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小区

2024-06-16

城市居民小区(精选九篇)

城市居民小区 篇1

关键词:城市居民小区,回收利用,雨水利用

我国水资源储量丰富, 但分布不均匀, 其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而且人均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国内水资源形势严峻, 充分利用回收后雨水有效地节省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小区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小区居住环境, 降低城市居民小区局部热岛效应, 增强居民节水意识, 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因而充分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小区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利用系统是将路面、屋顶、绿地等处雨水通过收集系统进行相应的收集, 经过初步通过过滤的雨水再进行沉淀消毒, 处理后雨水水质符合国家雨水回收利用标准后, 进而使用供水设备和管网供给城市居民小区绿化、景观、地面及厕所冲洗等, 这是高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方式。

1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的意义

用水将成为城市发展重要制约因素;在城市建设中不考虑水文循环和水自然循环的变化轨迹, 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水生态系统;从而致使大部分城市市区内部比外部高出很多, 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城市建设改变原有地形地貌, 城市道路由原来泥土变成混泥土或理清, 导致地表硬度大而渗量减少, 地下水不能足够充分补给, 同时雨季洪水流量增加, 加大城市治污难度大量污水未及时处理而排入水体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

因此,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回收利用意义在于:在社会效益方面, 小区雨水回收改善城市自然环境, 调节城市温度, 增加城市地下水补充, 减少城市排水管道压力和径流污染, 改善城市居住生态环境;在经济效益方面, 城市居民小区的雨水回收利用, 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应用紧缺问题, 提高雨水利用价值,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节省城市在用水费用上支出。

2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利用的方式

城市居民小区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可以针对地理条件、历史与人文特性、建筑风格特点及回收利用目标等因素进行选择利用方式。因此, 雨水回收利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

2.1 雨水直接利用

雨水直接利用主要是通过设备将雨水收集后, 直接将雨水应用到需水场所。根据雨水回收的水质质量, 其应用首先应该考虑城市绿化地区、冲洗街道、停车场冲洗、洗车场洗车、建筑工地用水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场所;在经过处理后可作为洗衣、冲厕和消防等补充用水。

2.2 雨水间接利用

雨水间接利是用雨水回收设备简单处理后通过渗透补给城市地下水。渗透补给是雨水回收间接的利用技术, 其主要功能是降低或减少雨水管道的流雨水量, 对城市地下水资源进行补充, 防止或减少城市地面沉降, 改善城市居民小区的居住环境和水体污染等。根据渗透方式不同可分为地面和地下渗透两类, 雨水渗透是补充地下水源最快、效率最高办法, 可减轻和缓解因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降, 同时减少地表径流和积水。

2.3 雨水综合利用

雨水综合利用方式是结合直接和间接回收利用雨水的优点, 在设备、技术与管理上比较复杂, 能够极大地、充分地以及有效地利用回收后的雨水。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是采用环境工程, 管理学、建筑学、生物学、药物学等理论, 通过人工和自然的方式进行雨水回收、储存和净化体系结构。对雨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回用, 处理方式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传统水处理方式。系统一般包括雨水汇集区、输水管系、储存、净化和配水等几部分。

3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的回收收集与利用

3.1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原则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利用方式设计, 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安全、无污染要求, 在城市居民小区建设规划过程中, 应该将雨水回收设施考虑进去, 既能使得城市居民小区建设统一规划, 节约成本减少重复性投资, 从而使得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利用达到安全实用、绿色环保、经济节约要求。因而, 其设计原则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1) 安全实用。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利用系统首先要保证居民小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建筑的自身排水安全, 这就要求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的稳定运行的同时, 也要人员和建筑的安全。 (2) 绿色环保。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利用系统要以绿色实用为准, 要求进入处理系统雨水水质相对稳定, 保障净化处理后雨水处理质量, 使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同时雨水回收处理系统的消毒及处理用该采用绿色、环保、物理法进行相应处理, 减少二次污染, 从而达到绿色的准则。 (3) 经济节约。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应便于投用与管理, 减少系统的投资与运营的成本, 采用性能高、高标准及低耗能的相关设备, 使居民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投资规模与收益达到经济节约目标。

3.2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的收集

城市居民小区的雨水收集可以通过小区建筑物屋顶、绿化区及硬化地面等进行收集。其城市居民小区雨水收集方案有以下几点: (1) 屋顶收集。根据城市居民小区建筑物特点, 屋顶收集雨水系统由建筑物屋顶的檐沟、雨水漏斗、收集管道、落水管道、连接管道及雨水汇集管道等组成, 主要是将建筑物屋顶的雨水统一汇集至储水设备。 (2) 绿化区收集。对于居民小区的花园、地势低的绿地、植草微地形等场所, 首先考察绿化自身的需求, 进而提高绿化质量, 改善居民小区的空气湿度、室外温度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另一方面, 通过居民小区绿化地域的保湿层、排水层、防水层等将多余的绿地无法使用的雨水集中汇集蓄存设施。 (3) 硬化地面。地面硬化的城市居民小区的道路、休憩场所及停车场等, 为了能够更好的汇集雨水, 应采用透水性能好的建筑材料铺设地面, 与此同时设立雨水汇流设备, 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进行汇集。

3.3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的处理

城市居民小区的雨水通过经过遍及居民小区收集系统汇集, 由于受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所丢弃的生活垃圾、绿化的树木枯枝烂叶、居民小区建筑物以及路面的大量污染物质的影响, 雨水降落可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存在淤泥和其他大型的杂物等, 汇集的雨水污染比较严重, 水质较差, 对要求不高的场所则可以直接利用, 而其他要求高的则需经过简易的集中处理后才可以达到使用标准。因此, 为了使得雨水回收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必须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首先, 需通过蓄水池装置进行自洁过滤, 对汇集的雨水中的大的杂质和物体进行排除;其次, 初步过滤后雨水排放进入贮水池, 雨水处理工艺宜采用重力沉淀与过滤结合的处理方式, 进行对收集到的雨水中的杂质进一步沉淀过滤;最后, 通过压力滤池, 进行消毒加药处理, 对贮水池输送过来的雨水进行消毒处理, 以满足城市小区的绿化、冲洗及景观补充水的使用要求。经过上述流程处理, 使得城市居民小区的雨水得以能够回收利用, 此举可以减少城市的污染排放, 达到能够保障城市居民小区生活与生存环境, 从而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3.4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的利用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主要由收集、贮存、水质消毒处理设施及回水管网等组成。小区雨水收集后需经过水质净化设施对雨水进行水体净化处理, 当达到所需用水域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才可以使用, 还可以削减外排雨水总流量及总量。目前, 最常见的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景观水补水、绿化绿地补水、道路及广场浇洒、消防水用水、车辆及车库冲洗用水、循环冷却水补水、冲厕用水等。

4 结束语

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回收利用是综合性项目, 有助于缓解城市缺水现状, 实现城市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城市居民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应用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长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13 (6) :493-495.

城市居民小区 篇2

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因此,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须特别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作为一名建设系统的部门领导,更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重点,从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入手,为民办实事,力求工作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作为一名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要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努力工作。同时,更要倡导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这也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

目前,我市城市化进程和“双百”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市政建设呈现出新的面貌,市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街小巷改造工程的相继完工,城市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增强。但从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底对市政公用事业工作调研情况看,市政基础设施总体上水平仍然不高。路灯是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公共 1 基础设施。它以其特有的服务功能,多方面地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城市经济全面发展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市区部分主、次干道已达到移步易景的景观效果,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在建成区内尚有一些小街小巷、老住宅小区的照明设施破旧不堪,有些至今仍是无灯区。路面亮度的不足给居民夜行及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二00八年市政府启动了我市老旧居民区环卫、市政设施改造工程,作为我市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其并未涵盖小区、小路街、巷的路灯照明问题。小区、小街、巷的路灯照明问题现在仍然存在。而小街小巷及住宅小区路灯,涉及到市民切身利益,联系千家万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区现有小街小巷一百多条,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小街小巷没有路灯,影响了居民出行。小区内寥寥无几的路灯却时常不亮,这让一些老小区的居民深感不便,他们希望小区能变亮堂起来。尽管我市部分居民区、小街、巷路灯不亮与其没有物业、路灯管护和损耗费用难筹等客观存在的因素有关,但如何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利用好政府投入的同时,多方努力让小区,特别是部分老旧小区亮起来,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应该是 2 我们认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小街小巷(含小区)路灯管理历史沿革

