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的现状

2024-06-04

体育场馆的现状(精选6篇)

篇1:体育场馆的现状

体育场馆的研究现状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为了满足人民体育健身、体育活动和比赛的需要,体育健身场所尤其是体育场馆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场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多功能化;发展

前言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居民生活娱乐消费升级的宏观背景下,体育产业迎来了“全民体育”时代。作为体育产业发展重心的体育场馆业也顺势得以快速发展,并普遍被认为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然而,在体育场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体育场馆业存在了例如资源不足、利用率低、经营和管理专业性差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来探讨体育场馆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正文

一、体育场馆的发展概况 1.1体育场馆的基本建设状况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包括全国范围内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共有符合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2.59亿平方米,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16.91万个,场地面积0.62亿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152.55万个,场地面积19.30亿平方米。在全国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2.43万个,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66.05万个,军队系统管理的场地5.22万个,其它系统(指除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军队系统外,社会其他各行业/系统所管理的体育场地,以及难以划分管理单位所属系统的体育场地。普查时,由各级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直接或代为管理的体育场地也划入到其他系统中)管理的场地95.76万个。

以2013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61亿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对比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加84.45万个,用地面积增加17.3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1.84亿平方米,场地面积增加6.62亿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增加0.43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5.87个。

在体育场馆数量上,发达国家要远远超过我国,例如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9平方米,美国为16平方米,而我国仅1.46平方米,不足其十分之一。在场馆投资上,发达国家的投资数额巨大,甚至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以上,且其中投入最多的就是场馆建设。而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资结构单一,缺乏社会资金参与。另一方面,国外的场馆在布局上也改变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倾向,形成了以社区为主,中小型为主的场馆建设思想。体育场馆的建设往往与城市公园建设和小区绿地开发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满足从事不同锻炼项目的人群需要,又可以提高土地和公共设施的利用率。

1.2体育场馆政策法规

我国体育政策研究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与其他领域的政策研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与文化大革命十年寥寥无几的体育场馆政策相比,这一时期政策开始初步恢复。体育场馆政策关注学校对原有体育场馆的维修、新建或扩建必要的体育场地,关注群众体育所需场地的建设,要求城市体育在注重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建设现代化体育设施,关注军队体育中俱乐部的建设等,均体现出政策内容关注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进入80年代,新中国经过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累,在农业、工业、科技、国防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鼓舞下,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体育场馆相关政策也不断出台。20世纪90年代,我国体育场馆相关政策共颁布了67件。国家重视体育事业的立法工作,但大部分关于体育场馆的政策还是分布在各种形态内容的政策法规中,专门性的体育场馆政策较少。体育场馆政策内容更加注重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开始与市场接轨。1995年后,体育场馆政策趋于法制规范化,更加倾向于全民健身,逐步面向社会开放,注重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21世纪的到来,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与20世纪相比,体育场馆相关政策的颁布单位更广,多部门联合程度更深。其中,专门正对体育场馆的相关政策、法规数量大大增加,内容更加分化,表明国家颁布的体育场馆政策内容更加具体细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场馆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政策内容的侧重点和政策特点各不相同。第一阶段:缓慢发展时期(1978-1984年),内容上重视场馆的建设和使用。政策特点为城市化导向特点,教育导向特点。第二阶段:改革探索期(1985-1994年),内容是强调对外开放,提倡经营管理。政策特点为经济化和社会化导向特点。第三阶段:平稳快速发展期(1995-2008年),内容上注重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及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建设开发,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政策特点为市场经济与现代法治相互融合,亲民性导向凸显。第四阶段:体育强国迈进期(2009-2016年),内容上注重场馆的科学管理运营和创新经营模式。政策特点是更加细化、具体化和科学化。

二、国内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

2.1体育场馆设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体育场馆大都由政府财政拨款建设,在设计之初很少考虑后期的经营。这造成了我国现有的体育场馆绝大多数都是按照比赛和训练要求设计的,功能比较单一,致使场馆建成后很难适应实际使用的要求。体育场馆改成“自负盈亏”后,不少业主为了解决体育场馆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往往被动的在原有场地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以适应多功能使用。但不断的改造往往带来很多问题,有的甚至牺牲了原有的竞技体育功能。

各地在体育场馆的建设过程中,普遍重视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轻视中小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将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作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和政府重点工程,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在土地财政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但中小型的体育场馆建设却不能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一般由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建设,在征地、资金保障等方面面临的困难重重。

2.2体育场馆建设资金存在的问题

体育场馆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反映其可利用的资金的源泉和流量。虽然,体育场馆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理论上有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企业资金等,但在上述资金来源渠道中只有财政资金是相对通畅的,是建设体育场馆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2011年,全国体育系统新建体育场地资金来源中,59%的资金来源与财政性资金,充分的反映了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资金结构单一的问题。

体育场馆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地方财政应依法保障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财政对体育场馆的保障乏力,尤其是对体育场馆的后期运营投入不足,使得体育场馆难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在体育场馆的运营方面,目前,国内大多数体育场馆为差额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府财政拨款十分有限,难以保障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行。如湖北体育局洪山体育中心一年的基本运营维护费用为1600多万元,而每年的财政拨款仅为200多万元。根据湖北体育局2012年的调查,2011年,全省63家体育场馆的平均财政拨款仅为92.76万元,财政拨款占体育场馆的运营支出比例为36%。这些充分说明财政对体育场馆的运营保障比较乏力。

