 增幅比全部工业高2.1个百分点。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费7474.17万吨标准煤, 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高达56.6%, 增长15.6%。

4、能源的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左右

近年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节能的投入, 节能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 能源的使用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广东的单位GDP综合能耗从2004年的0.9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0.77吨标准煤 (2005年为0.79吨标准煤, 当年全国最低水平) , 下降了28.6%, 相当于全国单位能耗平均水平的60%左右 (见表4) 。但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广东的单位GDP能耗为日本的6.2倍, 美国的2.2倍、英国的3.1倍、德国的4.3倍、法国的3.7倍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 而且目前广东的能源效率只有34%, 比发达国家低10%左右。

另外, 广东省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在工业。广东正在适度发展重化工业, 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增加, 给节能降耗带来较大的压力。2006年,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1% (见表5) , 比生产总值增幅高3.7个百分点。其中, 重工业增长18.9%, 比轻工业的增速快1.5个百分点。经济适度重型化伴随而来的高耗能, 使工业能源消费增长较快,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压力增大, 2006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4吨标准煤/万元, 同比下降2.96%, 下降幅度排在全国各省、市、区第26位。工业能耗水平下降缓慢直接钳制单位GDP能耗的下降水平。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低能耗的制造业的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主要表现为电耗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乃至1倍以上。

广东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1、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比例过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情况导致能源消费高居不下

从表6可以看出来, 第二产业的比例在2002年以后就持续增加, 其中工业所占的比例在2006年达到了47.7%, 这主要是因为广东正在适度发展重化工业, 2006年,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1%, 比生产总值增幅高3.7个百分点。其中, 重工业增长18.9%, 比轻工业的增速快1.5个百分点。经济适度重型化伴随而来的高耗能, 使工业能源消费增长较快,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压力增大。2006年, 工业能源消费13195.56万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14.4%, 比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高出3.2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4吨标准煤/万元, 比上年下降2.96%, 下降幅度排在全国各省、市、区第26位。工业能耗水平下降缓慢直接钳制单位GDP能耗的下降水平。

同时, 从表6中我们还看到了第三产业的比例从2002年以后就呈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中的大多数行业和部门, 比如说物流业、金融业、房地产服务业、旅游服务业等行业, 它们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而且第三产业的单位能源消耗量比较低, 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仅为第二产业的35%。目前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仅为42.7%, 这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巴西和印度的第三产业分别占75.1%和51.2%相比, 广东第三产业还比较落后, 而且按照广东“十一五”规划, 到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也只能到45%,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将会制约广东GDP单位GDP能耗水平的大幅降低。

2、资源消耗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消费的增加

据统计, 1997-2003年间, 广东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从46.6%下降到37.1%, 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也从55.1%下降到45.6%。居民消费总体从重视生活水平提高到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汽车、住宅、通信、旅游等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引发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从2007年的统计年鉴看来, 广东省2006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7973亿元, 其中对制造业的投资占了31.2%, 对电力、燃气的投资为8.5%, 对房地产的投资占到了27.7%, 三相加起来占到了总投资的67.4%。 (见表7)

应该注意到的是, 上述投资领域都是资源消耗行业, 这将会导致重化工工业以及其他依赖型企业超常规发展, 根据2006年广东企业50强排行榜可以得出资源型企业的分布情况。

从50强排行榜中可以看到, 资源型企业超过了半数, 数量达到17家左右, 这说明广东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资源依赖比较强的阶段, 对关键资源的生产和使用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命脉。从结构上看:2006年位居广东企业50强前五位的有3间是资源消耗型企业, 分别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这说明电力、制造业等资源型企业在广东总体产业结构中的支配地位。

可见, 广东现阶段的资源约束问题有着强烈的需求拉动背景, 广东已经进入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期, 而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会对资源消耗产生超额的需求, 产生大量的资源型企业。

对策及建议

2008年不断改善广东省的发展环境, 就必须以提供经济、安全、高效、清洁的可持续能源供应为目标, 积极调整优化广东省的能源结构, 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步伐, 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

