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办事程序

2024-06-22

居民办事程序(精选8篇)

篇1:居民办事程序

计划生育办事程序

(一)一孩生育办理程序

1、凭结婚证、培训证到区计划生育服务站领取《生殖保健服务证》并做优生检查,检查正常着,《生殖保健服务证》由区计划生育服务站保存。

2、待怀孕三个月时,凭孕检时收费票据领取,《生育保健服务证》,并做优生检测。

3、城市人口到男女双方所在单位或社区盖章。

4、凭结婚证、培训证及盖章后的《生殖保健服务证》到区计生局领取一孩报户口证明。

(二)二孩生育申请程序

1、持《生育保健服务证》、申请表、身份证、结婚证、第一个孩子户口复印件及相关的证明材料到区服务站登记。

2、到社区或者单位递交所需证明材料,并签注意见。

3、将所有的证件、材料、表格交街道计生站审核上报。

4、育妇到市生殖保健服务中心做孕前检查和相应的病残儿签定。

5、由市计生委核发生育指标。

(三)流出人口《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程序 持身份证、户口本、申请表一式三份、照片4张。

1、已婚育妇女到计生服务站办理《生殖保健服务站》

2、到社区或者单位递交申请材料,由单位或者社区进行审核登。

3、街道个案审核、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理程序

(一)申请人应持户口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家庭成员收入证明到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

(二)社区居委会对申请人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入户调查,符合条件的张榜公布,群众无意见的由社区居委会签署初审意见后,将申请相关证明材料报街道办事处审核。

(三)街道接到申报材料后,对申请人开展入户调查,符合条件的,签署审核意见后,报镇低保服务站。

(五)民政局审批通过的,经张榜公布群众无异议的,由社区居委会通知申请人到街道办事处领取保障金。

(六)申请人在领取保障金满一个季度,需要继续低保救助的,经本人申请,报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重新审核(程序同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办理程序

(一)凡符合《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的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精神等残疾人证。

(二)申请人携相关证明材料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后,经街道初审,报县残联审批后发给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户口在本辖区内)。

(三)认定发证的标准是《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对于明显残疾,依照《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易于认定残疾类别、等级者,残联可直接发证;难以直接认定残疾类别、等级者,由江陵县医院体检认定后发证。

《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办理程序

一、失业证办理程序

(一)办证范围:

1、男年满16-50周岁,女年满16-50周岁,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

2、凡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各类初、高中毕业生,大中专结业生;

3、依法宣告破产企业的职工;

4、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企业辞退或除名)的失业人员;

5、解除劳动合同。

(二)办证条件

1、大中专院校、技校等技术培训院校毕业者可直接办理《失业证》;

2、曾在劳动部门参加过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者可直接办理《失业证》;

3、曾有技能培训经历者,并有培训证书或结业证书者可直接办理《失业证》;

(三)办理材料:

1、无就业经历者,携带本辖区城镇户口本、身份证、学历证明、培训书、近期1寸免冠照片2张、工本费17元。

2、有就业经历者,持原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文件,携带本辖区城镇户口本、身份证、学历证明、培训证书、近期1寸免冠照2张,交工本费17元。

(四)办理时限:

1、办证人员携带证明材料先到所居住的社区居委会进行审核;

2、符合办证条件的人员填写《求职登记表》,街道社区进行失业登记和求职登记备案;

3、街道统一负责办理《失业证》后,交社区居委会发给申请人。

4、10个工作日内办理。

二、《再就业优惠证》办理程序

(一)办理的范围和条件

1、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需提交《下岗职工证》、户口本、身份证、个人申请、《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审领表》、近期1寸免冠照片4张。向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后,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按隶属关系报送省、市级劳动部门审批后,当即办理;

2、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凡领取过失业保险金尚未实现再就业的失业人员需提交《失业证》、户口本、个人申请、身份证、近期一寸免冠照片3张、《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审领表》;

3、国有企业关闭破产的安置人员,企业兼并破产领取了一次性安置人员,企业兼并破产领取了一次性安置人员,企业兼并破产领取了一次性安置费且人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应提交户口本、身份证、个人申请、《再就业优惠证申领表》;

(二)办证时限

1、申请人携证明材料到社区居委会进行初核;

2、社区居委会上报街道,街道经复审后统一到相关单位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并由社区居委会发给申请人; 3、10个工作日办结。

篇2:居民办事程序

加入日期:2013-5-13 10:30:55查看人数: 1008作者:自建社区党委【大 中 小】

1、申请人向社区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2、确定积极分子;

