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2024-05-30

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共9篇)

篇1: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答: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深入开展,社会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认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1、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美术常识、美术史知识,还应该包括与美术学科关系密切的知识,比如文学、历史、地理等等。因此美术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绘画技能,还要通过美术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这综合的基础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2、美术教师必须有教娴熟的美术技能。美术是一门具有技术性的学科。美术教师通过进行示范、展示,让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技能,这是很全面的要求。

3、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备课、教学的能力。这个过程是教师工作环节中最重要、最艰苦、最见教师功夫的环节。

4、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组织课堂和将手各种美术知识的能力。只有将美术知识能巧妙的传授给学生并能让学生愉悦的接受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美术老师。

5、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坚持学习新知新技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素养。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日新月异,这更需要我们勤奋、努力地学习。

篇2: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参考答案】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大部分。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中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本体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篇3:浅谈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素质

社会发展到今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丰富多样,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语文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变得多元化了。如今的语文教师,需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肆意探索、遨游。而这些对教师的不同社会角色要求和角色期待决定着现代语文教师具备的各种素养都要有所不同,而且都要有所提高,因为各方面的素养水平对教育任务和完成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1 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一定职业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思想和行为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等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在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稿)中,明确提出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即“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语文教师作为教师行业的一员,也是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规范的。核心是: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美和崇高事物与新生一代之间的桥梁。”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好献身于语文教育事业的思想准备,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无限的热爱,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不图名利,不见利忘义,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全心全意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语文教师有了这些敬业精神,就会对语文教育事业充满真诚的情感和风险的精神,这将成为语文教师行为的强大的内在动力,使教师产生源源不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人格素养

语文老师还应具备人格素养。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纯洁美好的高尚人格。古人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必须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引用特鲁德的话强调:“事实上,教师的成功来自人格感化的占十中之九。”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除了具有一般教师人有得恻隐之心,关爱之心,语文教师还应该是个怀有悲悯情怀的人。语文教师应该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地球都需要有着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思考。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善良的品质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真善美的标准和道德底线,引导学生追求生活中一切美好的品质。(下转第76页)(上接第56页)

其次,语文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应该是规范、得体的。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观念、品质、性格都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以致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是学生学习效仿和评论的对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自身人格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便在学生心中发生表率作用。

3 能力素养

首先,要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其中包括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要过硬,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掌握各种阅读方式和能力,能准确地解读文本,熟练地查阅各种语文工具书和参考书,有较高的鉴赏力和美学意识,本身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能说一口标准普通话,平时说话或者朗读时尽量使自己的语言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有感情。语文教师要教学生写作文,自身需具备深厚的写作功底,掌握写作规律,多写“下水文”,这样不但可以用自己写的作文带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才能给予具体深入的建议和评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其次,语文教师有熟练的教学能力。这就教师需要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熟悉整套教材体系,吃透每一篇课文。在设计教学好组织教学时,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课堂的气氛和节奏。最后,语文教师还需要有科研的能力。语文教师创新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参与到科研中去,把自己的实践更多地投入到研究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对自身进行反省,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要以研究者的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教育、教学活动的信动向、新问题,把教学实际和科研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语文课程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勇于创造的研究型教师。

4 文化素养

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有“超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内容几乎涉及所有知识领域,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包罗万象。这既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题材,又为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不去有目的地了解历史、哲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就不能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就只能就课文说课文,学生的兴趣难以调动,课堂的气氛难以活跃。这样就无法适应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无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想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大量地阅读,不断地读书。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博采众长,要以“上下求索”的精神,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对古今中外的文字作品浏览翻阅,对各门学科有广泛涉猎,这样才能拥有高品位的文化素养,才能与现代教育接轨,才能培养更多的人才。

除了平常的书本、报刊的阅读,教师还应该善用网络资源来阅读和学习。如今是个信息爆炸的代,知识更新速度惊人。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唯教师的知识为“权威”。学生只要上网“百度一下”,知识应有尽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网络,关注学生在关注的东西,关注时事。把最近发生的新鲜事、社会关注的问题适当地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关心时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写作的积累。语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还可以进行知识的整理和积累,结合到语文教材中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饶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175.

[2]何更生.语文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252-260.

[3]蒋秀玲.浅谈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8):203.

篇4: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

人们常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出高徒”,这都强调了“强将”“名师”是先决条件。“师者,人之模范也。”(汉代杨雄)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过硬及其示范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条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狠下功夫。

首先是教学语言的功夫。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坚持说普通话,力求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优美。讲述语言应条理清楚,流畅形象,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应改掉一些不自觉的语病,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时还需语言幽默诙谐,开句玩笑,或说个笑话,既可活跃气氛,又可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从而增强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

其次是写的功夫。包括两个方面:写字的功夫和写文章的功夫。字有“三字”,即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字,可以说是一个人的“门面”,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的气质和形象。美观潇洒的字体,清晰的笔画,合理的结构,无疑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写字时(特别是板书字),应时时注意做到笔画清楚,笔顺连贯、间架结构合理,字体美观大方,行款整洁。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章,教师应尽量写“下水文,”然后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写作。经常练笔,可使才思敏捷,语言有序,反过来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如果能将自己发表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说说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构思布局,如何修改,则效果更佳。

