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2024-06-28

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精选十篇)

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篇1

体育教师的人格品质、言行举止, 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具备了良好素养的体育教师, 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工作, 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 是教师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对本专业有浓厚的兴趣, 才会在工作中执著追求, 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在倡导全民健身的今天, 社会上仍有些人对体育存有偏见, 部分学校也不太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这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 但这不应该成为体育教师鄙薄本职工作或自甘堕落的理由。体育教师应振作精神, 鼓足干劲, 要看到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应为改变现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良好的专业技能

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对于体育教师来说, 是做好本职工作最起码的条件。体育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体育教师不仅都要掌握, 而且要在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 自己得是“长流水”, 这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体育课从形式上来看似乎是并不高深的跑和跳等, 但要上好一节课,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不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如, 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竞赛学及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及专项运动理论知识, 如, 田径、体操、武术等专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都会用得到, 缺了哪一样都会影响教学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只有全面具备了以上这些知识, 教师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有效地组织教学,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这是因为:第一, 只有自己熟练地掌握了运动技能,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第二, 运动技能是构建教学技能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的“身教”胜过“言传”, 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而且也是学生效仿的榜样。第三, 学校体育工作除了教学以外, 还有学生课外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 尤其是后者, 没有一定运动技能的教师是无法胜任的。

三、良好的情感品质

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环境比较特殊,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为直接、具体, 学生能否对体育课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品质。教师的情感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广泛和深刻的。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传达出教师的情感, 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热爱和关心, 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并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知识的学习上去, 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 对学生冷漠无情, 甚至厌恶学生, 动不动就训斥学生, 会给学生心灵造成创伤, 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兴趣爱好, 从而选择、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 应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 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 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获, 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可以完成的事情, 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评价;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 体现“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使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创造。

五、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仪表

初中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篇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份量、找出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有必要根据素质教育目标,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努力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主动适应课改的需要。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具有教育的使命感,执着教育,热爱学生。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点和理性信念。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科学的态度,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师要求的重要方面。教师不再仅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权威,而是要为学生作出榜样,将自身的才能、热情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追求教育的成就感和效能感。教师对教育事业执着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是教师在工作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是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的体现,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教师要民主。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取决于教师的民主意识。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民主形象,与学生平等交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

第二,要有爱心。在当前的校园生活中,学生对教师给予的关爱需要与学生实际感受到的爱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反差,它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充满激情的师爱,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学生无条件的接纳、关心、爱护、理解、尊重,又要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严格要求。

第三,要有高尚的情感、理智的行为。教师要善于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不要把坏心情向学生发泄,善于理智控制消极情结,培养积极情感。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教师要对自己教学活动有正确的评价能力,能及时调控、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影响学生,教师要成为控制自己心境的主人。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有效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

物理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专业知识精湛,相关知识广博

1、物理规律、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刚学物理时,由于对一些物理现象缺少生活经验储存,又很难想象到,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有些会慢慢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了培养、保持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教师应具备渊博的多学科知识,过硬的专业文化,触类旁通。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

经说过:“学生眼中 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2、要研究教材,对教材有真知灼见,要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迁延知识,像纳米技术、超导技术、航天技术等。讲课时博古通今,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安全感,觉得面对老师时心中的所有疑问都可以得到解决,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敬 佩之情,自然就很乐意听教师讲解,从而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压强这一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先举例生活中钉图钉、坐沙发、啄木鸟钻洞、大象在沙漠中行走…¨找感觉,比较压力、压强,体育活动中的跑步、滑雪的做法;成语中“如作针毡”、“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及魔术“大力士睡钉板”的奥秘;一 个个扣人心弦的事例讲解,学生不但爱听,而且对压强与压力两概念理解也很透彻。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二、言中有趣,巧教乐学

1、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语言简明、准确、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风趣幽默,学生对学物理感兴趣,学起来才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效果才会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 间的重要条件。”教师风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学物理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心智活动,促使他们深入钻研物理问题。

2、初中比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我常用比较法和转换法以及探究实验法,变“抽象”为“形象”。比如:内能与机械能;比热容与人的饭量;电流与水流作比较;电与磁都看不到摸不着,但在磁铁旁边放入小磁针,小 磁针的方向会发生偏转,开关一闭合,小灯泡会发光。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实验时,我先讲了“阿基米德测皇冠“的故事,又让学生回顾小学课文 “乌鸦喝水”,学生听了兴高采烈,再讲课本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学习物体沉浮条件应用时,我讲了“曹冲称象”、“怀柄捞铁牛”,有趣的故事及幽默的语 言表述,不仅让学生容易学到知识,还培养了学物理的兴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三、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1、物理教学中应具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要通过实验过程体验,懂得收获更多知识的方法;