1998年以前,城区所有大街小巷及居民区公共照明设施均由专业队伍即市路灯管理所负责。自1998年5月市建委下发建设发(1998)66号文件《关于加强市区住宅小区照明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后,市建委将小区路灯管理下放到两个城区。文件规定“要进一步做好现有住宅小区(含部分小街小巷)照明设施的配套完善工作。对现有住宅小区没有路灯的,辖区建设局应会同小区所在地办事处,居委会拟订补建计划,纳入小区整改内容,并负责分步实施,我委将逐年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对现有小街小巷没有路灯或路灯损坏严重的,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应会同辖区建设局拟订改造计划,报我委审查后逐年安排实施”。该文件明确规定“加强住宅小区照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住宅小区照明设施移交后由所在地办事处,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辖区建设局应加强督促检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应加强技术指导,以保持小区照明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我市道路照明设施建设发展速度较快,近几年新建开发的物业管理规范的居民住宅区的路灯照明情况也较好。相对而 3 言,小街小巷及老旧小区路灯建设发展速度较慢,共有79条小街小巷安装了马路弯灯451盏,小街小巷路灯建设相对滞后。老城区二、三级道路路面亮化工作亟待加强,有的根本无路灯,有的有路灯但灯泡损耗或损坏后迟迟不能跟进维护。如XXX、XXX、XXX等十九处居民集中区的路灯虽然几经修复,但管理维修工作跟不上,居民小区及附近的路灯管理没有长效管理机制,以致小区照明时有时无。或是沿路电线杆上有路灯,但是灯泡或丢失或破碎,起不到照明作用,居民出行很不方便;路灯不亮的问题在一些老旧小区内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大杂院式的零散小区,小区内的路灯原来归市政管理,现在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有物业的小区归物业公司管理,没有物业的归小区归居民委员会或街道办事处管理,尤其后者由于受职能限制,对小区路灯管理力不从心;由于历史原因,原来处在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在已是很繁华的主城区,有一些建设不规范的居民密集区内及附近几乎没有路灯照明,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像少年宫以南部分区域、工人新村周边等居民密集地,即属于此类情况;一些原来由单位自建自管的职工宿舍及附近街、巷,随着企业的关、停、并转,其路灯照明等基本设施无法得到有效地维护、更新,给市民正常通行带来不便,也给不轨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容易滋生恶性案件,同时影响了市容市貌,与三张“国”字 4 牌名片、“双百”XX建设的定位不相称。对此,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提出了不少建议、议案,希望能解决小街、巷及部分居民小区的路灯照明问题,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XX区六个街道办事处小街小巷需安装路灯近300盏之多。

二、市建委66号文件执行中的问题

近年来,市、区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坚持一手抓经济促发展、一手抓民生促和谐,扎实解决了许多居民群众生活中的“小”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形成了各部门及众多党员干部联系本部门或自身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认真讨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

通过对小街、巷、区路灯照明问题的了解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是:

(一)、缺乏经费保障机制。九八年以后,市政府制定城区市政设施养护、维护和管理的配套政策,市府办批转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区市政设施养护、维护和管理的意见》,也初步明确了城区市政设施管理的主体、管理范围、责任和目标要求,市建委每年安排5万元经费分给两个城区用于路灯完善和维修,但 5 本来就不多的专项经费仅维持了3年。至最新的区划调整后,市建委认为各城区收取了城市维护费,停止安排小区路灯完善和维修专项经费。

近几年来,城区政府断断续续安排了部分资金用于小区路灯新装和维修,但缺乏持续地保障体制,导致小街小巷(含小区)路灯问题的形成,并一度成为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时有媒体曝光、市民投诉现象,也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二)、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及相应作业设施设备。由于历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城区政府没有专业管理队伍,不具备专业技术力量和应有的机械设备保障。

(三)、缺乏小区设计建设规划。历史遗留问题,早期老城区突击式大规模开发,过分注重经济因素,小街小巷及住宅小区的基础设施等路灯等基础设施不规范、不完善。以致九八年以后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城区政府无法做到完全的过度衔接,近几年安排了投入,也解决了不少小区、街、巷的路灯照明问题,但现有能力远不能满足实际需。

三、目前我区路灯管理采取的措施

(一)、目前存在的小区、街、巷的路灯照明问题,属社会 6 公益事业,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其建设维护所需的基本经费,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形成相应地保障机制。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政府和业务部门共同努力,积极筹措资金,使所需经费逐步得到正常的供给保障。

(二)、集思广益,制定计划,努力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逐步解决制约辖区路灯新建、维修管理中的体制问题。对部分开发商不做配套,原有路灯年久失修、产权单位无力维持等情况,分类别,按步骤进行整改。

(三)、进一步建立新建居民区的基础设施配套综合验收机制。城市住宅区建设要从规划到综合验收环节层层把关,新建住宅区要将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纳入验收范围。

(四)、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按不同情况予以处理,逐步解决。

(1)、灯泡及控制件等易耗品损坏缺失。由所在地社居委通过街道办事处报建设局,建设局制定计划,定期组织更新维护。

(2)、线路故障。社居委通过街道办事处报建设局,由建设局联系市路灯管理所,争取支持,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原则,7 尽快落实到位。

(3)、路灯新装。经实地考察后,筹措经费,按照“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有计划地逐步实施解决。

XXX建设局 XXX 二0一一年四月

居民小区环网供电设计分析 篇3

设施齐全,环境幽美,建筑物密集是住宅小区的建设特点。住宅小区传统的供电方式是架空线路和台上、杆上变压器以及各种弱电线路,致使小区空中如蛛网密布,再与绿化树木混在一起,事故频频发生,使供电可靠性降低,且有碍观瞻。在人们对生活质量、生存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采用箱式变电站(箱变)及埋设地下电缆构成环网供电,应该是当今住宅小区供电方案的理想选择。根据不同的建筑环境,箱变可以选择不同的造型和颜色,以一个建筑小品的形式屹立在楼群中。下面结合攀枝花市凤凰小区供电设计,对住宅小区环网供电方式进行探讨。

攀枝花市凤凰小区总建筑面积24.8万m2,18层住宅11幢,25层商住楼3幢,其余多为7层商品住宅,另有写字楼、综合楼数幢。入住户数为2182户,约8637人。它是以商品住宅为主的居住生活小区,兼容适量的公共设施,计划将该小区建设成为21世纪标志性示范小区。

一、负荷计算

用电负荷是确定供电等级、供电方式及选择设备的依据。负荷计算事关供电全局。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甚大,值此世纪之交经济转轨之际要想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计算负荷是不现实的。户平均负荷(kW/户)及同时需要系数的选取有成倍的差距。本小区供电以5kW/户为设计依据,同时需要系数参照全国各地之标准取平均值。对于公用建筑,按有中央空调统计其负荷密度为:商场80W/m2;,写字楼40W/m2,设备用房20W/m2,库房(含汽车库)10w/m2。

二、供电系统

环网供电能使配电网线路简化,管理方便,能方便地为重要负荷提供两个电源。并且,出现故障时易于查找,对于实现电网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辐射形供电相比,投资省。因此。在国内外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凤凰小区在中心设一开关站,采用环形供电,东、西两区自成一环。低压供电半径≤250m,整个小区设有17台箱变和7个变电点。

凤凰小区环网单元采用箱式变电站,一进一出一变,单线单环,在低压侧进行电能计量。

对于大型公用商业建筑及地下车库等不宜设置箱变的用户,可设置变电点,配置环网柜作为整个小区环网供电系统的一个单元。为了限制短路容量,简化继电保护,小区两个环形供电系统采用开环运行方式。

三、箱式变电站的若干技术问题

箱式变电站供电可节省建筑面积、节约投资、安装方便、无人值班。凤凰小区是采用开关站加箱变的环网供电方式。开关站为双电源单母线分段系统,两个供电环网起止于两段母线上。平时,联络开关断开运行,当一个电源故障时,联络开关闭合,另一电源带全部负荷运行。此种供电方式,兼有双回路供电与环网供电的优点,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而投资却低于双回路幅射型供电。

