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联盟的新经济

2024-06-17

工农联盟的新经济(精选六篇)

工农联盟的新经济 篇1

关键词:战略联盟,资源理论,社会网络

一、战略联盟研究的关键问题和相关理论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D E 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的。他们认为,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 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 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尽管此后又有不少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或研究目的对战略联盟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定义, 但总的来说, 战略联盟可以被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组织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性目的而达成的一种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是企业为了现实生存或长远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行动, 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和目标, 但合作关系本身则不一定是长期稳定的。

上述定义大致揭示了战略联盟的几个关键要点:一是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的动机: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二是企业间战略联盟的结构及其治理:通过各种协议、契约等形成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三是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动态演化:这种合作关系可以是长期或短期的, 也并非很稳定;四是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后的绩效问题:优势互补、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等。尽管定义中对这些要点所包含的内容的揭示并不十分清晰、具体和全面, 但其对战略联盟的内涵及其外延的核心问题已有了较好地表达, 为接下来学术界对战略联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对应于上述概念内涵, 迄今为止, 学界对战略联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如下一些关键问题和基于下列理论 (见表1) 。

表1简要概括了联盟研究的大体情况, 进一步归纳起来, 该领域研究主要有四大关键问题, 而对每一关键问题的探讨都可以以不同的理论作为出发点。

二、战略联盟研究的新趋势——基于社会网络的战略联盟研究

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一方面, 它得益于人类学、心理学、图论、概率论等学科的发展, 这些学科领域中提出了不少网络结构术语, 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分析方法;另一方面, 怀特、伯特和格兰诺维特等学者在各自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网络分析的应用理论, 这使得社会网络理论方法逐渐成熟。

在社会网络分析正式应用于战略联盟的研究之前, 学者们对战略联盟相关问题主要是基于经济学视角、而较少从社会学视角对其进行考察, 一些经济领域的理论 (如成本交易理论、价值链理论、博弈论等) 被作为主要理论基础来对战略联盟各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4]。这些“前网络”视角下的战略联盟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研究或分析的对象往往是联盟及其成员本身, 即关注的是联盟关系本身 (二元) 或联盟各成员自身 (一元) 所具有的某些属性或特征;二是即便研究对象仅仅定位于上述一元个体或二元关系层次上, 此前研究也未能更好地关注到联盟的形成及其绩效等问题之外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如联盟治理、结构演化等, 而这些问题需要将联盟放在一个广泛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考察;三是在探讨联盟成因等问题时, 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或者产业等微、中观层面的因素, 而宏观层面的因素却较少被提及。

社会网络分析的关键在于把复杂多样的关系形态表征为一定的网络构型, 然后基于这些构型及其变动, 阐述其对个体行为和社会经济的意义。也就是说, 社会网络分析本质上是从结构和功能的交互作用入手, 揭示网络结构对置身其中的各类成员的功能的影响。具体到企业研究而言, 战略联盟的研究在引入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之后主要出现了两个新的特点, 一是从研究内容上来看, 其使得对联盟的研究由只关注联盟及其成员的自身因素, 上升到关注联盟所置身的微观企业条件、中观产业状况、以及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全局性因素;二是从研究层次上来看, 其使得对联盟的研究由个体及双边关系层次, 上升到网络层次, 且研究对象可以灵活地在网络层面进行转换, 而不会影响到某些理论的适用性。正因为此, 尽管社会网络理论长期以来主要应用于社会学的研究, 但是随着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不断深入, 学者们逐渐意识到,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来对企业展开研究同样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度。因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在国内外管理学界得到了极大重视, 成为企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三、未来战略联盟研究的重点

尽管社会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战略联盟研究领域的新的理论和方法, 但是目前来看, 基于经济和资源相关的理论依然是联盟研究的主要依据。从未来研究重点看, 将经济或资源理论和网络理论进行有效结合, 探讨二者的综合作用对企业的影响, 将是一个可能的和有价值的尝试。因为这一方面考虑到联盟企业的个体“资质”, 另一方面也考虑到网络环境对企业的作用。因此, 如何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必将成为未来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

此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对战略联盟的研究在以后还可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 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关键问题, 因而在本文对战略联盟研究所进行的剖析, 尽管具有较强的专注性, 但也可能存在着不完整性乃至片面性。

参考文献

[1]、刘建清, 战略联盟:资源学说的解释.中国软科学, 2002 (5) :p.48-53.

[2]、张青山and游明忠, 企业动态联盟的协调机制.中国管理科学, 2003.11 (2) :p.96-100.

[3]、Gulati, R., Alliances and Network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19:p.293-317.

[4]、Eisenhardt, K.M.and C.B.Schoonhoven, Resource-based View of Strategic Alliance Formation:Strategic and Social Effects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Organization Science, 1996.7 (2) :p.136-150.

[5]、张树义, 雷星晖, 李晓龙, 从网络战略联盟到战略联盟网络:企业战略联盟的演进路径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管理评论, 2006.18 (8) :p.33-39.

[6]、林聚任,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社会学教材系列.2009,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06.

[7]、Borgatti.S.P.and Foster.P.C., The network paradigm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A review and typology.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29 (6) :p.991-1013.

[8]、刘雪峰, 网络嵌入性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案例研究.管理世界, 2009:p.2-12.