2、在科学研究中得到情感与价值的熏陶,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高尚品质。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潜在知识,根据学生的情况认真备好三维目 标。

例如:电既看不到,也摸不着,在学习电流、电压、电阻概念及三者之间的联系时,我用了类比法讲水流、水压,及水管对水流的阻碍作用,自称“水阻”。电流好比水流,电压好比水压,电阻好比“水阻”。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和水流与水压、“水阻”的关系一样。我虽在讲解“水”,其目的在学“电”上课时变抽象为形象,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表自己的看法,又不至于漫无边际,不知所措。

3、教师课前应认真备好课,做到胸中有数,上课时才能做到犹如天上自由飞行的风筝,能收能放,让学生既学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同时体验了过程,陶醉了情操。

四、动之以情,情感交融

1、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情感。我们的教学对象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心里尚不成熟,情感脆弱,他们的心灵窗户不会轻易向一个不关心他们、甚至感到厌恶的人敞开。教师课堂课外,若从不关心、爱护、研究学生,即使他的课讲得再好,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会不打折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 育上的不浊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任意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2、物理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情感、增强意志的复合联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从情感入手,用自己热爱物理、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感染学生、将心交给 学生,无条件的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除了在课堂上表扬、鼓励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与教师充分进行情感交流外,还应注重课外的情感投资。对后进生的鼓励,出乎意外的理解,诚挚中肯的批评,一次意外的谈心等等都能使学生对你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的交流换起学生对教 师的爱,进而延伸对其所教学科的好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五、目中有人,携手进取

1、学生因基础、习惯、性格、爱好等影响有不同层次、不同特点.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既要重视智优生,又不能忽视后进生;要让每个学生明白他们在自己学习中所应担负的那份责任。在科学研究,分配研究小组时,应充分了解学生,使他们组成“多边互动,互帮互学”的异质小组,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地出注意、想办法、提问题; 鼓励他们对问题究根问底、小组多讨论、合作交流。

2、对于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和更积极的鼓励,让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教学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对于一些有特殊学习困难及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为了避免“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 饱”的现象,还应考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他们适当的指导,要面向全体,不能只注意个体。

六、科学方法,精巧教法

1、物理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没有一定的方法教学,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规律、概念是不大容易的。例如: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生成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教学、参与教学、开放教学、探究式学习等。

2、新课程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科学方法,特别重视科学研究 教学。教师除了善于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物理教学方法外,课外还应多听课、多看书、多学习不同的教法。一节好的物理课,往往要交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记得在学习电磁学一节时,先让学生看书学习总结电磁学的特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 因素,然后自制教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做分组实验。科学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跟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的多少、管内有无铁芯有关。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电磁铁的特点,以及影响磁性强弱的三因素。

3、物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从实践中来,最终又为实践服务,学好物理对于每个 人认识自然规律十分重要。学物理单纯从课本中学一点物理知识是不够的,教师教学时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好知识外,还要指导学生学法,要让学生由 “学会”,变成“会学”,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篇3

一对学生有大爱

我们的教育对象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尚不成熟,情感脆弱,他们的心灵窗户不会像一个不关心他们,甚至感到厌恶的人敞开。《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倡导者李希贵先生向我们阐述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如今的教育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身心的培育与关注,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当老师与学生间像朋友一样同欢乐共忧愁,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时,学生心理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时就会向老师诉说,这时老师给予辅导和帮助,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爱的存在,就会欣然接受老师的说教,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间智力、思维方法、个体倾向性的差别,使得一部分学生学习起物理来得心应手,轻松自如,成了老师眼中的优等生。优等生人人都爱,老师都能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使他们越学越有劲,成绩也越来越好。而另有一部分学生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来学物理,但就是学不好,公式、概念当下记住了,可换了一个地方或过了一会儿就什么都忘了。对这部分学生老师不能用不屑的态度来对待,相反对他们要更加有耐心,更加尊重,常常激励鼓舞他们,帮他们分析原因,看是不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基础不扎实,然后对症下药。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初一时的各科学得都不好,对学习几乎放弃了,到初二开设物理时压根就不当一回事,当老师做物理实验时,他们当成热闹来看,完了就讲话或睡大觉,物理成绩可想而知。对这部分学生如果不理不睬,他在课堂上的不守纪律的现象将愈演愈烈,而且还会影响到一些意志力不强的学生。这时老师要找他们个别谈话,鼓励他们,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唤醒他们的自信。但这些学生绝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好,这种时候老师千万不能灰心,而要用大海一样的胸怀去宽容他们的反复,再反复地做工作。这就是大爱。