(一)箱变高压受电设备采用高压负荷开关串接熔断器的环网柜。此种环网柜,用负荷开关投切电路和隔离故障点,用熔断器完成短路保护功能。此种环网柜能在10ms之内迅速切除故障,此时线路和设备所承受的故障电流远未达到故障电流峰值,故对于供电线路和设备无须进行短路电流校验。如何合理选配负荷开关、熔断器与变压器的参数,将是涉及到能否发挥熔断器和负荷开关的使用,以及提高组合电器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问题。

(二)箱变的过电压保护

作为站内变压器和其它高压受电设备的过电压(雷电波或操作过电压)保护,箱变内应设避雷器。因10kV阀型避雷器FZ、FS系列工频放电电压有效值为26kV-31kV。氧化锌避雷器(MOA)的标称电压为19.5kV-21kV,对于10kV油浸变压器绝缘通常是按35kV工频耐压Imin。因此,阀型避雷器和MOA都能有效地进行保护。若采用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时,由于其绝缘是按28kV工频耐压1min,显然只有选用MOA作为过电压保护才是合理的。凤凰小区为从经济角度考虑,选用BS9型D,yn11接线的油浸全密闭、防尘、防腐及与可爆性气体隔离的变压器,其抗震性较好,当地震烈度达9度时,而无破坏。高压侧配套选用HY5W5-17/50避雷器(另外一种氧化锌避雷器),低压侧选用Y3W-O.38避雷器。

(三)計量与无功补偿

高压计量,还是低压计量,各地要求不一。凤凰小区采用低压计量,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关于变压器本身损耗问题,将其折合成电费一起由用户承担。考虑到小区负荷的特点,并结合以往设计的工程实践,无功补偿取变压器容量的1/6左右,即每一箱变补偿容量为90kvar。采用自动投切方式。

(四)开环点的选择

环网在运行中,通常在某点用负荷开关断开网络形成两个独立的链状树干式供电系统,此断开点称开环点。开环点分为正常开环点和故障开环点。开环点的设置能保证单电源网络两端断路器不会同时断开(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双电源网络,因两路电源电压的数值和相位不可能完全一致,闭环运行将引起环流,增加供电线路能耗,故环网供电系统一般都是开环运行。选择开环点应使断口两端电压的数值和相位相差最小。具体实现此原则最通常的方法是:首先假设环网为闭环运行,通过计算找出由两端电源供电的变电所,求出功率分界点的位置,此功率分界点即为环网的正常开环点。

一般功率分界点不会恰好落在某两个变电所之间。因此,只能通过计算,选择两端累计功率差值较小的点作为正常开环点。当然,在实际运行中,若发现实际运行功率与设备功率之间有差异,就应将正常开环点的位置加以调整,使环网运行于最佳状态。

为了防止误操作形成闭环,在环网柜中设有闭锁装置。由物业管理人员负责控制,禁止其它人员随意操作。

四、环网电缆的选择

凤凰小区环网线路全部选用YJV22-8.7/10.3×240铠装交联聚乙烯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电缆按长期允许载流量选择,并进行短路热稳定校验。1kV以下电缆当采用低压断路器或熔断器作网络保护时,一般均能满足稳定性要求,不必进行校验。

五、针对气候特点对箱交提出特殊要求

城市居民小区 篇4

1.1 景观环境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用来指导城市小区绿化的表现就是出现了生态型小区绿化景观,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使绿景、水景、廊道等景观要素的数量, 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景观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 而且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适于人类聚居。

1.2 居住小区的健康理念

“健康, 就是指人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在现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环境下, 保持健康有其难度。为此居民小区绿化对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完善投资环境, 也可以为居民创造一个自然、轻松的生活环境, 使居民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 将休闲、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既得到精神享受, 又可增长科学知识。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程度, 不仅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 而且有利于居住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营造生态园林, 注重绿化氛围, 创造出绿地、长廊、假山、艺术雕塑相互搭配而协调的园林景观, 营造出一个舒适、宁静的园林居住区。将自然引入居住区引到居民身边, 科学论证、合理规划, 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区环境。

2 城市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选择

2.1 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做到适地适树

在树种的采用上, 要适当采用本地乡土植物。一方面, 长途跋涉运来名贵树木花草, 增加了投资成本, 降低了成活率;另一方面, 一些地方性的树种得不到充分利用, 造成绿化景观不中不洋。

2.2 以阔叶树木为主, 尊重居民喜好

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的场所。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时, 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在中国传统美学中, 针叶树的松柏给人的是庄严、肃穆感。在小区中栽植成行的松柏, 表面上好象绿化很好, 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会对这样的环境产生排斥。所以小区内应以种植阔叶树为主, 在道路和宅旁更为重要。

2.3 以乔木树种为绿化骨干

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来考虑, 在对乔木的选择上, 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在整个小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约为1:1~2的比率。落叶乔木越古朴, 枝干、树形越迷人, 最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风韵美。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在乔木的选择上一个小区不能太多, 多则杂、杂则乱。

2.4 保健植物的选择

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 小区绿化的树种, 必须选用无毒、无刺激气味的乔灌木, 可以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植物, 即可调节身心, 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如香樟、银杏、雪松、枇杷、鸢尾、野菊花等乔灌木及草花。在选择保健植物的同时, 还应注意花期较长及色叶植物如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喷雪花、黄馨等。

2.5 选择有小果、小种子的植物, 招引鸟类

栽植一定数量的结果实和种子的植物, 能模拟出自然景观, 引来鸟类, 形成“鸟语花香”的环境, 如:李类、金银木、苹果类、菊类、向日葵、柳树、串红类等。

3 城市居民小区中植物的配置

3.1 植物配置要点、线、面相结合

点是指住宅小区的公共绿地, 利用率高, 要求位置适中, 一个小区一般有2~3个。平面配置形式以规则式为主的混合式为好, 植物配置宜突出“草铺地、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 植物多用丛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结合等。线是指住宅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 可栽植树冠宽阔, 枝叶繁茂小乔木、小灌木, 如臭椿、石楠、法国冬青、炮仗花、雪松等。面是指宅旁绿地, 是住宅小区绿化的基本单元。

3.2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 应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4个层次, 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在进行层次的搭配时, 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6为宜, 草皮面积不高于绿地面积的30%。色块布置应色彩简洁明快, 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养护简单, 只需一次成形后间断性进行修剪即可。只要合理选择色叶树种, 就可以让色块四季基本不变;容易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 现代气息较浓。

3.3 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 丰富植物种类, 创造四季景观。夏荫、春花、秋实、冬青。做到“春意早临花争艳, 夏季浓荫好乘凉, 秋季多变看叶果, 冬季苍翠不萧条”。应保持三季有花, 四季常绿。

3.4 以草本花卉弥补木本之不足

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长势等方面, 才能互相协调。对于每个组合的设计时, 还应该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4 结语

居住区绿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质量息息相关, 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环境, 达到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 为住户提供一个天然氧吧, 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

(责任编辑荷初)

摘要:随着文明的进步, 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自然, 希望生活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 所以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必须以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活质量为主要出发点和目标。

城市居民小区 篇5

地球环境哺育了人类,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的拥堵与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城市病”正在蔓延。人类居住环境的急速恶化给人类健康造成了莫大的威胁。在城市不断地扩张下,适合市民居住、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环境治理成为各级政府的社会责任。2008年11月3日,在南京举行的第4届世界城市论坛开幕式上,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向南京市颁发了“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这项旨在促使国际社会关注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并表彰为之做出杰出贡献的联合国人居最高奖项。南京市能够获此殊荣在于秦淮河整治成为人与自然共生的全球范例。

2 秦淮河治理——城市与人类健康的和谐发展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自越王勾践筑城于秦淮河畔,孕育了南京城市文化的原始胚胎,有2400多年建城史的金陵古都和千古吟诵的秦淮文化,明代以来的古秦淮地带培育出极度繁荣的“十里秦淮”文化盛景。桨声灯影的秦淮盛景更是名扬天下,成为别具特色的江南风光地带。不过,近代以来,由于陆路交通的发达,水运开始日渐衰落,南京城的发展对秦淮河的依赖开始减小,秦淮河开始落入衰落的境地。加之清末民国时期,战乱不息,城市规模扩大,居民密集,生活垃圾使河道受到堵塞和污染,秦淮河开始成为南京城市发展之累。