工农联盟的新经济 篇2

辽西北职教联盟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辽宁省政府部门《关于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辽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辽西北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进程,按照“政府引导、资源共享、连锁办学、优势互补、校企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辽宁职业学院倡议,辽西北相关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建“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2013年6月19日,辽宁省首个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正式成立。

联盟以服务辽西北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多方共赢为基本准则,以专业建设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纽带,努力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共育、校企人才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用、招生就业联动、社会服务共推等目标。推进辽西北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辽西北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发展,加快辽西北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步伐。

一年来,在辽宁省教育部门、省农业部门及铁岭、阜新、朝阳等市政府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成员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联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组织形态、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重大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有效的尝试,集团化办学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完善工作机制

增强联盟凝聚力

在组织建设上,为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深层合作,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联盟理事会组建了招生与就业指导、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人才资源合作、教学研究与指导、职业技能鉴定等5个专业委员会。各委员会分别由同类相关专业的院校、企业组成,初步形成以“指导委员会为指导,理事会为中心,专业委员会为基础”的联盟组织运行机制。

在队伍建设上,为密切联盟成员单位的联系,保证联盟工作顺利开展,联盟内各理事单位都按要求配备了一名联络员,建立了联盟联络员队伍。联络员队伍的建设以及联络沟通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成员单位之间及时加强联系、沟通信息,更好地落实理事会决策,促进各项工作协调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联盟制定了《辽西北职教联盟校企合作奖励办法》、《辽西北职教联盟网络平台信息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以及一系列联盟管理制度。确保了联

盟工作深入有序开展。

推进校企融合提高联盟竞争力

为加强校企之间的了解与合作,联盟在成立初期就设计了调查问卷表,掌握了各成员单位的基本信息情况,积极组织开展“企业与学校互访”活动。“企业走进学校”是让企业相关人员走进学校,了解学校情况,为学校职业教育改革、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学校走进企业”是让学校相关人员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现状,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研发和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提供支持和服务。校企互访活动搭起了校企合作的桥梁。

联盟在大连森茂有限责任公司等19家企业建立了“企业课堂”(场中校),弥补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使专业课学习实现了与企业无缝对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课堂”交替学习中,训练岗位专项技能,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校内的专任教师共同授课。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工学交替,强化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技能训练和核心能力培养。

联盟成员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平台,继续深化“辉山班”、“申通班”等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内容改革与教学过程实施等方面,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联盟各企业成员单位积极接纳学生开展认知实习、专业教学实习与顶岗实训,配备专业人员加强指导与管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真正成为中国式“双元制”模式。

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为目标,在联盟内院校现有双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制定校企置换的师资培训和交流机制,实现教师、高级技术人员的双向兼职,优化学校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优化企业技术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联盟为进一步促进校企密切合作,加强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提供社会人才需求信息,聘请各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全过程,共同研究调整专业方向、共同研究确定专业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共同研究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联盟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

创新活动载体

提升联盟创造力

一年来,联盟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在辽西北地区职业教育中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络作用,显现了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功能和活力。

为了更好服务联盟内各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2014年4月18日—19日,联盟举办了首届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共有来自辽宁工程职业学院、阜新市第一职专、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等15所学校的7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大赛分为插花、宠物外科手术、汽车营销、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四个项目,实行笔试+实践的方式进行比赛。大赛邀请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作为评委,比赛过程全程录像,确保大赛的公正、公平、公开。经过角逐评比,最终有辽宁职业学院、朝阳工程技术学校、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抚顺农业特产学校等7所院校获得奖项。

2014年4月23日—25日,在辽宁职业学院举办了第一期骨干教师和企业经理人培训班,来自联盟内校企成员单位的120名骨干教师和135名企业经理人参加了培训。联盟邀请了辽宁职业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作了专题讲座。同时对来自联盟内的骨干教师、企业经理人还进行了户外拓展训练活动。通过培训,对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职业经理人的自身素质,培养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合作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为帮助联盟内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联盟成立了就业研究中心和大学生创业中心,广泛搜集各成员学校毕业生信息及企业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并积极与辽宁省就业援助工作委员会、天津滨海新区人才中心等省内外机构进行合作,努力提高联盟内各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2014年5月30日,联盟在辽宁职业学院举办了首届大型人才招聘会,来自省内外的215家企业和联盟内院校的2000余名毕业生参会。招聘会当日,企业为学生提供近3800个岗位,最终有1235名学生成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通过招聘会的举办,为相关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一站式招聘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让每一名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凸现了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的功能和活力。

为促进联盟成员相互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建设了专题网站,设置了9个专题栏目。自网站正式开通以来,除了供联盟成员单位交流工作动态、展示工作成果、发布供需人才信息外,还建立了联盟网上专家资源库及创业先锋库。同时,联盟秘书处将联盟网站链接到各成员单位,制定了联盟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给成员单位发放了信息传送权限;建立了微信平台,加强联盟宣传;举办了联络员培训会议,增强了信息员网页信息编辑和处理能力,发挥了联盟网站宣传沟通联络的优势和作用。

强化对外宣传

扩大联盟影响力

当前,辽西北地区急需汽车装配、汽车检测、交通物流、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园林花卉、商贸旅游、节能减排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紧缺人才。为增强集团化办学服务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能力,打造辽宁职教集团品牌,促进联盟畜牧兽医、园林园艺、汽车装配、机械制造、交通物流等主干专业群建设,联盟积极吸纳对上述专业建设至关重要的企业、职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加入职教联盟。一年来,联盟新发展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网力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等140家成员单位,使联盟的成员单位由205家增加到345家。