3、进入考察期;

4、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5、确定发展对象;

6、政治审查;

7、积极分子培训;

8、确定入党介绍人;

9、填写入党志愿书;

10、支委会审查;

11、召开支部大会;

12、培养人谈话;

篇3:居民办事程序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经济集约化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创新经济在整体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的程度, 城区建设扩大, 乡村通水泥公路, 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经济的发展。21世纪前十年, 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十年。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地区经济, 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 不同时间段的居民收入状况的分析使我们认识、理解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经济竞争力状况。本文通过对2000年-2009年的全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得出了我国居民收入的地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1 数据整理

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2009年以来全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2000-2008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001-2009) 。2009年数据来自于文献[1]。

2 农村居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聚类分析结果及分析

对所有数据的运算, 运用SPSS软件, 采用squard Euclidean distance (欧式距离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 为Measure, 以Between-groups linkage (两类元素中两两之间距离平方的平均值作为类间距离) 为cluster Methods。对收入水平进行聚类分析[2]。

2.1 农村居民收入聚类分析结果

从图1可以看出, 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是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 其次为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为第二层次, 其余为第三个层次。地区聚类结果表明:北京市和上海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比较高, 发展也比较快。第二层次基本上处于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基础雄厚。其余为第三层次, 主要是中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地区, 以及西部省份, 中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地区, 以及部分西部省份属于经济发展一般的省份, 剩余的是部分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从结果中, 还可以看出, 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差距不明显。

2.2 城镇居民收入聚类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 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和广东省是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四个省份, 其次为江苏省、福建省、天津市、山东省。其余为第三个层次。地区聚类结果表明: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和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比较高, 发展也比较快, 这是因为, 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上海、浙江和广东是中国重要沿海城市, 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发展具有基础好的优势。江苏省、福建省、天津市、山东省, 基本上都处于东部沿海地区, GDP排在全国前列, 经济实力雄厚[3]。其余为第三层次。

这两组的比较来看, 聚类结果大体相同, 只是个别省份在分类中有变化。说明各地居民收入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各个省份居民收入不同步, 同一省份,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发展不同步, 导致居民收入的变化情况。进而, 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明显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 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是28838元, 新疆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2120元。

2.3 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2.3.1以北京市为例, 2000年,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之差为10349.69-4604.6=5745.09元, 2009年,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之差为26738-11986=14752元, 说明城乡差距在拉大。

2.3.2 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由2008年的11020元扩大到12022元。同时, 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31:1扩大到3.33:1, 绝对差距由2008年的11020元扩大到12022元。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4]。

2.3.3我国社会总体上, 还处在小康社会的阶段 (从初级的小康阶段向富裕型小康社会迈进) , 要达到发达国家,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必须长期坚持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3 分年份农村居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聚类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三个阶段, 2000-2004, 2005-2006, 2007-2009。我国居民收入呈阶段性发展, 与国家政策有密切关系。

a.我国居民收入2000-2004年阶段:在这个阶段, 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5], 如2000年, 开始农村税费改革。因此, 在这一阶段农民收入水平增长较快。

b.进入2005-2006年以来, 中央政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 2005年,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加强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2006年3月, 国务院出台一系列善待农民工的新政策;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国务院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 国家将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阶段, 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消费增长较快[6]。

c.进入2007-2009年以来,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 稳定粮食生产,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逐步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深化惠民, 从2007年开始新农合制度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 2007年新农合覆盖的县 (市、区) 要达到全国县 (市、区) 总数的80%, 2008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 (市、区) 。2009年, 深化惠民内容, 加大补贴范围。

从图4中可以看出,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三个阶段, 2000-2003, 2004-2005, 2006-2009。我国居民收入呈阶段性发展, 与国家政策有密切关系。

a.2000-2003年, 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竞争力, 国家政策是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注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发展的小康社会。

b.2004-2005年, 国家政策主要是, 使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稳定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使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向富裕型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c.2006-2009年, 2006年以来, 中央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相应的行政手段, 以区别对待和循序渐进的方式, 对房地产业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在新世纪的前十年里, 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4.1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明显上升, 2000年, 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在这十年中, 收入水平持续上升, 带来消费结构和层次的多样化[7], 相信将来必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和前景。

4.2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程度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家开始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等。

4.3各个省份居民收入不同步, 同一省份,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发展不同步, 地区政策对居民的收入有较大影响, 各级政府应该确定合理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目标, 加强宏伟调控, 逐步优化生产力布局, 充分利用地区优势, 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www.bohaibbs.org/thread-150538-1-1.html

[2]余锦华, 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169-177.