因为南京与秦淮河生生相依,因此对秦淮河的治理由来已久。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一,南京城对秦淮河的依赖程度不一,对秦淮河的治理重点也不一样。1980年之前主要目标是为了防洪、泄洪、排涝、引水以及航运。而1980年后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改善秦淮河污染状况、建设“秦淮风光带”成为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

2002年,南京启动的“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和风光带建设”,实施包括安居、水利、环保、文化、景观五大工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创建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宜居城市,成为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新目标。特别是借“十运会”东风,秦淮河整治为两岸居民提供旅游新景点10余个,新沿线跨河桥梁13座,绿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一度藏污纳垢的秦淮河成为一条“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10多公里河道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犹如一条如诗如画、欢畅奔流的绿色生态长廊。或许在秦淮河治理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动将会对两岸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人类亲近自然、渴望交流的欲望却因环境得到释放,每日在这里健身、休闲的居民与日俱增,生活方式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 秦淮河治理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多层次的条件

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体育休闲活动则以其特殊的价值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不但体现在人类自身的和谐,同时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而这种和谐的最高境界应给予不同身份与地位的人群以共同的享受。然而,在都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居住地缺少适宜的活动场所”、“工作忙,没时间”、“缺乏活动知识与技能”“没有合适的伙伴”、“家庭负担重”成了影响人们参加体育休闲活动最主要的因素[1]。但是,当秦淮河治理为居民带来优质的生活环境时,却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休闲的主观愿望,而且,秦淮河所给予两岸居民的不仅仅是健身与休闲的场所,物质与精神享受恐怕是早已超出了建设者原有的期待。

3.1 环境条件成为不同层次居民选购住房的主要因素

在房地产商基于市场提出的四大卖点中,环境、交通、户型、房价及房价差并列成为人们择居时考虑的四大要素。南京市一项调查显示,50.5%人将社区环境视为购房的首要因素[2]。1998年陆续在河的西岸建起了包括阳光与月光两大广场的高教新寓及江苏省级机关公寓,云集了以南京大学为代表的各大高校的教师和机关干部。随着秦淮河的治理,由其他房地产商开发的高层住宅鳞次栉比,该地段交通便利、户型好、房价高,居住人群具有文化层次高,经济能力强,有追求高质量生活欲望的特点。而东岸则大多属于普通市民阶层,成员身份较为混杂,既有一般企事业单位员工,也有外来务工人员及个体经营者,经济能力与生活品质相对不均衡。尽管两岸居住了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居民,该地段优质的社区环境成为吸引他们来此居住的共同因素。

3.2 秦淮河岸的建筑设计手法有利于居民的健身休闲

秦淮河岸的建筑设计手法是通过以三层复式河岸为主的滨水活动区形成若干开放空间,不但成为欣赏滨河风光的平台,也成为整个秦淮河沿线的居民健身、休闲活动的区域。据一项调查表明,当居住点到活动场所距离小于400M时,80%居民认为较合理,且分散在各个场地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3],而秦淮河正是具备了这样一个布局的特征。河岸对沿线居民的距离是基本相等的,既从沿线任何一个居民楼到达可活动的平台都是在5分钟左右的路程。步行桥使秦淮河该段两岸相通,健身休闲的人群可选择去不同方向散步、慢跑及到达自己喜欢的健身活动区域,活动区域的设计迎合了休闲体育所倡导的放松愉悦、轻松自然、恢复体力的思想[4]。

3.3 开放空间的多功能性满足了居民的身心需求

龙江小区草场门桥至清凉门桥之间地段,是外秦淮河风光带整体塑造的一个重要节点,该地段不仅有半地下休闲步行街,还有沿岸的绿墙景观以及依古城墙而建的石头城遗址公园,多处开阔的空间为人群健身的聚集点,吸引了众多活动的人数。在晴好天气下,周一至周日的傍晚,该地段同时拥有健身操、交谊舞、风筝、轮滑、武术等多个健身项目,沿河散步、跑步的健身形式则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一路过来,沿途不同的景色与活动空间及锻炼休闲的人群似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沿河环境的变化与人群的流动,对健身者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形成了多方面的刺激,避免了圆形广场环境的单调和枯燥,减轻了心理上的疲劳。一些经常参加健步走的居民反映,在圆形广场健步走3千米距离会感觉头昏脑涨、心情烦躁,而在河岸走同样的时间或距离,其疲劳程度与情绪则大有改善。对大多数人来说,单调与枯燥会增加心理疲劳而影响健身的坚持性。同时,开放空间的周围精心设计了许多座椅、假山、石凳及与环境相结合的花草、树木、竹林、水域等,满足了不同年龄人群交流的需要。走累了,椅子上坐坐,与他人说说家长里短,年轻的父母一边带孩子玩一边交流育儿经,或者接受健身点的教练、辅导员的指点。实际上,每个健身的场所已成为社区民众情感交流的场所,熟悉的、不熟悉的,让久住高楼、互不往来的邻居有了交流的场地与机会。运动者与观赏者融为一体,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接近,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使来这里休闲的每个人身心获得放松。

3.4 全民健身路径的潜移默化作用

在视觉冲击引导下,景观体系的繁荣需要有观赏者参与支持,可参与性景观体系才具备亲和力,才真正植入观赏者的意象中[5]。在强调传统的景观设计视觉感受前提下,此路段的体育健身设施恰恰满足了这一特性。在此次观察的路段,东西河岸各建有一个全民健身路径,在草场门桥的东南面的健身路径,面积大,健身器材多,功能多样,堪称健身公园,每日吸引了众多来此锻炼、健身的居民,特别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而西岸的健身路径就建在河堤路边,散步的人们要从它中间穿行而过。经过观察发现,只要器材上没有锻炼的人,从此而过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上前一试身手。从人的行为心理上来看,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更甚于说教的效果,更容易激发观赏者的潜在需要,由被动吸引逐渐变成主动行为进而养成锻炼的习惯。

3.5 和谐环境下的健身方式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由于休闲、健身的地点离家距离近,不需要额外的经济支出,对不同层次的居民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更有易于生活方式的长期保持与稳定。不但为老人、孩子的活动提供便利,也为夫妻共同健身及情感交流创造了机会。从沿河地段健身活动的形式与人群特征来看,在每日18:30-20:30这个时间段,来这里健身的人群基本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或有亲属关系的两三人。以孩子为中心的,大人跟着孩子游戏、玩耍,而更多的是以夫妇结伴同行的快速步行。从年轻到中年、老年夫妇,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他们边走边聊,既有慢悠悠、神情安详、淡定从容的老年夫妇,有满脸荡漾着幸福的中年夫妇,也有手牵活泼的幼儿青年男女,或是匆匆而过的跑步者。在当前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条件下,这种以家庭为单位,融入和谐环境的健身形式,有别于场馆条件下的其他运动。当一家人在居家附件就可以张开双臂沐浴温暖的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种种恩赐的时候,我们更能体验到家庭的幸福、生活的美好乃至生命的意义。人类亲近自然的欲望,使得家庭成员之间能够共同选择同一地点作为家庭健身、休闲时间的填充,当家庭成员亲自参与到同一种活动中时,共情使得成员之间的情感得到了交流,闭塞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健全的体格和健康的人格得到了升华,由此而促进了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4 结语

近三年来,秦淮河沿河的健身人群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每日晚饭后去河边活动已成为许多居民家庭的固定节目,越来越多的人将秦淮河视为自己与家庭健康生活的乐园。从秦淮河两岸居民的健身、休闲的方式的改变,我们看到了环境对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生活方式所具有的影响,它为两岸居民提供了身心的、社会的、人文的,近期的和长期的多层次的物质与精神条件。它促使人们自然地走出高楼大厦,在家庭居住地周围享受阳光、空气、河流、绿树和鲜花的同时,更享受到由运动健身或休闲带来的愉悦,享受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因交流而带来的和睦与欢乐,身体和人际关系的改善,人们由此而获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在城市建设与治理中的不足,随着城市居民三维健康观念的逐步形成,生活方式中体育休闲的比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南京市而言,紫金山、秦淮河、休闲广场这一山、一水、一广场正成为南京居民户外健身活动的主战场。在早晚两个健身、休闲的时间,城市中的广场挤满了锻炼的人群,路边仅有一点空地也会被健身的人群占据。据2007年扬子晚报的一则报道显示,当年紫金山日登山人流平均达到上万人次,双休日和节假日每天更是高达三四万人,现如今紫金山的登山潮流更是与日俱增,一年登山人数至少有800万人次,现有六条官道已无法满足上山人流的需要[6]。如今秦淮河沿岸也是人群拥挤,不堪重负,而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多属于“见缝插针”式,缺乏统一规划、系统建设和长效管理[7]。当健康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生活主流时,城市环境治理应该将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人性化特点的健身广场、健身路径、健身长廊、体育公园等供人们休闲健身的场所纳入规划,从数量、布局、设计、环境、配套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使城市发展与居民健康得到协调与融合,让城市成为人、自然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石振国,孙冰川等.我国五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89.