2.3体育场馆政策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体育场馆一般规模相对较大,既可用于大众健身活动,又可用于举办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展览等大型活动。作为大空间建筑,具有多种实用功能,国家相关文件也鼓励体育场馆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利用率。但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不得将设施的主体部分用于非体育活动,因举办公益性活动或者大型文化活动等特殊情况临时出租的除外。该规定严格限定了体育场馆的运营范围,造成体育场馆运营范围过于狭窄,很多活动不能在体育场馆内举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场馆的闲置。

另一方面,国内绝大多数体育场馆并未建设社会化的保障制度,仍沿用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体育场馆要承担所有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得体育场馆的运营负担过重,不利于其运营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最后,体育场馆在运营中需要根据国家相关税收的规定,缴纳相应的税收和各种规费。营业税支出在体育场的各种税收支出中占比最大。体育场馆和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功能、性质和类型相似,但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场馆不需要缴纳营业税,而体育馆则要缴纳营业税,给体育场馆的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4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较低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专业化水平较低,国内绝大多数体育场馆未能通过服务质量体系认证或体育服务认证等第三方机构认证。体育场馆内未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和运行控制标准,国家层面的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和体育服务保障标准等也未出台,其运行难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体育场馆在运营中以自主运营为主,缺乏专业分工与合作意识,未能引入专业运营机构。体育场馆虽然以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为主,不应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但运营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运营能力。从目前国内的体育场馆运营情况来看,运营收入过低,多数体育场馆在没有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的情况下亏损运营。另一方面,我国体育场馆的规模较大,适宜举报大型活动,但大多数体育场馆日常用于体育健身,其功能未能得到发挥,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虽然目前国家相关政策鼓励民营机构参与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但各地政府作为体育场馆的所有者却并未完全开放市场,各地对体育场馆运营的第一选择仍然是成立响应的事业单位,只有在原有管理机构运营苦难或者财政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才考虑开放市场,引入民营机构运营。体育场馆的经营权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使得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对体育场运营主体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利于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运营管理水平的低下。

三、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

3.1运营管理标准化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低下,相关服务标准缺失是场馆运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已经启动体育场馆运营相关服务标准的研制工作。体育场馆免费或低费向社会开放将得到中央的财政补助,进一步增强体育场馆运营的财政保障力度,提高其公共服务水平,使群众享受更好、更多的公共体育服务。

3.2场馆投资运营市场化

虽然,国家一直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体育场馆运营,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近年来,各地民营机构运营体育场馆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如中体公司、北京体育之窗、领先体育等众多运营商,通过管理输出、委托经营等方式承接各地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工作。因此,民营机构广泛参与体育场馆运营将成为体育场馆发展的趋势之一。

3.3场馆设计多功能化

近年来,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体育场馆功能设计复合化、多功能化趋势日益显现,选多新建体育场融合体育、商业、住宅、办公、休闲等多种功能,如伦敦奥运会足球赛场就是一个复合型设施,包含了26000平方米的办公区、多家零售店和餐厅以及一个宽敞的商业中心和一个赌场。国外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等中小型体育场馆也非常重视对其资源的综合利用。社区中心一般能够开展多种运动项目,在建设时考虑体育与其他文化活动相结合,为居民提供多种服务。随着体育产业、大众体育运动的发展,社会对体育场馆的需求不断增高,然而,场馆运营管理不善、政策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体育场馆面临费用高、利用率低的问题,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场馆设计多功能化的紧迫性。

结语

体育场馆是开展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事业最主要的物质保障条件之一,尤其在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对体育场馆的需求急剧增大,使得体育场馆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因此我们需要解决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的矛盾,在体育场馆的发展道路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在体育场馆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体育场馆的资金保障,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化,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这些也正是我国体育场馆发展历程中所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改善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如何让场馆资金结构多样化、资金更有保障,如何实现体育场馆设计上的多功能化,以及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都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王慧;我国体育场馆的研究现状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2).胡国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场馆政策阶段特点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徐卫华;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对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作用[N];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鞠昀彤;近10年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研究综述[J];大众体育;2015(7).刘碧波;体育场馆多功能化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5.雷厉;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综述)[A];山东体育科技;2000.韩开成,顾长海,云欣;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N];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04.梁栋;江苏省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9.霍建新;我国体育场馆研究评述[N];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5.

篇2:体育场馆的现状

戎爱琴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普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奉化市中学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情况和学生的锻炼兴趣倾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奉化市中学体育场馆设备数量明显不足,且在体育场馆设施的物质结构配置方面存在不合理性。这些问题已严重阻碍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建议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在进行中学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时,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重视体育场馆物质结构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奉化市 中学 体育场馆设施 现状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eng Hua middle schools’ Gymnasiums and Stadiums facility Abstract:This article uses many methods , such as the method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the method of broad-survey ,also the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s etc., I have investigated FengHua middle schools’ gymnasiums and stadiums disposition and the use condition of this facility and also include the incline of the students’ exercise interest,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FengHua the quantity of middle schools’ gymnasiums and stadiums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and material structure of facility exists some unreasonable factors.These problems have already hamp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exercise interest seriously.So I suggest that at all levels’releva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should combine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the school not only 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roject, but also consider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exercise interest in insufficient funds,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science and rationality of materia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gymnasiums and stadiums.Key words: Feng Hua Middle School the Gymnasiums and Stadiums facility Current situation

1前言

体育场馆是指为了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群众健身娱乐的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这是实施