为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全力做好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改革与发展工作,一年来,联盟秘书处先后赴沈阳、大连、营口、青岛、烟台等地,进行了职教集团化办学专项调研工作,以及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契合度的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引导联盟职业院校科学设定人才培养标准,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加快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一体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联盟成员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师资、设备、技能鉴定、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社会、行业的广泛联系,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联盟成员学校面向社会开展食品检验员培训、叉车培训、汽车驾驶、汽车

维修、农产品种植、家禽饲养等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达3万人次;协助辽宁省教育厅举办了“全省职业院校农林牧渔大类学生技能大赛”等多项大型活动,有效提升了联盟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联盟于2014年3月28日举办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一体化论证会。来自沈阳农业大学、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西丰县职教中心、昌图县职业高中、辽宁丹铁种业公司、铁岭宝源种业公司、辽宁唐人神曙光集团,铁岭永鸿牧业有限公司等院校、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制定了《中高职一体化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畜牧兽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农经管理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专升本考核纲要》、《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对口升学考试考核纲要》。对参与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的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联盟还联合组织开展了“项目研发”。例如,联盟职业院校与铁岭通达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进行了荷花的反季节栽培项目研究;与省农科院合作的《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混合青贮效果的研究及推广》获2013年度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专家重点项目等等。各研究项目实践与探索体现“四个性”:即体现校企合作的“导向性”、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体现联盟成员单位联合探索的“集团性”、反映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科学性”。研究取得的成果直接应用于联盟的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推广应用价值。

联盟充分发挥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通过网站、电视、广播、报刊等多媒体形式,加大对联盟的宣传和推介,不断扩大联盟影响力。一年来,联盟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活动载体,得到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网、中国高职高专网、搜狐网、网易新闻、百度新闻、辽宁省政府网等各大知名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新常态下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新课题 篇3

关键词 新常态 图书馆联盟 资源共享 绩效评估 网域级IT

分类号 G259.23

The New Issues of Library Consortia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Wu Jianzhong

Abstract The New Normal is not only a serious challenge but also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revitalize the library services. The performance-related thinking style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the library, whose programmes would thus be revalued in budget adjustment so as to improve its sevices and managements. The internet-based thinking style should be introduced. The library, with the idea of web-scale IT, could push forword its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collaborative thinking style should also be introduced to exploit resources from all walks of the society. The library could deepen cooperation with other libraries and share resouces with all other stakeholders.

Keywords New Normal. Library consortia. Resource shar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eb-Scale IT.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与过去30多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基本告别,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将面临新的考验。2012年11月,作者在中国图书馆学会东莞年会上曾预言“不久我们也会进入这样的新常态”[1];今天,“新常态”已经到来,我们必须适应如何在低增长的环境中过“紧日子”。本文将从“新常态”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入手,从发展环境和发展路径的角度,探讨我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的新常态、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新课题以及图书馆协作协调活动的新思考,对下一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1 新常态

“新常态”对图书馆事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新常态”最直接的影响是项目经费的急剧减少。目前很多业务都是靠项目支撑和拉动的,专项经费的终止,意味着正在进行中的专项得不到有效保障和支撑。美国的一些大型虚拟参考咨询项目如QuestionPoint等都出现经费削减造成业务量萎缩的问题[2]。目前一些城市的公共事业单位预算已经按零增长的要求编制,而零增长意味着负增长。由于业务和人力成本逐年上升,大部分项目预算每年都呈一定比例的增长,而一旦实行零增长预算,这些自然增长的项目经费必然会挤占并影响其他项目的正常开展,因此整个预算结构必须重新调整。经费压缩打破了整个经费结构的平衡。

其次是对图书馆合作的影响。图书馆事业是公共文化事业,其业务活动一般由公费承担,进入“新常态”经济后,政府投入自然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区域图书馆合作项目往往会成为被削减的主要对象。OCLC于2012年对美国101个图书馆联盟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图书馆联盟的运作经费主要靠公共税收、政府拨款和会费,占51%,而民间资金仅占2%。在被问及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的时候,经费问题被列为首位,为52%[3]。美国另有一项调查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图书馆联盟数量大幅减少,遭遇关闭或合并的数量达到21%,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资助的大幅削减[4]。

第三是观念上的变化。“新常态”倒逼价值观念的转变。“新常态”已经成为欧美的一种价值观,过去那种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大手大脚和虚荣奢华的作风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潮流。国际上正在提倡节制型发展(Frugal Development),即“花小钱办大事”的发展观。因此,我们也需要从绩效的角度对图书馆的各类项目重新进行价值评估,将那些既没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不高的项目予以削减、暂停甚至剔除。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2 新课题

图书馆联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直到20世纪60年代它才成为图书馆学文献中的一个专业词汇。1972年美国教育部的一次调查表明,全美有125个研究性联盟,最早成立于1931年,而90%以上建立于60年代后。霍顿(Valerie Horton)认为,图书馆联盟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上世纪60—70年代,一次在世纪之交[4]。电子资源数量的激增使得大多数图书馆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和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等出版机构发起网络电子资源许可协议后,各图书馆开始意识到必须依赖联盟的力量和机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通过数十年资源共享的实践,人们发现图书馆联盟是实现资源共享最实际、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nlc202309011135

