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试一试》教师教学反思

2024-05-16

《动手试一试》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篇1:《动手试一试》教师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和创造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创设相应的探究情境。首先,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诱发问题的过程,而且问题应来自于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网络。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发展的过程。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始终处于疑问的状态中,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中。其次,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上述教例中教师以读书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始终处在饶有兴趣的自主探究的状态中。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精神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并将最终发展成为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一本正经,学生学得一本正经,课堂生活沉闷,缺乏生机情趣,缺乏创新的火花。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的接近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方式应最大限度的接近日常生活方式。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课堂教学本身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这是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而不是游离在生活以外的认识活动。学生喜欢玩,喜欢游戏,喜欢表演,这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教例1中教师巧借文本资源创设了生活化的口语交际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主动的学习空间,保证了学生活动的“面”和“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兴致勃勃地去感受、去体验、去自主建构、自由快乐表达、创造。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实现了学生、教师、教材、作者的多维对话,学生个性化语言能力的发展,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整个教学进程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气息。

篇2:《动手试一试》教师教学反思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两个问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呢?再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学课文,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而后在引导学生懂得道理时,我紧抓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围绕这两句话,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学习时,还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在阅读对话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篇3:《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题、提”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有质问语气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要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哄 骗

2、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3、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写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4、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科学家(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a、讨论:屏幕出示科学家的话:

重点理解“漫”。

b、讨论:对于科学家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②读好妈妈的话。

c、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

①结果是:“哎呀,和科学家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科学家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

①科学家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科学家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 )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

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科学家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种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第二课时

一、分角色读课文

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1、分角色读全文

2、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3、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二、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组词说话。

三、写字指导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观察字形结构、笔画占格位置的学习能力(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中有4个是左右结构,可归类观察集中比较;另3个生字自主观察)。

四、拓展

1、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2、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布置作业

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哄骗” 伊琳娜

篇4:《动手试一试》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词。

3、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

生字词的朗读书写。

教学难点: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有关谁的故事?

2、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课题?

3、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一读。

一杯水鱼鳞哎呀

往外漫他俩答案

实验科学家试一试

三、回答问题,初步理解课文。

四、指导读通读顺。

五、生字指导书写。

六、作业。

课本上描红。

七、课堂练习。

《习字册》上相应部分仿影、描红、临写。

八、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生词。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

初步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

科学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二、学习1-4自然段。

1、朗读“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这是为什么呢?

看图,一个同学说了什么?另一个同学呢?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2、指导朗读。

三、学习5-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玛丽亚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学生回答。

3、有感情朗读。

4、分角色朗读。

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玛利亚到底是谁呢?请学生介绍一下。

五、学习生字。

学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别组词。

六、课堂作业。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课本上描红。

3《习字册》上相应的生字仿写、临写。

七、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的复述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能用有关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生字词的书写与朗读。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

两个同学的回答

科学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尝试复述。

四、请学生复述。

五、分角色朗读。

六、学生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口头组词。

七、课堂练习。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听写。

3、课本上描红。

4、《习字册》上的仿影、临写。

篇5:动手试一试

我是按课文内容顺着讲下去呢?还是要提出一些质疑,做出一些否定的解释?孩子们可都是天真烂漫的,认真好奇的,如果我教给他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也许会有危险出现呢。如:水壶烧水时,你能打开盖,亲眼去看一看冒泡了吗?说火能烫伤人,你不信,能亲自把手放火上试一试吗?……不能、不能,绝对不能。因此,在教学时,我一定要强调课文中的一句话:“有些问题只有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注意是“有些”,而且还要强调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动手试一试。要在老师或家长的允许下才能去试。

对课文的理解中出现的问题,自己释怀后,我才坦然地走上讲台,辩证的去引领孩子读课文,理解课文,并使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科学求真求实的品质,是我们可与科学家平等比肩的重要基础。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人云亦云,要积极动脑思考,多动手亲自试验。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要有选择性的试验)。

篇6:《动手试一试》教师教学反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动手试一试

错误

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觉得不对

玛丽亚

(试验)

奇怪 问

说不明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复述课文

课外: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8 动手试一试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

问题:要解决的疑问。

觉得:感觉到。

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试:斜钩上不能加撇。

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

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应略高些。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点词语,读时要强调语气,如丢进小石子水漫放进金鱼水不会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写玛利亚心理活动的词觉得不对说不明白奇怪问要读得清晰,掌握好语气和语速;叹词哎呀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反问句您为什么……错误的问题要读出有礼貌而自信的语气。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读,显示后面词语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视。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如()另()