再次,要有端庄大方的教态。教师的仪表、神态,包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时时受着学生监督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除了平时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外,上课时一进教室就应该衣着整洁得体,亮出端庄稳重、自然大方和平易近人的教态。要心到神随精神饱满,并辅之以必要的手势和动作,力求以“完人”的形象出现在讲台上,用形象和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

第四,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语文教材涉及面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典章制度,小到民俗民情,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而且科技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新事物新知识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和更新知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知识与教师的学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马卡连柯)知识广博,教课就可以左右逢源,随手拈来而毫不费力,学生也感到輕松愉快,获益匪浅。同时在无意之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示他们从课内走向课外,主动自觉地阅读书籍,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

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活中常有“爱屋及乌”,教学中也有此类现象。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学生就会由喜欢你这个人而喜欢你教的这门课。反之,如果你把学生纯粹看作管教对象,对学生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整天板着面孔,动辄训斥,甚至讽刺,体罚,学生就会怕你、恨你,或敬而远之,或唯恐避之不及,哪还有心思学你教的课。青少年学生好奇、好动,课堂上常育说话的、搞小动作的,甚至恶作剧,顶撞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冷静对待,或以目示意或不指名地提醒一两句,或善意地批评几句。对于严重违纪者进行制止后主要应放在课后处理,进行耐心细微的思想教育。千万不可头脑发胀,大发雷霆,没完没了地训斥。否则,学生就会认为你

凶狠、无能,由对你这个人反感而讨厌你教的课。

三、采用灵活教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篇5: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中学思想品德课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而中学思想品德课能否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教师素质是关键。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和专长:

一、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前提

加里宁曾指出:“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要提高中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师也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听其言,信其道”。

第一,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高低,是一个人能否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这一任务决定了我们在教学和教研中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即要求政治教师在大是大非、事关方向、原则和大局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教育人,塑造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们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增强,参与意识提高。他们不仅注意对书本知识的吸收掌握,而且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如现在搞市场经济还要不要雷锋精神?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存在腐败现象?国有企业不景气的原因何在?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选择私有制?等等。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是赞成还是反对,是支持还是阻止,这涉及到政治立场问题。如果我们回避甚至拒绝回答这些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功能就无从谈起。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没有鲜明的观点和态度,而是对学生的种种提问一味敷衍塞责,含糊其辞,那便是玷污了政治教师的称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要敢于迎着热点问题上,善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自觉教书育人。

第二,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兴国在教,兴教在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师德的典范性、崇高性。高尚的师德,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为:挚爱教育、不断进取、完善自我、严以律己、无私奉献、淡化名利、表里如一。核心的是爱岗敬业,素质表现为对事业、对学生宽厚、真诚、热情、谦逊、果断、勤奋。越优秀的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品格,要有责任感,有热情,有爱心。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是用自己的执着与献身精神感染学生、培养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的神圣感和崇敬感;二是用自己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三是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这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全身心投入,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二、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素是基础

第一,政治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原来主要指“读、写、算”等各专业所必需的知识,而新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已使基础知识有了新的内容。美国在1983年发表的《为21世纪而教育美国人》的报告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基础,已不仅仅是读、写、算,还包括通信技术,高超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应掌握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外,还应接受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教育实践中,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已很难适应实际需要。而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对教学技术现代化的研究还很不够,有关的教学软件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待积极开发;政治教师作为文科老师,本身对现代教学技术了解不够,动手操作能力更不能与理科教师相比。所以,政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掌握投影仪、幻灯机、录像机,特别是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融入现代化教学技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更加直观、生动、科学,从而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第二,政治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从一般意义上讲,每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透彻理解任教学科的知识、方法,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得心应手;不仅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还应当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因为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否则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思想品德》作为我们政治教师就应仔细阅读。领略其精髓。

第三,政治教师还应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作为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的知识,那就成了井底之蛙,在教学活动中难以做到触类旁通,也难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复合型,且呈开放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掌握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教育技术,这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础,促使我们由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既是教育者又是终身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其二,知识构成既专深又宽广。首先是准确而又广泛地理解中学政治所包容的基础知识,所体现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自如地应用,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其次要尽可能地与相关学科教学配合协调,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其三,应具有较高的教育学科理论修养,特别是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管理策略、方法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使教师不仅仅是教员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形成自己的风格,能为中学政治教育教学做出贡献。

三、富有智慧的教育教学技能与素质是关键

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其他方面相比,近年来,各国更加重视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接受过正规的教育理论的训练。否则,专业知识的水平再高,也无资格担任教师。

教育是一门教人育德的艺术,而作为政治教师,更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因而必须具有教学和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由自发走向自觉;使政治教师成为一个能够不断超越现有水平,更快地、批判性地选择吸收新的理论成果运用于自己教育活动的学者型教师。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教师在条件及时间许可的前提下作学术性研究或参与研究甚至参与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将会是教育界未来的方向。

第一,应具备交流合作,相互借鉴的能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而恰恰是更强化了教师作为人的作用即人格的魅力、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学校教育是一个由人构成的系统,充满了丰富的人性。教师工作不是单独的个人工作,它是由一个群体合作完成的工程。因此,政治教师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通过与其他教师和谐合作,与学生沟通和共同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协作能力是来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新课程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和现实,而且更是一种工作必需。