从合作动机来看,图书馆联盟大致可以由低至高分为三个层次:沟通交流型、抱团取暖型和事业拓展型。

(1)沟通交流。图书馆联盟最基本的活动是交流,联盟是各成员单位表达诉求、交流思想的最佳平台。根据OCLC最近的一份调查,大部分美国图书馆联盟采用研讨会方式进行联盟交流,进行的频率往往一年数次,频率最高的是研讨会、电邮和网站,分别为99%、98%和94%,网络研讨会(70%)、电子通报(66%)和视频会议(56%)等交流方式也逐渐增多;在联盟的交流活动中,人际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相当普遍,每年两次以上面对面交流的联盟占87%,超过两次的达到66%[3]。但美国的图书馆联盟并没有停留在沟通交流上,而是把沟通交流作为推进联盟使命和任务的重要手段。

国内大多数联盟都停留在沟通交流的层次上。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地区在各级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但总体上存在基础薄弱、手段落后的问题,很多活动仍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缺乏实质性的资源共享内容。还有不少共享协议由于缺乏广泛的宣传和有效的贯彻实施,并没有达到其最初的目的[5]。国外比较成熟的馆际互借、文献提供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我国的图书馆联盟组织中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有的图书馆连手工方式的馆际互借工作都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

(2)抱团取暖。近年来西方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大部分图书馆面临经费削减的窘境。穷则思变,图书馆界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危机。由于不少联盟都是为摆脱困境而携起手的,目的性较强,因而也更加注重绩效。最典型的是英国南部大学采购联盟(Southern Universities Purchasing Consortium,SUPC)。这是英国六大区域高校采购联盟中最大的一个共同体,建立于1974年,起初是几个大学为了联合采购办公用品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现在已经发展到有百家学校参与、采购内容广泛的联盟,其中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2013年合作采购项目达90项。图书馆资源采购是其内容之一。在2010—2011年间,SUPC为成员馆节约经费近1700万英镑,也就是说,每投资1磅用在订购SUPC的服务上就有39英磅的收益[6]。到2012—2013年,节省经费1867万英镑,每1英镑回收达41英镑。SUPC还为成员馆提供成熟的评估体系和质量标准,并于2013年11月起为各参与馆提供个性化绩效信息[7]。国内有些区域联盟也比较注重绩效,如绩效统计表明,天津教委在TALIS的资源建设每投资1万元就会收到约4.8万元的效益,得到全市高校40多万读者的普遍认可[8],但国内的图书馆联盟总体上还是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模式,往往缺乏绩效管理的主动性。

(3)事业拓展。与上述两者不同,一些联盟着眼于为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合作者事业心更强,目光更长远。在全国性联盟方面有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在区域联盟方面有美国俄亥俄图书馆联盟(OhioLINK),在数字图书馆联盟方面有美国数字仓储联盟(HathiTrust)。但最值得一提的是OCLC,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联盟,目前已经在170个国家/地区拥有16 737家会员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OCLC在其主页上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机构使命:“OCLC利用全球网络连接各个图书馆,以便管理和共享全球知识,并形成致力于图书馆事业价值(合作、资源共享和普遍访问)的群体。”[9]OCLC之所以能从区域联盟发展到遍及全球的国际联盟,与该组织管理者和合作者坚韧不拔、与时俱进的事业追求是分不开的。正是这种执着的专业精神推动着OCLC从一个区域合作编目组织发展到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在内的全球知识资源共享联合体。

由此可见,沟通交流、抱团取暖和事业拓展,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前二者属于被动应对,而事业拓展型的合作达到了一种境界,即更加主动应对挑战并积极参与到全球信息服务体系之中,我国各系统、各类型的图书馆应携起手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联合体。

3 新思考

以上重点探讨了“新常态”对图书馆联盟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对图书馆联盟发展的问题做了一些梳理,接下来对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的路径做一些探索和思考。

3.1 树立绩效思维

图书馆属于社会公益性服务部门,政府部门往往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管理图书馆,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严重妨碍着图书馆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传统管理思想的惰性,不少图书馆在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上缺乏热情,劳动生产率水平一直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难怪美国的一位系统科学专家会这样说:“在我的一生中,我甚至不能模模糊糊地知觉到什么是图书馆的功能测度。我的许多学生曾经做过艰苦的尝试,但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知道大学图书馆要使什么最大化。”[10]

图书馆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成本意识。成本是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尺度。图书馆过去不太重视成本管理,其实管理、编目、服务甚至库存都有成本的问题。如果这些成本能够降低的话,那么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罗伯茨(S. A. Roberts)曾经指出,成本管理在整个图书馆管理中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10]。津田良成也认为,图书馆管理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目的的不明确性。不仅目的不明确,而且成本的观念也很淡薄[11]。由于图书馆是非盈利性的公共服务部门,不能简单地用一般的效益指标即价格、利润和产值来计量,所以,人们往往忽视对图书馆效益的研究。

近年来,各级政府开始重视绩效,将绩效评价纳入预算管理。这些做法在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更有积极的意义。上海图书馆也在思考除了政府的绩效评估以外,如何主动地将此运用到全预算管理之中,对效益不高的项目进行削减或瘦身,达到信息服务与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英国SUPC主管在其论文的题目中借用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合则兴,分则亡)的古代名句,写下United we save, divided we spend(合则省,分则荒),强调图书馆界要联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12]。当图书馆面临经费削减困境的时候,更要注重绩效意识,重新梳理和调整预算项目,将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口上。

nlc202309011135

图书馆界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评价体系来反映资源共享的绩效和图书馆联盟的协作程度。韩国有学者提出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应用到大学图书馆联盟综合绩效评价中[13];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也尝试用遵循最终用户价值取向的VOI(Value on Investment)方式,将社会效益或无形价值产出也纳入绩效的考察范围[14]。这些借用企业管理模式和规范提升图书馆效益的做法在国际上比较普遍。