种()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篇7:《动手试一试》教案设计

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记叙了居里夫人小时候不迷信权威,通过动手试一试来寻求问题正确答案的事,赞扬了她肯动脑、善思考、重实践、敢发问的优良品质和可贵精神,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文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依循“设疑--探疑--释疑”的线索,一步一步地揭示全文的中心--“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课文言近旨远,极富人生启迪意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2、学会2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10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一句。

【课前准备】小黑板、词卡、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今天我们学习关于科学家居里夫人小时候的一篇课文,板书:8、动手试一试。

2、动手试一试就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怎样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试 考试 笔试

实 实验 实在

验 实验 试验

另 另外 另类

题 试题 题目

确 确实 正确

丽 美丽 壮丽

3、理解词语。

另: 另外的,别的。

问题: 要解决的疑惑。

正确: 对。

科学家:指做科学研究有成就的人。

4、指名分节读课文,师正音。强调:试、另、鳞、俩的读音。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试:右部第四笔是提,不是横。

实:上部占三分之一。

验:右部三占中,中、左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科:右部两点是上下排列,不能左右排列或斜向排列。

四、当堂巩固。

完成《字册上》课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比一比,组词。

科( ) 如( ) 另( )

种( ) 和( ) 只( )

2、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说出它们的偏旁。

试 验 实 确 题

二、分析理解。

第1--4节

1、自由读1-4节。

2、科学家给小朋友们做了什么实验?结果怎样?

3、“漫了出来”是什么意思?

4、你认为两个同学的回答有道理吗?

5、齐读1-4节,

6、玛丽亚的想法是什么呢?

第5、6节

1、指名读。

2、玛丽亚是怎样做实验的?结果又怎样?(她就找来一条金鱼,……水也漫出来了。)

3、她得出的结果与科学家的不一磁,这时她是怎样做的呢?

4、齐读科学家说的话。

5、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话的理解。

第7节

1、指名读。

2、简介居里夫人。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的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遇到问题就自己动手亲自试验,得到正确答案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这样一个道理。

四、当堂巩固。

1、用“如果……就……”和“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2、扩词。

试( )( )( )实( )( )( )

题( )( )( )确( )( )( )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听写词语。

二、指导复述课文。

1、出示投影片,边看图边听录音。

2、根据板书,理清课文脉络。

3、试述。

4、指名复述。

三、当堂巩固。

1、复述课文。

2、听写“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她很奇怪,就去问科学家:“ 提供了一个错误的 ?”科学家 ,说:“我就是让你们知道有些问题 , 。”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脸( ) 实( ) 题( ) 丽( )

验( ) 头( ) 提( ) 力( )

2、造句。

如果……就……

只有……才能……

3、完成语文练习册。

篇8:自己试一试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和创造的主体,学生主体的发挥,有赖于教师创设相应的探究情景。首先,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诱发问题的过程,而且问题应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的鱼缸里放一颗石子,然给学生仔细地观察,把自己的发现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石子放进鱼缸里,水就漫出来了。“如果放进一条金鱼会怎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展开小组探讨、合作交流学习,看看课文中的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再让一名学生亲自把一条金鱼放进鱼缸,把观察到的现象说出来:“在装满水的鱼缸里,放一条金鱼,水同样漫了出来。”这样,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动手试”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很容易就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这两个反问句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出示句子:“你不应该尊敬老师吗?”“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表达的就是:“你应该尊敬老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是肯定的意思。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妈妈话的意思就是:你既然不明白,就应该去试一试。在理解妈妈话意思的基础上,也就不难理解科学家最后说的一句话意思就是:科学家的话不全都是正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我要求学生反复读这两句话。其次,做到师生互动:老师说反问句,学生改肯定句;同桌合作:一个人说反问句,一个人改肯定句,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反问句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将这两句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式。

篇9:《自己试一试》教学设计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用意。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金鱼、石头、水、鱼缸、教学挂图(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场面)。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里看看(可以看图画讲述)。

2.同学们,你们看完后,有什么感想?为了证明别人说的话对不对,我们就要动手试一试,就能找到答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8课《自己试一试》。

3.齐读课题。向学生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看谁读得最好,进步最快。

3.检查认读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引导探究,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第1至第2自然段,明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用“——”线画出。