1、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减少终端用煤

燃煤排放的气体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燃煤排放物占总量的比例为二氧化硫8.5%, 二氧化碳8.5%, 氮氧化物60%, 烟尘70%。国外的研究表明: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 D P的3%-7%。如果不能有效控制, 经济发展成本会越来越大。因此, 广东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减少煤炭消费比重, 维持石油消费比重, 积极利用西南水电, 加大力度发展核电和天然气发电, 积极开发利用风电和热力等清洁高效能源和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重中之重是针对终端煤炭消费比例较高的问题,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LNG (液化天然气) 作为国际上公认的优质清洁能源, 其热效高, 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的排量只是煤的50%, 氮氧化合物排量不到煤的20%。与LPG (液化石油气) 相比, LNG价格便宜, 安全性则高得多, 在相同热值下, LNG比LPG便宜25%;且LNG易挥发, 不易聚集爆炸。

对广东而言, 实施LNG项目是其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步骤。广东省承诺, 今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再兴建新的大型燃煤电厂和12.5万千瓦以下的燃煤 (油) 机组。而在2010年以前, 广东省平均每年至少需要净增加2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 因此引进LNG就成为广东能源战略的重要棋子。相对而言, 天然气发电更加灵活、更加环保, 是很好的大城市用电负荷中心的支撑电源。引进LNG建设天然气电厂, 一方面可以满足广东电力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可以使天然气的需求达到相当规模, 主动培育市场。用天然气替代石油发电, 虽不能改变目前广东煤电占主导的结构, 却可以提升清洁能源在广东省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使煤、油发电比重降至60%以下。

据专家测算, 天然气与标准煤的替代率是1∶25, 广东LNG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后可替代925万吨煤炭。这对改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 减少酸雨频率,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LNG项目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用气的变化和电力供应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

3、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

广东省是一个能源贫乏的省份, 能源消费90%以上依靠外省调入或进口, 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地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能源市场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 再加上国际经济政治存在着大量不明朗因素, 如果我们不采取必要的措施话, 将会使我们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 从近两年来珠三角地区频繁出现的“油荒”现象看来, 主要是能源的供应体系不完善所造成的。因此, 建立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日益迫切。

“十一五”期间扩建茂名炼油厂, 将原油加工能力提高至2000万吨, 在建设石油储备基地条件较好的湛江、茂名分别建设湛江、茂名石化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工程, 原油储备量达1000万吨。利用粤东地区良好的港口条件, 按照全省石油储备的统一规划, 适当建设一些成品油储备工程。

此外, 广东还可以引导省内能源销售企业与能源生产企业建立“产—运—销”一体化的长期稳定关系;另外, 还可以加快LNG一体化工程建设, 从国际能源市场获得长期稳定的优质能源供应。

4、加快产业调整步伐, 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提高产业素质

篇4: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基于近两年浙江主要经济指标尤其是外贸出口指标的增速明显下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浙江外贸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的探讨,分析浙江经济发展放缓的原因。本文认为浙企更应通过“修炼内功”以求突破;并针对此提出几点个人认为应重点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浙江模式;外贸经济;人民币升值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现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目前,浙江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和国际化提升期,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环境、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受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和国内政策调整的不利影响以及省内土地、电力、淡水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日益明显,这些都使“浙江模式”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浙江模式

浙江经济是以中小企业为绝对主体的“块状经济”模式。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浙江全省各行业共有企业单位数30.53万家,其中各类中小企业数量30.41万家,占绝对多数,从业人员1130.71万人,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27703.85亿元。中小企业单位数占总企业单位数的99.6%,资产总量占82.6%,从业人员占82.7%,营业收入占71.7%。仅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2004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376.9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92.8%。浙江的这些中小企业按行业又呈块状分布,所以有学者称“块状经济”是浙江的一大特色。“块状经济”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某一行业相对集聚,并以其中一两个产品为龙头,在该区域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的区域性行业群,因此也可成为区域特色经济。纵观浙江全省,88个县市区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块状经济。其中绍兴轻纺化工、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嵊州领带、大唐袜业、永嘉纽扣等已成为大规模的专业化块状经济产销基地。