3.2 树立互联网思维

2013年底,高德纳公司(Gartner)发布了2014年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报告,其中之一是网域级IT (Web-scale IT)。高德纳指出,亚马逊、谷歌、脸谱等大型云服务提供商正在重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方式。这些公司的能力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规模范畴,还涉及到速度和敏捷性”。高德纳认为,信息技术企业应该效仿这些领先的云提供商的流程、架构和实践[15]。根据该公司预测,至2017年在全球2000家世界级企业中将有50%采用网域级IT,而2013年只有10%使用这种架构。网域级IT是一种在企业内部IT设施上运行的环球级别计算模式,在多个层次上重新考虑各种定位的关系[16]。

一般而言,网域级IT有三个特点:首先,它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个架构、一种文化。第二,不是一味追求增加硬件配置的向上扩容(Scale up),而是以横向扩容(Scale out)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如将应用的数据拆分,将原来集中存储的数据根据一定的规则分布到不同的物理数据库服务器上。网域级信息技术具有可塑性、可扩张性、抵抗力和低成本的特点。第三,倡导精益思维而不是繁琐规则[16]。过去我们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都花费在硬件建设和繁琐规则上,网域级信息技术激励机构或企业以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即以最小投入创造最大效益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

网域级信息技术让机构或企业通过集聚计算资源、应用和数据,创造一种可扩展的规模,将扩展(规模化)后形成的好处传递给更大范围的用户,并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将它们的成本分摊到更多的用户之中。以前企业花费70%的时间用于建设、维护并负担信息架构,而只用30%的时间在自身业务的拓展上。而网域级信息技术就是要将这一比例倒过来,使得机构或企业能将更多精力投入于内涵发展上[17]。

美国OCLC较早使用这一概念,它认为图书馆就是一种机构网域(Institution Scale)[18],WorldCat早先是给图书馆编目用的。从2009年开始,OCLC将网域级信息技术引入其资源体系,开发了WorldCat Local,尝试将外借服务、资源建设、资源管理、权限管理以及统计评价等综合起来,使得所有的成员馆都能共享硬件、应用以及数据资源。2011年底OCLC又开发了OCLC WorldShare,并发布了OCLC WorldShare App Gallery,成为供全球共享的图书馆应用平台,后来Web-scale Management Services的名称改为WorldShare Management Services,但都称为WMS。WorldCat Local和WorldShare Management Services都致力于跨平台跨系统的可扩展网络服务,使全球各地的图书馆都可直接利用OCLC的这些平台拓展自己的服务。OCLC的发展路径是值得国内图书馆界参考和借鉴的。每一个图书馆都应有“大图书馆”意识,从着力本地环境向超越本地环境、为更广大用户和机构提供服务的方向发展[19]。

3.3 树立融合思维

这几年在国际图书馆学论坛上频繁出现深层合作(deep collaboration)的词汇。维勒(Wheeler)和希尔顿(Hilton)认为成功的合作意味着“携手推进共同的目标”,指出“被动合作会失败,参与者各自怀有不同的期望和相对承诺的不平衡合作也会失败。而合作需要在目标和投入上有强烈而持续的关注”[20]。也就是说,深层合作强调的是各参与部门以积极的姿态相互合作,并承诺将自己的重要资源给联盟成员共享。

以苹果公司为例,在产品设计时,该公司强调同步协作,不是按原有的流程一个一个部门接下来做,而是所有团队同时致力产品研发,采用深度合作、交叉授粉(cross pollination)以及同步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的整合性方式进行产品开发[21]。

网络化给了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群体发展和创业的机会,于是协作经济学(collaborative economy)应运而生。同样,读者在利用本机构图书馆的同时,也会寻求其他信息资源中心的支持。网络化既给了读者自由选择的机会,也给了图书馆对外协作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图书馆与读者一样,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利用者。图书馆只有抓住这样的机会,在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起共同承担信息服务责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分享其他机构的信息资源,才能赢得读者的支持和信赖,摆脱去中介化的窘境[22]。

4 结语

这些年来,图书馆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扩大硬件规模,为系统扩容升级,而结果并不理想,不仅难以跟上发展,而且还搞得相当疲惫。前几年靠了政府大量投入,解决了一些问题,也掩盖了一些问题,但今天“新常态”到来了,经费一旦削减,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用昨天的思维方式是否还能解决得了今天的问题。

“新常态”对图书馆来说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更是重振自身的重要机遇。要树立绩效思维,乘经费调整的机会对图书馆活动的绩效进行重新评价和盘点,下决心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高的项目和服务进行压缩或删减,提升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和成效;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把图书馆看作整个网络中的一员,借船出海,借力而为,以网域级理念推进图书馆的转型和创新;要树立融合思维,一方面活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一方面深化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善于与利益相关者一起在共建中实现共享。

nlc202309011135

参考文献:

[ 1 ] 吴建中.新常态新指标新方向:吴建中馆长在2012中国图书馆年会上的讲演[N].文汇报,2013-01-07(D).

[ 2 ] OCLC Research Institute and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Seeking Synchronicity:Evaluating 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s from User, Non-User and Librarian Perspectives. OCLC[EB/OL].[2013-06-27].http://www.oclc.org/research/activities/synchronicity.html.

