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物理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著名物理学家昂立德曼提出了“动手做”的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强调和倡导在教育教学中综合运用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内化,在学习态度上、学习情感上、学习习惯上获得发展和提升。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实现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问题解决能力的持续性提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参与和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动手做物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手做物理教学论文 篇1:

“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动手做”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效果,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素质教育大力落实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学的难度提升较快,同时产生了许多新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物理教学比较消极和被动,过于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内容,长期以往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关键词:“动手做”;初中物理;实践研究

一、“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现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动手做”教学模式能够彰显这一学科的实践要求,尽量避免理论性较强的物理教学模式。而是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主动性和生动性,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初中物理教师对“动手做”教学模式的认知较为片面,因此后期的教学实践出现了偏差。首先,教师忽略了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在参与物理实验时缺乏主动动手操作的欲望和意愿,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无法得到培养和提升。其次,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际动手相结合,整体的物理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只能够进行简单的套用和模仿,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水平较差。最后,教师的物理教学方法比较机械,忽略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缺乏自主学的机会。因此,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学科的思考与探索中,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较差。

二、“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实验欲望

初中生的好奇心较强,对各种物理现象比较感兴趣,并且愿意探索未知的领域。对此,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主动调整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进而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在讲解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概念学习情况和潜意识设计实验。先拿出两个集气瓶,在某一个集气瓶中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在瓶口的位置放一片玻璃板。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老师将玻璃板拿开,那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有的学生会说,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保持原状,因为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较大,空气的密度小。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完成实验之后,学生会发现两个瓶子的气体迅速融合在一起,因此学生会感觉非常疑惑。教师就可以再问学生,“当大家打开玻璃瓶时,有没有闻到什么味道?”,很多学生会说好像闻到了酒精的味道。教师就可以引入正题,提示学生“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两种分子在互相运动时便会实现融合”。这种学生自主操作的实验教学模式比教师的单纯理论讲解更为有效,学生也能够留下更加深刻和直观的印象。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动手做”非常关键,但是理论知识仍然发挥着关键性的辅导作用。如果直接无视理论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就难以确保实验成功,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会有所影响。对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动手做”教学环节,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与协调。比如在讲解粤沪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奇妙的透镜时,教师就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认识透镜,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触觉来了解桌子与镜子的区别。在教师的引導下,学生会主动分析不同教具在感官上的差异,学生的手感有所区别的,有的学生认为镜面是月牙形;那有的学生认为镜子是突出的,截面是半圆形;还有的学生则认为镜子的截面是椭圆形的,两边薄,中间厚。教师就可以继续追问学生,这三个不同形状的镜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其中三个镜子都是两边薄、中间厚。对此,教师可以直接引入凸透镜的物理概念,让学生意识到凸透镜教师一面突出的镜子。另外,教师还可以继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入认识凹透镜,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发散光以及汇聚光上的特征。很多学生感觉比较疑惑,不知道这两种镜子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镜子有什么区别。教师就可以进行深入的阐述,很多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因为有了动手实践操作这一环节,因此探究欲望更足,同时能够主动参与后续的学习与探究活动。

(三)创新物理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做中学

在物理课堂中有的学生比较被动,只能够以强制记忆的形式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任务。这些不利于学生抽象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同时也挫伤了学生的物理学习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做中学的机会。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主动参与思考与探索过程,进而实现事半功倍。比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自由分组,然后将实验器材提供给小组,鼓励小组成员互相探讨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现象,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及讨论。

因为学生都参与了实验,因此在后期讨论时比较积极和主动,大部分的小组能够结合最终的讨论结果得出凸透镜成像的相关规律和结论。教师只需要辅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互相交流时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进而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主动丰富学生“动手做”的内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能够为“动手做”教学模式的践行提供依据。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自制实验仪器,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和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帮助学生主动讲话,理顺实验步骤,确保最终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一点既能够给予学生自主实践操作的机会,又可以避免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

三、结语

综合而言,在将“动手做”融入初中物理教学时,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较快,同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一个更加科学的环境下主动探究物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和行为习惯。其中科学环境的创设必不可少,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助,鼓励学生自由大胆探索物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动手做”教学模式,为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