(2)学生自由读第2至第8自然段,想想同学们听了是怎么回答的,伊伦娜又是怎么做的。

A.对比理解:①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

②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B.你认为哪句好?多读几次。(第①句应读出反问的语气。)

C.分小组做试验,在鱼缸里放满水,分别放金鱼和小石头,观察水是否漫出来。

(3)轻声读第9至第11自然段,用不同符号标出科学家的话和伊伦娜的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①自由练习读,看谁读得最好,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②说说句子的意思。

③相机出示人物对话,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3.指导读好人物对话,重点指导伊伦娜找到答案的惊奇和反问科学家时不高兴的语气,体会小姑娘心情的变化。

四、提出疑问,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喜欢课文中的伊伦娜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到科学家的用意。那么,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二、再读感悟

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好伙伴听。2.分角色朗读。

(1)学生找伙伴分角色练习读。

(2)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说说好在哪里。

三、合作识字

1.每小组发一份生字卡,合作识字。(如组内可以轮流读、开火车读、组词说句、说记字方法……充分让学生识字自主、合作识字。)

2.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

3.识记生字(先说识字方法,再读读记记)。

如:(1)熟字加偏旁:是—提交—校斗—科

式—试音—意果—颗

(2)拆字方法:觉

4.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重点指导“试、校、提”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试”字不要在最后加一撇“丿”变成“”。

四、积累词语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五、说心里话。

篇10:《动手试一试》教师教学反思

四年级品德《让我来试一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享有的不便。

(2)结合生活实际,联想到残疾人才衣食住行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对残疾人在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产生同情心。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在游戏中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学难点:在游戏中体验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

教学用具及准备:多媒体课件,蒙眼罩,聋哑人传话的纸条等。

一、图片导入 :

1.播放几个残疾人图片

2.说说我们方才看到的都是什么人?(残疾人。他们真是了不起,身有残疾,却能做到这么优秀!)

你见过哪些残疾人?你知道残疾人是怎样吃饭、穿衣、走路的吗?

3.播放残疾人生活照片。

师:残疾人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他们生活很不容易。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做几项体验活动,大家喜欢吗?

出示课题:1.让我来试一试(同时板书)(齐读)

5.本节课我们要完成3个游戏:“盲人”找座位、单臂穿衣、“聋哑人”传话。

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2.结合生活实际,联想残疾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并对他们产生同情心和关爱之心。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6.活动要求(指名分别读)

1.每次游戏都有体验者和观察员,大家自愿参与,服从分工。2.认真做游戏,用心去体会,游戏结束后要说出你的感受。3.要保证安全,保持安静。

二、体验活动、“盲人”找座位:体验盲人的困难(4名体验者2名观察员,其他人也一同观察)、单臂穿衣:学生把一只手放在一侧不动,单手穿上衣服,扣好扣子。(3名体验者3名观察员,其他人也一同观察)(考虑做两次)、“聋哑人”传话:体验聋哑人渴望谈话的感受(5人体验2名观察员,其他人也一同观察)

三、谈感受、每次游戏后,体验者和观察员以及其他观察者分别发言,说一说在刚才的活动中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有什么感受?

2、小结:方才,我们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感到了许多的不方便,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做起来却是那么的困难。我们试着做一次尚且如此,而残疾人却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他们是多么不容易呀!

3、请你想一想: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补充介绍残疾人种类。

师:现实生活中残疾人会遇到这么多困难,那我们应该怎么对他们呢?

四、全课总结

1、以上我们通过3个游戏,体验到了残疾人的一些不便,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再和组内同学说一说。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篇11:让我试一试

酷热的暑假,知了也懒懒地倚在枝头无力地叫唤着。那是去年的夏天,我在冰棒中迎来了表弟表妹,在我的高兴还未散去,偶然听见,阿姨与妈妈谈心,她要出去与同学聚会,叫妈妈看管一下表弟表妹,而妈妈也有事情,双方僵持不下。我的耳朵听入后,立刻将此消息报告于大脑,大脑也立即反映出:不如。我来当当大王,管管他们?当即,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这两个小顽皮,惹了他们,可没好果子哟!嘿,这有什么?在我的统领下,他们怎敢不服?嗯,脱口而出:让我试一试!阿姨和妈妈看了看我,一拍即合!

安民+告示

上一篇:沈从文《边城》的写作特色下一篇:元旦朗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