“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硬件设备。学校体育场馆更是学校体育教学训练,课余竞赛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物质前提和必不可少的硬件载体,其现状如何将会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奉化市的奉化中学、奉化二中、奉港中学、武岭中学、江口中学、实验中学、锦屏中学、溪口中学、城北中学、萧王庙中学、大堰中学、尚田中学、西坞中学、莼湖中学、裘村中学、松岙中学等16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区中学5所,乡镇中学11所。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10年来各级核心刊物上的相关文献及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期刊文献等文献资料。

2.2.2问卷调查法:经过专家组对问卷内容和结构设计的评定及问卷的二次测量的相关结果证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问卷在两周内进行两次小样本测试,所得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次测量相关系数为0.93,因此具有较高的问卷信度。专家组由师范学院副教授两名、体育学院教授四名、副教授七名组成。对奉化市16所中学进行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全面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实际回收776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766份,有效率为95%。2.2.3场地普查法:2004年7月——2004年9月,参与宁波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曾先后走访奉化市所有学校体育场馆,所得数据均经宁波市体育局审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2.4访谈法:对奉化市文体局相关工作负责人进行访谈,收集奉化市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基本概况和体育建设经费等实际数据。

2.2.5数理统计法:全部数据均经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专用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及处理。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奉化市中学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现状

表1 16所中学标准体育场馆的配置情况

奉化中学 奉化二中 奉港中学 武岭中学 江口中学 实验中学 锦屏中学 学生数 2000 1400 2900 1600 1200 2100 2200

篮球场 8 1 4 5 2 2 3

排球 4 — 2 2 — 3 1

小运动场

— 1 1 — 1 — 1

田径场 — — — — — 1 —

体育场 1 — — 1 — — —

体育馆 1 — — — — — 1

体操房 1 — — — — — —

射击场 — — 2 — — — —

网球场 2 — — — — — —

溪口中学 城北中学 萧王庙中学 大堰中学 尚田中学 西坞中学 莼湖中学 裘村中学 松岙中学 1600 1300 400 600 600 800 1300 600 400 1 — — 3 2 2 — —

— — — — 2 — — — —

— — 1 — — 1 1 1 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表1可以看出奉化中学作为省级重点中学,拥有标准体育场馆设施总数为17个,在奉化市所有中学占有明显的硬件优势,其运动场馆的分布相对而言较为均匀,作为奉化市传统田径训练点,其设备相对能满足运动训练的需要。和奉化中学对比最鲜明的要属大堰中学,该校没有一个标准体育馆配置。而其他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中学如裘村中学、松岙中学和萧王庙中学的标准体育场馆配置也是严重不足。奉港中学是奉化市传统项目——田径训练点之一,也是宁波市射击训练场之一,但该校的标准体育场馆数量相对不足,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运动员的正常训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一,奉化市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各方面经费支出也就相应受到限制,体育场馆建设经费也就更是严重不足;其二,奉港中学、实验中学这两所中学虽然地处相对发达的区域,但是老城未能新建,在旧的城建规划中,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可以用来体育场馆建设的继续开发。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奉化市所有中学的标准体育场馆设施在项目种类配置方面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奉化中学的标准体育场馆在数量和种类配置上和国家教育部体艺[2002]11号文件《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标准能相对符合;其他15所中学,因为各种原因,都未能跟上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步伐,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要求。

表2 奉化市中学非标准体育场馆设施的配置情况

奉化中学 奉化二中 武岭中学 奉港中学 江口中学 学生数 2000 1400 1600 2900 1200

乒乓球室(场)— 2 1 1

器械活动场 1 1 1 —

羽毛球场

— — 1 — —

小田径场

— — — — —

实验中学 锦屏中学 溪口中学 城北中学 萧王庙中学 尚田中学 大堰中学 西坞中学 莼湖中学 裘村中学 松岙中学 2100 2200 1600 1300 400 600 600 800 1300 600 400 — 1 — 1 — 1 — 1 1 — 1 1 — — — — 1 1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非标准体育场地是指未达到国家标准体育场地要求,但又可供长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较为固定的室内、外体 [1]育场地。非标准体育场地存在具有较多的合理性:其一,建设经费相对减少,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缓解体育经费不足的局面。其二,在一定的空间上来看,非标准体育场馆有较大的灵活性,可在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中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奉化市非标准体育场馆设施从总体上看是欠缺的,不管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从人均占有面积和项目分布的合理性来看,只有武岭中学的非标准体育场馆设施相对较为完整,基本上能满足该校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之需。非标准体育场馆的不足,也有许多原因,大致与标准体育场馆数量上欠缺的原因相同,但有一点必须指出:上级管理部门对非标准体育场地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过于强调标准体育场馆的建设而忽略了非标准体育场馆设施的重要性。

3.2体育场馆设施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表3 奉化市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因素

奉化中学 奉化二中 武岭中学 奉港中学 学业繁重、67.3% 64% 66% 68%

缺乏锻炼 6.8% 3.6% 6.8% 2.5%

身体等原因不

1.4% 1.4% 3.2% 0.5%

缺少场地设施,没有

24.5% 31% 24% 29%

江口中学 实验中学 锦屏中学 溪口中学 城北中学 萧王庙中学 大堰中学 尚田中学 西坞中学 莼湖中学 裘村中学 松岙中学 70% 69% 66.7% 65% 63% 61% 61.1% 64.5% 66.8% 65.3% 62.1% 62.4%