这些“块状经济”的内部,企业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很多甚至是家庭作坊式的。他们一般指从事某一个产品的某个生产环节,生产某一零部件,或专门从事某一工序的加工。这样大家因为某个产品的分工合作而组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这样形成的产业集群也有学者称其为空间积聚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单个小企业组织和大量销企业集中的企业布局形式,即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却是在千家万户,形成微观小规模生产、宏观大规模经营的格局,便于取得专业化分工和外部规模经济效益。浙江的特色经济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的政策导向,浙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走在全国经济的前列。

二、浙江模式受到挑战

随着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越来越多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非常有利于浙江中小企业产品的出口,而外贸出口一直是拉动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三大主要动力之一。然而,入世有机遇也有挑战,尤其近两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浙江模式受到的挑战愈加明显。有数据显示,2007年起,浙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低于江苏、山东等发达省份,有些甚至低于全国,发展步伐已经明显放缓。今年1-2月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政府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排在25位,利润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企业的亏损面达26.1%,亏损总额64.8亿元,同比增加71.3%。据悉,浙江省石化、纺织、通讯、电子设备制造等已出现全行业亏损趋势,部分行业龙头企业,今年1-2月份高亏达10亿元。

注:1、产销率增幅为百分点;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幅为百分点

数据来源:浙江经济贸易委员会网站

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681.2亿元,增长13.5%;1-2月份利润总额为190.83,增长6.71%,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增幅分别回落4.1和30.1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去年上半年总的来说是持平,从8月份增幅变为负之后,到现在一直没有扭转。

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相比,1-2月份浙江进出口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口更甚,出口增幅分别下降43.2和13.5个百分点,进口同期下降8.3个百分点,和去年全年相比仅上升了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1279.26亿元,增长11.6%,同比下降18.6个百分点,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纪录(近年均在30%左右)。出口交货值对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长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26.7%降至16%。可见今年工业产销增幅明显回落,主要是出口不振所致。

三、原因分析

笔者分析造成浙江工业和贸易增幅下降如此快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双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膨胀,和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之下,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到2007年底,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已达16%(这个月刚刚突破6)。有学者预测升值还会继续。这已经削弱了浙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再者从去年开始美国经济明显疲软,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市场需求萎缩,更不利于浙江产品出口的增长。

二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我国一方面为履行承诺,另一方面为扭转大量贸易顺差局面,快速促进出口产业结构升级,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出口退税大范围取消,此次出口退税调整涉及2830多项出口商品,对浙江省的冶金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影响最为严重,使许多本以出口退税为利润主要构成的中小企业利润骤减。

三是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和从去年开始的基本生活物资价格膨胀。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都比去年同期上照11%,与1995年来同期最高点的2004年的13.4%相近。致使企业成本大幅增加,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2%,通货膨胀进一步蔓延。原材料价格的全面上涨,因生产能力过剩导致“高进低出”格局的长期维持,这对依赖外部原材料的浙江工业企业的影响大于全国,相当部分生产加工企业面临亏损。最突出的是石油加工业,化纤制造业今年1-2月利润从去年同期猛增157%落至净减8.5%。

四是银行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一再上调。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从2007年12月21日起第6次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保障我国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央行2007年共10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到年底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4%。今年至本月准备金率又上调了4次,现在已达16%。现在银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对那些由于利润缩水想通过银行贷款扩大规模、更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更是许多靠贷款创办的企业是资不抵债,即将面临倒闭。

以上对浙江企业发展更多的是外部原因,而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还应是在浙江模式内部:

首先,浙江工业产业整体层次偏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子不大,基础原材料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缺乏新兴产业的强力支撑。浙江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的仍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占主导的产业,而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比重很小。七八十年代,浙江省的主要工业部门是纺织、机械、食品、化工和建材工业。这种状况延续至今,纺织、机械(包括电机)和化工这三大工业部门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目前浙江工业产业逐步实现多元化和国际化,向IT产业、电子设备、高端服装、医药以及电机产业方向发展,但是升级缓慢。