[3]李军军, 周利梅.基于聚类分析视角的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 .

[4]http://www.cqnews.net/lc/lc6/201002/t20100225_4136311.htm.

[5]李真, 李兴慧.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 2004, 24:26-27.

[6]http://poll.people.com.cn/192_ctdzb_003/zhengce.php

篇4:居民办事程序

摘要:本文通过进辖区抽样问卷调查对广惠办事处辖区居民的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的健康意识淡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些慢性疾病对自身的危害,本文简要调研分析了当前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居民健康问题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15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51-02

在当今社会,就看病难、贵等问题,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居民给予基本药物零差率及当场报销等优惠,从医改出发,真正实现了国家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为了解和分析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需求,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了解基层居民的健康状况。此次我们广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进社区 、服务居民对所管辖区居民健康意识进行了调研。

一、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二、健康意识的定义

1.健康意识是指维护自身健康而预先必须注意的保健知识 和理念,具备良好的健康意识对实现自我健康保护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健康政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健康意识是指全体公众的积极参与意识.,实践证明,任何行动的采取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信念和意识的产生.如吸烟危害健康大家都知道,但“吞云吐雾”者照样有增无减。

3.健康意识是指人们对健康的信念和观念,即人们对健康价值的态度和能否获得健康的信心。正确的健康意识认为: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是事业和幸福的保证,它既是人们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们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之一。

三、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广惠办事处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广惠路235号,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300户,共43800人,社区居委会5个,本次调研以广惠办事处居民为标本,以60份调查问卷为基础,随机抽取居民,就他们的健康意识展开调查。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大部分被调查者的为城镇干居民,其总体文化程度都不高。总人数为174,其中15周岁及其以上的155人,男性74人,占48%,女性81人,占52%,这一数据符合当地人口分布情况,在调查当中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为11岁,覆盖面较广,能较好的反映各年龄组人群对健康意识的认识及自身的健康状况。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研采取走访调查法,深入基层,走进居民家中,与其进行面对面交谈,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在居民的大力配合下,问卷回收率达100%。

问卷设置选项涵盖了慢性病普查,吸烟、饮酒情况,健身情况等涉及居民健康意识的多个方面,比较系统、有效地收集到有关居民的健康观念,为进一步理性分析提供依据。

四、居民的健康意识状况

(一)居民的健康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健康意识以往存在“小病拖拖过,大病才上医院”的观念,很多还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严重者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自开展1年一次的老年人健康体检以来,经过近几年的运行和健康教育、健康随访工作的开展,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加强,主动要求体检的人数逐年增多,而有医疗保险的人数也达98%。

(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服务意识加强。

强化服务意识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提供健康体检服务,加强医务人员服务理念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服务对象由患者转变为全体居民;服务内容由因病施治、治病救人转变为健康体检和健康干预,从治已病转变为治未病;服务结果从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有病状态到无病状态以及症状减轻)到群众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无知到有知状态以及调整健康状态的转变。对体检出有健康问题的人员实行健康跟踪。如高血压患者,会由管辖的医生,进行每年至少4次的随访,并作健康指导。

(三)健康体检的成果明显。

通过定期的健康体检来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进行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期效果。在我们抽样调查的174人中,半年内诊断出慢性疾病人数达20人,其中10人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中知晓病情,通过体检对一些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公共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健康体检筛查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及患病人群,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健康干预和健康指导。根据“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原则采取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健康宣教形式和开展随访工作,使得各项工作开展更有侧重点和针对性。

五、居民健康意识状况乐观的一面

(一)居民积极性高

无论是面对健康体检还是我们的问卷调查,居民们的表现都极其合作。在问到‘今后是否会主动获取健康知识时我们看到大多数的村民的回答都是‘是并希望可以多开展一些关于健康知识的讲座。

(二)居民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关注

居民对自己健康意识在加强,对体检居民们都十分积极的参与其中,对自身有慢性疾病的居民,大都都比较关注,会定时来中心或者上级专科医院复查。

六、居民健康意识状况不容乐观的一面

一个人卫生习惯较差

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大都有吸烟、饮酒及不锻炼身体的不良生活习惯,其中吸烟的居民占总调查人数28%,而在男性居民中,吸烟的人数达61%,且每日吸烟的数量平均每人每天也有12支之多。经常饮酒的人数为20%,而不参加运动的人数达到49%之多。