4% 6% 5.6% 3.2% 4.2% 5.8% 2% 4% 3% 2.2% 4.4% 6%

1% 0.6% 3.4% 2.3% 2.1% 2% 1.7% 1.5% 1.2% 2.2% 2.2% 1.6%

25% 24.4% 24.3% 28.5% 30.7% 31.2% 35.2% 30% 29% 30.3% 31.3% 30% 表3反映了奉化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影响因素:所占百分比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繁重的学习,课外作业太多,以致学生没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次重影响因素为体育场馆设施实在太少,有时尽管有锻炼愿望,但是场地器材实在不足。由于长期锻炼的积极性被挫伤,致使一部分不生的锻炼兴趣全无,身体素质也随之降低,建议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同时给予学生真正的课余活动时间来进行体育活动以增加体质,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3.3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情况

表4 奉化市男生对运动场馆的使用情况排位

篮球场(1)

田径场(2)

乒乓球场(3)

排球场(4)

器械活动场(5)

其他(6)

男生 38.3% 20.4% 17% 12% 9.3% 3 表5 女生对运动场馆的使用情况排位

篮球场(1)

田径场(2)

乒乓球场(3)

排球场(4)

器械活动场(5)

其他(6)

女生 33.7% 19.7% 16.3% 14.1% 10.2% 6% 表6 男、女生对运动场馆的使用情况综合排位

篮球场(1)排球场(2)乒乓球场(3)

田径场(4)

小运动场(5)

羽毛球场(6)

器械活动场(6)

其他(7)

25.1% 20.3% 16.4% 12.2% 10.9% 6.1% 5.6% 3.4%

从表4可知男生对大强度且带有激烈对抗的篮球、足球项目有较大的选择率。表5中女生则倾向选择强度中等且对抗性一般的项目进行运动。有些项目对活动场地的限制性小,使一些项目如健身操、健美操之类的体育活动正在奉化市中学生中逐渐被接受并开展起来。表6是综合排位表,所有中学生使用最多的是篮球场,其次分别为排球场,乒乓球、田径场、小运动场、羽 毛球场、器械活动场和其他,按照这样的排列百分比可推知在调查有效问卷中,使用这些体育场馆设施的人数排位依次应该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田径场,小运动场,羽毛球场,器械活动场,其他场地。按照这样的排位,16所中学的体育场馆设施持分布形式应为篮球场,其次分别为排球、乒乓球场、田径场、小运动场、羽毛球场,器械活动场还有基他体育场馆设施。但结合表

1、表2我们却发现奉化市现在设施的物质结构与学生的体育兴趣取向是不相符合的。由此可得出,奉化市中学体育场馆项目设施之间的运动场地分布存在较为明显不合理性。

3.4体育经费的基本概况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影响

体育经费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本质保证,访问奉化市文体局相关工作人员后,了解到目前奉化市中学体育经费

[15]基本由教育局拨款和学校自筹两部分组成,下拨的体育经费仅为总数的25%,另外的75%则要靠学校自筹才能落实。总体经费的不足,无法支付体育教学必要的开支,政府部门的拨款经费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使其金额未能增加,而学校方面在使用体育经费的问题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多数学校把体育经费用于更新体育器材,一部分用于举办运动会上,还有其他体育经费的支出,这些情况说明大多数学校在使用有限的体育经费时,未能很好地把体育经费用在“刀刃”上,这样更不利于解决体育场馆建设问题的主要矛盾了。3.5中学体育场馆设施的养护与维修

体育场馆设施的养护与维修是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运动训练的必要措施和手段,是提高体育[5]场馆使用寿命的必要基础条件。在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实地走访中发现:奉化市中学体育场馆无论是新建运动场馆还是陈旧的体育场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且都没有进行及时的养护与维修。通过进一步调查还发现: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人为因素破坏占绝大多数,学校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中也存在滞后性,养护与维修都没能很好地进行,是造成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使用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当然,损坏体育场馆设施的非人为因素也是存在的,如使用时的正常损耗,环境等自然力的作用等。4结论

4.1奉化市在宁波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中相对处于弱势,现有中学体育场馆设施硬件质量较差,数量也明显不足,大堰、松岙两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几乎处于“空白”现状,半数以上学校虽有一定体育场馆设施,但由于设施过于简陋,功能又不齐全,无法开展有影响力的体育竞赛表演。

4.2奉化市大部分中学的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和项目分布上与学生的体育爱好取向不相符合,由此可看出奉化市中学体育场馆设施物质结构建设上存在相当的不合理性。

4.3有4所中学的有限体育场馆未能发挥正常功能,莼湖中学和尚田中学的体育设施闲置现象也较为严重。

4.4走访中了解奉化市中学体育场馆设施的损坏绝大部分是由人为使用不当造成,学生自觉保护体育场馆设施及自我监督意识比较浅薄,学校管理部门的日常养护和维修不及时是导致学校部分体育场馆设施损坏得不到有效维护的根本原因。5建议

5.1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中学体育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使中学体育场馆建设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且应考虑到场馆项目建设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5.2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应重视体育场馆物质结构分布的合理性,有效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5.3学校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课程,并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发展新兴体育项目,提高场地的使用率。

5.4在使用体育场馆设施过程中,应提高学生体育场馆的保护意识和自觉参与日常监督和养护,学校管理部门也应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维修,这样才能保证体育场馆的使用寿命,更好地发挥体育场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曹缔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9 [2]陈海,杨国庆.北京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现状调查[J].体育学刊.2004(11)[3]王安新.“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J]体育学刊.2002(3)

