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发展形势

2024-05-02

全国经济发展形势(精选6篇)

篇1:全国经济发展形势

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和2014年发展趋势

一、今年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即将过去,根据今年1-11月份的房地产统计数据基本可以判断:全国全年房地产投资总额突破8万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12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总额突破7万亿元,全国商品住房均价突破6千元,土地出让金在4万亿元左右。上述数据都是创历史新高的,表明中国房地产业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

1.房地产开发投资支撑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19%-21%(各月不同)幅度内的增幅,而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房地产开发投资为稳定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2.商品房销售金额增幅高于销售面积增幅十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幅在30%以上,而销售面积增幅在20%以上,表明商品房的市场价格在今年仍然保持了较大涨幅。全年市场交易震荡向上,高点是1月、3月、6月、9月和12月。

3.各地土地交易单价和总价不断突破历史新高。北京农展馆附近地块项目楼面地价达到了7.3万元,上海徐家汇一综合项目以215亿元成交。此类案例表明,今年各地推出的土地项目,较以往住宅用地比重更大,区位优势更好。土地价格依然是中国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除外部因素外,动拆迁成本和时间的失控是地价上涨的重要推手。

4.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下各地的市场差异依然明显。总体看,一二线城市市场较热,一些三四线城市明显阶段性供大于求。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企业、不同项目之间冷热不均的现象较为凸出。

5.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顺利。今年的目标任务是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截至11月底已全面完成了这一任务。

二、今年房地产发展的主要特点

1.房地产政策调控出现思路和方法上的重大调整

2月和3月的国五条、国六条已成为十年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最高潮和休止符,年末近二十个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新举措是十年房地产政策调控的余音回响。几乎所有的重要会议和相关文件都不提“房价”和“调控”,只讲保障房的建设。年末在各地房价高企的背景下,党中央政治局12月3号会议提出“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将“住房保障”放在“市场调控”前面,提的是“做好”而非“坚持”。

所有的信息都表明,房地产调控已经出现思路和方法上的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主要任务是总量平衡、结构协调、生产力布局优化等,不包括房地产产业调控;凡是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全国统一部署的一刀切政策调控向各个地方政府切一刀的措施调控逐步过渡;用即压供给也压需求的办法逐步转向扩大供给,包括土地释量和融资开闸;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淡化并改变以房价为核心的调控目标,将政府工作重点转向保障房建设和

分配,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边界。

2.大型品牌房地产企业逆势扩张继续延续

中国大型品牌房地产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无论在投资量、开发量还是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占据的市场份额继续得以提升。万科全年房地产销售金额可在1800亿左右;6家房地产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进入全国一百强、五十强、二十强的开发企业门槛今年又有所提高;一批全国各地单价或总价地王大多是由这些大型企业创造的。

大型品牌企业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投资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还表现在开发理念、产品质量、客户认同度、物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融资能力。投资和融资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的核心竞争力。海外上市、增发股票、基金信托、企业债券等在今年都有了较往年更大的规模。一批企业还实行跨界投资经营,少数房企还进入了金融银行业,真正实现了房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诸如万科、万达、绿地、碧桂园、SOHO等一批大型房企今年还大举进军海外地产,一时间风生水起。绿地集团在美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泰国等都有了成熟项目的投资。国外投资融资成本低、土地价格便宜、市场长期看好、法律政策稳定是走出去的重要成因。

3.电子商务冲击商业地产和房屋销售

中国消费模式和支付方式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百货公司日渐式微,大型超市日趋饱和;线性沿街店铺让位于综合体商圈,体验消费挤压实物购买消费;刷卡支付取代现金支付,网上交易笑傲实体店交易。这些变化对传统商业店铺载体的体量、动线、结构、区位、业态等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并由此带来了一个城市的商业地产形、质和量的深刻变革。一大批城市已经出现了商业地产总量的过剩和大量的闲置,同一区位的重叠和恶性竞争,开发出租后的二次破坏性改造,传统商业功能的衰败。

尽管有待验证市场的接受度,但是网络销售已经突破传统中介代理销售房屋的领地。在新房销售和存量房销售两个领域,房地产电子商务模式取得了上百亿成千亿的销售规模。有的企业将网络销售和网络金融信贷实行了战略合作,推出了“乐居贷”;有的企业将中国网络销售之手伸到了海外,形成了海外和中国双向的网络销售服务。电子商务销售房屋的长处是突破本地销售开辟了全国和全球销售新空间;极大的压缩了销售案场载体空间和人力成本;立体形象多角度的反映商品房屋内外部及其园区的视觉空间;一一展现建材、部品、部件、管线等建筑用料及其品牌;全面汇集房屋开发和销售的所有政府批文和法律备件;更加详尽的介绍销售楼盘周围的教育学校、医疗卫生、商业店铺、交通车站、公园体育场、警署等配套设施。