[2]杨焰文,肖毅强.儿童游戏场地系统规划探析[J].规划师,2000,9.

[3]李莎莎,吉志伟.社区环境中体育健身设施研究[J].华中建筑,2004,322:94.

[4]石振国,孙冰川等.我国五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89.

[5]李莎莎,吉志伟.社区环境中体育健身设施研究[J].华中建筑,2004,322:93.

[6]现代快报.紫金山明年将再建两条登山道[EB/OL].http://news.sina.com.cn,2009-08-29.

居民小区2G/3G互操作优化 篇6

由于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和大型居民小区、城中村日益增加, 并且居民小区主要由宏站或小区分布覆盖, 频段不同, 在大部分居民小区, 3G覆盖弱于2G网络, 用户终端经常会驻留或切换至2G。另外, 部分小区虽然覆盖良好, 但是用户在进入地下车库或电梯时经常会由于快衰造成掉话, 感受较差。为提升用户感知, 我们进行了2G/3G互操作优化, 成功实现了让3G用户尽可能驻留在3G网络, 数据用户尽量使用3G网络;而在快衰出现时能够及时向2G切换, 同时在通话结束后快速从2G网络返回3G网络。提升了用户感受。

1 居民小区现状

1.1 居民小区的分类及覆盖

综合住宅小区的楼宇分布、楼层高度以及场景特点, 可以将住宅小区分为3种类型, 针对不同的小区类型采用不同的小区覆盖解决方案。

类型一:以花园别墅与城中村改造新建小区为典型, 楼层较低。

覆盖方案:由于施工和协调条件限制, 一般通过周边基站覆盖。

覆盖情况:3G室内覆盖较弱场景, 2G室内覆盖强于3G。

类型二:以大型住宅小区为典型, 楼层普遍较高, 地下室电梯覆盖差。

覆盖方案:一般随小区建设, 进行小区分布覆盖。

覆盖情况:3G室内覆盖较好, 特殊区域如电梯、地下车库等存在3G快衰情况, 2G特殊区域2G覆盖强于3G。

类型三:以老式住宅为典型, 楼层较低。

覆盖方案:由于施工和协调条件限制, 一般通过周边基站覆盖。

覆盖情况:3G室内覆盖较弱场景, 2G室内覆盖强于3G。

1.2 目前居民小区存在问题

由于3G (WCDMA) 频段高于2G (GSM) , 造成2G穿透建筑物之后的覆盖强于3G, 将会给居民小区的深度覆盖带来一些问题。

1) 终端驻留2G网络, 用户感知较差。

对于上述类型一和类型三, 在大多数情况下室内3G覆盖弱于2G网络, 用户终端经常会驻留或切换至2G, 同时由于驻留2G网络而无法使用3G高速数据业务, 再次让用户感受较差。

2) 快衰造成掉话。

对于类型2的居民小区, 深度覆盖较好, 但是小区用户在通话状态下进入地下车库或电梯时, 经常会由于建筑物、电梯的阻挡, 3G信号突然衰弱, 同时又无法及时切换至2G, 造成快衰掉话, 用户感受较差。

2 优化思路及方案

2.1 优化思路

针对以上情况, 为保证在居民小区内尽量占用3G网络, 同时保证基本通话和高速数据业务的感知, 我们从用户行为、用户感知、场景分类和业务特点出发, 提出了居民小区2G/3G互操作“3G为主, 2G补充, 通话稳定, 保障数据”的总体思路。

2.2 优化方案

2.2.1 2G/3G互操作主要参数

WCDMA网络中定义的GSM外部小区有以下参数需要根据GSM中2G小区的定义来修改, 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2.2.2 分场景设置

2.2.2. 1 3G室内覆盖较弱场景

即类型一和类型三的居民小区。对于类型一和类型三的居民小区, 由于室内覆盖稍弱, 我们的参数设置重点为空闲状态尽量驻3G, 通话结束速回3G。

1) 空闲尽量驻3G。

通过调整3G重选2G门限, 使用户在空闲态尽可能占用3G网络, 保持良好的用户感知。为此需要修改3G的s Rat Search (异系统小区重选启动门限) 等参数。

2) 通话结束速回3G。

通过调整2G重选回3G门限, 使用户在2G网络空闲态尽快返回3G网络, 保持良好的用户感知。为此需要通过修改2G的FDDQMIN (该参数定义了从GSM到WCDMA进行小区重选的WCDMA小区信号强度和质量的最低值门限) 等参数来降低2G重选到3G的标准。

2.2.2. 2 室内覆盖较好但是存在快衰场景

即类型二的居民小区。对于类型二的居民小区, 由于室内覆盖较好, 但是在地下室, 电梯等区域, 在通话状态下容易产生快衰掉话, 因此参数设置重点为通话过程提早切换至2G, 通话结束后快速返回3G。

1) 通话过程提早切换。

针对快衰场景, 如地下停车场等, 容易掉话, 因此需要在3G信号快衰之前及早切换到2G, 为此我们需要修改used Freq Thresh2d Rscp (开启压缩模式即2D事件信号强度门限) 和used Freq Thresh2d Ecno (开启压缩模式即2D事件信号质量门限) 等参数, 以便终端能及早切换到2G, 避免掉话。

2) 通话结束速回3G。

通过调整2G重选回3G门限, 使用户在2G网络空闲态尽快返回3G网络, 保持良好的用户感知。为此需要通过修改2G的FDDQMIN等参数来降低2G重选到3G的标准。

2.2.3 区分业务类型设置

由于3G业务的数据业务的体验明显好于2G, 即使是在信号较差的情况下, 也明显好于2G。所以针对数据业务, 设置一定偏置, 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语音业务根据场景设置参数:语音业务可以根据前述情况按场景进行设置。

数据业务尽量占用3G网络:对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使用不同的切换门限, 让用户在做数据业务时, 尽量停留在3G。为此我们需要针对业务对应的serviceoffset (服务偏置) 参数设置不同的偏置值, 让用户能长时间在3G网络使用数据业务, 获得更好的体验。

3 详细参数值及效果对比

3.1 3G室内覆盖较弱场景

即类型一和类型三的居民小区。

3.1.1 参数优化设置

为达到空闲尽量驻3G, 通话结束速回3G的效果, 主要优化used Freq Thresh2d Rscp、used Freq Thresh2d Ecno、s Rat Search和FDDQMIN参数的值, 具体如表2所示。

3.1.2 效果验证

参数设置优化后, 通过统计, 对优化效果进行了验证。室内弱覆盖场景下, 用户终端占用3G网络的比例, 优化前为90%, 优化后为94%;同时通话完成后, 能尽快回到3G网络。

3.2 3G室内覆盖较好但存在快衰场景

即类型二的居民小区。

3.2.1 参数优化设置

为达到通话过程提早切换, 通话结束速回3G的效果, 主要优化used Freq Thresh2d Rscp、used Freq Thresh2d Ecno、q Rx Lev Min、s Rat Search和FDDQMIN参数的值, 见表3。

3.2.2 效果验证

优化之后, 在快衰场景下, 3G向2G的切换成功次数, 优化前为37次, 优化后为63次;切换请求次数优化前为39次, 优化后为64次;同时语音掉话次数明显下降, 优化前为26次, 优化后为6次;并且通话完成后, 能尽快地回到3G, 达到预期效果。