其次,是长期沿袭粗放的、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过大,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受到制约。以环境、资源为代价和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薄利多销的外贸拉动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再适合当前经济趋势和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浙江经济要想保持现有的经济地位就必须加大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利润空间。

再者,浙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角,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样的经济结构将导致投资决策的分散化,这对企业适应需求多样化的下游产品的市场竞争是有利的,但是对取得规模效益优势是不利的。再加上中小企业的创业者或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绝大多数企业根本没有明确自己的经营战略,等等这些都是众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普遍不高,不易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扩大企业规模。

四、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外贸出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出口货源调拨省发展成为全国外贸出口大省,成就巨大,外贸出口的增长也最快的。针对目前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浙江外贸增长的不利影响,使本来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和国际化提升期的浙江众多中小企业趁机沉静下来,进行反思以“修炼内功”。

首先,企业要有长远宏大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体现企业本身的诉求,更应该符合社会各界对企业的诉求,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进化;它不仅仅是目标,更是企业领导人的理想,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拥有这样的战略才会使企业长盛不衰,具有凝聚力。西方许多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型跨国企业发展的历程已经很好地证明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长久。

第二,企业要积极响应政府宏观政策引导,想方设法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企业独特的竞争力,才能保证实现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保持在国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这就要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行领导督导制,重视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

第三,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的教育资源,结合本行业的实际需要加大对人才定向培养的投入。这需要企业和学校甚至政府的相互协调和扶持。

第四,针对中小企业普遍素质不高的现象,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行会的作用,定期组织给企业做培训,不仅是专业的技术培训,质量管理培训等,还要包括对企业领导人的战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制度管理培训等,帮助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企业,以利于提高整个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认识。同时,通过组织学习更易于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促进行业生产和经营效率的同时,增强共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这需要当地政府出面主导或者行业龙头企业负起行业发展风向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海伟.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6(6).

[2]徐亚明. 产业集群-浙江民营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 商业研究. 2005(16).

[3]徐丹平. 新形势下浙江中小企业机群发展的思考[J]. 时代经贸. 2007(1).

篇5: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发 展 对 策

高唐县农业局刘春刚

摘要由于受现代农业发展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县级植保工作任务繁重,从实际出发,认清形势,统一认识,适应农业发展需要,明确工作思路和发展对策,进一步完善植保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植保队伍,增强防御病虫害的主动性,提高控制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应变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县级植保工作形势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世纪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受到双重影响。新形势下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植保工作任重道远。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前提下,适应农业发展需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明确工作思路,切实转变观念和工作态度,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做好植保工作,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为此,就新形势下县级植保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1

现简单谈点个人看法。

1面临的形势

1.1病虫为害呈现新趋势、新特点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作物品种的改变、新技术的推广、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害的灾变规律发生变化,时常会发生一些始料不及的病虫灾害。一些发生较轻、次要的病虫草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经济作物病虫草害发生面积扩大;新的病虫草害不断出现;由于农药用量的上升,病虫草抗药性增强,使得本来能够基本控制的重大病虫草害变得更加猖獗;危险性病虫草害更易传授、蔓延,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

1.2宣传力度不够植保工作作为公益性事业,对确保农业生产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植保工作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

1.3植保队伍不稳定由于植保工作艰苦,加之各种社会因素影响,造成人员不稳定,植保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工作的发展。

1.4资金不足由于财政条件、认识等方面影响,地方政府对植保工作缺乏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没有专项经费,缺少必要的仪器设备、工具和试验场地。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参加技术培训,技术更新慢。

1.5对检疫工作的影响 随着加入WTO的到来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农产品国际贸易频繁,危险性病虫传播的风险加

大,检疫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形势,县级植保站作为检疫行政执法的主体更是责无旁贷。由于对检疫工作认识不足,导致检疫工作缺少经费、缺乏必备的试验仪器设备,设备陈旧落后。因经费紧张检疫人员不能接受经常性的技术培训,对新的病虫害发生发展信息知道较少,有害生物扩散蔓延风险加大,疫情控制任务大、压力大。