三、2014年房地产发展趋势

1.经济改革启动年,房地产政策调控调整年

三中全会的六十条“决定”勾勒出我国未来5-10年的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将战略重点、基本方针、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时间表、路线图一一明示,形成了中国改革的新蓝图。“决定”在众多方面涉及到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推进适时改革;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探索实行官邸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做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等。

上述要求实际上已对过去那种围绕着降低房价为核心目标的政策调控模式进行了思路和出发点的再调整。中国房地产会在六十条“决定”的指引下走向一个政策、法律更加透明,市场预期更加明确,产业发展更加规范的新天地。在房价涨幅没有明显回落的情况下,限购措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控制房价的目标问责制难以持续下去。房产税由于要进入人大立法程序,无论如何一年时间内也无法推出。保障房的建设和分配会继续推进,但具体政策会有所调整。

2.产业规模继续扩大,颠簸前行仍有新机遇

在中国经济处在转型和改革的新征程中,房地产将继续承担支柱产业的地位作用。在中国老百姓财产性收入不断提高的进程中,房地产市场仍是我国老百姓不断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主要平台。在高速城镇化的历史过程中,房地产业是每一个城镇功能和形态改善提升的重要推手。

颠簸性前行依然是新一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轨迹,各项经济指标依然会有所提升。尽管已经出现市场冷暖不均的情况,但大多数城市发展的动能依然强于衰退的力量。

新一年房地产业的新机遇表现下列方面:

在企业层面主要是混合所有制的推行和股权、生产资料的兼并收购,允许职工个人持股;降低产业进入门槛,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包括房企)将逐步实现上交30%的利润的硬性规定等。

在资本市场层面主要是房地产企业市场融资将获得更加便利的条件,上市首发增发再开闸;不动产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债券允许入市交易;银行信贷规模不会缩小等。

在税收层面主要是房地产税逐步推进改革,简税种、调结构、宽税基是主基调;新增房地产税收决定权将从政府改为人大;房产税新一年依然难以推出;房地产营业税改增值税迟至2015年必然推出。在土地层面主要是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和土地普查结果耕地远超十八亿亩的信息,会改善商品房供地用地的压力;规划和用地控制会进一步遏制诸如小产权房等各种不规范的扰乱市场行为。

在城镇化层面主要是户籍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和公共资源的均等化配置将为房地产带来全新的市场格局。

在制度层面主要是我们离真正实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市场决定商品价格”又前进了一大步,至少是在全局改革纲领性文件中予以了确认,虽然我们距离“自由选择消费商品和消费方式”的目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篇2:全国经济发展形势

王 增 力

(2006年7月26日)

同志们:

我们继续开会。

刚才,我们收看收听了全国和全省经济形势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和省领导同志分别做了重要讲话,通报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今天的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经济形势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报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行情况,安排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市长王爱民同志,市委市委、常务副市长寇德松同志,市委常委、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万青同志。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分管经济工作的县(市、区)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

这次会议内容十分重要,请大家注意听会。

下面,请爱民同志讲话。

* ********

刚才,爱民市长对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做了深入的分析,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今年上半年,全市各 1

级党委、政府和市直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支柱产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增势强劲,重大项目有序推进,重点工作进展顺利。总的讲,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超出预期,但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下半年,有几个方面的情况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把握:一是要关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二是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硬约束,三是要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又是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前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至关重要。上半年的经济发展形势不错,但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懈怠。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紧紧围绕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的要求,更加坚决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研究和分析问题,善于谋划应对之策,善于推进工作落实,努力做到“三个确保”:

一是要确保各项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各级党委、政府,市直各部门要加倍努力、积极有为,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保持外资的较快增长,实现“有效益的速度”和

“有速度的效益”的有机结合,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二是要确保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各部门,要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来,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来,立足“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继续抓好“招商引资突破年”各项工作,着力发展立市立县的大项目、大产业,推进城市“十大工程”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要确保社会民主得到进一步改善。要以推进农村“医、学、保、养、路、水”六项工程为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切实解决这些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会后,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国务院和省、市领导的讲话精神,切实把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全市的总体工作安排,进一步解放思想,善谋实干,为实现“壮县、强市、富民”目标,打造“实力廊坊、效率廊坊、和谐廊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后,各级各部门要把会议贯彻落实情况于7月30日前报市委、市政府。

篇3:当前全国生猪生产形势及发展对策

1 当前生猪生产的严峻形势

1.1 生猪价格持续下行

据统计, 目前全国普通肥猪、三元肥猪均价分别为8.5元/千克、9.5元千克, 同比分别下跌了16%和13%;普通苗猪、三元苗猪均价分别为8.7元/千克和9.1元/千克, 同比分别下跌了19%和24%。

1.2 猪粮比价急速下滑

2008年全国猪粮比平均为7.6:1, 2009年平均为6.5:1, 养猪处于较好的收益状态, 有正常的赢利空间。但今年春节过后, 猪粮比价急速下滑, 已连续多周低于5.5:1的盈亏警戒线。猪粮比已经低于国家规定的6:1预警线下0.7点, 进入黄色预警区域 (5.5:1~5:1为中度下跌) 。