3.3 区分业务类型设置

3.3.1 参数优化设置

为在做数据业务时尽量停留在3G, 针对业务对应的serviceoffset参数设置不同的偏置, 使得2D事件门限比语音业务要低2~3 d B:当2D事件是由EC/NO触发时, 2D事件门限比语音业务要低2 d B;当2D事件是由RSCP触发时, 数据业务的2D事件门限比语音业务要低3 d B。具体如表4所示。

3.3.2 效果验证:

通过测试可以看到, 优化前后, 数据业务的下行流量大约增加了24%, 数据业务的上行流量也有所增加。

4 总结

本次优化通过一系列的2G/3G互操作参数设置, 使得室内3G网络占用比例明显提升;通话结束返回3G网络时长缩短, 3G向2G切换成功次数得到提升;语音掉话次数明显下降;数据业务占用3G网络比例提升, 3G下行流量大大提升, 用户感知明显改善, 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特别适用于话务、流量持续发展中的3G网络。另外, 本次针对居民小区内不同场景和不同业务探索出的参数设置, 还可以在相同设备区域范围内进行推广, 能够减少重复劳动, 大大提升优化工作的效率。

摘要:针对居民小区特点, 采用了“3G为主, 2G补充, 通话稳定, 保障数据”的解决思路, 最终成功地保证了居民小区内各场景下, 各用户行为和各业务类型的用户感知的提升。

提高居民小区电压稳定性 篇7

1 提高居民小区电压稳定性的规划

拥有完善的电力系统是保障电压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实际生活中, 会遇到许多影响电压稳定的问题, 因此需合理规划, 才能提高居民小区电压的稳定性。具体规划内容为: (1) 如果小区供电采取远距离向负荷中心送电的方式, 则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减少途中的干扰。比如可以通过建设电力系统网架结构, 在发电机和负荷当中增加一些新的输电线路。对于新建的线路, 可以使用高波阻抗功率值的线路, 以有效减少电压的损耗, 提升电压稳定性。 (2) 对于长距离重负荷的输电线路, 可以在线路中间安装串联电容器。通过串联电容器, 可以明显缩短线路的电气长度, 提高电压的稳定性。同时, 需要确定串联电容器的数量, 使电压维持在某个特定的点, 最终使居民小区的电压处于稳定的状态。 (3) 功率平衡才能有效维持电压的平稳, 因此需要重视受端系统, 维护电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要时, 可以在负荷区域设置可快速启动的燃气发电机组, 有效提高电压的稳定程度。 (4) 对于传输巨大功率的输电系统, 要减少电力的损耗, 维持电压的稳定性。对此, 可以通过安装足够的无功补偿装置, 降低无功功率对电压的消耗, 使电压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5) 在电力系统当中,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 这样就能在发生故障时快速断开控制装置, 有效维护电路的安全。同时, 如果在远距离大容量负荷线路的受端接入大容量并联电容器, 需要注意是否出现了电压不稳定的情况。 (6) 通过简单的并联补偿电容器, 可以使电压维持在某一点, 有效避免出现电压不稳定问题, 尤其是在距离大容量负荷线路的受端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 可以有效控制电压, 使受端系统的电压处于比较稳定状态。另外, 在规划无功电源的时候, 可以选择并联电容器, 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 并且增加快速响应的无功备用容量, 提高小区的电压稳定性。

2 提高居民小区电压稳定性的方法

2.1 使电力系统得以顺利运行

只有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才能使电压稳定,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投切电压和无功功率, 调整设备。首先, 在遇到电力系统重载的情况时, 运行人员需要保持输电电压在允许的高水平, 并使负荷母线电压大于临界电压值。假如现在居民小区的使用无功补偿装置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就需要通过限制传输功率, 启动发电机组, 增加电压的支持。其次, 通过减少特定发电机的有功出力, 可以得到更多的无功功率, 对改善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电力系统受到干扰的时候, 可以采用减小有功出力的方法, 提高小区电压稳定性。最后, 低压减载是维持电压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在小区电压过低的时候, 可以切除部分负荷, 使小区的主要地区得以正常供电。

2.2 安装电压安全监控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为电压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从而帮助调度员更好地维持电压的稳定性。所安装的电压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具备以下作用: (1) 可以告知查询人员目前的电压情况; (2) 在电压不稳定的时候提醒调度人员, 并且显示电压不稳定的薄弱区域; (3) 当必须切负荷的时候, 可以准确告诉调度人员在哪些节点, 需要切除多少负荷。通过电压安全监控系统的设置, 不仅可以使居民小区的电压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也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另外, 调度员在电压安全监控系统的指导下, 可以快速找出引起电压失稳的原因, 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维护居民小区电压的稳定性。

2.3 建立正确计算负荷的模型

在电力系统当中, 负荷组成具有复杂性, 可以通过制作负荷模型, 了解电压不稳的原因。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负荷模型与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差距, 使得制作模式得出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因此, 需要准确把握电力系统当中负荷特性的情况, 制订有效的电压系统的运行规划。首先, 需要依据实地测量获得的综合负荷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总体测辩建模, 正确归类建模信息。其次, 需要确定负荷模型的参数, 了解导致电压发生波动的影响因素。最后, 需要充分利用负荷模型, 了解电压不稳定的原因, 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促进小区电压稳定性的提升。

3 总结

目前, 由于房地产的兴盛, 居民小区越来越多。小区电压的稳定程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质量, 因此, 需要提高对居民小区电压稳定性的重视程度。但是目前小区电压还存在断电比较突然、故障多发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 需要采取措施, 提高小区电压的稳定性。比如可以通过使电力系统得以顺利运行、安装电压安全监控系统、建立正确计算负荷模型等方法, 解决目前小区当中电压不稳的问题, 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

摘要:从大量的居民小区电压崩溃事故来看, 电压不稳容易使单一故障演变成多重故障, 最终导致电力系统全面崩溃。假如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 就可能导致小区的停电事故。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进行完善的系统规划建设。从电源、负荷和网架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电压稳定性的因素, 从而制定出提高居民小区电压稳定性的方案。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监控系统,输电系统

参考文献

[1]李兴, 白斌, 杨丽, 等.风光微源特性对交流微网孤岛运行电压稳定性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 2016 (08) .

[2]刘通.电网电压稳定性的计算分析与控制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31) .

太原西山地区居民小区绿化浅析 篇8

1 小区现状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总部距太原市中心11.50km, 处在太原市的西偏北方向, 属于市中心的上风口, 现有绿地164万m2, 绿化覆盖面积204万m2, 绿化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30.30%和37.80%。居民区的住宅楼历经三四十年, 新旧小区参差不齐, 绿化状况更是千差万别。原来基本不考虑设计停车位, 绿地占有率也没有硬性指标, 而近十年来新建小区的绿地占有率基本达到30%, 停车位也在设计中优先考虑。

2 绿化材料的选择

2.1 在绿化材料的选择方面, 优先选用成本低、易管护、适应性强、对栽培条件要求较低的节水型、耐粗放管理的乡土植物材料

笔者认为, 华北卫矛不失为一种优良的乡土树种, 改变以前只做绿篱和整形植物的做法, 因为做绿篱容易老化, 生长点较高, 下部空膛现象严重, 深秋至冬季落叶早, 效果比起胶东卫矛要差得多。华北卫矛球因其枝条生长迅速, 上部容易徒长变形, 给管理带来很大不便。作为一种小乔木, 定杆后任其自由生长, 树冠很大, 枝形优美, 春季发芽早, 初夏花满枝, 秋冬红果漫漫。笔者所在的410小区就有两株, 胸径约150mm, 9月-11月份满树的粉红色蒴果, 很是漂亮。笔者在矿区周边山上施工时, 发现野生的华北卫矛, 所以它是纯粹的乡土树种, 生命力极强。国槐是太原市市树, 作为行道树大量栽植, 每年夏季病虫害比较严重, 尤其是蚜虫, 排泄的高糖粪便, 使树下的人行道像抹了一层黑色油漆, 所以在小区绿化中尽量少使用该树种。法桐是2008年西山地区大量引进的新品种, 原来在文化宫前有一株表现非常良好, 但新栽植的法桐暂时还未看出良好的适应性, 2009年又大量种植, 有点冒险。山楂由于是本地品种, 虫害少, 管理简单, 易成活, 2008年也在425小区、428小区、大学生公寓首次大量栽植, 表现突出, 受到广大居民的喜爱, 这是成功的树种, 今后会有更佳的表现。其他果树除枣树和杏树外, 笔者不赞成大量栽植, 因为苹果、梨、桃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大量的修剪、施肥、除虫等工作, 在现在的管理体制下, 还不现实, 并且这些果树寿命较短, 虫害严重, 不宜大量栽植。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小区的标准, 规划小区绿地建设, 可以采用乡土草种、花种、树种, 因地制宜, 增加小区植物的多样性, 合理选择乔、灌、草的植物配比。这些植物是否适应小区的气候条件, 园林绿地是否能真正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基本生态功能, 按照植物多样性保护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材料要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小区常绿树和落叶树植物的比例3∶7比较合适;乔灌木比例7∶3合适;速生树与慢生树的比例6∶4比较合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比例7∶3合适。目前应用的品种、数量还不均衡, 导致小区绿化树种不丰富、物种多样性不突出, 使得生态功能单一。因此, 在植物材料应用上要均衡。