[ 3 ] OCLC. U.S. Library Consortia:A Snapshot of Priorities & Perspectives[EB/OL].[2013-06-27].http://www.oclc.org/reports/us-consortia.en.html.

[ 4 ] Horton V. Whither Library Consortia?[J]. Collaborative Librarianship,2013(3):150-153.

[ 5 ] 张兆伦.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11(03):98-101.

[ 6 ] 高波,王少薇.英国大学及研究图书馆联盟战略规划特点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17):26-33.

[ 7 ] Southern Universities Purchasing Consortium. SUPL

Annual Report 2012/13[EB/OL].[2013-06-27].http://www.montpellier-creative.com/portfolio-items/supc-southern-universities-purchasing-consortium.

[ 8 ] 吴雷,郭春燕,周艳.合作与共享: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现状与未来:2012年图书馆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综述。情报资料工作,2013(3):73-76.

[ 9 ] OCLC.Membership[EB/OL].[2014-09-20].http://www.oclc.org/zhcn-asiapacific/membership.html.

[10] 杨伟真.图书馆经济学[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1:93.

[11] 高山正也.図書館情報センターの管理[M].東京:勁草書房,1993:227.

[12] Taylor-Roe J.“United we save, divided we spend”:Current purchasing trends in serials acquisitions in the UK academic sector[J]. Serials Review,1998(1):3-6.

[13] 周承聪,赵益民,肖迎.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图书馆联盟研究可视化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4(8):1-7,12.

[14] 钱佳平,袁辉,范全青.区域数字图书馆绩效评估框架研究:以ZADL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17):61-66.

[15] Gartner:网络规模IT(web-scale IT)崛起.通信世界网[EB/OL].[2014-09-20].http://www.cww.net.cn/tech/html/2014/3/7/201437831382415.htm.

[16] Baker N. Three Things To Know About Web-Scale IT[EB/OL].[2014-02-25].http://www.forbes.com/sites/ce-

nturylink/2014/02/25/three-things-to-know-about-web-scale-it/.

[17] Dempsey L. Web scale:what and why[EB/OL]. [2008-10-20].http://www.oclc.org/content/dam/research/presentations/dempsey/mcwebscale.ppt.

[18] 飯野勝則.ウェブスケールディスカバリの衝撃[EB/OL].[2008-10-20]. http://current.ndl.go.jp/ca1772.

[19] Holmgren R, Spencer G.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What Presidents, Provosts, and Finance Officers Need to Know[M]. Washington, D.C.: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2014,2.

[20] Horton V. Going“All-in”for Deep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ve Librarianship,2013(2):65-69.

[21] 周佳敏.超越第五项修炼:从学习型组织到醒觉型组织[J].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简讯,2011(55):6-9.

[22] 卢沛桦.协作经济学,年轻人创业契机.联合新闻网[N/OL].[2014-09-25].http://udn.com/NEWS/BREAKI

NGNEWS/BREAKINGNEWS6/8958754.shtml.

吴建中 上海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上海,200031。

(收稿日期:2014-11-04 编校:邹婉芬)

战略联盟——企业成长的新思路 篇4

一、战略联盟的含义及形式

所谓战略联盟, 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间或特定的事业与部门间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 通过公司协议或组织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 它是企业为适应现代市场竞争而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

战略联盟通常包括有资产联盟和无资产联盟两种类型。前者常采取股权合资的方式, 如合资企业;后者常由合约控制, 如研究开发型战略联盟、制造生产型战略联盟、联合销售型战略联盟等。在过去二十年中, 战略联盟数量激增, 已成为企业广泛采用的战略之一。统计结果显示, 非产权合作即无资产联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用, 而有资产联盟或产权合作采用得越来越少。在战略技术联盟中, 非产权合作协议在1980-1984年间只占到所有合作协议的53.1%, 而在1990-1994年间这一比例上升到73.3%。这说明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 无资产联盟即非产权合作由于其战略的灵活性而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

战略联盟不同于企业合并或兼并。购并意味着兼并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 全盘接受对方企业的全部资产和债务, 其操作复杂、协调时间较长、对非相关资源也必须全面接受, 因此面临很大的风险;而战略联盟却强调伙伴间的全面相容性, 它所重视的是相互之间某些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 其要求是部分的可选择的。它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组建不同类型的战略联盟, 具有快速、灵活、经济等优势, 因而备受现代企业的推崇。

二、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

企业缔结战略联盟的动因大致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对而言, 内部原因是联盟之所以形成的主要方面。

(一) 外部动因

1、采用兼并和收购方式解决企业扩张和发展的战略模式在实践中由于成本高、风险大而推行受阻, 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模式。

2、竞合──现代营销理念的形成。对抗性的竞争只存在某些特定的市场条件下, 合作中的竞争正在成为市场经济中新的竞争模式。

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跨行业的企业合作, 使得传统的竞争界限变得模糊, 而通讯技术的发展 (电子邮件、电子商务) 为合作伙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4、竞争的激烈和消费市场的多变性要求企业增强全方位的能力, 而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拥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通过独自开发或收购来达到这一目的。

5、全球范围内对技术标准和兼容性的无止境的需求使得合作成为必然。

(二) 内在动因

1、开发和获取技术。在以技术快速更新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竞争中, 拥有独特的核心技术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情况下, 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长期垄断一切技术, 而不断的技术开发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包括技术风险、资金风险、需求方面的风险和来自竞争者的风险) 。企业通过战略联盟, 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节约资金;而且还可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技术, 避免对抗性竞争中的能力消耗, 从而加快研究和开发的速度及能力的提高。如日本的东芝公司和韩国的三星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战略来增强相互的竞争实力, 实现企业的共同成长。