二要知识渊博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中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

物理教师要具备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首先要对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物理学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物理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该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物理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趋势。

物理教师要了解一般性科学文化知识。一般性科学文化知识是指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能源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像纳米技术、超导技术、航天技术等,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已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物理教师要熟悉学科教育知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和人格养成,关注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具备普通教育学、物理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物理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人为知识。人文知识是指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一个物理教师对人文知识掌握的多少可能不会直接影响你所教学生的物理成绩的,但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修养及今后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隐形作用。

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远知牛顿,进知钱学森、邓稼先的老师讲课时才能博古论今,融会贯通,才能自由而科学地设计和驾驭教育教学过程,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崇拜。

三 有微笑

教师的微笑是师生情感的纽带,能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教师的表情过于严肃对学生确有一种威慑力,但同时也会让学生紧张,实践证明人在松弛的状态下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篇4

关键词:教师职业素养,敬业,专业,精业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稿) 包括六项内容。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志存高远, 勤恳敬业,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 认真备课上课, 认真批改作业, 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 尊重学生人格 ,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 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 关心学生健康, 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 知荣明耻,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衣着得体, 语言规范, 举止文明。关心集体, 团结协作, 尊重同事, 尊重家长。作风正派, 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 ,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 勇于探索创新, 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办学成效。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敬业, 专业, 精业。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面对新课改, 实现“教师教得愉快, 学生学得不赖”的目标。

1.教师的敬 业。倘若教师职业不是自己的最爱 , 那么其职业心态必然直接影响工作态度和教学潜能的开发, 也影响自己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 我们就无悔无怨, 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只有信念和责任感才能使我们坚定地在教师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做得更多, 成就更大。

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 应该是什么形象呢?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业务精湛、学识渊博之外, 更应具有高尚的师德, 具有打动人心、影响学生一生的道德魅力。

2.教师的专 业。从教育的角度讲 , 专业就是学科业务知识。小而言之, 是一门学问;大而言之, 是一门科学。教师职业要求每个教师都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 和扎实的基本功。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板书板画等, 这里包含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理解, 多元的知识结构, 新课程标准的把握, 新课程理念的运用, 等等。可以说, 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是每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也是敬业与精业的基础。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学能力、教育测量评价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等, 最主要、最根本的应是教学能力和教育测评能力。一个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测评能力, 这就好比一个医生必须具备诊断病情的能力与开药方的能力一样。这是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典型能力特征。

3.教师的精业。精业是专业知识的深化, 是敬业精神的升华。“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 没有精深的学问, 没有深思熟虑的教学设计, 没有多元化的知识, 没有娴熟灵活的教学方法, 是难以驾驭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的。

教师的治学境界:在教学意义上, 一个教师,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既要追求高超的教学艺术, 更要追求崇高、理想的治学境界。“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经师就是教书匠, 人师就是教育家。“师”与“匠”有何区别:创意。“匠”是照本宣科, 尽管做得精致, 但缺乏创意;而大师则是富于创新精神, 富有新意, 与众不同, 独领风骚。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也在于此。

教师是智者, 是智慧的化身。教师应该上通天文, 下通地理,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灵魂的塑造者, 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智和幽默。能让人豁然开朗, 让人柳暗花明, 让人峰回路转, 让人如沐春风;教师像一块宝石, 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光芒。

唯有不满, 才能创新;唯有耕耘, 才有收获。广大中小学教师们, 只要我们几十年如一日, 孜孜不舍地追求教育教学效果和艺术, 在几经“山穷水复”的曲折之后, 必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无限风光。

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篇5

对外汉语教育作为20世纪末新兴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改革开的成果不断显现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交往日益密切频繁,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育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的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世界上掀起了“中国热”的同时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各国友人也越来越多。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我国高度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的新学科的地位也很快的得到了专家和学者们的认可。正如其名称所示,作为语言教育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部分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在使用汉语的环境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在非汉语环境里的教学。而我认为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发现二者教学规律相同之处的同时还要注重二者因语言环境的差别而导致的不同。