1.3 养猪积极性普遍受挫

目前, 毛猪价格降了, 而饲料中除了豆粕的价格由春节前的3600元/吨下降到了现在的3200元/吨外, 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总体仍处于较高价位, 玉米、麸皮价格分别在1770元/吨左右和1680元/吨左右, 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25%左右和30%左右。按照国家规定的6比1的料粮比, 毛猪的收购价格也应该在10元/千克以上, 而现在的收购价格为9.1元/千克, 已经低于料粮比的底线。一般养殖户每头猪亏损约100~200元, 规模场每头猪亏损约100多元。由于行情低迷, 仔猪补栏积极性受挫, 仔猪价格持续下跌。如果低迷局面继续延续, 将有可能导致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 动摇生猪生产的基础, 这不仅会影响农民增收, 而且日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可能重现。如果处置不慎、调控不力, 就会引起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

2 猪价持续下跌原因

2.1 生猪供大于求

受前两年连续两年高价位的强劲拉动和各项扶持政策的激励, 生猪养殖户积极性高涨, 大批社会资金投入生猪行业, 规模养殖户剧增, 生猪养殖户积极补栏, 生猪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出栏和存栏量持续增长, 各地生猪在春节前后集中出栏, 市场基本面处于供大于求。依据国家预警指标来看, 我国生猪存栏不得低于4.1亿头, 能繁母猪不低于4100万头。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10年1月份, 我国生猪存栏45500万头, 能繁母猪4870万头, 均较国家公布的指标高出10~15%。由于能繁母猪存栏依旧处于高位, 对后期猪价造成一定的压力。根据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规律, 生产快速增长, 形成新的供需格局之后, 市场价格将会进入回落期, 寻找新的平衡点。

2.2 储备肉投放市场平抑价格

2009年6月, 活猪价快速下跌过程中, 国家及时启动了三级响应, 增加猪肉储备。随着去年6月增加的储备猪肉到期并逐步投放, 加上元旦、春节期间, 生猪大量集中出栏, 抑制了消费旺盛的春节市场, 生猪价格受到控制。

2.3 市场消费增量不足

居民肉类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 牛羊肉、鸡肉等肉制品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猪肉消费增量, 加之我国居民有在春节期间储备肉制品的传统, 春节过后, 大量的储备肉制品仍未消费完, 导致市场需求相对不足, 生猪价格显现正常的节后价格波动效应。再加上我国广东等地爆发生猪O型口蹄疫, 进一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心理。

3 后势走势判断

尽管当前生猪生产形势较为严峻, 生猪后期生产的不确定影响因素仍然较多, 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好转、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实和市场调控机制的不断完善, 生猪产业后势仍呈向好态势。

3.1 从产业内部发展环境看

目前全国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在50%左右, 一些地区超过了60%, 随着生猪规模养殖的发展, 市场主体悄然发生变化, 对市场价格导向反应更趋灵敏。规模养殖场会随着行情变化主动进行适应性调整, 与散养户相比规模养殖场抗风险能力更强, 起到“稳压器”作用。目前苗猪和母猪的交易量出现下降迹象, 表明盲目扩张的势头已经遏制, 生猪产能也将逐步恢复到合理水平。目前饲料原料价格处于高价位, 继续上涨的可能不大, 仔猪价格又处于低位水平, 目前补栏增养, 养殖成本上行空间有限, 市场风险不大。由于去年冬季气温较常年低, 许多近两年才投入养殖业的散户对此准备不足, 冬季时出生的小猪存活率下降, 有可能影响到后几个月的出栏量, 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减弱甚至扭转, 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 冬季仔猪减少的程度也超过常年, 这都可能影响到后市的供应及价格走势。

3.2 从产业外部发展环境看

随着《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案》机制逐步完善, 新预案将进一步发挥稳定生猪价格的作用, 有效防止大起大落。加之我国经济形势的全面回升向好和上海世博会的召开, 居民储备的肉制品消费完, 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猪肉消费总体上呈刚性增长的趋势。预计一段时间内生猪价格会有所上涨。因此, 只要引导得当, 措施跟上, 调控有效, 生猪产业后续发展的基础良好。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市场监测和调研, 正确

宣传引导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调控预案, 在现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 各地要完善监测办法, 实地采价,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准确把握产销动态, 加强对生产形势的分析和走势预测, 为政府宏观决策当好参谋、做好助手。加大正面宣传, 稳定生猪养殖者的信心, 为生产者提供准确市场信息, 既防范风险, 又捕捉机遇。指导养殖场户合理调整生产结构, 规避市场风险, 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4.2 推广普及优良品种, 提高生猪生产效率

良种是养殖标准化的基础, 是规模效益的前提, 要切实加强良种工程建设, 完善良繁、改良、推广体系, 提高制供种能力。要制定扶持政策, 调动农民使用良种的积极性, 典型示范, 加快杂交改良的普及速度。