2、追求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 单位产品的成本便会下降并维持在最低点, 从而实现企业以低成本进行生产经营的一种经济现象。企业实现战略联盟可以很好地将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结合成一个整体, 加剧产业的集中度。在产品成本差异性存在的情况下, 相继调整生产的区位布局, 使生产向低成本区转移, 追求广度和深度的规模经济。前者指合作伙伴的相对优势在生产规模扩大的条件下得以更好的发挥;如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设备效率, 实行人才交流, 降低相互间的交易费用,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后者指加深分工, 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 使企业资产专用性的效率得以充分发挥;如制造业的合作伙伴组成国际生产联盟网络, 零部件在低成本地区生产, 产品在靠近市场地方组装, 使其各自的相对优势得以叠加。

3、开拓市场。进入新世纪以来,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使得企业在巩固旧市场、开拓新市场方面困难重重。单个企业既使是著名的跨国公司在这种格局下, 也很难仅凭自身力量左右和垄断市场。而形成战略联盟后则可利用合作伙伴对本国和本地市场的知识、关系取得市场的拓展。这种伙伴关系一般开始时仅是销售和营销协议, 进而演进到原材料的生产和筹供。如美国在线 (AOL) 和日本移动电信厂商NTT DOCOMO公司在2000年9月结成联盟, 联合开发日本无线网络通讯服务市场。对于前者来说, 联盟将有助于扩大其在日本市场上的影响;而后者将会因为联盟在美国市场上站稳脚跟, 并扩大其在欧洲市场上的影响。

三、战略联盟的发展趋势

过去一二十年的企业战略联盟主要围绕产品的原料供给、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而形成, 我们可以称之为产品联盟。而进入21世纪以来,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和多变, 战略联盟的目的也从完成预定的目标将转向追求创新以应付不可预知的未来, 学习作为联盟形成的次要因素将上升为其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产品联盟将逐渐向知识性学习型联盟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联盟学习一种新的经营方式, 以便对市场需求、新技术和新工艺、新的更完善的商务模式等具有更好的洞察力。这种联盟的特征是很难为它们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评诂每一个伙伴的实际价值并监控实际价值的创造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牢固的联系网络, 在新的战略机会出现时可以使联盟中的企业迅速获益。尽管学习与联盟成功的关系原因在现阶段还不完全清楚,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学习型联盟将是战略联盟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结论

黑绿联盟:经济复苏催化剂 篇5

2012年12月15~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是针对这两个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稳”就是要继续稳住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进”就是坚决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其背景是,近期披露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缓中趋稳,开始筑底,继续下滑的可能性下降。经济回暖主要表现在:一是,货币政策放松已经使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二是,发电量增长率缓中趋稳;三是,9~10月出口均超预期;四是,10月制造业PMI回升到50.2%;五是,10月份工业小幅回升;六是,工业生产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环比转正;七是,9月工业企业当月实现利润4643亿元,同比增长7.8%;八是,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九是,第四季度选择增加雇佣的比例仍保持在往年平均水平;十是,换届效应推动投资增长。

然而,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则指出,虽然经济已经企稳回升,但基础仍不巩固。因此,2013年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非常必要。“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又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更要在调结构、转方式、抓改革上取得新突破。针对经济发展趋势和调控政策取向,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筑底,但回升有限。展望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他认为将以“稳增长、调结构”为主要发展方向。

【现 象】

又见投资驱动

从2012年5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就加快了项目审批速度,5月份共审批了181个项目,6月份200个,7月份的项目数也在200个以上。尽管发改委已否认将推出新的“4万亿”投资新政,并已澄清一天批100个项目为累积的结果,且项目都体现出民间投资、清洁技术、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布局调整的意图。但细心者早已发现,“目前已呈过剩态势的光伏、风电设备制造,在三年前正是项目审批部门和资本都十分器重的新兴产业。”

而地方政府也没有闲着,它们为刺激经济所做的准备工作中,扩大投资亦成为首选。各地相比出台项目投资规划,俨然“四万亿”的地方版。从5月至今,宁波、南京、长沙、西安、广州等重大项目相继批复上马,以往“四万亿”刺激计划的教训,已然被抛到九霄云外。

资深财经媒体人胡舒立撰文指出,“在宏观经济领域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最容易由政府掌控节奏和力度的就是投资。但是,政府部门并不擅长研判产业布局和未来经济效益。在眼下有些急躁的氛围中,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带来的负效应可能更为显著。”

其实,地方政府对大项目的崇拜由来已久。湛江市长亲吻批文,就是政府对大项目崇拜的最真实写照。而从厦门PX项目事件、大连PX项目事件,到广州反对建设垃圾焚化炉事件,到什邡钼铜项目事件,启东王子造纸排海项目事件,也都是大项目崇拜后遗症的体现。

如果说动辄大手笔投资和大项目崇拜,都是当下地方政府为贯彻落实“稳增长”而采取的重要举措,那么,其显然忽略了“十二五”时期“调结构”这条更重要的主线。因为稳增长比较容易出成绩,而调结构则不能速成。地方在落实中央政策过程中,很多都已貌合神离。