篇3:体育场馆的现状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发展趋势,全民健身

在下沙, 高校体育场馆是该区域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重要主体, 据笔者了解, 截至2016年12月, 下沙高校的体育场地约占整个下沙经济开发区场地的90%以上。从全国范围来看, 高校也是体育场馆供给的重要力量,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 高校供给的场地占全国五分之一左右。

一、下沙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分析

(一) 下沙高校体育场馆助力经济开发区全民健身运动

下沙有12所高校, 其体育场馆数量巨大, 仅标准田径场就近20个。这些高校以其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 为企业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文艺娱乐活动提供了便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承办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14届职工足球联赛, 吸引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000多名职工热情参与, 仅八人制足球联赛就达110场比赛。

(二) 下沙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下沙的12所高校, 有11所属于事业单位,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属于民办, 事业单位的归属性质决定了场馆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及经费自筹, 往往经费自筹的比例高于财政拨款的比例。社会体育场馆区别于高校场馆, 财政拨款占58.4%, 体育系统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来自财政拨款的比例更是高达77.3%。

(三) 需求速度快速增长, 场馆在学期进行中供给不足

杭州下沙是杭州市的三大副城之一。截至2013年, 开发区已集聚了41个国家和地区的824家外商投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相应的体育场所, 辖区的居民, 也会选择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健身休闲;高校在校生超过20万人, 积极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体育锻炼活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2017年将在杭州举办, 下沙有6所高校将承办比赛, 这就使各类体育场馆在供给上出现不足。

二、下沙高校体育场馆供给的发展趋势

(一) 下沙高校与政府部门合力助推全民健身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下沙高校体育场馆因为其良好的软件和硬件条件, 越来越受到群众、企业的青睐。对体育场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下沙管委会为缓解体育场馆的供给压力, 积极与各个高校展开合作, 共同服务群众, 服务企业。政府与企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共同助推全民健身。

(二) 下沙高校体育场馆功能的多元化

下沙高校的体育场馆不仅要满足自身的教学、训练、课外活动与各类文娱活动的要求, 还要承担各类运动训练、省比赛、国家比赛等, 单一的体育场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难以满足以上功能需要。升级改造场馆时, 要充分考虑场馆的多功能结构, 服务于各类训练、比赛。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体育场馆, 前身承办过CBA比赛, 之后因区位位置等因素使用率降低, 后期通过改造升级, 先后承办了全国的电子竞技比赛、残疾人运动会等, 后转变成学生文体活动中心等, 其功能日益多元化。

(三) 下沙高校场馆的建设所需资金逐步以自筹为主

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 自身实力与日俱增, 企业资源、校友资源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企业赞助学校各类体育比赛, 校园广告随处可见, 学校有了数量可观的资金用于场馆建设。如中国计量大学场馆数量相对不足, 学校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上课、运动训练, 发动校友捐款, 用于新造场馆。理工大学建设场地, 自身配套更多的资金用于场地升级改造。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的科技收益、游泳馆收益、校友捐助等。

(四) 下沙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逐步专业化

篇4:体育场馆的现状

【关键词】大型 体育场馆 管理 难题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机会,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也随之增长。然而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开发和管理问题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提供的各种资源,完善其建设及运用管理等各项事务,以此减轻其给国家及地方政府带来的负担,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从管理学的市场运营视角出发,利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旨在为解决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难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大型体育场馆介绍

(一)大型体育场馆定义与划分标准

大型体育场馆是为了满足体育比赛、体育训练以及健身娱乐活动而兴建的配套基础设施。大型体育场馆判断标准要综合考虑投资资金、能否承接高等级比赛活动以及表演活动方面因素。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大多是由政府部门出资兴建,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的体育场馆建设经费源。通常来说,大型体育场馆属于社会公共产品范畴,除了需要投入大笔建设资金,平时还要投入一笔不小的维护经费,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经济负担。国内外目前为止都尚未建立划分大型体育场馆的统一的标准。根据我国的标准,投资金额超过三千万元的体育场馆设施就属于大型体育基建项目,三千万以下属于中小型项目。

(二)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基本要素

1.人:经营者是场馆经营的主体,而场馆中的普通工作人员则是场馆经营的主体和客体;2.财:经费是体育场馆能够顺利得以经营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没有运营资金作保障,体育场馆的任何经营管理活动都将无从开展,体育场馆经营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可以是政府财政也可以是社会资本;3.物:体育场馆中的实物资源,如器材、场地等;4.体育产品:体育场馆所提供的各类服务;5.外部环境:指体育市场中存在的竞争对手、消费者,以及相关行业政策、法律法规定等。

三、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现状

(一)体育场馆的日常经营管理

体育场馆的日常经营管理,主要就是协调监督体育场馆的各项服务和相关的劳务产品生产及销售状况,目的是为体育场馆带来最大化的经营效益。日常经营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场馆日常维护和保养,联系比赛场地以及承办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等;服务管理是指根据经营发展规划,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保证体育场馆在满足社会体育文化发展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体育场馆利用效率;财产物资管理是指根据财经管理制度以及结合管理部门自身实际,优化配置财务资产,使其达到最大回报率。

(二)体育场馆经营业务管理

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作用是为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和服务等各项支持。因此,体育场馆经营业务要围绕体育项目来展开,要针对地方主要体育活动例如竞技比赛、文化表演、健身娱乐等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种类和经营范围,例如展销会、高交会、文艺演出等。以此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增加场馆的收入,方便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