4.3 切实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 做好“三保”文章

一保能繁母猪。目前, 能繁母猪存栏基数偏高, 可以通过淘汰劣质母猪, 适度调减基数, 优化结构, 但必须稳定母猪的基本保有量, 通过能繁母猪补贴、母猪保险和生猪良种补贴等三政策的落实, 防止盲目淘汰母猪。二保规模养殖。规模养殖已是我国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 一方面要继续提升规模养殖比重;另一方面要着力优化规模养殖结构, 争取提高中大型规模养殖场的比例, 实现生产方式的真正转变。三保生猪大县。主产县是稳定生猪总量的重要平台, 要集聚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猪调出大县和高效设施农业三类项目的投入, 实行规模养殖场增量与主产县扩能并举, 为稳定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4 强化重大疫病防控, 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

切实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监管工作, 严格生猪规模养殖场“一对一”监管, 实施封闭式管理, 禁止闲杂人员并严格控制畜禽及运输车辆进入。要强化防疫条件审查, 指导养殖场 (户)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积极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对病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要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指导养殖场 (户) 密切关注猪群健康状况, 发现异常情况的, 及时报告, 尽快处置, 确保生产安全。要进一步强化检疫工作, 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畜禽运输检查消毒站执法力度, 严防病害猪肉上市。

4.5 加强产销衔接, 全面落实扶持政策

篇4: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2003年全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

赵铁锤说,2003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相对稳定,趋向好转。各类事故起数下降10.5 %;死亡人数下降1.9%。

赵铁锤说,去年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第一,安全生产专项整 治进一步深化;第二,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查收到实效;第三,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步伐 加快;第四,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力度加大;第五,开展了企业安全评估工作;第 六,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全面起步;第七,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进一 步加强。

2004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2004年1月份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 工作的决定》、发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赵铁锤说,2004年全国安全生产的控制目标是: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去年降低2.5%; 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继续好转,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有较大 幅度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所减少。

赵铁锤说,2004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有八项:

一是加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责任。把2004年的安全 生产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政府,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

二是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事故多发行业和领域的突出问题。把矿山、 道路和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行业和 领域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三是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引导各类企业建立健 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 全生产机制。

四是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及时淘汰危及安全 的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在全国煤矿普遍推广瓦斯监控网络系统。加 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科技素质。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大监管监察行政执法力度。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 条例》,严把市场准入关。继续加快《安全生产法》配套法规建设,推动地方加快立法步伐 ,尽快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的行政执法工作。

六是加快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预警救援机制。组建国家生产安全应急 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增强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 援能力。

七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意识。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主题,组织 好今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以及城市安全社区建设等活动。充分发 挥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媒体的作用,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

篇5:全国经济发展形势

同志们,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工会十六大的成功召开和选出新一届领导机构表示热烈祝贺,向我国亿万职工和广大工会干部致以诚挚问候,向中国工人阶级表示崇高敬意!我国工人阶级是发展的主力军,大家对经济形势、走势都很关心,应大会邀请,我今天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需要放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中来透视。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突出特点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低迷,好的增长1%多一点,差一些的就负增长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体量比较大的几个,增速普遍不超过2%,个别好的也不超过5%。2010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两位数,达到10.4%,但到去年四季度,因为国际国内多重复杂因素交织影响,经济增长率只有7.8%,今年继续下行,一季度是7.7%,二季度是7.5%。我为什么上来要跟大家讲GDP呢?同志们可能会问,说我们不能片面强调GDP。这个话说得不错,但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还是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更重要的是,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怎么办?要稳增长、保就业,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打赤字、发票子来带动投资,这样做,虽然当年可能能见效,但需要财政、货币政策有相应的运作空间,更重要的是这种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持续。因为我们的赤字率已经达到2.1%了。这是什么概念呢?欧盟定了一个标准,就是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当然后来很多成员国没有遵守,超过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出现了欧债危机,从前几年一直持续到现在,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无力甚至下降、失业率大增,原有的福利也无法保障。就货币来说,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3月末超过了100万亿元,已经是GDP的两倍了。换句话说,就是“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干扰或者说破坏市场,而且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和压力,甚至造成人心惶惶。