作者:洪泽星

动手做物理教学论文 篇2:

“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著名物理学家昂立德曼提出了“动手做”的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强调和倡导在教育教学中综合运用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内化,在学习态度上、学习情感上、学习习惯上获得发展和提升。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实现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问题解决能力的持续性提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参与和发展。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动手做”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动手做;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物理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讲解式模式,很多时候不仅教師说不明白,而且学生也听不清楚,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中不知从何入手。而“动手做”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步提升,为学生的物理学科发展和物理发展核心素养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引导学生参与为载体,强化授课形式和内容的优化与创新

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的基础,物理中的很多概念、定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获得验证的。在初中物理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简单地对实验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坐在下面进行观察和模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在知识获取、实验掌握等方面完全处于听讲的被动状态,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很难获得动手操作、实验探索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对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动手做条件和环境,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持续提升起来。

比如,在进行单摆实验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分工,即单摆由教师控制,秒表计时由学生负责操作。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完成好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教师做好实验的辅助和服务、辅导作用即可。在基于声波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在敲击音叉实验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亲自敲击,并注意对悬挂塑料小球的振动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的互动性实验不仅对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课堂气氛的活跃大有裨益,而且能够将学生自主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在此基础上,在课堂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认真观察物理现象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最大化启发,实现学生对物理理论的自主推导。比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这一实验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班级中邀请两名力气较大的学生对两个半球进行拉合,结果怎么拉也拉不开,然后将活塞打开,使空气充分地进入到半球之内,然后再邀请力气较小的学生拉,结果半球被成功拉开,这一实验过程不仅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予以了充分证明。同时,这种寓教于乐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主动进行知识内容内化,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

二、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授课模式的推进

“动手做”强调了物理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但实践依旧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理论基础之上,没有理论的指导、脱离理论而实施的实验是漫无目的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平衡,让物理理论统领好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实验学习。比如,在进行“透镜”一章节知识内容的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透镜,教师应当强化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动手触摸镜子,让学生对实验的镜子的特征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于不同的手感,学生对镜子的感觉完全不同,有的学生觉得其中一面镜子呈现弯弯的月亮外形界面,有的学生觉得其中一面镜子是凸出出来的、其外形的截面应当是椭圆状的。有的学生感觉其中一面镜子两边是薄的、中间是厚的,认为其截图应当呈现椭圆状。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摆在桌子上的三面镜子是否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如果有是什么?”让学生再进行一次触摸,这时很多学生都会回答:“三面镜子都是中间较厚、两边较薄”。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凸透镜的概念充分引入进来,学生们很快就能明白凸透镜的特征就是凸出的镜子。在凹透镜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引入,并且告诉学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于光分别有发散、汇聚的作用。此时很多学生会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两面镜子吗,与普通的镜子相比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在实践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教师悬念的激引之下,学生的探究热趣就会被大大提振,从而全身心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之中。

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动手做”理念的贯彻落实,教师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实验设施有效的条件之下,尽可能地挖掘和开发一些生活中的资源加入其中。比如,在一种物体是否是导体的实验验证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常用的铅笔尖在酒精灯上加热,让学生对于铅笔芯是一种热的良导体进行认知。还可以让学生将铅笔芯加入到简单的电路之中,让学生观察,由于电路依旧可以保持正常工作状态,这就很好地对于铅笔芯可以导电这一原理进行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运用,就很好地贯彻了“动手做”的理念,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物理知识的掌握都是有着极大作用的。

三、以提升学生动手热情为手段,强化物理教学生动情景的创设

初中阶段的学生总体上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往往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有着探究新鲜事物的强烈愿望。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并以此实现教学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动手做”的探究热情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教师应当以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实验内容和实验原则为依据,紧密结合相关实验的开展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要树立“动手做”实验决不能为提升趣味性而导致实验目的的丧失,情景创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实现物理实验过程和效果的观察以及物理知识内容的掌握,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在理解上更加准确、在记忆上更加深刻。比如,在大气压强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先将试管的顶部戳破,然后再进行试验的开展,对于实验中试管中水面所到达的位置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由于这些问题学生实现没有遇到过,也没有思考过,因此实验的结论更为多元化。有的学生由于顶部被戳破,可能会导致“喷泉”现象的出现。有的学生认为试管中水面的高度会下降。还有的学生认为试管中水面的高度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动手操作进行验证,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四、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动手做”思维理念和方式方法的运用,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不断对授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对理论与实践结合授课模式进行推进,对物理实验教学中生动情景进行创设,以此来实现学生参与兴趣、探究热情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持续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金茂.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动手做”[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10):70-70.