教师合作是自身工作特点的需要。新课程教学已经不是仅限于学校、课堂、大纲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而是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去研究教材,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教师合作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发展性要求,特别是发展性,它更需要教师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新教材中许多新的东西,以及日常教学中处理教材时所遇到的难题,也需要教师的合作与相互借鉴。

第二,应具备教育研究与自我反思能力。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助长剂。面对新课改政治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个“教书匠”,而应当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不仅要精于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还应了解当前教育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手段,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开展教育科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教材选材内容面广,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成果,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实验,学习借鉴与总结继承并举,用所学理论指导和改进教学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应变,正确处理,使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教师具有很大的创造潜力,那么有才能的学生将会获得辉煌的成绩。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创造型的学生。

第四,应具备使用现代教学工具的能力。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可以说,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实施新课程教师角色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等都对教师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把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不断实践中转变成自身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做知识和信息的有心人,主动地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感知、发现、获取和利用有用信息;能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鉴别、判断,选择符合特定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信息;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分析、研究、传播和创造性运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业余学习,尽快熟练掌握它们,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学工具的能力,并且充分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教师的心理素质(非认知因素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勇于进取,勤奋向上;性格开朗,自我悦纳,胸怀坦荡;情绪稳定,自信乐观,有轻松愉快的心境,善于自解;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面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合作精神;乐于交流,有较强的适应性。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事实和研究均表明,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健康地心理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与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以及师生的关系的建立与性质,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各种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冲击到每个人,都可能加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要成为新课程下的合格教师,就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6: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礼仪素养

1、勿大声或拍手喊叫服务生,应以左手示意。

2、宴客时,男女主人要先举杯敬宾客。

3、正式餐会绝无划拳、逼酒及敬烟等不良动作。

4、吃西餐刀叉是由外向内依次取用。

5、吃西餐时,餐桌上如放置一碗水,碗中漂浮一片柠檬或花瓣,那是用来洗手指的,千万不可以端来喝。

6、宴会餐桌上每人面前摆水杯、红白葡萄酒杯等杯子。不可用玻璃杯盛茶及咖啡。喝茶及咖啡均要使用垫盘。

7、吃西餐时,自己的面包是放在左边的小盘子。吃面包要撕一片吃一片。

8、不宜低头喝汤,要以匙就口,喝汤不出声。

9、吃肉或吃鱼要切一块吃一块,并以叉子叉肉或鱼送入口中。

10、西餐吃毕时,刀叉合并齐放在盘子上,叉子向上、刀刃向内;未用完时,刀子分开摆在盘子上左右两边。

11、吃中西餐时,若要短暂离席,要把餐巾挂在椅背上或对折放在面前的大盘子下。

12、男士有为女士拉椅子的礼节,也可由侍者代劳。

二、穿著的礼节

1.正式应酬时,男士穿合时宜的西装。女士穿合时宜的礼服、洋装、套装或旗袍。

2.女士中午不宜穿长裙或长旗袍。

3.男士打领带的长度以盖住皮带头为限,不宜过长或过短。

4.男士穿西装不宜穿布鞋。衬衫以白色长袖或浅色为宜,不宜穿鲜艳大红或短袖。

5.男士晚上应酬不宜穿白色西装。不管白天晚上,最好别穿黑西装配黑衬衫。

6.参加丧礼穿著宜朴素,避免穿红色衣服或打红色领带。

7.男士穿双排扣西装,要随时扣上扣子。穿单排扣西装与人见面握手或起身讲话时,要扣上第一个扣子以示礼貌。穿三个扣子的西装,第三个扣子可以不扣。

8.参加餐会或是酒会,男士不宜穿白色袜子。

9.旅游时,不可穿西装,要穿便服和休闲鞋。

10.不可穿睡衣出门,更不可穿睡衣接待客人,也不宜穿拖鞋外出。

11.进入宴会厅前,要先脱下大衣并交给侍者挂在衣帽间。

12.宴会席间不可随意脱西装,至少要征求主人同意才可脱掉。

13.接到请帖时要看清楚服装规定。规定穿便服,则不宜穿西装赴宴。正式宴会的请帖上,均写明服装规定。

14.日常生活中,穿著要合乎年龄、身份及季节。

篇7:秘书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一、秘书的业务素质

秘书的业务素质表现为与秘书的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能力要求。由于秘书工作的内容丰富多样,所以秘书的能力要求也很多,这些能力要求根据秘书工作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办事、撰文和技术三种,我们对这三种能力分作介绍。

(一)办事的能力

“秘书部门是办事机构,秘书的基本职能就是办事,办事能力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能力”[②]。“办事能力”是我们习惯上的说法,其实,它是由多种能力合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研究的能力。“调查研究是指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③]。调查研究是秘书人员重要的业务之一,为了当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为了为领导机构作出决策、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了起草报告、处理公文、处理来信来访、办理议案提案都必须做好调查研究。为此,秘书必须熟练掌握调查研究的各项程序、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处理调查材料的能力。