作为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收到多种学科的影响。所以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也应具备一些学科的基本素养。个人认为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语言学和文化学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是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对外汉语教师不论从事科研还是教学都无法离开这四个学科基础。

一、语言学

语言学即研究语言的学科,而对外汉作为研究语言教学的学科,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或者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会需要例如研究语言的普遍性质、共同规律还是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或者是对莫易语言的事物进行描写对其规律进行揭示的具体语言学的等语言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论语言学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即语言观的角度,给语言教学的宏观指导,对对外汉语教学者的性质、目标、原则和方法起到了影响,从而使教学者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教学方法。具体语言学对语言的事实描写和语言规律的解释,从微观上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使教学者对于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只有掌握了语言学及其部分分支的基础上才能对课堂起到掌握的作用。这就对广大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不光学习专业内的知识,还需要学习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充分的掌握自己的教学内容方面的专业知识。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最难的几个部分“语法、语音、词汇和文字”这四个方面一直影响着广大外国友人对于汉语的学习。所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在这四个方面更要加强自身的语言学修养,同时分析总监学习汉语的困难点,以便我们教学采取针对性地运用语言学理论,在教学中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学好汉语。

二、教育学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教育学地分支,与教育学有着上位学科与下位学科地关系。这正好体现了教育学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地重要性。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规律的学科最基础的就是教育论。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下位学科自然受到普遍的教育规律与教学规律的双重影响与制约,所以教育学中所涉及到的例如教育的本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和最基础的教育论对对外汉语教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教育学的其他分支也深深的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地发展。但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这样一个有些特殊的教育学科分支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加复杂,更加需要我们对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估方法等教学深入研究,有自己地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与同学们共同参与,不断的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课本了解汉语中抽象的知识。并且运用多样获得教学模式和辨证的思想来服务课堂不仅帮助学生吸收课堂内容,而且防止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思维僵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需要强调语言理解与表达,增强学生对于汉语的理解更好的体现汉语的工具性和机能性,同时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语言理解与表达部分应不断增多,运用语言讲授、观察教学、训练提高、陶冶情操等教学方法,培养技能和能力,结合适当的讲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规律。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一般的要求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而且强调教学方法高和教学程序。需要根据技能和习惯的形成、发展的规律,结合智力活动的规律,制定一套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能够使学生有效的吸收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同时也能使自己在讲授中更加如鱼得水,收放自如地教学程序。

三、心理学

心理学就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而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影响最重大就是心理学中有关记忆的研究。无论是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遗忘的规律还是加强记忆的方法都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面对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在普通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遗忘。而对外汉语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在课堂外可能很少有机会去接触汉语,这样一门第二语言,从而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遗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所以我们对心理学这样一门研究记忆的学科就有着比普通教育学更高的素养要求。在课堂内容的设置和教授方法上注意及时的巩固与复习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同时对讲授内容尽量帮助学生理解,安排适当强度的课堂内容,鼓励学生采用“过度学习”等方法进行学习,都是较好的提高学生记忆的方法、理解记忆的过程,把握好“识记、保持、再认与重现”这几个记忆阶段的规律利用联想等手段都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老师的必修课。而随着心理学理论发展与进步,对外汉语教师也应不断地提升自己对于信息学的理解,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变革,做到与时俱进。

四、文化学

文化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为要学好一门语言,就要了解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很多语言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不光能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更能将该语言背后的文化传播出去,这也正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初衷之一——将我们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输送出去。而作为这输送文化的桥梁,对外汉语教师更应该对这里面多包涵的文化内涵了然于胸,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比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数千人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一个表演背后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开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这样一个表演的形式正如对外汉语这门学科一样形成了一座“桥梁”输送着我们的文化。所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能够通过这样新颖的形式就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古文的内涵与背后的文化。

但作为一名对外汉语的教师,不能仅仅掌握本国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也应该对世界各地尤其是所教授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语言上的交流,而是上升到文化上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就以英语为例英国人多谈论天气而中国人则多讨论饮食,这两者通常都作为两国人民见面交谈的主要话题,通过适当的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在中国的饮食与见面问好的文化。