2.2 按季相上设计要求三季有花, 四季常绿

春季的看点是, 迎春花、连翘、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桃花、樱花、榆叶梅、红叶李、芍药、牡丹、紫荆、紫藤、泡桐、矮牵牛、三色堇、金盏菊、石竹等;夏季开花的有荷花、月季、紫薇、丁香、紫穗槐、石榴、国槐、鸢尾等;秋季开花的有木槿、栾树、紫薇、月季、地被菊、八宝景天、玉簪等。其中花期较长的有紫薇 (花期为6月~9月份) 、月季 (花期为4月~10月份) 、木槿 (花期为6月~9月份) 。四季常绿的树种选择比较重要, 一般是北方冬季阔叶树落叶后绿地绿色的补充。选择的树种一般有油松、白皮松、雪松、云杉、侧柏、桧柏、大叶黄杨、胶东卫矛等, 但在小区,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 松柏类树种不受欢迎, 甚至遭到强烈抵制, 故而多种胶东卫矛球或是胶东卫矛绿篱, 而大叶黄杨因过冬抽条现象严重, 只有在背风向阳处少量种植。

2.3 从功能上设计, 分为行道树、防风林、造景树等

2.3.1 行道树的选择应用, 在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道路服务质量方面, 有着积极、主动的环境生态作用。行道树的主要栽培场所为人行道绿带, 小区主干路两侧, 停车坪靠近绿地一侧。理想的行道树种选择标准, 从养护管理要求出发, 应该是适应性强、病虫害少;从景观效果要求出发, 应该是干挺枝秀、景观持久。

在行道树的选择应用上, 小区道路多以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落叶树种的选择, 有柳、龙爪槐、榆等。近年来, 随着城市环境建设标准的提高和绿化、净化、美化、香化指标的实施, 常绿阔叶树种和彩叶、香花树种的选择应用有较大的发展并呈上升趋势。目前使用较多的行道树种有悬铃木、椴、白榆以及枫、银杏、杂交马褂木、杨、槐等。柳因其春季柳絮纷飞, 造成人群过敏, 带来呼吸道疾病而选用较少。

2.3.2 防风林的树种选择

防风林一般设计在小区的上风口 (西北方向) , 选择的树种多为生长迅速、主干挺拔、冠幅较小、宜于密植的杨树类。

2.3.3 其他方面的绿化设计注重了以植物造景为主, 以乔木为主和乔、灌、花、草合理配置复层结构应用, 营造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园林小区。

在设计理念方面要有建设节约型园林的理念, 在进行小区绿化设计时, 应提倡“节地、节水、节约投资、便于管护”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设计理念, 要坚持摒弃大量种植珍贵树种, 大量移植非苗圃生产大规格树种的不正确做法;要加大乔、灌木的种植数量, 尽量减少纯草坪的种植面积;要推行乔、灌、花、草混合种植的复层种植结构, 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 发挥最大生态效益和功能;要科学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优先选用成本低、易管护、适应性强、对栽培条件要求较低的节水型、耐粗放管理的乡土植物材料, 从而达到经济节约、降低管护成本、管理减量的目的。

3 停车场的绿化

停车场铺装一般用草坪砖, 其优点是:不减少绿地面积, 既可泊车又可以种植草坪, 和纯水泥地面比较盛夏季节可降低地表温度, 不宜爆胎。其靠近绿地侧, 栽植冠大荫浓、定杆较高的阔叶树, 为所泊车辆遮阳蔽日。草坪砖孔内栽植或种植草坪时注意草根部低于草坪砖表面10mm, 这样做的原因是车辆轮胎压不死草坪。但由于草坪砖寿命较短, 要选用新型材料———透水砖, 透水砖既能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又能改善城市的生态, 节能环保。它还有三大特点:第一, 它的透水性比较好, 雨水降到地面, 透水砖能够迅速地使水诱透到地下, 不会在地表形成一个大的径流, 这样就会减少城市水排放的压力;第二, 它的保水性好, 比如太阳出来的时候, 水慢慢地蒸发, 就会降低地面的温度;第三, 它能够降低噪音。

4 小区绿地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三分种, 七分养”。有的绿地完工后效果非常好, 但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 往往两三年后就面目全非, 地被植物没有了, 树木所剩无几或长势极差, 往往成为被挤占的对象。这种“重建轻养”的思想, 在城市绿化中普遍存在, 年年建绿绿不多, 造成绿化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主要表现:一是设计与施工不合理, 设计时品种选择不当, 乔灌木配置不合理, 施工时没有考虑竣工后的养护工作。如红叶小檗绿篱栽植超过1.0m, 杂草因有刺很难拔除, 没有按照要求回填肥土。二是绿化养护本身不规范, 水肥管理不当, 没有满足植株正常生长需要的水分养分, 使植株生长不健壮, 地面板结, 杂草丛生;修剪不及时且形式单一;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没有对症下药或反复使用同种药物, 使病虫害产生耐药性, 从而达不到防治的目的。三是人为破坏严重, 绿化带遭人践踏、汽车倾轧较多。没有对破坏绿地者严加制裁, 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责任不明确, 归根到底还是体制和管理上的漏洞较大。2008年在425小区栽植山楂, 针对后期养护管理, 养护部门完全可以号召本小区临近山楂树的居民住户挂牌认养, 谁认养、谁管理, 谁收果。山楂树优美的枝形, 浓绿的叶, 缤纷的花, 红彤彤的果, 大家都欣赏了, 为小区增添了美景, 也为认养者吃到酸甜的美果, 养管单位也把工作做好了, 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举措。

长效的养护管理是实现节约型园林的基本保证, 建立完善后续的养护管理措施和相关政策, 保护建设成果, 避免“有钱建绿、无钱养绿”的现象发生, 使建成的绿地能长期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文件〔2008〕55号,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技术措施和要求, 2008.

[2]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文件.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绿化工程管理办法, 2009年2月12日.

[3]王书宏.方岩.园林树木绿化指南[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居民小区消防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9

1 居民小区消防安全现状

1.1 基层政府、居委会 (村委会) 、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一方面, 基层政府及各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对社区消防建设工作不接受、不支持, 听之任之, 阻碍了消防进社区的持续开展。尤其是以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 (村委会) 为主体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社区、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区、棚户区、郊区、农村等, 对消防工作普遍热情不高, 认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 与己无关, 对“消防进社区”工作开展的目的、意义不够明确, 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条和三十二条规定, 即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 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进行防火检查。

另一方面, 许多成年人对消防安全知识了解不够甚至是空白。社区居民的整体消防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自防自救能力较差。有的居民甚至对消防一无所知, 不会使用灭火器材, 缺乏在火灾情况下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甚至不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根据调查显示, 在许多受访居民看来, 只要在自己居住时期内, 未曾发生过火灾, 未给自己的人身财产带来损失, 生活能够正常进行, 就是安全的, 至于今后怎么样, 是否存在隐患, 他们则并不关心。