2.理解和领会能力。要有较高的理解领会能力,关键要听得快,听得清,记得牢。为此,要有集中的注意力,灵敏的反应力,深刻的理解力,牢固的记忆力和精湛的品评力。

3.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对秘书的特殊要求。会说话这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事关办事的成败的基础。会说话最起码要做到三点:口齿清楚;表达准确;懂得说话艺术。前两条是基本的,第三条石进一步要求,它包括了感染力、说服力、风度、礼貌等,需要我们由浅而深的去掌握。

4.应变能力。世界上的事物是瞬息万变、不断发展的,人们办事的计划和方案,常常会与现实不太相符,甚至大相径庭;有时会突然变化,把原来的计划和方案完全打乱。在这种情况下,办事人员要胸有成竹,临机不乱,迅速作出决策,一案不行另换一案,原则不变,灵活处置,以达到预期目的。

5.交际能力。处理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而交际能力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一个秘书如果很善于交际,见面就熟,是人很容易接近,也容易被人信赖,那么办事的成功率就会比较高。“交际能力又大多体现在协调工作和与领导的相处当中,而这两方面对于秘书人员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④],所以学习交际艺术,提高交际能力,并非无足轻重。

还有其他一些能力。总之,办事能力是个综合水平的体现。

(二)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

文字处理能力是秘书人员的基本功。秘书几乎整天与文字打交道,人们常把秘书成为“秀才”,道理正在于此。

“秘书人员的文字处理能力,不是单纯的文笔技巧问题,它实际是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实资料信息、较强的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流畅的文笔等多方面素养的综合反映,也是一种综合性能力”[⑤]。

秘书人员文字处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既须作综合的努力,有有赖于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写作实践。只有在写作实践中进一步对有关写作知识加以消化,做到心领神会,下笔才能左右逢源。提高文字处理能力的关键是自己多写多练。

(三)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技能

论秘书应具备的素质论秘书应具备的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技术在办公室已经普遍应用,办公室很多工作日趋自动化,所以秘书人员为了完成本职工作,还必须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设备”[⑥]。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微电脑技术、打字技术、复印技术、缩微技术、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技术、速记技术、书法技术、编辑技术、校对技术。在目前条件下,秘书人员应掌握的主要技能有:会使用文字处理机、电子计算机、多功能电话、复印机、传真机等,还要懂得其简单构造,掌握维修保养方法。同时,学会用电脑起草、修改文件,以及档案资料检索,缩微摄影技术等。秘书人员不仅要学会硬件操作,而且软件编制,成为既懂秘书业务又懂电脑技术的通才。一方面秘书队伍应有一批专业的技术能手,另一方面所有人员都应掌握自己工作中要用到的技术手段。

二、智能素质

业务素质决定于智能的高低、强弱,智能是业务能力的基础。因此,秘书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他们的智能素质密切相关。

智能素质包括五方面:知识结构,思维能力,临机处事能力,记忆能力和自省能力。

(一)完善的知识结构

秘书由于长期从事文字工作,这就要求他们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作为其拥有良好文笔和敏捷才思的基础。秘书应该具有的这种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国内政策,历史,文化,民族知识,逻辑科学,领导方法,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科学等。此外,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也是知识,而且是开发智力和才干的重要知识。这不是要求秘书人员对每一门知识都精读,而是要求对一般只是懂得即可,而对有所侧重的知识要懂得很多、很深,这样才能做好秘书工作。这种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秘书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学习积累才能完成。

(二)思维能力

人智能的高低,是有思维能力开发程度决定的。所以思维能力的开发尤其要引起秘书的注意。从秘书工作的角度看,这种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思辨能力,认识能力,领会能力等。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绝对离不开思维。甚至可以说,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也就表达不出思维结果。思维越深刻、越复杂,越需要语言加以正确表达;词汇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越强,表达思维的能力就越强。一个秘书人员,既不断通灵道人打交道,有不断同各种普通人打交道,缺乏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低,就会影响智能的发挥。

2.逻辑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这几方面都是思维的基本功和基本要素。秘书人员应当加强这三方面的锻炼,以提高思维的能力,从而能够熟练地运用逻辑思维辨别、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这样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智能。

3.领会能力。它包括听力、反映反射能力,它是秘书人员必不可少的智能。上级交代意图、布置工作要领会,下边汇报情况、请示工作,也要领会。秘书人员必须反应快、领会准,才能正确贯彻意图,提高办事效率。

(三)临机处事能力

“临机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很相近,但还不只是应变能力,而是在一切情况下表现的反应迅速、思路敏捷、处置泰然、机制灵活的智能”[⑦]。它是以知识、经验和思维力做后盾的,并与心理素质、行为智能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这些,一要靠思维开发,二要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锻炼。秘书工作内容丰富,千头万绪,缺乏临机处事能力的秘书人员是做不好工作的。如果遇到紧急事件,一般都是秘书人员先知道然后报告领导人指示抢救,做好善后工作。秘书人员接到这样的突发事件的信息后,要做到临危不乱,搞清事件情况,及时准确向领导汇报。

(四)记忆能力

很强的记忆力是秘书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为了工作方便,秘书人员必须善于认人、记人、记事。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强记博取,应付自如。记人除了掌握方法、诀窍之外,主要还靠平时勤下功夫多动脑子。