五、多媒体的运用

在教学手段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去了,无论是更为直观的帮助学生记忆还是更为方便快捷的陈列板书,多媒体都有着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带来的改变更加巨大,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网络播放的中文视频和标准且富有磁性的中文朗读音频,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强有力“佐料”。作为这顿丰盛的“中文美食”的烹饪者,对外汉语教师对于“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这名“厨师”的水平高低。在同样的主材的基础上一位好的“佐料”更能够使学生流连忘返。同时多媒体和网络的接入也能帮助学生在课后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帮助分辨汉语字音字形的APP或者是一些练习发音交流的软件,甚至是能够提供与中国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社交工具都是帮助对外汉语教学的法宝。

浅谈体育骨干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篇6

1.体育骨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必然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反之,像“范跑跑”之流的言行,也必然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乃至危害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所以,体育骨干教师一定是一个具备良好思想品质的人,是一个爱国、爱事业、爱学生的老师。只有这样的老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的自己所从事的体育教学工作。

2 体育骨干教师要具备深厚的德育教育能力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把传授做人的道理放在第一位,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德育为先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体育骨干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德育工作者。体育课是所有学科里最能体现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等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短跑、跳高、实心球等的测试比赛体现的是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尖子向自己最好成绩冲刺突破及体育困难学生努力完成练习等则体现的是奋力的拼搏精神;而篮球分组赛、足球对抗赛、各种接力跑等就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这些教学场景出现时,一个优秀的体育骨干教师就会很自然很合适地把这些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奋力拼搏、勇于向前、团结一致的优良品种。当然,体育课也是所有学科里最容易出现纠纷和冲突的学科。球类中的有意无意的碰撞、跑动中的绊倒、比赛中的失利等,无不可能引发学生间的纠纷,乃至冲突。当这些突发事件出来时,一个优秀的体育骨干教师就要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的发展,要合情合理地处理问题,不偏袒任何一方。对于故意制造矛盾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要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对无意间引起的矛盾则要对双方加以疏导,要让他们明白在体育竞技中本来就充满了对抗和合理碰撞,这其实也是体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魅力所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体育教师对课堂上涌现出的奋力拼搏的精神不加以鼓励、对突发的冲突不及时处理、对体育困难学生的努力无视,你怎么可能会得到学生的认同?!怎么可能在学生中建立威信?!怎么可能上得好课?!因为,到那个时候,你根本就不能控制班级的纪律。退一步来说,就算你强制学生注意了纪律,但这些学生的学习肯定是在被动的学习,是不会有热情和激情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体育骨干教师要具备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

体育骨干教师必然要具备娴熟的教学能力,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体育骨干教师要掌握教案的合理设计,对于课的背景分析、实施过程、预期的目标等要了然于胸;其次,良好的控班能力及合理有序地调动队伍能力都是一个体育骨干教师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再次,清晰简明的讲解和具有煽动性的鼓励语言提示、能给学生产生兴趣的正确优美的示范等也是不可或缺的素养组成部分;还有,巧妙利用辅助器材进行有效地教学也是一个优秀的体育骨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4.体育骨干老师要具备有效的课余训练能力

学校课余运动队的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学校的一个门面,运动队成绩的突出能极大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大同中学的跳高及向明中学的篮球就是很实在的例子,这两个运动项目对提升这两所学校的知名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说很多人是知道了这两个运动项目才知道了这两所学校。学校课余运动队的训练本身就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在当前国家大力开展体教结合的大环境下,作为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金字塔”塔基,正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也是体育教师赢得社会、学校的支持和重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一个优秀的体育骨干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及有关市区县的布局合理地开展课余运动队的训练,实现自我价值的再突破。

5.体育骨干教师要具备成熟的群体组织能力

学校的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校内体育竞赛等都是属于群体性体育活动,是活跃、改善、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个优秀的体育骨干教师必然要有一套成熟的群体性体育活动组织能力。要配合好学校的各个有关方面策划好、组织好、实施好这些活动,把学校的群体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6.体育骨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博学综合能力

一个优秀的体育骨干教师应该要博学一点,我们不奢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涉猎的面大一点总是有好处的。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面,才会及时了解社会的动态,才会与时俱进,才会和学生交流畅通。要改变学生对体育老师只会搞体育运动的偏见。设想一下:一个体育老师如果能和学生侃侃而谈当今的先进航空母舰、世界十大难解之谜、或者不时地秀几句英语,学生能不对您肃然起敬吗?体育骨干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比如:文明的用语、时尚干净的穿着、待人接物的礼仪、积极健康的心态等等,要让学生看到一个阳光的充满活力的体育老师,才会让他们看到体育运动锻炼的美妙。