八、结束语

篇5:居民身份证办理程序、时限

办事流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2)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公民姓名变更或者证件严重损坏不能辨认的,应当申请换领新证;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出现错误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更正,换发新证;领取新证时,必须交回原证。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当申请补领。

(3)公民需申领、换领、补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应携带居民户口簿到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办理时提供本人近期符合二代证标准的彩色相片图像,换领证的`带原申领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

(4)公民在申领、换领、补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期间,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可以申请领取临时身份证。申领临时身份证的公民,应由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核验居民户口簿,交近期居民身份证标准相片两张,填写《临时身份证申领登记表》后办理。

办事时限

篇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程序

参保患者出院后,需在每月1日前将①病历首页复印件(需医院医保科盖章)、②出院小结、③住院费用收据、④住院医疗费用明细(一日清单)、⑤医保现金交款单复印件、⑥出院证、⑦身份证复印件交到社区,进行相关登记。

每月5日前,各社区将相关材料及表册上报区医保办。

每月5日—10日,区医保办审核相关票据,核算报销金额。

每月12日—15日,上报市医保中心审批。

次月上旬,支付报销费用。参保患者需持本人身份证到区医保办领取。

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和起付标准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除按规定的比例计入个人帐户外,其余部分建立统筹基金,由本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统筹基金按规定用于支付职工住院医疗费和特殊病种的门诊医疗费。

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是:

在一级医院住院治疗为上统筹区人均缴费基数的5%;

在二级医院住院治疗为上统筹区人均缴费基数的8%;

在三级医院住院治疗为上统筹区人均缴费基数的11%;

1年内多次住院治疗,起付标准在上述标准基础上逐次降1个百分点。

统筹基金的支付限额和支付比例

(一)统筹基金对职工个人每年的支付限额为统筹区上人均缴费基数的4倍。

(二)职工住院医疗费在起付标准以上、支付限额以下的,由统筹基金按下列比例支付:

医疗费在起付标准以上至5000元以内(含5000元)的部分,45岁以下的在职职工按70%支付,45岁以上(含45岁)的在职职工按75%支付,退休人员按85%支付;其余部分自付。

医疗费在5000元以上至10000元以内(含10000元)的部分,45岁以下的在职职工按75%支付,45岁以上(含45岁)的在职职工按80%支付,退休人员按90%支付;其余部分自付。

医疗费在10000元以上至支付限额以下的部分,45岁以下的在职职工按80%支付,45岁以上(含45岁)的在职职工按85%支付,退休人员按95%支付;其余部分自付。

农村合作医疗是社会福利的一种,比较便宜,是最基础的保障。但是保障范围有限,是不可以报销全部的医药费的。

报销的比例根据用药的情况,检查的类型和入住院的等级有关。首先,因意外造成的住院费用是不可以报销的。其次,A类药品可以全部报销,B类药品报销80%,C类药品不能报销。再次,较新型的技术,比如X光、CT、核磁共振等,也是不能报销的。最后,假如入住3甲医院,会有2000元的起付线,这2000元是不可以报销的。

不足的部分由商业保险补充,可以达到全方位的医疗保障。具体的险种类型包括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可以报销因为意外事故导致的医疗费用。

篇7:居民办事程序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初审 2.办理窗口:劳动保障窗口 3.事项类型: 承诺件 4.承诺时限: 30个工作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

三.申请条件

具有城镇户口的普通居民

四.申请材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3.本人2张近期1寸免冠照片;

4.属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三无人员等特殊人群,还须提供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残疾人证》复印件或其他相关证明。

五.办理程序 1.由区医保中心指定的社区或学校等机构对参保人员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核定缴费额度,出具缴费通知。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当场说明理由。

2.参保人员持缴费通知到区医保中心指定机构足额缴费。

3.参保登记机构及时将居民参保信息上报区医保中心。由区医保中心对居民参保资料进行审核,制作医保证发放参保居民,并在信息系统中确认参保人员参保。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办事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 2.办理窗口: 劳动保障窗口 3.事项类型: 承诺件 4.承诺时限: 30个工作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三.申请条件

1.本地城镇户口;

2.年满16周岁以上,且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5周岁。

四.申请材料

1.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 2.户口簿及复印件; 3.灵活就业人员认定表。

五.办理程序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申请人提供的证件和资料进行审核。对符合参保条件的办理登记手续。

社会保险登记办事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社会保险登记 2.办理窗口: 劳动保障窗口 3.事项类型: 承诺件 4.承诺时限: 30个工作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三.申请条件