(五)自省能力

自省能力又叫反思能力,是指一个人随时回顾自己的言行,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发现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常常自省的人,容易开发智能和增长才干。秘书人员是脑力劳动者,多数情况下要靠发挥聪明才智完成各种任务,而他们的工作又是为领导机关、领导人服务的,特别要求事情办得妥帖、得体,这就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使智能和才干在不断的总结中增长起来。

三、心理素质

秘书人员的心理素质与做好工作很有关系。就一般情况说,秘书人员应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坚毅的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顽强性等积极品质;也有盲目性、脆弱性、优柔性和顽固性等消极品质。秘书人员要锻炼和培养自己坚定意志的毅力,在确定目的和接受任务时,要加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坚忍不拔,勇往直前,不要意志脆弱,半途而废;在复杂的情况下办文办事,协助领导处理问题时,在多出主意,有自信心,当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上报,做错事及时改正。

(二)随和的性格

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秘书作为“内管家”,要处处关心工作,关心集体和关心群众,对集体不能漠不关心,对待群众,要尽力合群,融洽相处,不要孤独怪僻,脱离群众。性格内向的,要多看到工作中有利条件,增强自强,自信、自爱,千方百计的完成工作任务。一般来说,对秘书人员的性格要求是:豁达开朗、意志坚强、敏捷应变、幽默风趣、友爱合作。

(三)平稳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秘书的情感是秘书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优秀的秘书应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感品质,清醒把握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稳定的心境,能镇静、从容、敏捷、果断地处理问题。要加强情操的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感、健康的美感和高度的理智感。

(四)应变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爱好。兴趣也是一种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可以在社会时间中改变。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具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同时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优秀的秘书应自觉培养对本职工作的兴趣,以百倍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培养了良好的兴趣,能使之在工作中产生愉快、兴奋的积极情绪体验,自觉提高职业素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四、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就是源于职业本质、具有职业特征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是职业的生命。秘书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这是职业道德的一条主要规范”[⑧]。作为秘书人员忠于职守就是要忠于秘书这个特定的工作岗位,自觉履行秘书的各项职责,认真辅助领导做好各项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擅权越位,不掺杂私念,不渎职。

(二)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就是要求秘书人员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秘书工作性质,决定其工作主要是实干。要围绕领导的工作来展开活动,要求招之即来,来之能干,在具体而紧张的工作中,脚踏实地,密切联系实际和群众,不计个人得失,有着吃苦耐劳甚至委曲求全的精神。

(三)谦虚谨慎,办事公道,热情服务谦虚谨慎,应是秘书人员应具有的美德。秘书人员不能因为在领导身边工作而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要平等地同各职能部门商量工作,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工作中要善于协调矛盾,搞好合作。办事要公道正派。秘书人员对领导对群众都要一视同仁,秉公办事,平等相待。切忌因人而异,亲疏有别,更不能看来头办事情。只有公道正派的秘书人员,才能做到胸襟宽阔,在工作中充满朝气和活力。热情服务。秘书人员要把为领导服务,为本单位各职能部门服务,为群众服务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要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假借领导名义以权谋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是秘书人员职业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遵纪守法指的是秘书人员要遵守职业纪律和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廉洁奉公是高尚道德情操在职业活动中的重要体现,是秘书人员应有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它要求秘书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要坚持原则,不利用职务之便假借领导名义以权谋取私利,不搞你给我一点“好处”,我回报你一点“实惠”的所谓“等价交换”。要以国家、人民和本单位整体利益为重,自觉奉献,不为名利所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和反对不正之风。

(五)恪守信用,严守机密秘书人员恪守信用,就是要遵守信用、遵守时间、遵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遵守时间,领导找秘书人员汇报工作,秘书人员不准迟到。秘书人员自己安排的会议或会谈,自己要事先到场,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秘书人员要严格遵守诺言,一经允诺的事情就要尽力办到,遇到曲折变化,要事先说明原因,使人信服。严守机密。“秘书人员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掌握的机密较多”[⑨],因此,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具备严守机密的职业道德,自觉加强保密观念。

篇8: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一、“高”, 即师德高尚, 做一个高尚之人

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师德的前提条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 而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 爱得严格真诚, 爱得深沉长久, 爱得无私坦荡, 体现国家的教育价值和教师人格的个体价值。教师必须具有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法治观念和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道德修养, 而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历史教学, 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主人是否具有以古鉴今、学史明智的文化底蕴和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 以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得到永续传承与发展。

2.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动力源泉, 教师要主动、自觉地意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尽职尽责。古人云:“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林;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教书育人是一项长久的事业, 是用心的事业, 需要历史教师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耐心和恒心, 志存高远, 淡泊名利, 坚持不懈。古今中外诸如孔子、陶行知、霍懋征、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不仅以其卓越的教育教学成就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更以其持之以恒、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博得了世人的敬仰。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 超越教材, 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更独到的认识。我们教的是历史, 不是教材, 如果一个教师教教材时呆板而枯燥, 继续将某些失真的历史和偏颇的结论仍然作为“知识”向学生灌输, 这简直是误人子弟!