更多情况下,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阳奉阴违。这在房地产调控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地方政府坚决拥护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政策;另一方面,不断地挖空心思,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适时地放松房地产调控。前有东莞、珠海、芜湖、扬州、郑州,后有南京。

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指出,“以为经济发展就是GDP的增加的误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极大。其实GDP既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能反映人们的福祉,更不能反映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为求政绩,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一种GDP竞赛,于是就有了各种大项目、亮点工程、招商引资,伴之以圈地强拆。”

【背 景】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2012年以来,受出口下滑、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乏力等主要减速因素拖累,国内工业生产持续放缓,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比上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当季GDP同比分别增长8.1%、7.6%和7.4%,已经连续10个季度减速。

与并不尽如人意的GDP增速相比,CPI的增幅数据则尤惹人怜爱。同样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CPI增幅的峰值为6.5%,2012年6月这一数字降到2.2%,而2012年7月CPI仅同比上涨1.8%,创下2010年1月以来新低,并远低于年初提出的4%的政策目标。

如果说GDP、CPI等数据多少有些空泛,那么工业增加值、电力生产、铁路货运量等反应实体经济的数据则要实在得多。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5月份同比增长9.6%,下降到6月的9.5%,7月的9.2%——这一增幅远远低于去年13%~14%的水平。2012年4月和5月,电力生产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仅为1.7%,而过去十年间电力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2%。同期铁路货运总量增长1.3%,而2005~2011年间平均增长率为6%。

时值夏季用电高峰,往年的拉闸限电没有再次发生,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用电量骤降,这又传导至上游的煤炭行业。据了解,煤炭输出量占到全国港口输出量70%以上的秦皇岛的煤炭存量创出历史新高,甚至高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在资本市场层面则更为悲观。在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降至冰点,VC/PE的洗牌淘汰甚至让人对行业产生怀疑;作为实体经济最准确的风向标,二级市场的表现更让人大跌眼镜。上半年,上证指数的表现在亚洲主要股指中倒数第一,新开户数创历史新低,股指跌破被众多资深证券分析师认定的钻石底(2132点)、在2000点重要关口也未及时出现反抗迹象。

工农联盟的新经济 篇6

【关键词】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区域经济合作

一、前言

自我国先后提出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目标,两种机制对接合作就已成为各方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2015年5月8日中俄联合发表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更为这一合作指明了方向,但由于两种机制存在的协调困难,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旧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原则

结合2015年5月8日中俄联合发表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我们就能够发现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所遵循的原则以及未来合作的趋势。

1.注重实体项目

在当下国家社会中,欧阳经济联盟成员普遍认为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难以实现规则与制度领域的对接,这也就使得这两种机制的对接主要将目光集中在实体项目方面,这一认知就是两种机制对接的原则之一。在这种原则下,双方合作的重点主要将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工农业的产能、便利化、融资借贷、智库对话等实体项目上。之所以会出现注重实体项目这一两种机制的对接原则,两种机制存在层次差距是国际中普遍的共识。

2.推动区域和全球多边的规则合作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想要真正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各国之间就必须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体系变革发展,而这就需要区域和全球多边的规则合作支持。在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中,我国已经开始脱离以往建立自我完整体系的道路,这也就使得推动区域和全球多边的规则合作,同样属于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原则。

3.推动自贸区建设

在《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其提出了借助上海合作组织平台、研究和推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两种实现两种机制合对接的途径,结合这一途径我们就能够得出推动自贸区建设同样是两种机制合作原则的这一结论。这一推动自贸区建设的原则之所以出现,与独联体自贸区一体化程度不高等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也使得自贸区建设的实现较为容易达成。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路径选择

1.发展工业区

发展工业区是我国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后,力推的一种对外合作内容与模式,我们可以将这种发展模式视作“抱团出海”。不同于以往的贸易、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工业园区能够发挥平衡国际收支,规避贸易壁垒的功能,这就使得其对于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有着较好的辅助效用。结合这一途径,我国可以在“一带一路”规划的经济走廊沿线建设若干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区最后都将为两种机制的结合提供强劲的动力,这一路径选择本身遵循着上文中两种机制对接所提出的原则要求。

2.加强基础设施合作

在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中,我们需要考虑中国与欧亚联盟成员国在交通、能源、工业、住房、经济基础等多种领域存在的广阔合作前景。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中,7300亿美元是2020年以前亚洲国家每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平均需求,由此我们能够亚洲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要。结合这一信息,加强基础设施合作,自然也就成为了两种机制对接的重要路径。为了能够具体实现这一合作,我国需要结合“一带一路”确定的经济走廊与欧亚经济联盟展开合作,以此为两种机制的对接提供帮助。

3.加强“走出去”与“引进来”力度

对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来说,“走出去”与“引进来”向来是一对互补的兄弟,这就使得“一带一路”本身便包含着“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这一认知,“走出去”与“引进来”力度的加强,自然能够较好的为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提供帮助。具体来说,“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加强,可以在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上下游建设一体化合资企业、跨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吸引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以此为两种机制对接提供支持。

四、结论

在本文就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研究中,笔者对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原则与路径选择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能够较为两种机制的对接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宁,张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85-93.

[2]秦放鸣,冀晓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研究[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04:34-40.

[3]张艳璐.试析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的障碍[J].欧亚经济,2016,05:101-104+128.

[4]朱建军.实现战略对接构建中俄合作新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莫斯科召开[J].中亚信息,2016,06:14-15.

作者简介:

上一篇:PDM技术下一篇:苜蓿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