各类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

四.申请材料

1.填报《社会保险登记表》并由法定代表人签章和加盖公章; 2.营业执照、批准成立或核准成立文件; 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4.最近工资发放花名册; 5.其它需要提交的资料。

五.办理程序

1.受理:申请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申报资料。2.审查:窗口工作人员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决定受理,并报送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做出不予受理决定并说明理由。

3.审批。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审核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办理登记并颁发《社会保险登记证》。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事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办理窗口: 民政办公室窗口 3.事项类型: 上报件 4.承诺时限: 30个工作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陕西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三.申请条件

凡持有本乡镇非农业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申请享受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四.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申请对象的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配偶为外地户口的,需提供婚姻证及其子女的出生证明。

3.出具有效的家庭成员收入及赡养、抚养或扶养义务人家庭收入证明。

在职上岗职工的收入证明由其所在单位的劳资人事部门填写,并加盖公章。离退休人员由发放养老金的单位出具相关证明。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无业人员需出具县民政部门指定医院的诊断证明,重残人员需提供残疾证。

4.下岗职工需提供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复印件,下岗时领取的一次性自谋职业安置证明,提供所交养老保险收据复印件。

5.民政部门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五.办理程序

申请人持以上材料,到社区居委会如实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由社区居委会对申请享受低保资料齐全的人员及时进行认真调查,采取张榜公布的形式,征求群众意见,核实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对申请资料不齐全的,不予受理。

保障金的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材料及时进行审查核实,并张榜公布初审结果,及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县民政部门审批。

再就业优惠证办事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再就业优惠证 2.办理窗口: 劳动保障窗口 3.事项类型: 承诺件 4.承诺时限: 20个工作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

三.申请条件

1.国有、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

2.国有、集体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

3.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它失业人员;

4.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实行企业管理的单位的下岗职工;

5.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的分流、失业人员;

6.农村居民因国家征用土地的失业无业人员。

四.申请材料 A.国有企业、县属以上城镇集体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失业人员:

1.本人身份证及城镇居民户口簿; 2.《陕西省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 3.与原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 4.经所在社区居委会确认需要再就业的证明。B.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

1.本人身份证及城镇居民户口簿; 2.《陕西省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 3.与原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 4.经所在社区居委会确认需要再就业的证明。C.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1.本人身份证及城镇居民户口簿; 2.《陕西省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 3.《低保金领取证》;

4.经所在社区居委会确认需要再就业的证明。D.失地无业农民:

1.本人身份证及户口簿;

2.《陕西省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 3.国土资源局审核证明;

4.经所在社区居委会确认需要再就业的证明。E.“零就业”家庭成员:

1.本人身份证及城镇居民户口簿; 2.《陕西省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 3.经就业部门确认的“零就业”家庭认定证明; 4.经所在社区居委会确认需要再就业的证明。

五.办理程序

1.本人持申请材料,向所在办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提出申请,填写《再就业优惠证申报表》。

2.办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收到上述材料后,进行审查核实工作,并逐一登记造册。经张榜公示5个工作日后无异议的,报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审定。

3.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进行审核认定工作。经审核认定符合条件者,由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发放《优惠证》,并将发放情况报本级劳动保障部门备案。

生育服务证办事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生育服务证

2.办理窗口: 计划生育办公室窗口 3.事项类型: 承诺件 4.承诺时限: 当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三.申请条件

合法婚姻而未生育、未收养的无孩夫妇。

四.申请材料

1.结婚证; 2.户口簿;

3.双方婚育状况证明。

五.办理程序

本人申请→领取《生育服务证登记表》→社区或村委会审核→乡(镇)人民政府计生办审批。

生育第二个子女办理《生育证》办事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生育服务证

2.办理窗口: 计划生育办公室窗口 3.事项类型: 承诺件 4.承诺时限: 两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三、提供证件

1、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申请书;

2、双方的结婚证、户口簿、身份证;

3、双方所在工作单位或者村(居)委员会出具本人婚育证明;

4、已收养子女的,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明;

5、具有《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形之一的证明;

6、再婚夫妇双方的婚育状况证明,再婚夫妇的历次离婚民事调解书或离婚协议书,离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7、医学死亡证明或公安部门的销户证明(因孩子死亡重批计划或再婚丧偶的必须要有此证明)。

(二)办理程序

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当在妊娠前到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进行申报后,到乡镇办计生办办理《生育证》。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事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2.办理窗口: 计划生育办公室窗口 3.事项类型: 即办件 4.承诺时限: 当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国家主席令第63号)、《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国家计生委令第1号)