二、“富”, 即学富五车, 做一个“富有”之人

1.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 凸显教师的专业深度。没有理论的深度支持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历史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 涵盖内容丰富, 它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 还有教育的功能。教师学习遵循前人总结的教育规律和教学理论是一条成长捷径, 可以尽快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历史教师需要用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发展史观等全新的史学观念来统领教学, 掌握历史教学的目的、原则、过程和方法、评价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 课堂上滔滔不绝、自娱自乐, 学生昏昏欲睡、云里雾里。教师上下五千年论道, 纵横八万里煽情, 但像登山向导一样只顾自己健步如飞, 始终无法起到引路导航的作用。因此, 教师将丰富的历史教育教学理论巧妙应用于实践之中, 常常会起到拨云见日、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度学习, 有利于凸显历史教师的专业深度和历史知识的深刻价值。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展现教师的专业厚度。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和鲜活, 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天文的、地理的……无所不包, 无所不有。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 勤奋钻研教材, 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了解史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 掌握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编者意图, 使课本知识简约化、系统化、生动化,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所谓“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境界对于历史教师来讲, 似乎永远是历史教师的终身信条。有一个流行很广的教育故事,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 问他刚才上的一节精彩的公开课用了多长备课时间。这位教师郑重回答:“可以说是15分钟, 也可以说是一生。”可以看出, 历史教学是一个厚积薄发和水到渠成的过程, 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让自己更加厚实起来。

3.具有开阔的教学思维, 体现教师的专业广度。包罗万象的历史知识决定了教师需要具有开阔的教学思维、广阔的教学视野和灵动的教学智慧, 不断拓宽教学思维,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善于因势利导, 拓展延伸, 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 情感得到升华。例如, 教师讲述开元之治的时候, 通过唐玄宗统治前后期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决策者的行为对整个国家前途的严重影响, 深刻体会“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讲述江南经济的开发的时候, 让学生明白国家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的第一要务, 只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才有国家的繁荣富强;讲述“三角贸易”的时候, 要让学生一方面认识到它对非洲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认识到“三角贸易”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它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在一次听课实践中笔者发现, 有位朝气蓬勃的年青教师讲授西晋灭亡和“五胡乱华”的时候说“五胡” (即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古代少数民族) 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不存在了, 这就暴露了该教师专业广度不足的缺陷, 实为可惜。

三、“帅”, 即教法得当、帅气, 做一个“率性”之人

1.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 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连续发问: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引导学生到历史的时空隧道中探寻真谛, 寻求真理;讲述昭君出塞的时候, 适当补充画师毛延寿的贪婪和汉元帝的昏庸故事, 突出王昭君的大美不言和历史功勋;引导学生辩论“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可是他后来却死于他自己制订的酷刑, 他是死得其所吗?”学完一个单元, 指导学生列大事年表来理清历史线索;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 头绪繁多, 通过设计表格来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事实上, 无论是问题教学法、故事法、启发法、归纳法、表格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只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 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让学生学有所得就可以大胆尝试。

2.巧用适当的学科渗透突出知识的有机联系。学科的多元化趋势要求历史教师具备多种学科的文化素养, 打破“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状态, 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迁移和有机联系。例如:学习秦朝创建一整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发学生明白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学习“新航路的开辟”和“战争频仍的中东”必然要从地理上进行分析;讲授唐诗、宋词、元曲和《红楼梦》、《神曲》、《战争与和平》等名著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讲授祖冲之、阿基米得、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家需要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欣赏徐悲鸿、凡·高、毕加索的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美术素养;讲授甲骨文、隶书、王羲之、“颜筋柳骨”、“宋四家”等知识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音乐素养, 讲授《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英雄交响曲》就只好凭空想象、无病呻吟……凡此种种, 都需要历史教师具备“上九天揽月, 下五湖捉鳖”, 开口博古论今、低头信手拈来的多元知识结构和善于纵横捭阖、有机联系的有效教学方法。反之, 如果单纯以史讲史, 课堂必然索然寡味, 死气沉沉, 毫无生机可言。

3.采用得当的表现方式彰显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 历史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课堂表现形式发掘课程的思想情感与教育内涵, 适时、适势、适度, 顺势而为, 一气呵成, 没有刻意雕琢之嫌, 尽现贴切得当之意。开展课堂讨论, 描绘结构示意图, 播放历史视频, 举行历史故事会、辩论会, 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都可以让历史教学为提高国民素质, 加强民族凝聚力, 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公民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讲述甲午战争的时候, 指导学生阅读和补充刘永福、徐骧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 强调台湾人民与祖国人民的同根同源和患难与共;讲述詹天佑、侯德榜的时候, 引导学生领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内涵, 中华民族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才能昂首阔步续写“感动中国、震动世界”的新篇章!通过“改革开放”知识的学习, 指出改革是强国之路, 开放是富国之门, 中国要发展就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要珍惜和平环境, 实现科学发展;城乡要协调发展, 没有农村的发展, 就没有中国的发展, 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中学历史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 自省自励, 敢于作为, 有所作为。高尚的师德素养、丰富的学识素养、得当的教法素养只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对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三个基本素养要求, 事实上, 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还包括较强的沟通能力、广博的信息渠道、优良的反思意识、良好的教研能力等基本技能, 这些技能都是历史教师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历史教师也是自然与社会中的人, 无需求全责备, 更不能以偏概全, 以点带面。