2工作思路

二十一世纪的农业发展要求植保工作对病虫实施可持续治理,发展可持续植保工程。县级植保工作处于基层,面向农村任务繁重,要从实际出发,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明确工作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第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宣传,提高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对植保工作的认可,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第二,以植保工程为契机,申请建立区域病虫测报站,稳定测报队伍,提高测报质量,增强防御病虫害的主动性,提高控制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应变能力。实施病虫综合防治策略,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第三,转变工作职能,适应农业发展要求,加速植保新技术转化和推广速度,拓宽服务领域,加强技术培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广大群众素质和对病虫害的鉴别防治能力;第四,依法行政树立植保执法工作的权威性,加强宣传,巩固、稳定检疫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做好有害生物疫

情普查工作,严格执法,严防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促进农产品贸易流通,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3对策思考

新世纪植保工作适应农业发展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展望未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充分发挥植保体系的网络优势,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撑。

3.1加强学习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及时了解植保技术发展趋势,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工作手段。

3.2进一步建设高素质的植保队伍强调测报工作的基础地位,稳定测报队伍,积极争取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改善测报条件,改善测报人员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认真贯彻农业部颁发的《病虫测报岗位责任制》和《病虫测报管理办法》,坚持定点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扩大测报覆盖面,提高测报质量和准确性,申请建立区域病虫测报站,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制定防治对策,增强抵御病虫害能力。

3.3加大宣传力度植保工作是公益性事业,广泛宣传,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对植保工作的认可,充分认识植保工作的重要性,开创植保工作新局面。

3.4依法行政广泛宣传《植物检疫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进一步推动“一减双保”工程,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品种。

严格执法,树立检疫工作的权威性,巩固稳定检疫队伍,认真做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严格把关,做好种苗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以及调入良种的复检工作,做好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工作,严防危险性病虫的传播蔓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及时参加技术培训、了解信息、购置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植保执法队伍。

3.5进一步做好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植保系统的自身优势,举办技术培训班,把新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群众对病虫害的鉴别和防治能力,走科技兴农的路子。积极引进新技术,做好示范推广工作,重点做好脱毒种苗、转基因抗病虫良种的引进,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提高防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减少人畜中毒事故,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篇6: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摘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它对于维护高校稳定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至关重要。只有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才能进一步凝聚人心,以良好的党风带教风、学风和校风,进而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深入分析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对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党员发展面临挑战

新形势下,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受到巨大冲击。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有必要认真思考,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变化和新挑战,探索、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理念、新方法,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是各种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当前我国进人全面建设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在大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积极在高校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大学生在政治上和学业上不断进步,才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创造先进生产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和核心竞争人才,才能确保高校完成它在传播、发展、创造先进文化方面肩负的重大使命。做好高校党员发展工作,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用党的知识教育大学生,用党的事业吸引大学生,用党的号召凝聚大学生,才能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成为高校思想建设的主旋律,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最强音。

(二)、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未来我国将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系于大批接班人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做好高校的党员发展工作,既可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又可为党的事业培育合格接班人,从而为实现科教兴国

和人才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能有效地改善党员队伍的整体结构和分布

高校发展的学生党员,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是党员队伍中最为年轻的群体,他们加入党组织后可以为党的事业工作和奋斗四五十年。多发展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党员,必将有力地改善党员队伍的整体年龄结构。高校学生是社会高知群体,每年在高校发展一批党员,可以很好地改善党员队伍的文化结构。而且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多样性,发展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随着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同时也就改变了各个行业的党员比例和分布状况。此外,大学生充满活力,富有朝气,在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给所在的基层党组织输人新鲜血液,增添生机与活力【1】。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个人的问题

经过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之后,走进高校的学生追求各异,相当一部分人只注重文化知识而忽略了政治理论的学习,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党产生了错误认识从而形成不正确的入党动机。部分同学的入党动机是与个人的名利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有的入党是为了当干部;有的将入党作为毕业时找工作的增值筹码;有的将入党简单看作增光彩;有的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至于部分同学入党后不履行党员义务,起不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甚至在同学中给党员造成不良影响。