三.申请条件

1.离开户籍所在的县(市)行政区域;

2.拟异地居住30日以上;年龄在18周岁至49周岁之间;

3.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除外)。

四.申请材料

1.填写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

2.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3.本人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本人近期1吋正面免冠照片两张; 4.已生育子女的,还应当提交由施术单位或者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避孕措施情况证明;违法生育的,还应当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

五.办理程序

1.受理:申请人持申报材料计生窗口提出书面申请。申报材料不齐全的,由窗口口头或书面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正材料。窗口审查申请是否符合受理条件,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窗口当场决定不予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申请符合受理条件的,窗口当场决定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

2.审批:计生窗口审查申请材料是否符合批准条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意见,并向申请人出具《办结通知书》。

3.制证发证:申请不予批准的,签发《不予批准决定书》。予以批准的,当即制作《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送达申请人。

独生子女光荣证办事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独生子女光荣证 2.办理窗口: 计划生育办公室窗口 3.事项类型: 承诺件 4.承诺时限: 9个工作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三.申请条件

持有《生育服务证》且只有一个未满18周岁的子女(包括再婚夫妻合计有一个子女或夫妻只有一个依法收养的子女),并已采取避孕节育措施,自愿不再生育的夫妻;未办理婚姻登记,在依法补办婚姻登记后,自愿不再生育并已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

四.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生育服务证》; 3.节育措施证明;

4.子女出生医学证明或户籍年龄证明; 5.村、社区审核意见。五.办理程序

本人申请→社区或村委会核实签署意见→办事处审批。

残疾人证核发办事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残疾人证核发 2.办理窗口: 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 3.事项类型: 承诺件 4.承诺时限: 30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

三.申请条件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标准的残疾人。2.户籍在东城及西城派出所辖区内的残疾人。

3.对精神残疾人、盲人和智力残疾人以及残疾程度不明显的其它类别的残疾人需出示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鉴定认定书》。四.申请材料

残疾人本人身份证件或户籍复印件,本人2寸免冠彩色照片七张。

五.办理程序

1.填写申办材料。

2.审批人员初审后报县残联审核。3.对符合标准的登记并颁发;对不符合标准的登记后,出具“不予许可通知书”

城镇居民信访指南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城镇居民信访 2.办理窗口: 信访办公室 3.事项类型: 承诺件 4.承诺时限: 30日

5.收费标准及依据: 不收费

二.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

1、来访者首先向信访办公室人员领取“人民群众来访登记表”,按表格中项目填写,填写完后,等候安排接谈。

2、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应当到有关行政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场所提出。

3、走访不得围堵、冲击国家机关,不得拦截公务车辆。

4、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5、信访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6、信访人应遵守信访秩序,不得影响国家机关工作秩序,不得损害接待场所公私财物,不得纠缠、侮辱、殴打、威胁接待人员,不得携带危险品、爆炸品以及管制器械进入接待场所。

7、信访人妨碍信访秩序,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批评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将其带离,违反治安管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8:居民办事程序

关键词: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消费,经济增长

一、引言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急速下滑,全球萧条的经济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加工产业的出口,国外市场萎缩,国内出口市场也同时受影响。为了维持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政府在投资方面带头联合企业、民间投资,同时也推行多项政策促进国内消费。由于投资和消费推动国内内需,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激活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增加居民消费力和消费点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市场表现,国内居民的消费兴趣不高,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居民未来收入不稳定,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等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阻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为居民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变动反应比较强,预测未来用于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疾病等风险费用花费较高,所以居民会将现阶段收入的一部分存储起来,作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储蓄。随着居民的年龄越来越大,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也将日益增多,居民更加注重预防性储蓄的积累,所以社会医疗保险的完善对居民现阶段消费和储蓄的支配影响深远。根据樊彩耀(2000)的研究,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提高也不是无足轻重的。1

中央分别于1998年、2003年和2007年推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成。政府针对不同的受益群体推行的多种类型的社会医疗保险方案,力求对我国居民实现最全面的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解决居民大病医疗费用贵的问题,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医疗消费预期,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关于城镇居民这一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针对中国城镇人口,范馨(2011) 通过分析得出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社会医疗保险支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它们两者有持久稳定的均衡关系。2臧文斌、刘国恩、徐菲、熊先军(2012)则系统地分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简称“城居保”)对城镇居民总消费以及医疗、教育、日常生活等各项消费的影响,未参保家庭的年非医疗消费支出比参保家庭低,其中医疗消费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日常生活消费的变化比教育消费大。3另外,通过对不同收入家庭样本的分析,参保对低收入家庭的非医疗消费影响最大,其次是中等收入家庭,而对高收入家庭基本没有影响。王丹、王成富(2013)则使用省级截面数据,基于双向固定效应和双向随机效应的Hausman检验,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差异性影响。结果得出,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中西部地区,社会医疗保险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的贡献比东部地区大,所以要优化医疗保险的支出结构。4