第二种选择,就是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定力、稳定政策。那么有的同志可能会说,这样做是不是不作为了,只要站住不动就行了?那不行,你要不动,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停在那里晃两圈儿,没准儿就摔下来了。所以还得动,要稳中求进,这是中央确定的工作总基调。还必须稳中有为。怎样稳中有为?那就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根据形势变化,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我们重点做了这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深处着力。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同志们还记得,从十八届二中全会到今年全国两会,我们提出简政放权,既要精简机构,更要转变政府职能,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大家都知道,有所谓“两只手”,看不见的是市场的手,看得见的手是政府的手。社会上有人说,政府“看得见的手”变成了“闲不住的手”,干什么事都要去报批。你们可能从电视上看过,有人曾经画了一张叫做审批的“万里长征图”,多的时候要盖一百多个章才能办成一件事,再加上各种检查收费,创业者不堪重负。有一位部长告诉我,说他接到一个投诉信,一个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家,到中部地区的一个小县城,他想自主创业。干什么呢?他觉得这个县城里面要增加点文化氛围,就想办一个书店,从父母和亲属那里借了20多万元,结果跑了三、四个月,盖了几十个公章,总算跑下来。好不容易租了店铺,然后就开始被检查了。有的执法人员进去看,说你这个店玻璃颜色不对,照到街面上光污染,你得改。要办书店的年轻人说我已经没钱了,执法人员说没钱也行,给书吧,就摸了几十本书走了。那他书里是不是有什么“打黄扫非”方面的问题呀?没有。实际上,人家办的是一个社科书店,主要是教材,还真没这方面问题。到最后,这个大学生实在是经不起检查,只好“关门大吉”。我说经不起检查,不是书经不起检查,而是经不起各种人员的反复检查。他一气之下给部长写了封投诉信,部里派人下去查,还果真如此。大家想想看,我们在尽力为各地城镇新增就业、创业创造条件,而各种审批、检查显然把人民群众这种创业的热情给抑制了。所以我们下决心减少行政审批,这半年多来,中央政府下大气力已经取消和下放221项审批事项。简政放权的政策,向社会、向市场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就是鼓励大家就业创业。前两天我要了工商登记机关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了1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1%,和前些年相比较,呈现一种迸发式的增长,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所以我们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重要方面也是简政放权,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政府放开该放的、管住该管的。

当然,改革不光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我们得想更多办法。因为经济发展总是需要财力的,在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就想办法盘活存量。怎么把存量盘活?我们提出来,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中央有“八项规定”,政府明确提出“约法三章”,要从“三公”经费上“开刀”。今年从中央机关开始做,行政经费砍了5%。这样就腾出来一些钱,干什么?其中一项是给小微企业减税,2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免了。涉及到多少人呢?涉及到600万户、上千万就业人员。

同时,我们还改革投资体制。这次机构改革,把铁道部撤销了,改成了铁路总公司。铁路职工200多万人,为国家、为人民、为乘客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原来的铁道部是政府组成部门,政企不分,实际上导致融资困难,只能靠财政给钱,靠国家信用去发债,结果这两年铁路建设步伐在放慢。那怎么办?我们国家到现在铁路运营总里程只有10万公里,美国是25-27万公里,如果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人均铁路里程很少。应该说,铁路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铁路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所以我们下决心把铁道部变成铁路总公司,既实现了政企分开,也使铁路作为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融资,让社会资本进入。当然要保证铁路的运行安全、国家的安全。修铁路是有回报的,有很多社会资本愿意进来,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加速铁路在薄弱地区的发展。

但是,同志们,按照第二种选择来做,也不是说没有压力。在座的大家可能也听说过有所谓的“钱荒”,这就是6月份的时候,银行间的隔夜拆借率曾一下到了13%,那是高得不得了,平常也就是3%多一点。所以当时外界有说法,“中国银行间出现了债务违约、头寸紧张”,这就是所谓“钱荒”。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没有心慌,还是坚持这条: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但是,坦率地讲,我们心不慌,但也不能不注意。为什么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现在网络很发达,有人就把“中国银行间发生资金违约”改了一下,把“间”字划掉了,变成了“中国银行发生资金违约”,并发到网上。大家知道,中国银行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而且是我们在全世界布点最多的银行,同时因为时差的原因,我们这边闭市的时候人家那边开市。这一下就议论开了,说“中国金融是不是出问题了”。我们迅速反应,向外界澄清事实。大家要看到,这么点小火星,搞不好就能燃起大火。针对当时的情况,我们一方面要求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适度的货币供应,另一方面并未因此而放松银根,而是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和企业行为,产生了稳增长效应。如果当时我们放松银根,如果我们多发赤字,那就像古人讲的“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用完,火是灭不了的。所以,我们选择坚持稳住财政和货币政策。