(三)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结构单一,缺乏社会资金的参与

国内的体育场馆的投资建设以政府为主体,具有公用属性。通常情况下,这些体育场馆都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等缺点,因而社会资本一般并不愿意投向大型的体育场馆。我国的体育场馆在投资主体方面选择相对单一,社会团体及资金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2.布局不合理,有碍赛后经营

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在选址上目前开始向郊外延伸,因此交通上不够便捷很有可能造成体育场馆使用率偏低。由于城郊人口密度较低,周边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加上其收入水平相对更低,因此会降低体育场馆市场需求。

3.场馆功能单一,设施利用率低

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目前利用率相对较低,体育场馆在功能上单一,个别场馆设计主要为了举办高等级赛事,而忽视了普通市民健身需要,体育场馆维持运营的成本相对较高。大型体育场馆通常而言建设标准相对较高,规模也十分庞大,大大增加了场馆的赛后经营成本。如果降低服务收费标准,则有违体育场馆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如果采用高价位收费标准则又缺乏竞争力,同样不利于其经营开放。

四、结论

国外发达国家的体育场馆在投资和建设的政策法規上相对于我国而言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国外十分注重体育场馆的后续开发利用这有较强借鉴作用。因此我们的场馆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该场馆在赛事进行期间所需具备的功能,同时还需考虑其赛后的运营等各方面问题,以实现这些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元化功能,从而保证这些体育场馆在赛后能获得较好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叶加宝,徐本力.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6(01): 21-27.

[2]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144.

[3]朱志强, 刘石.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规划管理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0(03):37-41.

[4]余惠清,张宏.浅析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2(03):14-21.

篇5:体育的科学体系现状论文

黄渭铭,男,教授展趋势要抓住两个基本点:①要从多视角、多层次细化角度进行研究;②要从体育科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和渗透角度进行研究。按照这两个基本点,文中设计了一个包括一般基础学科、对象分类学科、运动技术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和生物自然学科等5个学科群组组成的21世纪体育科学体系发展趋势的景象。

1前言

从科学发展史的视角看,对体育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之初,由于体育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到了本世纪中期,体育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科学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嗣后,由于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派生了许多分支学科,至今,体育科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包括众多分支学科、具有完整结构的综合性科学。本文在论述体育科学内涵和体育科学已有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对体育科学体系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2体育科学的内涵

由于国内外学者对“科学”和“体育”的概念均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体育科学的定义没有完全一致的认识。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把体育科学定义为:“有关身体练习的全部知识,这些知识是同整个概念体系相联系并作为一种理论——它确定那些可以预见、评价和证实社会生活实践中生物学精神的效果的原则。……它的研究对象,是处在社会整体化过程中,借助于身体练习以求机体与心理得到改善并提高其社会效果的人。”(注:中国体育概论.中国体育概论编写组,1986.8)德国的《体育百科词典》认为:“体育科学是一个从单项学科的各个专业角度出发,专门针对体育运动及其分支的科学研究、学说和实践体系。它是一门联系实践的、由多种系统知识组成的综合科学。”(注:中国体育概论.中国体育概论编写组,1986.8)日本著名体育理论家前川峰认为:“体育科学是研究借助于身体练习而形成人的原则和法则,增进健康,发展身体和培养性格等所从事的科学。”(注:中国体育概论.中国体育概论编写组,1986.8)我国有的体育理论家则认为:“体育科学是研究各种体育现象和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运动能力和通过体育手段有效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科学。”(注:中国体育概论.中国体育概论编写组,1986.8)笔者认为,由于体育科学研究的主体是人,是处在各种身体练习状态对人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所以,应当把体育科学定义为:研究和揭示利用体育的方法手段,全面提高,改善的发展人类身体,心理和社会特性的规律一类学科群,是一门涌有众多分支的综合性科学,属于人体科学的范畴。

3《中国大白科全书.体育》卷中对体育科学分支学科所列的条目及其划分。

1982年12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注: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12)(以下简称《体育》卷),是80年代初期以前各国科学家对体育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在该卷中对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列了12个条目,即体育学、运动学、运动动形态学、运动解剖学、运动人体测量学(即人类运动学)、运动局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学(即人体运动力学,包含人体结构材料学、人体静力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动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即体育心理学)、运动医学(含运动营养学、运动创伤学等)、运动训练学。同时,在“体育学”条目的释文中提到但未专列条目的体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还有体育哲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情报学、体育史、体育比较学、体育社会、学校体育、体育行政、体育管理。

4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发展趋势应抓住两个基本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体育科学体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知识生长点,处于孕育、萌芽状态的“潜学科”层出不穷,从而使体育科学体系结构不断扩大,迄今为止已大大超出《体育》卷中所记述的发展格局。

21世纪是科学高度发达的世纪,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预测体育科学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体育科学体系中正在萌生和有待催生的分支学科,掌握体育科学体系发展的总趋势,对促进21世纪体育科学研究的繁荣昌盛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笔者认为,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发展的趋势应抓住两个基本点。

4.1要从多视角、多层细化的角度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发展的趋势

体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广义体育即体育运运或身体文化。广义体育包括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社会体育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既要研究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变化,又要研究全民健身运动、各个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以及各项竞技运动的训练方法的手段、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举措等。从发展趋势看,体育科学研究对象必然会在上述领域不断细化,并且会由于研究方法的改善和科研成果的积累而不断衍生出新的分支学科。