篇9: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钢琴伴奏 基本素养 音乐修养

一、钢琴伴奏的作用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有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和能够代替乐队伴奏的特点,因其强大功能所涉及的艺术领域和范围也日益扩大,声乐、器乐、舞蹈……都体现了它的作用和魅力。其功能性在声乐伴奏中,更显出它独有的艺术价值。

在声乐钢琴伴奏中,钢琴伴奏者应该用精准的演奏技能、敏锐的音乐感受和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演唱者共同把作品的风格和意境表现出来。

人们因此也常常将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比喻为水,将演唱者的歌声比喻为船:歌声漂浮在钢琴伴奏的琴声之上,犹如水托着船一般。而真正好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以深化艺术歌曲的思想内涵,赋予它们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还可以使指导伴奏与歌曲演唱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它不但为歌唱者准确把握音准节奏,激发歌唱者全身心地沉浸在乐曲中,表达作品的内涵意味,还极易引起歌唱者感情上的共鸣并使之获得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有些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关键时刻,钢琴伴奏常能及时弥补这一缺憾。例如在歌曲前奏的引导,间奏的过渡和尾声结束处,通过伴奏者以其娴熟的技巧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和丰满的织体音响,让歌唱者不断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在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声乐专业钢琴伴奏的能力调查

笔者于 2011年 11 月,通过对五所师范院校高师声乐专业的 116 名师生的随机调查,其中教师 21 名,学生95 名,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被调查者认为高师声乐教学设置钢琴伴奏课很有必要;82%认为自己的钢琴伴奏能力比较差;87%认为不能与演唱者进行默契的配合;69%不知道如何设计或者选择伴奏音型;43%认为在声乐教学中,对教学计划内所有声乐作品的弹奏不够完整;81%认为自己对主修声乐学生的考试,没有承担过钢琴伴奏;歌唱学习不能按原谱弹伴奏的有 73%。有的只能简单地弹奏旋律,也有不少学生抱怨:“平时就缺少这方面的训练,仅靠考前几次匆匆忙忙的合伴奏,到考场上不乱套才怪呢!”一些毕业生遗憾地说:“高师声乐教育毕竟也是高等教育,可上了四年大学连一次真正意义上合伴奏都没有过。”的确,作为主修声乐的高师学生,上了四年大学却很少有或干脆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合伴奏,这既是学生的终身遗憾,也是高师声乐教学的一大缺憾。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高师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着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缺少相应的钢琴技能,在学生歌唱时不能按原谱弹伴奏,只是简单的弹旋律,有的甚至连旋律也弹不好,在遇到难度较大的伴奏时,则常常以嘴代琴来进行声乐教学伴奏。高师主修声乐学生的考试大多是找主修钢琴专业的学生来为自己弹伴奏,而由于钢琴专业的学生也在忙于自己的考试,并不能把主要精力放于钢琴伴奏上,加上两者之间和伴奏的次数不多,导致歌唱者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演唱水平,有时还会有失平时的演唱水准。

三、钢琴伴奏教师的技术素养

(一)即兴创编钢琴伴奏的能力

1.为简谱旋律即兴编配伴奏的能力

在舞蹈的钢琴伴奏中,伴奏者能自如地为简谱旋律编配伴奏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舞蹈是没有现成的伴奏谱的,伴奏谱上往往只有一个简谱旋律,这就需要演奏者的即兴演奏。在中国民间舞课堂上没有伴奏谱的情况较多,在为这些民族性较强的舞蹈编配伴奏时,需要伴奏者根据不同民族舞蹈的音乐风格,选用不同的和声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和弦与音型的组合。如:汉族舞蹈的和声语言与维吾尔族舞蹈的和声语言是不同的,朝鲜族舞蹈音乐与藏族舞蹈音乐的典型音型也是不同的……伴奏者在选择和弦与伴奏音型时要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否则,不但会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笑话,也会大大影响舞蹈的表现力。

2.为简谱旋律即兴转调的能力

所谓转调至少要涉及两个不同的调,从原来调性中经过几个和弦而改变成新的调性,它包括渐进转调和突然转调。在舞蹈伴奏实践中,根据舞者动作和情绪的需要,常常要求伴奏有步骤地、有计划地从任何一种调转入另一种调(转调)。这就要求伴奏者必须有很好的和声基础及熟练的键盘和声能力,了解七和弦在转调中的重要性;能够根据舞蹈情绪的需要,在键盘上快速即兴完成各种转调。

3.为乐曲旋律长音或休止即兴填充的能力

旋律的节奏变化是多样的,有长有短,有紧有松。当旋律出现长音或休止时,伴奏者巧妙地给予补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构思整体作品的能力

前奏、间奏、后奏,也称为引子、过门、尾声,准确安排是整个乐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歌曲、舞蹈伴奏时,要尽量使用旋律提供的现成条件,快速发挥再创造的编配能力。

1.前奏(引子),是在歌曲(舞蹈)的主题出现之前,由乐器奏出,向听众预示歌曲(舞蹈)的性质、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帮助演唱者(舞蹈者)做好速度、调式、音准、节奏等准备。一般歌曲(舞曲)都应配置前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用歌曲(舞曲)的结束句做前奏,是歌曲伴奏(舞蹈伴奏)最常见的。重复强调结束句的旋律,会给人以坚定、有力的调式调性。