第二,精准发力。推动经济发展,不光是稳住政策、推进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还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扩大内需。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最近就要发4G牌照。现在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发展很快,2012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1.3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交易额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带动了很多人就业。有很多人搞网络销售,就等于是自己开了个小店,而且不用租商铺,成本很低。创业确实是不容易的,但是通过提供各种便利和发展新的商业业态,可以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养老和健康服务业。这方面我们是短缺的。现在说不少产品过剩,要采取措施消化过剩产能,而服务却是相对短缺的。中国的服务业和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就是和与我们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概也差了10个百分点。据了解,在一些特大城市,要进公立养老院,如果今年50岁开始排队,要排上30年,甚至40年,那就得至少等到80多岁了,这说明养老服务供给很不够。我国人均GDP现在6000多美元,服务业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要采取措施加以推动,特别是要破除障碍,吸收社会资本进入。同时要看到,制造业是不能丢的。我们重点加强节能环保这些符合结构升级方向的产业。我们还加大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力度,这是惠及民生的项目,其实也是拉动增长的项目。这些年来我们加快了棚户区改造,取得很大成效。但即便如此,现在我国集中连片的各类棚户区、包括城市、工矿以及独立工矿区、林区、垦区棚户区,还居住着大约4000万人,其中70%是退休职工。前不久我到西部地区一个工矿区的棚户区看望职工,碰到一个老职工。我问他,你什么时候来的?他说五六十年代,支援三线建设来的。当时先生产后生活,住的就是个棚子,付出了青春,干了一辈子,结果到老了、退休了,还住在棚户区里面。冬天北方地区煤炉不敢多烧,害怕中毒,晚上不光是盖着棉被,还要穿着棉大衣才能睡觉,几百人合用一个厕所。他跟我说,我现在就一点愿望,能不能我在世的时候住上楼房。所以我们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推进结构调整,实际上也是要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和破解城市内部二元差距。

第三,扩大开放。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说这其中我国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功不可没。大家许多人都出过国,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制造”。但是当前由于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世贸组织不断调减世界贸易总量和增幅的预测,贸易战也有点风起云涌之势,各国都是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就业。但实际上这个保护是保护落后,最终也是保护不住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主要还是要依靠内需,但是稳定出口也不可轻视,因为我们现在出口带动的直接就业人数大概3000万人,加上相关的配套产业,带动大概1亿人,如果出口迅速掉下来,就会产生就业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有理有节地开展对外交往,维护国家利益,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大家可能还记得,今年四五月份曾经出现的中欧光伏案,就是欧盟要对中国的光伏产品搞所谓的“双反”。我到欧洲访问时,一路跟他们讲,这样做是损人不利已,而且如果欧盟真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所谓的“双反”,加47%的惩罚性关税,那么我们的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就要全部退出了,我说中国必将采取反制措施。回来以后,我到国内一个最大的光伏企业去调查,企业说,虽然有两个月的谈判缓冲期,但如果两个月后关税水平上升到那么高的话,企业就撑不住了。光伏产业涉及到多少人呢?涉及到40万人就业。而且还不仅仅是40万人就业的问题,这个口子要开了,那一些国家就会没完没了,很多贸易战就会打起来,针对着中国搞制裁。中国的出口总量已经世界第一,我们必须高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坚决反对“双反”等措施。所以我就在北京跟欧盟的领导人通话,进一步做工作,最终中欧协商解决。

这次我到泰国访问,我也向他们极力推荐中国的高铁,介绍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营有经验。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买人家的东西,也要让人家买我们有价值的东西,不仅仅是买中国的服装鞋帽、买一般加工品,也要买我们的制成品特别是中高端的制成品。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可以去做的。

第四,引导市场预期。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市场还是有一些不安心的地方,觉得改革措施、简政放权、调整结构是不是今年一定能见得了效啊?再加上国外又出现 “唱空中国”的一种舆论,说中国经济要硬着陆,甚至有些著名经济学家也给出判断,说今年中国经济增幅就会落到3%。我见外宾时,也有人跟我说类似的话。我们不追求高速度,更不片面追求GDP,但是合理的增长速度是需要的,所以我们就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实际上是要引导社会预期。什么合理区间呢?老有人追问我,说这有上限下限,这最终到底是多少啊?那就是GDP按照今年人代会所确定的,增长7.5%左右,作为我们的下限。这直接关系就业。我到一些出口企业去看,在今年一季度最困难的时候,企业告诉我,虽然现在出口订单基本上不增长了,但是企业绝不裁员。我说谢谢你,不光是代表这些员工包括农民工谢谢你,也代表国家谢谢你,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这样。大学毕业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今年大学毕业生699万,是历年来最高的,在这样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怎么保证这699万人就业,我们确定了一个“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就是毕业后即使一次签约签不成,二次签约也签不成,国家不给你断线,不把你推到社会上不管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学校要掌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掌握,而且要提供培训、提供就业指导、提供选择机会。我们有要求,不能有零就业家庭,这方面工会系统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过去在东北工作的时候,到零就业的家庭去看过,真是感到心酸哪,一个家里面几口人待在那里,小伙子大姑娘没有一个有工作,家庭毫无生气,甚至没有希望,所以我们必须要保障。所以我刚才讲的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那么我们引导市场预期,确定这个合理区间,就是增长的下限7.5%左右;上限CPI,就是物价上涨不能超过3.5%左右,因为老百姓要过日子,而在我国物价统计方法中,33%即三分之一权重是食品。我们中低收入的群众还相当多,光低保,城镇2000多万,农村5000多万,占整个人口的5%,所以我们向社会发出这个信号,如果经济运行真要滑出这个合理区间,政府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但在这个合理区间内,我们还是尽可能地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着力去推进改革,着力去推进结构调整,激发市场活力来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不是说政府没有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是有的,也是有能力的,我们向世界明确发出这个信号。