7.体育骨干教师要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

体育教师课时量大、群体活动多,工作下来也真的很累,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了体育科研。?体育教研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中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体育骨干教师更应该在体育教改教研上狠下工夫,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学习最新体育理论。同时,要把自己及同事同行的好的、成功的或者是失敗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作小范围的交流也好,发表在专业的期刊更佳,目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并能对同事同行有帮助。

8.结语

论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篇7

关键词:教师,素养,职责

教师的素养问题, 是教育学领域中永恒的话题。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水平的提高。因此, 提高教师的素养是做好提高培养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情意、教育教学技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方向的作用, 没有教育理念指导的行为是盲目的, 因此教育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情意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的态度和情感, 健全的教育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也是教师一种情感境界。教师的教育情意主要表现为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对教育对象的热爱以及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体现, 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综合, 是教师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的有机结合。

二、师德素养

师德是每一位合格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 师德在教师整体素质中占有统领地位, 它既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导引和动力因素, 又是教师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目标和检验标准, 教师的师德素养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首先, 教师要热爱、忠于教育事业, 这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只有热爱教育工作, 才能积极地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 兢兢业业, 无私奉献。其次, 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只有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 教师要博学。现代社会是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 一名优秀的教师, 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 做到一专多能, 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学生对知识全方位的追求。最后, 要精于教育手段。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高超独特的讲课艺术,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因人而宜的教育手段, 都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三、科研素养

教师科研素养是指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从事教育科研必备的素质和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 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都赋予了教师“研究者”的角色, 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

四、教育技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不仅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 综合的教育技术素养更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必要保障。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有效地利用技术, 学生就有机会掌握重要的技术能力, 而帮助学生做到这点的关键人物是教室中的教师。教师要负责在教室创设环境, 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能力与教学、课程及学校管理的各种理念相结合, 做到了这一点, 才能真正运用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能力来改进教学效果、加强合作。

五、勇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一些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 要能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 不断研究探索, 丰富自己的知识,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这需要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探究, 启发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要面向全体学生, 力主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只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 必须坚持个性化的教育;坚信在人的创新素质的发展中, 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 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引路人。

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道德素质和学术水平, 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格魅力, 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气质风度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有高尚的情趣、出众的才艺、文明的举止、敏捷的思维和火热的激情, 才能承担起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光荣任务。

参考文献

[1]曾俏.浅谈教师个性与师德素养的有机融合[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2) .

[2]冯青来.试析师范教育中教育技术素养的价值取向[J].当代教师教育, 2009, (2) .

学科教师应具备的德育素养 篇8

一、高尚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劳动, 尤其是道德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劳动者本身就是劳动的工具。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 是德育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教育过程中, 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内在教育力量。”所以, 道德教育的前提之一是:作为德育的实施主体, 教师必须具有优良的德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 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 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 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品质”。

教师的道德修养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这二者在教师个体身上是密不可分的。鲁洁教授指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整个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职业道德一旦形成, 可以影响教师的整个生活目标、道德理想、道德标准, 还可以影响他的全部个性品质。”教师首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身人格, 使自己具备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其次, 教师要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在工作中体现出公正、慈爱、善良等道德品质, 以自身的人格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二、强烈的德育意识

德育意识是指教师要将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发展视为自己的责任与首要的工作。教师德育意识强则勇于承担育人职责, 能够积极实施德育工作,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反之, 教师德育意识淡化, 则会把育人职责当做负担, 德育成效必然低下。在教育实践中, 学校面对严峻的升学竞争, 更注重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 于是不少教师在认识上把学科教学应有的育人目标当做额外负担, 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知识教学, 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实际上, 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学校中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 (或者品格教育) 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2]杜威则指出:“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2]杜威认为如果把品德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目的, 同时又把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割裂开来, 认为必然占学校主要时间的获得知识和发展理解力与品德无关, 学校的道德教育就没有希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明确提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可见, 道德教育应该是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使命。学科教师应正确认识自身教育使命的双重性, 增强德育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

三、丰富的德育知识

“德育知识”是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和德育理论等方面的专业修养, 对道德教育内容和策略的原理有专门、具体和深入的认识。德育知识的积淀是更新德育观念、树立德育信念、形成德育能力的基础, 是教师胜任德育工作实施教书育人活动的基本保证。教师对德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有助于教师对学校纷杂德育现象的研究与思考, 从而提高德育实际效果。