4.2要从体育科学与其他科学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角度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发展的趋势

从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看,自从本世纪中期以来,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逐渐填平了哲学、社会科学与数学、自然科学之间的鸿沟,不断显示出科学体系整体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体育科学研究的主体是人,人既具有社会属性的一面,又具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因此,体育科学研究既要借助于社会科学的理论的方法,又要与自然科学交融,顺应科学体系整体化、综合化发展的态势,使体育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融合和渗透,并将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体育科学研究之中,从而促使体育科学体系中新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萌生。

5 21世纪体育科学体系发展趋势

按照上述的观点,笔者认为,21世纪体育科学体系结构将会不断扩大,其体系更加完善,许多正在萌生和有待催生的“潜学科”将会成为“显学科”,其发展态势将会以一般基础学科、对象分类学科、运动技术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和生物自然学科等5个学科群组为基点,不断发展和壮大,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众多分支学科、自身结构完善、涌有庞大学科群的学科门类。具体分述如下。

5.1一般基础学科群组分化和发展趋势

一般基础学科是研究体育领域中各种一般性问题,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学科群组。

体育学在体育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就犹如教育学科中的教育学一样。体育学的主要任务是对体育学科的各个分支学科进行全面的概括,研究体育领域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诸如体育的本质、功能,体育的特征、体育的目的任务、体育的原则、方法,以及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及体育发展战略等。《体育》卷中的“体育学”条目,将体育学定义为:“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注: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12)

体育哲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有关哲学问题的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关系,体育运动的.科学观、生命观、自然观,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辩证法以及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等,预料在21世纪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体育》卷中,还提及一门将比较方法运用于体育领域的学科,称之为体育比较学。比较方法在体育比较学中的具体运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即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对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运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掌握这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体育运动、体育事业发展和变化的状况;横向比较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体育运动、体育事业发展状况、发展条件以及取得的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各个国家体育运动、体育事业的差异,总结经验与教训,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为制定和实施体育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这门学科在21世纪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体育情报学是情报学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研究体育情报系统的设计、应用和情报的组织、加工、检索的分支学科,通过体育情学的研究,可以为体育科学研究和发展体育事业提供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准确数据,所以,各国学者也十分重视对这方面的研究。

5.2对象分类学科群组分化和发展趋势

体育科学体系中的对象分类学科群组是按照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的群体类型所划分出来的一组分支学科。对象分类学科群中的学校体育学、竞技体育学、社会体育学是分别以面向在校学生的学校体育、面向专业运动员的竞技体育以及面向全社会成员的社会体育作为研究对象的。由于学校体育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这门学科已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有其自身完善的科学体系。而竞技体育学和社会体育学,由于研究的起步较晚,近几年来在国内外虽然已有一些专著向世,但尚未形成自身严密、完整的体系,其理论基础也还不够完善,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必然会逐步完善,而且还会分化出一些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教练员、裁判员在开展体育运动、运动竞赛中虽然不是主体,但他们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体育运动、运动竞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科学体系分化的过程中,创建以教练员为研究对象的体育教练员学和以裁判员为研究对象的体育裁判员学亦是21世纪的必然发展趋势。

5.3运动技术学科群组分化和发展趋势

运动技术学科群组是以人体运动和各个竞技运动项目、健身运动项目为研究对象的一组分支学科。运动学是这组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主要是研究人体运动动作、运动群、运动流的产生、发展,人掌握运动动作和形成运动技能的生理机制等,从而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身体锻炼提供理论基础。

运动训练学是这组学科群中的重点学科,它主要是研究竞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原理、原则、特点和方法,运动员在训练中的适应过程,运动训练过程中疲劳的产生和消除的方法,运动训练水平的测定,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等。同时,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动训练体制,也是运动训练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竞技运动的迅猛发展,各国的专家、学者都非常重视这些方面的研究。

从体育科学体系发展趋势看,众多的竞技运动项目、健身运动项目都将会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均可分化成为运动学中的分支学科。同时,有许多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竞技、健身、养生项目,我们也应当积极组织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在继承我国体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使其推陈出新,努力创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相应分支学科,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完善体育科学体系都是颇有裨益的。

5.4人文社会学科群组分化和发展趋势

人文社会学科群组是由于体育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有关学科门类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组分支学科,它既是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社会科学某些门类的分支学科,具有交叉、边缘学科的性质。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研究体育的社会现象,体育的社会属性与社会功能,体育的社会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以及体育人才培养的社会基础与社会保障等。

体育经济学是研究体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体育领域内经济问题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研究体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体育的社会经济条件,体育经费的筹备与分配,以及体育经济效益的评价等,随着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必然会化分出体育产业经济学、运动会经济学等一系列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体育美学是研究体育美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体育运动对塑造人体美的作用,体育运动技术美、战术美的特征和规律,以及体育运动中的审美教育等。随着对体育美学研究的深入到21世纪亦将会分化出许多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5.5生物自然学科群组分化和发展趋势

生物自然学科群组是由于体育科学与自然科学某些门类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组边缘性分支学科。人是地球这个星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级的生物体。人体运动是一种最高级的运动形式,但也包含了许多低级运动形式,体育运动是一种人体运动,因此,研究人体运动,必须充分利用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等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要借助力学、物理学、化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由于力学、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的交融和渗透,产生了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体育科学引入力学、物理学、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直接来自于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从而又派生出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物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边缘、交叉学科。