海外学者也对社会医疗保险和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分析:Gertler和Gruber(2002)将疾病、消费和保障三者联系起来研究,发现在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疾病对消费产生大的冲击,保险制度不完善的地方,这种冲击就越明显。5Liu,Chou和Hammitt(2003)通过对台湾家庭储蓄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医疗费用在家庭消费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家庭的储蓄受影响。自从我国台湾1995年实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之后,台湾家庭的储蓄明显减少,而消费显著增加。6Dercon和Krishan(2000)发现在贫穷的埃塞俄比亚,当家庭遭遇健康冲击时,没有完善的信贷和保险市场来保持平滑的消费,尤其是妇女的消费会急剧下降。7Wagstaff和Lindelow(2005)的研究表明,中国遭受健康冲击的家庭劳动参与率会降低,直接导致家庭总收入下降,影响消费支出。8

上述文献统计了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学者们有从宏观和微观、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东西地区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等不同角度对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和居民消费进行了不同的诠释和考察。综合海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能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上述文献多采用微观个体调查数据,很少使用宏观区域性的数据,且在实证部分单纯地应用时间序列数据或截面数据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综合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全部信息,并且从宏观层面系统分析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使回归的结果更具说服力。

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在2007年开始试点。因此, 2011—2013年这3年数据可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有力的说明。为了更好地说明政策的效果,本文采用全国31个省市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等数据的关系来说明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利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分析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是否存在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的效果是否显著,政策的实施效果在长期是否稳定,并对政策需完善的地方给予可供参考的建议。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

2007年确定的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在全国79个城市首批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范围到全国229个城市和地区,用3年多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全国的全面开展。9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主要保障的范围包括尚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的居民,主要包括三类人群:一是尚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尚未参加公费医疗的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和残疾人。二是尚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的学生。目前,许多城市将原来针对大学生实施的公费医疗保险改变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三是尚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无业人员,这意味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块空白被填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主要保障居民花费的住院医疗费用,不断完善的城居保将部分门诊医疗费用也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城镇居民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其报销额度也有起付标准和封顶标准的规定,各省市规定的标准各不相同。参合方式主要以居民家庭(户)为单位缴费,政府再另外补助,开始试点时居民自愿参保为原则,之后政府调查、统计发现城居保具有社会再分配的功能,在政策引导和医保的推广下, 发现强制性有助于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和居民医疗费用的管理及补贴,便于帮助城镇居民报销部分住院及特殊疾病门诊费用,减轻参保居民的医疗负担。

中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显示,从2007年至2014年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在逐年上升,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如表1)。2009年参保人数是政策实施的2007年的4倍。刚开始试点时,2007年参保人数只有4291万人,可见城镇居民对于城市居民医保政策持观望态度,参保人数还不多,但从2008年、2009年的数据可知,试点2年参保人数就翻了两番。2014年参保人数接近2007年的7倍,由此可知城镇居民充分享受到了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带来的权利和福利。

(万人)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7年-2014年)

根据经济学理论,经济人都追求总效用最大化。Modigliani (1954)的生命周期理论假定把未来收入作为影响现期消费的因素,作为经济人的每一个人都会追求自己从少年到老年的整个一生的效用最大化,经济人将全部的财产最有效用的分配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10当这个社会的任何一个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家庭的财产状况时,家庭的消费支出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改变家庭的消费结构,所以居民在生活中保证当期的必要消费后都会留有一部分储蓄来增加资本的拥有量。黄学军、吴冲锋(2006)研究发现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可以减少家庭的医疗开支,进而使得家庭有更多的留存收入来支付其他开支,对个体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产生挤出效应,增加消费。11

四、模型构建及计量分析

(一)变量选取

因为本文讨论的是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所以本文选择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作为因变量。 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主要包含财富因素、人口结构因素和社会保障因素等,因此在自变量的选取中,本文综合以往的研究,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反映财富因素,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反映社会保障水平,用各地区抚养比来反映人口结构因素。12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在研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消费的影响时,因变量与自变量的选择如下:

因变量:Yit———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万元),表示第t年第i个省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自变量:X1it———各地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万元),表示第t年第i个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基金支出。

X2it———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财富量(万元),表示第t年第i个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3it———抚养比(%),表示第t年第i个省的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二)模型与回归

根据上述分析,设定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模型如下:

模型中,α 为截距中的常数项部分,反映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εit为误差项,αit是随机变量,表示对应于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截距项,用来反映省市间的消费结构差异。

因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从2007年才开始试点,所以进入全国全面推广的时间并不长,因此31个省份的全年数据可得性将受到影响。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选取了2011—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3年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抚养比的数据。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基金支出的数据是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和参保人数两组数据相除得到。表2给出了回归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值。因为仅3年数据,不符合单位根检验的前提要求,无法进行单位根的检验。但考虑到面板数据格式可能存在异方差,本文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了取对数的处理,即得出的变量前的估计系数表示弹性系数。

本文通过多个检验方法选择出拟合最优的模型形式。对变截距模型(固定效应)的三个子模型(个体固定,时点固定和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经过比较拟合优度,DW值和回归系数显著性分析,并结合我们的目的,认为其中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最合理。在变截距模型(固定效应) 和混合模型中,通过Redundant Fixed Effects Tests证明,推翻所有截距项都是相同的原假设,不适合建立混合模型。变截距模型(固定效应)和混合模型比较而言,变截距模型(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比混合模型适合。

由于观测值的数目不符合时点随机和时点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的前提要求,所以变截距模型(随机效应)的三个子模型中(个体随机,时点随机和时点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只能回归得到个体随机效应模型。而在变截距模型(随机效应)和变截距模型(固定效应)中,通过Correlated Random Effects - Hausman Test证明, 发现建立随机效应模型比固定效应模型更合适。

由于本文观测值太少的缘故,变系数模型无法得出回归结果,不能予以比较。综合以上检验结论,本文认为变截距模型(随机效应,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在所有适合的模型中拟合最优。回归结果如下:

根据表5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可得以下经济学解释。log(X1it)的估计系数为0.064,表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基金筹资每增1%,各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大约增加0.064%。说明城镇居民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即是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均基金支出越高,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也会越高。13大约增长0.064%,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表现的不明显,促进作用不是很大,可能居民消费水平还取决于其他因素。从总体来看,社会医疗保险支出一直以较快速度增长,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在不断增加。笔者还发现“城居保”对消费的刺激作用随着城镇居民对保险的信任和了解程度的加深效果更加明显,它比直接的现金转移支付效果更佳。当保险覆盖面更广,补偿更高时,城镇居民消费可呈现更高更快速的增长,所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应该更加完善,才有利于促进居民的消费。而人均财富指标则显示出明显的正效应,抚养比指标显示出负效应。由表6可知,31个省份相对于自发消费水平的变动情况,其中上海、广东、辽宁等省份对于自发消费水平存在着正向的提高作用,而西藏、海南、山西等省份则是反向的降低作用,由此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自发消费水平上存在明显质的区别。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天津、江苏等省份也具有微弱的正向提高趋势。

五、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诺斯和戴维斯(1971)认为,制度有利于克服外部性,可以帮助人们克服经济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困难,给人们提供某种服务, 从而获得规模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仅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在长期中,更有利于我国形成一个健康的依靠消费者的经济。为了使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并积极发挥社会医疗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笔者提出可供参考的政策性建议:

加强宣传社会医疗保险的力度,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当前, 虽然社会医疗保险在全国全面覆盖,但其保障力度仍然较低,政府应适度完善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实施的透明度,切实落实保障资金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城镇低收入者和沉重医疗费用家庭的补助,对于贫困偏远地区的居民,我们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向他们普及一些基本的医疗健康知识,让还没有参与到“城居保”的居民加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来,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减缓“城居保”的压力,让他们可以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避免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全民保险和全民年金制度,建立“福利国家”。

完善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可以提高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透明度和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为了医疗资源使用得更加充分,我国应规范医疗费用的报销制度,扩大报销范围和比例。此外,由于“以药补医”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额外增加了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压力,而且对医疗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药品价格和监督医院利润率,对违反者进行严厉处罚。同时政府需要增加卫生投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完善医疗服务设施,缩短居民医疗费用的报销时间,增加人们的消费“安全感”和“踏实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消费疑虑,促进居民即期消费。

上一篇:企业文化之星典型案例下一篇:竞争上岗演讲答辩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