最近大家都看到了,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的数据公布了,经济增长从二季度的7.5%提高到了三季度的7.8%,应该说是回升了。CPI有所上涨,9月当月是3.1%,但1-3季度是2.5%,在我们3.5%左右控制的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前三个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了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04%。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增长了9.8%,铁路货运量也增长了7.3%,和经济增长是匹配的。今天我看外电分析,说中国的经济数据看起来不错啊。有些客观的国外经济学家写文章说,中国经济衰落的预言又一次食言了,说中国要硬着陆的人要感到遗憾了。所以说,我们整个经济走势稳中向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有能力也是有条件的。要说信心重要,信心从哪里来?我说最重要的信心是来自于我们伟大的工人阶级,来自于在座同志们所代表的中国亿万职工的勤劳智慧。大家可能还记得,2008年国家金融危机冲击以后,2009年中国经济表现不俗,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中国工人照片,其中包括农民工。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中国的工人在支撑着,主要是因为他们勤劳、勤劳、勤劳!没有比这样的工人更勤劳刻苦的了。我跟他们讲,你们还少了一个词,我也和你们重复三遍:智慧、智慧、智慧!

当然我们不光是要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也要让社会不断进步,实际上我们在推进社会不断进步当中,也在应对各种挑战,以让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包括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挑战。比如说,今年发生了芦山地震,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各方力量,及时有力、科学有序地进行救援。我到现场去时,那儿汽车不通了,道路已经封了,但很快就有直升飞机调来,到了震中地区,邻省一些同志已经来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省里等方面动作之迅速也说明汶川抗震等经验得到了发挥。在那里,我们做出个决定,救灾要科学有序,由四川省为主指挥抗震救灾,国务院派一个工作组在那儿,由四川省作为需方,我们是供方,他提单子,我们给条件,保证抗震救灾有序进行,使死亡人数降到了最低程度。中央决定对此后类似灾害,都以此机制展开。还有像H7N9禽流感,由于有了过去防非典、防甲流感的经验,也做到了科学有序防控。

我们还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像大气污染,我们已经制定了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十条,希望北京3-5年内空气质量有所改变。我们会尽最大力气,坚决治理那些污染源,当然要有个过程。我们也加大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力度。这次机构改革,专门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过去多个部门管的,进行了整合,尽力改变九龙治水、三个和尚挑水最后又没水吃的局面。我们还从婴儿奶粉入手,把婴儿奶粉当药品管,用药品监管的方式来监管婴儿奶粉,保证奶粉安全。总之,我们既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可以说是奇迹。但是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如果依然过度依赖投资,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会越来越明显,高速增长靠高投入、高能耗,难以为继了。另外也要看到,我们的成本竞争优势相对在减弱。经济增长的目的还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最终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所以提高工资是必然的。不光是人力成本,土地各方面的成本也在增加。还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基数也比较高了,去年GDP达到52万亿人民币,在这个基础上增长1%,和GDP在10万亿、5万亿人民币基础上增长1%,那差别就大得多。

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已从原来的高速进入到了中高速阶段。什么叫中高速?我认为,7.5%左右,或者7%以上就是中高速。所谓“中”是和我们过去比较。过去是两位数增长,平均是9.8%。7%以上、7.5%左右就算中速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仍然是高速。特别是在大国中,没有哪个国家有我们这样高的速度。而且我们测算,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均增长速度只要7%就够了。这样,有利于各方面用更多的精力来调整结构,消化过剩产能,加强节能环保,提高质量,保护环境,留出可持续发展空间。要看到,中国经济是有条件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的,因为我们毕竟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说是52%,那是加上半年及以上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35%。和发达国家比,和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比,我们还低了不少,这本身也说明我们有潜力。不光是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发展也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现在全国人均GDP是6000美元,东部一些地区上万美元了,可是我们西部地区才3000美元。差距就是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改革有巨大的红利。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没有止境,我们要下决心推动全面改革,用壮士断腕的精神来推进改革。包括财政公开预算、削减“三公经费”,包括金融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让小微企业能够更有效、比较低成本地贷到款,等等,这些改革我们都是要推进的。当然,改革是要触动利益的,但是改革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亿万职工都能过上好日子,没有什么比这个利益更大,为此必须义无反顾。

必须强调,我们未来前进路上还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像财政、金融的风险,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加剧,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强,经济发展面临后起国家追赶和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上占优势“两面夹击”压力,等等。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很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如何化解存在的风险挑战,需要有勇气和智慧,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我们会有阵痛,但是要相信,13亿中国人、亿万中国职工要实现现代化、过上好日子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我们有这个力量。

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职工利益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事。工会是党和政府沟通亿万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关心职工利益、维护职工权益,理所当然!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这两个是并行不悖的、是一致的。我们希望亿万职工、全体人民勤奋努力、刻苦奋斗,但同时,你不能光从牛那里挤奶,不给牛塞一把豆饼子,这不行。我这里要强调几条。