学科教师应具备的德育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 即关于什么是道德和道德相关的知识, 包括关于道德的概念、内容、理论和事实及其发展变化等。教师必须懂得关于儿童道德发展、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规律的知识, 如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麦克费尔的体谅关心理论等。道尼 (M.Downey) 和凯利 (A.V.Kelly) 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 无论由专家还是由所有教师来承担, 须强调, 任何关心儿童道德教育的人都要理解由皮亚杰和科尔伯格提出的发展阶段概念, 任何以学校为基础的道德教育课程的设计在确定短期目标、选择教材、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时, 都必须考虑发展的阶段”[4]。二是“工具性知识”, 即关于如何教道德和如何才能让学生发展道德的知识, 包括德育学科的概念、原理、方法、范畴、命题以及长期以来教育家们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德育知识。教师必须懂得德育理论与规律, 熟悉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手段, 掌握从事德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等。

四、先进的德育观念

德育观念是教师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形成的对德育工作基本规律的认识, 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和评价性, 直接而显著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 进而影响学生德性的发展。德育观念的落后必然会阻碍教师对学生道德的全面提升, 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德育方法的因循守旧。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德育奉行的是一元文化原则, 教育目标与内容较为单一, 教育方式也较为封闭, 强调绝对与接受是教育话语的主流。[5]在这种一元文化原则的指导下, 教师是高高在上的道德权威, 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学生的兴趣与需要, 德育内容多是一些冰冷生硬的、脱离人的实际生活的呆板的教条。在德育方式上, 强调道德灌输, 强调学生对道德规则的无条件服从与接受。这样的德育势必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 从而使学生失去独立、自由发展的自觉意识, 成为听话的机器。当前,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社会文化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价值多元化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价值多元、冲突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自主性意识和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人, 以往的教会听话、教会顺从的德育已不合时宜, 取而代之的是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冲突和矛盾并做出自己的选择。因此, 教师必须确立全新的德育观念, 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教师应确立人本化的德育观念。具体而言, 就是要在道德教育中, 以促进学生道德之发展、道德之完满为目的, 以培养学生对道德的批判、选择能力为己任, 以对话、关切等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以促进学生道德之发展、道德之完满为目的, 意味着学生的身心成长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不能随意以其他目的、需要为理由牺牲这一目的;意味着以每位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 着眼于全体, 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发展。以培养学生对道德的批判、选择能力为己任, 意味着德育应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实际的道德状况出发, 注意激发学生积极的道德思维和培养自主的道德选择能力, 力戒德育的成人化、模式化, 力戒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以对话、关切等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上的独裁者和统治者, 而是学生道德的对话者, 德育过程不是教师的单向灌输, 也不是学生的放任自流, 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在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师生德性共同成长的过程。

五、坚定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者个体教育能力与应有追求的确信。对教育事业和教师个人教育能力的确信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教育效能感”。“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能进步”, “我一定能教好学生”等一般和个人的教育效能感是道德教育的动力和基本心理前提之一。坚定的教育信念使教师在工作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强烈的进取精神, 并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教育实践中, 许多优秀教师正是确立了坚定的教育信念, 才能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百折不挠, 甘于奉献。

首先, 教师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而又崇高的事业, 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的重任, 教师的劳动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 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强盛与进步。教师只有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光荣而神圣的, 才能把培养教育好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才能在工作中任劳任怨, 尽心尽责,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 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虽有不足和幼稚, 但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具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学校里其实并不存在差生,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征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人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下,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将来的科学家、艺术家、卓越领导、优秀教师……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所有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霍懋征老师则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此, 教师应树立发展的学生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对学生的不足, 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帮助, 而不是求全责备;对学生的评价方面, 每个教师都应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 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六、高超的德育能力

学科教师的德育能力, 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 将本学科内“德”的要素科学、艺术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情感之中,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的能力。教师的德育能力是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具有较强的德育能力, 才能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教师德育能力的内涵丰富, 外延广阔, 包括教师对教材德育内容的挖掘、处理能力, 对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 对学生思想问题的观察、判断、分析、处理能力, 以及处理临时问题的教育机智等。

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首先,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积极的德育因素。各科教材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涉及思想、道德、伦理、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应该去发现和挖掘这些德育因素, 并认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 找出这些德育因素和所要讲授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学会做人的道理, 真正把“传道”寓于“解惑”与“授业”之中。其次, 教师要善于捕捉德育时机。教师要敏于观察, 及时发现学生的某种需要、情感和细微的变化, 把握德育时机, 根据面临的情境及时决策, 有的放矢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马芳.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调查研究[J].学理论, 2011 (13) :226-227.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221.