1.2 社区消防工作尚未形成有效运行机制

一方面, 消防工作缺乏长效性。许多社区仍然依靠上级会议、通知等行政命令开展工作, 注重工作的突击性, 忽视工作的连续性, 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 缺乏长效管理措施。譬如消防宣传工作, 多数社区仅在“安全月”、“119消防宣传日”期间开展几次活动, 没有将消防宣传纳入社区的日常性基础工作, 基层村委会、居委会对自己的消防工作职责不清楚, 消防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另一方面, 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社区居委会没有将消防组织网络建设延伸到居民小组、楼道、社区经营网点, 也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消防责任不明确, 使得社区自身在管理过程中缺乏规范性、自主性。其中一些有物业公司统一管理的居民区, 由于未列支日常消防设施运行维保经费或经费数量极少, 根本不能对小区内共用的消防设施、器材定期进行维护、检测、保养, 加之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物业安保人员不会操作自动消防设施, 有些管理人员甚至如何使用灭火器、怎样判断是否过期都不知道。一旦发生火灾, 内部自有消防设施无法发挥作用, 贻误灭火的有利时机, 造成火灾蔓延,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剧, 小火酿成大灾。

1.3 居民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 小区消防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在城区内经过政府统一规划的新建小区的消防基础设施还比较完善, 而且消防安全管理上也有一套固定的模式, 但是老旧居民区因建成早, 建设时期消防相关规范、规定还不完善, 消防设施建设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 加之建成时间长, 电器线路老化、乱搭乱建、占用消防通道等现象十分普遍, 消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还有很多城中村, 市政道路消火栓缺失现象十分普遍, 且居民区内原始道路狭窄, 一般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 一旦发生火灾, 自救和外部扑救都十分困难。 (2) 居民区内的底层商业建筑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一是底层网点使用性质混乱, 不仅仅是简单的小商业、小经营等, 有的还经营储存易燃易爆物品, 有的场所面积较大, 超过规范规定的住宅底商网点面积要求, 这些都需要重新进行消防设计改造, 增设消防设施。一旦无法改造, 就会存在这些场所带“病”运营状态。二是一些沿街老小区底层家庭住宅很多擅自改变用途, 改造为经营场所, 这些场所较之原有住宅用途其用火用电量大, 客流量大, 火灾荷载大, 且场所多数未按国家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和设置消防设施, 存在大量火灾隐患。 (3) “城中村”消防工作压力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原来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其中, 成为了“城中村”。“城中有村, 村中有城;村外现代化, 村内脏乱差”。“城中村”既有城市的拥堵问题又有农村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 这使得消防工作更加艰巨。加之“城中村”内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很多还采用可燃易燃的聚氨酯彩钢板材料, 消防安全形势极其严峻。 (4) 由于居民的消防意识薄弱, 几乎没有居民家庭中配有小型灭火器材, 且不会有效的疏散逃生。从而导致了整个社区内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严重不足, 不能有效地进行初起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疏散。

1.4 消防安全管理不够严格

(1) 室外车辆通道设置障碍物问题突出。一些居民区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置禁止机动车通行的固定石柱、铁柱, 除行人通行外, 任何机动车都无法进入小区地上, 虽然对于维护小区内部环境十分有益, 但却也妨碍了消防车的驶入, 一旦发生火灾, 消防车无法靠近着火居民楼实施有效灭火, 影响了火灾扑救。 (2) 小区内消防通道占用现象严重。由于一些老旧小区、棚户区等居民整体素质较低, 生活水平不高, 存在大量私搭乱建现象, 很多违章建筑占用甚至堵塞了消防通道;而且居民楼内部疏散通道被占用现象也十分严重, 多数住宅楼都是一个单元一个疏散楼梯, 但很多居民尤其是老旧小区内的居民, 因停车、储存等配套建筑不足, 经常将家中的自行车、破旧家具、纸箱等堆放在楼梯间和出入口处, 有的甚至在通道平台上搭盖简易厨房、储藏室, 严重影响了人员的安全疏散。如果底层住户发生火灾, 楼上各层人员将难以从疏散楼梯顺利逃生。 (3) 小区住户安装防盗网现象普遍。随着经济的发展, 居民家庭的财产价值也迅速增加, 因此许多居民在阳台、外窗安装固定防盗网以保护家庭财物, 但这样却为消防出了难题, 一旦发生火灾, 室内人员无法通过阳台、门窗进行疏散逃生, 消防队员也无法在外围进行有效火灾扑救。 (4) 居民区底商管理存在疏漏。一是, 有些底商擅自改造装修使得隐患重重。有些商户业主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 擅自拆除原有防火墙、防火窗等防火分隔设施、堵塞原有人员疏散通道、出口、遮挡或拆除喷淋头、报警探测器等消防设施, 将原来合格的场所装修改造成了隐患严重的问题场所。还有的商户对层高较高的场所进行加层改造时, 对加层部分未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 且还存在加层楼板耐火极限不够、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疏散楼梯净宽不足、楼梯形式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问题。二是经营、仓储、住宿“三合一”现象大量存在。由于小区内水、电、气、暖等配套比较齐全, 很多经营商户除设置周转仓库外还在经营场所内住宿, 场所可燃物多, 住宿与生产经营、仓储等区域未进行严格的防火分隔, 如果再加之消防设施不健全, 人员防火安全意识淡薄, 一旦发生火灾,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危害极大。三是底商的产权复杂, 对于消防整改资金投入或火灾后的财产损失等极易引发经济纠纷。底商有开发商自己使用或直接出租的, 有出售给业主的, 业主自己使用或二次、多次转租的, 在消防问题上多数都未在合同中有明确的条款说明, 因此一旦发现火灾隐患需要资金整改, 或发生火灾需要经济赔偿等问题时, 就会出现开发商、物业公司、业主、租户、承租户之间互相扯皮, 相互推诿的现象, 从而导致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改, 火灾纠纷无法解决的情况发生。

2 加强居民区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2.1 积极落实基层政府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职责

省、市、区各级, 应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社区统一管理、消防安全自治”的工作思路, 逐级开展消防工作“网格化”管理, 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切实抓好居民区消防工作。

(1) 街道办事处、乡镇应将社区、村居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要内容, 制定相关消防工作计划, 将居民区内的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设施装备等内容纳入年度计划, 对于需要上级政府、部门解决的问题应积极提请上级政府和部门加以解决, 提出合理化建议。街镇应每季度召开一次消防联席会, 在调度各村、居消防工作开展情况的同时指导、协调、解决居民区消防工作问题, 督导村、居开展消防检查、教育培训工作。 (2) 各村委会、居委会应负责本级辖区居民家庭、单位场所的日常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教育、火灾隐患处理等相关工作。积极发动村庄、社区和家庭开展自查, 鼓励群众举报投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并及时核查, 有效推动居民区消防安全工作, 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3) 公安派出所应加强对村委会、居委会的检查指导, 督促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 制定村 (居) 民防火安全公约, 对社区、村庄内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管理, 建立多种形式消防组织。派出所要对居民区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日常检查, 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对小区物业公司进行监督检查, 督促其维护小区内的共用消防设施, 确保完好有效。

2.2 立足社区、宣传到位, 做好家庭、社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宣传教育培训是普及消防知识的主阵地, 居民小区内借助小区长廊、广场、公园开展消防宣传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针对儿童、老人的宣传教育, 可以有效的带动一个家庭, 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宣传的优势。居委会、村委会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单元楼宇led屏发送、播放消防安全常识, 印制消防安全明白纸每家每户进行发放, 夏天可以印制消防宣传扇, 雨天可以发放消防宣传伞等等, 这些对于全面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增强群众逃生自救能力起到良好的教育培训效果。同时消防部门可以加大消防站对外开放的力度, 增加开放频次, 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 在形式和内容上寻求突破, 充分发挥消防队 (站) 宣传消防知识、增强消防意识、密切警民关系的作用。

2.3 做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社区消防安全环境

居民区内消防设施不健全的, 要由街镇、村居、物业公司根据各自职责, 新建补建公共消防设施, 要结合城市升级改造, 拆除耐火等级低, 消防设施缺失的老旧小区和小区内的简易违章建筑。要依托社区警务室设置消防值班室, 建立社区义务消防队, 配备必要的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等, 条件允许的可配备消防战斗服。要向居民家庭普及消防安全常识, 建议以家庭为单位配置简易逃生装置, 如避火服、缓降器、防毒面具等。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校体育的文化密码下一篇:财务管理职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