首先,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一定要努力帮助已有和新增劳动力有岗位、有活干,有就业机会,并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点我请同志们相信,政府须臾不敢松劲,我们时时盯着这一条。对我们来说,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

第二,要织牢社会保障的安全网。我们要推进结构调整,其实最大的结构调整,还是要让消费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很多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占了GDP当中很大的比重。我国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比重为45.9%。要让老百姓花钱,他得无后顾之忧才行。就业是让群众腰包里有钱,有了钱,为什么消费还不够多,现在银行里有四、五十万亿元的存款?群众有后顾之忧。最大的后顾之忧是什么?还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养老。坦率地讲,这里面现在还是有问题的,现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大概是3亿多人,今年有累计3800万人中断交保险。主要是部分中小微企业有困难,或者是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连续缴费15年以上后不再缴费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国家要想办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管,工会也要参与进来,一起想办法,大家对国家要有信心。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改组中,当年解决了600万人的养老保险问题,还有不少人,大约几百万,因为企业倒闭,那时候国家没政策,自动离职了,没有任何补偿。他们为共和国的成长做过贡献,国家不能忘记他们。对这些人也要想办法。要有一个覆盖全民的、全体职工的养老保障,构筑让人民、让职工能安心生产生活的保障网,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还有医疗保险,目前已基本覆盖城乡。但我想特别说明要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现在每年有300万人,生了大病,看病报销后还可能支付不起。要想办法,政府、社会、个人一起努力。我这里特别要强调工会的送温暖行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们帮助那些老职工、帮助那些困难职工,解忧解难。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工会。还有住房保障。我们计划是“十二五”期间建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一半是棚户区改造。5年之内下决心把老职工集中居住的棚户区改造掉。

我们也正在研究救急机制,到这个阶段,既要扶贫、也要救急。中国几十年来很大的成就是减贫,几亿人脱贫,这个成就在世界上没有人能非议,但是救急机制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要让社会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网,让人民群众、让职工们敢于去就业创业。有人真正在就业创业中遇到困难,掉下来了,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不光要有基本的安全网,还要最后有个兜底线,这就是救急机制。我觉得“送温暖”应该在这个救急机制中占一席之地。政府、社会、工会的“送温暖”、慈善机构等等,大家一起来建立这个救急机制。坚决防止那些冲破社会底线的现象频频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促进职工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了,也不够,还有职工收入问题。“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职工收入要倍增,要和GDP同步增长。两者同步,不仅经济的增长和职工收入的增长要同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职工收入的增长也要同步。

当然我们最关心的还是那些普通职工。今年24个省市最低工资平均提高了18%,这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包括影响出口竞争力。但是我们只能在两难当中做选择,因为最终还是要一步一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再就是农民工。听说有1亿农民工已经加入了工会,我听了非常高兴。农民工给城市做的贡献巨大,城市少不了农民工啊。一个大城市没有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光有拿手术刀的,没有端茶水的,这个城市是运转不起来的。对所有的劳动者我们都应该尊重。目前农民工有2.6亿,当然有的是季节性的、临时性的。政府、工会都要行动起来,帮助他们实现从暂住到安居,从就业到乐业,让他们真正融入城镇,享受应有权利。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尤其是要重视关爱劳模的工作,支持和帮助工会做好劳模工作。一个国家要有向上的力量,劳模是标杆。有了劳模,代表着360行,行行出状元,而且行行向状元这个方向迈进。我们还要完善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既然是制度就要办。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多听工人特别是普通工人的心声。这需要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发挥好职代会的作用。

第四,要高度重视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当初人们说我国有人口红利,其实我们还有一个人才红利,人才红利不可小视。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除了要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还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整个城镇的从业人员当中,有技能的劳动者占到了36%;有技能的劳动者当中,高技能的劳动者占到了25%。说起来不少了,但是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政府现在每年资助职工培训1000万人,数字也不小,但和我们庞大的亿万职工队伍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舍得花钱、敢于花钱,加大对职工教育的政策倾斜,让人口红利真正变成人才红利,支持工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让绝大多数职工都成为有技能的从业人员,多数人能够成为高中级技能人员。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迸发出来,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能达到的。

还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必须警钟长鸣。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劳动安全事业,这些年,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问题依然不少。实现安全生产,光靠企业的自觉还不够,政府必须加强监管,也要发挥群众、工会的监督作用。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广大职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最后,祝中国工会十六大圆满成功!

篇6:全国煤矿安全形势综述

全国煤矿安全形势综述

20,全国各省、市、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察的工作部署,依法加大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力度,全面开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进一步深化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推动煤矿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

作 者:支同祥  作者单位:国家局调度中心主任 刊 名:煤炭企业管理 英文刊名:CO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年,卷(期): “”(2) 分类号:F4 关键词: 

上一篇:晚婚婚假申请政策下一篇:新洲乡团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