运动形态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是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融,运动生理学也必将会分化出许多次一级的分支学科,如运动神经生理学、运动消化生理学、运动血液循环学、运动气体交换学等。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中的许多次一级的分支学科也将应运而生。

体育生态学是在体育科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运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索体育运动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对体育运动效果的作用,进而为改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促进身心健康服务。上述这些生物自然学科21世纪都会有远大的发展前景。

6结语

篇6:体育场馆的现状

及加强人才工作的设想

改革开放以来,东城区体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体育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

极培养和引进各类体育人才,努力改善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结构和整体素质,使全区体育事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显著的成绩。

但是,随着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面临年北京奥运会的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我区体育系统各类人才相对缺乏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工作的更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体育人才队伍,全面促进东城区体育事业的更快发展,为实现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一、东城区体育局体育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

(一)群众体育人才的基本状况

东城区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是体育局直属的负责指导、管理群众体育工作的事业单位。该中心现有职工人,其中女性人;平均年龄岁,其中—岁人,—岁人,—岁人;大学本科学历人,中专、职高各人。

东城区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名,其中,国家级指导员名,约占总数的;一级指导员名,约占;二级指导员名,约占;三级指导员名,约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平均年龄约为岁。

(二)业余训练与竞技体育人才的基本状况

东城区体育运动学校和东单体育中心是体育局负责业余训练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的直属事业单位。该两单位现有专职教练员名,其中高级职称教练员名,中级职称教练员名,初级职称教练员名;大学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大专以下学历人;岁以下人,岁人,岁人,岁以上人。在目前我区设置的田径、举重、柔道、摔跤、游泳、体操、武术、跆拳道、乒乓球、足球、篮球、排球、手球等个重点项目中,举重、柔道、摔跤、游泳、武术、跆拳道、乒乓球、足球、排球、手球等个项目尚无高级职称的教练员或项目带头人,摔跤、跆拳道、乒乓球、手球等个项目仅有初级职称的教练员。

(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的基本状况

东城区体育局所属体育场馆,包括东单体育中心、地坛体育馆、地坛体育中心等,现有党政管理干部人,其中女性人;平均年龄约为岁,其中—岁的人,岁以上的人;大学学历人(其中人在读女性),高中、初中学历各人。

(四)体育行政管理人才的基本状况

体育局机关现有国家公务员人,其中党务工作者人,行政工作者人;研究生学历人,大学本科学历人,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下人;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岁以下人,—岁人,—岁人,岁以上人。

名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约为岁;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大学本科学历人,大学专科学历人。科级干部名,平均年龄约为岁,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大学本科学历人,大学专科及以下学历人。科员名,平均年龄约为岁;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硕士研究生名,大学本科学历人,大学专科学历人。

二、东城区体育局体育人才现状的分析

(一)群众体育人才状况

⒈优势: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均处于较为理想的状况,领导成员有着比较丰富的群众体育工作经验,创新意识较强。

⒉弱势:中心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足,性别比例不甚合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规模较小,其中国家级、一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仅占总人数的。

(二)业余训练与竞技体育人才状况

⒈优势:重点项目布局全面,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和执教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整体状况比较合理。

⒉弱势:高水平教练员或项目带头人相对缺乏;教练员整体学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有丰富经验、有一定执教能力的教练员英语水平较低,晋升职称难度较大。

(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状况

⒈优势:体育场馆管理经营人员基本都曾从事过体育工作,对群众健身需求的层次结构、变化趋势较为熟悉;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管理经营经验。

⒉弱势:一些管理干部缺乏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的系统学习,年龄结构不甚理想,皆在岁以上。

(四)体育行政管理人才状况

⒈优势:体育局机关国家公务员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与文化水平较高,是一支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⒉弱势:缺少有较高水平文字能力的人才。

三、东城区体育局加强人才工作的设想

(一)努力培养内部优秀人才

⒈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尽快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国家级、一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⒉继续加强教练员在岗学习和培训工作,继续实行并完善教练员论文评比工作,进一步完善教练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加强管理力度,促使教练员队伍执教水平的不断提高。

⒊为现有体育场馆管理人员提供系统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机会;在体育场馆管理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中,培养一批年轻的、优秀的体育场馆管理后备人才。

(二)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

⒈引进的原则:引进人才的地域范围要进一步拓宽;专长要突出,在专业领域确有建树;专长范围要与东城区体育工作的总体发展布局相吻合。

⒉引进的方法:引进人才工作要按照《北京市关于鼓励和吸引优秀文化体育人才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根据需要引进年富力强、有创新意识、有学识和工作能力的、优秀的各级各类体育管理人员、运动项目带头人及运动员;力争引进名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文字能力、有实际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熟悉市场经济规律、企划能力强、市场开发能力强的经营管理专才。

⒊引进人才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新的人才聘用管理机制,同人才优势地区展开全面合作,实现“人不为我所有,才为我所用”;聘请一批相关学科的专家和学者,组成东城区体育事业发展顾问团;聘用一批项目带头人,定期到我局进行指导。

(三)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工作的时间安排

⒈××年年底之前,制定并完善《东城区体育局关于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的规定》、《东城区体育局关于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的措施草案》等规章制度。

⒉××年年底之前,完成首批体育人才培训工作。

⒊年年底之前,引进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不低于人,量才是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辽宁省丹东市城乡差距调查报告下一篇:新学期开学领导讲话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