②用歌曲(舞曲)的第一句作前奏,也是一种普通的前奏构成手法。其特点是直接进入主题,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用歌曲的中间乐句做前奏,常常选择高潮乐句。这种用法既突出了乐曲的特色,又增强了乐曲的艺术感染力。

2.间奏(过门),它是歌曲(舞曲)中连接、过渡的部分,即前乐句或前乐段与后乐句或后乐段的衔接部分。大型的艺术歌曲(舞剧音乐片段)的音乐形象十分丰富,段落间往往需要做调式、调性的转换,变换节奏、速度和情绪。间奏具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最常见的有:

①重复前一句旋律。②加花模仿,是在过渡句的落音—旋律长音上“填空”,补充符合逻辑的旋律音。

3.后奏(尾声),是歌曲结束时的器乐补充部分。它是作品余意的补充,是歌曲结束感的加强。不是所有的歌曲都有后奏,有些歌曲结束得不完满时,则需要后奏。用法如下:

①将前奏作为后奏,使歌曲前后呼应。②用结束句作后奏,在结束句的长音处加入快速音阶或伴奏音型。这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常用手法。

四、钢琴伴奏教师的艺术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伴奏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术素养,同时也要拥有良好的音乐修养和文化艺术内涵,这是提高钢琴伴奏水平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音乐修养,其内涵相当丰富,包括熟练的音乐理论、和声、曲式、复调知识和底蕴深厚的音乐艺术以外的文学、历史、戏剧、诗歌,甚至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都需要长时间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积累。

1.钢琴伴奏的音乐修养

笔者从事声乐伴奏多年,从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得出了一个朴素的结论:钢琴伴奏不是单纯和演唱者进行相互配合,和独奏一样,钢琴伴奏也需要对作品的认真研究,这样才会更好表现作品的真正意图,才能使钢琴伴奏成为声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或者可以取代的“装饰品”。

在每一次演奏声乐作品伴奏之前,笔者会像演唱者一样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技法及作者的创作风格做细致的研究和考察,想象作者在创作歌曲时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力图准确把握作品的时代风貌以及作品表现的情境。以许多歌者演唱过的舒伯特的作品《鳟鱼》为例,由于这部作品旋律优美,充满明朗亮丽的光泽,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因此,有欣赏者及演奏者将作品定位为表现欢快及愉悦的渔夫。详细了解舒伯特个人经历后我们可以知道,他写作《鳟鱼》的时期,正处在人生的彷徨时期。当时,20 岁的舒伯特对反动统治极为不满,为了追求自由,他辞去了小学的工作,移居维也纳。在《鳟鱼》这部作品中,代表舒伯特内心的不是渔夫,而是鳟鱼的悲惨命运。因此钢琴伴奏者在处理作品的时候,需要注重的是通过突出作品前段的欢快简洁的节奏来突出小鳟鱼的欢乐,通过突出旋律中部较为密集和起伏的节奏和较为特别的和弦,表现带有憎恨甚至唾骂的叙述,通过突出作品尾端的强烈节奏来表现鳟鱼被捉,叙述其中蕴含的希望破灭后的愤怒情绪。因此,作品演奏时联想的主体应该放在鳟鱼的角色上,而非渔夫捕鱼的兴奋与激烈,在作品从理解到表演这个二度创作过程之中选择不同的联想对象,对作品情绪风格的准确把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钢琴伴奏的合作意识

钢琴伴奏与器乐或声乐的演奏者,必须在进行演奏前进行足够的沟通,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演出的过程就是相互协作和互相配合的过程。在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表演的过程中,双方需要对速度、感情、力度等方面的艺术处理达到共识。钢琴伴奏必须明确自己在演奏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倘若是已经具有固定的乐谱,伴奏者依照谱面进行演奏活动,同时依据作品的风格斟酌作品的情绪,还需要兼顾到所伴奏者的音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倘若是进行即兴的钢琴伴奏,则需要伴奏者选用适当的和声方式和伴奏的音型,使之能够符合作品的风格以及表演主体的特质。

合作也是互动的过程,在与器乐和声乐进行配合的时候,经验丰富的钢琴伴奏者还能够引导演唱者的情绪,比如用钢琴的明暗变化暗示声乐演唱者适当改变自己声音的强弱,用伴奏音型的改变提示声乐表演者进行情绪的转变等。因此,钢琴伴奏还能够起到渲染气氛,引导和提示表演者的作用。优秀的伴奏者无疑能够给表演者增添精神魅力,这种魅力就来自于二者的良好互动和各自良好的音乐感知力。

参考文献:

[1] 竺乐乐.浅析钢琴伴奏者与演唱者的合作步骤[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2] 任音.论钢琴独奏者进行声乐钢琴伴奏的技术转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6).

[3] 冯毅.论钢琴伴奏中的合作意识[J] 艺海,2009(05).

[4] 金北凤.论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之合作[J]. 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07(06).

[5] 王卉. 谈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钢琴伴奏[J]. 黄河之声,2008(06).

[6] 竺乐乐.论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钢琴伴奏的演奏方法[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8).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

上一篇:大学生支教新闻稿下一篇:未来的我小学五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