[3]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183.

[4]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292.

论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篇9

一、教师要有爱心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的 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怀被爱护,学生尤其 如此,师生间感情上的融洽有利于思想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应该充满人情味,不要整日板着面孔,传统教育里所倡导的师道尊严早应被打破,我们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 的心里。能 够敲开学 生心扉的 教师,才是好教师,因为他们能够跟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而能够住进学生心里的教师就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因为他用一颗心温暖了另一颗心。

有爱心还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和力。亲 和力本质 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把学生当 成自己的 孩子,当作自己 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二、教师要懂得尊重

面对个性爱好各不同、禀赋环境有 差别的学 生,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的社会缤纷多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就是要去除应试教育加在他们身上的桎梏,把他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不再是书本的奴隶,而是学习的 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告别“唯分是从”,不用能考高分、上名牌学校这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是否成才,要坚信每个学生都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千人千面”的教育。

教师还应尊重学 生的人格 尊严,维护学生 的自尊心,要学会“一碗水端平”。没有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爱护就会变成粗暴的伤害;没有爱护的尊重就成了漠不关心,没有了严格要 求,尊重就成 了对学生 行为的放 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动不动就当众给学生贴标签式地下定义。事实上,我们有时会听到“你简直笨死了”“我怎 么这么倒 霉,摊上了你 们这些没 出息的学生”这样 的话,也许是教 师“恨铁不成 钢”吧,不过在当时,的确对学生造成了伤害,至少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要做言行的标杆

韩愈《师说》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为人师者首要“传道”,就是教他们如何做人,然后才是“授业、解惑”,教给知识。我们经常所说的教师要以高尚的师 德感染学 生,以渊博的 学识吸引 学生也与 此同。

知识是无穷尽的,也是不断更新的,而做人的 道理学生可受用一辈子。教师不能只是围绕手中的教材转,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而应当向创新性、研究性学者教师的方向发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要求显然不能适应现在知识更新日益迅速的形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地学习,经常地“吸氧”,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知识传授者和教育者,才能更快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善于抓住时机,引导、教育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传递正能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篇10

一、专业理论素养

教育要想发展,教师的发展就提到了首要位置。计算机学科的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是教育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计算机教师应夯实基础,不断学习“前沿知识”,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计算机问题,应该能迅速作出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精选对全体学生学习有用的信息科技知识,有效地处理课本,体现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适时对课本内容进行增减,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熟悉计算机的过去和现在的应用,而且对将来的变化也要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兴趣。

二、教育理论素养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摆脱单凭个人经验那种匠人式的工作状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教育发展史、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教师对于知识的掌握要求全面、灵活,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要求多样化、新颖化和有效化。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通过竞赛、文字录入、任务驱动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通过教材、学习目标、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来设计教案,精心讲授,达到最佳目的。教师应该具有文化判断能力,写作能力,对技术的敏感性与发展预测能力,社会责任感,高度自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三、技术素养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前沿”学科,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地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首先要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成为一位创新学习的实践者。计算机专业是所有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所以计算机老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新知识、新软件进行学习和了解,提高整体专业教学质量。计算机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边讲边练,精讲精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分布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带领学生进行网上下载,收集网站等激发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管理素养

随着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很多学生对其兴趣格外浓厚,这就让很多的计算机老师产生错觉,实际上学生更感兴趣的是计算机中的游戏、聊天、电影等内容,对于计算机知识却缺乏兴趣,这直接影响到计算机课堂的纪律。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正常进行的保障,如果教学管理能力不强,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水平。信息化社会要求弹性多、约束少的课堂管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出来,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合理分配时间和利用时间;同时能够因材施教。教师要从方便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适时传递这样一条信息:学生是重要的。课堂是师生关系产生的基本场所,教师必须消除师生间的猜疑、对立,建立师生之间的友情,这样在有利于教学管理的同时,还能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发掘潜能,提升素质,还应很好地进行组织教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目前,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老师采取以任务为驱动的方式来完成学生的课堂学习。

培养现代化新人,就要求计算机老师具有一定的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宋晓红.浅谈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素质.http://wenku.baidu.com/view/7899110dba1aa8114431d948.html.

[2]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J].学科教育, 2002.

[3]郭凤丽.网络环境下的成人高等教育多媒体教学研究.成人教育, 2011.

上一篇:旅游资源分类下一篇:大学教育研究