[2]张凤.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动手做”[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7):48-48.

作者:王超

动手做物理教学论文 篇3:

“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逐渐推进,传统的课堂模式和教学观念逐渐被打破,我们在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他们未来发展的考虑,也就是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而初中物理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理科科目,在中考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教学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动手操作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本人就将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动手做 初中物理 教学应用

0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严谨性的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综合能力有很高要求,要想学好物理,就要对其中蕴含的原理摸索清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通过实验来完成,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更多的融入实验,让同学们通过实践证明公式和原理。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动手操作是幼儿园和小学才会有的教学环节,初中生中考压力较大,课程紧张,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把题做对,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做这些“无用功”。正是由于这些观念的存在,我们的物理课堂才会如此低效无聊,一直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如何将“动手做”应用到物理教学中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科目和科学性强的科目,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对物理知识和原理有更清晰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成绩。

1.优化课堂形式与内容,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才是知识的接受者,老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接受知识。但这在传统的课堂中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传统的课堂是以老师为主导的,老师是课堂的主人,控制着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学生没有积极性,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我们提倡让学生回归主人公地位,让学生来决定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主人公地位。在此基础上,老师要结合学生意见,以教学进程和教学大纲为标准,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内容,对课堂形式进行创新,把知识点尽可能地融入到物理实验中。比如《物态变化》这一章节就会涉及到很多物理实验,这是老师就可改变传统的上课形式,把实验室搬进课堂,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和步骤,小组合作,研究升华凝固、汽化液化等。通过这样的实验,同学们就能对一些物理现象有更明确的认识,对一些物理知识也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2.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一个方法,教师通过对课堂氛围和环境的创造,引导学生进入某一情境,吸引他们兴趣和热情。所以,要想让学生有兴趣、有热情的主动要求“动手做”,就需要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趁热打铁。比如在讲大气压强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就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说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生活中存在的大气压强,比如用吸管喝饮料,然后抛出问题:吸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通过生活中的常用物,就能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来还原吸管的原理,并达到学习大气压强的目的。

3.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时间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的运用,将知识更直观、方便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够减轻老师负担,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拓展学生眼界。物理教学就亟需多媒体设备的支持,比如老师在讲《电功率》这一章节时,会涉及到很多物理实验,比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验证焦耳定律等等,這些实验相对比较危险,老师就可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和科学节目,让学生对实验更加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4.充分利用教材,利用教材实例

不管任何科目,教学的根本点都是立足于教材,从教材出发,所有的题目也是来源于课本,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也都是以教材为旗帜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做的同时,万万不能忽略教材的重要性,纵然教学模式有多么的五花八门,教师教学还是要从教材出发。其实物理课本上有很多实验例子,为学生很清晰的展示了实验的步骤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所以老师和学生要在“吃透”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

二、“动手做”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实践能力是物理人才必不可少的必备素质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动手做”的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2.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往的课堂形式就是讲课、听课、做题,如果在乏味的课堂中融入这样的“动手课”、实践课,想必一定能给枯燥的课堂带来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物理是实践性、科学性较强的一门科目,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意识的树立有重大意义,同时,初中物理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门理科科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旺盛,“实践者”、“实用型选手”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一大需求,将“动手做”融入课堂,必然能给传统的课堂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乐趣,适应人才发展趋势,培养全面型人才,培养具备科学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推进国家物理课程改革。

[ 参 考 文 献 ]

[1]韦明肯.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时机[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13期.

[2]李建鹏.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3]刘秀珍.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要注意的几个环节[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仝圣飞,王玉玲.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作者:李润东

上一篇:赫哲族民族文化论文下一篇:经济法现代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