(二)、党的工作的过程问题

工作方式和观念陈旧,对培养现代人才思考不够。党组织应该吸引现代型的优秀人才入党,但部分党建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对主动适应社会、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报有成见,在入党标准上出现把握尺度不准,他们的所谓“优秀学生”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优秀、听老师话、老实稳重等。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环境新变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20世纪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斗争中受到了

挫折,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暂时低潮。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两种制度文化有机会产生剧烈碰击。在此背景下,西方各国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这些都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我国高校有些学生不能客观地判断国内外形势,不能正确分析和看待苏联和东欧巨变的根本原因,面对我国发展中的困难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容易产生对共产主义的怀疑,对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感到悲观失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鉴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腐朽落后东西的迷惑。部分大学生,包括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产生了动摇【2】。

(二)、国内环境新形势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期,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复杂多样化,在给我国经济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但我们也遇到了许多社会问题,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可变性增强,但市场经济活动极易诱发的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犯罪行为仍然存在,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特别是高校学生党员遭遇到就业难或类似家庭困难这类问题时,他们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加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中反映出的某些社会深层次矛盾,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也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三)、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形成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与外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精华糟粕并存,西方文化通过网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高校校园网的开通,给师生上网提供了方便,对师生员工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有些负面的内容通过网络在校园内传播,不仅使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误导,而且也在不知不觉的渗透中影响到党员和教职工群众的思想意识。如果管理不好,不健康的甚至反动的信息就可能乘虚而入,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如何尽快运用好这一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大网上正面宣传的力度,切实有效地防止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亟待开拓的新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是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事。

(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象自身新变化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包括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大学生。当前大学生普遍是90后的独生子女,对这一社会群体特点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对他们的教育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产生了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任性、依赖等缺点,他们的社会阅历、心理稳定性、挫折承受力比较差,对深层次问题理解不透彻,当现实社会与老师上课的教学内容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时,他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加之,部分大学生从小受应试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很多学生不愿意入党,或者入党的动机功利性比较强,就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为了考公务员等。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组织上入党和思想上入党不一致的现象。当代大学生的这些新特点对于接受党的教育,成为党的坚定追随者无疑是一种障碍作用【3】。

四、解决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问题的对策

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应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认真的思考,采取相应对策,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活,把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发展工作做深做实。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要“早抓”

大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只有2—4年,但在人才培养工程中却处于关键阶段,因而不能有丝毫放松。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更要从新生做起,争取早选苗、早培养、早成熟、早发挥作用,这样可以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新生入学后由党总支书记讲系列党课,使学生一入学就接受理想、信仰教育,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激发其积极入党的愿望。组织新生与学生党员座谈,使他们看到身边的榜样并认识到入党并不是高不可攀,通过学生党员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消除新生对党的神秘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认识。组织入党申请大家谈,让新生对“是否提出入党申请”进行讨论。通过座谈,沟通思想、调整认识,使新生尽快加入申请入党人队伍。邀请关工委老同志讲党课。针对学生思想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邀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老同志做深层次的分

析、讲解,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

(二)、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保证党员质量

分层次加强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端正入党动机。随着扩招后学生基数的增加,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由学校统一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已满足不了大学生涌跃参加培训的要求,再者通过上大堂课也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为进一步规范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学校党委明确规定具体的培训工作由各院系党委、党总支负责,党委组织部对培训对象的条件、培训内容培训的纪律和要求、培训时间和方式作出原则规定,并负责做好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落实工作。各级党团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江泽民“七一”讲话、“

5、31”讲话和十六大报告等作为党章、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的重要内容,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及时为人党积极分子订购学习资料,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为保证培训质量,避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可实行党的基础知识测试制,定期对接受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测试。测试题范围涵盖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时事政治,测试工作由党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实施,对测试合格的学生颁发入党积极分子结业证书,(三)、加强信息化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高校党建工作要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创造、构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在加强网络管理的同时,努力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党建工作网站, 推出一批导向正确、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师生员工心理要求的主页和栏目,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辐射力,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方法、新手段,建立各类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掌握党建工作发展趋势和动态。

参考文献

上一篇:模拟联合国英文下一篇:迎接冬奥会优秀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